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 满 生 命 活 力的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
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真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火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创设民主氛围;二、改变学习方式;三、促进课堂互动;四、宽容对待学生;五、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设,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关键词:
民主氛围、课堂互动、宽容、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创设民主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

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要使学生毫不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
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

具体做法的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并且不是站在讲台上听,而是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威者,而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

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会迸发而出。

如:我在上《赤壁之战》一课时,当学生自读了“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一段时,我叫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并说说各人的心里话。

一学生说:“我觉得士兵们很无辜!”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让其他同学说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最后,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曹军虽是战争的发动者,但士兵们是执行军令而已,他们的死是因为战争造成的,值得同情,只要人人热爱和平,天下才能太平!因为老师的倾听才有了这么自然的心灵对话与思想共鸣!
二、改变学习方式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正因为如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

语文学科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

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例如在学《军神》一课,当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刘伯承十分敬佩时,老师说:“假如刘伯承叔叔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由于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和深刻的对话,所以学生能毫无造作地、真情实意地有感而发,他们会说得很感人。

这样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且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还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促进课堂互动
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

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中,“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一部分内容是理解的重点。

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宽容对待学生
新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

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

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

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我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

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我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
还想读第二自然段。

”真是一语惊四座!我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有点紧张了。

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

我并没有就这样草草收场,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假若当时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又如何能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五、面向全体学生
“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设计他们的未来,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淋漓尽致展现个体,突出光彩的大舞台。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介绍景物的文章,我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小兴安岭美丽富饶,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

”接着播放小兴安岭的录象,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丽富饶,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兴安岭的风景实在太美了。

”有的说:“我真想到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

”……此时,我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小兴安岭,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

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

接下来的教学,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入直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有趣。

教学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变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设,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