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通过对中小企业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小企
业“走出去”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克服金融危机寻求国际市场发展的良机。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国际化融资难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动力之一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小企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gdp的60%、就业人数的75%。从1998年国家正式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到世界的经济合作中去,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近135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8万家。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下降趋势,国内经济出现滞涨预期,通货紧缩预期大为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形式严峻,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角,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更为严峻的融资困难,以及更为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将更为艰辛。
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了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一方面,投资贸易流动的自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等全球化趋势,优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机遇与危机并存,危机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完成“走出去”;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机会,进行收购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的国际并购,借助“触底反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全球经济形式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订单和国际项目的减少,出口和外贸业务明显减少;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并剧烈震荡,使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风险加大;贸易总量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现状。
2、内部环境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国内市场趋近饱和,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导致国内竞争空前激烈,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使企业更为迫切的需要开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我国中小企业传统和新兴的出口市场需求减退,外贸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国际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减弱;受到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和前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小企业外贸出口业务
雪上加霜,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受阻。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
1、立法迟缓,同业缺乏协调,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足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起步相对较晚,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更晚,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完善、不健全。近年来,商务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加工贸易等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往往原则性规定多,真正能落实和帮助到中小企业的少,扶持政策范围非常有限。现在国家尽管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的扶持措施。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但并没有配以充分的机制来实行。
另外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同行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缺少协调,常常产生恶性竞争的情况,造成同类产品低价竞争,不仅导致同行大量企业因价格或产品质量遭受亏损甚至倒闭,而且由于低价竞争,收到目标市场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使得我国整体行业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影响了竞争力。
2、中小企业本身实力不足,对外竞争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境外投资数量大,但规模较小,项目普遍在一百万美元以内。很多企业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忽视核心技术和品牌培育,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造成产品低档低价,低附加值,对国际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差。缺少优秀的人才,尤其是跨国
经营的人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二是中小企业跨国投资需要大量通晓国际商业管理、法律,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而中小企业此类人才甚为缺乏,同时由于实力不够雄厚也难吸引到高级人才。中小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不少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低级化、粗放化、大陆化、竞争力脆弱。从商品结构看,出口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趋同性。尽管目前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等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较快,但成套设备出口较少。
3、缺乏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我融资体系的缺陷和自身的规模,信贷状况,管理等问题,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获得直接融资受到较多限制,同时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不健全,也难获得境外风险投资商的直接资金支持,使得资金缺乏成为中小企业对外发展的“瓶颈”。
4、反倾销、反补贴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中企业屡次受到反倾销调查和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的困扰,包括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制度(合格评定程序)、标签和包装要求、检疫规定和商品检验、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等,从而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难上加难。
5、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
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求,缺少一个长远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国际化的信心和动力,形成经营惰性,缺少强烈的跨国经营的欲望和魄力。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缺少跨国经营的理念和发展战略,自觉性和紧迫感严重不足,缺少按国际惯例对外投资经营的习惯。另外,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认识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向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大;缺乏国际市场营销观念,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
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的对策
1、政府作为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部署、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各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领域和地区,搞好国别投资环境评估,指导企业规避风险,成功有效的“走出去”。加速国际贸易立法进程,充分与世界接轨,保护海外企业正当的权益;建立海外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使有需要的企业能等到更专业更权威的帮助;具体、细化出台相关法律,使我们的企业不再一味受到各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无力回击,国家职权部门应主动参与世界新贸易规则的建立。
明确产业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一些高附加值产业。纺织、机械、电子、家电、轻工等先进制造业,技术先进产能富余,是海外投资的第一选择。另外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是我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