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浅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实现政府目标和改善公众生活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执行的阻力、效果评估的困难、差异化执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各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是执行阻力。

政策的成功实施通常要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如政治行为、不愿意接受改变、官僚体系的阻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沟通合作:政府应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市民、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开展多方合作,能够减少阻力来源,增加政策的成功实施机会。

2.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透明度。

同时,应进行详尽的实证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二是效果评估的困难。

很多时候,政策执行结束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评估指标: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以便对政策执行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政府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评估框架。

2. 提高数据共享: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以便于政策执行后的数据收集和评估。

政府还可以与学术机构或独立机构合作,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测。

最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三是差异化执行。

很多时候,政策在不同地区或群体中的执行效果存在差异,这给政策执行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个性化执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或群体的差异性。

通过个性化的执行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或群体的需求,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2. 增强监督能力: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各个地区和群体中得到均等的执行。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政策执行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行动,并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影响社会活动中各利益诉求者的行为和利益分配方式,以达到政府既定目标的一些规定和行为。

因此,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1. 缺乏参与和民主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公民的需要和期望,但如果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很可能导致政策与公民的需要和期望脱离实际。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公开、透明、高效、民主的政策制定模式,倾听和参考各方声音,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决策过程。

2. 官僚主义和手段型思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主义与手段型思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政策制定者的权威性、封闭性与自我保护性等方面;而手段型思维问题则表现在政策制定者将手段作为目的,忽略了政策与现实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促进上下联动和多部门合作,通过政策创新和实现政策目标,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体系,强化对政策实施的审查和监督,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

3. 利益分配不均公共政策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还要货币和非货币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对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和认真地考虑。

但是,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影响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各利益关联方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政策宣传和公众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策资源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政策衔接、协调和整合,提高政策效应的协同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1. 执行缺乏有效措施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最终实现的过程,但常常会受到执行机构和官员素质、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

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用等方面。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标签:公共政策;困境;路径在我国,地方政府,即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指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级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地方政府具体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困境,出现了政策执行的失真失实现象,最终导致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一、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照搬。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机械式的复制政策内容,照抄照搬的执行,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责任推给政策制定者,这就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政策抵制。

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接受者,执行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政治觉悟的影响,会对其执行的政策产生抵制情绪;执行对象也会产生不接受和不认同的心理。

要是二者同时对一项政策产生抵制情绪,其危害更为严重,将会使公共政策执行中断。

(三)政策利用。

政策利用又称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加以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利性,它会使得部门政策难以实现,不能完全的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四)政策敷衍。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F r o n t i e r前 沿 汇
也保 证 了公 民 信 息 的 完 整 性 与真 实 性 。 会 危机 社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的 正 常健 康 发 展 。 而 现 今 网 络上 发 表言 论 时 存 在 不注重理性化的现象 , 部 分 网 民 因不 了解 真 相 , 听 取 谣 言 并 在 网 上 散 布 谣
还需要公 民间相互交流、 了解, 能 够 换 位 思 考 并 拥 有 同样 的 价 值 观 念 。 而 这 种 方 式 只 适 用 于 人数 、国土 较 少 的 国 家 , 一 旦 公 民增 多便 很 难 实 施 。 而 现 如 今 我 国 就 存 在 着 任 阔基 数 大 的 特 点 ,因此 网络 政 治 参 与 仍 存 在 诸 多 困难。
二 、网络 政 治 参 与 对 政 府 公 共 管 理 的 不 利 影 响 1 . 网络 信 息 良莠不 齐
网 络 信 息 附 带 的 虚 拟 、隐 蔽 性 , 加 大 了辨 别 网络 政 治 参 与 信 息 真 伪 的
难度 , 对 政 府 社 会 管 理 造 成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困难 。 互 联 网 具 有 个人 信息 隐 藏
5 . 公 民参 与政 治素质参 差不齐
在单方面看来, 公民人人有权参与政 治生活的原则充满 民主和公正, 却 忽 视 了公 民 的 个 人 素 质 、 道 德 意 识 等 因素 对 参 与 公 共 事 务 管 理 时 造 成 的影响。 假 设 让 品 德 不端 并 缺 乏 专 业 知 识 的 公 民参 与 政 治 管 理 , 一定程度 上 会 对 最 终 决 策 的 合 理 性 产生 影 响 。因 此 , 公 民 要 想 良好 的 参 与 政 治 , 需 要 加 强 自身 的 素 质 , 经过讨论协商调研的方式参与处理国家的公共事务。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实施公共管理、增进公共福利、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执行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它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公共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还破坏了正常的政策秩序,甚至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众多社会问题都依赖于政府有效地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在我国的政治和公共事务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远远大于西方国家。

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人们也发现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不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而是缺乏有效、全面和坚决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因此对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象征性执行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搞政策宣传而不采取政策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新政策,观望上级态度和其他部门的执行情况。

象征性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

同时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2、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具有整体性原则,只有其内部各个部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政策目标。

而一些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只选择执行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其余则被遗弃。

这种”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行为的后果是政策的内容残缺不全,变形失真,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收到与政策初衷完全相悖的效果。

这一现象在基层政府中尤为普遍,它事实上否定了政策制定机关的权威,颠倒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窃取了国家利益而使地方利益得到满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教学文案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教学文案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是:1、政策敷衍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将政策束之高阁, 阳奉阴违, 敷衍塞责, 从而使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 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政策选择执行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政策附加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 自行其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4、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

5、政策抵制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 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难以接受。

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 演变成野蛮执行,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可钻。

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是策是否合理;二是政策本身是否明晰;三是政策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四是政策是否多变。

2、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这表现在:1)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种种原因, 一些政策执行者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以城市化发展为例摘要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看待为一个孤立静态的过程,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新的公共问题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政策观念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

伴随政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科学严密的系统,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秉承全新的政策理念对我国目前的公共政策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出发点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良性循环一、导论公共政策是指掌握公权力的主体,对社会的各个公共领域所作出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实则是一个关乎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过程,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政策具有影响上的权威性、范围上的普遍性、强制性、目的性、实践性等特征,旨在实现对社会资源与公共利益的有效分配、合理导向、科学管制与完备调控。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公共政策系统经过了长期的磨砺与发展,已然形成了自身较为成熟与完善的框架体系,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公共政策系统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下面,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问题为例,来论述一下我国公共政策系统的问题与对策。

二、我国的公共政策现状(以城市化发展为例)(一)城市化的重要意义与我国现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城市化是生产力进步引起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科技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四,政策执行环境也是影响政策 能否得到有效执 行的重要因素 ,包括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
3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对策
3 . 1提 高执 行主体 素质
政策执 行要不 断提高政策执行主体 的政治业务素质 、 职 业道德修 养、政策执行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确保政策的正确执行 。提高政 策 执行人员的理论水平 ,培养 良好 的自律精神,坚定为 国家为人民服务 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在政策执行 中要 自 觉规范执行行为,自觉抵制 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腐败保护主义 ,对 待工作认真负责,讲求实效 ,不搞形象工程 ,树立明确的整体观念 、 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强化 自身业务能力,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理论 学习,拓 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 ,提高对 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 决能力 ,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实时监督。
3 . 2 公共 政策本 身应 具有 较好 的可 执行性
2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 因分析
2 . 1存在 的 问题
公共政 策执行存在的 问题就是公共政 策失控 ,它存在于我国不 同 历 史时期 ,只是程度有别。公共政策失控在我国现实生活 中主要存在 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这是由于 当需要执行的 政 策与执行机关存在利益冲突时,政策执行机关从 自身利益 出发制定 与上级政策表面一致而实际上却背道而驰 的执行措施,阻碍 公共政策 的真正落实。第 二,政策在执行过程 中被扩大化 。政策执行机关在执 行过程中擅 自扩 大政策范 围和调控对 象,使得执行情况更为复杂,在 政治实际执行中与政策 目 标各行其是,谋取 自身不正 当利益。第三, 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政 策执行机关对政策进 行选择性执行 ,过滤政 策 ,选择对 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 ,妨碍 目标实现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 四,阳奉阴违、象征性执行 。表面上遵从政策 目标 ,但在人员、资 金、组织等方面却不加落实,违反了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第五 , 虎头蛇尾 、敷衍 了事 。政策执行机关在政策执行初始阶段 紧锣密鼓地 进行,一段时间后就延宕推拖,只做表面应付却并不落实,使政策变 成一纸空文。第六,机械式照搬执行。这是指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上 级政策不结合当地实 际情况 ,照搬照抄,缺 乏灵活性 ,是政策无法 真 正落实到实际,且 当不能解决问题时,将责任归咎与政策本身 。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等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不足,或者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够。

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执行偏差等问题。

3. 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为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为了解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执行的资源和人员配置入手。

首先,要确保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充足,以满足政策执行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执行人员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这包括加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执行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困难和执行偏差。

3. 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为了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其次,加强监督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摘要: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转型中的大国,在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却很突出,一项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以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不同的地方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因此,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我国政策执行的偏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由于国界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以及学者专家认知程度的不同,对于政策执行概念的阐述不一,比如国外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认为:可以将执行看作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而国内的陈振明将它阐释为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综合所述:公共政策执行是充分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政策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将已合法化的政策附诸实践的现实过程,它是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动态实施阶段,并有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时限性、协调性、动态性及对象的适用性等特征。

二、我国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公共政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完全依靠领导人的个人经验和意愿进行政策制定,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执行中断和变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政策科学的发展步入正轨,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逐渐合理化和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公共政策表面化执行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停留在表面宣传上,保留原政策中对自身有利的部分内容,或者仅保留了原政策的表面现象,使原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很多地方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时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政策条文生搬硬套,不能将公共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原本不适应现实状况的政策机械地执行,或者当新问题出现时没有适用的应对政策,大大降低了政策效率。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政策执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执行得当,关系到政府形象、政策有效性等多个方面。

然而,现实中公共政策执行常常面临偏差、瑕疵等问题,比如:政策执行并不完全达到政策设计者的预期;政策执行中存在腐败行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这一现实问题,对于改进政策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升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以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包括制度性偏差、行为性偏差等。

2、公共政策执行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监管、约束、刺激等方面。

3、现有治理机制下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对当前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机制下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三、预期结果及其意义
本研究将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治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升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和合法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研究结果具有以下预期意义:
1、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治理机制,揭示其内在联系,为政府改进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指导。

2、发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

3、加深对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及能力的认识,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执行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资源有限并且需要面临多个问题的处理,政府在资源分配上往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投资,而其他地区则会被忽视。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2. 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需要丰富的信息支持,但政府通常无法准确获取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此外,政府与执行机构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或失误,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3. 执行难度与风险:执行一项政策往往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风险。

例如,执行环境可能不利,执行机构可能缺乏能力或资源,甚至会遭受利益相关者的干扰和阻挠。

这些因素使得政策执行变得复杂而困难。

二、解决途径1. 信息公开与民众参与:政府应主动公开信息,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策执行过程的了解。

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政府还应积极听取民众的声音和意见,并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加强政策评估与监督: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机制,持续对政策执行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政府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执行策略,提高执行效果。

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进行监督,减少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风险。

3. 提高执行机构能力与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对执行机构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同时,政府应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均衡,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4. 积极应对执行风险:政府应预见和评估执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加强对干扰和阻挠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行机构的安全保障,建立高效灵活的应急机制等。

总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公共政策的执行难是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合作不顺畅,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预期之外的挑战。

公共政策的执行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策制定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一些政策制定者在制订政策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执行方面的问题,导致政策难以在实际中执行。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能也没有充分了解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现实,使得他们的政策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其次,执行机构可能存在能力不足或不配合的问题。

一些执行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有效执行政策,或者缺乏对政策的充分了解和认同。

此外,一些执行机构可能存在内部利益冲突,导致他们在执行政策时不积极配合或拖延执行。

此外,一些执行难的原因还包括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政府实施政策的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的改变等,这将会对政策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受到困扰,导致执行难。

解决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对策如下:首先,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执行的可行性。

政策制定者应该广泛征求相关各方的意见,包括执行机构、相关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等,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策制定者应该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和数据,确保政策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执行机构的能力和配合。

政府应该向执行机构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执行政策。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执行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按照政策要求履行职责。

此外,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政府应该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以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该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和对策【开题报告】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和对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浅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和对策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外研究动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公共政策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政策的制定而忽略了政策的实际执行。

直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政策制定与现实执行层面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人们对政策执行研究的关注。

从70年底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究者将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题和重心从政策制定转移到了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主要关注把政策转变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采取个案研究方法,强调对政策执行失败原因的分析,将政策制定阶段的问题和执行机构的不服从看作是政策执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政策执行的结果持有一种较为悲观的看法。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认识到政策执行会随政策执行时间、政策类型以及执行机构的不同而变动,侧重于促进和阻碍政策执行的变量因素分析,形成了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多样化视角。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力求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主要把理论构建及其有效性建立在更加严谨的科学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和纵向)以及假设验证基础之上,强调运用包括网络分析、内容分析、社会试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内的多元研究方法,通过跨区域的、历史性的多案例研究来捕捉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伴随着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政策执行研究的视角经历了组织理论视角、网络分析视角、制度分析视角和阐释性视角的发展。

⑴政策执行研究的组织理论视角。

早期的公共政策研究忽视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将其看作是一个不需要仔细审视的“黑箱”。

随着政策执行失败问题的日益普遍,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蒙特乔伊和奥图尔(Montjoy&O’Toole,1979)在执行和组织之间建立起了直接联系,认为执行问题可以被视为组织问题,组织运转失灵可能直接导致政策执行失败。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解决报告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解决报告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解决报告
一、公共政策执行问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往往会受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政策目标混乱、政策资源分配不当、政策沟通障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公共政策执行问题,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解决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有效执行。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以保证政策的正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目标。

2、加强政策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政策资源,有效发挥政策的作用,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关键。

政府应该根据政策的实施情况,合理安排政策资源,以期达到政策的最大效用。

3、完善政策沟通机制,加强行政协调。

政策的实施过程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行政协调,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沟通机制,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4、强化政策落实,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

政策落实是政策实施最终的目标,也是政策实施最关键的环节。

政府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和促进政策的落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总结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政策目标混乱、政策资源分配不当、政策沟通障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正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政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政策资源;完善政策沟通机制,加强行政协调;强化政策落实,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以期达到政策的最大效用。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如何是关系着民生与国家发展的大事。因此,本文以公共政策的执行为研究主题,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不利相关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建议,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
研究目标或预期目的:
公共政策执行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方案落实情况。公共政策的执行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近几年我国对公共政策执行情况也越来越关注,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要求越来越高。
2.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三)完善执行体系
1.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结语
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年月日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国家政府政策目标的关键,公共政策执行结果是政策检验、修正与完善的基本依据。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取决于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是否科学,取决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否合理,取决于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发展,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大大增强,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比如执行主体混乱、执行手段不科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公共政策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公共政策执行不利对社会稳定、政府形象以及公信力都将造成极大危害。
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不利影响因素,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现状,提出相关意见丰富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研究,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度。
研究思路或写作提纲:
前言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
(一)执行力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管理机构臃肿
(二)执行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三)执行手段不科学
(四)执行效率低
三、公共政策执行不利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政策自身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研究背景: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实现政策目标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研究问题:
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哪些问题?
2.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3. 如何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实现政策目标?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探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总结出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和对策。

研究内容:
1. 研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2. 探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政府官僚机构不健全、政策执行力量不足、利益格局不合理等因素。

3. 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如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4. 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和对策,包括政策执行协调机制的建立、政策执行流程的规范、政策执行人员的能力提升等。

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探究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决策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浅谈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和对策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外研究动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公共政策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政策的制定而忽略了政策的实际执行。

直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政策制定与现实执行层面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人们对政策执行研究的关注。

从70年底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策研究者将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题和重心从政策制定转移到了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主要关注把政策转变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采取个案研究方法,强调对政策执行失败原因的分析,将政策制定阶段的问题和执行机构的不服从看作是政策执行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政策执行的结果持有一种较为悲观的看法。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认识到政策执行会随政策执行时间、政策类型以及执行机构的不同而变动,侧重于促进和阻碍政策执行的变量因素分析,形成了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多样化视角。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力求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主要把理论构建及其有效性建立在更加严谨的科学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和纵向)以及假设验证基础之上,强调运用包括网络分析、内容分析、社会试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内的多元研究方法,通过跨区域的、历史性的多案例研究来捕捉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伴随着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政策执行研究的视角经历了组织理论视角、网络分析视角、制度分析视角和阐释性视角的发展。

⑴政策执行研究的组织理论视角。

早期的公共政策研究忽视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将其看作是一个不需要仔细审视的“黑箱”。

随着政策执行失败问题的日益普遍,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蒙特乔伊和奥图尔(Montjoy&O’Toole,1979)在执行和组织之间建立起了直接联系,认为执行问题可以被视为组织问题,组织运转失灵可能直接导致政策执行失败。

拜尔(Beyer,1983)认为,政策执行是一种社会和行为过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执行组织同样要受到政策执行活动的影响,其提出了有关政策特点的四个指标,进而执行组织内部结构关系的松散或紧密程度及组织规模的大小为依据,提出了有关政策执行特点的假设。

敦泽尔(Dunsire,1990)将官僚机构内部活动的特点作为政策执行研究的出发点,其从政策执行主体——官僚机构——内部的信息传递过程阐述政策执行失败的缘由,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详细地剖析了这种转换过程是如何导致政策产出和政策意图之间的“鸿沟”的。

⑵政策执行研究的网络分析视角。

随着政府需要处理的政策问题越来越复杂、官僚机构弊端的日益显现以及越来越多的政策需要借助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共同参与到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研究的组织理论视角的不足日益明显,政策执行研究的网络分析视角逐渐发展起来。

Mandell(1984)认为,将网络分析运用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助于政府机构更好地了解网络互动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从而学会怎样在网络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

戈金(Goggin,1990)提出了一个分析美国政府间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执行网络模型——“沟通模型”。

戈兰萨蒙(Grantham,2001)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执行网络,其是围绕执行问题而形成的网络形式,这些执行问题不得不先于政策执行而被解决。

在执行网络中,为了产生整体性的政策执行产出,网络行动者彼此进行资源的交换,并围绕对资源的控制而展开谈判和竞争。

奥图尔认为“政策执行网络”即具有高度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作为影响政策结果的因素,政策执行网络需要赋予更多的关注。

围绕“政策执行网络”这个概念,斯克罗德尔(Schroeder,2001)提出了构建政策执行网络的途径。

⑶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视角。

当政策产出依赖于多个行动者的共同努力或集体行动时,如何遏制行动者机会主义行为,能否实现行动者行为的协调一致就成为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在,而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为了分析制度规则如何影响行动者彼此间互动模式的选择及其行动结果,奥斯特罗姆(Ostrom,1999)提出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理论框架,包含了操作层面、集体选择层面以及宪政层面三个分析层面,超越了政策执行的自上而下研究途径和自下而上研究途径所存在的局限,将相关的理论构建融于实际的政策执行经验分析中,能够增进对政策执行活动的了解。

米提尼克和贝克奥夫在分析多个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提出了构建一种基于政策执行的激励制度。

一些公共政策研究者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应用于制度安排的选择分析中,认为制度安排在节约交易成本方面的潜力将决定着政策执行主体及其组织结构的选择。

⑷政策执行的阐释性视角。

政策执行的阐释性视角聚焦在政策意义的构建和阐释方面。

斯皮莱恩(Spillane,2002)构建了一个政策执行的认知框架来解释政策执行者是如何理解政策内容及其目标。

2.国内研究动态:我国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关注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有了一些关注于政策执行的理论和研究论文出现。

⑴关于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对我国政策执行的总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期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上。

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地方政策执行研究,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研究,对转型期中央公共政策失控研究等。

郭渐强(郭渐强,1997)认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效果。

为了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从我国国情和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应该选择有限集权模式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上收不该下放的权力时,进一步下放应该给地方的权力。

钱再见,金太军(钱再见, 金太军,2002)认为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往会由于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原因,消极、被动、低效地执行政策,甚至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这种现象就是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从政策执行主体上找到原因。

影响政策主体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包括政策社会化机制乏力,成本收益预期失衡,责任追究制度缺损等等。

要克服“中梗阻”现象,就需要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知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感。

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丁煌认为(丁煌,2002,)我国的政策执行中存在着政策执行阻滞现象。

防治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在于健全相关制度,要改进行政职权的配置制度,进一步完善改府行政组织间的职权分配制度。

进一步完善政府与执政党间的职权配置制度;完善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制度漏洞,从制度上抑制政策执行阻滞行为的发生,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⑵关于政策执行理论发展及方法论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缺少。

金太军(金太军,2001)认为目前我们应该研究的政策执行重点研究领域有:1、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的衔接和协调;2、政策执行的成本和效益;3、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张力;4、政策执行的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5、政策执行的可操作性;6、政策执行的艺术和技巧;7、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能力和价值取向;8、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相关条件;9、政策执行的风险、阻力及其克服;10、政策执行中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11、政策执行的预期效应,包括潜效应和负效应;12、政策执行的奖惩机制特别是责任追究机制;13、政策执行的监控反馈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14、各政策执行主体间及其与政策目标群体间的沟通与协调;15、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等。

丁煌认为(丁煌,2003,)应该从理论前提假设、基本研究方法和具体分析方法等三个不同层次对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方法论进行探讨。

他认为对政策执行问题的探讨应该在资源稀缺性和理性逐利人这两个假设前提下,以利益分析为基础,分别运用行为分析和制度分析这两种具体的方法来进行。

当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从非线性理论的角度开展政策执行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运用非线性理论对公共性质问题进行研究始于基尔在美国的《公共行政评论》发表的“非均衡理论及其在共行政中的应用”一文。

王劲松(王劲松,2003)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有赖于公共政策执行初始状态的塑造,而涌现则是塑造公共政策执行初始状态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运用系统的“整体涌现性”这一特征对公共政策执行初始状态的塑造问题进行刻画,找出塑造公共政策执行初始状态的三个促成涌现的因素,将对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⑶关于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研究。

钱再见(钱再见,2001)认为政策执行的风险是社会政治风险中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政策执行偏离政策目标的可能性空间。

由于政策执行风险因素的作用和干扰,使得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造成政策执行走样,甚至会出现政策执行失败。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如政策合法化程度、政治目标的弹性限度、政策执行信息的非完备性、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性和目标团体的影响力,等等。

针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风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升政策合法化程度、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从而增强政策执行的风险意识,降低政策执行风险,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等。

丁煌(丁煌,2002)认为作为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通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使其效能得以发挥,而政策执行本身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效果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策制定得科学与否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至关重要。

这种科学性包括政策的合理性、明晰性、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公平性诸方面内容。

蓝剑平(蓝剑平,2002)认为考虑到在中国缺少法治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盛行等因素,必须将影响政策执行的非制度性因素予以考虑。

非制度因素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伦理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