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文化适应理论表明社会与心理的距离 越大,也就是说对目的语及使用目的语的 人持消极否定的态度,同时又缺乏相应的 学习动机时,学习者就难超越语言发展的 早期阶段,此时所学的语言将一直是皮钦 语化的。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早期过程与皮钦语 化过程很相似。如果学习者不能做到文 化适应,他们的习得就会僵化进入皮钦语 化的阶段。
1
2 学习者运用下意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 运用目的语进行真正的交际,正如儿童习得第一 语言一样,注重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即“潜意 识的习得”。习得是主要过程,学习只是以“监控” 者的身份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对所说的话起一种 监控和修正。
三 五种假设 语言监控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和充实,主要 有以下五种假设: 1 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vision); 2 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3 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5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ctive Filter Hypothesis)。

3 灵活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 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 较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 组之中。 4 系统性,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 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 表现在各种系统性错误,体现在错误的前后 一致。可以说系统性是中介语最重要的特征。
皮钦语化理论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或者 (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
一 皮钦语化 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chumann20世纪 70年代后期提出的。
皮钦语化指的是在输入语言有限或不足 的情况下,而且吸收的语言(intake)也受 到严重局限的情况下的语言习得过程。 皮钦语化是由社会感情因素、时间局限 或语言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文化适应指的是皮钦语化适应一种新的 文化背景的过程。
1 第二语言习得追随的是机构发展 的自然途径。 2 本族语使用者调节他们的语言以 便能与非本族语使用者交流思想。 3 用来表达意思的会话策略以及由 此而做出调整的输入在许多方面 都影响着二语习得的比率和途径。
二 问题
随着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的相继出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受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语言教学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运 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实践:
3 文化适应理论强调了情感因素及心 理距离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 用。这些因素对学习者的态度、动 机等对于外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这方 面正进行着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话语分析理论
一 话语分析理论及外语学习原则
话语分析理论适用自然环境中 的第二语言习得。 这种理论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 时,学习者不仅吸收输入语言,而 且还积极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 根据话语分析理论,R.E总结了以 下外语学习原则:
Selinker(1972)将中介语划分为独立的语 言系统,认为它是由学习者的五个主要的认 知过程产生的结果: 语言的转换(language transfer) 训练的转换(transfer of train2ing)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y of SL learning)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strategy of SL communication) 目的语的语言材料的过度概括 (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material)。
如何向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理解 的输入? 2 在实际交际情景以及具有实际交 际目的的前提下,怎样向学习者提 供交际机会?如何增强学习者的学 习动机,促使学习者主动寻求信息 输入和输出的机会?
1
此外, 无论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 言习得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到目前 为止, 没有一种语言习得理论能对语言学 习提供全面的解释。大多数理论试图通 过其中一个主导因素来解释学习者是如 何学习第二语言的,而一个全面的语言习 得理论应该解释生物学的、先天的、社 会的认知的及语言学习的行为方式等各 个方面。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尚 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习得/学习区分缺少可靠的、 科学的理论依据。 Stern认为区分习得和学习没有任何理 论意义,两者指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一种风格上的差异。 我们从个人经历中证明过去通过分析 有意识地学到的技能最终通过练习就能变 成机械的并且能自发地使用。不过在足够 的及恰当的可理解的输入不能随时出现时, 这种有意识的分析对外语学习是否有必要 或有帮助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语言监控理论 (The Monitor Model)

语言监控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人知的、也是 目前争议最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 申(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论。
它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对语言教 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 两种途径
Baidu Nhomakorabea语言监控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两种不同的途 径: 学习者把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目的语的形式特 征上,这就是“有意识地学习”。
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孩子从一开始 学习语言时就掌握了所有普遍性语法具有的规则, 儿童习得语言是通过人类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而发生作用的。 他们认为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先天的语言智力 组织,它赋予孩子们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处理 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组织语言的内部系统。不论 多么复杂的语言,儿童都能凭借天生的语言习得能 力轻易地掌握,使母语的语言系统内在化。
三 存在的问题
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与第 一语言习得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这种理论在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中颇受重视。目前有关这一理论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 探讨,如:
外语学习过程中僵化形成的
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僵化?
中介语的始点是什么?
外语习得究竟是一种重组
(reconstruction)还是一种重 新创造(recreation)过程?
二语习得研究 主要理论流派和发展趋势
在多元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理论中,与语言教学最密切相关 的理论主要有:
l)中介语理论 2)语言普遍性理论 3)语言监控理论 4)皮钦语化假设(文化适应模式) 5)话语分析理论
中介语理论(Interlingua Theory)
一 中介语 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 Selinker等人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中介语(即过 渡语)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在未 全部掌握目的语以前,往往会使用一种既与自己 本族语不同,又与所学目的语无任何联系的过渡 性语言。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过渡语会演变,演 变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会“僵化” (Fossilization)。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策略.
二 问题 人们目前对这种理论的看法还不太一致。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
1 普遍语法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是否 和学习第一语言一样起作用? 2 成人的语言习得是否和孩子一样 受到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的制约?
一些研究表明: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普遍语法仍然起 作用,此外,成人和孩子学习语言并无 太大的区别。 事实上,成年人随着成熟而增长的 系统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 表现得更加有效率。当然,在完全的自 然语言环境中,孩子学习语言要占优 势。

Widdowson把以上几种学 习过程统称为简化过程 简化能力属于人类正常语言 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二 中介语的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 中介语有以下四个特征: 1 创造性,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 中,并不完全按照本族语的语法规则,不硬套目 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习者语 言所独有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具有独 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2 开放性,中介语是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逐渐进 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四 特点及问题 我们可以将第二语言习得归结为以下两点:
1 习得比学习更重要。 2 为了能够习得语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一是能够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是要 稍微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2)二是心理障碍应该小,这样才能使输 入易于吸收。
Krashen所强调的习得、输入语、降低情 感障碍的思想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 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然而,由于语言监控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 性,它的可靠性还很难用实验的方法来证 明,他的理论的也存在极端化的一面。克 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因此也受到了多方 面的批评,主要是针对: 1) 他的习得/学习二分法。 2) 他对可理解的输入作为第二语言习 得唯一的解释。

二 两种模式
Schumann认为文化适应有两种模式: 1 学习者不但在社会活动方面与新的文化多 接触,而且在心理上对新的语言充分开放。 2 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意识地自愿接受新的 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 特点 1 文化适应理论主要解释了自然状态 下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认为第二 语言习得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语言掌握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适应 目的语群体的程度。这种文化适应 过程受本国与目的语国文化的社会 与心理距离的影响。
语言普遍性理论 (Linguistic Universals)

来源及主要观点 源于Chomsky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主要观点为:人类头脑中具有一种“天生” 的专门语言知识,即所谓的“普遍语 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若干固定的抽象的“原则”(principles) 2 与这些“原则”有关的若干“参 项”(parameter)。 没有那些“原则”,人们就不可能习得任 何语言,而没有那些“参项”,人们就无法 区别和习得各种不同的语言。 (White1990,Mclauglin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