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依恋理论解释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依恋理论解释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精神分析学派研究认为,人在幼年期会被动的获得一些观念,并学习到这些观念,然后转化到自己的人格之中。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儿童如何认知、面对世界以及一些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将深刻地影响儿童的发展以及在此后所形成的精神病症状。”若是在儿童周围有不良的影响,那么就会潜移默化的使得儿童获得一些非理性的内化了的观点。儿童本身也许并未意识到,但是却会潜藏在心灵深处,用于引导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方法。因此一个人的幼儿期,是其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人从出身一开始就受到自身基因和外在环境的多重影响,依恋关系的建立更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应该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一般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
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应对方式都不同。但是对于与大部分人相处我都是回避型。小时候我应该是回避型儿童,记得小时候母亲很喜欢大牌,每次她都会选择在中午我午睡的时间去打牌,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中午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发现母亲不在我身边我会立刻大声哭泣,当母亲回来的时候我会刻意不理会或短暂接近母亲一下又走开,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忽视及躲避行为。
在我长大后,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特质,因为小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的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去丢沙包,一起爬树、一起跳皮筋我都是很积极参与并且玩得很开心的那一个。到小学六年级之前我都是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我能安心地依赖别人也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小伙伴们抛弃,也不担心其他人和我的关系太亲密甚至会很热情并且渴望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样看来我更属于安全型儿童。
可是到了初中,我发现自己与旁边的同学相处没有小时候伙伴们那么亲密自在。可能是环境突然的转变加上我适应性不强导致的。因为到了初中后我和之前
小伙伴们不在同一个区域学习和生活、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和一群完全陌生的孩子一起让我有了很强的防备心。我总是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怕他们不喜欢这样的我。我为自己设置了很多道心理防线以致于我更加不能很好地与他们相处、建立亲密关系。当他们想要和我建立亲密朋友关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能很坦然接受他们的好意,会感觉到不自在。从而拒绝了很多曾经能成为好朋友的人。在初中的人际关系一直处在很狭窄的圈子里面,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最开心的事情竟然是回家和我之前的朋友们见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那年,我决定作出改变。强迫自己变得开朗与学会更好地与别人相处。毕业那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接了一个兼职,作为促销员到城市的各个地方做产品推销。那个假期,我学者接触不同的人、试着跨出到我所陌生的领域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在促销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大胆地和别人交谈和促销,不那么害怕失败,即使被拒绝我并不会产生很压抑的情绪而是坦然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交到了很多意外的朋友并且到现在都有联系。我发现自己能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也不再害怕被别人抛弃。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