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61聚落与环境、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2、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优越的地区。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

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差。

6、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房屋特点环境特点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潮湿。

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80°经线既是东经180°,也是西经180°。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6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1.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和土壤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活动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与交通等。

2.地球的构造与活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达到地球半径三分之二厚度的熔融状态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活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上的大片岩石板块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发生平行滑动和相互碰撞,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力引起地壳变形的过程,包括抬升、隆起、下陷等。

3.地球上的环境地球上的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

大气环境是地球表面的气氛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构成,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规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4.地球资源地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创造并利用的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功能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

5.地图的表示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缩影,是地理研究的基本工具。

地图的表示主要有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等三个方面。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度量地图上的长度。

方向是地图上各个方向的关系,常用东、西、南、北等术语来表示。

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地理现象和要素的图形或标记,包括地貌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Ⅱ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Ⅱ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Ⅱ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1、问题: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呈现什么大势?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

2、问题:读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观察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南、北极地区分别是什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3、问题:读图“陆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海洋面积占多少?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从问题2、问题3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海陆的分类: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

①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

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和大洋洲(900)。

相邻大洲之间的界线,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等来划分。

(单位:万平方千米)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

(单位:万平方千米)7、学会认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晋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知识点总结

晋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图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图一、认识地图1.地图的的三个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1)普通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2)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实地距离(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4)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4.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使用地图1.选用地图(1)地图的种类: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旅游图等等。

(2)如何选择适当的地图?根据用图目的选择适当的地图,才能及时而准确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2.认识地形(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及其特点3.走进地形图(1)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2)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平滑的线,就是等高线等深线:海洋或湖泊中水深各点的连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一般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相等。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一般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一般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山峰: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圈。

洼地:中间值小,四周值大的闭合等高线圈。

山谷:向等高线数值高处凸起。

山脊:向等高线数值低处凸起。

陡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缓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断崖: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1认识地球面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地球的形状: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特殊的纬线:●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三大分支学科。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主要运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同。

2.地球的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圈层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以西经0度的格林尼治天文子午线为基准,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每天自转一周,形成地球自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公转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地球的倾斜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为倾斜角23度27分,导致四季变化。

4.地球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从地球表面向外延伸,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四、地球上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5%为咸水,只有2.5%为淡水。

2.地球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储量是地球的主要淡水资源。

3.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4.中国主要水系:中国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五、地球上的地形与地貌1.地形:地球表面的高低、平缓和陡峭的地形构成了地球的地形。

2.地貌: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峡谷等。

六、地球的气候1.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是大气长期和地球上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气候的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和降水是气候的主要要素。

3.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受到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气候类型。

七、地球上的植被与动物1.世界的植被分布:世界上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仅只是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是需要注重对实际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掌握下列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地理学科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与构成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固体地壳、流动的软流圈、类圆形地
核和类球形的外核组成。

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

二、自然环境的特点与区划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重要依据。

同学们需要学习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区划,如中国
自然区划和面积划分等。

三、人口与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人口分布的地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等相关知识。

四、资源及其利用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学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如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如采矿、制造和建筑等。

五、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图制图则是地理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如地形图、气候图和人口分布图等,并能够绘制简易的地图和测量地物的长度和角度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地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
的相互关系。

在七年级上,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包括如下内容:
一、自然地理
1.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是由固体地壳、流动的上部地幔、外层流动的外核以及内
部固态的内核组成。

2.大洋及陆地分布
地球表面穆棱七分之一是陆地,其余穆棱七分之五是海洋。


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海洋则主要在南半球。

3.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公转、一种是自转。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而自转则有着显著的圆周运动的特征。

4.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太阳辐射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别非常大。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植被资源等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城市的生命力,城市人口密集带和城市群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2.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
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是相互依存的,如何有效规划交通系统,
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3.文化与旅游
各地的文化差异、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规划等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重点。

4.环境与都市环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的概述,我们需要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研究,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认识地球面貌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万千米。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5.1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4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是同一条经线。

°与西经注意:东经180180 (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8、特殊的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0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66.5S23.5N23.5●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S66.5)●南极圈(°)N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9、特殊的经线:5、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经线)●本初子午线(0: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6、五带的特征:180180●°经线:东经°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以东是西半160W20●°、°°E160W2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球,以西是东半球。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一个由空气、水、陆地和岩石等组成的行星。

地图是根据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制作的平面图。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解读地球仪和地图,掌握经纬度和地图符号等知识。

二、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天内空气温度、湿度、降雨等短期气象现象的总和,而气候则是长期的天气条件。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认识到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三、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比如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学会分类和描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比如人口分布、城市化、交通和通讯等。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掌握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总之,七年级的地理课程是从地球本身到人类居住及生活环境
的全方位学科,对学生培养出科学、系统的地理素养、认知和思
维至关重要。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七年级晋教版的地理学习中,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立体图形,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

赤道和南北两极距离约为1.667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

4. 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赤道与公转平面夹角为23.5度,这就是地球的倾斜度造成的。

地球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倾斜度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

第二章: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1. 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包括臭氧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大气层的功能包括温室效应、保护地球表面、调节温度等。

2. 水圈的分布和变化: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分布状态。

水圈的分布主要是受气候、地形、海拔高度等影响。

水圈的变化包括循环、交换和转化三个方面。

第三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1. 陆地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大陆分布在地球表面,由浅层岩石构成。

陆地的特征包括高大峻峭、山丘起伏、河流纵横等。

2. 海洋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的海洋广阔无边,由深层岩石构成。

海洋的特征包括深广壮阔、波澜壮阔等。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约为3/4,深度平均为3.8公里。

第四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界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地面(陆地和海洋)、气体、水、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提供食物、水、空气、生命空间、运输、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等。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初中的必修科目,要求我们建立起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下面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体系,存在南北极、赤道线、回归线等特征,同时还存在结构不均衡的地势等因素。

2.重要经纬线和地球的地理分带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基本网格系统,而地球的地理分带根据纬度高低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三个带区,每个带区都有其自身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等特征。

3.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日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球日则是指地球绕轴自转的一天之间的时间。

4.地图基础知识地图是一种地球表面的缩影,是一种平面投影的结果,常用的投影方法包括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自然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2.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区域内长时间的天气条件,受到高度、纬度、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它们根据地理分带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适应方式。

三、人文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于人口的影响等。

2.旅游与交通旅游和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了解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

以上是对七年级地理晋教版知识点的简单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指示南、北方向方向东、西方向纬线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概念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意义自
转运动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更替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季节变化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项目日期太阳光赤道直射纬度北半球季节北半球各地昼夜等长昼夜状况南半球季节南半球各地昼夜等长昼夜状况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秋季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各地昼夜等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春季春季夏季昼最长,夜最短,各地昼夜等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秋季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春分 3月21日前后夏至 6月22日前后秋分 9月23日前后冬至 12月22日前后 4、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
五带范围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寒带、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有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得到热量比热带少,获得热量多比寒带多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少获得热量多少四季变化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秋凉、冬冷在0℃以下 7、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冬季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有的地方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认识地图
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在一般的地图上: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具体的做法是:如果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与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方,再作指向标的垂直线,垂线表示东西方向,最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东西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纬线定东西方向,经线定南北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
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