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密度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杯密度)

初中物理密度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杯密度)

测量玻璃酒杯的密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酒杯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酒杯的密度。

【实验器材】一个玻璃酒杯、一个电子秤、一个带刻度的量杯。

【实验步骤】
1、将酒杯放在电子秤上,称出重量约113.3克。

2、往空的量杯中加入700毫升水。

3、把酒杯放入量杯中,观察水面升高后的刻度为750毫升。

【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除以体积,即ρ=m/v,所以需要测量出酒杯的质量和体积。

首先将空的酒杯放在电子秤上,称出重量约113.3克。

然后往空的量杯中加入700毫升水。

因为要没过酒杯才能测量酒杯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水不能太少。

最后把酒杯放入量杯中,并且要让水完全没过酒杯,测量出水面升高后的刻度为750毫升,酒杯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这样就得出酒杯的体积为50毫升。

通过密度公式ρ=m/v,可以将质量和体积代入公式113.3g/50ml,然后换算成标准单位kg/m³。

计算出酒杯的密度约为2266kg/m³。

【实验结论】
通过将酒杯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计算出玻璃酒杯的密度约为2266kg/m³。

测量密度的实验报告

测量密度的实验报告

测量密度的实验报告测量密度的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描述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测量密度是物理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测量密度的方法和原理,并进一步理解密度在物质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称量瓶和一些不同质量的金属块。

然后,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用水将称量瓶装满到刻度线上。

将称量瓶放在容器中,确保水完全浸没瓶口,并等待水温稳定。

然后,我们将一个金属块轻轻放入称量瓶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记录下水位的变化。

重复这个步骤,测量不同质量的金属块。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金属块的质量和相应的水位变化。

根据浸没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位的变化来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进一步,我们可以利用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金属块的质量越大,所排出的水的体积变化也越大。

这是因为金属块的密度越大,所占据的体积就越小。

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每个金属块的密度,并进一步对比不同金属的密度。

实验应用密度在物质性质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密度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纯度。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来判断其是否掺杂有其他物质。

其次,密度还可以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通过测量密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质的成分。

此外,密度还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浮力。

在船舶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船的密度以及所承载的货物的密度,以确保船的浮力能够支撑货物的重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测量密度的方法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了一系列金属块的密度数据。

我们发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来计算。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是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它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容积(体积)和质量(重量)的测量来求取密度。

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通过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体积
实验材料:
1.水杯
2.量杯
3.秤
4.试管
5.滴管
6.酒精
7.水
实验步骤:
1.使用秤将试管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2.将试管中的水注入量杯中,记录下体积。

3.计算出水的密度:在实验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
毫升。

因此,密度的值为1克/毫升。

4.制备酒精溶液并测量其密度:将少量的酒精滴入试管中,使
用秤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试管中的酒精注入量杯中,记
录下体积。

使用密度=质量÷体积公式,计算出酒精溶液的密度值。

5.比较酒精溶液与水的密度:将两种液体倒在同一量杯中,直观比较其密度差别。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2.酒精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因此酒精的密度小于1克/毫升。

3.在两种液体混合的情况下,由于密度不同,水将向下,而酒精会上浮在水的表面。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了使用秤、容积计等实验工具的技能。

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密切关系,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
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会更多的实验技巧,拓展知识面,提升实验能力。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报告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报告引言:物质的密度是描述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关系的物理量,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以及密度与其他性质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探究物质密度与其组成、结构以及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水、酒精、铁块、木块、塑料块等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所需的仪器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游标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室环境调整至稳定状态,确保实验材料和仪器干净无污染。

2. 测量水的密度:首先使用天平称量容量瓶的质量,然后将容量瓶装满水,再次称量容量瓶的质量,并记录容量瓶的体积。

3. 测量酒精的密度:同样的步骤,将容量瓶装满酒精,称量容量瓶的质量,并记录容量瓶的体积。

4. 测量铁块的密度:使用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铁块的尺寸,计算出铁块的体积。

5. 测量木块的密度:同样的步骤,使用天平称量木块的质量,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木块的尺寸,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6. 测量塑料块的密度:同样的步骤,使用天平称量塑料块的质量,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塑料块的尺寸,计算出塑料块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从而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如下:水的密度为1.0 g/cm³;酒精的密度为0.8 g/cm³;铁块的密度为7.8 g/cm³;木块的密度为0.7 g/cm³;塑料块的密度为0.9 g/cm³。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物质的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本实验中,水的密度最大,铁块的密度次之,酒精、塑料块和木块的密度相对较小。

2. 密度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铁块由金属铁组成,密度较大;酒精和塑料块由分子组成,分子间的空隙较大,导致密度较小。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自查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均匀的小木块,并使用天平测量了它的质量。

然后,我们用尺子测量了木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它的体积。

最后,我们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了木块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测得木块的质量为75g,体积为25cm³,计算得出密度为3g/cm³。

自查报告:
1. 实验过程是否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是的,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依次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2. 实验中是否出现了误差?在测量木块的体积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尺子可能不够精确。

3.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根据我们的测量和计算,木块的密度属于正常范围内,符合物理规律。

4. 实验中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在测量木块体积时,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木块的密度,并且得出了符合物理规律的结果。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会更加注意测量的精确性,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体积的方法。

3、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V
m =ρ,计算物质的密度。

二、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细线、石块、盐水。

三、 实验原理:ρ=m /v
四、 实验步骤:
(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调节天平的平衡。

2、用天平测量石块质量m 并记录。

3、在量筒中放入整刻度的水,读出体积V 1 ;用细线系好石块,浸没在量筒中,读出体积V 2 ,V=V 2- V 1 记录好数据。

取出石块。

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m /v = m / V 2- V 1
(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2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 /v =(m 1-m 2)/v
五、 数据记录和处理:
(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第组同组人:一.实验目的: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二.实验器材:主要测量器材是:和三.实验的原理:四.实验过程(一)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若按如下步骤:1.先测空杯的质量,2.再测杯和水的总质量,3.杯中水都倒入量筒中测体积,也能测出盐水的密度,此方法与我们实验的方法比,测量值,产生此误差的原因是(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思考:1.实验中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既又2.石块用细线系好,“细”是为了减小补充练习:1.小吉和小林为了测量“江城”牌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图1A B C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3)由图1可得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体积为cm3,酱油的密度是kg/m3.小吉还发现酱油瓶壁上标有“净含量:500毫升”字样。

于是他想:如果这种标注是准确的,则只需用一架天平和一个能够装得下酱油的空杯即可测出酱油的密度:(4)他的实验步骤是:(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①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②将瓶中酱油倒入空杯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③算出酱油的密度.(5)如果用V0表示一瓶原装酱油的体积,则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6)实验后小林同学分析到:即使瓶上标注的体积非常准确,以上方法由于酱油到不净(瓶内残留),使测量的密度值(填“偏大”或“偏小”).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_cm3.(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___________.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C.从右盘中减砝码;D.向右移动游码.图2。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量筒中盐水质量m= m1- m2;
(5)根据公式ρ=m/v,求出盐水密度。
实验记录
杯与盐水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体积V (cm3)
杯与剩余盐水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g)
盐水的密度
ρ(g/ cm3)
实验结论
盐水的密度g/ cm3=kg/ m3
实验名称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间接方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 量筒 水 小石块 细线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
(2)用量筒量出一定量水的体积v1;
(3)将小石块用细线栓住,把它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量筒内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
(4)小石块的体积V= v2- v1;
(5)根据公的质量m(g)
量筒中水体积V1(cm3)
放入小石块后量筒中水和石块总体积V2(cm3)
小石块的体积
V(cm3)
小石块的密度ρ(g/ cm3)
实验结论
石块的密度g/ cm3=kg/ m3
二、测量不规则固体(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探究:测量物质的密度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名称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
用间接的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 量筒 盐水 烧杯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盛一定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1;
(2)把杯中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6、计算出石块的密度p =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物理物体密度实验报告

物理物体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方法;3. 学习使用物理天平、量筒、游标卡尺等实验仪器;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定义为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物理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2.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4. 规则物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用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5. 不规则物体(如石块、金属块):用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6. 水:用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步骤1. 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量规则物体的质量m,记录数据;(2)用游标卡尺测量规则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记录数据;(3)根据规则物体的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公式为V = 长×宽×高;(4)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密度,记录数据。

2.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量不规则物体的质量m,记录数据;(2)将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记录数据;(3)根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公式为V = 长×宽×高;(4)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密度,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规则物体密度实验数据物体名称:正方体质量m(g):50长度a(cm):5宽度b(cm):5高度c(cm):5体积V(cm³):125密度ρ(g/cm³):0.4物体名称:圆柱体质量m(g):100半径r(cm):2高度h(cm):4体积V(cm³):50.27密度ρ(g/cm³):1.982. 不规则物体密度实验数据物体名称:石块质量m(g):150露出水面长度a(cm):4宽度b(cm):3高度c(cm):2体积V(cm³):24密度ρ(g/cm³):6.25物体名称:金属块质量m(g):200露出水面长度a(cm):5宽度b(cm):4高度c(cm):3体积V(cm³):60密度ρ(g/cm³):3.33六、实验分析1. 规则物体密度实验中,正方体和圆柱体的密度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说明实验方法正确;2. 不规则物体密度实验中,石块和金属块的密度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平整、测量误差等因素导致;3. 实验过程中,物理天平、量筒、游标卡尺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实验数据可靠。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V m =ρ,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Vm =ρ,m 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V 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m 、V 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排液浮gV F ρ=。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1m 、2m ,则水铜水铜铜水浮ρρρρρρ21121112121m m m m m m gV g m g m g m gV g m g m F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1m 、2m 和x m ,同理可得水盐盐铜水铜ρρρρρρ21111211m m m m m m m m m m x x --=⇒⎪⎪⎭⎪⎪⎬⎫-=-=③ 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 水石ρρ1''2m m m V m -== m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1m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2m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 水ρρ010m m m m x x --=。

0m --------空比重瓶的质量x m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1m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②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水ρρ21m m m m -+=。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3.掌握利用密度测量方法判断物质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指的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密度=质量÷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比重瓶来测量物质的密度。

比重瓶是由一个封闭的玻璃瓶和一个螺旋塞组成,螺旋塞上有一个细的玻璃管。

当将比重瓶放入待测液体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中,直到液面在玻璃管的最高点,此时比重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就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比重瓶内外液面高度差÷玻璃管容积。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比重瓶2.待测的液体3.数字天平4.量筒5.密度表四、实验步骤1.清洗比重瓶,并确保瓶内外干净无水迹;2.用数字天平称取比重瓶的质量,记录质量数值;3.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体的体积;4.将比重瓶浸入液体中,等待稳定后读取比重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5.用数字天平称取比重瓶和液体的质量,记录数值;6.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并将结果与密度表中的数值进行对比。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假设待测液体为水,实验数据如下:比重瓶质量:30g待测液体体积:50ml比重瓶内外液面高度差:20mm比重瓶和液体总质量:80g根据实验原理,可以计算出水的密度如下:玻璃管容积 = 比重瓶内外液面高度差= 20mm = 20cm³水的质量=比重瓶和液体总质量-比重瓶质量=80g-30g=50g水的密度 = 水的质量÷ 玻璃管容积= 50g ÷ 20cm³ = 2.5g/cm³根据密度表,水的密度为1g/cm³,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六、实验讨论和误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密度表比较可知,测量结果与密度表中的数值相差较大。

主要误差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操作不准确:在测量比重瓶内外液面高度差时,读数不准确或者操作不精细;2.比重瓶的质量不稳定:比重瓶可能还未完全干燥或表面有残留物,导致测量质量不准确;3.待测液体存在杂质:待测液体中可能存在溶解物质或悬浮颗粒,导致测量密度不准确;4.密度表误差:密度表中的数值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并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天平、容器、水桶、测量尺、物体样品。

实验原理,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m/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记录下数据。

2. 使用测量尺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

3. 将水倒入容器中,确保容器中的水能够完全浸没物体。

4.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测量水面的升高高度h。

5.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

6.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实验数据:物体质量m=200g。

物体长宽高分别为10cm、5cm、3cm。

水面升高高度h=4cm。

计算过程:物体的体积V=10cm×5cm×3cm=150cm³。

物体的体积V'=150cm³+水面升高的体积=150cm³+4cm×10cm×5cm=310cm³。

物体的密度ρ=200g/310cm³≈0.645g/cm³。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物体的密度约为0.645g/cm³。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并且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注意事项:1. 在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注意天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测量物体体积时,要保证测量尺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3. 在测量水面升高高度时,要确保水面平整,避免水面波动影响测量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密度是物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工程、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3.在烧杯中盛水,称出它们的质量。
4、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
5.称出烧杯和剩下的水的质量。
把步骤3、4、5测得的数据记在表2中,求出的水密度。
把步骤3.4、5测得的数据记在表2中,求出的水密度。
把步骤3、4.5测得的数据记在表2中,求出的水密度。
把步骤3、4、5测得的数据记在表2中,求出的水密度。
关镇学校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
目的
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实验
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水细线烧杯石块
实验
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用测出物体的质量,用测出物体的体积,计算求得物体的密度。
实验
步骤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把步骤1.2测得的数据记在表1中,求出石块的密度。
1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
3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
数据
记录

处理
表1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表2
烧杯和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水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cm3
水的密度ρ/(g/cm3)
实验
结果
误差
分析
备注
想想议议

初二物理《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标目标:1、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原理;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3:学会分析实验,理解误差存在的原因。

【知识准备】1、量筒的使用(以实验台上量筒为例)(1)作用:量筒是测量的工具;(2)测量单位:量筒的测量单位是,符号为,= 1cm3;(3)使用方法:①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②桌面上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mL;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2、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排液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其中“适量”的含义是、。

(2)将不规则固体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

3、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把游码放在。

(2)、“调”:调节天平的使指针指在。

(3)、“称”:把被测物体放在,用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直到。

(4)、“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秤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测固体、液体的密度】1、测量小石块等常见物体的的密度:(1)测量密度的原理是;(2)根据上述原理,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就需要测量它的和。

( 3 )测出上述两个物理量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和;(4)器材:金属螺母(小石块)、、、、细线、烧杯;(5)步骤:①用测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质量m;②在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为V1;③将金属螺母(小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中,使其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④算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体积V=⑤算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密度ρ=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表示);(6)表格(完成表格)(7)思维拓展:如果在测量固体密度时,先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对实验的结果会有什么影响?2、测量液体的密度: (1)测量密度的原理是 ;(2)根据上述原理,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就需要测量它的 和 ; (3)测出上述两个物理量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和 ; (4)器材:待测液体、 、 、烧杯;(5)步骤: ①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 的质量m 1;② ,记下其体积为V ; ③再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 质量为m 2;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6)表格(完成表格)能力拓展:本次试验中产生的误差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 : 主观原因 :能力提升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4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 g 。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或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计等)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材料和器材】
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出规则固体块的质量m,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测出有关量,并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V,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ρ=(m1-m2)/V,计算出规则固体块的密度;
5.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总结测量密度实验报告(3篇)

总结测量密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根据您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一份关于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南:---实验报告: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一、实验目的1. 理解密度的概念。

2. 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

3. 学习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准备1. 器材:- 盐水- 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 天平- 量筒- 水- 玻璃杯2. 需要测量的量:- 液体和固体的质量- 液体和固体的体积3. 密度计算:- 密度 = 质量 / 体积4. 测量方法:- 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 使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

5. 读数注意事项:- 使用天平时,确保天平水平,并记录下准确的质量值。

- 使用量筒时,注意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平行,以获得准确的体积读数。

三、实验过程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密度的概念,并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实验原理:-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密度。

3. 数据记录:- 记录塑料块的质量、放入前水的体积、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

- 记录玻璃杯和水的质量、玻璃杯和剩余水的质量、量筒中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和盐水的密度。

四、实验结果1. 计算并记录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误差来源。

五、实验收获1. 学会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

2. 学会了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困惑与建议1. 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2. 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改进建议。

---这份实验报告的撰写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过程的详细记录。

希望对您的实验报告撰写有所帮助。

第2篇实验背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计算物体密度实验报告(3篇)

计算物体密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学会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密度(ρ)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ρ = m / 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三、实验仪器1. 物理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规则物体的尺寸,从而计算其体积。

3. 量筒:用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 水和细线:用于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步骤1. 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1)用物理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3)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用物理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初始体积。

(3)将物体用细线绑好,轻轻放入量筒中,确保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

(4)记录物体浸没后的总体积。

(5)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规则物体物体质量:m = 50.0g物体体积:V = 10.0cm³物体密度:ρ = m / V = 5.0g/cm³2. 不规则物体物体质量:m = 30.0g物体体积:V = 25.0cm³物体密度:ρ = m / V = 1.2g/cm³六、误差分析1. 测量误差: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如物理天平的读数误差、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等。

2. 系统误差: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系统误差,如物体与量筒接触产生的吸附力等。

3. 误差传递:在计算过程中,测量误差和系统误差可能会相互传递,导致最终结果的误差。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学会了计算物体的密度。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5)计算盐水的密度。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记录: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g,量筒的测量范围为ml,量筒的分度值为ml。
(2)实验记录:
烧杯和盐水量筒中盐水烧杯和剩余量筒中盐水
的总质量
m/g的体积
V/cm3盐水的质量m1/g的质量m2/g盐水的密度ρ/(kg/m3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三、实验原理:.密度=质量/ ,(ρ=m/)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
(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的级姓名:
日期:
12、26地点:
物理实验室合作伙伴:
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2.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1.物质样品(如砝码、水、沙土、铁块等);2.电子天平;3.容量瓶;4.滴管。

实验原理:1. 密度(density)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字母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2.实验中采用密度吊法,即将物体悬挂于天平上,分别称量其质量m1,然后将物体悬挂在容量瓶中充满液体的状态下再次称量其质量m2、若将液体的体积记为v,容器的质量记为m3,则所求物质的密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m1-m2)/(v-m3)。

实验步骤:1.准备物质样品。

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13.将容量瓶倒置于水槽中,利用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入水,直至溢出时停止滴水并记录滴入水的体积v。

4.将物体悬挂在容量瓶中,充分浸没于水中,等水的液面稳定后,使用电子天平再次称量物体和容量瓶中水的总质量m25.记录容量瓶的质量m36.计算密度:ρ=(m1-m2)/(v-m3)。

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物体1(金属块):m1=38.25gm2=25.45gm3=20.00gv = 80.00cm³物体2(木块):m1=12.45gm2=8.34gm3=20.00gv = 35.00cm³物体3(塑料瓶):m1=25.00gm2=20.46gm3=20.00gv = 50.00cm³计算物体1的密度:ρ1 = (38.25 - 25.45) / (80.00 - 20.00) = 0.92g/cm³计算物体2的密度:ρ2 = (12.45 - 8.34) / (35.00 - 20.00) = 0.95g/cm³计算物体3的密度:ρ3 = (25.00 - 20.46) / (50.00 - 20.00) = 0.74g/cm³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可知,物体1的密度为0.92g/cm³,物体2的密度为0.95g/cm³,物体3的密度为0.74g/c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则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
③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
--------空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②.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
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3、测石蜡的密度
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
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
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 .
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
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
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
五、数据及数据处理:
(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
水温水的密度湿度
大气压强
136.32 120.55 119.76 49.24 118.74 17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