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人卫版)

合集下载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胃炎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胃炎

进一步检查
腹部超声
血尿粪常规
阴性
病毒肝炎标志物
无肝胆胰疾病
无长期饮酒史
无消化性溃疡病史 无阳性体征
肿瘤标记物
肝肾功能
无肿瘤家族史
无警报症状
大细胞性贫血
疑诊慢性胃炎
血清壁细胞抗体
胃镜
抗内因子抗体
A
维生素B12测定
萎缩性胃体炎
萎缩性胃窦炎 非萎缩性胃炎
病理:
萎缩性胃体炎
慢性胃炎诊断活检部位
疑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有近期服用NSAID史 大量饮酒 严重疾病状态
急诊胃镜(48h内)
了解肝病史,体检注意: 黄疸、蜘蛛痣、肝掌、浮肿 腹壁静脉曲张 脾肿大 腹水征
了解消化性溃疡病史 了解肿瘤家族史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四、急性胃炎的治疗
治疗及预防
抑酸 ➢ 重症 静脉给予PPI(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
部分患者萎缩可以改善或逆转 D 上皮内瘤变(低、高)
上皮内瘤变虽也可逆转,但重度者易转变为癌
D
慢性胃炎的OLGA分级分期
三、 慢性 胃炎 的治 疗
预改缓 防善解 癌生症 前活状 病质 变量 癌 变
用药指征及随访
慢性胃炎治疗指征
➢ 不需治疗 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 对症治疗 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 对因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自身免疫性胃炎 慢性胃炎内镜随访
前列腺素 E2 I2 F2
COX-1 (结构型)
血栓烷 A2
COX-2 (诱导型)
NSAIDs 花生四烯酸
磷脂酶 A2 膜磷脂
NSAIDs 导致急性胃炎的机制
三、急性胃炎的诊断思路

9应激(人卫7版)

9应激(人卫7版)

.
b-内啡肽↑
胰岛素↓and 胰高血糖素↑
血糖↑, 满足机体能量需求
ADH and 醛固酮↑
保留水钠,维持血容量;但重吸收过多可致胞外液 /血压↑
20
(四) 全身适应综合征
Hense Selye 于1946年首次提出 不同应激原→威胁或扰乱机体自稳
一系列相同的全身性神经内分泌非特异性反应, 具有一定适应代偿意义,并可致紊乱与损伤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LC 蓝斑(脑桥)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 ↓ 脊髓侧角 脊髓侧角 ↓ 肾上腺髓质 交感-肾上腺髓质 ↓ ↓ NE, EP 儿茶酚胺(EP, NE)
EP: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 素 12
外周效应
肾上腺素(EP), 去甲肾上腺素(NE)
代偿意义(防御反应):
① 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输出量↑, 血液重新分布,保 证心脑血供
则可使CNS功能障碍, 导致焦虑、恐惧、抑郁,甚至精神失常、自杀。
35
(二) 功能变化
2.心血管系统
适度应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心率、心收 缩力↑ → 心输出量、血压↑ → 外周阻力 ↑ → 血液 重新分布 过度持续应激→强烈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血粘滞性 ↑→ 冠心病、 心肌梗死、猝死
39
第五节
应激与疾病
40
疾病 致 病 因 素 机 体
应 激 反 应
应激原撤除
恢复自稳 应激性 疾病 应激相关 疾病
劣性应激原 内环境紊乱 持续作用 和疾病
41
(一)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1. 概念 严重应激时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损伤, 主要表现糜烂、浅溃疡,严重者可穿孔、大出血 2.发生机制 ⑴ 黏膜缺血-屏障减弱 应激,交感↑,血液重新分布→粘膜缺血,屏 障减弱 胃酸分泌增多,H+反向弥散进入黏膜 (血流带走↓或中和减少) (2) 糖皮质激素-抑制黏液和蛋白质合成,粘膜细 胞更新、再生↓ (3) 其它:酸中毒、胆汁逆流、氧自由基

【最新】一章应激

【最新】一章应激

细胞体液反应 AP、HSP增加
2021/2/2
器官系统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7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情绪 认知
边缘系统行为
下丘脑的室旁核
(PVN)
CRH
垂体
肾上腺皮质
2021/2/2
ACTH GC
脊髓侧角
脑干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
(3)脂肪代谢的变化
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
脂肪动员、分解、利用↑
血中游离脂肪酸、酮体↑
(4)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202蛋1/2/白2 质分解加强,负氮平衡,急性期蛋白增加
22
2、中枢神经系统
■HPA轴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绪。
■HPA轴过度兴奋或不足可引起CNS功能障碍,出现抑郁、厌食, 甚
警觉期
特点
意义
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 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保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
抵抗期
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 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 增多
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 渐被消耗
衰竭期
2021/2/2
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 损伤性:过强or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原对机体有害,可 导致应激性疾病
■如果应激有利于机体在紧急状态下的战斗或逃避
(Fight or flight),称为良性应激(Eustress)。
■如果应激原过于强烈,可以引起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称为202劣1/2/2性应激(Distress)。
5
4、应激的特点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要点三
应激与应对
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应激反应,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良的应对方式则可能加重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回避、屈服、寻求支持等。
应激与应对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而应对则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应激的生理机制
恐惧症
应激事件可能引发恐惧情绪,导致恐惧症的发生。
应激与心理障碍
心血管疾病
应激与躯体疾病
胃肠道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癌症
应激与疼痛
应激管理
06
应激的心理应对方式
认知重构
改变对压力源的认知,重新评估压力源是否可以改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
接受压力的存在,容忍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不轻易逃避和抗拒。
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以缓解应激引起的情绪问题。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和缓解压力。
应激的医学干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学角度的定义
应激的定义
应激的相关概念
要点三
应激源
指引起应激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因素,包括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要点一
要点二
应激反应
指机体在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和行为反应。
应激适应
指个体通过对应激源的认知和应对,逐渐适应并调节自身生理心理功能的过程。
xx年xx月xx日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医学心理学人卫版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人卫版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人卫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心理疾病的治疗B. 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C. 心理疾病的预防D. 心理疾病的诊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应激B. 心理治疗C. 心理测量D. 医学伦理答案:D3.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情绪波动B. 行为改变C. 生理功能失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4.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身疾病”是指_________。

答案: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健康,导致身体疾病5.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三、简答题6. 简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

答案: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四、论述题7. 论述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行为改变和生理功能失调等方面。

应对策略包括:积极面对压力,调整心态;寻求社会支持,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心理学在理解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预防和治疗心身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本试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024版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2024版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 素(如皮质醇),引起一系列生理反 应。
2024/1/25
CRH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9
免疫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免疫系统, 引起免疫细胞数量和 功能的改变。
长期应激导致免疫系 统功能紊乱,增加患 病风险。
2024/1/25
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 反应和免疫细胞功能, 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 抗力。
2024/1/25
6
02 应激生理反应
2024/1/25
7
神经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感觉神经,传递信息 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和神 经调质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递。
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HPA轴)被激活,引起
一系列生理反应。
2024/1/25
8
内分泌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CRH)。
健康习惯
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不吸烟、 限制饮酒、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等, 以减少对应激反应的负面影响。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12
认知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减退等,常常与应 激事件的干扰和分心有关。
2024/1/25
自我负面评价
表现为对自己能力、价值 的贬低和否定,常常与应 激事件的挑战性和自我期 望有关。
思维僵化
表现为思维固着、缺乏灵 活性等,常常与应激事件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关。
13
行为反应
适应障碍
3
因长期应激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表现为抑郁、 焦虑、行为问题等,处理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 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课件

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课件

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 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 渐增多
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 渐被消耗
衰竭期
Exhaustion stage
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机体抵抗能力耗竭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二、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 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炎症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异生、升血糖 允许作用 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 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 轻炎症反应
蛋白质分解过多,造成负氮平衡。 抑制免疫功能 抑制组织再生 造成激素抵抗,生长发育延缓 抑制性腺轴
(三)其 它 激 素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β-内啡肽↑ 生长激素(急性↑,慢性↓)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基本概念
1.应激(Stress)
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 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2.应激原(Stressor)
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分类
外源性应激原 内源性应激原 心理、社会因素
良性应激(eustress) 劣性应激(distress)
3.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
免疫性疾病时,于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机体发生 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
【Acute phase protein】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称为AP。 例 如,C-反应蛋白。 【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如白蛋白、前白蛋 白、运铁蛋白等,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血液重新分布。

心理学基础教案——第五章心理应激和心理防御(人卫版)

心理学基础教案——第五章心理应激和心理防御(人卫版)

广西中等卫生学校教案课题: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心理防御课时: 4 课型:理论授课日期:第十三、十四周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1、解释应激的概念2、说出应激原的类型3、能够叙述应激会导致个体哪些反应4、简述应激的中介机制5、能够客观评价应激对健康的影响6、说出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区别和联系7、能说出常用的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方式8、努力培养自己积极的应对策略9、解释挫折的概念10、分析挫折的原因11、讨论影响挫折的因素教具:小结:1、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2、应激会导致心理、生理、行为反应。

3、应激的中介机制包括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

心理中介机制包括认知评价、人格差异、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而生理中介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的参与。

4、应激对身心健康有双重影响。

5、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都是应付应激的方法,有消积和积极之分。

6、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产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挫折的感受受个体的抱负水平和容忍力影响。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你是怎样理解心理应激理论的?2、分析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

3、分析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并指出将来的努力方向。

课后记录:本次课时间安排合理,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堂气氛较活动,能较好地配合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反应较好。

第1节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压力称为应激。

公认的定义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球状物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分三个阶段:警戒期:体重减轻,肾上腺皮质增大,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心、脑、肌肉血流增加,血糖升高。

唤起机体的防御能力,使机体处在最好的态势。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多场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多场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多场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与影响的学科。

应激作为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章将介绍应激的概念、应激源的分类、应激反应机制、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应激干预策略等内容。

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为维持生理和心理平衡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源可以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

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应对应激源的挑战。

二、应激源的分类1.生理应激源:如感染、创伤、疼痛、疲劳等。

2.心理应激源: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体验。

3.社会应激源:如家庭关系、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4.文化应激源:如文化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5.环境应激源: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三、应激反应机制1.警觉阶段:当应激源出现时,个体迅速做出反应,提高生理唤醒水平,为应对应激源做好准备。

2.抵抗阶段:个体调动生理和心理资源,积极应对应激源,以减轻应激对身心的影响。

3.耗竭阶段:长期或严重的应激源会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资源的耗竭,出现身心疾病。

四、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度的应激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应对能力,但过度的应激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生理影响:应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

长期或严重的应激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2.心理影响: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过度的应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3.社会影响:应激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长期或严重的应激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

五、应激干预策略1.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个体调整认知、情绪和行为,提高应对应激的能力。

病生课件应激PPT课件

病生课件应激PPT课件

应激可以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 前者如考试、结婚等,后者如长期工 作压力、慢性疾病等。
应激的来源
01
02
03
外部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 社会竞争等。
内部因素
如遗传、免疫、营养状况 等。
社会心理因素
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 家庭矛盾等。
应激的反应过程
警觉阶段
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抵抗阶段
机体开始产生一系列适应 性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 免疫力增强、代谢率增加 等。
衰竭阶段
如果应激源过强或长期存 在,机体能量消耗过大, 可导致机体崩溃,出现心 理和生理的疲劳反应。
02
病人生理应激
生理应激的产生机制
定义
生理应激是指机体在应对各种内 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非
特异性全身反应。
04
病人社会应激
社会应激的产生机制
01
定义
社会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或挑战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
理反应。
02
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社会应激可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应激。良性应激能够促
进个体成长和发展,而不良应激则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问题。
03
影响因素
社会应激的产生与个体差异、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学会放松技巧
02
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应激反
应。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3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压力,
共同应对生活中应激时,及时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 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调整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减轻心理压 力。

精神病学课程人卫8版 14

精神病学课程人卫8版 14

脑影像学与PTSD研究
PTSD脑功能的研究主要发现,
前额叶、海马功能下降,而杏
2006
仁核功能上调
脑影像学与PTSD研究
• PTSD是一个有脑病理损伤的精神疾病。 影像学研究比较集中的发现是海马与海 马旁回、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包括前扣 带回、前额叶框回、前额中部皮层等脑 区有某些异常;(前额叶-杏仁核-海马 环路)
二、易感因素
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时间来分:
2、围创伤期变量: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个体的精神和躯体反应情况 个体的认知 社会支持程度
二、易感因素
按照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时间来分:
3、创伤后变量:
干预的及时性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事件后遭受的其他生活事件等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大脑通过调动神经递质、受体、信号转导以及 基因表达等,产生神经可塑性变化,通过电、 化学活动对应激源产生应激反应。
ASD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 – 茫然,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甚 至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表现为激越性活动 过多(如逃跑反应或神游)、情感爆发等
• 精神病性症状 – 在病情严重阶段可出现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 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称为急 性应激性精神病。一般在1个月内恢复,预后良好。
药物治疗
首选SSRI(尤其是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也可选用文拉法辛或米
氮平;经济困难患者也可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 治疗4~6周
有效:
继续治疗
效果不佳: 对症状进行评估,根据症状特点选择加大药量或 改换另一种药物;同时可以添加辅助药物如改善睡眠的药物
治疗6~12周

09应激

09应激

stress 应激
应激(stress):应力或压力,指作用于物体引起物体变形的单位面积的
力。二十世纪30年代, Selye将其从物理学领域引入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目 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的躯体反应 第三节 心理性应激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与疾病关系
6
第一节 概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2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
热应激
蛋白变性
HSF HSF HSF HSF HSP70 HSP70 HSF HSFHSF
HSP70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37
三、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APR)
是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诱发机体 产生的一种快速的防御反应。除了表现体温升高、
补体增高、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等非特异性
免疫反应外,还表现为血浆中一些蛋白质浓度的
迅速变化。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蛋白(Acute
抑制蛋白酶活性,避免组织过度损伤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抗感染、抗损伤 结合运输功能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0
四、细胞对应激原的反应
应激反应是非常保守的反应,不仅存在于高等动 物,也存在于低等动物及单细胞。
当细胞处于不利环境(低氧、冷、热、营养物资
缺乏等)和遇到有害刺激(氧自由基、射线、化 疗药物等)时所产生的防御或适应性反应称为细 胞应激(cellular stress)。 热休克反应/热应激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应激类型。
病理性应激
应激原强烈且作用时间持久的应激(休克),除仍 具有某些防御代偿意义外,可引起机体自稳态的严重失 调,甚至导致应激性疾病(劣性应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0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0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2. 别构效应剂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
别构酶
催化亚基 调节亚基
别构效应剂: 底物、终产物 其他小分子代谢物
别构效应剂 + 酶的调节亚基
疏松
紧密
酶的构象改变
亚基聚合
亚基解聚
酶分子多聚化
酶的活性改变 (激活或抑制 )
※ 别构效应的机制有两种:
(1)调节亚基含有一个“假底物”(pseudosubstrate)序列 “假底物”序列能阻止催化亚基结合底物,抑制酶活性;效应剂结合调
F-2,6-BP、AMP、ADP、F-1,6-BP F-1,6-BP、ADP、AMP
AMP、CoA、NAD+、ADP、AMP 乙酰CoA、草酰乙酸、ADP
ADP、AMP AMP
乙酰CoA 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酸 ADP、GDP PRPP
柠檬酸、ATP ATP、丙氨酸 葡糖-6-磷酸 ATP、乙酰CoA、NADH 柠檬酸、NADH、ATP 琥珀酰CoA、NADH ATP ATP、葡糖-6-磷酸 葡萄糖、F-1,6-BP、F-1-P AMP 软脂酰CoA、长链脂酰CoA ATP、GTP IMP、AMP、GMP UMP
节亚基导致“假底物”序列构象变化,释放催化亚基,使其发挥催化作用。 如cAMP激活PKA。
(2)别构效应剂与调节亚基结合,能引起酶分子三级和/或四级结构在“T” 构象(紧密态、无活性/低活性)与“R”构象(松弛态、有活性/高活性) 之间互变,从而影响酶活性。如氧调节Hb。
3. 别构调节使一种物质的代谢与相应的代谢需求和相关物质的代谢协调 别构效应剂(底物、终产物、其他小分子代谢物)
(二)关键酶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
※ 关键酶(key enzymes) 代谢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的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应激时,消化功能的典型变化为食欲降低, 严重时甚至可诱发神经性厌食症。部分病例可 出现食欲增加,诱发肥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的发生与心理性应激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经典
的心身疾病之一。该病以20~50岁发病者居多,
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判
断和应对能力。
2.严重心理应激或慢性心理应激 可导致焦虑、
紧张、孤独、易怒、不合群、仇恨和沮丧,出现攻
击性行为。甚至出现抑郁、自闭和自杀倾向。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7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免疫反应外,还表现为血浆中一些蛋白质浓度的
迅速变化。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4
在APR时,多种AP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如C-反 应蛋白可升高1000倍以上;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
应时减少,如白蛋白、运铁蛋白等,称为负APP。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9
3.社会和心理因素:如职业竞争、工作压力、 人事纠纷、重大或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
婚姻解体)、社会动荡(战争、突发事件)以及
自然灾害(地震、水灾、飓风)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0
(二)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是指机体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应激原(躯体或心理刺激)
作用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应激分为躯体性的或心理性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1
适度应激有利于机体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自身 稳态,但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可导致器官功 能障碍和代谢紊乱,产生心身疾病。
第二节 应激的躯体反应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3
应激的躯体反应
应激原 机体内稳态失衡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7Leabharlann 利影响(1)(腹腔)小血管的持续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可诱发
应激性溃疡。
(2)外周小血管的持续收缩→BP升高,可发生应激性高血压。 (3)血小板数目,黏附聚集→血液黏度 →易于形成血栓。 (4)代谢率、能量消耗:如心肌耗氧量。 (5)促进脂质过氧化→损伤生物膜。
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
应激相关疾病(stress related diseases):应
激在其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诱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4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高代谢率
糖、脂肪、蛋白质动员,贮存,负氮平衡。 病人出现消瘦、体重下降、贫血,创面愈合迟缓,
抵抗力降低。
因此对严重的、持续时间长的应激反应病人,要
38
二、心理应激对认知的影响
反复应激可引起海马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认知 能力降低。如长时间的噪音环境可以使学龄儿童学习
认知能力降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1
三、心理应激对功能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 导致亚健康状态,并参与疾病,如心绞痛、自身免疫
神经、内分泌、 免疫功能改变
功能代谢改变
细胞对应激的反应
生理性应激 (适应,稳态恢复)
信号处理及转导
病理性应激 (损伤与疾病)
基因表达改变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4
一、应激时的神经和内分泌反应
情绪 反应
社会心理应激
躯体刺激
下丘脑的 室旁核 垂体 肾上腺皮质
CRH ACTH
脑桥蓝斑 肾上腺髓质
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在应激中的作用。他还
是第一个提出良性和劣性应激的人。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6
二战之后,社会心理因素在应激和疾病发生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心理应
激与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的发
生密切相关。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7
近些年的研究还证实不仅高等生物,当原核或真 核单细胞生物遭遇各种明显的环境变化或遭遇大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1
消极影响
蛋白质分解过多,造成负氮平衡
抑制免疫功能
抑制组织再生 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生长发育延缓 抑制性腺轴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2
应急时其他激素的改变
1.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钠的重吸收; 2.β-内啡肽↑:很强的镇痛作用;
3.生长激素(急性↑,慢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1
Other proteins
HSP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2
其他类型的细胞应激
UV 活性氧 炎症 因子 冷 热
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 基因表达改变
电离辐射
缺氧
渗透压 变化
机械作用
毒 物
适应反应(存活) 或发生细胞凋亡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3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1
第九章 应激(stress)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
目 录
概述 应激的躯体反应 心理性应激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
第一节 概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
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生理学家W.B.Cannon首先发现,动物在处 于威胁性的紧张环境或受到强烈的躯体刺激时,
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和反复 发作的腹痛、腹胀、腹鸣、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但没有发现肠道明显的形态和生化方面的异常。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0
(二)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他应 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
表现为胃肠黏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
reaction),是指受到严重而强烈的精神打击(如经
历恶性交通事故、残酷战争、凶杀场面或被强暴后等)
引起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的心理精神障碍。个
体以反复重现和体验先前的恐怖经历或目睹的应激场 面为特征,表现为极度恐惧、痛苦和无助,并伴有情 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触景生情 痛定思痛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4
第三节 心理性应激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5
概 念
心理性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机体 在遭遇不良事件或主观感觉到压力和威胁时产生的一
种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改变的心理紧张状态。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6
一、心理性应激时的情绪和行为改变
1.适度的心理性应激 可导致积极的心理反应,
分子损伤时,亦能产生被称为细胞应激(cellular
stress)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以增强细胞抗
损伤能力和在不利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8
(一)应激原(Stressor)
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包括: 1.外环境因素:如温度的剧变,射线、噪声、 电击、低氧等; 2.内环境因素:创伤、感染、中毒、血液成 分的改变等;
疗药物等)时所产生的防御或适应性反应称为细
胞应激(cellular stress)。 热休克反应/热应激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应激类型。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8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
是指生物体在热刺激或其他应激原作用下所表现 出的以基因表达改变和热休克蛋白生成增多为特 征的反应。也称热应激。
性疾病、心血管病、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
与心理应激相关的躯体性疾病多数又可归属为心
身疾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2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 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3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
应激可引发有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强烈应激 或慢性应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外周效应
GC分泌量增多,对抗有害刺激,发挥对机体广泛的保 护作用。 GC持续过量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0
积极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异生、升血糖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
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
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 轻炎症反应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8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兴奋
应激→GC↑→机体抵抗力↑。 应激时,血浆GC的水平迅速增高。 切除双侧肾上腺后,动物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 明显降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9
HPA轴基本效应
中枢效应
适量CRH↑→促进适应→兴奋或愉快感。
过量CRH↑→适应障碍→焦虑、抑郁和食欲不振等。
4.胰高血糖素↑;
5.胰岛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应激性高血
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3
二、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APR) 是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诱发机体 产生的一种快速的防御反应。除了表现体温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