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合集下载

口腔及颌面部感染抗菌治疗原则

口腔及颌面部感染抗菌治疗原则

口腔及颌面部感染抗菌治疗原则口腔感染【治疗原则】1.以局部治疗为主,如清除牙石、菌斑,冲洗局部,炎症产物引流(开髓、牙周袋引流、切开等)等,并注意口腔卫生,抗菌治疗为辅助治疗。

2.局部严重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短期口服抗菌药物3~7 天。

3.必要时可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见表4-25。

表4-25 口腔感染的经验治疗口腔感染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牙周炎,冠周炎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甲硝唑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β-内酰胺类急性根尖周围炎同上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干槽症局部处理急性牙周脓肿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甲硝唑头霉素类,克林霉素颌面部感染颌面部感染大多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主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或消化链球菌、普雷沃菌、梭杆菌等厌氧菌;偶有铜绿假单胞菌等。

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应注意鉴别颌面部分枝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特异性感染。

【治疗原则】1.尽早进行血液和脓液的病原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

2.根据感染的来源和临床表现等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获知病原菌检查结果后,结合治疗反应调整用药。

4.及时进行脓液引流,感染控制后给予局部处理。

【病原治疗】见表4-26。

表4-26 颌面部感染的病原治疗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株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面部疖、痈严禁局部挤压和热敷甲氧西林耐药株糖肽类±磷霉素或利福平利奈唑胺,替加环素A 组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注意耐药情况厌氧菌克林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

口腔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范本

口腔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范本

口腔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规范口腔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口腔科各类疾病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等。

三、抗菌药物定义及分类1. 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2. 抗菌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非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四、使用原则1.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2. 优先选择疗效确切、耐药率低、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3. 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4. 遵循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

5.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6.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使用流程1.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拟定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填写处方。

2. 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物选择、剂量、用法等符合规定。

3. 护士按照处方给药,并记录用药时间、剂量、途径等。

4. 用药后,医师定期评估疗效,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5. 药师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六、管理与监督1. 医院设立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口腔科合理用药工作。

2. 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定期检查口腔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

3. 口腔科医师、药师、护士参加抗菌药物相关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4. 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反应。

七、特殊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定1. 紧急情况下,如生命垂危的患者,未经会诊同意,可临时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在24小时内补办相关手续。

2.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要有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口外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口外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口腔颌面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颈部疾病与口腔内或咽腔无相通者,如颈部神经鞘瘤、脉管畸形、不伴感染的腮裂囊肿等均不能应用抗生素。

但可依据患者年龄、基础病(糖尿病、免疫低下)等适当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但必须要在病情分析中体现。

用药方法: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总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至48小时。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消化道,或经口咽器官的手术,如颌面部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牙龈、舌、腮腺等。

应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或奥诺星等。

用药方法: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总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至48小时,不超过72小时。

3.污染手术: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可应用头孢一代、二代及依据病情使用更高级抗生素,具体使用时间依据病情决定。

4. 颈清等大手术置引流管的患者可待引流管撤除后停药,一般不超6-7天。

涉及植入物的手术,如固定钛板、重建钛板、植骨、腮腺补片间置等,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7天之内。

植骨的手术,可放宽到10天。

二、抗菌药物预治疗性应用原则术前或术后形成感染者,按抗菌药物治疗性原则应用而定,开始依据病情按经验性给药,等待培养按药敏结果给药。

注:1、抗菌药物应用必须要在病情分析中体现。

2、以上原则可依据患者年龄、基础病(糖尿病、免疫低下)等适当调整,但必须要在病情分析中体现。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口腔感染是一种普遍的口腔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抗生素在治疗口腔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适用于口腔感染的抗生素的选择,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的必要性口腔感染主要由细菌引起,而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范围,降低症状的严重性,并预防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因此,抗生素治疗成为口腔感染患者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口腔感染病因和病情,抗生素的选择应该是个体化的。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学和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抗生素。

2. 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对多种细菌起作用,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进一步加重感染的难治性。

因此,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应选择广谱抗生素。

3. 结合选用:在口腔感染治疗中,单一种类的抗生素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

在某些情况下,联合治疗可能更为有效,但也需要考虑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三、常见口腔感染的抗生素选择1. 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感染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厌氧菌和革兰阴性菌。

常用的抗生素选择包括: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对于严重的牙周感染,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2. 牙根周围炎:牙根周围炎是因牙根尖端周围的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厌氧菌和革兰阴性菌等。

常用的抗生素选择包括:氨苄西林、甲硝唑等。

治疗时间一般为7-10天,具体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

3. 口腔炎症:口腔炎症包括口腔黏膜炎、颌面炎等,常见的致病菌有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

常用的抗生素选择包括:阿奇霉素、青霉素类等。

四、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1. 须量力而行:仅在经过医生诊断确认,并根据临床需要时使用抗生素。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口腔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抗菌药物采购与验收1. 抗菌药物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

2. 抗菌药物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应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3. 验收中发现缺少、破损的抗菌药物应双人清点登记,报单位领导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三、抗菌药物储存与使用1. 抗菌药物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

对进出专库(柜)的抗菌药物建立专用账册,进行逐笔记录,做到账、物、批号相符。

2. 抗菌药物储存环境应满足药品储存要求,确保药品质量。

3. 抗菌药物使用前,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临床路径执行。

(2)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仅在必要时使用。

(5)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我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

2.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3. 定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估,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病例进行通报,加强警示教育。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我院药事科负责解释。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治疗原则口腔感染是指发生在口腔及其周围组织中的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口腔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一、确认感染类型在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感染的类型。

常见的口腔感染类型包括龋齿引起的感染、牙周病引起的感染以及口腔黏膜炎症等。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选择是根据感染类型、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确定的。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

但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1.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对于轻度感染,一般可以选择狭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或者头孢菌素类。

而对于重度感染,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

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根据感染的改变及时调整抗生素的选择。

2. 合理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剂量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剂量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口腔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但对于严重感染,治疗时间可能会更长。

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抗生素。

遵守医嘱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并减少对药物的过度使用。

三、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抗生素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选择剂量和使用频率。

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药物耐受性。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避免使用患者对抗生素存在过敏反应的药物。

四、综合治疗抗生素治疗通常是口腔感染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除了使用抗生素外,还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口腔卫生改善、休息和饮食调整等。

口腔卫生的改善可以有效减少口腔细菌数量,有利于抗生素的治疗。

如何正确使用口腔抗菌药物

如何正确使用口腔抗菌药物
察,看症状是否缓解
调整剂量:如果副作用严 重,可以适当调整药物剂
量,减少副作用
更换药物:如果副作用无 法忍受,可以更换其他同
类药物
及时就医:如果副作用持 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口腔抗菌药物的保 存方法
口腔抗菌药物的存放环境
存放在干燥、通风、 阴凉处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 温
避免潮湿和潮湿环 境
正确使用口腔抗菌 药物
口腔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
口腔感染初期:在口腔感染初期使用,可以及时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 口腔手术后:在口腔手术后使用,可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口腔疾病治疗期间:在口腔疾病治疗期间使用,可以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口腔卫生不佳时:在口腔卫生不佳时使用,可以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抗菌药物的用药方式
口服:按照说明 书的剂量和次数 服用,注意不要 过量
外用:将药物 涂抹在患处, 注意不要吞咽
漱口:将药物 溶解在水中, 漱口后吐出
喷剂:将药物 喷在患处,注 意不要吞咽
涂抹:将药物 涂抹在患处, 注意不要吞咽
滴剂:将药物 滴在患处,注 意日两次,每次一片
孕妇:每日两次,每次半片
儿童:每日两次,每次半片
哺乳期妇女:每日两次,每次半片
老年人:每日两次,每次半片
肝肾功能不全者:每日两次,每次半片
口腔抗菌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用 药时间
避免在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期间使用, 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 应
02
相互作用类型:包括药效增强、药效减弱、不 良反应增加等。
05
相互作用预防:在使用口腔抗菌药物时,应避 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为规范口腔门诊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口腔门诊部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基本原则1. 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口腔门诊部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2. 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在病原学检查结果未出时,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3. 口腔门诊部应遵循分级管理原则,根据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各级医师根据自身专业技术职务,拥有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4. 口腔门诊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

医务人员应熟悉抗菌药物的药理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采购与储存管理1. 口腔门诊部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采购制度,根据临床需求、药品供应情况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合理采购抗菌药物。

2. 口腔门诊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储存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应按照储存条件要求存放,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药品失效或变质。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 口腔门诊部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2. 口腔门诊部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口腔门诊部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制度,对患者用药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 口腔门诊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建立健全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 医务人员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药剂科报告,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不良反应信息,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对病原菌具有良好杀菌作用的药物。

同时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2. 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病情选择给药途径根据病原菌的感染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输注、肌肉注射等。

在给药途径的选择上要兼顾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患者的耐受性。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感染的部位、严重程度、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等因素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或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要遵循规范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严格掌握给药频次和疗程。

4. 联合用药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以增强杀菌作用、防止耐药性发生或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原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5. 谨慎应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是一类能够覆盖多种病原菌的抗生素,但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耐药性情况,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结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和谨慎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临床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耐药性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对于简单的口腔感染,如牙髓炎、龋齿等,可以通过其他非抗菌药物治疗,如抗炎药物、局部漱口液等。

只有在细菌感染已经证实或高度怀疑时,才应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抗菌药物。

口腔科感染主要涉及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放线菌、嗜血杆菌等。

根据这些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3.控制病情严重度和病原菌负荷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需要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菌负荷。

轻度感染可以通过局部漱口液、口服消炎药等治疗,而重度感染则需要静脉给药或局部注射。

4.注意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对于急性感染,一般建议至少7天的治疗疗程,而对于严重感染或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5.监测疗效和耐药性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口腔科感染期间,应定期监测病情和耐药性。

如果感染没有得到控制或耐药性出现,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重要药物如青霉素等,应定期监测细菌菌株的敏感性,以便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6.防止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口腔科手术常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然而,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会增加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并在需要时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7.注意安全性和耐受性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一些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应根据患者的病史、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总之,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合理使用、选择适当的药物、控制病情严重度和病原菌负荷、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监测疗效和耐药性、防止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治疗口腔科感染,并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院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三、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对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按《济南市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处方权限应用抗菌药物。

四、抓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的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五、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管理组织。

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六、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济南市口腔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济南市口腔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七、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关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对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八、按照卫生部细菌耐药有关要求,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九、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符合停用条件的抗菌药物进行停用。

十、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作用,对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管理与督查;组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教育与考核;每季度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停用提出建议。

口腔科用药安全使用规范

口腔科用药安全使用规范

口腔科用药安全使用规范一、目录1. 用药原则2. 口腔感染预防3. 抗菌药物使用4. 镇痛药物使用5. 抗肿瘤药物使用6. 局部麻醉药物使用7. 其他药物使用二、用药原则1.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患者安全。

2.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和剂量。

3.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 对于新药,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口腔感染预防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3. 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4. 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应洗手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5. 患者使用过的治疗台、椅、床等设备应及时清洁消毒。

四、抗菌药物使用1.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和剂量。

2. 对于牙周病、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应优先考虑局部用药。

3.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敏感药物。

4. 避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

5.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镇痛药物使用1. 对于口腔疼痛患者,医生应根据疼痛程度和原因,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品种和剂量。

2. 避免长期使用镇痛药物,以免产生依赖性。

3. 在使用镇痛药物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在使用镇痛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采用非处方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中度及以上疼痛患者,应采用处方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六、抗肿瘤药物使用1. 对于口腔肿瘤患者,医生应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合理选择抗肿瘤药物品种和剂量。

2. 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

3. 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确定感染类型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是否真的存在细菌感染。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原学检测结果可靠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在确定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后,医生需要根据细菌的种类和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但在明确病原菌种类后,应尽量选择狭谱抗菌药物以减少对正常微生物的影响。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了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3.1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医生应该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指南推荐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来使用抗菌药物。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3.2 不滥用抗菌药物医生应该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且存在治疗必要性时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或其他非细菌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3.3 控制使用频率和疗程医生应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疗程。

不应该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也不应该过早停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来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3.4 优先选择口服给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口服给药而不是静脉给药。

口服给药方便患者自行使用,并且可以减少对正常微生物的影响。

4. 监测耐药性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医院和临床实验室应建立耐药菌监测系统。

通过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耐药性的发展。

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患者健康和减少耐药性发展的关键。

口腔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口腔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口腔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1.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3.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和用药时间。

4.严重牙源感染病例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尽可能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口腔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内炎症。

抗生素在治疗口腔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并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口腔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指南。

一、准确判断口腔感染的病因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之前,首先需要准确判断感染的病因。

感染可能由多种细菌引起,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患者体内的具体感染细菌种类。

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准确判断病因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具体感染部位等因素。

常用的口腔感染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医生会选择对目标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确保患者对该类药物没有过敏反应。

三、按疗程和剂量规范用药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时,应按疗程和剂量规范用药。

一般来说,治疗口腔感染的抗生素疗程为7-10天。

患者应按时服药,并按医生的要求服用足够剂量,切勿自行随意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四、遵循抗生素联合治疗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口腔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是因为口腔感染中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细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敏感。

抗生素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然而,联合治疗也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

五、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过敏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

六、合理使用口腔清洁剂除了抗生素治疗,口腔感染患者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

口腔清洁剂可以帮助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炎症,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剂,如含氯己定漱口水或含氯己定喷雾等,可以在口腔感染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口腔门诊部院内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率监测统计,定期总结分析及反馈,力争控制在30%以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如耐甲氨西林金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的监测,以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二、确定有抗菌药物应用经验的临床药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三、加强院内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总结用药经验,从制度上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四、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力争留取标本送检,根据细菌耐药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用药。

五、医疗质量工作领导小组、门诊部感染工作领导小组、医务部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注意收集、整理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长提出改进意见,切实在购、管、供、用、发各环节上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综合管理。

抗生素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指南如何正确处理口腔感染

抗生素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指南如何正确处理口腔感染

抗生素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指南如何正确处理口腔感染抗生素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指南:如何正确处理口腔感染引言:口腔感染是口腔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针对口腔感染,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

因此,在口腔领域中正确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抗生素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指南,帮助正确处理口腔感染。

一、适应症的判断1. 了解感染类型:首先需要确定口腔感染的类型,包括牙周炎、根尖周炎、脓疮等。

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抗生素。

2. 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根据症状的轻重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更强效的抗生素治疗。

二、正确的用药选择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基于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且对口腔常见病原菌有效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等。

2. 考虑过敏史: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对某些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如果存在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关抗生素。

三、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1. 合理的剂量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

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口腔感染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但过长的用药时间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遵守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四、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1. 牙科手术的配合:对于一些口腔感染,如牙周脓肿等,抗生素单独使用可能难以达到治疗效果,需要结合手术治疗。

手术能够清除感染源,加速愈合过程。

2. 口腔卫生的重视:无论口腔感染的类型和治疗方法如何,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必不可少的。

及时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漱,能够降低感染的风险,并促进康复过程。

五、预防抗药性的措施1.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要将抗生素作为普通感冒和发烧的治疗手段。

口腔感染只是抗生素应用的一种情况,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形成,使治疗困难。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口腔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牙周炎成人牙周炎由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引起,占牙周炎的95%【病原菌与流行病学】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常有大量牙石、牙菌斑。

典型特征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

临床根据严重程序分为:①轻度。

牙龈炎、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见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②中度。

牙龈炎,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1/2。

③重度。

牙龈炎明显或牙周脓肿,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1/2。

晚期可伴有牙移位、食物嵌塞、牙根暴露、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等。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1、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有效清除菌斑及牙石及根面平整是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定期复查,排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牙周组织引导性再生手术,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抗菌药物治疗不可代替常规基础治疗。

2、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氯己定、甲硝唑溶液、过氧化氢、聚维酮碘、四环素、枸椽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牙周塞治剂等。

3、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

重度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菌的牙周炎及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可应用全身抗菌药物。

经验性治疗宜选:阿莫西林0.375-0.5g,每日3次口服,联合甲硝唑0.2g,每日3次口服,7日为一疗程。

注意: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病或肝肾功不全者慎用甲硝唑;服甲硝唑期间禁酒。

二、智牙冠周炎智牙冠周炎,又称第三磨牙冠周炎,是因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导致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以垂直位软组织阻生的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多见。

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而损伤形成溃疡。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口腔定植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等均为机会致病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牙周炎成人牙周炎由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引起,占牙周炎的95%【病原菌与流行病学】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赛类杆菌、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常有大量牙石、牙菌斑。

典型特征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

临床根据严重程序分为:①轻度。

牙龈炎、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见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②中度。

牙龈炎,探诊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1/2。

③重度。

牙龈炎明显或牙周脓肿,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见牙槽骨吸收超过1/2。

晚期可伴有牙移位、食物嵌塞、牙根暴露、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等。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1、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有效清除菌斑及牙石及根面平整是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定期复查,排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牙周组织引导性再生手术,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

抗菌药物治疗不可代替常规基础治疗。

2、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氯己定、甲硝唑溶液、过氧化氢、聚维酮碘、四环素、枸椽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牙周塞治剂等。

3、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

重度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菌的牙周炎及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期可应用全身抗菌药物。

经验性治疗宜选:阿莫西林0.375-0.5g,每日3次口服,联合甲硝唑0.2g,每日3次口服,7日为一疗程。

注意: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病或肝肾功不全者慎用甲硝唑;服甲硝唑期间禁酒。

二、智牙冠周炎智牙冠周炎,又称第三磨牙冠周炎,是因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导致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以垂直位软组织阻生的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多见。

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而损伤形成溃疡。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口腔定植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等均为机会致病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磨牙后区疼痛、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张口受限,口臭。

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稍升高。

口腔检查见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组织红肿溃烂、触痛,伴有脓液溢出或冠周脓肿、淋巴结肿大触痛等。

进一步可形成骨膜下脓肿、瘘管、颌周间隙脓肿等。

【治疗】1、急性期以消炎、镇痛、引流对症处理为主,若有脓肿形成,则在局麻下切开脓肿,置入橡皮条或碘仿纱条引流。

慢性期应消除盲袋或拔牙。

2、急性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牙周炎治疗相同。

三、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部牙周膜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局限性骨髓炎至颌骨骨髓炎。

【临床特征与诊断】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者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

患者见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

牙冠变色。

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叩诊疼痛(+)-(++),扪压患牙根尖部有触痛。

患牙Ⅰ度松动。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形成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患牙自发性剧烈、持续跳痛,不敢咬合。

牙叩痛、松动,扪诊轻微疼痛。

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后两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

伴有颌面部蜂窝织炎。

【治疗】1、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术是根尖周炎的根本治疗方法。

发展至脓肿形成则需尸魔下切开排脓。

2、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牙周炎治疗相似。

急性期经验性抗菌治疗的宜选药物为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

可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四、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病,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或免疫力低下而引起。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20%-50%的健康人可携带念珠菌但不发病,当宿主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转化为致病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

临床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雪口病。

【临床特征与诊断】1、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又称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发生,于颊、舌、软颚及唇部见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局部黏膜充血,斑点可相互融合。

患儿烦躁不安、哺乳困难,可有轻度发热。

(2)急性红斑型:又称萎缩型或抗菌药物口炎,多见于患有消耗性疾病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成人。

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舌苔增厚,首先有味觉异常或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3)慢性肥厚型:又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常为对称分布于口角内侧三角区的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腭部病损黏膜呈乳头状增生。

(4)慢性红斑型:又称义齿性口炎,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黏膜呈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条索、斑点状假膜。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龄患者,下唇多见。

分为糜烂型和颗粒型。

镜检糜烂部的鳞屑和颗粒见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3、念珠菌口角炎多发于儿童、衰弱患者和血液病患者。

双侧口角皮肤黏膜皲裂,常有糜烂和渗出物,结痂,张口疼痛溢血。

【治疗】祛除有关易感因素(如停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被念珠菌污染的残根、牙石、菌斑等。

增强免疫力。

手术切除癌前病损。

1.宜选局部药物治疗制霉素局部5万-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7-10日为一疗程。

2-4%碳酸氢钠溶液:婴儿哺乳前后嗽口、洗涤乳头,轻症患儿2-3日症状消失,可继续用药数日预防复发。

氯己定:0.2%溶液或1%凝胶涂布,冲洗或含漱。

2.可选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经验性治疗可选:氟康唑首次1日200mg口服,以后每日100mg,1-2周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仍需用药以免复发。

或酮康唑每日1次200mg口服,2-4周为1个疗程。

伊曲康唑100-200mg口服,每日1 次饭后顿服,1-2周为一个疗程。

五、面部疖痈单个毛囊和皮脂腺发生浅层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累及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称为痈。

【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特征与诊断】疖早期为1个红、肿、痛的硬结,逐渐增大隆起,顶部黄白色小脓栓,破溃排脓,疼痛消失,破溃处愈合。

一般无全身症状。

痈的早期炎症范围和组织张力都较大。

开始只有一个脓栓,之后越来越多,破溃流脓后脓头之间的皮肤常坏死,最后中心区坏死脱落。

局部淋巴结常肿大,全身症状较明显,白细胞计数升高,可并发蜂窝织炎,重者出现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中毒性休克。

【治疗】颜面部疖痈主张保守治疗,切忌势敷、烧灼、切开引流等局部刺激。

配合支持疗法。

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为主,少数情况下可使用某些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

亦可用3%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二味拔毒散外敷,有利于脓头破溃引流,而无局部刺激作用。

痈出现全身症状可应用抗菌药物。

经验性治疗宜选:苯唑西林0.5g-1g,每日4次口服,宜空腹服用;或1-2g溶于100ml 输液内滴注0.5-1小时,每日3-4静滴。

小儿每日用量50-100mg/kg,分次给予。

或氯唑西林0.5g-1g,每日3-4次肌注;或1-2g溶于100ml输液内滴注0.5-1小时,每日3-4次静滴。

小儿每日用量30-50mg/kg,分次给予。

若青霉素试敏阳性可做一代头孢菌素试敏,或选用克林霉素,红霉素,后两者不可联用。

六、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又称颌面部蜂窝织炎,是颌面部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弥散期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

颌面部间隙很多,包括咬肌、翼下颌、下颌下、咽旁等。

病因常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婴幼儿多见),少见于创伤后、面部疖痈、口腔溃疡感染等。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感染少见。

【临床特征与诊断】常为急性炎症过程。

化脓性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较重,严重时全身症状较重,脓汁呈黄色黏稠或桃花脓。

腐败坏死性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皮下气肿,触及捻发音,脓汁稀薄暗灰色常有坏死性恶臭,全身症状更重,体温和白细胞低于正常,甚至昏迷、休克。

婴幼儿易症状较重。

感染层次浅时化脓局限处可触及明显波动感,若感染层次较深,则很难扪及波动感,但有凹陷性水肿和压痛点。

【治疗】1.常用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等,病情严重者采用静脉给药,足量足疗程。

目前对于青霉素耐药菌珠增多,用药1-2天若未好转则应及时更换抗菌药物,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物。

合并厌氧菌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宜选甲硝唑、克林霉素,可选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先静脉滴注,好转后改为口服。

2.局部治疗在蜂窝织炎期可外敷药物、理疗、封闭等对症处理,在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逐个分离脓腔,置入引流管,脓多勤换,脓少少换。

急性期后及时拔牙避免复发,若有瘘管或骨髓炎形成,可考虑手术治疗。

七、颌骨骨髓炎颌骨内含牙,牙病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常波及颌骨,因此颌骨骨髓炎在全身骨骼中的发病率最高。

另外还包括血源性、创伤性、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是由牙源性感染而来,其次是开放性创伤感染、败血症等血源性感染(婴幼儿多发)。

【病原菌与流行病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链球菌,少数是其他化脓菌,常为混合型感染。

慢性骨髓炎或有创伤史者可能存在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特征与诊断】1、中内性颌骨骨髓炎病变始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由根尖感染而来的称为牙槽脓肿。

患牙剧烈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牙松动,有扣痛,前庭沟丰满,龈袋溢脓,可有下唇麻木,开口受限等。

患者全身症状可在急性弥漫型骨髓炎时加重,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一般3周后X线片才显示骨质广泛破坏,密度减低。

2、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变始发于颌骨周围的骨膜和骨皮质,多见于年轻人,由智牙冠周炎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而来,急性期常被颌周间隙感染症状掩盖不易发现,因此常为慢性期。

在腮腺咬肌区出现炎性浸润硬块、压痛、凹陷性水肿、张口受限,脓肿可自行突破形成瘘管,脓液可混有死骨屑。

全身症状不明显。

X线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见颌骨表面葱皮样钙化影,骨皮质不光滑,小片死骨形成或骨质增生。

【治疗】1.急性期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应及时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目前多倾向于短期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然后改为口服,用药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全身和局部症状缓解,炎症指标正常。

在用药48-72小时后如果没有反应,则需寻找隐匿性脓肿考虑引流。

经验性治疗针对金葡菌、链球菌、厌氧菌为主,宜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可选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针对链球菌首选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备选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

合并厌氧菌则应用甲硝唑等。

颌骨骨髓炎慢性期不推荐经验用药,万古霉素+利福平及喹诺酮类药物较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