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几何证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已知性质,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几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会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设想: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资源、几何画板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7.培养几何思维,提升素养:
-设想: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提高几何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逻辑美和几何的和谐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程中,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和谐、对称美,提高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程中,学会严谨、细致地分析问题,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设想: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操作几何模型或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设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挑战性的任务。
1.性质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加深记忆。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
(2)请收集生活中的一个实际例子,运用函数图象表示其关系,并简要分析其性质。
4.拓展阅读题:
推荐阅读一篇关于函数图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如《函数图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并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给同学们。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注重思考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础巩固题要求字迹清晰,计算准确,图象绘制规范。
3.能力提升题和实践应用题要求步骤明确,解答合理,能体现出对函数图象的深入理解。
4.拓展阅读题要求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学内容:
(1)线性函数图象的性质:讨论斜率、截距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2)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析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对图象的影响。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解常见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绘制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绘制函数图象。
3.教学内容:
(1)线性函数图象的绘制:介绍斜率和截距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斜率和截距绘制线性函数图象。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函数图象的概念。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物品的价格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表示的?如何通过图形来直观地表示这种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动态几何软件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强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探究充满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涉及角度、边长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在记忆和应用上出现混淆;另一方面,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多样,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才能熟练掌握。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现、创新。
-教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处于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阶段。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中识别平行四边形,但对于其性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需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别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章《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实数的定义、分类、运算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实数的内涵,熟练运用实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负数、分数、小数等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与有理数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重新建立认知结构。

此外,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数轴上点的坐标与实数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

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分类。

2.实数的运算规则。

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实数定义、分类、运算、数轴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实数相关的案例和习题。

3.数轴教具:准备数轴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如负数、分数、小数等。

然后提出问题:“有理数能否表示所有的数?有没有比有理数更广泛的数类?”从而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介绍实数的定义、分类,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通过课件和数轴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数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数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实数的和、差、积、商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又是一种基础的几何图形。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各种特殊形式。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四边形知识的拓展,也是对几何图形认识的一次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并能够区分它们。
4.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平行四边形物体,记录其应用场景,并说明平行四边形在此场景中的作用。
(2)设计一道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性质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3.小组合作作业:
(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特殊平行四边形(如矩形、菱形、正方形),探讨其性质,并证明。
(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3.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其他相关图形的性质,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乐于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能够严谨、有条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认识到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相关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阶段,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逐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1.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案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1.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案课题 6.1.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课型新授案序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

数学思考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情况。

2.【探究】: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分别记作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你能从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让学生动手探究,将动手实践得出的经验归纳成数学结论,使学生亲身参与数学研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

D AE OF C B 3124 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活动二: 例习题 分析例1(补充) 已知:如图,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过点O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OE =OF ,AE=CF ,BE=DF . 证明:在 ABCD 中, AB ∥CD , ∴ ∠1=∠2.∠3=∠4.又 OA =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AOE ≌△COF (ASA ).∴ OE =OF ,A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D ,∴ 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 AB -AE=CD -CF . 即 BE=FD .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 转动到图b 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 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 和图d ),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实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实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实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

2.掌握实数的正负性质。

3.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

4.能够在实数集合中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

2.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概念,如温度、时间、价格等。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0.5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引导学生通过对小数、分数、根式的了解,得出0.5是有理数的结论。

2. 讲解实数的概念(10分钟)介绍实数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白实数是指小数、分数、正负无穷等数的集合,并区分实数和虚数的概念。

3. 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20分钟)讲解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即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性质。

通过贴近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自的性质。

4. 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20分钟)介绍实数的大小关系和判断方法,重点讲解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自绝对值的大小,即可得出实数的大小关系。

5. 实数集合的四则运算(25分钟)讲解实数集合的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着重讲解除数为0的情况,掌握商的范围以及实数集合之间的运算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例题的形式来进行引导和巩固。

6. 练习与评价(20分钟)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实数集合的小测试,以查看其是否理解了所讲授的知识。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授予深入研究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问题解决法4.合作学习法五、教学工具1.课件2.教材3.小黑板4.活动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进行实数的概念、分类和四则运算的授课,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实数的正负性质、大小关系和运算法则。

通过对新知识的深入讲授和例题的实际演算,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将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增加其实际运用能力。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规范,注重细节。
2.鼓励学生自主检查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应用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4.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结合数学史,介绍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5.总结反思: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二次根式加法和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3.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培养克服挫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计算、检查验算等,提高解题质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为提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6.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开放性问题,以巩固新知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
3.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如何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面积、周长等相关问题?
4.尝试推导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将推导过程和证明结果整理成笔记,以便复习时参考。
5.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道关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几何题目,要求包含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知识点,并给出解题思路。
教师提供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成果,共同归纳总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案例分析,突破难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例题,结合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同时,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高。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特征。
3.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将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如窗户、桌面、红绿灯等,引发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八年级数学下册 6.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青岛版-(新版)青岛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6.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青岛版-(新版)青岛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教学,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二、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感受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猜想、证明、归纳、应用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有关证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1)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中呈现的数学美。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课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合理推测、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为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本质属性理解并不深刻,在七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证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一般办法,即证全等三角形。

初步具有了用几何语言对命题进行推理证明的能力,这为推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其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评价:
1.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2.重点关注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几何思维能力。
3.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92页的练习题1、2、3,通过这些题目,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1)练习题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练习题2:已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其对角线互相平分。
思考题6: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求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实践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3.家长签字确认,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几何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生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反复练习来巩固。
-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深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熟悉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运用到几何证明和问题解决中。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如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等。
1.性质与判定: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推导并证明其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同时教授判定方法。
2.特殊平行四边形:介绍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例题解析: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相关性质的应用,培养解题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理解。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2.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置与生活相关的情境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总结》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总结》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总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总结》是对本册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总结,包括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角的度量、相交线与平行线、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章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数的开方与平方根、角的度量、相交线与平行线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实数、数的开方与平方根、角的度量、相交线与平行线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几何作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数、数的开方与平方根、角的度量、相交线与平行线等知识的运用。

2.难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回顾与总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册的重点知识,包括实数、数的开方与平方根、角的度量、相交线与平行线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一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二组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各组的练习成果,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本册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8实数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8实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例如通过讲解购物时找零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实数接龙、实数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数的图示,如数轴、无理数图形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例如通过讲解购物时找零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实数接龙、实数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数的图示,如数轴、无理数图形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知能力。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8实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8实数章节为例,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的性质、实数的运算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的性质,如无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数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实数教学设计教案

《实数》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说出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3、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感受数学中的对应思想.学习重点:实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对实数分类.学习难点: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某些无理数的几何意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我们可以看出引进无理数以后,数的范围又扩大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实数2、你能按照两种方式把实数进行分类吗?有理数正实数_________3、填空:3的相反数是______,∣-0.6∣=______,-53的倒数______2和______互为相反数,35和______互为倒数,∣3∣=_______,∣0∣=______ 总结: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4、探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以及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1)如图所示:OB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OA=OB,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是什么?它介于哪两个整数之间?(2)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2 -1O1A2思考:在数轴上怎样作出3,5对应的点小结: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二、精典例题例1 下列各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1)3.14与π (2)例3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1)2 (3三、针对训练: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⑴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⑵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⑶实数的零次幂为零;⑷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7.3,2,-32,89,327,0.99,2π,-0.(1)有理数集合:{ …};(2)无理数集合:{ …};(3)正实数集合:{ …};(4)负实数集合:{ …}.3、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x ,则x 的相反数是( )A .5B .-5C . 5D . -5四、达标测试1、已知x 、y 为实数,且0)2(312=-+-y x ,则x -y 的值为_________A .3B .-3C .1D .-12、若x 2=(-0.7)2,则x =( ) A -0.7 B 0.7或-0.7 C 0.7 D 0.493、若实数a 的倒数是-2,则a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4、2 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__.《实数》教案2学习目标:1、能在坐标系中找出有序实数对所对应的点.2、了解所有有序实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点一一对应.初步感受数学中的对应思想.学习重点:有序实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点一一对应关系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有两张电影票:A :6排3号;B:3排6号,说说这两张票中的“6”含义有什么不同?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一条叫( )也叫x轴,另一个条叫( )(也叫y轴),它们的交点叫( ),横轴以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纵轴以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单位一般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这样建立的两根数轴叫( ).3、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你能在坐标系中找出表示有序实数对( 3,0),(0,- 5 )与( 3,- 5 )的点吗?说出这些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2)类似地,给出有序实数对( 3,1),(-2,3),你能把它们分别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出来吗?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学交流.(3)如果P是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怎样写出这个点的坐标呢?这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实数吗?(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认为有序实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应当具有什么关系?二、精典例题例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O的边长为2,求△ABO各顶点的坐标.补例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1)分别作出与点A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点B,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点D,并写出它们的坐标;(2)如果 A ,B ,D 是矩形的三个顶点,写出第四个顶点 C 的坐标;(3)求点 D 到原点 O 的距离.三、针对训练2.P75练习题1、2四、达标测试1.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A .(2,3)B .(2,-3)C .(-2,-3)D .(-2,3)2、 点P 的横坐标是-3,且到x 轴的距离为5,则P 点的坐标是( )A . (5,-3)或(-5,-3)B .(-3,5)或(-3,-5)C . (-3,5)D .(-3,-5)3、.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A .(2,2)B .(3,2)C .(3,3)D .(2,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连接A C ,BD ,CD .(1)求点C ,D 的坐标(2)求四边形ABDC 的面积ABDC S 四边形.五小结:学生谈收获体会.《实数》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2.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教学重点: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有理数范围内能够进行哪几种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师:在有理数范围内,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吗?能进行开立方运算吗?在实数范围内呢?同学们交流后找人回答.(在有理数中,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运算,有理数都可以开立方运算.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总结: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总能够进行,也就是说,任意两个实数,经过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的结果仍然是实数.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例如,√5+(-√5 )=(- √5)+√5=0,(-2)×(- √3)=2√3,2+(1+π)=(2+1)+π=3+π,√2·(√2)3=(√2)1+3=(√2)4=4.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如果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无理数,并且需要对结果求近似值,可以先按问题所要求的精确度用有限小数近似地代替无理数,然后再进行运算.二、例题讲解例6求√2+√3的值(精确到0.01).解解法1:√2+√3≈1.414+1.732=3.146≈3.15.解法2:使用计算器计算.三、课后小结:你对本节的内容还有哪些疑惑?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给以总结.四、作业布置:P77第5、6、7题.五、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
1.关注学生的几何基础,强化对菱形定义的理解,为后续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针对学生对菱形对角线性质的疑惑,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动态演示、实际操作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
3.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5.探究拓展题:布置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题,如探究菱形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或者菱形内接圆与外接圆的性质。
6.数学日记: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菱形性质学习的数学日记,内容包括学习菱形性质的体会、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但需保证作业的原创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平面图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菱形的性质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理解菱形对角线性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感受。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2.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过程设计: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题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菱形性质的认识。
过程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菱形定义、性质及性质的应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菱形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设想活动:分组让学生使用几何工具(如直尺、量角器)和剪刀,剪裁出不同大小的菱形,并观察其对角线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性质。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0章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10章

10.1数据的离散程度一、教与学目标:1、通过实例,知道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时,除关心它的集中趋势外,还需分析数据的波动大小。

2、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难点: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四、教与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何计算?(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预习课本P92—P93,完成下列题目。

(小组之内交流)(1)对于一组数据,仅仅了解数据的___________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差异程度。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即_______________)外,还要关注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即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2、精讲点拨:例1:班主任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校运动会比赛.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单位:cm ):(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两名运动员这10次比赛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3)怎样评价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m 就有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 就能打破记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择谁参加这项比赛?(三)、学以致用:1、巩固新知:(1)、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数据有(2)、常用离散程度来描述一组数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能力提升: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cm )如下:甲队: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乙队:178、177、179、176、178、180、180、178、176、178a、甲、乙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b、作出折线统计图,你发现哪个队队员身高波动幅度较小?(四)、达标测评:1、甲、乙两班投篮比赛,每班各派10名同学,每人投10次,投中次数如下:甲班:7、8、6、8、6、5、4、9、10、7乙班:7、7、6、8、6、7、8、5、9、7a、有人说这两个班投篮水平相当,为什么?b、请依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来说明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2014 12
6.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创设情境:
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7、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如图,DE是^ ABC勺中位线.
求证:DE// BC, DE=BC
(二)自学例
题: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 求
证: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
巩固提升:
1、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是8cm,10cm和12cm.
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
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 右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构成的?
.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找出图中的中位线
(面积和周长)?说说你的理由。

2、已知:在四边形ABC呻,AB=CD E、F、G分别是
4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吗?
5、度量Z ADE与Z B,量出线段DE与BC的长你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