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eea48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9.png)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调研方法和范围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范围包括XX省YY 市ZZ县及周边地区共10个乡镇。
3. 农村养老保险概述3.1 养老金来源:政府补贴、职工缴费和其他资金。
- 政府补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划拨给各级社会保障基金。
- 缴费人员:涉及城镇居民以及特殊群体如失业人员等。
- 其他资金:来自投资收益或捐赠款项等非常规渠道。
4.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4.1 参加率低下:在我们所考察的地区,仍有相当数量未参加该项制度并享受相关待遇;4.2 补办流程复杂:对于已经退伍离岗但没有领取到应得待遇者,补办流程繁琐且时间较长;4.3 养老金发放不及时:部分参保人员反映养老金的发放存在延迟现象。
5. 政策建议基于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政策改进建议: -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居民普及养老保险制度,并解释其重要性。
- 简化手续:优化退伍离岗人员领取待遇所需的申请、审核等程序,简化操作流程。
- 提高效率:加大财力投入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给符合条件者。
6.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但是随着相关部门采纳本报告中提到的政策建议并实施相应措施后,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会逐步完善该项制度并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好生活品质。
【附件】:1) 调查问卷样本(见附件A)2) 访谈记录摘录(见附件B)【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指针对农村居民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退伍离岗人员提供基本生活补贴。
2) 政府补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划拨给各级社会保障基金以支持其运行。
新农村养老保险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养老保险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74cd45daef5ef7bb0d3c58.png)
【最新】新农村养老保险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养老保险制度是化解老年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_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中70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包括农村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又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通过其在农村的实施,可以显著地解决我国农民收入低的问题.我们去调查的同时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二.调查时间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三.调查地点上里古镇和桃花巷对岩镇清江村四.调查对象:街道居民和随机遇到的行人五.调查目的了解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力度和普及度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正文:一) 总体现状及问题:1. 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政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保护伞〞,使其老有所养,但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的人数非常少,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低,虽在实行,但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这项工作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上马,片面地强调覆盖面,忽视了缴费基数和部分参保人员年龄偏大.积累金额少,加之没有统筹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现在符合享受待遇人员领取金额太少,达不到〝养老〞的目的.这种状况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 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采取储蓄积累模式,但范围极小.由于无统筹金支持,又没有其它补助收入,使农保基金总量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从整体看,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承担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保障;要适当增加集体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办法规范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要引导农民自身增加投入.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不断提高覆盖率,最终实现〝全民皆保〞的目标.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足点必须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难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农村养老仍然必须坚持和强调社会保障与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与国家补助为辅.国家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相结合;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与适度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稳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尤其是部分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筹资非常困难,地方财政也力不从心.应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则,从农民最急需的保障项目入手.从时间先后或具体步骤上讲,必须贯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先重点突破企业使用的农民工.专职村干部等群体的保障工作,当纯农户比例降到一定程度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再全面推行.三)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对策 :1.确定各级财政职责,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确定各级财政职责,形成良性有序的投入机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确保农村居民社社会养老保障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其他养老保障措施相配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完全脱离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其他保障措施的实际情况,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达到保障老年生活的目的.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_92年民政部颁布的>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管理体制.资金.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相互接续转移.首先,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其次,改进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将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予以归集.在参保人员达到年龄时,对养老保险权益进行分段累积计算,并在养老金待遇中予以体现.再次,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拓宽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建立相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制定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从国家经营向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承诺的最终担保所起到的稳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实际上专家理财也有风险,政府必须承担最终担保.三.结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对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缺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或者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不完整的.当下的中国,已经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是摆在执政党面前亟待解决的大事,只有人民在养老保险中得到实际的可以满足的利益,那么实行养老保险才算成功.通过养老保险让老人们生活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才会减轻社会的压力,所以养老保险必须保质,保量的进行.。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cd1b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8.png)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了解程度、参与情况、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3. 调查结果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者表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存在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30%的受访者对其运作机制和政策有较全面的认识。
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参与情况调查发现,受访者中只有15%参与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其余8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与。
其中,未参与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相关信息和了解、费用负担较重等。
3.3 参与者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满意度对于已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受访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其满意度较高,认为基金的发放及服务比较及时和便捷。
然而,仍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基金的待遇和管理有一些疑问和不满意。
3.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调查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宣传和普及工作,导致许多农村居民对其存在和运作机制了解不足;•参与门槛较高,缺乏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部分地区的基金发放和管理机构存在工作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了解度;•引入更多的灵活参与方式,例如推出适合农村居民的小额定投计划,降低参与门槛;•加强基金发放和管理机构的监督和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结论通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市场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了解程度较低,参与率不高;•已参与基金的受访者大部分对其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降低参与门槛,并改进基金发放和管理机构的服务质量。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2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92684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b.png)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平江一中高一年级373班凌婧。
历经三天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终于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在人生的成长中获得了平时在课堂中不能获得的知识、能力,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也有能力上的收获,更有综合素质上的收获。
下面,就本次调查活动,我代表平江一中向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调查总结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
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
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____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
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
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____和人民政府。
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
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____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____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
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
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aa2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2.png)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分析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希望了解他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态度和需求;实地访谈主要与农村养老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多的详细信息。
三、调研结果1.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只能依赖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往往外出务工,无法提供有效的照顾和关爱。
这导致农村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养老照顾,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2. 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普遍较低。
农村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和康复设施。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差。
另外,农村养老服务价格高昂,老年人普遍负担不起。
四、调研分析1. 农村养老问题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无人照顾的情况愈发严重。
同时,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逐渐瓦解,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度上升。
2. 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同时,需要推动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减缓农村老年人口的负担。
五、调研建议1. 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政策,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改善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养老服务的评估和监管。
2.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推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智能化。
3. 积极促进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大量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经济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关于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
![关于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7f9610316fc700abb68fcc0.png)
关于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解决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幸福地安度晚年,可见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视。
但由于条件的不成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的尝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通过对当前山东省正在探索试行的农保制度进行梳理,寻求各地政府探索这一制度的动力机制,为新型农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堪忧“我现在跟我的儿子一起住,我儿子在青岛打工,儿媳妇在家照顾我和孩子,挺好的,不愁吃不愁穿,儿子每半年就回家来看看我,闲着没事我就去前街走走。
”滕州市滨湖镇的一位86岁的马爷爷这么告诉笔者。
但是令笔者感到奇怪的是马爷爷这样看似幸福的家庭也有难言之隐,其实作为孩子长大后并不希望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马爷爷的儿媳告诉笔者,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行动不方便,主要是怕如果他自己住,万一出点事情没人能知道,前几年我们并不是住在一起的。
对这样的事情同样有深刻感触的滕州市滨湖镇后盖村的张先生,他非常遗憾的告诉笔者,他们家老爷子自己有个院单独住,老爷子比较喜欢喝酒,但是有一次晚上喝了点酒去厕所时,倒在厕所,要不是邻居听见把他扶回屋,非得冻死不可,那次的受伤直接导致老爷子一病不起,直到去世,张先生向我们讲述的时候带着无尽的悔意。
(一)“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像马爷爷这样和儿子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的老人占绝大部分。
中国农村家庭式养老还占主导地位,这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农民老了之后除了靠自己年轻时很少的储蓄外,大部分都是靠子女对其赡养,这种传统养老模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勉强可以维持,也正因为小农经济的存在,“养儿防老”成为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意识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市郊的一位郝女士说:“只要是政策允许,我们也会给父母交钱的,作为子女的我们现在是有条件去交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减去很大一部分负担,老人们是最苦的,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劳累了一辈子,现在他们老了给他们一定的保障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二)孝文化的没落使“养儿能防老”的传统遭遇尴尬滕州市级索镇一个刚刚进行完“村改居”的陈爷爷今年70岁,旧村改造过程中,她和老伴分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室房子,陈爷爷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改造前住的是70年代的旧平房,陈奶奶说,她有三个儿子和一个闺女,但是他们都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现在她们老两口住这么大房子挺好,孙子、孙女有空就会来家玩。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d5d2e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f.png)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和农村人口的逐步减少,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也日益备受关注。
为了解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本文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覆盖不同年龄段、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类型的农村居民。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知识了解、缴费情况、参保意愿以及保障程度等方面。
调查时间为2021年3月至4月,共收回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
二、调查结果(一)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其中50岁及以下的占比为24%,51岁至60岁的占比为37%,61岁及以上的占比为39%;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占比最多,达73%;平均月收入为2500元以下,占比68%。
(二)知识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较低,只有2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或了解较多;59%的受访者表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很少或不了解。
另外,仅有14%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缴费标准等基本问题。
(三)缴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受访者表示缴纳过农村养老保险,其中61%的受访者的缴费是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缴纳的;29%的受访者表示未缴纳养老保险,其中2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缴费渠道,另外还有25%的受访者表示缴费费用太高。
(四)参保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其中57%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保险能给自己带来保障,38%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保险能给家庭带来保障。
而33%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参保,其中27%的受访者认为缴费太高,24%的受访者则表示没有必要参加。
(五)保障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养老保险保障程度不够高,其中70%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保险的待遇太低,25%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够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fdec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d.png)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的建议。
调研时间:2021年9月调研地点:XX市调研对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调研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调研结果:1.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的认知不足。
调研发现,很多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政策内容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
有些居民认为养老保险只是个人储蓄,担心自己的养老金无法按时领取。
2.养老保险服务存在缺位。
调研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服务较差,缺乏定期的健康讲座和培训活动。
同时,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较低,普遍感觉服务质量不高。
3.参保人员对养老金领取流程不了解。
调研发现,参保人员对养老金的领取流程和条件不了解,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去领取养老金。
改善建议:1.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向城乡居民普及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内容,消除误解,提高人们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
2.加强养老保险服务。
养老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培训和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培训活动,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度。
3.提高养老金领取的便利性。
养老金领取的流程应该简化,并提供详细的领取指南,使参保人员能够便捷地领取到应得的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二调研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
调研时间:2022年3月调研地点:某县城调研对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机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座谈会调研结果:1.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
调研结果显示,某县城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50%,有一半的城乡居民尚未参保养老保险。
这主要是因为参保信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和权益了解不清,缺乏参保的主动性。
2.养老保险服务不完善。
调研显示,部分养老保险机构服务意识薄弱,对参保人员的需求和意见反映的回应不及时,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33bf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f.png)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
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
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
2%,预计到20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据抽样统计20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
72人。
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9d0d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b.png)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和目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福利和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的差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涵盖了个人情况、养老意识、养老需求和保险购买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实地访谈则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农村地区,与当地居民和有关机构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和需求。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率较低,许多农村居民并不了解该保险的相关政策和条款。
同时,有一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养儿防老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冷漠态度。
此外,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市场推广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导致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较低。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有限,导致保险公司缺乏动力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保险条款复杂:农村居民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存在障碍,往往因为保险条款过于复杂而放弃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服务缺失: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缺乏,导致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5. 建议和措施为了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在农村地区的市场推广力度。
•简化保险条款:保险公司应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简化保险条款,提供明确的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同时加强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为农村居民提供全面的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aa00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8.png)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4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2293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7.png)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4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然存在很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
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
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随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
20xx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
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ea52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9.png)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三篇调研报告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情况、政策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查:通过制定问卷并在网络平台进行调查,收集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度、满意度以及意见和建议。
2. 实地调研:选择不同城市、乡镇和村庄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实施养老保险政策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个人认知度较低: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认知度较低,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领流程了解不清楚。
2. 政策效果有限: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养老保险政策,但是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能够完全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政策效果仍有待提高。
3. 问题存在和建议: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对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解存在困难,建议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反映,政府应该提高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水平,确保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四、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可见,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度普遍较低,政策效果也有待提高,个别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并且需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调研报告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和行为,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政策和实施情况。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式获取数据,了解居民的参保意愿和现状。
三、调研结果1. 参保意愿较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较高,认为养老保险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方式,能够提供一定的退休生活保障。
2. 参保行为存在差异:调查发现,城市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保养老保险,而农村地区的参保率相对较低,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承担养老保险的缴费。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6f522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c.png)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整理的农民养⽼保险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农民养⽼保险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养⽼保险⼯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年初⼯作安排,从5⽉下旬开始,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城关、⽑坝、汉王、绕溪、⾼滩、⾼桥等⼗个镇及部分村组和⼈社局、考评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四个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等⽅式,对我县农村社会养⽼保险⼯作进⾏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继2019年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后,县委、县政府⼜于2019年8⽉启动了城乡居民养⽼保险⼯作,各镇和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积极引导,⼴泛发动,认真实施,全⼒推进,连续两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考核位次名列全市前茅。
﹙⼀﹚县委政府重视。
⼀是成⽴由县长担任组长,⼈社局、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为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保险试点⼯作领导⼩组,结合县情出台了《紫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保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和制度;⼆是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全县养⽼保险⼯作进⾏了精⼼部署,并将其列⼊2019年度20项重点⼯作之⼀;三是与各镇签订了《⽬标责任书》,将农村居民社会养⽼保险纳⼊县委政府年度考核⽬标。
﹙⼆﹚强化⼯作督导。
县⼈社局实⾏领导包⽚、⼲部包镇的责任制,经常深⼊镇村,⾛访了解⼯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作中存在的问题。
县考评办加强督查,强化考核,先后四次组织⼈员进⾏督导检查,促进了⼯作的开展。
截⾄2019年7⽉底,已收缴保险基⾦1645万元,缴费⼈数达到13。
8万⼈,参保率达到98%,实现了参保率达到95%以上的⽬标,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居民养⽼保险全覆盖。
﹙三﹚各镇狠抓落实。
各镇按照"早谋划、快推进"的⼯作思路,⼀是结合镇情制定了《实施⽅案》,狠抓政策学习和相关培训,使镇村⼲部熟悉政策,掌握基本的操作⽅法;⼆是按照包组联户的⼯作要求,主要领导积极主动抓落实,镇村组⼲部,深⼊农户解决⼯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开展养⽼保险调查摸底、养⽼⾦的收缴和兑付⼯作;三是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印发资料、发送⼿机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宣传政策;四是以村为单位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员进⾏公⽰,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1a1b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2.png)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城乡居民老年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参保意愿、待遇水平、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我们选取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庄作为调研样本,发放了X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X份。
同时,深入基层与参保居民、经办人员、社区干部等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并收集了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政策文件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一)覆盖范围截至调研时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本地区的覆盖率已达到X%,但仍有部分人群未参保,主要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部分贫困家庭等。
(二)参保意愿大部分居民对养老保险有一定的认识和需求,参保意愿较强。
但也有部分居民存在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包括对政策了解不够、缴费负担较重、对养老金待遇期望不高等。
(三)待遇水平目前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养老金对于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作用有限。
(四)管理服务基层经办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业务流程繁琐、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同时,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居民对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不高。
四、存在的问题(一)制度设计方面1、缴费档次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2、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不完善,未能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4162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8.png)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和背景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参保情况、保险产品需求以及影响参保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
2. 调查方法2.1 问卷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基本信息、养老保险认知程度、参保情况、保险产品需求以及影响参保意愿的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共计15个问题。
问卷通过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2 调查对象我们在农村地区选择了随机抽样的2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3 数据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性分析,以总结出调查结果和结论。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相对较低,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一定的了解。
这表明在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
3.2 参保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80%的受访者尚未参保。
其中,不愿参保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经济能力和对养老保险的不信任。
建议政府加大扶贫政策和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农村居民参保。
3.3 保险产品需求对于未参保的受访者,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希望保险产品具备灵活的缴费方式、多样化的保障范围和保险金额可调节等特点。
此外,对养老金支取的方式也是关注的焦点,绝大多数希望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或分期领取。
3.4 影响参保意愿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确定了影响农村居民参保意愿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水平、家庭结构和社会支持等。
政府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的意愿。
4. 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08f8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0.png)
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2023年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调研报告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是由于农村家庭供养意愿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老人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附近。
一、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农村,由于代际关系“轻老重幼”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家庭物质资源的代际间分配严重扭曲,老年人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地位;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话语权也在迅速失落,他们不但缺乏与子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且连表达个人意见和不满的权利也经常被剥夺。
老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并在不断扩大。
第一,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已经改变。
一般认为,家庭养老是在长辈对知识和家庭经济具有控制权威的社会中形成的制度性传统,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是其赖以获得子孙赡养的主要制度基础。
我国农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长辈对家庭经济和其他资源的控制性地位已不复存在,他们可用于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亦非常有限。
在农村,儿孙对老人的赡养意愿和赡养水平,通常与老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密切相联。
由于父权基础的普遍衰落,除亲情约束之外,养老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力和保障,较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子女的个人意愿和内在道德的支撑。
第二,家庭养老的支持性文化正在衰落。
有研究认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即“孝”文化可以成为当今家庭养老制度的主要依托性资源。
但调查表明,“孝”文化的支撑作用并不乐观。
在农村,对赡养内涵最具共识的看法是“给老人吃饱”,这种基本义务也成为普遍的标准赡养行为。
例如,兄弟几人每年合供每位老人500斤谷子或300元钱后,对老人其余衣食寝饮、情感悲欢不闻不问,以“供”代“孝”,有“养”无“孝”。
虽然农村目前还能普遍接受家庭养老制度,但是在养老的制度基础逐渐瓦解后,作为其文化基础的“孝道”观念也已逐渐式微。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517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c.png)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篇1《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
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
时间:20__年1月27—1月31日。
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一、活动内容(一)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
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活动形式: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3、查阅相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
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
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__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__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阳”与“曙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
作者:张欢欢王逸文
弓进梅卢信智虞嘉葳
杨苗蒲敏喻喆指导老师:周湘斌
指导学长:卫广伟
2011年8月
摘要
2006年1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非常棘手的事实。
在目前的户籍政策的影响下,城镇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老年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农村的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采取传统的养老模式。
而在现在的社会中,传统的养老模式又是极其脆弱的,到时老人的境况十分的凄惨。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旨在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我们实践团深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1王家庄深入的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等一系列情况。
我们将村民划分为16—59岁和60以及60岁以上两部分,根据这两部分人的不同情况我们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此外我们还走访了村长、王常乡政府负责此工作的部门以及枣强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开展的情况,找出其中值得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发现当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社会学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Abstract
1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09年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