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鲍照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鲍照《拟行路难》PPT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诗意理解(意)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本诗的关键词(诗眼)
“愁”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知人论世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李白《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
读意象
愁
愁、失意
满腹愁绪,但潇洒 自如,乐观积极
读诗中的诗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人
读现实中 的诗人 读时代
怀才不遇
魏晋的门阀制度 压制了人才
怀才不遇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思想内容 鲍照 情感 抒悲愤 语言风格 深受乐府影响, 语言清新质朴, 气势连贯,笔力 酣畅淋漓
•结合诗句, 赏析作者在诗 中如何表现 “愁”的?
诗眼:愁 行叹复坐愁, 酌酒为消愁, 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更添愁。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 自然生愁。” (清· 沈德潜《古诗源》)
合作研讨
• 1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 -பைடு நூலகம்--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如同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 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 定的。
• 2 .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 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 ---- 第三句中“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
拟行路难课件31张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滕王阁序》
比较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七、八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 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 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 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 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抗争。
第七、八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八句表达的则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 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较阅读可比较同,也可以比较易。但应该以求 异为主。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 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 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 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 宕多姿。
李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 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 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 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踯躅zhí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
理解诗意
➢将水倾倒于平地,它们就向四面八方分流。 ➢人生下来命就是即定的,怎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边饮酒边吟唱《行路难》,歌 声却因悲从酒中来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 又止,犹豫再三还是不再多说什么。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滕王阁序》
比较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七、八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 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 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 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 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抗争。
第七、八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八句表达的则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 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较阅读可比较同,也可以比较易。但应该以求 异为主。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 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 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 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 宕多姿。
李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 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 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 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 调。
踯躅zhízhú:徘徊不进的样子
理解诗意
➢将水倾倒于平地,它们就向四面八方分流。 ➢人生下来命就是即定的,怎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边饮酒边吟唱《行路难》,歌 声却因悲从酒中来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 又止,犹豫再三还是不再多说什么。
《拟行路难》课件
个人评价
• 我认为,《拟行路难》精品课件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课件,它以精美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解析,让我对《拟行路难 》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课件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鲍照的诗歌精神和思想内涵,让我感受到了鲍照的才华和魅 力。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非常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诚意。总的来说,这是 一份非常值得推荐的课件,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诗歌,鲍 照的《拟行路难》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思想启示
该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文学、 艺术、哲学等领域提供了思想启 示。
对当时的影响
社会反响
该作品在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引起 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 当时文坛的重要话题。
创作大量诗歌,抒发胸臆,反映社会 矛盾。
历经刘宋、萧齐两朝,官场坎坷,怀 才不遇。
创作背景
鲍照目睹社会动荡,感慨人生无 常,创作《拟行路难》抒发愤懑
之情。
借乐府旧题,抒发对门阀制度下 庸碌士族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 微的贤才却埋没屈沉的社会现象
的不满和悲愤。
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懑,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人生和社会
《拟行路难》精品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作品背景 • 作品内容 • 作品鉴赏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阶层命 运多舛。
民族融合带来文化交 流与碰撞。
佛教、道教的盛行对 儒学和士人思想产生 冲击。
拟行路难(课件)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 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 吗?
前人评鲍照: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 ◎明远《行路难》,壮丽 豪放,若决江河, 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 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 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 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 不能有二。 不能有二。 老杜评李白: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 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鲍参军……【俊 俊逸鲍参军 【 豪放飘逸】 逸:豪放飘逸】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情感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 深受乐府影响,语 抒悲愤 言清新质朴,气势 言清新质朴, + 连贯, 连贯,笔力酣畅淋 明豪情 漓 + 展自信 语言风格
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南朝 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出身寒微,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出身寒微, 自称“家世贫贱” 负锸下农” 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 陵令表》)。二十多岁时 二十多岁时, 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 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 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 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 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 刘子顼(Xū)参军, 刘子顼(Xū)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 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 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 《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 湮当代” 诗品》 )。但他的文学作品的 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 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 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 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 吗?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 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俊 逸鲍参军……【俊逸: 豪放飘逸】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自学提示
1、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心中的情感? “愁”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愁”是为何?
4、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 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鲍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 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俊 逸鲍参军……【俊逸: 豪放飘逸】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自学提示
1、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心中的情感? “愁”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愁”是为何?
4、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 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宋】鲍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拟行路难》PPT课件人教版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安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 然生愁”。
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 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 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 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 致地表达出来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忧国亡国之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艰巨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
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罚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结合诗的内容加以 分析。
“愁”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到达了 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拟行路难》课件
朗读并思考?
本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愁
因何引愁? 为何而愁? 怎样解愁? 愁的结果?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比 喻 “人生亦有命”
论 世
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 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 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 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 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 职。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 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 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 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
情 感
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控诉,怀才不 遇的悲愤与苦痛。
思考?
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是才华抱负无法施展, 李白大声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而鲍照却“吞声踯躅不敢言”,原 因是什么?
思考?
写作缘由
怀才不遇
情感
抒悲愤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原因
门阀制度 对社会不满
鲍照 李白
壮志难酬
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反问 互文 直抒胸臆 愁的浓重、无可排解
作者借助哪些方式来“自宽”? ①“酌酒” ②“歌唱《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思考?
愤懑不平 想排解
怒火填膺 忍无可忍
最后一句,诗人的情感又出现了怎样的 变化? 怒火填膺
隐忍吞声
释 疑
《行路难》的深意?
还指人生道路的坎坷,具体说就是作 者做官、施展抱负的政治之路不平。
理想幻灭
盛唐气象
处世自信
乐观面世
作业
拟行路难课件
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愁
“愁”什么?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之路,艰难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自斟自酌,借酒消愁,趁着酒意
歌唱《行路难》
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 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 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 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 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 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 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6、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
命
7、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 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 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反讽的语气,越是说人命是正常 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作者认为非 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 控诉。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
《拟行路难》其四
全诗突出写“愁”,所 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 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 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 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 奔放的感情。
5、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 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 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 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 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 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 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打转折。上 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 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 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 在这句达到高潮。
拟行路难优秀课件
王勃: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 之长风。
杜甫: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 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 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 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 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 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 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 斗争中保全自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体:
拟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松山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鲍照 拟作十八首,题为《拟行路难》。“拟行路难”中的 “拟”应为“模仿、模拟”之解,是鲍照模仿原“行 路难”的风格而作。
拟行路难
鲍照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写作背景对理解诗歌的 写作意图、情感主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拟行路难》精品课件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 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愤慨不平之情。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 字面意思是什么? 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 沉的象征意味? 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 志难酬。 志难酬。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 、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 吗?
前人评鲍照: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 壮丽豪放,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 贾谊《过秦论》。 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 不群。清新庾开府,俊 鲍参军……【俊逸: 逸鲍参军 豪放飘逸】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南朝 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 骈文都不乏名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首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 字面意思是什么? 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 沉的象征意味? 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 志难酬。 志难酬。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 、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 吗?
前人评鲍照: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 壮丽豪放,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 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 贾谊《过秦论》。 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 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 不群。清新庾开府, 不群。清新庾开府,俊 鲍参军……【俊逸: 逸鲍参军 豪放飘逸】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宋】鲍照 南朝 宋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 但他的诗文,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 重大影响。 骈文都不乏名篇, 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首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 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拟行路难》ppt优秀课件
•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 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 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 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 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 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 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 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 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 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 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 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 2.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 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 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 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 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 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 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 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 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 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 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 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 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 中求得解脱。
•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 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 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 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 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 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 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 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 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 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 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 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 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 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 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 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 2.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 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 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 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 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 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 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 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 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 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 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 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 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 中求得解脱。
•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 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 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 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 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 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 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 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拟行路难ppt
学生探究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本诗小结: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 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 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 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 志难酬。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自学提示
1、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心中的情感? “愁”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愁”是为何?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 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 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 致。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愁、失意
自如,乐洒
怀才不遇,悲愤不平 怀才不遇,悲愤不平
时代
魏晋的门阀制度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压制了人才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 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2.“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 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 从字面上看, 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
《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解题
• “行路难”是汉乐府旧题,主要是用来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 悲伤感情的。
•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 拟,摹仿。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 其四,鲍照《拟行路难》共18首,此诗是第四首。
风格上,鲍照的诗作豪爽、气骨俊逸。 文学地位: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谢灵运、颜延 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体”代表诗人),被誉为“乐府第一 手”。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士族(大 家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 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无奈徘徊(认命)
拓展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堂小结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 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 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 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 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 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 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 什么道理?
鲍照《拟行路难》PPT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作者“愁”什么呢?
行路难
什么决定作者行路难呢?
命
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 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 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 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 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 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 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 向了归隐。
• 背诵这两首诗歌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1、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 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 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这正曲折 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 的心情。
相同处: 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 语言上,都受汉乐府影响,质朴生动。 手法上,都有如比、兴等手法。 相异处: 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 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压抑、困顿; 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 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乐 观,坚持和自信。 手法上,鲍诗主要有比兴、双关、直抒胸 臆等;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想象、象征、 虚实结合等,语言洒脱飘逸。
形象特点
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 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 怆难抑。
通过这个形象,诗歌逐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拟行路难》课件
•
门阀制度
▪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
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 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 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 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 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 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 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 的大姓豪族。
,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
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
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
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
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
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
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
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它们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
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
•
▪Leabharlann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
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
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
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
,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
▪ 拟,摹仿。《行路难》,是乐 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 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 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 行路难》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 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 》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
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
拟行路难 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千古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
鲍照 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
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大有 作为的!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有怎样 的遭遇。
鲍照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
面上任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
悲怆的情态。
鲍照 酌酒原为排遣忧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激起愁海狂澜,诗人趁着 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 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何等悲怆。读者 从这举杯驱愁而放声悲哭的情节中,可以想见 其悲愁沉郁。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文采闻
名于世。年轻时候就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但出
身寒门庶族。
鲍照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
寒士的仕途,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升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第七句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展示内容进行加深理解,如果仍有疑难,在质疑环 节提出。
题目 1 2 3 4
展示小组 抢答 9 8 5
点评小组
1 2 7
要求:
学生点评可分为一对一式点评和自由点评两种方式, 为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学生质疑内容,如果学生 内部可以解答,请学生解答,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 给以解答。
本诗的关键词
知人论世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鲍照《拟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读文意
愁
愁
读诗中的 诗人
读现实中 的诗人
读时代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满腹愁绪,但潇洒自如,
乐观积极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了人才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揣摩意象;融入体验 了解作者,研究背景
高考秘诀
• 知人论世,落实在考点上就是:
变化的过程,探究诗歌的主旨。
要求:1.先一对一讨论,交流思想,提升自己。 2.小组长组织跨层交流,明确本小组意见,
实现智慧的整合。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解决个人所有疑难!
——在碰撞中绽放智慧的美丽
பைடு நூலகம்
题目 探究1 探究2 探究3 探究4
展示小组 抢答
9 8 5
展示方式 口头
书面
要求: 展示过程中,针对本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针
言不当愁
吞声忍愁 “愁” 借酒
浇愁
悲歌断愁
方法小结
读文意——把握情感基调
——愁苦,郁闷。
读诗人——了解诗人经历
——为何而愁。
读时代——了解诗人所处时代
——探究诗人愁苦的源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 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 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 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 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 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 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 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 淋漓尽致。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 内容:1.探究案(二)1、2、3、4题。 2.通过合作探究,领悟并把握诗人情感
• “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
释 在答案中,把这三个要点用一句话体现出来
1.背诵默写《拟行路难》
2.小作文: 写一段话(300字以上)
《为鲍照/李白 惋惜、叫好)》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 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 “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 为汉代歌谣。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 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 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 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 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 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 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 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 愁的沉郁了。
“愁”
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 与愤懑的?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 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 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 定的。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 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拟 行 路 难 其 四
()
•小组 •份数 •成绩 •优秀个人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6
•8
•7
•9
•6
•3
韩子茹
•4
屈艺 常兆博
•3
黄嘉倩
•4
关梦涵 丁嘉文
•4
白倚帆 吴豫东
•3
朱怡璇
•5
高睿阳 吉植 马文强
•4
王谢 王珺琪
•4
关心 李苏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
题目 1 2 3 4
展示小组 抢答 9 8 5
点评小组
1 2 7
要求:
学生点评可分为一对一式点评和自由点评两种方式, 为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学生质疑内容,如果学生 内部可以解答,请学生解答,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 给以解答。
本诗的关键词
知人论世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鲍照《拟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读文意
愁
愁
读诗中的 诗人
读现实中 的诗人
读时代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满腹愁绪,但潇洒自如,
乐观积极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了人才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揣摩意象;融入体验 了解作者,研究背景
高考秘诀
• 知人论世,落实在考点上就是:
变化的过程,探究诗歌的主旨。
要求:1.先一对一讨论,交流思想,提升自己。 2.小组长组织跨层交流,明确本小组意见,
实现智慧的整合。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解决个人所有疑难!
——在碰撞中绽放智慧的美丽
பைடு நூலகம்
题目 探究1 探究2 探究3 探究4
展示小组 抢答
9 8 5
展示方式 口头
书面
要求: 展示过程中,针对本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针
言不当愁
吞声忍愁 “愁” 借酒
浇愁
悲歌断愁
方法小结
读文意——把握情感基调
——愁苦,郁闷。
读诗人——了解诗人经历
——为何而愁。
读时代——了解诗人所处时代
——探究诗人愁苦的源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 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 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 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 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 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 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 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 淋漓尽致。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 内容:1.探究案(二)1、2、3、4题。 2.通过合作探究,领悟并把握诗人情感
• “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
释 在答案中,把这三个要点用一句话体现出来
1.背诵默写《拟行路难》
2.小作文: 写一段话(300字以上)
《为鲍照/李白 惋惜、叫好)》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 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 “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 为汉代歌谣。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 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 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 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 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 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 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 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 愁的沉郁了。
“愁”
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 与愤懑的?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 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 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 定的。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 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拟 行 路 难 其 四
()
•小组 •份数 •成绩 •优秀个人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6
•8
•7
•9
•6
•3
韩子茹
•4
屈艺 常兆博
•3
黄嘉倩
•4
关梦涵 丁嘉文
•4
白倚帆 吴豫东
•3
朱怡璇
•5
高睿阳 吉植 马文强
•4
王谢 王珺琪
•4
关心 李苏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