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新进展(精选)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新进展
北方 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3期
5 l
糖 尿 病 足 内科 治 疗 的新 进 展
涂 娟 胡平 安 ( 湖南省中 南大学 湘雅三医院内 分泌 科 长沙 4 1 0 0 1 3 )
摘要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 , 其发病 率 日 趋 增高, 引起 国内外 学者的广泛 关注。随着一 些新 的内科治疗方 法
世界 卫生组 织将糖尿 病足 (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 D F ) 定义为: 糖 尿病 (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ms , D M) 患者 由于 合并神经 病变及各种 不 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 、 溃疡形成和( 或) 深部组 织的破坏 。 D F是 D M患者致残 、 致死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 织统计 ,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 中, D F 所致截肢约 占 5 0 %t ” 。D F 是一种 多病 因学 的全身性疾病 ,其治疗方案根据溃疡 的严 重 程度 ( wa g n e r 分级 ) 、 血管状况 、 感染 和神经病变 的情 况而定 , 其 中内科治疗 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本文主要综述 D F内科治 疗 的新进展 。 1药物治 疗 1 . 1 降糖药物 :将血糖控制并稳定在理想水平是 D F治疗的基 础, 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不 同情况选用不 同的胰 岛素或 口服降糖 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 、 格列奈类 、 双胍 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 噻唑烷二酮类等。 目前还有胰高血 糖样肽一 1 ( G L P 一 1 ) 类似物 、 D P P - 1 V 抑制剂等新药应用于临床 。 1 . 1 . 1 G L P — l 类似物 : G L P 一 1 Ⅲ 对胰岛 1 3和 细胞 均有作用 , 可 以促 进胰岛素分泌 , 抑制胰高糖素 的释放 ; 改善胰 岛素的敏感 性, 防止胰岛 1 3细胞的凋亡及促进其再生 ; 延 缓 胃排空及抑制 食欲 , 从而减轻体重 ; 也可直接降低血糖 。正常 隋况下 , 人体 内 的G L P 一 1 在体 内迅速被二肽基肽酶一 1 V( D P P 一 1 V) 降解而失去 生物 活性 。但 G L P 一 1 类似物可抵抗 D P P — V 降解 , I 延长作用时 间, 如依森泰德( e x e n a t i d e ) 和利拉鲁肽( 1 i r a g l u t i d e ) 等 。依森泰 德可升高 2型 D M患者 的代谢调 控能力降低体重 ,与双胍类 和( 或) 磺 脲类药 物联用 , 能有效控 制血糖及 降低这 2 类 药物 的用 量[ 3 1 。B r e g e n h o h等[ 4 1 实验显示利拉鲁肽能使 D M小 鼠的胰 岛1 3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及胰岛 1 3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 。最 近研究发现 , 使用 G L P 一 1 可能诱发胰 腺炎 , 但 例数极少 , 两者 是否确切相关 尚不 明确 。 1 . 1 . 2 D P P 一 1 V抑制剂 : D P P 一 1 V抑制 剂可提高 G L P 一 1 水平 及活 性, 刺 激胰 岛素分泌 , 抑制胰 高血糖素 释放 , 增加胰 岛 1 3细胞 数量 , 改善胰岛 1 3 细胞功能, 抑制 D D P 一 1 V 酶作用 的底物 , 如垂 体腺苷酸环化 酶激活多肽等的降解 , 从而降低血糖。主要有西 他列汀 ( S i t a g l i p t i n ) 和维达列汀( V i l d a g l i p t i n ) 等。Mo h a n等 研 究显示 , 西 他列 汀可显著降低 空腹 和餐 后 2小时血糖 , 并改善 胰岛 B细胞 功能和胰 岛素敏感性 ,并不 增加总体不 良事件发 生率 , 单独 应用时可有 良好 的疗效 , 与二 甲双胍 、 吡格列 酮等 药物联用时具有协 同作用 ,尤其适用于血糖较高且难 以控制 的患者。 实验表 明 , 维达列 汀与西他列汀效果相似 。 维达列汀 还可 用 于 。 肾损 伤患 者 。临床 试验 表 明 , D P P — I V抑 制 剂可 使 H b A l c 水平 降低 0 . 6 %~ 0 . 9 %, 体重影 响不 明显 , 耐受性 好。有 研 究显示该药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且有报道其可能增 加上呼 吸道感染 的发生 。 1 . 2治疗血管病 变的药物 : D F患者往往糖脂代谢 紊乱 , 合并 血 管病 变。目前扩张血管 、 抗血小板 、 抗凝剂 、 溶栓剂和降低血黏 度的药物均可用于治疗血管病变 , 常用 的药 物有 : ①前列地 尔 ( 商品名 : 凯时) : 是脂微球为药物载体 的前列腺素 E, 具有强烈 的扩血管作用 , 能扩 张小动脉 、 微动脉 , 增加 血液 供应 , 改善 微 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 降低血小 板的反应性 和血栓素 A 2 水

糖尿病足病早期诊断及创面处理新进展

糖尿病足病早期诊断及创面处理新进展

大纤维神经病变
异常感觉(穿补袜子、戴手套) 无法平衡 无法知觉脚与脚之间位置 行进间无法知觉足部位置的变动
感觉阈值测定
▪ 振动感觉检查(半定量音叉) ▪ 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 ▪ 凉、温觉反应检查
操作全过程
▪ 评估病人、解释检查程序 ▪ 协助病取仰卧位,静卧15~20分钟 ▪ 松解上下肢体衣裤,保持室温 ▪ 测上肢两侧血压取高值 ▪ 分别测两下肢胫后及足背动脉血压取高值、分别
糖尿病足病早期诊断及创面处理 新进展
一.流行病学资料
糖尿病足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失去足! 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美国用于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有1/3花费在糖尿病 足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平均为2.5万美元
全世界截肢者
70%
60%
85%
50%
40%
结果判定
▪ ABI: 1.0 ~1.3 正常
▪ ABI: 0.8~1.0 轻度
▪ ABI: 0.5~0.8 中度
▪ ABI: < 0.5
重度
▪ ABI:>1.3
钙化
结果评估下肢血流(血管病变)
感觉阈值测定
▪ 定义:是测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 快速而简便的操作方法。
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小纤维神经病变: 无法察觉温度变化 麻、刺、灼热感 痛疼(特别是夜间) 感觉冰冷 足部水肿 碰触衣物造成疼痛
辅助检查
▪ 足动脉搏动 ▪ 10g尼龙丝试验 ▪ 音叉震动试验 ▪ 皮温计 ▪ 足压计 ▪ 足部X线 ▪ 细菌培养
▪ 血管彩超 ▪ 血管造影 ▪ 踝肱指数测定(ABI) ▪ 血流变
治疗
糖尿病
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血粘度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新进展摘要: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感染可引起创面愈合困难,严重者出现骨质破坏、骨髓炎,截肢发生率高。

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其治疗方式不断更新,包括创面敷料、清创术、高压氧疗、创面负压吸引术等,本文将重点分析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治疗方法;新进展;前言糖尿病足是以糖尿病为基础发生的足部感染,与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表现为下肢皮肤化脓、破溃、疼痛等,严重者引起下肢坏疽、截肢,属于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1]。

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数量增多,预后效果不佳,需重视治疗。

1.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治疗方法1.清创法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因受感染影响,需实施手术治疗,其目的为破坏病变、治疗病变,直到痊愈。

溃疡清除包括清除坏死组织、不重要组织,暴露流血与健康创面,常用治疗方式为锐器清创术,如手术切除手术、清创术。

清创术常用治疗方式为剪刀、手术刀[2]。

1.伤口敷料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在治疗时,选择理想伤口敷料具有重要意义,可保障伤口环境湿润,预防创面继发感染,吸收伤面渗出物,有助于组织再生。

当前,临床常见伤口敷料包括泡沫系列敷料、水凝胶系列敷料、透明敷料、藻酸盐系列敷料等。

(3)负压伤口治疗负压伤口疗法为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常用治疗方案。

在该方案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清除溃疡创面,将受感染与坏死组织切除,创面可见血供良好、健康组织;完成清创以后,彻底清洗伤口,采用真空辅助闭合装置系统进行治疗。

对于开放性创面,采用合适伤口敷料进行覆盖,一组吸管与伤口敷料连接。

敷料与周围皮肤黏附塑料膜,继而对伤口进行密封,使用标准负压(125mmHg),持续负压吸引。

若患者出血过多或感到疼痛,调整负压75-100mmHg[3]。

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定期检查伤口,并实施清洗。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每2-3天需更换一次敷料。

1.高压氧疗高压氧疗为慢性创面常用辅助治疗方案,可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作者:唐强,唐乾利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2期[专家介绍]唐乾利,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西重点学科(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外科学),广西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A层次人才。

现任广西科协常委,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广西卫生法学会会长、党委书记,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兼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创疡与创面修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10余家医学杂志副总编、常务编委等学术职务。

擅长于普外科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胆石症防治、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先后主持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9项成果鉴定为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获专利授权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21项。

主编、参编专著15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16部(其中任副主编6部),发表专业论文3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

应邀在区内外200多家单位主讲专题讲座250余场次。

培养硕士生68名、博士生27名、博士后8名。

【摘要】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目前,临床虽治疗方法繁多,但未脱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之藩篱。

笔者通过综述近年来上述治疗方法之进展,总结现有存在的问题,认为西医治疗应扩大适应证及人群,探索普适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干预措施,而中医药治疗DF历史悠久,制定统一辨证标准和规范,扩大临床研究样本量、延长研究周期,探索其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机制等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难题。

糖尿病足延续护理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足延续护理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足延续护理研究新进展延续护理是指患者由医院向家庭、社区转移过程中照护服务的延续,可以有效的为患者解决过渡期的健康照护问题,提高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减轻患者精神、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该文将从糖尿病足延续护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常用随访形式、随访时限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延续护理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糖尿病足;延续护理;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居民饮食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9 840万,发病总人数位居全球首位[1]。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约49.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足[2]。

1 延续护理概念、意义美国老年病协会将延续护理定义为一种帮助患者顺利完成不同健康照顾场所(如医院至家庭)之间转移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如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转移的健康服务,该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3]。

在延续护理实施的过程中,随访人员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给患者及家属良好的院外指导,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社会资源。

2 延续护理的起源及发展1989年美国开创性的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显示延续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医疗费用[4]。

该小组经过20余年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延续护理有利于多种慢性疾病患者的预后。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较早引入延续护理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出院患者健康管理[5]。

香港理工大学黄金月教授及其团队将奥马哈系统翻译、汉化应用于冠心病、糖尿病、晚期肾病等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延续护理服务当中,并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6]。

黄金月教授在对延续护理的不断研究过程中提出了“4C”延续护理模式,“4C”模式要求在延续护理服务过程中做到服务全面、协调,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协作性[7]。

糖尿病足溃疡诊疗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诊疗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诊疗研究新进展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展的共同结果。

溃疡可以累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缺血可导致坏疽。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截肢率是非糖尿患者的15倍。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逐渐增加趋势,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为9.7%[1],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约12%~25%的糖尿病人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2]。

本文综合有关糖尿病足溃疡诊治的文献资料,就目前比较成熟的观点和方法简要归纳,以供借鉴学习。

1 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往往涉及多个发病机制[3]。

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内皮细胞损伤处可有血小板粘附、红细胞聚集及微血管栓塞。

纤维蛋白增加,纤溶活力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变形能力下降。

白细胞贴壁游出,血小板粘附形成血管内附壁血栓。

加重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影响,肢端缺血缺氧浮肿,易于感染而发生溃疡,创面不易愈合。

同时周围神经鞘膜、轴突及雪旺氏细胞变性,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损伤及功能障碍,导致肌肉萎缩、肌腱、韧带失去张力平衡而产生足的变形及夏克氏关节,不正常的压力分布加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而发生足溃疡。

2 临床表现及诊断2.1 临床诊断目前已有很多种关于糖尿病足损害的评分系统,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几种。

(1)经典的Wagner 分级法,主要依据溃疡的深度及坏疽的范围分级,适用于以神经病变为主的患者:0 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 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影响到肌肉,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 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 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 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新进展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新进展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新进展作者:邓洁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到后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并发症之一[1]。

本篇从预防护理学的角度,针对以往的预防护理方法做出总结论述,从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指导力度,增强患者的自保意识,做到早预防,早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79-0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呈递增趋势发展,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约达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2]。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得到完全破译。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可累及全身,本篇主要讨论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

1 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不同程度发生病变,致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导致双下肢疼痛麻木,感觉消失;又由于外伤等原因,溃破不易愈合,使相关的足部皮肤大面积溃疡,形成足部感染;严重时夜间发生疼痛性痉挛,常因为感染、局部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最终形成坏疽,关节骨质被破坏和畸形,治疗不及时会因此截肢致残[3、4]。

1.1 病因分析1.1.1 护理不当和各种外伤占诱发因素的67%左右。

由于对糖尿病足引起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一些患者不注意保护自己,致使皮肤意外受伤,这些伤害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逐渐严重感染,形成坏疽,难以治愈。

[5]1.1.2 感染占诱发糖尿病足因素的33%左右。

患糖尿病后身体抵抗力降低,伤口难以自愈,更容易被真菌等病菌感染,又由于皮肤不洁净造成疖疮肿毒,发生化脓性感染,最终导致溃疡和坏疽[6]。

1.1.3 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周围神经随之病变,使身体末端因为缺血性营养不良而形成糖尿病足[7]。

1.2 糖尿病足分级法 [1、8] 根据Wsgner分类方法,将糖尿病足分为5级: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进展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8 1 2 1) 2 0 6 0 0 92 1 (0 1 0 . 9 .3
糖尿病足(i ei fo, F , da t o t D ) 是与下肢远端神 经 b c

致 支持负 压吸引的有 益作用 : 用安全 , 速溃疡 使 加
P 00 5 家庭护 理 的天数与总治疗 天数 比值NP = .3 ; WT 组 8 .%, 95 AMWT 53 两组6 组9 . %; 个月内相关 并发 症 如感染 、 蜂窝织炎 和骨髓 炎没有显著 差 别。 系统评价
作者单位 : 0 12北京 , 104 空军总医院 内分泌科
( GF 、 皮 生长 因子 ( F )表 EGF 、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血
促 进 作 用 在 糖 尿病 及 其 感 染 患 者 也 有 显著 体 现 ,
Hu n 等 报 道 了该 因子 对 DF 疡 的 治 愈 与 降 低 ag 溃
有明显的下肢血管再生 。 3 F D 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31球囊扩张成形术(ec t eu a s mia b l o . prua o s rnl n l al n n t u o dlt i , T ) i ao P A a tn
年患者。 1 . 2修复期创面局部 治疗
1 DF 局部治疗新技术
11急性期创面局部治疗 .
111负压吸引治疗 封 闭负压疗法(a u m-si e .. v c u a s td s co u e V ls r , AC) 近 几 年来 兴 起 的 一种 促 进 创 面 愈 是
合 的 前 沿 技 术 , 用 于 各 种 难 愈 性 的 急性 和 慢 性 被
钠 溶 液 敷 料 比较 , 述物 质可 明显 提 高足溃 疡 的 愈 上

糖尿病足病新进展

糖尿病足病新进展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降糖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药物进行
治疗。
改善循环
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改善下 肢血液循环,减轻足部病变。
伤口护理
对于已经发生的足部溃疡,应 定期换药、清创,保持伤口清 洁干燥。
心理支持
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存在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给
予心理支持。
患者自我管理
学习糖尿病足病知识
分类
糖尿病足病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 混合性三种类型,其中神经性以感觉 神经病变为主,缺血性以血管病变为 主。
糖尿病足病的危害
增加截肢风险
01
糖尿病足病患者发生截肢的风险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截肢后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影响生活质量
02
糖尿病足病患者常伴有疼痛、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增加医疗负担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足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病预防措施
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足病的发生率。
药物研发进展
新型降糖药物
研发新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 病足病的发生。
新型抗炎药物
研发新的抗炎药物,缓解糖尿病足病的炎症反 应。
新型抗血栓药物
研发新的抗血栓药物,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病的血栓形成。
02 糖尿病足病的新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新型降糖药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病的治 疗,这些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新型抗生素
随着抗生素的研发进展,一些新型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生素被用于治 疗糖尿病足感染,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耐药性菌株的作用。

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者耐受情况取半 卧位 或 自动舒适体位 。‘ 者取半 卧位可减少
腹腔及下肢 的回心血 量 , 使右心室排血量下降。 2 14 正确执行 医嘱 , 理使用解痉 药物 .. 合 支气管及肺 部分泌物 。 2 15 合理使用镇静剂 ..
注意 口腔清洁 , 勤漱 口、 多刷牙 , 定期更换牙刷 , 减少细 菌 下延至 呼吸道引起感染 。 咯血时禁食 . 咯血停 止后 可给 予 温凉 , 高蛋 白 , 维生素 高 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 浓茶 和咖啡及 温度过高的食 物 , 忌 鼓励
如 阿托品 ( 可在 2 5 饮 食 及 大 便 的护 理 .
患者咯血时用 1m 肌 内注射 ) 可扩张支气 管平 滑肌并 减少 g ,
如安定 1 1肌 内注射 , 0I l g 咯血患者精 患者进食新 鲜水 果 、 蔬菜 , 持大便 通 畅 , 保 嘱患者 不要用力 排
神紧张 , 不能充分休息 , 适当使用镇 静剂 , 可减轻患者紧张、 恐惧 便 , 大便 困难及 时使用缓泻剂 以防诱 发其咯血 J 6。
卫 生 出版 社 ,0 0 5 1— 9 . 2 0 :9 5 8
察体温、 皮肤及尿量的变化 , 咯血患者经过一 系列救治止血治疗
后 咯血可 停止 , 咯血具 有 反复 性特 | , 注 意 密切观 察 。 但 故应
2 3 心 理 护 理 .
[] 王 5
艳, 冯连彩 , 张
勤. 大咯血 患者 1 2例急救 护理 [ ] 齐鲁 J.
2 1 ,6 3 :5— 6 001( )8 8 .
肿块 J尽快 实行气 管插 管或 应用 吸痰 器 吸 出积 血 , , 疏通 气
道 , 时进 行人 工 呼 吸 , 打 背 部 , 同 拍 一旦 引 出 咳 嗽 发 射 , 出 血 咳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

随着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增加。

现就糖尿病足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CAO Ling,ZHANG Zhen-wen,ZHU Ya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China【Abstract】Diabetic foot (DF)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and it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and foot deformity. Morbidity of diabetic foo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d a summary for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Key words】Diabetic foot;Treatment;Progress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护理的新进展

糖尿病足护理的新进展

的精神 , 不要 因短期不见效果便灰心 和频 繁更换 医生 , 这样反而
影 响效 果 。 病 情 较 重 的患 者 反 复 向其 家 属 宣 教 , 对 如果 经 内科 治 疗 不理 想 , 尽 早截 肢 , 可 危 及 生命 。 过耐 心 、 应 否则 经 细致 的宣 教 , 患者 均 能积 极 配合 治 疗 。 3 . 患 者病 情 得 到控 制 后 , 宣 教 糖 尿 病 的 自我 保 健 知 识 , .2 2 应 着 重讲 解 足部 保健 , 体 措施 如 下 。 其具 3 . 1 选择 合适 的鞋 袜 .2 2. 仔 细挑 选 鞋 子 , 应 在 下 午 买鞋 , 最好 选 择 尺 寸 合适 、 尖宽 大 、 底 、 鞋 厚 面料 软 、 气 性好 的软 底 鞋 , 的长 透 鞋 度 应 比最 长 的脚 趾 长 半英 寸 , 不要 穿 塑 料 、 底 、 跟 、 头 皮 鞋 。 硬 高 尖 新 鞋 开 始 不 宜久 穿 , 日穿 1 2后 便 换 下 , 应 1 后 再 像 通 常一 每 —h 适 周
糖 尿病 足发 病 的主 要 原 因有 以下 几 点 :1足 部 压 力 的 变 化 ; () () 2 外周 血 管 疾病 ;3神 经 病 变 ;4多 种 细菌 感染 。 () () 高 浓度 的葡 萄糖 致 下肢 小 血 管平 滑肌 细 胞 增 生 , 强 血 管 收 增 缩 , 时 引起 血 管 内皮 细胞 机 能 不 良 , 细血 管 基 底 膜增 生 , 致 同 毛 导 糖 尿 病 性 动 脉 硬 化 , 得血 管 腔 变 窄 、 管功 能 异 常 、 液 黏 滞 度 使 血 血
专 科 医生 治疗 。
占春风 、 王何荣[1 1 1 发现 , , 若糖 尿病足 已经出现溃疡 , 使用庆大 霉素 、 胰岛素可 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先用庆大霉素注射液2 0 8万I 普通胰 岛素 8 3I 配成混合液作 为药物 。 0 u, ~ 2U 然后对创 面进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造成了较大的健康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这些进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还促进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升。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逐渐揭示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风险管理策略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以改善病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者们在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日益严峻的糖尿病足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2. 正文2.1 糖尿病足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双下肢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和感染而导致的足部病变。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肢体威胁,常导致截肢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对足部受伤的感知减弱,容易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

高血糖还会使血管硬化,血流减少,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容易导致溃疡难以愈合。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忽视,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坏疽、截肢甚至死亡。

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和足部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如果出现足部溃疡、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方式,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危害不容忽视。

糖尿病足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尤其是对足部溃疡的感染,这可能迅速恶化并引发组织坏死。

糖尿病足的护理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的护理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的护理现状及进展摘要: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但当前我国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欠缺、不重视护理等问题,导致总体护理效果不理想。

与此同时,又因为糖尿病足病程漫长,恢复慢,仅靠单一的护理方法很难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手段。

当前我国学者们针对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入手,取得了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了糖尿病足护理的一些方案措施,希望能够对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足;现状;护理手段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是在糖尿病外围血管和神经病变过程中,因为深层组织被破坏、足外伤、溃疡或者感染等而出现的下肢病变现象。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在总体糖尿病患者中,该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4%-10%。

尤其是当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的不断改变,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1]报告显示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

柯运研究中报道仅2/3的糖尿病足患者经医治后创面能够完全愈合,据估计,20%~30%的患者最终进行了截肢。

[2]而且糖尿病足患者知识缺乏、血糖控制不佳,难以按照医嘱继续用药,未重视饮食等是导致其无法快速康复的重要原因[3]。

目前我国接受正规临床护理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比例数仍较低,而就诊延迟时间超过一周的患者就有百分之七十,甚至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足部症状后进行了自我处理,增高了感染风险,加快病情恶化,甚至带来了截肢的危险,延误了疾病最佳临床治疗时间。

糖尿病足步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步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步态变化的研究进展贾川;瞿玉兴【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一系列足部病变的统称.随着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加重,其足底压力及步态等生物力学特征发生病理性改变,引发患者疼痛、功能受限、感觉减退、平衡能力下降等症状,并最终导致足溃疡的发生.伴随病程不同时期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的步态发生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步幅缩小、步速减慢及足支撑时间延长、胼胝体、溃疡等一系列变化.糖尿病足的步态分析可揭示糖尿病足相关病理变化,及时发现肉眼或者人体本身不易发觉的异常,并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对症治疗,干预糖尿病足进展.今后,糖尿病足步态分析应朝着高精度、全肢体、全病程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为临床矫形设备的开发服务.【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0【总页数】6页(P4086-4091)【关键词】糖尿病足;步态变化;周围神经病变;足底压力【作者】贾川;瞿玉兴【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江苏常州2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足具有病程长、难治愈、致残率高等特点[1],其年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4%~10%,且15%~25%的糖尿病足患者病程中可能出现溃疡,其中40%~80%的溃疡伴发感染[2]。

一旦溃疡并发感染就面临截肢的风险,这对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周围神经病变、体质指数、胼胝、足型、足轴角度、性别、年龄等是影响足底压强的重要因素。

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90%的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

伴随病程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的步态特点发生了多样变化。

诸多学者通过多种类型的步态分析仪,发现了不同病理阶段糖尿病足的共有特点,阐述了步态分析对于早期足底压力变化的预测、对病程中足底压力变化及步态改变的监测及对晚期高危溃疡风险的提示作用[3-5]。

糖尿病足护理新进展

糖尿病足护理新进展

2012年第1期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173-02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韩秀丽*王玲**陕西省大荔县医院(705100)2011年11月12日收稿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新进展致抑郁,甚至有的会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

三是因沟通障碍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型: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

一些人会产生敏感、多疑、爱絮叨;一些人对别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老年期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除了充分考虑到医疗护理因素之外,还有注重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调节因素,以期同心协力,帮助老年人安享平安幸福的晚年旅程。

一是要帮助其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

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并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因麻痹大意而延误治疗;同时,一些老年人虽患有一些疾病,也不要被疾病所吓倒,应该坦然面对。

老年人应珍惜尘世间的留存岁月,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是要帮助老年人时常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这种接触,就是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

这样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一些人在退休之前要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应坚决避免“养老金死亡”现象。

老年人退休后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发挥余热。

要有意识为自己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三是要帮助老年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并参与一些适度的脑体、轻体力劳动体验: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参与一些必要的脑力或者轻体力运动。

糖尿病患者足护理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患者足护理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患者足护理研究新进展摘要: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预防及护理的新进展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新进展;综述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数据表明[1],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 9.7% 。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 D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2],并且这种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3]。

就目前来说,临床对这种并发症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多学科协作和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末梢神经功能,避免患者出现截肢或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4]。

该文中对近年来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策略和帮助。

1. 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分级方法为 Wagner 分级法[5]。

可将糖尿病足分为 0~5 级。

0 级 :有发生溃疡危险因素的足,尚没有溃疡形成。

1 级:足表面溃疡,无感染。

2 级:有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质感染。

3 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

4 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 级:坏疽累及到整个足部。

2.糖尿病足的预防国际上公认的临床共识强调:糖尿病足(DF)的临床护理重在预防。

尽管DF 治疗困难,但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能阻止或减缓 DF 的发生。

国内有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一半的病人不发生足溃烂和截肢[6]。

2.1 定期筛查危险因素我们要定期进行足部筛查,这已成为早发现糖尿病足的关键,我们应当把患者足病及危险因素筛查来作为糖尿病足预防的第一步[7]。

医生要早期识别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并要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及对高危因素的处理,这对预防及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坚持每半年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为神经病变检查,包括温度觉、位置觉、触觉、痛觉等;血管状态评估;足部皮肤检查;足部感觉测试等[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