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1. 简介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是初中化学教育领域的一本重要教材,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作业本由专业的教育专家编写,并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通过学习本作业本,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深度评估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的多个方面,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全面认识,并培养出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作业本中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目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深度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好的要求和指导。
3. 广度评估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不仅覆盖了化学基础知识,还包括了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应用,例如空气、水、化肥等内容。
通过这些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通联起来,增强对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业本中还包含了不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如生物、地理等,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广度评估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综合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它不仅帮助学生打下化学基础,还通过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目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且,作业本中融入了生活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我非常赞同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认为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化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本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其他学科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时作业(一)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课时作业(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两会”再次提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下列有关我国中部的产业群发展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X畴的是( )B.低毒、高效农药的研制与生产2.(·某某中考)世界化学年的主题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某某电力紧X问题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3.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中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后的物质变为棕色,最后变成黑色残渣,请你判断这个实验属于( )4.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④③⑤5.下列对于化学这门新学科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在研制新材料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生产、生活中所用物质都来自于自然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在整顿音像市场的专项活动中,对查获的盗版光盘,进行“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7.(10分)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可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⑧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请把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
(2)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
(3)粮食问题:_ _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四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四篇】【知识单一性训练】1-3:CDC4、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终上、下两瓶颜色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5-7:DDC【巩固提升性训练】1-4:CDDC5-7:BCC8、(1)B(2)C(3)B(4)A(5)C9、(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是一种混合物.(2)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冰糖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10、有水喷出;氢气分子的质量小,运动速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A中的氢气分子比逸出的空气分子多,使A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看到导管B处有水喷出11、(1)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总数不变12、(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并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一中已经可以证明了【易错疑难题训练】A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4:DBBA5-7:BCB8、(1)34(2)C【巩固提升性训练】1-4:BCBB5-8:DCDC9、(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电子(5)分子、原子、中子(6)质子、电子10、(1)17(2)失去(3)电子层数11、(1)53(2)C12、(1)AB(2)AC(3)氩;813、(1)(2)①质子数一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易错疑难题训练】1、A2、(1)7;非金属(2)C;E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3:BAD4、(1)3个铝原子(2)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3个铝离子5-8:CCCC【巩固提升性训练】1-4:DBDB5-8:ABBA9、a一m一n10、88;22611、(1)金属(3)AC;Bl12、(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13、(1)3;10(2)10;Ne、Ar(3)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错疑难题训练】B第3单元课题3元素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3:CBB4-6:CBB7、(1)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2)两个铜原子(3)铝元素、一个铝原子或铝这种物质8、C9、A10、(1)88.91(2)金属(3)39【巩固提升性训练】1-4:BBBC5-7:AAC8、(1)H(2)2Cu(3)(4)Mg(5)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9、(1)39.1010、(1)金属;55(2)AC11、(1)金属(2)38;87.6212、(1)26.98(2)B(3)AB(4)失去;最外层电子数【易错疑难题训练】B。
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下册)
一、形成物的特性:
1.混合物的特点: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形成的物质,其特点是成分可以采取机械分离的方式把混合物分解成原有的几种物质,而不改变每种物质的性质。
2.化合物的特点:化合物是两种及以上元素或化合价现象发生时,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以后它们连接成化学键形成的新化合物,它的特点是,化合物中质量比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不能用机械方法分离成原有
的物质,需要用化学的方法来分解。
3.元素的特点:元素是一种不可进一步分解的物质,它不能用物理和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它的特点是,有自己独特的化学式,质量不变,在大多数温度下,元素都是固体。
二、典型金属的反应特点:
1.钢铁:钢铁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钢铁在空气中易氧化,在空气中产生氧化铁(Ⅲ)氧化物,形成红色半球样膜,俗称“生锈”。
2.铜:铜在空气中易氧化,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铜(Ⅱ)氧化物,形成一种绿色的薄膜,称为乌绿膜,俗称“生绿”。
3.钾:钾在水中能发生氢化反应,会产生氢气,同时产生钾的氢氧化物和水,而且溶液是碱性的。
三、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
1.机械法:指采用机械方法,如切割、捣碎、烘干等,来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
2.热能法:指利用热量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如熔化、沸腾、淬火等。
3.化学变化法:指采用化学反应来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如水解、炼-熔等。
四、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
1.分解反应:把大分子系统通过一定的能量转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2.合成反应:把两个或多个小分子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结合成到一个大分子系统的反应称为合成反应。
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
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水时解离构成民主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淡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清澈”: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资产规模放在空气中,瓶口存有白雾) 吸水性水解性弱水解性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2、酸的通性(具备通性的原因:酸解离时所分解成的阳离子全部就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盐 + 氢气(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4)碱 + 酸→ 盐 + 水(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三种离子的检验试剂cl- agno3 及hno3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co32- hcl 及石灰水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液态,极易溶于水(熔化吸热) 白色粉末,微溶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用途①氢氧化钠液态并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除去油污:炉具清洁剂中不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进酸性土壤、分体式波尔多液③建筑: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小蓝色,并使无色酚酞试液变小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3)酸+碱→ 盐+水(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备注:①容易溶性碱熔化极易水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2o2fe(oh)3 δfe2o3+3h2o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九年级化学全册课时作业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4、(2007·江西)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辨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A.病菌导致流感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6.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或猜想C。
观察 D.得出结论2.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
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
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
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玻璃片,观察现象3。
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采取的措施为()A。
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B.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闻气味C。
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观察颜色D。
在瓶口上方放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4。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是( )5.(·眉山中考)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1】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发现和利用了火c. 打造石器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5.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c.钢铁是怎样制成零件的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6.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④①③⑤②d. ④①⑤③②【篇二: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一:选择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冰水共存物d.加碘盐 5、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氨气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二:填空简答(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夏天,把冰棒放在一个玻璃杯里,一会儿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说明空气中含_____ 8.我们学过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有的同学讨论时说“氧气对人类更有益而二氧化碳没有益”,你肯定觉得这话不妥当。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一、各种化学计算题1. 化学式的计算在化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化学式和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摩尔比例等。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例如,假设我们要计算一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找到每个元素的摩尔质量表,并查找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摩尔质量;2)将找到的摩尔质量相加,得到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化学反应的计算在化学反应中,通常需要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如,当我们知道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生成物的质量:1)将反应物质量转化为摩尔数;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3)将生成物的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3. 溶液配制和浓度计算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我们需要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以及溶液的浓度。
例如,假设我们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确定所需氯化钠溶质的质量;2)将溶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得到所需的溶液。
4. 体积计算和气体定律在化学中,体积计算常常与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定律相关联。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定律来帮助我们计算气体的体积。
例如,根据气体的容积(V)、温度(T)和压力(P),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计算气体的摩尔数(n)。
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1. 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中,正确的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需要考虑滴定剂的选择、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适用性、容量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的结果准确可靠。
2. 数据处理在化学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从实验结果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实验数据绘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曲线,进一步分析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十八) [课题1 第1课时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十八)[课题1 第1课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407)1.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OH)2溶液的是()A.KCl溶液B.Na2CO3溶液C.稀盐酸D.NaNO3溶液3.用H、Na、C、O四种元素,写出组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金属氧化物:(只写一种,下同)。
(2)非金属氧化物:。
(3)酸:。
(4)碱:。
(5)盐:。
(6)非金属单质:。
4.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5.化学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了两个兴趣实验。
(1)若观察到a中固体减少,有大量的气泡产生,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推测固体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填字母序号)。
A.银B.锌C.氢氧化钙D.碳酸钙(2)若固体为碳酸氢钠粉末,则整个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6.小金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
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白色固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
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在(1)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证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请简述实验方案)。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4.3 课时作业2 化合价 课件
A.-1
B.+1
C.+5
D.+7
课时作业2 化合价
首页 目录
9.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小罗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表格:
化合价
+1 +2 +3 -1 -2 Na Mg Al Cl S
离子所带电荷数 Na+ Mg2+ Al3+ Cl- S2-
小明同学在仔细研究后,发现化合价和离子表示方法之间有“两同两不 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相应离子所带电荷数量相同 B.元素化合价正负与相应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 C.元素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电荷标注位置不同、数值与符号顺序也不同 D.当某元素的化合价为+1时,数字“1”可以省略
首页 目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 • – »
编
谢谢观看 第 辑
第二 母
第 五
第 四 级
三 级
级
版 文 本 样
级
式
2024/10/30
21
A.HClO2 C.KClO3
B.HClO4 D.HCl
课时作业2 化合价
首页 目录
19.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 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2.碳化硅是航空飞行跑道的理想材料之一。已知碳化硅中碳元素显-4
价,硅元素显+4价,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A )
A.SiC C.Si3C2
B.Si2C3 D.SiC2
课时作业2 化合价
首页 目录
3.钛是航空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材料,氯化钛(TiClx)是生产金属 钛的重要中间体。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x的值为( D )
九上沪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05
题目:九上沪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05一、引言九上沪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05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
本文将从内容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点梳理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对该作业本进行解读。
二、内容概述九上沪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05包括了多个章节,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式与化合价、金属活动性以及物质的燃烧等内容。
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活动性规律以及物质的燃烧过程。
三、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氧化还原反应;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能够辨别化学反应类型;3. 熟练掌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能够应用到具体化学反应中;4.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规律,理解金属间的置换反应;5. 理解物质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基本特征和条件。
四、知识点梳理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中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在该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判断化学反应中哪个物质被氧化、哪个物质被还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法。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指的是溶液中离子间的化学反应。
在本章节里,学生将学会如何从化学方程式中辨别出是否属于离子反应,能够区分单代离子反应和双代离子反应。
3. 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符号表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种类和元素原子的组成与比例的一种符号式。
化合价是指一个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电价。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地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掌握各元素的化合价。
4. 金属活动性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了解金属元素的活动性规律,掌握金属置换反应的实际操作方法。
5. 物质的燃烧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燃烧过程。
学生将了解燃烧的基本特征、条件以及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五、作业布置根据以上知识点,九上沪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05将布置适量的知识点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有很多版本,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的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
该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每个课时分为学习目标、知识梳理、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等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是江苏省内的主要教材之一。
该教材注重实验和实践,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同步练习册》九年级上册,该练习册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教材配套使用,由专家团队编写,题目类型多样,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同步练习使用。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不同版本的内容和难度略有差异,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版本。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1】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发现和利用了火c. 打造石器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5.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c.钢铁是怎样制成零件的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6.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④①③⑤②d. ④①⑤③②【篇二: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一:选择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冰水共存物d.加碘盐 5、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氨气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二:填空简答(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夏天,把冰棒放在一个玻璃杯里,一会儿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说明空气中含_____ 8.我们学过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有的同学讨论时说“氧气对人类更有益而二氧化碳没有益”,你肯定觉得这话不妥当。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考查】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它们的决定的。
【知识应用】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豆磨浆B.菜刀生锈C.粮食酿酒D.纸张燃烧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A.化学变化速度快,物理变化速度慢B.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而物理变化则不需要C.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D.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现象,而物理变化没有发光、放热现象3.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C.无盖的汽油桶中汽油越来越少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4.下列物质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D.石里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5.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电灯发光C.蜡烛成灰D.铁铸成锅6.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 B. C.D.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变化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汽油挥发B.粮食酿酒C.石蜡熔化D.水蒸气液化8.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C.易溶于水D.见光易分解9.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B.白水绕东城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D.蜡炬成灰泪始干11.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物质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明显现象的发生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1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C.常温下,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D.品红能溶于水13.亚硝酸钠有毒,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曾发生过一 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食用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和 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物理性质:①;②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整套】 课时作业+易错题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易错题全集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17.(1)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2)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等现象发生,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爲吸热、放热、发光等.19.当前, 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 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 爲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爲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 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爲18mL;取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爲12mL.则他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三.解答题(共2小题)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2)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在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时, 不宜立即收集.(4)任何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5)氧气在一个大气压﹣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再继续降温又可变成雪花状的固体(6)工业上主要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7)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必须加入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8)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按空气的成分混合在一起, 使之发生化合反应即可制得空气.(9)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22.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 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 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 一段时间后, 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 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提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 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 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這一现象表明, 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 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 因此科学家称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爲“暗物质”.然而, 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 对此, 你认爲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 事实上, 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B.“暗物质”可能存在, 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 将爲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 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D.人类探索至今, 仍未发现“暗物质”, 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 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 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 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 故AD均错,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 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故选A、D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属于科学探究的新范畴.2.在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物理性质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据此解答.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运动要改变, 错误;B、分子间的间隔要发生改变, 错误;C、分子的物理性质要改变, 错误;D、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一定不变,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的特点,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用模型来做实验, 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解答:解:米勒实验、研究宇宙膨胀实验、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均爲模拟实验;研究气压与流速实验不需模型, 不属于模拟实验.故选:A.点评: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的理解.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 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 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故B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 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 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 只有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解答: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 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 故A错;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 不会发生改变, 故B 不属于随机事件;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不发生爆炸, 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 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 才能发生爆炸, 故D属于随机事件.故D正确.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6.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空气组成的测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判断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是否一致, 要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实验结果能证明实验目的就说明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一致.解答:解:A、根据火柴棒的燃烧程度可以比较出火焰各层的温度, 故A正确;B、此操作能检验氢气的纯度, 根据声音的大小可以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故B正确;C、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表述一致, 故C正确;D、此实验是证明分子运动的, 不能探究空气的组成, 故表述不一致,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比较新颖, 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 直观简洁, 是一道不错的试题.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 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被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固体质量爲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爲()A.4.3克B.4.6克C.4克D.3.7克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 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 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如果放错了, 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 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即:物体质量=4 g﹣0.3 g=3.7g.故选D.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 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由此列等式计算, 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 都可以算.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B、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考虑;C、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 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氢气密度小, 进气管应长, 出气管应短, 故错误;C、导管放入水中, 用手握住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有黑色固体生成C.铁丝是银白色金属D.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有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 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 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0.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塑料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D.油橡胶晶体硅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解答:解:A、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 例如棉花中含有纤维素, 故A错误;B、食盐也是天然存在的, 故B错误;C、涤纶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 故C正确;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化学研制的范围, 以及化学对人类的贡献.11.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 沿器壁, 慢慢倒, 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 试管横放, 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化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下面四个同学的观点中, 你认爲错误的是()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故A正确;B、研制新的药物中化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故B正确;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离不开化学, 故C正确;D、化学研制的过程的会出现一些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所以要利用化学扬长避短, 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要牢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1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 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 制取纯碱, 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 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 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 制取镁,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 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态氮做制冷剂利用液氮气化吸热, 利用其物理性质;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是利用碘与淀粉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利用其化学性质;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A.点评: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 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正确理解定义, 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1)猩猩的這种行爲属于条件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填“深”或“浅”).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1)根据猩猩的行爲可知, 是在一定的视觉刺激下进行的活动, 属于条件反射;(2)根据光的折射可知鱼的位置比实际问题要浅.解答:解:(1)猩猩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 通过视觉刺激, 将活动与鱼联系起来, 属于条件反射;(2)如图, 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故答案爲:条件, 浅.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 条件反射就是: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 通过一个学习过程, 就是把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 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 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17.(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3)下列叙述中, ③④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是化学变化;⑧是物理性质, ①⑦是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作业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很多奇迹.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水车灌溉D.粮食酿醋2.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事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食物腐烂D.矿石粉碎3.2023年10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利用了氢气具备的化学性质是A.液氢是液态B.氢气密度小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爆炸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6.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B.葡萄酿酒C.切割玻璃D.酸雨侵蚀7.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下列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B.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带化,而成为纸浆C.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D.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8.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难溶于水B.酒精具有挥发性C.氢气具有可燃性D.液氧是淡蓝色液体9.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酿酒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选料B.发酵C.蒸馏D.罐装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食盐能溶于水B.氧气有助燃性C.酒精易挥发D.蔗糖有甜味1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折纸飞机B.风吹散雾霾C.水果腐烂D.河流结冰12.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灰浆刷墙B.溶洞的形成C.氢氧化钠固体加水D.农家肥的腐熟13.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其他物质产生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14.“人间仙境,最美邯郸”。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七)[课题3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连接仪器装置 洗涤玻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七)[课题3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391) 1.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需用的仪器是()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2.对于试管的洗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不倒掉试管内的废液,直接洗涤B.洗涤容器时可用手直接洗涤C.刷洗试管时要用力转动试管或上下移动试管D.如果试管刷仍不能洗去试管内壁的附着物,可依据该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洗去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4.据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B,C,D。
(2)用仪器编号回答: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
②可作热源的仪器是。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5.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需,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6.以下是某同学实验课上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加热的操作图,请回答问题。
(1)进行步骤一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点)。
(2)步骤二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两处错误操作:、。
7.小张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2)作出猜想:你的猜想是。
(3)实验及结论:取3支试管,各加入3mL水。
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4)问题与讨论①上述实验的3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的3mL水,目的是。
②小李同学用一根火柴梗就完成了对此问题的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
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9.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课时作业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时作业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下列试剂瓶应有该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 D.葡萄糖2.学习了化学使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AB C D3.组装一套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一般是()。
A.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B.自下而上,从左到右C.从右到左,自上而下 D.任意组装4.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像皮塞孔中D.长颈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火焰可用嘴去吹灭B.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上灯帽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6.给固体物质加热时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应先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固定试管时铁夹夹在离试管中部C.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口稍向上倾倒D.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外焰7.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燃烧匙8.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蒸发皿 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 D.集气瓶、燃烧匙9.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10.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11.在蒸发皿内完成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不需要的仪器是()。
A.镊子B.酒精灯C.坩埚钳D.石棉网12.某些仪器为了增加密封性,常采取磨口处理。
下列仪器中进行了磨口处理的是()。
A.滴瓶B.烧杯C.试管D.量筒13.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在给液体加热时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1.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
..的是【】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D. 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3.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4.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6.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
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
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
为二氧化碳有毒
7.(共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
是利用了氧气的性。
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
乙方法的优点是
21.(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
..铁生锈的原理
..是。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7分)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
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