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课本第5.3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图片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你的假设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检验。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2.利用紫色石蕊试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当二氧化碳量少时,有氧组和无氧组区别不明显;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时有时会看到由浑浊变澄清的现象;
3.利用酒精检测仪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更准确,并且操作更简单、安全。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展示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加入酵母菌后的面团。
教学反思
优点:
第一:将酵母菌提前活化,只需5到10分钟即可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实现实验的随堂化。
第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实验,直接见证产物。
3.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不足:
实验没能直接证明水的生成。
通过参与实验操作,提升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严谨、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并运用科学术语报告实验结果。
指导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评价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环节四课堂拓展
设问:酿酒时为什么要蒸粮?
摊粮时原料内拌酒曲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原料入池后,为什么要盖上几层塑料薄膜及厚厚的泥土?
教师感受:
通过亲自设计并完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综合来说达到了有效教学。
设问:比较不同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处理后的面团,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为什么培养条件不同,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学生通过比较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根据已有认知分析原因。
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13期犊写算"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陆龙志金艳(湖北房县一中湖北房县442100)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目的重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本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新教材增设的—个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2.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使学生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一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四,教学活动设计1.情境诱思,设疑导入我们在用活酵母粉发面蒸馒头时,如果用酵母和面后的面团放在温度适宜和通气良好的地方,则蒸出的馒头喧软多孔;否则,蒸出的馒头像"实疙瘩儿"一样又小还带有酒味儿.为什么呢?同样,我们家庭酿制黄酒时,为什么在装有糯米的盆中央挖个窝?而当"黄酒袱汁"渐渐覆满米面时酒味愈来愈浓,这又是为什么呢?2.探讨酵母茵细胞呼吸的方式下面我们就酵母菌这种微生物的发酵情况进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出假设:①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②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③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了酒精和CO.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结合教材P,:的问题及参考方案阅读思考.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和酒精产生)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怎样鉴定有无CO和酒精的产生?怎样比较CO2产生的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图)豁誊婆莹l号替'对照)①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各注入质量分数为0.1%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ml.②另取1支试管,注入鲜酵母菌培养液,注入量约为试管容量的2/3,试管口加塞.③用弯成"u"形的玻璃管按下图所示将盛有鲜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与2号管相通,固定于铁架台上,1号试?268?管设为对照.④将盛有鲜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置于35—38℃水浴中5min.⑤观察2号试管内的颜色变化.⑥向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一97%)并轻轻振荡.使其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相互交流实验的成果.教师分析并总结.显然,上述实验控制的是元氧条件,那么.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又会是怎么样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设计(如图).蕞差;髯;{j|I"竹潦鼻肆_墙升茸畦育竹石木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示:消耗掉原瓶空间中的氧气)?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想一想,这一原理在丑常生活中可以有什么用处?(提示: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属于酒后驾车)3.实验设计小结(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实验原理:①CO: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厦孚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的产生情况.②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3)实验步骤:略(4)实验结果:略(5)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产生CO,在元氧条件下产生CO:同时也产生酒精.4.教学评价设计【题例】酵母菌被广泛用于发酵,为研究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l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trd 蒸馏水和少许0.1%的BTB溶液至蓝绿色(酸性较强时,BTB溶液变为黄色).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黜避A.1号试管可以去除或将1号试管中BTB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B.该装置无法检验CO2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C.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D.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入少许石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答案解析】选D.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酵母菌产生的CO会使2号试管中的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无需其他补充装置;80~C导致酵母菌死亡和发酵过程中酶变性失活;酵母菌在(转下页)读写算20XX年第13期基础教育研究追寻快乐人生——《(论语)心得》读后感杜华波(海阳市盘石店镇初级中学山东海阳265100)捧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我感到自己以前对于《论语》的理解只能算作"冰山一角".这部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哪些实际意义?于丹老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她眼中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而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个人道德,品性和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追寻快乐人生的智慧.一,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深处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中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足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更富裕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但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在物质生活上十分富足,其实当咱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就选择了无私奉献和精神追求.那为何老师们现在的怨言越来越多了呢?我想这就和于丹老师所说的人的"视力"问题有关.如果教师总是用眼睛去看周围那些拥有香车豪宅和巨额存款的人,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快乐.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用眼睛去"看"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每天从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从孩子的一声"老师好",从家长的一句"老师谢谢你",从若干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还记得你的生日并送来祝福等许多细小的事件中,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职业幸福感.因此,真正的快乐并不属于有钱人,而属于心灵富足的人.二,快乐的本性就是平和人们喜爱品茶,在茶的面前,就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快乐的本性犹如茶——平和.茶的确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所以,茶能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性情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茶道讲求的是要让人身心愉悦,这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不谋而合了.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以平和的性情待人处事,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经常声色俱厉,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老师师德修养并不一定有问题,他是没有达到性情平和之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那样,学会修身养性,学会控制自己.一个教师只有性情变得平和,才能像茶一样,与各种性格的学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其实,教师面对"问题学生"老想发脾气,这样做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害无益,对于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伤害也是无法弥补.教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学生出现问题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用平和的心态创造教育的快乐.三,快乐的核心价值是"恕"与"仁"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这句话说说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比如我们教师,如果自己要做机械重复的工作,就会感到很烦,但给学生布置作业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厢情愿地搞"题海"战术.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教师又有多少回在暗示学生应该如何回答领导的提问,实际在变着法诱导学生说谎.我们的所言所行距离"恕"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人的一生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一个"恕"字,那么他一定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书中对"仁"的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留有一点空隙.子日:"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教师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理想的实现则必须依托于学生.只有帮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我们在事业上才能有所建树;只有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拥有幸福人生,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心灵的快乐.教师的一生都与学生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关爱学生,帮助学生,造就学生是我们收获快乐的唯一途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告诉我们:要以淡泊的襟怀,超逸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学生涯,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学生自然的生命个体,这样才能追寻到教师自己的快乐人生.(接上页)无氧条件下才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前将葡萄糖溶液煮沸,会使氧气逸出,冷却后加酵母菌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加石蜡油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五,教学反思本讲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完全可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本案例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69?。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石绍莉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课程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细胞呼吸”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人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之前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多种能力的发展。

因此这个探究活动的功能不仅在于发展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对于探究实验来说,问题提出是基础,实验设计是灵魂。

由于酵母菌细胞呼吸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40~50分钟),因此本探究实验的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与分析。

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的弱点,对于学生,一方面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同时初步了解了细胞呼吸的知识,但对细胞怎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

另一方面,分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探究欲望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行独立探究能力。

因此在组织上要做好小组的分配,促进小组内合作交流,使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2、能阐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3、能阐述CO2和酒精的检测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能总结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能从实验过程中学习到科学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能从学习中获得动手进行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1、能从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精神,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但由于本实验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让学生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装置的改进,使本实验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使本来认为难以开设的探究性实验,完全具备了在一般的中学课堂内就能完成的实验。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实验室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布置学生用酵母菌发面展示发面现象,添加酵母粉的比不加酵母粉的更松软,并且有蜂窝状的孔隙。

还让同学利用矿泉水瓶自制简易的酿酒装置、酸奶装置。

增加感性认识,体验生物实验乐趣,鼓励课外继续实验,为生活添色彩。

二、实验教学分析:1、实验内容分析:本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量需8-10小时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经过多次实验改进,最终在6分钟内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改进如下:1、实验材料的选择:“安琪活性干酵母粉”含量高,吸水后可快速恢复活性。

2、实验仪器的装置:将课本中250ml的锥形瓶,改为50ml的锥形瓶,简化装置,缩短反应时间。

3、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多加一瓶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4、将实验放在38度水浴加热,加快反应速率。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由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推理判断的能力。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教学条件:我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仪器,试剂,学校全都具备。

不过由于实验耗时长,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在设计实验之后能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亲自参与实验。

本人也是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装置,经过多次课堂实施,最终可以开展一堂学生亲自参与的探究性实验课。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运用物质与能量观,说出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科学思维:构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曲线模型。

3.科学探究:分析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明确两者的区别。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装置混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思考]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1.概念:条件氧气参与,酶催化底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2.主要场所——线粒体:(1)结构。

①为线粒体外膜。

②为嵴: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

③为线粒体基质。

(2)特点。

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过程:[思考]有氧呼吸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写成ATP吗?提示:不能,因为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被学者称为保护大脑的清道夫,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高中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生物实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比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实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三、课的类型:实验探究课。

四、教学过程:候课:提醒学生不要乱动,注意安全;提醒学生分组;提醒学生看实验原理;跟学生交流世界杯。

【导入】:好!上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引言】这熟悉的音乐把我们又带回到了NBA赛场上,今天我们就从NBA说起(大屏幕),在NBA赛场上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球员,比方(大屏幕)姚明,姚明的成功一方面跟他的天赋和训练分不开,同时也跟他的食量大有密切关系,他不过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大屏幕),他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同学们3天所吃食物的总和。

同学们要来分析一下了:为什么姚明的饭量会这么大呢?学生回答:他消耗得多,需要即时补充能量。

我们知道:食物里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能量,不过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如是何释放出来的呢?铺垫: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内容:燃烧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个叫做?学生回答:呼吸作用。

因为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实行的,所以也叫做细胞呼吸。

那么什么叫做细胞呼吸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翻到91页,找找细胞呼吸的概念。

咱们来齐读这个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 TP的过程。

(大屏幕)概念里提到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吗?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分解有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大屏幕)。

环节二:师生互动,实行探究。

第一步:材料选择。

铺垫:我们要探究一个问题,往往得通过实行实验。

而材料选择是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问题一】屏幕上方有四种不同的细胞(大屏幕),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会选择哪一种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说出你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学生观察后回答(大屏幕):酵母菌。

学生回答(大屏幕):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便于操作;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曹祥华1、教材分析该探究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第5章第3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探究实验的学习目标要达到理解层次。

由于教材上在对本探究实验的安排上有“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的要求,因而在课堂教学时,会遇到时间不够用、温度难以控制及通气时间长等方面的困难,影响探究实验的进行,通过对原探究实验的改进,避免了以上困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问题导学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创设情境,并通过有氧、无氧呼吸实验演示等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这样就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通过探究,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5、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学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初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为什么需要进行细胞呼吸。

1.4.2 讲解:简要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酵母菌细胞呼吸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1.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二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掌握两种呼吸方式的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

2.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4.3 比较:让学生分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2.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三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3.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呼吸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探究细胞呼吸的原理。

实验材料:酵母菌、砂糖、水、发酵瓶、气体收集瓶、试管、橡皮管、温度计、酵母菌培养皿。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含糖浓度的糖水溶液,如5%、10%、15%等。

2. 在发酵瓶内加入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糖水溶液,每种浓度准备3个试管。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摇匀混合。

4. 将试管连同酵母菌放入气体收集瓶中,注意不要让酵母菌泡沫进入气体收集瓶中。

5. 测量每个试管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观察几个小时后,测量气体收集瓶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并记录下来。

7.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注意实验室安全。

2. 注意每种浓度的糖水与酵母菌的比例,以及搅拌均匀。

3. 测量温度时要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持气体收集瓶密封。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速率,找出对于细胞呼吸影响较大的因素。

同时,也能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到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状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酵母菌呼吸产物的假设,对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发面和酿葡萄酒的图片,引入酵母菌细胞的细胞呼吸;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发面过程产二氧化碳,酿酒过程产酒精,从而引出酵母,细胞呼吸的两种产物,顺而提出本节课的引领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二)作出假设1.教师引导学生先试图提出答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有:有氧条件下产生CO,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2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无氧条件下产生CO;2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酒精和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有氧、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2.通过给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来引导学生从有氧和无氧的条件出发,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并对学生进行分组(三)设计实验1.介绍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思路。

确定实验目的,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再逐步细化,思考如何控制自变量和检测因变量;注意需要控制哪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在学习任务单上写出具体做法,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2.提供相关资料(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 g 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 A (500 mL )和锥形瓶 B (500 mL )中。

分别向瓶中注入240 mL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的CO2产生;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具体做法是:各取2 mL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高中生物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本节课需遵循“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1.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对于需要记忆的教学内容掌握得都不错。

2.缺乏探究的意识,在探究、质疑方面能力不强。

3.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实验操作往往是纸上谈兵,看似简单的组装不敢动手、错误频出。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呼吸作用与呼吸的区别;2.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2.模拟实验装置的连接,学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具;3.掌握酒精、CO2鉴定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协作的愉悦、成就感;2、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优秀的思维品质、实验操作。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四、教学程序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得出结论启发思维,再探究明确探究的一般流程教师巡回察看,及时指导。

在学生讨论未果时给予PPT提示:1.怎样控制有氧、无氧的条件?2.怎样鉴定有无CO2的产生,并比较CO2产生的多少?3.锥形瓶里装什么试剂?起什么作用?如何排序?1.往A、B两个锥形瓶装入配制好的等量酵母菌培养液;2.为检验两瓶是否有气体产生,橡皮塞上均插入一玻管,A瓶另加一支玻管,并用橡皮球通过玻管向锥形瓶内通气,以保证A瓶内有氧气存在,B瓶无氧,图示如甲、乙。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新课标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要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3)能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与修订。

本着以学生为主导,倡导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对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有一定了解的实际情况,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交流应用,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通过整个探究过程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三维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学会对比实验的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掌握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增强学生乐于创新,敢于质疑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学会对比实验的设置方法。

四、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如下:设疑引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归纳小结→学生展示师生讨论→评价反馈师生总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学生按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操作,并做好记录。

(1)学生分析现象,并将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老师的演示结果作对比。

如果有不同的现象分析找出原因。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酿酒视频,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科学探究)2.通过改进教材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归纳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物质变化。

(科学思维)3.通过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释放,渗透物质与能量观。

(生命观念)4.通过分析酵母菌细胞呼吸在酿酒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产物与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有何特点。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创新实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教学难点:实施创新“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三、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四、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五、工具:多媒体、酵母菌、葡萄糖、注射器针筒、软管、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等六、课时:1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中国酿酒的历史2.播放酿酒视频,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看视频,仔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一、根据问题,作根据已有知从物质角度分析问题出假设二、设计实验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哪些,并如何控制变量。

根据所给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小组讨论,分析变量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实验装置通过分析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提示:(1).配制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液。

(2).制备无CO₂空气:用注射器吸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5毫升,再吸15毫升空气,密封。

(3).有氧组:用注射器吸5毫升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溶液,再推入10毫升O₂。

(4).无氧组:用注射器吸5毫升酵母菌葡萄糖混合培养溶液,密封培养。

(5).检测产物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引导学生分析创新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的设置以及检测方法分析教材实验,找出改进实验装置的原因小组合作,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一、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内容标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教学目标1、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2、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

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3、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1)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四、设计思路“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教学分两课时,第1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

在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提出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这项内容比之义务教育阶段探究能力目标有了更高、更具体化的要求。

针对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案例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甲乙瓶分别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相连,图示如丙、丁。

观察丁橡皮球戊②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环境中的氧气,为什么这么做?(略)本堂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如何保证探究活动的效果,教者作了充分的准备。

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本堂课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同样的历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评价结果等,学生在这种多侧面的活动中,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本节课需遵循“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
1.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对于需要记忆的教学内容掌握得都不错。

2.缺乏探究的意识,在探究、质疑方面能力不强。

3.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实验操作往往是纸上谈兵,看似简单的组装不敢动手、错误频出。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呼吸作用与呼吸的区别;
2.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模拟实验装置的连接,学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具;
3.掌握酒精、CO2鉴定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协作的愉悦、成就感;
2、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优秀的思维品质、实验操作。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10%NaOH 溶液 酵母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酵母培养液 澄清石灰水 C 6H 12O 6+O 2→CO 2+H 2O+能量 C 6H 12O 6→C 2H 5OH+CO 2+能量 (不完整) (不完整) 六、教学反思: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同样的历程,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2.高一学生,探究活动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本堂课教师既没有全程包
办代替,也没有放任自流,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3.通过错误的测量方式,故意安排学生提出错误假设,最终学生通过亲眼见证实验结果及分析,强化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

4.遗憾:由于录播教室内不允许学生带入实验试剂,实验结果又需较长时间,学生无法在这节课看到自己装瓶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装置完善这一环节,还可以更深的挖掘,从而更好的进行新的探究。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
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