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三角形教案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模板(通用5篇)三角形教案1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四部分“三角形的高线”。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讨论过三角形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学生反反复复地折纸、画线、交流感受其意义,同时也在七年级上学期了解了两直线互相垂直等概念,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整理与探究。
“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主要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因为有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作为基础。
在此,学生将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又因为我们研究的方法类似于研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对照比较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让学生慢慢地思考、总结、归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的高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三角形高线的定义。
2.会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线的定义。
会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或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教学难点:1.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及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与三角形的形状关系的理解。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5篇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等腰三角形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流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求证:AB=AC.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3.应用举例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补充例题:(投影展示)1.已知:如图,AB=AD,∠B=∠D.求证:CB=CD.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等边对等角)(已知)即(等角对等边)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证明: DE//BC(已知),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七.练习教材 P.75中1、2、3.八.作业教材 P.83 中 1.1)、2)、3);2、3、4、5.五、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教案2§12.3.1.2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八年级数学特殊三角形教案
解:作AF⊥BC于F.
因为AB=AC,AF⊥BC.
所以BF=F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同理可证DF=EF.所以BD=CE.
例4.如图所示,△ABC中,∠ABC=45°,H是高AD和BE的交点,那么BH=AC吗?说明道理.
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通过折纸操作认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顶角平分线本身)。
3.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轴对称变换的认识。
4.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
分析:(1)要考虑这个外角是顶角的外角还是底角的外角,当顶角的外角是70°时,则底角为 ×70°=35°或顶角是180°-70°=110°,则底角是 (180°-110°)=35°;若它是底角的外角,则底角为110°,但是两个底角的和为220°>180°,所以这种情况不合理.(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以3cm为腰时,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只能以3cm为底边,6cm为腰,所以其周长为6+6+3=15cm.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互相重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篇《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角形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将三角形组合拼贴成各种图形,并添画成各种物体。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巩固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和使用浆糊的方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自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每组若干;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组若干支;水彩笔,图画纸人手一份。
教师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一个拟人大三角形,引导幼儿想象三角型的特点,像什么。
幼儿边说,教师边用三角形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并进行添画。
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变化。
引起幼儿对拼贴画的兴趣。
2、欣赏教师用三角形拼贴的作品。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
多片三角形进行拼贴。
并通过添画是画面更生动。
3、介绍材料。
重点在三角形的颜色大小。
4、请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重点讲解示范抹奖糊,贴三角形的方法(让幼儿先想一想要拼贴什么。
再进行操作。
)5、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可将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进行组合添画。
6、展示幼儿作品。
可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适当的提出建议。
角形数学教案篇二前几天的每人一节课上,我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及教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对课堂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预设,为了让学生研究得合理有序,还特别制作了一些学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按照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能按照三角形的边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说出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特殊角(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计算及应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3.关注内向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4.设计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设计一些有趣的记忆游戏或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值。
1.加强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理论部分的讲解,பைடு நூலகம்别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对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进行更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紧扣主题,提高讨论效果。
1.特殊角(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记忆与理解;
2.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感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指在30°、45°、60°这三个特殊角度下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这些值在几何计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并且知道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举例: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ACB=90°,∠A=30°,则BC=2AB。
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围绕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教学。内容包括:
1.探索并掌握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应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各边的长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来实际测量和验证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角度或计算距离的情况?”(如测量窗台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特殊的三角形》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两个部分。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判断特殊的三角形,并掌握其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题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和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积极思考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教学素材:PPT、教学案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判断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巩固他们对于这些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搭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你能在这些图上找到什么?2、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归纳总结。
(一)搭一搭1、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2、说说你搭的三角形选用了3根怎样的小棒?学生交流,全班反馈。
3、质疑:为什么这三根小棒你不搭了?学生感悟: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4、这么多的三角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呢?5、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分一分1、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①出示概念: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两条腰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
腰与底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3、认识等边三角形观察其余两组三角形,分别问:这些是等腰三角形吗?介绍: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4、揭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介绍不等边三角形。
这些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称它不等边三角形。
6、小结: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又包括等边三角形。
三、运用性质,巩固新知。
特殊三角形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考点:轴对称图形概念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线段 (B )角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逆定理2、在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3,4,5B 、2,2,3C 、7,24,25D 、2,7,3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 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则图中互为余角的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ABC 中AB=AC ,∠A=36°,BD 平分∠ABC 交AC 于D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考点:特殊三角形的判定5、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a-b )(a 2+b 2-c 2)=0,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定理,分类讨论思想6、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cm ,另一边长为7cm ,它的周长是_____cm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7、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BC=12cm ,BD=8, 则D 点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考点:中垂线的性质定理8、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DE 交AB 于E ,交BC 于D ,若∠B =25°,则∠CAD =__________°E D C A BF DB A CEABC D E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推论9、一灯塔P 在小岛A 的北偏西25°,从小岛A 沿正北方向前进30 海里后到达小岛B ,•此时测得灯塔P 在北偏西50°方向,则P 与小岛B 相距________.考点:三角形全等判定,勾股定理10、如图在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是5和11,则正方形b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三、简答题考点: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1、如图:在△ABC 中AB=AC ,CD 平分∠ACB 交AB 于D 点,若∠BDC=150°,求:∠A 的度数.考点:勾股定理12、(8分)如果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请猜测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是否会超过1m ,•并加以说明.108考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3、(12)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的点,将△BO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结OD(1)△COD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2)当а=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
三角形教案三角形教案(优秀6篇)角形教案篇一1.内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内容解析: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样,三角形的外角也是研究三角形时重点研究的一类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外角与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为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概括,逐步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探索和证明。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3)能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在具体的图形中正确识别三角形的外角、理解三角形内外角及其位置有相对性。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特殊的、具体的计算问题,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并能探究多种方法进行证明。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正确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三角形的内外角有一定困难,在证明的推理过程中要做到步步有据也有一定难度,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更加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分析证明结论的思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问题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么证明?师生活动: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说出证明的方法:剪图、拼图或折叠,画出图形,推理,表述清晰。
问题2 在ABC中,(1)∠C=90°,∠A=30° ,则∠B= ;(2)∠A=50°,∠B=∠C,则∠B=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1)》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1)》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13.3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相等的性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和判定与普通三角形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几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内容,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彩色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能否找出一些实际问题,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给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_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优秀5篇)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一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先学后教,达标导学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1课时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复习提问]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3.什么叫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二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引导―探索法。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2、生活问题数学化: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⑵有什么关系?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三、例题: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教案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9cm ,则它的周长为 。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4、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顶角为,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3、直角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即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3、在△ABC 中, ∠ACB =90°,AB =10cm,点D 为AB 的中点,则CD =_____cm 。
分析:因为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又因为D 是AB 的中点,则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所以有CD=5.4、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
5、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例4、若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与4,则第三边为____________.分析:题目中,告诉我们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4,但是没有说是两个直角边还是一个直角边、一个斜边,这里我们也得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当3和4分别是两个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度是5;第二:当3和4一个为直角边、一个为斜边时,那么第三边的长度为√7。
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与斜边的关系、以及30度角所对的边与斜边的关系是考试的重点,在题目中经常会运用这层关系,要学会发现题目中的条件,利用性质解决问题;2、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是个难点。
要知道勾股定理的运用,并能计算正确。
针对性练习1、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2、如图,AD ∥BC ,∠A=90°,E 是AB 上一点,∠1=∠2,AE=BC 。
三角形教学设计导入(精选7篇)
三角形教学设计导入(精选7篇)三角形教学设计导入篇1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师生合作等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逐渐由实验过渡到论证。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验,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一、自主预习二、回顾课本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2、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①画图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4、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5、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何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①如图1,延长BC得到一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A。
②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③如图2,过A作DE∥AB④如图3,在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R∥AB,PQ∥AC。
三、巩固练习四、学习小结:(回顾一下这一节所学的,看看你学会了吗?)五、达标检测:略六、布置作业三角形教学设计导入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
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3勾股定理1教案新版冀教版
17.3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会初步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猜想——总结——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2.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及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参加探索与创造,获得参加数学活动成功的经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课件1】下图是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和希腊政府为纪念希腊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而发行的一张邮票,观察这两个图形,你有什么感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赵爽弦图”和“希腊邮票”,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导入二:【课件2】如图所示,强大的台风使得一个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师: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另一边确定吗?为什么?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确定了,另一边也随之确定了,事实上,古人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数量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三:【课件3】相传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地面所铺的瓷砖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面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瓷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着回家去了.原来,他发现了瓷砖上的三个正方形存在着某种数学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对故事中的问题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二:新知构建:活动:探究勾股定理思路一探究1:测量计算——初步感知【课件4】学生活动: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一下斜边是多少?2.画一个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的直角三角形,测量一下斜边是多少?3.画一个直角边分别是5cm和12cm的直角三角形,测量一下斜边是多少?问题:你能总结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存在特殊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思路二【课件5】任意画几个直角三角形,分别度量三条边,把长度标在图形中,计算三边的平方,师: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生1:a2+b2=c2.生2: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很接近斜边的平方.师:很精确,他用了很接近这个词,非常棒,有哪些数据符合a2+b2=c2?生:3,4,5;6,8,10;2,1.5,2.5;5,12,13;1.2,1.6,2……师:哪些数据不符合a2+b2=c2?生:2,4,4.5;5,8,9.5……师:怎样验证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平方关系呢?探究2:面积推理勾股定理活动1:探索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的情况【课件6】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在所围成的ΔABC中,∠ACB=90°.图中以AC,BC,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问题:(1)以A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以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3)从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关系是+=.活动2:探索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刚才我们接触到的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那么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个关系呢? 思路一【课件7】如图所示的是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地砖铺成的地面示意图,∠ACB=90°.分别以AC,BC,AB为边的三个正方形(粗线标出)的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观察发现:以AC,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说明:对于以A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求出其面积,也可以将其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来求.思路二【课件8】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猜想的数量关系吗?你是如何计算的?师:在这幅图中,边长的平方是如何刻画的?我们的猜想如何实现?生:用正方形A,B,C刻画的,就是证明A+B=C.师:准确地说呢?生:是用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刻画的,就是证明正方形A的面积加上正方形B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师:请同学们快速算一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交流正方形C的面积的求法,教师巡视点评.)生:A的面积是9,B的面积也是9,C的面积是18.师:你用什么方法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为18?生1:我先数整个格子有12个,两个三角形格子拼成一个正方形格子,能凑6个,一共是18个.生2:把正方形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学生板演,并列式计算.)生3: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板演,口述面积求法.)师:方法不错,你们很善于动脑筋,我们用数格子、分割图形的方法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呢?活动3:类比发现,形成结论【课件9】如图所示,在ΔABC中,∠ACB=90°,请你猜想:分别以AC,BC,AB为边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是否也具有上述我们探究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若具有这种关系,请用图中的Rt ΔABC的边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学生思考、交流,教师请学生口答,并板书.教师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探究3:推理验证勾股定理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拿出设计方案,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组1: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准备四块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的直角三角形的纸板,拼出如下图形:我们发现外部是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c,内部是一个小正方形,其边长是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1ab×4+(a-b)2=c2,2化简后为:a2+b2=c2.组2:我们也准备了四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我们是这样拼的,如图所示.外部是一个边长是a+b的正方形,内部是一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1ab×4+c2=(a+b)2,2化简后为:a2+b2=c2.师:两个组的设计都非常精彩,你们利用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面积的有关知识,还有其他方案吗?组3:我们准备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我们是这样拼的,如图所示.我们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这样摆放,若连接A,B两点,就构成了一个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为b ,下底为a ,高为a +b.直角梯形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边为c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直角梯形的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a +b )(a +b )=12ab ×2+12c 2, 化简后为:a 2+b 2=c 2.师:以上三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实质上都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分解为简单问题,或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方法都是“拼凑法”,先拼出一个图形,再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面积的表达式.由于一个图形的面积不变,因此将两种面积的表达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再化简,就可能得出我们要探究的结论.说明:我们古代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因此,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称为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 思考:(1)运用此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公式a 2+b 2=c 2有哪些变形公式?(3)由(2)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 条边,就可以利用 求出 .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页“做一做”.[知识拓展] (1)由勾股定理的基本形式a 2+b 2=c 2可以得到一些变形关系式,如a 2=c 2-b 2=(c +b )(c-b );b 2=c 2-a 2=(c +a )(c-a ).(2)在钝角三角形中,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为最大边长,则有a 2+b 2<c 2,在锐角三角形中,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为最大边长,则有a 2+b 2>c 2.[设计意图] 通过探索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课堂小结: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a =√c 2-b 2;b =√c 2-a 2;c =√a 2+b 2. 要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一边的长度,就要知道其他两边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认识特殊的三角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认识特殊的三角形
本次课程我们将学习三角形中的一些特殊形态。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我们之前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命名方式、角度总和等。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三角形中的一些特殊形态。
1、等边三角形
我们将学习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三边均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角形内部的三个角度也完全相等。
因为每个角都是60度,等边三角形的角度总和为180度。
基于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三角形的边线和角来分辨出等边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
我们将学习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基于这个特点,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度也必定相等。
如何分辨出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倒过来,放在平面上,观察三角形的两边和底边的长度是否相等。
3、直角三角形
我们将学习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
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与邻边相互垂直,成为直角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三角形中的角来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当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直角时,为了使这个角度不超过90度,其余两个角度的和也必须小于90度。
总结
通过学习三角形中的特殊形态,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
理解三角形对我们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都能够牢记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加强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谢谢大家!。
特殊的三角形教案
特殊的三角形教案主题:特殊的三角形一、教学目标:了解并识别特殊的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理解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进行相关计算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相关数学教材、习题册。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三角板、图形工具等。
实物:三角形模型或卡片。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例如,房顶的形状、路牌上的标志、山的轮廓等。
第二步:引入概念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强调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通过图形和实物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三角形的特点。
第三步:讲解性质详细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度、边长等方面的特点。
使用图形工具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辨并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第六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相关问题。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实例,验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存在。
引导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特殊的三角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学期《特殊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课 题:特殊三角形(2)教学目标: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判定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证明题、阅读题、条件和结论探索题等大量新颖题。
教学说明:本单元的热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及相关的新颖题。
教学过程:一.典型例题:例1.已知: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使AE=BD ,连EC=ED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CB=90°,以△ABC 的各边为边在△ABC 外作三个正方形,S 1、S 2、S 3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S 1=81,S 3=225,则S 2=例3.如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 ,图(2)是以c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 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2) 用这个图形证明色股定理;(3) 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若干个,你能运用图(1)中的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示意图,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例4.在劳技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7cm 、宽为16cm 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长方形的边上)。
请你帮助同学们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D例5.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我校的孙海洋、陈晓莹两同学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的会徽如图(1),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
(1) 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每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和为5,求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2) 现有一张长为6.5cm ,宽为2cm 的纸片,如图(2),请你将它分割成6块,再拼合成一个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特殊三角形
教案目标:
1. 了解特殊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辨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特殊三角形;
3. 掌握特殊三角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白板、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特殊三角形吗?
2. 引入本课的主题:特殊三角形。
解释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探索(15分钟):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探索一个特殊三角形。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特殊三角形,通过观察和研究,找出该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记录在白板上。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所研究的特殊三角形,并解释其性质和特征。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讲解与练习(20分钟):
1. 讲解不同类型的特殊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练习:在白板上列出一些特殊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来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1.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特殊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解答。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同学分享。
2.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特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
如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
思路和方法。
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的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并找到一些
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进行特殊三角形的相关研究,如特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
3. 帮助学生发现特殊三角形与其他几何概念的联系,如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
关系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索、讲解、练习和应用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特殊三角
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三角形。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