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精品教案
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观念。
1.生活化教学: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水华现象,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探究性学习: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4.强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等。
2.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探究性任务,如观察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精品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较比、讨论、综合、归纳。
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植物。
教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吧。
既然最后一种叫做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三种是没有种子的植物,我们把藻类、苔藓和蕨类统称为非种子植物。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三种绿色植物。
2、新课讲授(一)藻类植物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部分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当中的问题:鼓藻、栅藻、新月藻等这些形态奇怪的生物为什么属于植物呢?教师提示学生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学生回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没有。
这些生物都是绿色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教师纠正:这些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素。
它们可以利用光能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因此它们也是植物。
课件展示藻类植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按照细胞数量分: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课件展示不同的藻类植物。
教师: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的是绿色的,也有的是褐色或紫红色的;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课件从四个方面展示:释放氧,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海洋藻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作食用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
本节既是学习绿色植物的开始,又为八年级学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及“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
师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资料分析,获得观察、分析比较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获得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3.教学重、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对细胞的生活、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三者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却了解不多。
再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需进一步培养和改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直观的实物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室,而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在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热爱生物学科。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器材,水绵、蕨类、苔藓植物实物,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篇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合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生物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篇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张明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青岛第四十九中学张明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简介]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
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对于本章知识,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
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实物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2、具备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视频、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归纳等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学法有:观察、小组合作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学法。
教法有:启发提问、展示课件实物、讲授等教法。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4分钟)以一段视频引入新课。
丰富美丽的植物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对藻类、苔藓、蕨类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观看后,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能试着将绿色植物进行归类吗?二、自主梳理(见学案)(2分钟)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8分钟)1、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7分钟)1、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为何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5分钟)1、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2、拓展反思: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四、归纳总结(4分钟)五、巩固提升 (见学案)【课后反思】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经验或想怎样解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没掌握一√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藻类植物的特点效果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章 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课时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2.通过观察、类比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出示发绿的鱼缸的图片。
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这是藻类形成的。
这些藻类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课。
出示不同的藻类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3~64页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藻类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拓展提升,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理解藻类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内容,指导学生结合某一苔藓植物(如葫芦藓)进行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相关结论,教师进行拓展提升及归纳性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6~67页内容,分析总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大多数蕨类植物长得比藻类、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蕨类植物的图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归纳总结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藻类: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
本章节安排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一节,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不结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二)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回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相关知识,展示实物——蚕豆植株,让学生再认识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的正反面有叶脉。
通过蚕豆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引出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还有三大类植物不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二、藻类植物活动1:观察介绍附近景点,展示图片和采样水,引出藻类植物。
1、学生观察水绵的外形2、老师利用PPT进行讲解水绵的结构,引发思考:水绵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怎样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活动2:学生观察海带的外形结构,引发思考: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若无,它们通过什么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呢?活动3:观察其它藻类植物的图片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作用,学生将意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学生将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并能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作业可以是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植物,或者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文章。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珍惜植物资源,参与环保活动。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植物的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将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将能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属于生物学科的范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你们知道水中的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接着,我会展示一些藻类植物在水面上的漂浮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植物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个问题和情景创设,学生将能够激发对藻类植物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3.1.1{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重要性,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在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时,我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让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或者进行环保主题的课题研究。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实物模型和显微镜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同时,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藻类植物的模型,或者进行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在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时,我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图片和视频,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和显微镜等教学工具,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时,我可以展示一些藻类植物的实物模型或显微镜下的藻类植物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我可能会让学生绘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表格,或者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这些植物的文章。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以确保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思考: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那它们所需要的物质是从哪里获得的呢?
展示藻类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图片。
提问:如果养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些绿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苔藓植物
讲述:从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引出苔藓植物。
汇报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结构特征。
分析回答: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
思考并回答藻类与人类的生活关系。(①释放氧;②可做鱼类饵料;
③可供食用;④可供药用。会引起赤潮、水华等现象。)
分析得出:鱼缸水变绿,是因为鱼的食物的粪便使水中含有丰富的物质,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引导思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态各异,科学家们将它们分成四大类群,哪四大类群呢?引出本章及本节课题。
思考植物的四大类群名称,阅读课本。
充分利用课本,提高效率。
探究新知
一、藻类植物
展示:显微镜下池塘水中的藻类。
介绍:鼓藻、栅藻、新月藻
观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示葫芦藓的结构及课本P75的方法,观察本地常见的苔藓植物。
讨论: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提问: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几年后,原来在这里生长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观察、思考、回答:诗句中的“苔”指的是“苔藓植物”
3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孢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特点: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与人类的关系:释放氧气;食用;作鱼类的饵料;提取碘、褐藻胶、琼脂等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特点:矮小,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导管、叶脉,有假根
3.与人类的关系: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形成燃料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特点:较高大;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3.与人类的关系:观赏;食用;药用;形成了煤,提供燃料。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
本节既是学习绿色植物的开始,又为八年级学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及“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
师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资料分析,获得观察、分析比较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获得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3.教学重、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对细胞的生活、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三者之间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却了解不多。
再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需进一步培养和改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直观的实物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室,而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在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热爱生物学科。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器材,水绵、蕨类、苔藓植物实物,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用肉眼观察苔藓植物的形态和颜色。
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茎和叶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测量苔藓植株的高度。
了解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适于陆地阴暗潮湿的环境。
我们再看蕨类植物。远古时代蕨类有的可以长到30~40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它们的叶常呈羽状,它们的茎大多生长在地下。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适于陆地较为潮湿的环境。
讨论:
此时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海带一般长1.5 ~ 3米,葫芦藓却只有1~3厘米?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相对而言,蕨类植物高大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说说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除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能释放氧气。森林生态系统常被称为地球之肺,大气圈中的氧气是不是主要来自于森林呢?
小苔藓,大作用:自然界的拓荒者;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用在工业和医药领域
用作绿肥和饲料
列表总结,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苔藓植物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虽然生活在陆地上有了类似茎和叶的结构和假根,但不发达,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很矮小;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了输导组织,它更能适应陆地环境。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5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3.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验证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点,能正确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如水污染、森林砍伐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繁殖方式以孢子繁殖为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说明这三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家庭实践:与家人一起,在家中或户外寻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家人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5.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拓展视野。
1.藻类植物:讲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它们在水中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介绍藻类植物的分类,如绿藻、硅藻、蓝藻等,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类藻类植物的特点。
2.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等,以及它们适应阴湿环境的生活方式。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如藓类、角苔类等,并展示各类苔藓植物的代表物种。
1.对植物分类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类植物的特征。
2.在观察植物时,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可能导致对植物特征的误判。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合作交流,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
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撰写观察报告。这样,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程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程序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们的形态生活环境。
2、列举周围见到的植物
3、拓展反思:观看碟片:恐龙生活的年代。
恐龙时代的森林中的树木与现在森林中的树木基本一样吗?它们现在还存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指的是哪类植物?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题
3、结合课件及彩图归纳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4、拓展反思:为何根据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和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
1、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蕨类植物基本特征
3、拓展反思:肾蕨为何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势越来越差?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事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原因是()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有茎、叶分化,能密集生长
C、根、茎、叶具有疏输导组织
D、叶片下面能产生大量孢子
2、紫菜是一种含有碘的藻类植物,生活环境是()
A、陆地
B、森林
C、江河
D、海洋
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种植以下四种植物的密集环境中,那种植物最先死亡()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4、在树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树干的一面长满了苔藓,而对面没有。
据此可判断生长苔藓的一面是()
A、南
B、北
C、东
D、西
5、在潮湿的树林里发现一株植物,有根、有茎、有叶,叶背面有小隆起,这一植物属于()
A、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苔藓植物
6、燃烧用煤主要由古代哪一类植物遗体埋在地下形成()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松柏类植物
学(优中γ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