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意识的内涵

合集下载

精选2020年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试题库(含答案)

精选2020年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试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D)
A、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集中制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当家作主
2.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BCD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障 D.司法保障
3.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形成“( ABCD )”的文明风尚。

A知荣辱B讲正气C树新风D促和谐
4.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ACE)
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B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C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D价值观的冲突,理论上的困惑E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
5.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A)。

A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B评判事物的标准
C对真理的追求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6.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断标准是(ABCDE)
A是否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B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C是否合乎历史发展规律D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
7.公民甲下落不明已满2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利申请其失
踪的人包括( ABCD )。

A 甲的配偶
B 甲的子女
C 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D 甲的债权人
8.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BCD)。

A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

浅论宪法概念的再认识

浅论宪法概念的再认识

浅论宪法概念的再认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本丈在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做出综述的基础上,对宪法概念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即宪法概念应在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和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并存的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

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以刘茂林教授的”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说”为代表;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则因为各学者的出发点或认识角度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在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和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国实际法律生活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对于相对意义宪法概念界定上的一点认识,即宪法是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初次分配的根本法。

论文关键词: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初次分配卡尔.施米特在其《宪法学说》中将宪法划分为绝对的宪法概念与相对的宪法概念进行研究,本文在承认上述观点的前提下,将对宪法概念的理解建立在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与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并存的基础上。

一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卡尔.施米特的《宪法学况》中认为:”绝对意义上的宪法首先是可以只具体的、与每现存政治统一体一‘道给定的具体生存方式”,”第一层含义:宪法一一个特定国家的政治统一陛和社会秩序的具体的整体状态”,”第二层含义:宪法一一种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第三层含义:宪法=政治统一体的动态生成原则”。

在本文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是超越了一切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局限性的,对于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这正如刘茂林教授对于宪法的理解与界定”宪法乃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意识的组织共同体的规则,以及由该规则所构建的社会秩序”,刘茂林教授认为,宪法应该是从人类诞生的那天就随之诞生的,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国家消灭的那天也不会消火,同时宪法应是跳脱出”国家”的历史局限性,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具有普世意义的宪法。

因此,本文认为,刘茂林教授的观点正是从经济、政治形态和文化的历史范畴中解放出来的,不因各种因素的改变和改变的、稳定的、绝对意义上宪法概念。

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主题班会

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1. 知宪法于心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基础。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深入了解宪法的价值和意义。

宪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更在于宪法的精神内涵和民众的法治意识。

作为学生,我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宪法对我们的意义和作用。

宪法保障了人民的权利,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责,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我们要从自身养成对宪法的尊重,对法律的遵守,这不仅是一种法律责任,更是一种公民意识的培养。

2. 守宪法于行宪法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一种行为规范。

宪法教育要一以贯之,从言传身教做起。

我们要将宪法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纪的行为。

在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尊重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只有将宪法精神贯穿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做到守宪法于行。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宪法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每个公民应当尊重和遵从的法律基准。

宪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一种公民素养的体现。

我深信,只有尊法学法,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培养出更多遵纪守法、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在本次班会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并践行“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的主题,不断培养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做一名合格的法治公民。

本文总结:本次班会以“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为主题,对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引用,使得主题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加深了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

在班会的内容布置上,也贯穿了对宪法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要求,从而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宪法的内涵和要求。

真诚希望同学们都能将“知宪法于心,守宪法于行”作为班会主题的落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名合格的法治公民。

学习宪法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学习宪法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近期,我通过参加宪法学习活动,对宪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学习宪法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宪法学习的重要性1. 增强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增强宪法意识,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 培养法治精神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学习宪法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要求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和问题。

学习宪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3. 提高政治觉悟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宪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自觉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三、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学习宪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2.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到宪法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权利保障,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基础。

3. 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宪法是法治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通过学习宪法,我认识到宪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4. 宪法是政治生活的指南宪法是政治生活的指南,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到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自觉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坚持依宪治国》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其内涵丰富,精神实质需要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意识不强,对宪法的尊重和维护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宪治国的意义和途径。

3.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互动环节: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石晨【内容摘要】在现阶段背景下,宪法权威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尤为突出,其具体体现为社会公众对宪法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使得每个公民都能自发地去恪守和遵循宪法的内容和规定。

然而在社会生活中,宪法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宪法权威的构建即理所当然地具备了必要性和充分性。

宪法身为具备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典,不只是要从形式上去解读其基础性地位,更要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实践上着手,即从实质上来诠释宪法的权威性。

【关键词】宪法权威;宪法至上;宪法意识【作者简介】石晨(1994 ),女,辽宁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益和及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皆离不开宪法的基本内容与原则。

法治模式的构建在保证社会各项事务有序进行的同时,更是彰显宪法和法律权威性的有效途径。

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需要把构建宪法与法律的权威性作为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增强公民对宪法和法律的肯定与信任,积极提高公民个人的自身素质与本领,我国的法治建设才能得到切实可行的推动与进步。

由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得宪法与法律的权威性得到有效的建构,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有效推进,即成为法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宪法权威的内涵及现状(一)宪法权威的内涵。

我国宪法典中,清楚阐明了其根本法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其具备的最高法律效力。

在学术研究上,不同学者对宪法权威内涵的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宪法权威是指宪法的绝对至上的权利,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等特征;也有学者认为,宪法的权威在于神圣性、稳定性以及救济性和正当性等具体表象之中。

详细地说,即要求宪法始终在社会调整机制和规范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发挥其支配性、基础性作用。

且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一律以宪法的内容和规范作为其行为准则,切不可以道德、习惯、国家政策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取而代之。

宪法的内涵都有哪些?有什么内容?

宪法的内涵都有哪些?有什么内容?

宪法的内涵都有哪些?有什么内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内涵是很深刻的,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的其他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法律只有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才是真正有效的,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可以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守法好公民。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内涵是很深刻的,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的其他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法律只有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才是真正有效的,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可以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守法好公民。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川宪法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上的宪法,指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对宪法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各种行为合宪性评价的思想及观点.它不仅是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质的根本,也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基础,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人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这更彭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宪法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内涵也不外乎民主与法制两个层面.其中民主层面包括基本权利惫识、主人翁意识、契约意识、监督意识;法制层面包括宪法至上观念和诉讼意识.▲1、基本权利意识是宪法意识的核心内容基本权利意识指公民对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的观点、看法及态度的总称.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生存权、人身人格权,政治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权利.这些权利涵盖作为一国公民理应享有权利的方方面面.生存权、人身人格权是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最基本权利,是作为一个自然机体和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它不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的根本前提,更是公民宪法地位的直接体现.政治权利是核心权利.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人的社会性凸显于公民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理性地参与政治活动之中.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保障公民生存权利、人身人格权,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石.2(X抖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国家根本大法中,使“人权”由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进一步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夯实了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基础.由此可见,在追求民主与法治的当代中国,公民是否具备基本权利意识,不仅是衡量自身是否具备进人社会的标尺,也是体现国家民主化程度与人权状况的标志.缺少这些基本权利意识,公民只能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很难真正地融人社会,而国家权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的民主法治的文明国家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在实际生活中,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某些权利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够实际享有,那么,培育公民基本权利意识,引导公民努力争取自身权利由法定向实有的转化,切实保障自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加强公民的基本权利意识教育,引导公民合法享有自身权利,最首要的是加强公民平等观念的培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不仅首肯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而且强调公民在权利行使过程中的平等.公民的平等观一方面包含着所有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义务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在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以及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惩罚都是平等的、无差别的态度中.换言之,培育平等观念就是要引导公民怀有正义感,勇于反歧视、反特权,才会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其内涵丰富,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让学生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知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国家观念,提高法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作用。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案例材料、图片。

3.小组讨论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宪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利用案例和图片,展示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宪法意识。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征文

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征文

标题: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导言: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新时代下,我们更需要以宪法为指导,积极践行宪法精神,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争做时代新人的内涵和具体行动。

一、宪法精神的重要性1.1 法治精神宪法体现了法治精神,是国家、社会和公民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践行法治,使国家各项事业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1.2 社会公平正义宪法倡导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看待社会各个群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1.3 公民权利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争取自己的权利。

二、争做时代新人的内涵2.1 时代责任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责任,不断学习实践,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2 社会担当争做时代新人,就要具有社会担当,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个人修养时代新人也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准,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带来活力。

三、具体行动3.1 尊崇法治积极宣传尊崇法治的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倡导法治精神。

3.2 参与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稳定和谐出一份力。

3.3 自我提升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总结:弘扬宪法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努力实践的目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蕴含着法治、公平正义、权利义务的理念。

争做时代新人,则需要具有时代责任感、社会担当和个人修养。

通过尊崇法治、参与公益和自我提升等具体行动,我们可以积极践行宪法精神,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500字范文5篇

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500字范文5篇

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500字范文5篇篇1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学习宪法的重要性。

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宪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对宪法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明确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教。

二、宪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重点了解了宪法中关于教育方面的规定。

宪法保障了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宪法还对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制度进行了规定,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宪法,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肩负的责任。

我们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通过学习宪法,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实践应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宪法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首先,我会加强自身的法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其次,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法治教育,将宪法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最后,我还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法治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总之,学习宪法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法治意识,还明确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肩负的责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宪法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遵守宪法,共同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关系的研究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关系的研究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关系的研究概述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热门话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该坚持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和道德准则,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也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宪法的基本精神内涵。

宪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和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宪法的价值引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国家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宪法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律属性,使其成为国家的根本价值观念。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也需要宪法的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宪法的不断完善和诠释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至于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风气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

宪法则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保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的关系研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和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总结回顾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宪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涉及了法律、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属性,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

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2023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知识点

2023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知识点

202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对应的核心知识点第一部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一、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6、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当家做主(1)民主观点: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④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民主途径:民主选举(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公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民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

我国宪法中人权的内涵及法制保障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二字引入宪法,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通过对我国宪法中有关人权条款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宪法中有关人权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因此,为确保人权条款内容的真正实现,我国有必要从党建、立法、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保障。

标签:人权宪法保障列宁曾说过:“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权是宪法惟一的内在精神,同时又是对宪法进行价值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对“人权”的保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标志着我国宪政理念的进步和升华;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有利于我国司法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人权对话和斗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我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我国宪法在不断总结宪政建设经验中日益完善。

在新中国先后进行的几次修宪中,一次比一次完善。

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优点,是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一部。

之后又进行了四次修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和完善了对人权的保障。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愿望变为国家意志,为人权法治提供了宪法保障。

到目前为止,现当代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了充分保障,是近代中国以来保障最为完善的时期,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人。

宪法是根本大法,通过制定根本大法来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实现法律价值和功能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宪法关于人权内涵的缺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通过对我国宪法中有关人权的条款分析可以看出,宪法中有关人权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缺失,而人权的保障也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按照人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态,人权可以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

应有权利处于一种应然状态,必须通过法定权利而转化为实有权利(即人们实际享有的权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维护宪法权威》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维护宪法权威》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宪法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讲述一个公民因宪法保护而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宪法能够保护公民的权益?”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作用和权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历史沿革,认识我国宪法的形成过程,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
3.使学生了解宪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5.实践性强,注重宪法素养的培养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宪法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后作业的设置也突出了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宪法素养,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总之,本案例以实践性强、注重宪法素养培养为亮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法守法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宪法权威问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总结成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宪法问题进行思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树立宪法权威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材分析、建议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材分析、建议

六上法治专册教材的教学建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金利一、六上法治专册编写意图及总体结构理解专册设置的意图明确专册的主要内容推进专册实施的建议意图: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习惯。

缘起:试教中学生的认识,老师的困惑初中段专册实施后老师的变化。

困惑:为什么都集中到六上能否分散到高年级的儿册中?矛盾:老师自身素养与教材要求;法律的严肃性与教学的趣味性。

转变:从最初的为什么不讲学生熟悉,对生活有用,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法的不理解及抵触情绪到一轮之后的这样设计系统、严谨、法律味儿更足的教学思考与实施、为何设置法治专册?(1)有基础: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从来就有,从未间断。

(2)有依据:课标、青少年法治大纲(依据年龄等特征设置的法治教育内容关于国家机构,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于对于欺凌行为的认知,关于合同及其履行,这是国家统一设置的要求。

)(3)层次: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例如三年级我们的共同生活。

讲的是规则意识。

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讲国旗国徽国歌。

在二年级就已经进行宪法教育。

二上提到受教育权。

基于学生生活空间扩展,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以纪律和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

(4)衔接:初中法治教育内容。

简明概括:六上比较简单概括,第三单元介绍国家机构,第44页用连线题显示。

八年级下册教材讲国家机构有六课内容,比较细致全面。

只要有对宪法的基本了解,即可以讲好六上法治专册。

启示:(1)基础与衔接: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不是零起点,小学(2)依据与难度:法治教育的难度是有依据的,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

(3)认同与接纳:从法治教育对未来公民培养的而重要性角度去认同法治专册的设置。

内容:(1)明确专册的主要内容:公民与法感受法律、国家与法认知规范、社会与法了解作用。

六上教材:起始(六上第一单元第一课)一一聚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三单元)一一回归(第四单元)(2)循序渐进法律体系:第一单元第二课来自于宪法的序言和第一章总纲。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征文 -回复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征文 -回复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对维护国家的法制、社会的秩序、人民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而宪法意识,是指全社会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包括对宪法的尊重、遵守和维护。

宪法精神,则是指宪法所体现的原则、精神和价值观,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政治文化的核心。

在当下社会,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一、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性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之魂。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一国政治生活进行的总纲。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的组成和职权范围、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都有具体规定。

增强宪法意识,可以使公民更加自觉地尊重和遵守国家的基本法律,维护国家的法制优势,保障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2.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根本标准和基本准则。

宪法体现了国家的根本理念、制度安排和政治目标,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增强宪法意识,可以让公民更加自觉地遵守宪法,增强国家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国家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宪法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公民权益保障的法律保障。

宪法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国家机构和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责和限权,确立了国家的法律资格和法律地位。

增强宪法意识,可以促使公民更加自觉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和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观念。

二、弘扬宪法精神的内在要求1. 宪法精神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宪法精神是宪法所反映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法治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

最新-小议公民宪法意识的内涵 精品

最新-小议公民宪法意识的内涵 精品

小议公民宪法意识的内涵本文作者姚轶琳工作单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川宪法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上的宪法,指人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对宪法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各种行为合宪性评价的思想及观点。

它不仅是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质的根本,也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基础,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人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这更彭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宪法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内涵也不外乎民主与法制两个层面。

其中民主层面包括基本权利惫识、主人翁意识、契约意识、监督意识;法制层面包括宪法至上观念和诉讼意识。

1基本权利意识是宪法意识的核心内容基本权利意识指公民对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的观点、看法及态度的总称。

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生存权、人身人格权,政治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这些权利涵盖作为一国公民理应享有权利的方方面面。

生存权、人身人格权是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最基本权利,是作为一个自然机体和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

它不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的根本前提,更是公民宪法地位的直接体现。

政治权利是核心权利。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人的社会性凸显于公民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理性地参与政治活动之中。

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是保障公民生存权利、人身人格权,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石。

2抖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国家根本大法中,使人权由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进一步完善了公民权利保障的原则规定,夯实了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基础。

宪法学笔记

宪法学笔记

宪法学宪法学(我国是刚性宪法和成文宪法国家,属于大陆法系)宪法学是指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宪法现象包括宪法意识和宪法物质或宪法思维与宪法存在两方面的内容。

(即一个抽象方面,一个具体方面)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宪法典(宪法文本)2宪法理论3宪法规范4宪法现象及宪法运行过程1宪法典:宪法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宪法条文所形成的背景、规范内涵与实践意义。

2宪法理论:深入学习研究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把握宪法的基本规范和内涵3宪法规范:宪法规范主要是调整国家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4宪法现象及宪法的运行过程:透过不同宪法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宪法运行的具体过程,把握其宪法发展的内在规律。

宪法学的基本构成要素:1宪法概念2宪法原则3宪法规范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功能)2规范性(学科的规律)3开放性(知识的品质)4综合性(知识体系)5价值性(知识的属性)6鲜明的政治性7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

基础性:许多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都根源于宪法政治性:因为宪法具有政治性,所以宪法学也具有政治性宪法与政治,宪法是“政治的儿子,同时也是政治的父亲”(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宪法,宪法又限制政治活动)2宪法学的实践性,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保护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宪法学的规范性所谓规范性意味着宪法学研究的主要是探究:主要体现在宪法文本中的宪法规范的规范目的和规范内涵,为宪法案件的判决提供依据。

宪法学的开放性宪法学的根本任务是探究宪法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宪法学是始于规范、终于规范的封闭体系。

宪法学是开放的。

表现为1宪法学对其他学科和知识体系的开放2对社会现实合理性的开放(宪法学的研究是一个宪法规范与宪法实践的互动过程)体现为宪法变迁。

宪法学的价值性表现在:通过研究,不断探索并努力实现宪法所蕴含的人类价值。

价值包括:对国家的权力保持警惕监督,对人的尊严与自由时刻维护。

宪法学的综合性1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宪法学是研究各种宪法现象的性质与存在形式的高度概括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