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合集下载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具有环保、节能、通行效率高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和市民的关注。

为了确保城市有轨电车工程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一、线路设计标准:1. 线路设计应符合当地交通规划,确保线路覆盖城市重要节点、居民区和商业中心等重要区域。

2. 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包括人流、物流等,优化交通通行能力,确保交通的顺畅。

3. 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线路设计应合理设置站点,站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以方便乘客乘坐。

二、车辆设计标准:1. 车辆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包括车辆尺寸、载客量、安全性能等。

2. 车辆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包括座椅布局、空调设备等,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3. 车辆设计应充分考虑快速上下客需求,包括设立多个车门、设备乘客导向标志等。

4. 车辆设计应兼顾无障碍乘坐的需求,包括设置轮椅通道、扶手和扶手高度等。

三、设备设计标准:1. 信号设备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确保车辆运营的安全和顺畅。

2. 供电设备设计应符合城市用电标准,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3. 通信设备设计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以保证通信质量和联络能力。

4. 车辆站台和站点设备设计应充分考虑乘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包括站台高度、指示牌设置、自动售票机等。

四、安全设计标准:1. 有轨电车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

2. 设计应充分考虑防滑、抗冲击、防火等安全措施,以保护乘客和周边环境安全。

3. 设计应充分考虑应急疏散通道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4. 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交叉点安全措施等交通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是确保有轨电车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该标准应综合考虑线路、车辆、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提供安全、高效的城市有轨电车系统给市民使用。

《城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标准》解读

《城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标准》解读

《城市有轨电车线⽹规划编制标准》解读今天⼩编为⼤家吐⾎解读⼀本规范它填补了国内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标准的空⽩它就是~~~《城市有轨电车线⽹规划编制标准》!!⽽且是上海城建院主编哦~《城市有轨电车线⽹规划编制标准》(DG/TJ 08-2196-2016)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交通委主编于2016年7⽉1⽇开始施⾏是国内第⼀本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标准现代有轨电车作为⼀种新型绿⾊的公共交通⽅式,近年来受到⼴泛欢迎和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91个城市提出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意向或规划有轨电车线⽹,总计约 565 条线路,规划⾥程达 10378 公⾥,发展势头迅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城建院经⼴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国内外有轨电车规划实施的经验,结合上海地区实际情况,并在⼴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城市有轨电车线⽹规划的编制内容、⽅法、基本原则及技术要求,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有轨电车线⽹规划编制标准》。

国内现代有轨电车规划情况1要点解读有轨电车(tramway):指车辆⾏驶在主要敷设于路⾯的轨道上,依靠司机瞭望驾驶,按道路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的公共交通系统。

规定了有轨电车三个⽅⾯特征:1 轨道主要以地⾯敷设为主,经济适⽤。

2 依靠司机瞭望驾驶降低对运营设备的要求。

3 按道路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络化运营。

复线系数(overlap factor):反映有轨电车⽹络化运营组织程度的指标,指有轨电车运营线路规模与线⽹规模之⽐。

复线系数是不⼩于1. 0 的值。

复线系数越低,表明⽹络化运营组织程度越低。

运送速度(travelling speed,km/h):有轨电车⾏驶线路长度与通过该线路所需总时间(含停站时间)之⽐,也称旅⾏速度国内现代有轨电车运送速度情况专⽤路权(segregated tramway):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有轨电车通⾏的专⽤通道。

专⽤路权是综合了时间与空间范围通⾏路权的规定,包括在道路路段上通过物理隔离的专⽤车道,以及在交叉⼝通过信号控制规定的有轨电车绿灯时间内,禁⽌其他交通⽅式进⼊的通道。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00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2008北京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57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部《二○ ○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 ○八年三月四日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任务,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部分设计、研究、建设、运营方面的单位共同编制的。

原《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是由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自1999年5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已经过去八年。

实践证明,在国内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良好的贯彻和运用。

近几年来,在轨道交通制式方面,直线电机、低地板(70%)车、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已建成运营。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及时吸收到标准中来,对标准中的一些参数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一 附录二 附件


…………………………………………………………………………………………………………………… (1) (2) (5)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 总体布局与线路工程 …………………………………………………………………………………………………… 车辆与限界 运营组织与管理 机电系统及设备
………………………………………………………………………………………………………………… (8) ………………………………………………………………………………………………………… (1 1) ………………………………………………………………………………………………… (1 4)
车站建筑与结构工程 车辆基地及配套工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 ○八年三月四日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是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任务, 由北京城建设计研 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部分设计、 研究、 建设、 运营方面的单位共同编制的。 原《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试行本) 是由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 的, 自1 年5 月1 日开始施行, 至今已经过去八年。实践证明, 在国内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良好 9 9 9 车、 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已 的贯彻和运用。近几年来, 在轨道交通制式方面, 直线电机、 低地板( 7 0 %) 建成运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 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需要及时吸收到标准中来, 对标准中的一些参数需 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特别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 ( 国办发 〔 〕 号) 文件的发布, 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对原《 城市快速轨道交 2 0 0 3 8 1 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试行本) 进行全面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修订工作中, 标准编制工作组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结多年来在轨道交通 前期研究工作与后期设计、 施工、 运营中的问题和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以安全、 节约、 环保为原则, 强化 〕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充实了线网规划、 建设规划和可行 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理念, 以国办发〔 2 0 0 3 8 1 性研究报告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对原建设标准各章节内容作了大量修改和补充, 如: 在第二章建设规模 万人次 / 的弹性跨越, 并 与项目构成中, 对线路运量分级及相关要求作了适当变更, 各运量级间有 0 5 h 与轨道交通体系分类一致, 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标准首次提出客流预测的内容, 对项目初期建设规模与 列车运行服务水平结合作出规定。第三章规定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内容, 线路长度和超长线路, 以及控 制保护地界。第四章扩充为车辆与限界, 提出目前运行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 首次提出对车辆与隧道的 安全疏散基本要求; 首次提出车辆定员、 站立人员拥挤度的评价标准。增加了第五章运营组织与管理, 将原第七章中“ 运营组织” 部分分解过来, 首次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车站配线提出新的规定。对第六章车 站建筑强化安全疏散的建设原则和规模控制。第七章的运营装备, 补充了自动化装备内容。第八章车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规范DBJ /T 15-XX-201X条文说明目录1.总则 (3)2.专用术语和定义 (4)3.路权与优先通行 (5)4.交通标志 (6)5.交通标线 (8)6.防护设施 (9)7.过轨通道 (10)9.有轨电车交通监控系统 (11)1. 总则1.1.1本条为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是保障有轨电车在路口、区间及车站过轨区按照既定的交通组织方案高效顺畅、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设施。

随着有轨电车线路与日俱增,为了适应有轨电车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和统一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服务水平,并建成一套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体系,特制定本规范。

1.1.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目前有轨电车正处于发展阶段,已建成的工程中,交通设施不尽统一,新建项目应遵循本规范,对于已建成项目,可参照本规范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对既有的交通设施进行优化。

1.1.3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系统息息相关,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计应包含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两方面的设计,本规范通旨在指导道路交通与有轨电车协调发展。

1.1.4本条说明了本规范与国家、行业、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计与道路交通关系密切,涉及多专业的技术要求。

因此,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专用术语和定义2.1.1独立路权是对有轨电车行驶的时间及空间范围进行规定,通过物理隔离或强制性的标线、标志划分出专用道,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并符合相关交通管理法律法规。

2.1.2考虑现状交通流量在不同路段或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将专用道转换成共享通道,以满足通行需求,采用相应的标线进行隔离。

2.1.3各类交通参与者共同使用道路资源。

3. 路权与优先通行3.1 一般规定3.1.1地面敷设的有轨电车与道路关系密切,由于平交道口和路段的情况不尽相同,区别划分有利于更好地选择路权形式。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城市有轨电车(Light Rail Transit,简称LRT)工程设计标准是指根据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要求,制定出适用于有轨电车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1. 轨道设计标准:包括轨道几何设计、轨道线路选择和设计、轨道道床设计等。

轨道几何设计需要满足列车运行的要求,包括最小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方面的规定。

轨道线路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和居民出行需求等因素。

轨道道床设计需要考虑路基结构、排水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的要求。

2. 轨道与车辆界面标准:包括轨道与车辆轮轨间通道清晰标志、无障碍设施设计、特殊结构与洞口设计等。

轨道与车辆轮轨间通道清晰标志的设置需要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便利。

无障碍设施设计需要考虑轮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乘车需求,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有轨电车系统。

特殊结构与洞口设计需要满足有轨电车系统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要求,例如:设计安装信号和通讯设备,防止与其他设施的干扰。

3. 乘客站点和站台设计标准:包括乘客站台长度、宽度和高度标准、站台设施配置、乘客安全保障等。

乘客站台长度、宽度和高度标准需要满足乘客站立、候车和上下车的需求。

站台设施配置需要考虑乘客的方便和舒适度,包括座椅、立柱、候车亭、自动售票机等设施。

乘客安全保障需要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包括站台边缘标线、防护栏杆、广播设备、CCTV监控等。

4. 信号与通信设计标准:包括信号灯、通信系统和列车调度系统等。

信号灯需要确保有轨电车的交通流畅和安全,包括:红灯、绿灯和黄灯的设置,安全距离和速度控制等。

通信系统需要确保乘客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良好通讯,包括广播、对讲和公告系统等。

列车调度系统需要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和时刻表的准确性,包括车站站场的规划和设备的安装。

5. 供电与牵引设计标准:包括供电系统和牵引系统的设计和配置。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条文说明1目录1 总则 (1)3 基本规定 (2)4 运营 (5)4.1行车管理 (5)4.2客运服务 (6)4.3维修 (6)4.4车辆基地 (6)5 车辆 (7)5.1一般要求 (7)5.2车体 (7)5.3牵引和制动 (7)5.4车载设备和设施 (8)6 限界 (9)7 土建工程 (11)7.1线路工程 (11)7.2轨道工程 (11)7.3建筑 (13)7.4结构工程 (15)8 机电设备 (17)8.1供电系统 (17)8.2通信系统 (17)8.3信号系统 (18)8.4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18)8.5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 (20)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8.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2)8.8自动售检票系统 (23)8.9自动扶梯、电梯 (24)8.10站台屏蔽门 (24)11 总则1.0.1 阐述制订本规范的目的。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需要政府进行控制的关键技术要求,还没有系统的强制性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迫切需要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监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0.2 阐述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 114—2007,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七个类别。

本规范不适用于磁浮系统中的高速磁浮系统。

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具技术特点,在本规范的条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异同点,分别规定其技术要求。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标题:深度解析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引言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cjjt 295-2019《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是我国针对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的权威标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要点和内涵。

一、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在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舒适、高效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城市有轨电车线路、车辆、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的出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有轨电车的运营效率,还能够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二、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1. 车辆设计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了有轨电车车辆的设计要求,包括车辆的车体结构、内部布局、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在车辆设计中,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的特点和运行环境。

2. 线路设计标准的第二部分主要对有轨电车线路的设计做出规定,包括线路的纵、横断面设计、道岔设计、站点设置、线路设备等内容。

在线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市容、交通、环保等因素,合理配置线路资源,确保有轨电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3. 设备设计标准还对城市有轨电车的设备设计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牵引供电设备、通信信号设备、车站设备等方面。

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标准对于设备的选用、安装、维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三、对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专业的文章写手,我对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是,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有轨电车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1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嘉兴市市域范围,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70km/h 、采用钢轮钢轨制式的有本标准规定了有轨电车的客流与交通流量预测、运营组织、车辆、限界、线路、轨道、勘察、路基、桥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供电、通信、调度管理、交通信号、售检票、调度中心、车辆基地、交通安全、环境设计和节能环保等内容。

轨电车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GB 3096GB 574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576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电力机车防火和消防措施的规程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电能质量 GB/T 6771GB 10070GB 12348GB/T 14549公用电网谐波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9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1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 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307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 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1234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GB 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68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T 5078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 50909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3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JGJ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T 170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TB/T 3138 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 TB 10001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 10002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92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 10025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35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7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TB 10106 CJJ 11 CJJ 37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JJ 69 CJJ 75 CJJ 152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66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T 417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J 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P CJJ/T***—****备案号J**** —****都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ity Tram engineering201*—**—** 公布201*—**—0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都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ity Tram engineeringCJJ/T***—****J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 0 1* 年*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 北京前言依照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体会,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要紧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运行组织;4车辆;5限界;6线路;7轨道;8路基;9桥涵;10车站建筑;11车站结构;12通风空调;13给水与排水;14供电;15通信;16信号;17售检票;18操纵中心;19车辆基地。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治理,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说明。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公交集团电车公司大连市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本规范要紧起草人员:张海波陈晓英于松伟梁莉霞罗世培毛励良向红于腾宋孚强漆尔富卢桂英王浩川高任生李琳王建王锋王仕春王铁克杨宝峰于立波曾向荣赵文光魏永幸任强张继菁张喜正朱祖华王建陈永江毛小琦周健韩连祥李可意沈品海张涛喻智宏张霞阮素华肖珊张荫张开波高山本标规范要紧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 02术语 (2)3运行组织 (4)3.1一样规定 (4)3.2运行组织 (4)3.3运营治理 (5)4车辆 (6)4.1一样规定 (6)4.2安全设施 (7)4.3车辆与其它系统 (8)5限界 (9)5.1一样规定 (9)5.2限界差不多参数 (9)5.3建筑限界 (9)6线路 (13)6.1一样规定 (13)6.2线路平面设计 (14)6.3线路纵断面设计 (15)6.4车站配线 (17)7轨道 (20)7.1一样规定 (20)7.2差不多技术参数 (20)7.3钢轨及配件 (21)7.5无砟轨道 (23)7.6道岔 (24)7.7无缝线路 (25)7.8减振降噪 (26)7.9轨道安全设备 (26)7.10轨道附属设备及其它 (27)8路基 (28)8.1一样规定 (28)8.2要紧技术标准 (28)8.3路堤 (30)8.4路堑 (30)8.5路基加固防护 (31)8.6路基防排水 (32)8.7其他 (32)9桥涵 (33)9.1一样规定 (33)9.2荷载 (35)9.3结构设计 (39)9.4构造要求 (40)10车站建筑 (42)10.1设计原则 (42)10.2车站总平面布局 (43)10.3车站建筑 (43)10.4车站要紧服务设施 (47)10.5车站环境与节能设计 (50)12通风空调 (53)13给水与排水 (54)13.1一样规定 (54)13.2给水 (54)13.3排水 (55)14供电 (57)14.1一样规定 (57)14.2外部电源 (58)14.3中压供电网络 (60)14.4牵引变电所 (60)14.5牵引网 (63)14.6电力监控(SCADA)系统 (66)14.7杂散电流腐蚀防护与接地系统 (69)14.8电缆 (70)14.9供电车间 (72)15通信 (73)15.1一样规定 (73)15.2全球定位系统 (73)15.3自动语音报站系统 (74)15.4车载电视监视系统 (74)15.5车载移动电视 (74)16信号 (76)16.1一样规定 (76)16.2正线联锁系统 (77)16.3道口信号操纵系统 (77)17售检票 (79)17.1一样规定 (79)17.2中心治理系统 (79)17.3充值点终端 (80)17.4数据采集终端 (80)17.5车载刷卡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cjjt 295-2019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是指为了规范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保护环境等因素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关于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的一些参考内容:一、基本要求:1.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2. 考虑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协调;3. 考虑城市用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等;4. 考虑电车线网的完整性、连通性和可扩展性。

二、线路布局:1. 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人流分布,确定电车线路的起点、终点、中途站点等;2. 考虑电车线路的长度、速度、曲线半径和坡度等;3. 安排合理的车站位置,保证车站间距和车站容量满足运输需求。

三、轨道平面布置:1. 考虑公交优先措施,合理确定电车专用车道、公共停车场、电车站点和非电车车道等布置;2. 确定电车线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如汽车、自行车等)的衔接和交叉点的位置和安全措施;3. 考虑路灯、路标、交通信号灯等设施的设置,保证电车安全行驶。

四、线路工程设计:1. 根据线路布局和地形条件,进行线路工程设计,包括土建工程和桥梁隧道设计等;2. 考虑电车线路的车辆限界和最小水平曲线半径,保证电车的安全和舒适性;3. 考虑沉降、振动和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震和隔音。

五、车辆选型和站点设计:1. 根据电车线路特点和运输需求,选用适合的电车车辆类型和规格;2. 考虑站台长度和宽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站台尺寸和设计;3. 设计安全、舒适的上下车设施,便于乘客进出电车。

六、供电系统设计:1. 根据电车运行需求,设计合理的供电系统,包括架空线、接触网等;2. 考虑供电能力和线路安全,分段供电和保护装置的设置;3. 考虑临近建筑物和设施的保护和防雷措施。

七、信号与通信系统设计:1. 设计合理的信号灯、道岔和轨道区段控制系统;2. 设计有效的通信系统,包括站内通讯、调度通讯等。

综上所述,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对于电车线路的布局、线路工程、供电系统、车辆选型和站点设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电车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一、引言有轨电车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出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有轨电车运输的安全、高效和便捷,制定相关的运输标准非常必要。

二、标准范围该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有轨电车运输,包括线路设计、客运管理、车辆运营和维护等方面。

三、线路设计标准1. 轨道布置标准根据城市的道路规划和交通组织需要,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确保线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站点设置标准确立有轨电车站点的位置、布局和规模,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四、客运管理标准1. 运营时间标准确定有轨电车的运营时间,包括白天和夜间的运营范围,以及节假日和周末的运行计划。

2. 安全管理标准建立有轨电车乘客和运营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五、车辆运营标准1. 车辆配置标准明确不同线路和运营需求下的车辆数量和类型,保证有足够的车辆满足乘客的需求。

2. 乘客配载标准规定有轨电车的最大乘客容纳量,以及对特殊乘客(如残疾人和孕妇)的照顾和保障。

六、维护标准1. 车辆保养标准制定维护车辆的规范,包括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

2. 设备维护标准确保有轨电车路段的设备正常运行,及时修复故障,避免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

七、标准执行与监督1. 执行机构明确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的执行机构,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2. 监督措施建立监督机制,对有轨电车运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结论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有轨电车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乘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九、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有轨电车设计规范

有轨电车设计规范

有轨电车设计规范篇一:公交场站设计规范公交场站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

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

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有轨电车二期施工方案设计

有轨电车二期施工方案设计

有轨电车二期施工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有轨电车二期施工方案设计,是为了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有轨电车二期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和介绍。

二、施工目标1.扩大有轨电车线路覆盖范围,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2.优化有轨电车线路设置,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3.提高有轨电车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4.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3.1 有轨电车线路规划根据城市交通规划和需求调研,确定有轨电车二期线路规划。

考虑到主要交通枢纽、居民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等因素,确定有轨电车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线路规划要兼顾线网的完整性和效益,确保线路的贯通和衔接性。

3.2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项目需求和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将施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施工时间和工作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程按时进行。

同时,制定施工计划表和里程碑,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根据线路规划和工程特点,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法。

对于线路的地下部分,采用盖挖结合的施工方式,先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再进行地面线路的敷设。

对于线路的高架部分,采用悬挂脚手架和吊装设备进行施工。

3.4 线路设备安装与调试在线路建设完成后,对线路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包括有轨电车车辆的安装调试、信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照明设备的安装等。

同时,进行线路通电测试和运行试验,确保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5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方案实施4.1 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施工现场的准备等。

确保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到位,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是确保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有关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些要点。

一、线路设计标准:
1.轨道线路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避免冲突点和拥堵状况。

2.线路设置应考虑各交通枢纽的接驳便捷性,提高通行效率。

3.设计线路应考虑人流密集地区和相关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乘坐需求。

4.设计线路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历史遗址的保护。

二、车辆设计标准:
1.有轨电车车厢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保证乘客的健康和舒适。

2.车辆应具备防滑防跳装置,以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

3.车辆应具备紧急制动和紧急疏散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4.车轮、钢轨等车辆零部件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设施和设备设计标准:
1.轨道电力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供电质量和安全。

2.各车站应具备便捷的进出站通道、舒适的乘客候车区和合理设置的出入口,以提高乘客的体验感。

3.轨道电车车站设置应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如设置无障碍设施和便利设施。

4.车站设施应具备合理的排污和清洗设备,以保证车站的清洁环境。

四、安全管理标准:
1.轨道电车系统应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道口闸门、信号
灯等,以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2.车辆应配备完善的安全监控设备,以方便监测和管理运行情况。

3.系统应具备灾难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迅
速响应和处理。

五、运维管理标准:
1.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车辆维护和保养体系,确保车辆正常运
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设备和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正常运行状态。

3.厂家和运营单位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
持和维修服务。

以上仅为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些要点,实际设计过程
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将
为城市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保障,并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