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讲义:第30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含解析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1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①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2.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思维诊断]1.深挖教材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自然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判断正误(1)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3)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题组一种间关系判断1.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答案 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量增长的因素是食物,C正确;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
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11.2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8-
2.种间关系
关系 名称 互利 共生
寄生
数量坐标图 特 点
举例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 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大豆 生存。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 与根瘤菌 的同步性变化
—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 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6-
1.种群与群落
项 目 种群
群落
概念 内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 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 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区
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 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
别 概念 外延
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 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又 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
(3)从同样营养条件的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错混辨析对种间关系曲线辨析不清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 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 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 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蛔虫与人, 噬菌体与 被侵染的 细菌
-9-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
点
举例
竞争
①生态需求越相近的物种间竞争
越激烈
②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 牛与羊,
2020_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下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考纲展示]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核心概念及重要结论】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
3.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无土壤)和次生演替(有土壤)。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考点速览】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及群落演替等。
2.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1)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A图B图①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②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a.植物分层:阳光。
b.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草本植物阶段3.演替的类型4(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三十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度处的相对个体数。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深的部位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D.影响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答案:D 解析:该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浅的部位,B错误;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C错误;在子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池塘较浅的部位,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时,浮游动物分布在池塘较深的部位,由此推测浮游动物的移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D正确.2.[2018·河南郑州一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答案:A 解析: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错误;竹子的高矮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C错误;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则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高,D错误。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 习——群落的演替苏教版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群落的演替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群落的演替二、重点导学种群的概念及种群特征种群增长曲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演替的概念及其类型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种群(一)种群和个体的关系以及与物种的区别1. 种群概念及理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对于种群的理解要抓住下面几点:(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2. 种群与个体的关系(1)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绝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个体和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携带有本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
特别提示:①种群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界限、多少是随研究工作者的方便而划分的,如大到全世界的蓝鲸种群,小到实验室内饲养的一群小家鼠。
②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3. 种群与物种的关系(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总和,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2)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1. 种群的特征比较项目特征定义特点或作用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②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2. 各特征之间的联系(1)在种群的五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
(江苏专版)高考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必修3)(生物 含解析)
⎪⎪⎪ 1.群落的结构特征A 2.群落的演替A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狼吃羊是捕食现象(×)(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5)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6)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7)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8)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2.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3.据图填空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1)在图1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②,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①④,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③。
(填图中序号)(2)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丁:细菌和噬菌体。
则乙~丁对应图2中哪种能量关系图。
(填图中序号)乙:__c__;丙:__b__;丁:__d、e__。
4.据图填空(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师说考点·解疑难]1.群落的特征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叠加,它具有种群所不具有的特定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
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由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021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一轮试题:专题21 群落 Word版含解析
专题21群落【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特征本专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类型及演替规律等内容,试题特点或单独成题,或与种群、生态系统一起组题进行考查,且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预计在2021年的高考中考查的重点还会延续以往考向,特别是群落结构与演替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知识一起组题进行考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对群落概念的理解,并能与种群、生态系统概念进行比较;可以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比较归纳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理解高山群落、水域群落及草原群落等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辨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以原始森林和人工林为例,研究演替的类型、物种的变化、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等生物的种间关系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2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群落的结构【基础集训】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答案C2.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答案C考点2群落的演替【基础集训】1.(2019江苏盐城升级考,6)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C2.(2019江苏华罗庚、江都、仪征三校联考,2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江苏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师课件
[解题流程]
[典例示法] (2015·广东高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 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 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 pH 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 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5) 2.13(96.82) 1.83(83.18)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4.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
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
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唯 一生态因素
B.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群,这说 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
迷点·误点 明辨关于群落演替的四个易误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 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 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 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 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 发展的顶点。
精溶液中
解析
02 专题微课•重点培优
[相关知识]
表格分析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以表格的形式 呈现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 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试题 将信息隐藏在表格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获取信 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
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4.群落的结构(1)类型(2)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苏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议用时:40分钟)1.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化状况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又称为垂直分层现象。
例如,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溶氧量等因素密切相关B.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明显,有利于对空间和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C.草地边缘和中央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垂直分层现象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逐渐发生改变C[草地边缘和中央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现象属于水平结构,C错误。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草原群落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 3.(2020·德州市高三一模)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
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B.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蚜虫属于集团内猎物C.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D.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三营养级A[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由此可知瓢虫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被称为集团内猎物,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B错误;瓢虫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又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少,C、D错误。
近年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2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苏教版(2021学年)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集训训(三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ﻩ B.小球藻C.大肠杆菌ﻩ D.草鱼B[本题主要考查生产者的功能。
田螺和草鱼是消费者,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大肠杆菌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小球藻是生产者,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A[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少数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动物并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的,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来间接联系。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误。
一轮复习--群落结构和演替要点
练一练: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 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练一练: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5、鸟与羽虱
共生 共生 寄生 共生 寄生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生
生物A
物
数
生物B
量
时间
【特别提醒】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 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 者的判定:①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 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 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②从最高 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研究
例.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 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 所以A错;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更多的是捕 食和竞争,所以B错;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 动物分布,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 的丰富度,所以D错。
例1:判断正误:竹林中的竹子高度相当,没有 明显的高矮,因此,此竹林的垂直结构没有分 层现象。 (×)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没有垂 直例2结、下构例的说法说正法确的。是分:层现象是针对群落 而A言·生的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xx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生物进化为载体,考查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控制有害动物可限制有害动物繁殖,降低其K值可控制有害动物;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分层提高了植物对空间不同层次太阳能的利用,减缓了植物对光能的竞争;没有自然选择,生物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但种群基因型频率可能会改变;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起始的环境条件不同,初生演替速度一般比次生演替慢。
2.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解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是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其地下层主要有一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及某些昆虫等;草底层主要有另外一些昆虫及爬行类、啮齿类动物等;草本层(即草本植物或灌木枝条的上部)主要有另一些不同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如某些鸟)。
因为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必然会导致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
3.(xx漳州一中期末)如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M与N将呈现“S”型增长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存在竞争D.d<b时,M与N之间的竞争激烈解析: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两物种M与N将呈现“S”型增长,A正确。
高考江苏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优势物种占据主导地位,劣势物种被淘汰或改变生态位。
捕食关系与食物链构建
捕食关系定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
食物链构建
通过捕食关系将不同物种连接起来,形成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通道。
捕食关系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捕食者通过捕食控制被捕食者数量,维持群落稳定性;同时捕食者 和被捕食者之间协同进化,促进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类型划分
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比较
01
原生演替
从没有任何生物生长或有人类活动影响的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如沙丘
、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02 03
次生演替
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 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 ,称为次生演替。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干扰有 时会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 退化,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 退化、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破 坏等。
案例分析
例如,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砍伐,导致 雨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 低,群落结构简化,生态系统 功能减弱。
04
典型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特点剖析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优势种、建群种、亚优 势种等。
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种间关系
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相关领域拓展延伸
群落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D[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A、B、C正确,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一般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错误。
]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C[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除了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之外,还有共栖等,C错误。
]3.某地实施“退耕还林”措施后,群落演替情况为农田弃耕→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杂草阶段仓鼠种群密度时,若因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仓鼠易被天敌捕食,不会造成误差B.大蓟从农田弃耕到乔木林阶段均存在,但不同阶段大蓟的环境容纳量不同C.灌木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获取阳光的能力较差D.从农田弃耕阶段到乔木林阶段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密度约为(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若因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仓鼠易被天敌捕食,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偏小,造成种群密度偏大,A 错误。
]4.(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
]5.(2019·哈尔滨六中高三模拟)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森林中落叶松的集群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样方法既可调查种群密度也可调查群落丰富度C.种群数量的增加导致群落丰富度的提高D.演替是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B[落叶松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在丰富度与种群密度调查中都可以使用样方法,B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生物种类没有增加,所以丰富度不变,C错误;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D错误。
]6.(2019·湖北恩施高三模拟)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 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
]7.(2019·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B.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很大,但是其他自然因素影响也很大,比如地震、海啸等,D错误。
]8.(2019·揭阳市高三一模)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池塘混养技术。
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草鱼和青鱼主要以池底水草、螺蛳等为食。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B[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A错误;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体现了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和流入下一营养级之外,还包括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但因为资源有限,不会呈“J”型曲线持续增长,D错误。
] 9.(2019·海南高考)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______________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1)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即通过就地保护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食物网复杂,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消费者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答案](1)自然保护区(2)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10.(2019·衡水市高三二模)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
(1)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____________;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____________,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稳定性。
(2)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
泽兰实蝇将卵产在植株的茎尖,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并在植株顶端形成虫瘿,阻碍植株生长和繁殖。
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_________。
(4)某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
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可知,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自然林的幼苗密度最大,故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自然林。
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草地中紫茎泽兰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最大,故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草地。
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2)由于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且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故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
(3)由于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所以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
(4)由于灌木树冠低矮,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所以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而根系发达,则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
[答案](1)自然林草地抵抗力(2)捕食(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4) 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11.(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质检)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D[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C错误。
]12.(2019·北京延庆区高三模拟)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C[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 13.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消失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C[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被取代,但没有消失;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