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教育功能论文

合集下载

论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论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自己 的位 置 。简单 而 饶 有趣 味 的健 身 动作 激 发 了人 们 锻 炼 热 潮 ,使 人们 在 这些 集体 活 动 中实 现 了锻 炼 与 自
我 调适 。 感 受到 生活 的美 好 。
佤族 , 是一 个古 老 的民族 。早 在唐 、 明代 就有 望 蛮 、
哈瓦 、 古刺 、 哈刺 、 哈杜 等 记 载 , 这些 均 为佤 族 祖 先 的不 同称 呼 。 自古 以 来 , 佤族 就繁衍 、 生 息 在 祖 国 西 南 边 疆 的 阿佤 山 区。佤 族人 民在 漫长 的历史 长河 中 , 在 长 期 的 劳
家 的家 神 而 受 到 人 们 的 崇敬 。 佤 族 民 间节 日与祭 祀 活 动 相 互融通 , 每逢年节 、 祭祀 , 人们身着盛装 , 杀猪宰牛 , 泡 滤 水 酒、 蒸 糯 米 饭 以示 庆 祝 , 热 闹非 凡 。 其 中最 为 盛 大 的要 算 是 每 年农历十 二月 , 即佤 历 “ 格瑞 月” 所 举行 的“ 拉木祭 祀 ” 该祭 祀活动不 但仪式 隆重 、 场面 宏大 , 而且 由巫 师“ 魔巴” 率领 下 的佤 族 传 统 《 木鼓舞 》 , 贯穿于祭祀始终 、更重 要 的 是, 届时“ 木依 吉 ” 大神 , 将 亲临盛会接 受人们 对他的崇拜 和敬奉 。“ 木鼓 ” 是 佤 族 人 民祖 辈 相 传 族 传 说 中 曾记 载 : 开 天 辟 地 之 初
禾 楼 舞 进 行 了 艺 术 化 的 加 工 并 积 极 参 加 国 内外 的各 种 文 化 交 流 活 动 ,取 得 了 不 俗 的 成 绩 。 如 2 0 0 2 , 2 0 0 B 年 参 加广 东 民 间艺术 大 赛 均获 银 奖 , 2 0 0 5获 首 届 岭 南 民 间 艺 术 汇 演 比 赛 金 奖 ,参 与 2 0 1 0年 上 海 世 博 会 巡

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美学特征

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美学特征
佤 族 是一 个 神秘 而 古 老 的 民族 ,人 们 “ 每 事 必歌 ,每 歌必 执 杵 棒 相 互 对 击 。舞 者 在 杵 棒 与竹 竿 分 和 的 空 隙 中跳 跃 起 舞 ,
舞 ” ,能 歌善 舞 , 以歌舞 的 形式 表达 内心 的 世界 ,具 有 极其 丰 富 伴 随着 铿 锵 有 力 的 节 奏 敲 击 声 , 或 转 身 、 或跨 步 ,不 断反 复而 多 彩 的舞 蹈 文 化 资 源 。 佤 族歌 舞 热 情 奔 放 、古 朴 粗 狂 、 刚 健 豪 舞 ”。所 有 的祭 祀歌 舞 都是 为 了让 灵魂 得 到 归属 , 因为 ,佤 族人 爽 、 韧 性 悠 长 , 形成 了其 独 特 的舞 蹈 风 格 。 人 们 之所 以认 识佤 认 为 灵魂 是永 远 存在 的 ,他 们利 用现 实 社会 的一切 资源 让 灵 魂得
大 的外 来 资源 ,积 极 为苗 绣 走 出去找 到 更大 的市 场 , 引进更 多先 苗绣 流通 领 域更 广 。黔 东南 苗族 刺 绣 定会 绽放 异 彩 ,走 出 中国
进 的科 技 ,发展 好黔 东南 地 区的苗 绣 。 走 向世界 。
但 是 ,快 捷 交通 工 具带 来便 利 的 同时 , 同样 也 冲击 这 苗绣 的 发 展 。如 :外 来 技术 手段 虽 然 能提 高生 产效 率 ,但 是 ,能不 能保 护 好苗 绣 的精 华 ,能 不 能传 达苗 绣所 独 有 的魅力 ,同样 是 一种 考

民族 民 间文 化 研 究 . 大 众 文 艺
佤 族 民间舞蹈的风格 与美学特征
张志华 ( 云南 曲靖 师范 学院教 师教 育 学院 6 5 5 0 1 1 )
摘 要 : 佤 族 人 能 歌 善 舞 ,歌 舞 与 佤 族 人 朝 夕 相 伴 , 基 本 上 是 所 理 解 的一 切 自然现 象 都有 灵魂 ,这 是佤 族先 民的观 念所 在 。 因

佤族舞蹈的教学实践报告(3篇)

佤族舞蹈的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佤族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佤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佤族舞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热门项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佤族舞蹈,我们组织了一次佤族舞蹈的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阐述此次教学实践的过程、成果和体会。

二、教学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开展佤族舞蹈教学实践之前,我们首先对佤族舞蹈进行了深入了解,包括舞蹈的历史、特点、动作技巧等。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佤族舞蹈专家进行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教学实施(1)舞蹈基本动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从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入手,包括步伐、手势、身段等。

通过示范、分解、反复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

(2)舞蹈组合教学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舞蹈组合的教学。

舞蹈组合是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故事性和表现力的舞蹈段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舞蹈音乐与节奏教学佤族舞蹈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节奏,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熟悉佤族舞蹈的音乐特点,掌握舞蹈的节奏感。

同时,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教学成果展示在教学实践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佤族舞蹈成果展示活动。

学生们的表演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教学成果。

三、教学实践体会1.佤族舞蹈教学的意义佤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对其进行教学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佤族舞蹈教学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佤族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最后,佤族舞蹈教学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2.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论文浅析西盟佤族传统舞蹈

论文浅析西盟佤族传统舞蹈

艺术论坛我国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耿马、永德、昌宁、孟连、镇康、景东、腾冲、普洱等县,即萨尔温江和澜沧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拉祜、傈僳、哈尼等民族交错居住。

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中心区的民族,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成为我国佤族总人口数占据最多的地区。

西盟佤族人以“瓦”、“安瓦”、“勒佤”、“布饶克”等自称,“瓦”“安瓦”、“布饶克”意为位石山上的人,“勒佤”为看守大门的人。

1963年,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根据本民族意愿,报经国务批准,正式定名为佤族。

由于阿佤山区路途遥远且交通不发达,长时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受外界先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冲击的程度不同,佤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中记载:“至1949年前,佤族社会经济发展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西盟为主,包括澜沧沧源部分佤族的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阿瓦山中心区;二是以沧源大部分佤族以及耿马、双江、澜沧一部分和孟连、西双版纳等地佤族组成的具有封建领主经济特征的佤山边缘区;三是已进入地主经济的镇康、凤庆佤族地区。

”①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各村寨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由于佤族没有文字,本民族的历史靠口耳相传,所以“司岗里”出来以前的历史文化在佤族群众的记忆中是模糊不清的,而“司岗里”出来以后年龄较大的老人、巴猜、窝朗等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曾经居住的地理特征、民族历史、迁徙路线等,这些重要的家庭口头传承文化,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西盟佤族社会经济历史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由于西盟山区的阿佤人与拉祜族、傣族交错居住,在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中相互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里山岭重叠,平坝较少,其房屋建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两层的楼房,另一种为竹木结构四壁落地房,房顶均以茅草遮盖并垂落于房檐。

如今,西盟新县城在政府的支持下,楼房建筑全然换上“新装”,在浅褐色的外墙上,以红、黑色等佤族传统颜色绘制的具有浓厚佤山风情的房檐,并以铝制的“铝茅草”覆盖在屋顶,别有一番民族风味。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122李 娟: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李 娟(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作者简介:李 娟(1980-),女,陕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艺术、舞蹈教育。

【摘 要】我国的佤族舞蹈是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珍宝,深受我国各地区人们的喜爱和认可,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主要是因其历史悠久,具备大量多元的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功能,族内成员常用舞蹈祭奠先人,表达内心情感等。

本文将主要围绕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佤族舞蹈;多元文化;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122-01佤族是一个在生活中载歌载舞的传统民族,具备大量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素材,其舞蹈风格不仅简朴豪放、大方稳健,并且热情洋溢、坚韧刚强。

自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相关人员开发编排的《甩发舞》等舞蹈,在各个地区表演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从而促使更多人基于舞蹈之上了解了佤族。

一、佤族舞蹈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分析(一)佤族舞蹈和佤族渊源的历史相融合,具备朴素的初始风采因佤族生活的地理区域比较偏远封闭,再加上历史的不断沉淀,使佤族舞蹈保持了简朴的原始风采。

比如,佤族创造的木鼓舞,就是一种保留原始历史的宗教祭奠舞蹈。

佤族的先人在肃穆的宗教祭奠环节中,为敬奉祖先,为躲避灾难取得神灵的保佑往往是跳这种舞蹈。

在跳舞过程中,常常以铓锣、木鼓为核心的演奏器材,用鼓声、呐喊声、锣声等有效配合为主要节奏,韵律带感又非常融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煽动性。

跳舞时,所有人均赤足,男生头绑红带,着短裤,女生则头绑白带,长发飘飘,手带镯子,着裙子,两手十分自然地在空中挥动。

木鼓两侧分别布置1-2名男生鼓手,手里拿着竹片与鼓锤,周围围着大量跳舞人员。

随着演唱者的歌声、鼓声等穿插口号而翩翩起舞。

到舞蹈尽兴时舞步豪放,气壮山河,扣人心弦,真实再现原始时期佤族族人和自然对抗的悲戚场景和奋发向上的协作奋战的民族意念,而且也显现出其对女人的尊敬和称赞。

佤族舞蹈资源对沧源艺术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佤族舞蹈资源对沧源艺术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 木 鼓 ” “ 木 鼓 ” “ 木 鼓 ” “ 木 鼓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作 为 做 、拉 、敲 、祭 舞蹈 场 景 表 现 出来 , “ 鼓 舞 ” 是 为 了祈 求 人 丁 兴 旺 、 跳 木 就 驱
个 民族 时 , 往 会 首 先 想 起 这 些 载 体 。 比 如 我 们 想 起 丽 往
江, 就想 起 活 生 生 的 东 巴 文 字 , 会 想 起 来 源 于 民 间 自娱 乐 ” “ 巴 乐 舞 ” 起 《 象 丽 江 》 这 纳 、东 想 印 ,
些 都 是 丽 江 独有 的文 化 , 因为 独 有 , 具 备 了竞 争力 , 化 之 就 文

现 了岁 时 节 日民俗 与人 生 仪 礼 ; 而舞 蹈 的 服 装 和 特 定 用 具 又 和 相 关 的 特殊 制 作 加工 工 艺 技 术 密 切 相 关 。所 以 , 族 的 原 佤 生 态 舞蹈 无 疑 是 一 种 非 常 稀 有 的 艺 术 形 式 。 这 种 舞 蹈 是 舞
者 世 世 代 代从 先 祖 那 里 继 承 下 来 的 , 有 生 命 的 活 力 , 可 具 是 以 不 断 发展 的活 态 文化 艺 术 品 。 I ”1 ] “ 木鼓 舞 ” 完艇 的 体 现 了 佤 族 对 神 器 “ 鼓 ”的 崇 拜 , 木 把
的舞 蹈 , 佤 族 史 前 民 间 舞 蹈 的 典 型代 表 , 难 能 可 贵 的 原 是 是 始 舞 蹈 遗存 , 是佤 族传 统 歌 舞 艺 术 的源 泉 ; 佤 族 历 史 文 化 是 的 象 征 , 佤 文化 的代 表 。2 0 是 0 6年 5月《 源佤 族 木 鼓 舞 》 沧 被 国务 院公 布 为 第 一 批 国家 级 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 。 2 ] “ 发舞” 甩 是佤 族 妇 女 自娱 性 舞 蹈 , 为佤 族 独 创 和 独 有 ,

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

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

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佤族甩发舞蹈是中国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传统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我对这一独特的佤族舞蹈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进行舞蹈组合的编创实践。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中的过程、方法和成果。

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佤族甩发舞蹈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我阅读了相关舞蹈学专业的研究资料,参观了佤族聚居的地方,观看了佤族民间表演,并与当地的佤族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这些调研和考察,我深入了解了佤族甩发舞蹈的背景和艺术特点,并确定了编创的方向和主题。

在编创实践的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舞蹈动作的梳理和整理。

佤族甩发舞蹈以头发摆动为主要特色,我对各种头发摆动的形式和动作进行了分析和提炼。

我运用舞蹈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佤族甩发舞蹈的风格特点,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舞蹈动作。

这些动作既保留了佤族甩发舞蹈的原貌,又体现了我个人对这一舞蹈形式的理解和诠释。

接下来,我开始进行舞蹈组合的编排。

根据舞蹈动作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我将编创的舞蹈动作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衔接。

在舞蹈组合的过程中,我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层次的转换,力求使整个舞蹈具有流畅、自然的美感。

我还结合佤族甩发舞蹈的音乐和装饰风格,进行了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使整个舞蹈组合呈现出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完善舞蹈组合的效果,我进行了反复排练和修改。

在排练过程中,我不断调整舞蹈动作的细节,注重舞者的身体控制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同时,我也要求舞者充分理解佤族甩发舞蹈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

我反复与舞蹈组合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舞蹈组合的表现效果。

最后,我将编创的舞蹈组合进行了一次正式演出。

演出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们对舞蹈组合的创意和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

我也从这次演出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自己的舞蹈编创能力和艺术实践水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

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

20XX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佤族甩发舞蹈组合》编创实践报告院-系:音乐舞蹈学院专业:舞蹈学专业年级: XXX学生姓名: XXX学号: XXX导师及职称: XXX(助教)20XX年XX月20XX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The "wa dance combination" is compiled by the practice reportSchool - department: Music dance academyMajor: DanceClass: 2015Student's name: Tian lifangStudent No. : 201501090330Tutor and title:Zou jiabie(teaching assistant)June, 20XX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XX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XXX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佤族甩发舞蹈是佤族人民不可或缺的民族民间舞蹈,该文章主要是通过实践了解甩发舞,以佤族歌、乐、鼓打节奏,综合表演形式来完成组合的编排,其中组合共有三个,分别是:(1)、佤族动律训练组合;(2)、佤族手位训练组合;(3)、佤族甩发舞表演组合;组合的前两个组合单一且非常重要,通过单一动作训练佤族甩发舞的动律以及基本手位,从而为学习第三个综合性甩发舞组合做铺垫,第三个组合相对于第一、二个组合较难,但也最能直接表现出佤族甩发舞蹈狂野、奔放等特点,使我们了解到佤族甩发舞已经不只是佤族人民娱乐性活动,更多是通过这一舞蹈表达情感、流露性格、描绘风俗习惯,传递出佤族人民热情好客,以情动人。

佤族民歌在舞蹈课堂中的运用

佤族民歌在舞蹈课堂中的运用

(上接第 279 页)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针对德育教育和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按 章执行,认真落实人才培养的达成度。
【作者简介】田爽(1985-),男,研究生, 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 伍建设。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 2018 年科研项 目“工作过程系统化视阈下的精细化教育管 理应用研究——以辅导员工作为例 ”,(项
节 2、3 拍的 mi,re,do 这个音,可以合并成 为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使之成为一拍。再 将 2/4 拍部分第三小节的 do 音再延长一个 小节,使它的演奏时值为 4 拍。这样整首乐 曲就成为了一首节奏均分,结构完整的乐曲。
我想阿哥掉眼泪 演唱:娜响 记谱:张静 这是一首传统的佤族民歌,适用于舞蹈 课堂中的单一步伐训练。旋律优美,音调柔
谱例 3(见图 3): 江三木罗 打谱:张静 选自:《中国境内佤族传统音乐考察研 究》,田联韬 这是佤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讲 述了佤族的一名受人爱戴的英雄——江三木 罗,他的名字代表着公平,公正。乐曲节奏 感强,活泼动感,具有鲜明的舞蹈性。可用 于舞蹈课堂当中的风格性训练。这首民歌虽
说只有 31 个小节,但结构相对完整,以 8 小节为一句,可以分为 4 句,第 4 句缺失的 最后一个小节,可以将 do 音从中央 C 的位 置上提高八度,演奏 2 拍作为补充。这样整 首乐曲既完整,又将气氛拱托到一定高度。 体现了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5-0280-002
佤族是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个神秘的民 族,虽人数不多,却独具特色。佤族属于典 型的直过民族,直接由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 境艰难困苦的斗争中,这个民族逐渐形成了 勇敢彪悍,热情爽朗的性格。“会说话就会 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句话是对 佤族人最贴切的形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 文化艺术与风土人情逐渐的展现在大众面 前,佤族的民间音乐独具特色,佤族的民间 歌曲同样也是美妙动听,最广为人知的便是 佤族热情奔放的舞蹈,现在被越来越多的舞 蹈类学院,列为教学计划当中。

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

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

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
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创新的舞蹈教育将传统的佤族舞蹈元素与现代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相结合。

通过这种融合,传统的佤族舞蹈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

2. 综合学科教学:传统的佤族舞蹈通常只是在特定的场合和仪式上表演,而通过舞蹈教育的创新,佤族舞蹈可以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舞蹈技巧的训练、舞蹈历史和文化的学习,以及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实践等。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舞蹈教学通常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而创新的舞蹈教育引入了更多的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进行舞蹈创作,或者通过参与舞蹈比赛和演出等实践活动来提高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4. 利用科技手段: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舞蹈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录制、编辑和播放视频,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舞蹈动作,并自主地进行练习和改进。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佤族舞蹈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课程等方式将佤族舞蹈艺术推广给更多人。

总之,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不仅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的佤族舞蹈文化,还应该融入现代的舞蹈技巧和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学科教学、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科技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高舞蹈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浅析2016届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组合》的发展与创新

浅析2016届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组合》的发展与创新

浅析2016届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组合》的发展与创新摘要佤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很久之前开始,佤族人民就与歌舞相伴,佤族舞蹈是我国名族舞蹈的重要组成。

佤族舞蹈传承至今,不仅是佤族人民的一种娱乐形式,其中也包含着佤族特有的民风民俗,独特的佤族文化一直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

本文以佤族舞蹈为依据,主要研究佤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

“头发会跳舞的民族”这是对佤族舞蹈最美的比喻。

21世纪以来,佤族舞蹈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其在我国民族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2016届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组合》为基础,了解佤族舞蹈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和创新,对深入感受佤族文化和佤族舞蹈,传承和发扬佤族舞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佤族,舞蹈,佤族舞蹈组合,传承,创新目录一、佤族舞蹈的诞生 (1)二、佤族舞蹈的发展历程 (1)(一)佤族舞蹈跳法的多样化发展 (1)(二)佤族舞蹈价值的多样化展现 (2)三、佤族舞蹈的开发与保护 (3)四、2016届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的创新与传承 (3)(一)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的传统特色 (3)(二)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的创新——不同跳法的巧妙组合 (4)(三) 对毕业晚会中佤族舞蹈的思考 (4)一、佤族舞蹈的诞生在佤族,各种大小祭祀活动,佤族都非常的重视,且举办的非常热闹,他们在祭祀的高潮部分,除了做礼仪规范内的事情之外,都会热烈的舞蹈,舞蹈亦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对神无比崇尚的一种方式。

这种基于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具有“高度实际的和文化的意义”,即原始舞蹈。

佤族舞蹈的起源没有直接的证据和确切的考证,我们只能从佤族人民的历史与生活中寻找其踪迹。

闻名世界的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62公里勐来乡的山东省岩上,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画面上丰富的狩猎、杂耍、舞蹈等场面中,有充满威武杀气和各种道具的剽牛祭祀舞;有由几人组成,围于竖棺周围走舞,以此安葬死者,娱乐死者的丧葬舞;更有五人围成一个圈舞蹈的圆圈舞。

佤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探索

佤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探索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佤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探索娜汉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云南普洱665700)摘要:本文将对佤族舞蹈中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并探索佤族舞蹈文化传承的途径,希望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佤族舞蹈。

关键词:佤族舞蹈;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7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58-01一、前言进入新时代后,民族融合的速度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加强对佤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当今舞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了解佤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并加强对其的传承,从而促进我国现代舞蹈健康发展。

二、佤族舞蹈的审美价值1.雕塑美。

舞蹈属于空间艺术,从视觉角度来说,其在形体上有着一定的流畅性,但是具体的舞蹈动作之间是存在间断的,而也正是这种间断,使佤族舞蹈具有一定的雕塑美①。

表演者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一般会把不同的造型呈现给观看者,并且通过节奏化、动作化的方式把其连成完整、和谐、优美的舞蹈画面,让人充分感受到舞蹈之美。

2.情感美。

佤族舞蹈可以把佤族人民对于自身的情感、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等鲜明的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情感美。

以木鼓舞为例,在准备凿制木鼓的时候,阿佤人会以木鼓为中心,手拉着手进行唱歌、跳舞。

西盟佤族的跳法是身体向前倾,并在合唱的时候,所有人都抬头挺胸,向着逆时针的方向前进,双手也会随着节奏重复举起与放下的动作。

这种舞蹈可以给人一种沉稳与庄重的感觉,体现着阿佤人对于木鼓的崇敬之情,表现出一种虔诚的信仰。

又如佤族甩发舞,其是佤族女子的一种舞蹈。

这种舞蹈并不限制人数,二三人或者是几十人都可以手挽着手围成一个圆圈起舞。

舞蹈动作主要就是下身的上步、退步以及左右移步与上身的前后俯仰、左右躬曲互相配合,其突出特点就是随着节奏甩动长发。

通过甩发,可以把佤族女子热爱留长发并在竹楼洗发、梳发以及甩发的场景展示出来,还可以体现出佤族女子勤劳豪放、美丽善良的美好品格。

佤族舞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佤族舞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佤族舞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佤族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舞蹈传统,他们的舞蹈技巧独特,富有民族特色,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佤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

因此,开展佤族舞蹈教学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佤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佤族舞蹈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传承佤族舞蹈文化,弘扬民族特色,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

2.培养学生对佤族舞蹈的兴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提高学生舞蹈技巧,培养舞蹈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佤族舞蹈基本动作:包括佤族舞蹈的基本步伐、手部动作和身体姿势等基本技能的教学。

(2)佤族舞蹈经典曲目:选取佤族舞蹈经典曲目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佤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3)佤族舞蹈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教授舞蹈表演技巧和舞台表达方法。

2.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技能。

(2)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排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协作能力。

(3)比赛和展示:组织舞蹈比赛和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表演潜能。

四、教学计划1.教学时间安排: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2点至5点,进行佤族舞蹈教学。

2.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了解佤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第二周:教授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手部动作。

第三周:学生分组练习,排练佤族舞蹈经典曲目。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和展示,激发学生对佤族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视频、音乐、舞蹈服装和道具。

五、评估和总结1.评估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演技表现、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等方面。

2.总结工作:每学期末进行佤族舞蹈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

论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论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

论佤族民间舞蹈的功能作者:王静来源:《艺海》2013年第01期[摘要]佤族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诸种社会功能。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佤族舞蹈的功能:一是佤族民间舞蹈具有祭祀神灵的作用。

二是佤族民间舞蹈具有自娱自乐的功能。

[关键词]佤族民间舞蹈功能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早在唐、明代就有望蛮、哈瓦、古刺、哈刺、哈杜等记载,这些均为佤族祖先的不同称呼。

自古以来,佤族就繁衍、生息在祖国西南边疆的阿佤山区。

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根据他们的斗争经验、生活体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本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

就文学而言,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叙事长诗、抒情长诗、短歌、民谣、谜语、谚语等。

诸如婚丧嫁娶、喜怒哀乐,以及生产劳动、上山打猎、进新房等,都有自己的歌舞,可以说是每事必歌舞。

佤族舞蹈热情奔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佤族民间舞蹈具有祭祀神灵的作用西盟地区的佤族与傣族长期相处,因此在歌舞形态、乐器种类,以及房屋建筑式样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傣族影响。

佤族崇拜多神,在人们崇拜的众多神灵之中,“木依吉”神和“阿依俄”神是具有不同神力的两尊大神。

创造宇宙万物的“木依吉”神,掌握着世间一切的生杀大权。

佤族人民为了获得生活的宁静和作物的丰产,在绝大多数的传统祭祀中,都以祭祀“木依吉”神为主,并用歌舞使其愉悦而祈求佑护。

另一位“阿依俄”神,是佤族的男子之祖和保护各家的家神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佤族民间节日与祭祀活动相互融通,每逢年节、祭祀,人们身着盛装,杀猪宰牛,泡滤水酒、蒸糯米饭以示庆祝,热闹非凡。

其中最为盛大的要算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即佤历“格瑞月”所举行的“拉木祭祀”。

该祭祀活动不但仪式隆重、场面宏大,而且由巫师“魔巴”率领下的佤族传统《木鼓舞》,贯穿于祭祀始终。

更重要的是,届时“木依吉”大神,将亲临盛会接受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奉。

“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

最新-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 精品

最新-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 精品

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西盟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了西盟佤族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继而探讨了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的策略,希望为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西盟佤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而民族舞蹈已经成为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掘佤族舞蹈的艺术内涵,就必须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好地舞蹈。

一、西盟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山中心区的民族,自称瓦安瓦布饶克勒瓦等,这个民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舞蹈的特点也是粗狂豪放,热情似火。

佤族的宗教众多,信仰复杂,对于早期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及一些动物,都觉得是不可捉摸的神圣之物,于是这种敬畏之心就体现在舞蹈中,通过舞蹈的一张一合,或敲击,或跨步,或爬行,无一不体现出佤族人民对于灵魂的尊重和崇敬。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对木鼓有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均与先民们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紧密联系。

围绕着木鼓而举行的拉木鼓、跳木鼓房、敲木鼓和祭木鼓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佤族传统的庄重而又热烈的盛大节日活动,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佤族相信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

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和凡为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都有灵魂,或称鬼神。

在佤族人那里,鬼和神没有加以区分,都指观念中的灵魂,佤族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与灵魂有关。

二、西盟佤族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俗现象。

佤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一本活的历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

佤族原生态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

佤族舞蹈的教学实践报告(2篇)

佤族舞蹈的教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佤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佤族舞蹈,提高学生对佤族舞蹈的了解和喜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佤族舞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

以下是对本次佤族舞蹈教学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佤族舞蹈简介佤族舞蹈起源于我国云南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佤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舞蹈动作朴实、粗犷,节奏感强烈,主要分为祭祀舞蹈、生活舞蹈和民间舞蹈三大类。

佤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佤族人民生活、信仰和情感的体现。

三、教学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教学实践前,我对佤族舞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舞蹈资料,包括舞蹈视频、音乐、舞蹈动作等。

同时,我还邀请了佤族舞蹈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教学过程(1)舞蹈基础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佤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佤族舞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着,讲解舞蹈的基本动作、节奏和步伐,让学生掌握佤族舞蹈的基本要素。

(2)舞蹈动作示范在讲解完舞蹈基础知识后,进行舞蹈动作示范。

邀请佤族舞蹈专家现场演示佤族舞蹈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佤族舞蹈的韵味。

(3)学生跟学在舞蹈动作示范后,组织学生跟学。

首先,让学生跟随舞蹈专家学习舞蹈动作,然后逐步让学生自主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

(4)舞蹈组合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组合练习。

通过舞蹈组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舞蹈表演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通过表演,让学生将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3.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表情和表演效果,发现以下教学效果:(1)学生对佤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学生的舞蹈技能得到了提升,动作更加规范、优美。

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

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

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与歌舞为伴。

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木鼓舞。

从广义范围上来看木鼓舞包括:拉木鼓无、刀舞、甩发舞、迎头舞、送头舞、供头舞、跳木鼓房舞等等。

这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都需要木鼓作伴奏。

因此把这些舞蹈统称“木鼓舞”。

从狭义的范围上来看,佤族的舞蹈里面,木鼓舞是一种祭祀的舞蹈,非常庄严,是由制作、娱乐、祭祀、取材组成的,与其他的舞蹈不同。

木鼓舞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舞蹈,木鼓舞的主要内容是源于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

例如:木鼓舞的第一段拉木鼓就是表演了山村里的男子去山上砍材,再把木材准备好,等着魔霸指挥。

从拉木鼓一直到敲木鼓,都是在重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在最后一遍舞蹈里面,舞蹈的题材也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舞蹈中他们的动作都是规定好的舞步,然后大家一起根据舞步欢快的跳舞。

还有就是因为木鼓舞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相对来说很简单,所以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就这样流传下来。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舞蹈,例如:老年人跳的广场舞、电视上专业表演艺术家的舞蹈表演、各种大型舞蹈团的表演等各种各样的表演技巧让我们赏心悦目,舞者花样百出。

但是佤族表演的舞者并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也没有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么多的花样,但是佤族人民都是在用心跳舞。

因为跳舞对佤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对明天美好向往的寄托,更是对神灵庄严的祭奠。

在佤族木鼓舞看不到各种各样技巧展示,但能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现在舞蹈里面充满了各种技巧的舞姿,佤族的木鼓舞和别的舞蹈不同,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舞蹈的最后一段敲木鼓舞,和敲木鼓舞人的节奏相结合,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

佤族的女孩就披着长长的头发,男孩就用坚实的胳膊欢快的敲木鼓。

在佤族人的心中,木鼓舞是可以取悦神灵的,跳木鼓舞可以让明年的庄稼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都知道舞蹈离开了音乐就不能更好的去理解舞蹈的含义。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英文回答:The Wa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many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y have a unique and vibrant dance culture tha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ir traditions and customs. Wa dance is known for its energetic and lively movements, accompaniedby traditional music and colorful costumes.One of the most famous Wa dances is the "Peacock Dance". This dance imitates the movements of a peacock, withdancers gracefully spreading their arms and twirling around. The vibrant colors of the costumes, combined with the rhythmic movements, create a mesmerizing visual spectacle.Another popular Wa dance is the "Bamboo Dance". This dance involves dancers jumping and stepping on bamboo poles that are arranged in a crisscross pattern. The dancers need to have quick reflexes and coordination to avoid getting their feet caught in the bamboo poles. It is not only aphysical challenge but also a test of teamwork and trust.The Wa people use dance as a way to express their joy and happiness. It is often performed during festivals, weddings, and other important occasions. The dances are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drums, gongs, and flutes, creating a lively and festive atmosphere.中文回答:佤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

佤族舞蹈的作文500字
在云南的边边角角,佤族的舞蹈啊,真是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些舞者,身上的衣服就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的,好像把大自然都穿身上了似的。

他们的舞步啊,轻盈得跟风一样,跳得时候,感觉都能跟天上的云一起唱歌了。

说到佤族的舞蹈,那就是生活的写照啊!鼓声一响,舞者们就开始“演戏”了,有时候像打猎,有时候又像在田里干活。

他们的动作看着粗犷,但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特真实,感觉他们是真的在享受这舞蹈,享受生活。

佤族的舞蹈里,还藏着他们的文化呢!舞蹈里有很多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都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看这舞蹈,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对祖先的尊敬,对传统的重视,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等到晚上,火光一照,佤族的舞蹈就更带劲了!舞者们跟火一样,跳得特别欢,感觉他们的热情都能把整片夜空都给点着了。

看着这样的舞蹈,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总的来说,佤族的舞蹈就是云南边陲的一道绝美风景线!每次看都让人眼前一亮,感觉这个民族真的太有魅力了。

真的,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的舞蹈,感受一下他们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佤族舞蹈教育功能论文
摘要:佤族舞蹈具有的教育功能启示我们,将佤族舞融入中小学教育中,有利于提高佤族地区教育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提高对佤族的关注度,实现佤族的更好更快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佤族以及佤族的文化。

佤族,是一个原生态却又神秘美丽的民族,灿烂的佤族文化宛如一颗富有光泽的黑珍珠闪耀在云南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长河中。

随着交通和记录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不断深入美丽原始、自然的阿瓦山中,去寻找关于“司岗里”的创世传说,去发掘佤族尚且未知的文化秘密。

作为佤族深厚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的佤族舞蹈,在发掘、解释、宣扬佤族文化特色的活动中必不可少,剖析佤族舞蹈的教育功能对于提高佤族地区教育质量、突显佤族地区教育特色、发扬佤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佤族舞蹈简介
佤族舞蹈主要包括木鼓舞、甩发舞、剽牛舞等几种,以下是几种佤族舞蹈的简介。

木鼓舞,佤族舞蹈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了佤族人们对佤族造物之神木衣吉的崇拜之情,用于表演、祭祀、庆祝等活动。

木鼓舞包括四个部分:拉木鼓、凿制木鼓、围木鼓跳舞、祭祀活动。

其中,拉木鼓是指强壮的佤族汉子在魔巴(佤族巫师)的带领下,择吉日上山砍已经挑选好的一棵树,将这颗树择吉日运回村寨中的活动,此次活动要求全村人民全体出动,砍树时要祭树、念咒,以示对即将成为木鼓
之树的敬畏和感激,以及对木衣吉的崇拜。

拉木鼓之后是凿制木鼓,村民在将木鼓树拉回至木鼓房旁边时,全村男女老少在木鼓树旁跳舞,围木鼓跳舞则是工匠制好木鼓后敲击木鼓,让全村人来跳舞庆祝保佑族人的神器制作成功。

最后一部分是在魔巴的带领下完成对神明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族人十分团结,气氛活跃。

甩发舞,因舞蹈时佤族姑娘用力甩头发著称,开始时多属自娱性舞蹈,后逐渐融入木鼓舞,多以表演形式出现,表达了佤族姑娘热爱生活、热情奔放、豪迈的生活态度。

表演时姑娘从不同方向、用不同力道甩动头发,加上四肢明快的节奏和身体的摆动,给人欢快、健康、古朴的视听感受。

剽牛舞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牛在佤族人民生活贫苦的年代里起到了重要作用,遇到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时,佤族人认为把他们最珍贵的牛作为祭品能够得到神明的认可,保佑族人获得丰收、平安稳定。

魔巴带领参加祭祀的人围着一头水牛边唱边跳,唱完后由一名健壮男子将牛刺死,牛肉分给参加祭祀的每个人,剽牛结束后人们围着魔巴载歌载舞,感谢歌颂神明,现场歌声粗犷激扬,野性十足。

加林舞是一种相对其他几种佤族舞蹈较“温柔”的舞蹈,舞蹈时可以对唱,歌唱内容、对象都可以自由选择,由一人领唱多人跟唱,围成一个圈边跳边唱,没有伴奏时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想跳就跳。

加林舞表达了佤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扬,体现了他们开朗的性格以及乐于交友的人际观。

舂米舞和甩发舞一样主要是佤族女性表演,舞蹈再现了妇女熟练
舂米的场景,赞扬了妇女勤劳、成熟、自立,舞蹈节奏明快,舞姿刚劲却不失优美。

甩肩舞多由男子表演,模仿了射击、敲击、抬扛、劳动的场景,动作奔放粗犷,展现了佤族男子的健壮力量和雄浑气概,赞扬了劳动和奋斗的良好民族品德,舞蹈给人呈现一种生态、原始的美感。

除了以上几种舞蹈外,佤族还有芦笙舞、竹竿舞、圆圈舞等多种舞蹈,不管是哪一种舞蹈,都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神明的感激、对自然的感恩,都展现了佤族人健美的舞姿和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美,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佤族人民的一曲《阿瓦人民唱新歌》翻山越岭,走进了更多人的心中,让人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原始生态民族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佤族以及佤族的发展。

二、佤族舞蹈的特点
通过对佤族舞蹈及其文化的了解,可以发现佤族舞蹈是由佤族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加入的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使得佤族舞蹈种类和形式增多,与其他舞蹈相比独具特色和魅力。

佤族舞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神明崇拜,感恩自然,万物有灵。

体现在佤族人每逢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时都要进行舞蹈,舞蹈时魔巴和族人都对造物神木衣吉心存敬意,对被杀被砍的动物、植物都要歌唱赞颂,在取新米、取新水源等活动时都要择吉日,由尊者歌唱、念咒,表达神明和自然的馈赠。

第二,动作刚劲,节奏明快,粗犷健壮。

舞蹈时舞者动作干净利
索,歌声粗犷,节奏分明,男女有不同的力道,变现了舞蹈的自然美、健壮美和动作美。

第三,与时俱进,包容合并,不失自我。

体现在甩发舞和甩肩舞逐渐由自娱性舞蹈变为表演性舞蹈,“人头祭”活动在舞蹈中的抛弃,芦笙舞和“打歌”有同有异,以及佤族表演团队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木鼓舞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改保家族对其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领头作用。

三、佤族舞蹈的教育功能
从教育功能的视角看待佤族舞蹈可以发现佤族舞除了艺术特点外还具有深刻融入学校教育的空白或薄弱区,这值得力图促进佤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每一个教师、学者为之探索,以下是关于佤族舞蹈教育功能的一些看法。

第一,佤族舞蹈具有文化传承和智力开发功能。

佤族舞蹈是佤族文化在舞蹈形式上的表现,学习舞蹈必然要了解和学习佤族文化,学习舞蹈需要学习者开动脑筋,去理解、记忆、再现、表达自己的理解。

佤族知识、学习者个人情感、学习意志、学习行动过程体现了学习佤族舞蹈中知情意行的结合。

第二,佤族舞蹈具有道德教育功能。

佤族舞蹈蕴涵的尊敬神明、尊敬长者、乐于交友、感恩自然,万物有灵思想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者的道德观念,从而影响自己的交友观、师长观、生态观、宗教观,形成尊敬师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信仰自由的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第三,佤族舞蹈具有强身健体与娱乐功能。

佤族舞蹈需要健壮的身体和快乐愉悦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同时多跳佤族舞能够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结交新朋友甚至恋人,因此佤族的原始美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摸你黑”的盛行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佤族舞蹈具有美育功能。

佤族舞蹈需要穿戴独特的佤族服饰,具有服饰美,跳舞时具有形态美和动作美,跳舞的人们具有健美的皮肤和身材,产生了生态美,学习佤族舞能够陶冶情操,使人能够欣赏这些美。

第五,佤族舞蹈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族群发展的社会功能。

佤族舞多以众多人齐舞、领唱加跟唱结合的形式再现了祭祀、拉木鼓、劳动的场景,要求舞者团结一致,步调旋律一致,这能够促进年轻一代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使整个民族团结、富有凝聚力,这属于教育功能中的社会功能。

佤族舞蹈具有的教育功能启示我们,将佤族舞融入中小学教育中,有利于提高佤族地区教育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提高对佤族的关注度,实现佤族的更好更快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佤族以及佤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段世琳,佤族历史文化探秘[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左永平,木鼓回归[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