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棍棒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教育下的棍棒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下的棍棒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下的“棍棒教育”高中学前1班 12163020 任意摘要:从2008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实。

千百年来统治中国人教子思想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论调将就此划上句号,其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自古对孩子教育要采取严厉的态度,在古典中就有很多例子,如《三字经》中就有“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足以体现古人对教育的重视。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种教育观念是否真的合理。

关键字:棍棒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惩罚教育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古有“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今有“狼爸”“虎妈”。

打,并非无理的代名词。

伴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孟之道延续下的教育精神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众家长及教师乃至教育专家关注的热点。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

在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1)“虎妈”事件回放:为使小女儿熟练地弹奏雅克·依伯特的钢琴曲,一个母亲要求女儿从傍晚一直弹到夜里,中间不允许喝水,不允许吃饭,不许上洗手间。

最终,女儿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表演——“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对一名华裔母亲蔡美儿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蔡美儿毕业于哈佛大学,目前是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教授。

因为宣告“魔鬼式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她获封一个颇为彪悍的称号:“虎妈”。

“虎妈”告诉美国人,中国小孩之所以总在世界上扫荡各类数学和音乐大奖,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位“中国式的魔鬼母亲”。

蔡美儿在新书《虎妈战歌》中比较了“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的差异,总结了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即高标准、严要求。

她的十条“家规”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不许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许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许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许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不许参加玩伴聚会……很快,“虎妈”挺进中国。

什么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易有人格障碍

什么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易有人格障碍

什么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易有人格障碍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棍棒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并探讨哪种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

什么是棍棒教育?棍棒教育是一种基于惩罚和强制的教育方式。

它通常包括体罚、威胁、恐吓等手段,目的是通过惩罚来纠正和控制孩子的行为。

在棍棒教育下,孩子常常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从而容易导致人格障碍的发生。

人格障碍与棍棒教育的关系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刻板的、不适应社会常规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棍棒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以下几种人格障碍的发生:1.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对待人际关系过于依赖或过度怀疑。

孩子在棍棒教育下经历了惩罚、威胁等消极体验,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和自我认同的困扰,从而增加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2. 避痛型人格障碍避痛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过度关注自己的缺陷和坏处,以避免批评和惩罚。

孩子在棍棒教育下面临严厉的惩罚和威胁,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他们可能表现出过度谨慎和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增加了避痛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3.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过于注重细节、刻板的规则和秩序,以及过度追求完美。

棍棒教育下,孩子可能受到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容易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无视他人权益、缺乏责任感和内疚感。

棍棒教育可能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对于规则和权威产生抗拒,进而增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什么教育方法更适合孩子?在现代社会,教育方法的发展已经逐渐转向积极、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相比于棍棒教育,积极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孩子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1. 理解与尊重积极的教育方法强调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棍棒教育对孩子有害处

棍棒教育对孩子有害处

棍棒教育对孩子有害处
为了树立父母的威信,少数父母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打孩子可以使他听大人的话,可以敬重和孝顺父母。

因此,一遇到小孩做错事,动辄就打骂小孩。

而事实上却事与愿违,经常挨打的小儿在共性进展和健康都会受到损害。

棍棒教育的害处有以下几方面。

1.使小孩胆小、脆弱:当看到成人暴怒,用拳头打他时,他可怕,假如孩子经常挨打,当他见到打他的人就会可怕。

如有个学校生一听到父亲叫他名字,就神情呆滞,心跳加快。

2.使小儿产生自卑感:自感低于别人,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失去了上进的信念。

3.形成小儿固执倔犟的性格:经常挨打的小儿长大后假如与别人产生对立冲突时,会仿照大人用“打”去对待别人,如遇到与小朋友吵架时,仿照父母的方法去用手抓对方头发或打对方耳光等。

4.会迫使小儿说谎:经常挨打的孩子,假如做错事,为了躲避挨打,就会掩盖事实,编造假话,养成不恳切的行为。

5.不仅对孩子的共性进展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损害小儿的身体健康:小儿挨打后往往吃不下饭,有的由于挨打哭得厉害而呕吐,有的父母如一气之下失手,更会消逝令自己后悔的后果。

棍棒教育有百弊而无一利,因此,对小儿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

最新-棍棒教育不能盲目推崇 精品

最新-棍棒教育不能盲目推崇 精品

棍棒教育不能盲目推崇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

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

在他成名之前。

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芙国虎妈。

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

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予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

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钦佩.同时感到非常茫然。

相信许多家长都有相同的感觉。

将孩子打进名校,从世俗的标准来看,教育是成功的。

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不幸福感受将影响人格的健全,所造成的阴影会影响一生。

同时.有更多家长用欣赏教育的模式,也让孩子成才了,比如卢勤女士。

在欧美,欣赏教育更是主流,在欣赏教育之下,人的创造性似乎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欧芙等国科学方面的成就。

是不是证明了这些呢?一个共识是。

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意志,是创造性思雏的关键.但棍棒教育恐怕会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至少在思想上习惯于服从家长争权威,容易缺少主见。

当下的中国家长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父母,都急切地将所有的爱都释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急切地要孩子。

是每个家长都极度关心的事。

而国内的教育环境又特别注重孩子的成绩。

如此一来,许多家长只要孩子的成绩不好,就会大为光火。

是不是为了实现名校梦想。

狼爸作风会被众多家长继承和发扬,对孩子施以棍棒?这真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棍棒之下的正确教育方法

棍棒之下的正确教育方法

棍棒之下的正确教育方法
1. 棍棒之下,你可别乱打呀!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打碎个杯子,这就打那不是乱来嘛。

正确教育方法是先冷静,问问咋回事儿呀。

就像治水,不能一味堵,得引导呀!
2. 可不是拿着棍棒想打就打!孩子考试没考好,这时候打有啥用呢?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找病因呀!
3. 别简单地认为棍棒就是万能的呀!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了,得先了解情况呀,别上来就打,那样不是让孩子更委屈嘛,就好像迷路了不能一味责怪呀!
4. 棍棒之下也要讲分寸啊!孩子偷拿东西了,要让他知道错在哪儿,不能光打一顿了事,得教他正确做法呀,就像园丁修剪花枝一样精心对待。

5. 你不能盲目地用棍棒呀!孩子调皮捣蛋,难道就一顿暴打?要告诉他为啥不能这样,这就好比开车得知道交通规则呀!
6. 可不要动不动就挥起棍棒!孩子不想去学校,得耐心沟通呀,强行打怎么行,那不是把孩子往外推嘛,就像放风筝要掌握好线呀!
7. 棍棒不是乱挥的呀!孩子撒个小谎,就要暴力对待吗?得引导他诚实呀,宛如给花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

8. 不能随随便便就用棍棒教育!孩子不爱做家务,要鼓励他尝试呀,而不是直接打,这不就跟训练小狗要有耐心一样嘛!
9. 总之,棍棒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粗暴的事呀!要分情况、讲方法,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为他好,而不是光打呀!我的观点就是,棍棒可以用,但要用对地方、用对时候,别滥用啦!。

承认家庭教育中“棍棒教育”的消解路径

承认家庭教育中“棍棒教育”的消解路径

承认家庭教育中“棍棒教育”的消解路径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指的是家长以体罚、责骂、恐吓等方式来约束和教育孩子的行为。

虽然在过去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棍棒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消解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领域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要想彻底消解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首先需要深入探讨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是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可能是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只有找出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寻找消解这种教育方式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良好榜样在家庭教育中,“棍棒教育”往往源自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长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理念。

应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而不是通过体罚和责骂来强迫孩子顺从。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正确的行为来激励和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只有用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孩子,才能让孩子明白,理解和尊重的价值。

二、沟通和倾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消解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中,沟通和倾听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用心去和孩子沟通。

在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冷静婉转地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主动反思和认识自己的错误,达成共识。

不要一味的责骂和体罚,而是通过沟通和倾听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还要注意在沟通中保持平等和尊重,不要在言语上伤害或羞辱孩子。

只有通过倾听和理解,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慢慢改变“棍棒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消解家庭教育中的“棍棒教育”,家长应适时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应立即采取惩罚措施,而是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自我反省和整改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的所在,并主动改正。

“棍棒教育”的弊端

“棍棒教育”的弊端

“棍棒教育”的弊端“棍棒教育”的弊端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在教育过程中依然会发现父母会通过“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父母打孩子,有的是父母一时冲动,有的是抱持这样的教育观念。

但是儿童心理咨询师解析,经常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1、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

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

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

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

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2、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这种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3、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4、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

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家长生气。

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5、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

6、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

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

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

棍棒教育的反面案例演讲稿

棍棒教育的反面案例演讲稿

棍棒教育的反面案例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棍棒教育的反面案例。

棍棒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棍棒作为教育的手段,通过惩罚和恐吓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教育方式是极其不健康和不可取的。

它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来说明棍棒教育的危害。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会选择用棍棒来惩罚他们。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记住教训,不再犯错。

然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对家长失去信任和尊重。

孩子们可能会因此变得沉默寡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其次,棍棒教育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感到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反抗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他们会觉得家长对他们的惩罚是不公平的,于是产生愤怒和不满的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们可能会变得叛逆,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不信任感。

最后,棍棒教育还可能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些研究表明,受过棍棒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对暴力产生兴趣,甚至有可能加入犯罪团伙。

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对于社会规则和法律的尊重已经被摧毁。

因此,棍棒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所述,棍棒教育的反面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摒弃棍棒教育,而是要通过爱心、耐心和理解来教育孩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谢谢大家!。

棍棒教育作文

棍棒教育作文

棍棒教育作文在当今社会,教育方式多种多样,而“棍棒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直备受争议。

棍棒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棍棒来进行教育。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这种教育方式依然存在,家长或老师会通过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棍棒教育,认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棍棒教育究竟是好是坏呢?首先,支持者认为棍棒教育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能够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受到惩罚的。

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不进行惩罚,孩子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无法改正。

此外,他们还认为,棍棒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服从意识和纪律观念,让孩子明白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棍棒教育是一种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伤害。

他们指出,孩子是需要关爱和理解的,而不是严厉的体罚。

过度的体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家长和老师产生厌恶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关系都是不利的。

此外,他们还认为,棍棒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而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

实际上,棍棒教育并非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

教育应该是以爱和理解为基础,而不是通过惩罚来解决问题。

父母和老师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错误和过错视而不见,而是要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让家长能够更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总之,棍棒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暖的力量,而不是严厉的体罚。

爱和理解才是真正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的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中,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和耐心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棍棒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棍棒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棍棒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棍棒教育,这里泛指用打骂等严厉手段惩罚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我参加的心理培训课程中,见证了成年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很多都来自于童年遭遇的棍棒教育。

棍棒教育会打碎孩子的自尊心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无一例外地会认为:“我不够好。

”怀有这种信念的他,很容易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是我们见过的“好孩子”,例如大家熟悉的虎妈狼爸的子女们,貌似个个出类拔萃。

但代价是,这种孩子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是周期性的疲累感,无价值感和无目标感,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为了谁活着,他们走到最后,可能会在巨大的成功或挫折后突然自杀。

另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坏孩子”,破罐子破摔,认定自己这辈子好不了了,对父母绝望了,所以你怕什么他来什么,抽烟吸毒早恋打架杀人放火,简直就是无恶不作。

棍棒教育会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孩子3岁前,父母是他的全世界。

如果父母动辄施以棍棒打骂,则对于孩子来说,世界就是丑恶、暴力和痛苦的。

如果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个信念,他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恐惧之中。

小时候可能会表现出胆小、不合群、内向。

长大以后,个性较弱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瞻前顾后,软弱,逃避,一辈子活得畏畏缩缩。

个性较强的孩子,可能会发展成性格暴躁,甚至仇视社会的人,轻则家庭暴力,重则成为杀人犯,恐怖分子,战争狂人。

棍棒教育会抹杀孩子心中的爱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爱”。

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简单而又纯洁的,他们无法在父母打他的同时,体验到父母爱他。

或许他们长大后可以在头脑中明白,但那只限于观点层面的“知道”,这跟“体验到”完全是两回事。

偏偏“爱”这个东西,是要靠身体和心灵来感受和体验的。

我们经常会被头脑欺骗,但我们的身体和心永远不会欺骗我们。

我们长大后可以骗自己说:父母那时候打我是因为他们爱我。

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心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所以我们也许会无奈地发现,自己跟伴侣永远无法走得更近一些,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亲近。

你跟相处了十几年的伴侣在一起,内心的亲密感或许还不如你跟你的狗在一起。

棍棒真能出孝子?浅析严厉教育

棍棒真能出孝子?浅析严厉教育

棍棒真能出孝子?浅析严厉教育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

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

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严厉教育究竟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下面一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注解。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

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

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

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于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担忧,好久都没睡着。

但也许就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父母特别不高兴,说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成心啊?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

她爸爸板起面孔严肃地警告她说,再一再二,没有再三,这再次尿床我原谅你了,再尿床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

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

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喝水。

虽然当天因为空着肚子睡觉,没尿床,但问题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他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父母可能后来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带她找医生看病,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棍棒教育

棍棒教育

“棍棒教育”和“拇指教育”发表时间:2012-10-22 20:45:00日志内容:我所说的这两种教育,作为父母的都会考虑到,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呢?我想这也许是为人父母的做头疼的一件事。

所谓“棍棒教育”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所提倡的“不打不成才”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

当然,我们的棍棒教育不是一种酷刑,而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以严惩,也就是说要受点皮肉疼,让他们记住,这样的事情,不要再犯。

当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能够记起,在这件事上,曾经被父母打过。

一种挨打的恐惧油然而生。

于是乎,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会心存疑虑。

他们在小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我这样做了,会不会挨凑。

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往往缺少了自主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会出现反应迟钝,这里也不应该说是反应迟钝,而更应该说是他们多了点思考。

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好是坏,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所谓“拇指教育”就是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夸,我想是有度的,我们不能什么都夸,不管孩子对还是错的时候,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这样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法,我们所说的“拇指教育”是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的给予“拇指教育”。

当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会再竖起大拇指,而是教育他们这件事如何不对,这样做会产生的后果。

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看我们的教育智慧了。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赞成使用“棍棒教育”,如果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自然接收正确的思想,总比有着棍棒恐吓的来的要自然,容易接受一点。

这里,我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对于身为人母的我来说。

在我的教育中侧更为偏重于“棍棒教育”。

给孩子一小小的惩罚,当然这也是偶尔会这样,哪个父母不疼孩子呀。

当然,这孩子对的好的地方,我也会采用“拇指教育”。

告诉他们,做的不错或者是很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孩子也挺难。

”希望我们能够,读懂孩子,孩子能够读懂天下父母心。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议论文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议论文

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议论文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议论文小朋友经常乱丢乱扔东西,不好好吃饭睡觉,和别的小朋友不能“和平共处”……遇到这些情况,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手板,但这种教育方式所引发的争议却越来越大。

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冲击下,“不打不成器”传统家教观念依然流行,家长自己打骂孩子的现象也依然广泛存在。

“棍棒教育”应“下岗”原本家长都是把孩子当“小皇帝”的,只有对极少数顽童,家长实在是管得没招了才会选择棍棒教育。

家长如果不是一时气急,一般来说是不会打骂孩子的。

实际上,对于0-6岁的孩子,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棍棒”教育并非合适的教育方法。

无论什么情况下,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

豆豆:两岁半的小男孩被打情形:豆豆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总爱摆弄家里的各式电器,电源插座被他看上了,一个劲地玩个不停,妈妈批评了他好几次,他仍然屡教不改,妈妈情急之下打了豆豆。

豆豆妈妈理由:电源插座不像别的东西,危险性很大,虽然有防电装置,但小孩玩东西没有分寸,可能会把它玩烂,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和豆豆说5次了,他依然好像没有听见,装不知道,继续摆弄电源开关,情急之下我就打了他屁股。

专家观点:两岁的孩子还不能知道“电”是什么,也不知道触电是什么样的危险,家长可以用一杯热水碰一下他的手,让他感觉到危险的概念。

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对外界环境好奇的特点,应给他们营造安全的环境,少下禁令,给他们自己探索的自由和权利。

像豆豆妈妈,就可以把插线板收起来,另外在电源处贴上有图案的贴纸,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

妞妞:两岁的小公主被打情形:每到吃饭时,妞妞都不高兴,不喜欢吃饭,喜欢吃零食。

一到吃饭时就把嘴闭得紧紧的,妈妈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着急了,就打了妞妞。

妞妞妈妈理由:她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对吃饭特别抵触,一到吃饭时就闹脾气,不肯吃,怎么讲道理都不行,现在这么大的孩子不吃饭只吃零食怎么行,我实在没办法就打了她几次。

专家观点:妞妞这么大的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她有了“我”的概念,她认为吃饭没意思就会强烈反抗。

家庭暴力棍棒教育案例(3篇)

家庭暴力棍棒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棍棒教育,即家长以体罚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近年来,家庭暴力棍棒教育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较为严重,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二、案例描述小华(化名),男,12岁,系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华父母均为农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父母对小华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

然而,小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和殴打。

1. 案例起因一天,小华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向父亲请教。

父亲不耐烦地责骂了他一顿,随后拿起一根木棍,狠狠地打在小华的身上。

小华被打得疼得直哭,但父亲却毫不手软。

从那以后,小华每次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和殴打。

2. 案例经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华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在学校,他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害怕被嘲笑。

在家里,他害怕父亲的责骂和殴打,只能默默承受。

在邻居的眼中,小华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痛苦。

3. 案例结果由于长期受到家庭暴力的摧残,小华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他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在学校,他经常被同学欺负,甚至被勒索。

最终,小华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寻求帮助。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暴力棍棒教育的危害(1)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棍棒教育,会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创伤、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家庭暴力棍棒教育会使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棍棒教育,会使未成年人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 家庭暴力棍棒教育的原因(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教育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必要手段。

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体罚学生,不论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或维护课堂秩序,还是学生家长认为“棍棒出孝子”,这种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以其它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都有其违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都对体罚学生的违法性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在教学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经验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

“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强迫学生学习,教书先生的戒尺是教育学生的法宝,特别是面对调皮学生,似乎是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甚至连家长也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过分,许多家长和老师谈及学生的学习,总是说:我们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要打!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或心态不佳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多数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把体罚学生看作是权威意识,在他们看来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认为教师对学生握有生杀大权;或者是名利心太强,不允许学生有错误。

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往往导致教师对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恨之入骨”进而“大打出手”。

教师的心理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教师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地位、职称评定、工作业绩、工作环境、年龄、性格等。

有的教师就由于经济基础不好,工资与其他行业或同事相比又低,以至于工作缺乏动力,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而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家庭负担重,上要照顾老、下要照顾小,家庭事务多,觉得比较累,比较烦,上课有学生调皮就相当于火上浇油,所以学生就可能挨揍;有的教师可能职称没有评上,就把火发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工作业绩显著,就对学生管“严”了一点;还有的教师由于年轻气盛,性情暴烈,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而教育不得法,这也会使体罚学生的发生率增加。

三、学生引发的诱因学期儿童年龄小不懂事,加之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特别是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的涌现,城市里也多了“流动的花朵”。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反方观点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反方观点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反方观点1. 棍棒的威力说到“棍棒底下出孝子”,咱们脑海里常浮现的就是那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感觉只要一顿揍,就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可现实中,这种想法真的是太天真了!其实,棍棒的威力常常会适得其反。

咱们不妨想象一下,孩子在被打后,心里可能会滋生怨恨,反而对父母的感情淡化,慢慢就变得像个小刺头。

你说,打完了心里没啥好受,关系也没改善,最后只剩下冷冰冰的家,真的是得不偿失啊!1.1 亲子关系的破裂而且,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心里难免会积攒不满。

等到他们长大,有的可能会反过来和父母对着干,形成那种“我恨你,你恨我”的恶性循环。

亲子关系就像是那根细细的线,一旦被强力拉扯,容易断掉,再也无法恢复。

而且,想想那种家庭氛围,真的是压得人喘不过气,谁还敢在家里放飞自我呢?1.2 教育的误区教育不该是用棍棒来维持的,咱们要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是理解和沟通。

像那种温暖的阳光,可以照亮孩子心里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让他们乖乖听话,得先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这样才能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让他们在爱中成长,才是正道。

2.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而且,咱们不能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一个小孩如果总是被压着,根本没法培养出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吗?如果只有棍棒,孩子们难道会真心实意地接受那些教诲?答案显而易见。

他们可能只会心生抵触,记住的只是那一声声打击,而不是父母想传达的道理。

2.1 错误的模仿更何况,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生物。

你想想,如果父母总是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是不是也可能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高招”?这样一来,咱们岂不是在无形中教他们用棍棒来对待别人?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恶性循环,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棍棒侠”呢?2.2 情感的缺失再者,棍棒教育会让孩子的情感变得缺失。

想想看,咱们从小就希望有个温暖的怀抱,感受到爱和关心。

如果在严厉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心里就像缺了个洞,慢慢的,他们可能会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变得孤僻。

关于棍棒教育的认识议论文

关于棍棒教育的认识议论文

关于棍棒教育的认识议论文棍棒教育的议论文范文篇一:《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棍棒之下出孝子,大多数中国父母都认同这个道理。

他们对待子女是严格管教,对犯了错的孩子更是暴力惩罚。

棍棒之下真的能出孝子吗然而美国普遍认同的教育方式却与中国的截然不同。

他们教育子女多的是宽容和理解,而不是惩罚。

当他们的孩子犯错误时,他们会原谅孩子犯的错误,教他们其中的道理。

孩子们下次便很少犯同样的错。

而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待犯了错的孩子是用暴力惩罚,在受到惩罚后,孩子们大多是害怕、叛逆。

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

这明显说明棍棒式教育不是切实可行的。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方式却是非常奇特而有效的,梁漱溟教育他两个儿子非常的放松。

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兄弟一般,梁漱溟给儿子更多的是宽容、引导。

儿子遇到问题时他总是顺着儿子的意愿,尽可能的引导他,让他自己思考。

不操纵他牵制他,有错时他不说应该怎样而是不应该怎样。

就连他儿子填志愿向他询问意见时,他也只是笑着说:你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

从效果上看,显然他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很明显不是成功的,教育子女需要的是宽容、理解、引导,要尽可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用暴力惩罚解决问题。

所以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棍棒教育的议论文范文篇二:《关于棍棒教育的作文》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观点,即在中国闲了棍子,惯了孩子。

这一点是如何形成并通过中国的悠久历史的传播可能会造成我的好奇心。

然而,真正使我感兴趣的是,是否仍然是这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值得通过。

一方面,这样的棒用教育模式,没有实现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形成一个孩子的判断作为一个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以及正确和错误的。

孩子们总是好奇和破坏性,撕毁书本,抛下花瓶等,这将让你感到很生气。

惩治他们或向他们解释,你面对一个选择。

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将是当时有效的。

唯一的区别是,前者对儿童的恐惧和对他们处罚的错误实现后者的作品。

迅速消失的担忧,孩子很可能会重复他们的错误的活动,如果你只惩罚他们。

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

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

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打,并非无理的代名词。

伴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孟之道延续下的教育精神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众家长及教师乃至教育专家。

自古对孩子教育要采取严厉的态度,在古典中就有很多例子,如《三字经》中就有“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足以体现古人对教育的重视。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

在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在我们身边,有狼爸”萧百佑“把三个孩子打进北大,在现今提倡柔声教育的年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萧百佑所著的书中,他提出在教育中作为惩罚孩子的工具,藤条比较合适,他写道:“古人很聪明,发明出藤条,打到身上对皮肤的刺激很大,但不伤筋骨。

”于是萧百佑采用了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工具,有时也会用鸡毛掸子作为惩罚工具。

除了藤条,古代私塾中的戒尺也是体现了“爱之深,责之切”的望子成龙心态,相信部分家长在这方面会也有亲身体会,只想让孩子长点记性,吃点小亏以后少吃亏。

谈完家长的心态,再来说说接受棍棒教育的对象――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每位家长都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在这里我想说的棍棒教育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但却已经犯下错误的时候,这时的棍棒教育则在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醒他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相信能认识到这点的孩子已能辨别正确错误,接受教育也会心服口服。

第二种孩子,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却得先无条件选择棍棒教育。

当头棒喝,让顽皮的孩子谨记这是错误的方式,也同样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错误。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根据家长的认识去认识这个世界,只会教出毫无自己的主见的孩子,这里我想再引用下“狼爸”萧百佑的话,“孩子在年幼时,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要学会服从家长就能成长。

在我看来,在0~12岁孩子的性格中,动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下进行的,所以要用鸡毛掸子给他立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棍棒教育
序号:13
姓名:谭晓诗
摘要: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可奈何时,对其采取了“棍棒教育”。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心愿,但是在教育上如果应用了错误的方式,则会适得其反,离教育的初衷远之又远。

本文分析了“棍棒教育”现状、产生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

关键词:棍棒教育错误方式改变方式
日前,由赵薇、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在某电视台热播,此电视剧讲述了一对夫妻在教育孩子的烦恼、分歧与磨合,引发了人们对孩子教育的热议。

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人得到了欣慰和满足,将子女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的人却未能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留下了许多遗憾。

实际上,教育和世界上许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整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母必须根据孩子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一些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采用方法不得当,比如一犯错误就对孩子拳脚相加,即棍棒教育,最终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

在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在我们身边,有狼爸”萧百佑“把三个孩子打进北大,在现今提倡柔声教育的年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萧百佑所著的书中,他提出在教育中作为惩罚孩子的工具,藤条比较合适,他写道:“古人很聪明,发明出藤条,打到身上对皮肤的刺激很大,但不伤筋骨。

”于是萧百佑采用了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工具,有时也会用鸡毛掸子作为惩罚工具。

除了藤条,古代私塾中的戒尺也是体现了“爱之深,责之切”的望子成龙心态,相信部分家长在这方面会也有亲身体会,只想让孩子长点记性,吃点小亏以后少吃亏。

一、棍棒教育概念及其理论
所谓的棍棒教育,是一种传统的、封闭的、陈旧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方法。

它的表现方式是态度生硬、语言粗暴,随便的打骂孩子。

父母采用棍棒教育无非就是表达一种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打孩子的心态和展示打骂孩子的不良后果;然后从实用性和科学性两大角度教父母“不打不骂教出优秀孩子的方法”,并且贴心地为父母们奉上“与孩子和平共处10项的基本原则”;最后为父母提供解决最头疼的孩子“欠揍行为”全攻略。

二、当今中国家庭棍棒教育的现状
每位家长都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棍棒教育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但却已经犯下错误的时候,这时的棍棒教育则在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醒他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相信能认识到这点的孩子已能辨别正确错误,接受教育也会心服口服;第二种孩子,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却得先无条件选择棍棒教育。

当头棒喝,让顽皮的孩子谨记这是错误的方式,也同样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错误。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根据家长的认识去认识这个世界,只会教出毫无自己的主见的孩子。

三、家长实行棍棒教育的根本原因
(一)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就有权利支配孩子的行为,而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有的家长就会使用“威严”的家庭暴力,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

(二)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
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既不学习教育知识,也不借签他人经验,教育结果一定不好,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

家长与孩子交流非常重要,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四、棍棒教育下存在的问题
很多急功近利的父母把“棍棒教育”看成灵丹妙药,他们只看到了将孩子“打一顿”之后的表面效果,却忽视了这种教育带给孩子一生的巨大负面影响。

(一)这是一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往往会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
的心理行为,使孩子变的无精打采、心神不定、自卑自闭,不敢与人交往,尚失了自信心、上进心。

(二)这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往往也让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形成粗暴、野蛮、蛮横不讲理的个性,甚至对他人有了暴力行为,影响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发展。

(三)在这种严厉惩罚式的教育中,孩子为了躲过暴打,用敌对和说谎的行为对付欺骗家长,造成孩子不良品格的滋生。

(四)在这种严厉惩罚式的环境中,孩子感到冷漠、孤独、无助,没有温暖,没有安全感,使孩子心理压抑、扭曲。

这种忧郁的心理会造成孩子的犯罪和自杀,产生了社会、家庭的悲剧。

五、应对棍棒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孩子兴趣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无非就是不感兴趣,原因有:
1. 不喜欢老师;
2. 经常受到学习上的惩罚;
3. 家庭因素。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而是一味地棍棒教育,强势要求孩子去学习。

(二)父母应当与孩子和平共处
1. 疼爱他,对他微笑;
2. 包容他,不要拿他来跟别人比较;
3. 尊重他,放下父母架子,心对心交流;
4. 接受他,与他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5. 信任他,给予他足够的发展空间;
6. 体贴他,多陪伴他;
7. 欣赏他,称赞他“行”、“棒”;
8. 理解他,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9. 培养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0. 激励他,“就从自己做起吧”。

六、总结
时代在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不可否认,棍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是有不错的教育效果的。

但是,棍棒教育不是走极端,一味的棍棒
教育只会变成家暴。

有句老话叫“先理后兵”,但在棍棒教育的前提下,先兵后礼来更来得更为有效,也让孩子们对正确的认知有更深的印象,棍棒教育之后,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家长可以用柔声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们的天性都是懂事的明理的,就像拳击中的组合拳,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打出一记漂亮的组合拳。

棍棒教育也要分场合,分时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棍棒教育,比如对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就要区别对待,不能都采用‘打’这种方式,这与女孩天生的角色和心理有关——女孩心思细腻,要娇着养,不能打;男孩子,多数属于开朗、豁达的,偶尔在他故意犯错、但不认错的情况下可以打,但要掌握轻重;另外还要区分动机,如果是无意犯下错误,那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考虑事情不会像成人一样周全,要允许他们犯错,但要敢于认错。

棍棒教育之后,更要培养孩子勇于认错的精神,鼓励他们去改正错误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