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合集下载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如食品保鲜、药物研制等,激发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好奇心。
2.通过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细胞膜的透过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细胞膜的选择性。
3.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运输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物质运输的意义。
2.提出问题:“细胞膜有什么作用?它是如何实现物质运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组成,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
2.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运输方式。
3.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组成,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食物保鲜、药物吸收等。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节课通过设计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功能和组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技巧以及分工与合作的意识。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案例,探讨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a.某病人因肾功能衰竭,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解释透析膜的作用机理。
b.某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受到载体蛋白的限制,分析如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预习相关章节,提前了解物质运输载体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强调物质运输载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通过学习物质运输载体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随后,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载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讲解载体蛋白的种类、特异性和饱和性等基本概念。
2.结合实例,阐述载体蛋白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作用机理,如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
3.针对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关键点,如载体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量转换等,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质运输载体及其作用机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某人贫血,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等症状,依据血红蛋白的成分,你应该建议他多吃什么样的食物?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
总结:红细胞的主,血常规检验发现白细胞增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从伤口流出,形成脓液.故答案为: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3)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到实验及分层现象,老师展示已准备好的加入抗凝剂和已凝固的血液课件。
通过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分层的血液课件,让学生归纳总结回答。
(加抗凝剂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分为血清和血块)
老师再次提问:血浆在血液中约占50%成分如何?有什么功能?
(3)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把伤口堵住了,血就不流了。这是什么原因?
总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从中总结出红细胞的功能。通过血细胞知识的学习利用表格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游戏环节:猜谜语巩固练习本部分学习内容。
4、引入血常规化验单
二、教学设计理念
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3.1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3.1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2.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
3.讲解血液、淋巴等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
讲授新知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利用多媒体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和作用。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讲解血液、淋巴等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总结,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质运输过程进行研究,如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对所选物质运输过程的研究报告;
3.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共同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质运输过程进行研究。如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让学生共同完成对所选物质运输过程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共同提高,使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搜集和分析与物质运输相关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搜集和分析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利用网络、数据库等资源,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的小论文。
2.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论文质量,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合理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等,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以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收获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
1.介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如氨基酸的组成、肽链的盘曲折叠等。
2.讲解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阐述蛋白质如何实现物质的运输。
3.通过示例,介绍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如载体蛋白的结构与葡萄糖结合的示意图。
4.强调蛋白质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如蛋白质缺乏或异常时,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生动、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蛋白质在物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蛋白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答案。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心脏病例,进行深入分析。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属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学习。本节主要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旨在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及功能,从而为后续学习物质运输的机制打下基础。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小论文。
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探究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新版)济南版

2024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新版)济南版
强调血液循环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血液循环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掌握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名称和功能。
2.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能够描述心脏和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血液循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血液循环的认识和理解。
3.血液循环的意义
-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
-调节体温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4.生活实例分析
-运动员骨骼
-献血的意义: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如促进血液循环),对社会的贡献(如帮助他人)
5.血液相关疾病
-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不足
5.教学课件:教师需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课件中可包含图片、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6.互动环节素材:准备一些与血液知识相关的互动环节素材,如血液成分的卡片、血液循环途径的拼图等。这些素材可以用于小组竞赛、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师需提前查阅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什么重要性?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与营养物质、氧气、废物等物质的运输关系;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提高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运输载体——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5.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测量家庭成员的心率、血压等,关注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4.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制作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掌握心脏的结构,包括四个腔室、瓣膜及其功能;
4.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通过图形、模型等工具,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济南版生物七下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下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设计

1.人的血液的组成成分?
2.血细胞是由什么组成?
3、血浆的成分包括哪些?血浆有什么功能?
4、红细胞的功能是?白细胞的功能是?血小板的功能是?
5.什么是血红蛋白?
6.什么是贫血?有什么症状?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有方向性
第四步:班级交流、释疑升华
第1环节: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一边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8分钟【处理方式】课件展示“演示实验”
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是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55%。

①成分: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

②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后,下层暗红色、不透明的物质是红细胞,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处理方式】课件展示人血永久图片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归纳
1、最多的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

2、体积最大的是白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

3、红细胞、白细胞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设计意图】我们身上都流淌着血液,学生通过学习归
纳总结,就能知道血液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功能
第2环节:学生识记巩固所学知识点。

3分钟
1.人的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的。

2.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3.血浆的主要成份包括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废物。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其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设计一个物质运输载体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物质运输载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物质运输载体,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会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我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掌握细胞膜在物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通过对物质运输载体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游戏、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如:“你对自己的结论有哪些疑问?”“这个实验结果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你们小组认为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请分享你们的观点。”
3.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4.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验证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如:“你认为他/她在学习中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如:“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到位,说明你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
4.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如:“你认为他/她在学习中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c.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载体在生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教学活动设计: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运输的载体的概念、分类、作用等。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进行补充讲解。
c.播放动画,展示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载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讨论载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载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教学活动设计:
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一Fra bibliotek主题进行讨论,如载体蛋白的分类、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等。
b.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模拟等,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分组进行一次关于载体蛋白的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要求书写规范、数据准确、分析合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一道关于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作用的问题,并给出解答。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解答过程要求step-by-step,清晰展示解题思路。
3.结合课本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物质运输载体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文章要求内容准确、语言生动,能够使非专业人士了解载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完整版)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完整版)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其中新课学习主要是通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四个活动来完成的,敬请指导老师和专家指点。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

我接着导入陈述:“由此可见血液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又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

参与活动,探究新知(35分钟)活动一观察思考获取真知⑴首先让学生畅谈对血液的认识,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会就血液的颜色、出血状况、化验抽血等畅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我在学生畅谈后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⑵接着我开始做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察思考: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血液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⑶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组内互动.讨论后填写《导学案》中的观察报告。

⑷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情境和意图:结合学生平时对血液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血液的颜色和状态,引发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思考、讨论得到答案,这是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二自己动手分组实验⑴按照课本实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报告中。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指导思想】通过导学案的引导,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托,注重课堂生成,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以学定教、力求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习效率,践行高效课堂理念。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济南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第一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血液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同时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演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完成对血液的理性认识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1、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比较法提升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解读血液化验单。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师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学生准备】预习完成导学案的自学检测,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疾病。

【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 3.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过程】血细胞成分防御保护功能红细胞白细胞 运输。

生物: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生物: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案课题物运输质的载体序号授课时间主备人课型实验探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3、情感目标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功能: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运输氧等血细胞白细胞防御疾病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教学策略创设点按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生动,有效的生物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功能。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后反思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延伸了解预习情况课内探究(一)明确学习目标(二)学案导学,引导诱思与展示交流1、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2、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根据课前的准备,自由发言,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问题,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积极相互补充。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后,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呢?(血液)血液、血管、心脏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联系前面学习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兴趣小组同学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赠你一把钥匙——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用心观察,初步探究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与功能赠你一把钥匙—柠檬酸钠溶液展示抗凝剂,将它加入血液以后能防止血液凝固。

下面,同学们进行实验观察吧,完成学案任务一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们上台总结一下刚才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由此现象判断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有没有哪个组的同学观察的更仔细呢?教师演示将试管倾斜,仔细观察,可发现中间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这是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下面暗红色的为红细胞。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大量的血细胞构成细胞群,完成物质运输的功能,这些细胞群我们可以称为?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而且可以流动。

比较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和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区别血浆成分示意图可以看出,血浆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含有一部分蛋白质,葡萄糖,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学案任务一上台讲解,并把相应的词条贴到黑板上。

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补充学案组织观察图片,注意血清和血浆的区别加入抗凝剂不加抗凝剂借你一双慧眼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分组实验,微观探究氨基酸,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些是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溶解在水中一起运输,所以血浆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其次血浆还能运载血细胞。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三种血细胞,因为很小,肉眼无法看到,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出示显微镜使用步骤注意事项(1)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细胞后再换成高倍物镜(2)观察到细胞后,移动装片,看看不同视野内能观察到几种细胞?(3)温馨提示:白细胞染色后细胞核特别明显,根据这个特点仔细观察,看看能否找到白细胞?根据课本实验要求,明确实验材料,阅读课本明确三种血细胞形态,头脑中有一定印象,同学合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指出观察时的疑惑:1、未看到白细胞和血小板2、红细胞中间是中空的?巡视学生实验情况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看图,总结学生三人一组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图片并完成学案的填图部分。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下册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置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提问:“你们知道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为什么能够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激发学生对物质运输的好奇心。
4.宣布本节课的主题:“3.3.1物质运输的载体”,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Leabharlann 1.利用PPT展示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包括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2.详细讲解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载体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
3.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运输的相关术语,如载体、受体、运输蛋白等。
4.通过动画演示物质运输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关键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探讨一下,不同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优缺点。”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同伴共同探讨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搜集与物质运输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5.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节优秀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质运输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质运输的载体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对物质的运输机制有深入的认识。
-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如磷脂双层、蛋白质通道等。
-学生能够解释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如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1.判断题:关于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运输方式的描述,正确与否?
2.选择题:针对物质运输的载体蛋白,给出四个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3.应用题:给出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物质运输过程。
我会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并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物质运输的载体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同时,我会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实验,观察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过程。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验证物质运输的假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细胞图片,提出关于物质运输的问题。
-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实验结果。
2.利用模型、图解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转化为抽象概念的理解。
1.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2.能够区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并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3.学会运用所质运输载体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知识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重点在于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载体蛋白的功能。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阶段,我会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一段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视频,如血液循环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如何被运输到全身各处。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如何被精确运输到需要的地方的吗?”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简单的物质运输方式,如扩散。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载体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对载体的特性和作用机制缺乏深入认识;对物质运输的复杂性可能难以把握,对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具体作用可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可能尚未成熟。
2.载体的特性:阐述载体的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等特性。
3.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分析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的功能,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物质运输载体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理解载体的特性,如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掌握载体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是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物质运输的载体》,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本课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新授:
1、血液的组成:
课件展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 1)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的现象。)
( 2) 血液的成分有哪些物质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 3)实验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

大小、

数量、

及功能


1、 本节能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极大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2、 在介绍三大类细胞的功能时,能注重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
3、 能采用大量的显性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使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更有趣。
4/5
但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参与度还不够,今后努力使生物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
3/5
通过这个生活体验,总结出
红细胞跟血红蛋白过少会得 贫血症;白细胞增多说明身体里有炎
症。
5、评测练习
1. 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 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2. 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
A. 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 3)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学生讨论研究回答问题,后展示总结血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3、探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生活中的功能。
( 1) . 血液为何是红色的?血红蛋白的成分和特性?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含氧高时与之结合
含氧低时与之分离)
2/5
某人贫血,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等症状,依据血红蛋白的成分,你应该建议他多吃什么
和病菌从伤口流出,形成脓液.故答案为: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
)
(3 )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把伤口堵住了,
血就不流了。这是什么原因?
总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从中总结出红细胞的功能。通过血细胞知识的学习利用表格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破本节的重点和
5/5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繁忙的交通网络,导入人体内血液循环系统跟里边流淌着的血液。
提出生活经验问题:
(1) 、血液是什么颜色,形态?
(2) 、血液离开人体后不特殊处理,会凝固吗?
1/5
(3) 、如果一个人大量出血,会怎样?
学生积极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小组加分。
输,是靠血液的循环实现的”。并由此展开血液运输的功能,血液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呢?这主要与
血液的成分有关系的自然过渡。
二、教学设计理念
21 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生物学自身的
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
3、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情感目标: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
B. 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
3. 贫血是指(

A. 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4. 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是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增加,并能吞噬病菌的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浆
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
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
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5.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它的功能是(

A. 运载血细胞 B. 运输氧气
C. 吞噬病菌
D.
止血和凝血
6、连接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最大有核
红细胞
吞噬病菌
体积最小无核
白细胞
止血和凝血
最多无核圆饼形
血小板
运输氧
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浆
成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浆
七、板书设计

功能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八、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到实验及分层现象,老师展示已准备好的加入抗凝剂和已凝固的血液课件。
通过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分层的血液课件,让学生归纳总结回答。
(加抗凝剂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分为血清和血块)
老师再次提问:血浆在血液中约占 50%成分如何?有什么功能?
(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来归纳总结,重点强调血浆:由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水分
一、教材分析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运
输的载体》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节,首先因为这章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后,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是如何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是如何排除体外的?这必须经过
血液循环才能实现。可见本章和前两章的联系密切,也为学习第四章做好铺垫。“人体内的物质运
样的食物?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
总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 运输氧气 )
(2) 扁桃体发炎的时候,血常规检验发现白细胞增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
处?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 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
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 吞噬病菌 ,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
较多、因此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2、血细胞的组成及功能:
对于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大小和功能,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观察永久血涂片照片图,在观察之前老师展示
课件提出任务:
( 1)数量最多、最少的;
( 2)体积最大、最小的;
难点。
游戏环节:猜谜语巩固练习本部分学习内容。
4、引入血常规化验单

医院检验报告单

姓名:张 XX
性别:男
年龄: 41 病案号

病房
床号


临床论断
检查结果
_______
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12
12

RBC
4.8x10 个 /L
男( 4.0 - 5.5 ) x10 个 /L
女( 3.5 - 5.0 ) x1012个 /L

WBC
11x1012个 /L
( 4-10 ) x109个/L

HGB
70g/L
男: 120-160g/L

化 女: 110-150g/L
PL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0x10 9个 /L
( 100- 300) x109个 /L


, 报告日期 ___年___月 ___日 检验者 ___报告者 _____ 让学生来做医生,让学生来判断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