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追求

合集下载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转变(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殖民地独立、欧共体成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等等)以及科技的繁荣、新价值体系的洗礼。

科技的繁荣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途径,但是人却越来越沦为无个性的客体,并引发了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

因此可以说,20世纪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最不安定、动乱最大、灾难最多、争议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短短的一百年内,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其所在的历史的。

下面首先简要的对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分期和综述。

(1)1900年代至二战以前,这是一些精英分子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进行各种探索、实践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产主义政权上的进一步巩固,西方各国基本进入了普遍繁荣的时代。

德国是西方骚动的中心,并直接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后建立了新秩序。

在战争期间诞生的这些精英思想包括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宣言《雅典宪章》,有机疏散思想,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2)二战后至1960年代末,以现代建筑运动为支撑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在战后西方城市的重建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最终完成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的确立。

在这个时期,“功能”、“实用”、“效率”成为主题词。

这个时期有卫星城理论的提出与新城运动,有战后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以及第十小组的“人机结合”规划思想及理论。

(3)1970年代至1980年代,西方社会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社会”,社会价值观体系处于混乱交织的过程。

事实上,战后重建的二三十年,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人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社会内部依然处于动荡的边缘,冷战的加剧,社会分化加剧,道德沦丧,文化种族冲突,资源环境枯竭等等等等使人们不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后现代社会思潮。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3)社会城市
“田园城市” 只是实现“社会城市”的局部试验和 示范。霍华德本人更喜欢用“社会城市”而不是“ 田园城市”来表达他的思想。(p29)
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人的中心城市和若 干个面积6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 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 250000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
①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转移; ②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
思想与实践体系。 ④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
5. 现代机械理性规划思想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实践: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
柯布西耶1923年发表论文《走向新建筑》, 明确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 体系。 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的空间美,认 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房屋只是 “居住的机械”。“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 折的线条。”
1922《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
“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反对传统的街道和广场, 追求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 理性的城市格局,在城市中心建筑富有雕塑感的摩天 楼群换取公共空地,体现几何形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透射出纯粹的几何秩序“美”、功能理性“美”。
(2)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再认识与改进
强调城市规划是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因此应该 由过去终极式的蓝图编制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 强调要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 展的种种要求。
(3)运用系统、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注:基金项目:河南省南阳市规划局基金项目( 。 ?>>A!0>?=M)
参考文献: W ! X D *’)F6,Y6& GD ZD [ 9.))()/0’3 ZD ;D D T,’))()/ ’)F 9-)4&-, -U <’)F G656,-H36)4 : 9’L6L ’)F *’46&(’,L $ R&F, 6FD 1 , 90’&,-446L5(,,L: I06 *(+0(6 9-3H’)7 , !"">D W ? X <’)/ C-)D Q&P’) G6L(/): I06 ;36&(+’) V\H6&(6)+6D 2D ]D : ^’) 2-L_ 4&’)F Z6()0-,F ,!""MD W R X %-0, 90’&,6LD T,’+6 *’Y()/ : G656,-H()/ I-S) 96)46&LD *’() O4&664L ’)F Q&P’) ^(,,’/6L, Q&P’) <’)F :)L4(4.46 , ?>>?D W M X ‘-4,6& TD D K’3,() *D ;D , Z6() :D ’)F K’(F6&D G-)’,F K , *’&Y46()/ ;L(’) T,’+6L:;44&’+4()/ :)56L436)4, :)F.L4&7 ’)F I-.&(L3 4- 9(4(6L, O4’46L ’)F 2’4(-)L D 26S ]-&Y: J(,67 , ?>>!D WA X 吴志强 D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 W C X D 城市规划汇刊, $ >? 1 D ?>>>, W # X 于海漪 D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历史与反思 W C X D 华中建筑, $ >R 1 D !"""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述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述
新协和村是欧文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把城市 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 究。主张建立 500 ̄2000 人的公社,耕地面积为每 人 0.4 公顷或略多,采用近长方形的布局。村的中 央以四幢很长的居住房屋围成一个长方形大院, 院内有食堂、幼儿园和小学等。大院空地种植树木 供运动和散步之用。每户住宅不设厨房,而由公共 食堂供应全村伙食。以篱笆围绕村的四周,村边有 工场,村外有耕地和牧地,篱内复种果树。村内生 产和消费计划自给自足,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 平均分配,财产公有。
图2
图3
轴。该规划为由两条相距 2 km 的平行超高速道路
穿越整个东京湾,其 3 层交通,不同尺度的环形相交对应
着不同的车速。城市轴中部,布置行政机关、情报
中心、控制中心、商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设施。随
着城市的扩大,城市轴可以不断地向前延伸,在轴
的两侧,布置生活单元。垂直交通核构成巨大的柱
3.4 布局手法
边环境,互为景致,达到“校在景中,景色映城”的
整体布局遵循基地现状条件,通过点、线、面 效果。另外强化绿化系统的整体性和渗透性,即
列,其间设梁,托起空中的建筑,从而形成开放的
地面活动空间,地下设停车场,整个城市轴的交通
与运行非常有序。
这一规划虽未实施,但却给我们带来了重要
的启示。在方法上,通过“带形”或“城市轴”在人的
尺度与超人尺度间建立一个连续性的秩序,把建
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统一成整体,通过循环分层的
交通流线构成统一的城市空间各要素的线索,在
2006 年 第 5 期 ·43·
勘察设计
ARCHITECTURAL DES IGN MANAGEMENT
欧文认为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土地划归 国有,分给各种公社,实现部分的共产主义。最后 农业公社将分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 政府消亡。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抱负,毅然动用自己 的大部分财产创建共产村,但最后却失败了。包括 后来傅立叶的法郎吉和卡尔的“依卡利亚”共产主 义移民区等,也都先后失败。在资本主义社会,根 本不存在理想世界的城市,他们的实践虽在当时 未产生实际影响,但他们的天才思想,为今后的 “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1.2 花园城市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4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 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面 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生 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会 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5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的空 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中。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7
柯布西耶在这些规划设想中所运用的技术准则, 为此后的城市规划发展确立了合理性的标准,而 其所倡导的城市集中发展的方法,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城市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先导和理论 基础。对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则是理性功 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 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并深刻地影响了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可编辑ppt
14
这样,城市间的联系表现为以下三种主要方式: 货物和人口的移动; 各种交易过程; 信息的流动。
这些相互作用,都要借助于一系列的交通和通信 设施才能实现,这些交通和通信设施所组成的网络 的多少和方便程度,也就赋予了城市在城市体系中 的相对地位。
可编辑ppt
15
揭示城市空间组织中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的城 市相互作用模式,深受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在众多 的理论模式中,引力模式是其中最为简单、使用最 为广泛的一种。引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规律 推导出来的。该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与这两个城市的质量(可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代表)成 正比。引力模式基本上还是猜测性的,理论上仍还 不完备。
可编辑ppt
8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
实践证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及其所在国家的社会、 经济、政治等方面直接相关。城市规划所处理的内 容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面对这样的 庞大系统,仅凭感觉和感性认识来开展工作,显然 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在其纷杂的表面行 为之下所蕴含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 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从而来保 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就是城市规划 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可编辑ppt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

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

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

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

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课件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课件

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
﹐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
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
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ppt课件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ppt课件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
ppt课件
21
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 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 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 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 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ppt课件
22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 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 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 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 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 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 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 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 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 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 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 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 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 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 临”。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和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和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参考
要点一
完善规划法规和标准 体系
西方城市治理中注重完善规划法规和 标准体系,确保城市规划的合法性和 规范性。这启示我们在城市治理中应 完善规划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规划 的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
要点二
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 监督
西方城市治理中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 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保障公众 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提 示我们在城市治理中应强化公众参与 和社会监督,提高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汇报人:XX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 展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探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反思与批 判
•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与借 鉴
01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革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加速
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西方城市规划中强调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 规划手段传承历史文脉和塑造城市特色。这启示我们在城 市规划中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城市 发展与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的和谐共生。
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
推动多元化和混合使 用
西方城市发展中倡导多元化和混 合使用,通过规划手段促进城市 功能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这提示 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应推动多元化 和混合使用,提高城市活力和综 合承载能力。
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 出行
西方城市发展中重视公共交通和 绿色出行,通过规划手段优化交 通结构和出行方式。这启示我们 在城市发展中应加强公共交通和 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 污染。
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 平衡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早在16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托马斯*摩尔就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即乌有之乡,理想之国),有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到达。

城市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废弃财产私有观念。

后期空想社会主义最著名的有19世纪初的欧文和傅立叶等。

欧文认为要获得全人类的幸福,必须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把农业,手工业和工厂制度结合起来,合理利用科学发明和技术改良,以创造新的财富。

而个体家庭、私有财产及特权利益,将随着社会制度而消灭,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其人数为500—2000人,土地划为国有并分给公社,实行部分的共产主义。

最后农业公社将分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政府消亡。

欧文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提出了一个“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

傅立叶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

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也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始了对“工业城市”规划方案的探索。

他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

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

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

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

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

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

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

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加尼埃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研究

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研究

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研究【摘要】发展到今天的城市规划理论,立足于以人为本,主张建设和谐,自然,绿色,平衡的城市,这和西方规划思想长期的发展和总结是离不开的,今天的规划思想正是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运动、《雅典宪章》这三大支柱孕育而生的。

【关键字】现代规划思想环保科学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和思想,在有关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地关注。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后,尤其在19世纪,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的兴起,大量城市的兴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萌芽,许多杰出的建筑师都为现代城市规划西乡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得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演变成为世界范围内规划思想的主体。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

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继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等人之后提出种种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

尽管巴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

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学说。

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

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种建设实践:英国一些先进工业家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建设新的工人镇。

例如1851年工业家萨尔特建设了萨泰尔工人镇,1887年利威尔建设了日光港工人镇,形成所谓“企业城镇”。

近代西方城规划理论演进与历史意义

近代西方城规划理论演进与历史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姓名刘硕班级城市规划0501学号11号日期2008 年1 月1日授课老师任云英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第二部分为全文的重点,主要分析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重点介绍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即分散主义与集中主义两种主要城市规划理论;第三部分阐述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第四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理论起源理论演进霍华德柯布西埃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1.1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普遍进入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生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中的人口和用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人们常规手段的驾驭能力。

城市形态呈现出犬牙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色日渐消失,质量日渐下降。

这时人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I)田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1.3.1三个阶段的划分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
责任。

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
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 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 年的“工 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公司城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 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5、带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 索里一.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 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 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1882年 他提出了带型城市(Linear City),希望建立一个城市与自然始终可以保持 亲密的接触不受其规模影响的新型模式。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紧靠 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向两端延展,甚至可以横跨欧
实践框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英国人霍华德于 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1902年再 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 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用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 市一田园城市来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按照的霍华德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 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

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
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
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 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 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 来联系。19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
二、田园城市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于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引 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802年再版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 市》。 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 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 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 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 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 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 会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将近 40 万人居住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 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 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 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 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 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述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追求摘要: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

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

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

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引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

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

”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

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

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

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古希腊早期诸多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城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

城市中大量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

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

那时候已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

美国著名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还有剧场——罗马人都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了特有的转换,比原来的形式更华丽更雄伟。

”古罗马与古希腊两种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性差异,表现在城市规划理念与建设活动之中。

虽然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古罗马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古罗马在由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的国家扩张过程中,将所积累的巨大财富无度地挥霍掉。

“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略了城市的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的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也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古罗马与古希腊城市规划的不同,从自由向着雄伟和秩序转变。

公元前27年,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并阐述了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主张一切建筑都应当考虑“坚固、实用、美观”,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础。

3.文艺复兴——追求理想的国度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社会思想的伟大变革时期,也是城市文化精神的全面提升时期。

城市的民众心态、价值追求、社会风尚以及文学与艺术等多方面,都汇流成了一首激昂、充满征服感的城市文化主旋律,它虽然在表达的方式上多姿多彩,但实质上是用一种精神——人本主义贯穿其中的。

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城市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再现与提升。

这一时期“理想城市”的理论得到发展。

建筑师阿尔伯蒂(L.B.Alberti)的《论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著作,书中表现出对体现秩序、几何规则的“理想城市”形态的追求。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强调,中世纪所崇尚的自然主义、宜人尺度的设计思想被放弃了,西欧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越来越重视所谓的科学性,出现了各种理想城市的布局形态,例如八角形理想城市、棱堡状城市和卡斯莫奇的理想城市等。

4.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城市剧烈的膨胀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难题,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

1)先驱者的探索19世纪中叶,法国豪斯曼(G.E.Haussmann)主持制定的巴黎改建工程对以后的城市建设产生较大影响,这项城市规划建设对古老的巴黎实行了一次“大手术”,包括再次拆除城墙,建造新的环城路,在旧城区里开出许多宽阔笔直的大道,建造新的林荫道、公园、广场等。

奥地利建筑师西谛(C.Sitte)针对当时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忽视空间艺术性的状况,于1889年出版了著名的《建筑艺术》一书,提出了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并实现人与空间的有机互动。

他反对工业社会中以超人的尺度来设计城市,主张城市环境应容纳人的个性,呼吁向自然学习、与环境合作。

19世纪末在美国掀起了“城市美化运动”的浪潮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这一运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和追求,但这种单纯追求城市景观的规划有很大的局限性。

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这些城市美化工作对解决城市的要害问题帮助不大,因为这样做并不能为城市整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此时,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Howard)第一次将观察城市的目光投射到城市之外的周边区域,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他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认为田园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书中他倡导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他还认为“社会变革”对城市文化的塑造包括物质的或精神的,均非一朝一夕之举,应该是永远的追求。

20世纪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运动,试图对西方古典文化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改革范围包括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所有城市文化所涉及的领域。

这一时期,城市内部结构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功能和城市规划的任务。

英国社会学家盖迪斯(P.Geddes)倡导综合规划概念,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复杂统一体,其中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具有有机联系;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研究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文化传统与社会问题,以及更为广义的城市科学。

2)不同的主张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及城市人口都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这一时期也正是西方国家城市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导致城市大规模建设,为了满足急剧膨胀的居住、就业、交通等空间需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体系与方式。

其中的代表人物柯布西耶于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阐述了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理解。

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

另外一种主张城市宜分散建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F.L.Wright),他目睹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于1932年在《正在消逝的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广亩城”的纲要,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这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

5.《雅典宪章》——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宣言1928年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阿尔托等建筑师发起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该协会认为:建筑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与人们的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密切相关。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召开第4次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通过了由柯布西耶倡导并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

宪章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现代城市在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方面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即从功能分析出发,用“功能分区”的观念规划城市,并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要协调发展,在每个发展阶段要保持各功能之间的平衡。

《雅典宪章》的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宪章的规划思想对解决当时城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以后的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雅典宪章》并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在于对“功能城市”的强调而没有把同样多的关注投放在城市的精神生活方面的建设中。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规划是由柯布西耶主持的昌迪加尔规划以及科斯塔主持的巴西利亚规划。

昌迪加尔是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中完全按照图纸付诸实施的第一个城市,它以布局的规整有序而得到了广泛的称誉。

但是其不成熟之处在于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和人文背景而显得有些生硬。

6.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挑战与反思如果说《雅典宪章》过于强调的是城市功能的规划,并且带来了城市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规划师又将如何探索城市文化的出路呢?20世纪40年代,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提出要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中加以考虑。

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他详尽的阐述了关于有机城市及有机疏散的思想。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有机疏散思想对以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60年,凯文.林奇出版《城市意向》一书,探讨如何通过城市形象使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够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

他认为城市美不仅要求构图与形式方面的和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切实感受,因此他将城市分散为可感受的各种空间特征,建立了“城市认知地图”概念,强调要通过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组织人们对城市的意向体系。

1971年舒玛什在《文脉主义:都市的理想和解体》中提出文脉主义理论,强调对于城市中已经存在的内容,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都不要破坏,而且尽量设法使之成为城市的有机内涵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