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专题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高三学生李行每天把身患肌无力的好友背上教学楼。
同学们认为大家可以轮流背,不能辛苦了他一个人;父母劝他做好事应该有度,因为毕竟高三了。
李行说:“我们是好朋友,背得动,就我来背吧。
”后来,媒体来了,荣誉来了,赞美堆成了山,他不敢请假不敢犯错,不再感到快乐,同学们也觉得他不再可亲。
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以高三学生赵乐之的身份,给李行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困境。
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请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3月教学调研语文试卷(一)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
吴易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
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
”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2年11月发布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生成任何主题的原始文本,能像人类一样交流。
美国89%的大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巴黎政治大学禁止所有师生使用ChatGPT,防止学术欺诈。
这类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种类繁多,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
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
如今,这样的家国情怀更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剂。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思”之明灯,照“学”之前路
漫溯岁月长河,对于学与思之关系的叩问亘古未绝。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的重要性锋芒毕露;“必本于思”,思的基础性昭然若揭。
两者相荡,漾出一方潋滟之色。
我认为:以思为基础,落实学之行为,以学为动力,促进思的跨越,方能成就个体之熠熠生辉。
思是对现实问题的反射,是为达成学之结果所做出的有目的的规划。
学是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思之深入的助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思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人们探索绚烂永恒的生命伸张。
思不是妄想,它植于现实土壤,使思想在现实沃土上自由游荡,从而思有所得。
由于思的最终指向是学,它便与空想南辕北辙。
以学为导向,思便产生了目的,成为前行路的规划。
因此,思之存在,不是空想的虚妄地,而是学习的出发点。
同样,学不是黑暗屋子里的闭门造车。
触碰世界,交流借鉴,汲取精华仍为学,学是和古之圣人对话后的豁然开朗,是和今之巨人比肩时的反思促进,学以联通世界之活力,促进个体机制的更新,激发思之活力。
以思促学,能够为学习前路指明方向,以学进思,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
思破除了前行路上的迷障,使前行的津渡清晰明朗。
一代鸿儒曾国藩在学习时秉持上下求索的思考之道,将思的原则贯穿于学习过程,终得“少壮功夫老始成”,率领军队让世界重闻东方雄狮的雄风怒吼。
狂饮一生的背后,
是思的积淀,是学的贯彻。
倘无思之指引,在黯然无光的岁月里,他以何来支撑沉重的学习。
因此,思为学的道路拨开云雾,使天光下泄。
“思而不学则殆”。
学延伸思考角度,拓宽思考范围,为解决问题提供全新选择。
孙家栋兀兀穷年,广泛学习从而获得创新思考,使“东方红”直上云霄,使“北斗”串联宇宙。
前行从来不是线性的一马平川,在曲折蜿转中以学进思便是最佳捷径。
揆诸当下,青年人无力学习,无心思考,在他人身后狗尾续貂,成为灵魂麻木的俘虏,将学与思逼入失散境地,如此决非良象。
如何做到学思合一,需砥砺自我。
孔丘言“居天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
”如此,砥砺自我,秉持千淘万沥的决心,干磨万击的毅力方能达成。
今春光明媚,愿吾侪青年抓住春光,学思合一,负青天而适南冥,挂云帆以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是一篇二元型作文题,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
材料中的第一则名言出自孔子。
孔子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陷入迷茫,一味思考而不实实在在地学习将一无所得,旨在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第二则名言出自荀子。
荀子说自己曾经尝试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突出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则名言出自晁说之。
在他看来,学习当以思考为根本,思考会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获,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三则材料都是谈论学和思的关系,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认为学和思并重;材料二在二者关系中更侧重学的作用;材料三在二者关系中更侧重思的作用。
其中,“学”常指通过阅读、观察、游历以获得知识智慧或提升素养的行为或过程,“思”常指思考、分析问题的行为或过程。
本次写作是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学”与“思”的关系,在理解两个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对“学”与“思”关系的认识,以解决个人、国家和人类在日常生活、求知探索、未来发展等层面的实际问题。
考生理解了“学”与“思”的内涵及关系,才能理解材料的意旨,才可能进一步联系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对概念的探讨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升自身思想及行动,更好地服务时代、社会、祖国。
在行文时,要对“学”与“思”的内涵特质有较为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辨明二者的关系,即思辨看待“学”与“思”。
在写作时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来写,但不管选择哪个观点,都不得偏离学和思这个核心。
行文时可以侧重于其中一个方面,但不可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比如,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可从要用思考认识自己、要独立思考、要积极思考等这些角度先明确观点,再阐述观点,充分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可从只思不学的不良后果展开,如不能积累前人的有益经验,自己的思考会空泛浮躁,甚至有可能因为人的私欲本能而走上歪路等,由此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可切入学与思应当结合的观点,如以学为思打好坚实基础,以思促进学为己用等,并结合两者综合分析。
立意:
1.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
2.学由思而固,思由学而发。
3.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
4.思为学提供动力,学为思补充燃料。
5.学而不解则思,思而不得则学。
6.学须顺应时代,思要超越时代。
7.学与思相辅相成,循环推进。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高三学生李行每天把身患肌无力的好友背上教学楼。
同学们认为大家可以轮流背,不能辛苦了他一个人;父母劝他做好事应该有度,因为毕竟高三了。
李行说:“我们是好朋友,背得动,就我来背吧。
”后来,媒体来了,荣誉来了,赞美堆成了山,他不敢请假不敢犯错,不再感到快乐,同学们也觉得他不再可亲。
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以高三学生赵乐之的身份,给李行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困境。
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请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讲述李行做好事陷入“尴尬境地”的事件,曾经是快乐地帮助他人,现在由于媒体、荣誉、赞美而感受到压力,变得不快乐了。
在这个事件中,涉及多方关系,一、李行和患病同学——好朋友;助人与被助。
二、李行和其他同学——被建议者和建议者;被感觉者和感觉者。
三、李行和父母——被劝说者和劝说者;被担忧者和担忧者。
李行既是整个事件的主动者,也是被动者,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影响并决定着事件的结局。
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物角度分析这个事件。
从李行角度,帮助患病同学的原因:关系亲密,是好朋友;力所能及,背得动。
可见,李行的行为是自然的,符合人之常情,没有功利性。
变得“不快乐”的原因:被过度关注,“媒体来了,荣誉来了,赞美堆成了山”,发乎情性自然的“助人为乐”有被道德绑架的风险;自我要求提高,“不敢请假不敢犯错”,刻意做与“赞美”相匹配的完美的人,让自己的行为变得不自然。
从其他同学角度,建议李行的原因:出于关爱,“不能辛苦了他一个人”;可以合作,大家轮流背。
对李行的感觉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处体验,李行由自然变得刻意。
从父母角度。
劝说李行的原因:出于对孩子的担忧,怕影响学业,“毕竟高三了”;出于成年人的理性,“做好事应该有度”。
根据以上分析,李行的“纠结”是材料的关键点。
他开始是自然且坚定的助人为乐者,同学的建议和父母的劝说未能动摇其助人的决心。
他变为“纠结者”的原因复杂:“媒体来了,荣誉来了,赞美堆成了山”,这是重要的外因;对同学、父母的建议缺乏全面思考和合理接受的意识,对助人为乐的行为缺乏更理性的认知,对来自外界的评价缺乏自我解绑的意识和能力,囿于“聚光灯效应”,甚至自我绑架等,这些是重要的内因。
任务①:请以高三学生赵乐之的身份,给李行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困境。
李行的困境主要是:继续帮助患病同学,可能会让自己不快乐;不再帮助,或许会被质疑助人为乐的动机。
怎样才能让李行摆脱困境?可以帮助其正确、全面认识困境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导其提升对助人为乐行为的认知水平,给出对抗外界干扰的方法等。
写作时应把握“高三学生”身份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注意语气和分
寸。
文体是书信,应注意交流的语气,以及开头、落款等格式。
任务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请写一篇评论。
“这样的事情”,提示考生分析材料事件的本质及特征,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发表独立见解。
文体是“评论”,可在对材料整体思考的基础上,从李行的表现以及家长、其他同学、媒体等角度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从媒体角度,如“营造健康舆论环境,让美德之树常青”“与其‘捧杀’,不如‘静观’”“与其助推私欲,不如成人之德”等。
从李行角度,如“合理考虑他人建议,从情走向理”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莫让“评价”成“绑架”。
接下来分析原因,堆叠如山的荣誉和赞美让人“骑虎难下”,以至丧失了善行本身的纯净,使行善者变得痛苦与纠结。
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从个人角度而言,应该坚持我就是我,无论外在评价如何,我只愿无愧于自己的灵魂就行;同时从媒体角度而言,初衷是为了宣扬善行,然而没有激发更多的善,反而让行善之人苦不堪言,媒体工作者当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宣扬。
参考立意:
1.莫让评价成“绑架”。
2.让行善更有温度。
3.别让行善有负担。
4.调整自己,轻松生活。
5.行善为大道,信安何足道。
【解答】淡泊名利,坚守本心
——评李行事件高三的李行热心地背好友上楼引起了媒体的宣传,获得了称赞和荣誉,但这同时也让他陷入了纠结。
过度的吹捧让同学们觉得他不再可亲了,也让李行自己感到了压力。
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何在?是媒体的过度宣扬,还是同学们的羡慕嫉妒,抑或是李行对荣誉的沉迷?
毋庸置疑,媒体宣传好人好事,旨在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友爱的社会。
但在宣传的过程中,媒体是否应该考虑参与者的感受以及报道对他人的影响?过度的宣传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做好事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义务。
媒体们应在保护当事人、不给当事人添麻烦的前提下宣传,弘扬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现在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新闻,无数人带着“显微镜”观察蛛丝马迹,以增添自己的生活乐趣。
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们更应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宣传当事人的光荣事迹。
诚然,李行登上了新闻,变成了“公众人物”,但从身份上来说,他仍然是一名高三学生,他的身份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
所以同学们觉得李行不可亲了,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上形成的错误。
因为自己没有上过电视,所以会觉得电视中的人与自己的距离很远,他们或许是“高高在上”的人。
这种观念的错误性与普遍性令我们警醒。
无论是谁,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有人被赞为“时代楷模”或“英雄”称号,是因为他们为国家、为人类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光荣事迹。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行动力、有思想的人。
当袁隆平院士走下领奖台,他便又变成了那个和蔼可亲、潜心钻研的“农民爷爷”;当张桂梅完成致词,她便再次回到讲台,变成了那个严厉的“老教师”。
有时候,不是人变了,而是我们内心对别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才觉得自己离他远了。
最后,故事的主人公李行,从帮助同学的角度看,肯定是值得称赞的,他的纠结
来源于这些如洪水般涌入他生活的赞美。
如同一只兔子被放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它会不知所措。
大家的称赞使李行成为了这样一只兔子,他会担心自己因为一次请假而改变大家的对他的看法。
我想,这种想法来源于李行把荣誉看得太重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在努力和运气的加持下考到了第一名,就会想保住这个名次,会认为如果下一次失利了,大家就会觉得我实力不行,上一次是运气好。
这显然是一种把名次、荣誉看得太重的表现。
如何摆脱呢?唯有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失,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如此,便安好。
李行事件背后启示我们的是,要正确对待名与利,荣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你的武器,但它同样可以成为刺伤你的刀刃。
淡泊名利,坚守本心,方能活出自我。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3月教学调研语文试卷(一)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
吴易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
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
”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时,要抓住关键句“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来把握命题指向。
材料先指出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吴易昺在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又补叙了他曾经因受到来自训练和伤病困扰,而出现成绩断崖式下滑,材料重点强调了,面对伤病和成绩下滑这些困难,吴易昺没有放弃,没有投降,而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全力以赴地去奔赴自己所热爱的网球运动,最终走出阴影,走向胜利。
“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
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正表明了他面对困难时意志的坚韧和对所热爱事业的执著;“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则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曾经的困难,会让人变得更坚强,曾经为战胜困难而付出的努力会让自己取得更大的突破,会让自己取得的成就更显辉煌。
题干创设的写作情境是参与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的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要注意显性要求,即结合材料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与所供材料相结合,围绕着“热爱”“坚韧”“突破”三个关键词来构思文章;还要注意两个隐性要求:“复兴中学”指引大家应该把思考放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中去展开,“团委”指引大家要从青年人的角度展开思考。
写作时,在主体部分可以把重心放在对“热爱”“坚韧”“突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辨析上:“热爱”是原动力,只有对事业充满热爱,才会为之而不惧困难、不懈奋斗;“坚韧”是把“热爱”转化“突破”的保证,只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才能克服为所热爱的事业而努力的工程中碰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而“热爱”和“坚韧”是取得成绩突破、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辨明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呼吁广大青年,在个人事业和祖国建设事业中,要心怀热情,意志坚韧,为实现个人事业的突破和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而努力。
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并为之而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取得大突破。
立意提示:
1.怀坚忍不拔之意志,取创新突破之业绩。
2.热爱与坚韧兼具,何愁突破之实现?
3.与困难交手,会让我们更强。
【解答】始于热爱继之坚韧,终获突破不负平生何其有幸,能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何其不幸,受伤病困扰成绩下滑。
但,对于坚韧顽强的勇者来说,只要为了热爱的事业而奋斗,不管途中遇到多少困难,那艰辛的鏖战,都是实现突破、取得胜利的序曲。
吴易昺正是这样的勇者,他人生的关键词正是:热爱、坚韧、突破。
他正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他向我们展示了勇者走向成功的路径:始于热爱,继之坚韧,终获突破。
热爱,是最初的动力,唯有热爱,才能孜孜不倦,百折不回。
社会的舞台是如此之宽阔,等待我们年轻人施展才干的机会是如此之众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适合我们,我们要找寻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唯有热爱,才能激发热情,才会不计艰辛,山海奔赴。
因热爱书法,智永禅师退笔成冢;因热爱篮球,科比凌晨4点开始训练。
这热爱给他们动力,也给他们以幸福。
当然,热爱也是可以培养的。
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钱伟长先生,一生涉猎了16种不同的专业和领域,对每一个专业都充满热爱,而之所以如此热爱,都是因为那是国家的需要。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种热爱,是更博大深沉的热爱,带来的动力更巨大,更持久。
坚韧,是把热爱转化为成就的保证,唯有坚韧,热爱才不会被辜负。
对每一项所热爱的事业的执着追逐,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过程中的困难险阻,必须有坚韧之意志,方能让热不降温,让爱不被辜负。
邓小平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他本人亦是历经三起三落,面对艰难险阻,他没有气馁投降,而是凭着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坚韧之志,虽然对事业充满热爱,终究只能半途而废,驰于空想。
俾斯麦说过,“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为了热爱的事业,一定要拼到不能再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