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集合》的教学反思

有关于《集合》的教学反思
有关于《集合》的教学反思

有关于《集合》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而老师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可见,创造源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本节课学生共用了5种方法来计算两个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

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1、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强调学生的体验,这是新课改的方向。我在本课设计中,比较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图案并填写名单,汇报就有少数同学说没写好。要是等所有的同学都写好,本课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还有展示学生作品时,许多学生都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应该说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如何处理好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本课利用直观集合图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找了少数的同学说了一下,就过渡到下一环节。但到了后面的列算式解答时,学生根据直观图写出了不同的算式,说算式的意义时有同学不会说了。部分学生还没理解直观图左侧和右侧的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了,全体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块正方形木板,一边截去15厘米,另一边截去10厘米,剩下的木板比原来面积减少175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正方形木板边长是()厘米。

A.75 B.74 C.76 D.77

2.用一个高是30厘米的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厘米.A.10 B.90 C.20

3.15.9-(5.9+6)=()

A.4 B.13.7 C.0.44 D.26

4.用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纸拼成正方形,最少要用这种长方形纸()张。

A.8 B.6 C.24 D.12

5.若a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a÷

B.a×

C.a÷

D.÷a

6.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

A.∶

B.5∶7

C.7∶5

D.0.7∶0.5

7.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的顶点走过了()cm。(π取3.14)

A.3.14 B.125.6 C.314 D.628

8.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

A.B.C.D.

9.2019年新学期伊始,某校举行“学国粹·读国学”的读书活动,小明有4本不同的国学经典书和3本不同的成语故事书,准备各选一本和同学分享,有()种不同的分享方法。

A.3 B.4 C.7 D.12

10.化简比

36∶42=()

A.8∶6 B. C.6∶7 D.5∶2

二、填空题

11.食品安全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某部门分两次检测同一批次同一品牌的大米,第一次检测100袋,合格率为95%,合格的大米有(_____)袋;第二次检测25袋全部合格,两次检测的总合格率是(____)%。

12.小王休息的时候想帮妈妈做下面的事情:用洗衣机洗衣要21分钟,扫地要用6分钟,擦家具要用10分钟,晾衣服要用3分钟。她经过合理安排,做完这些事情至少要花_________分钟。

13.(_________)÷10=0.6=18∶(_________)=(_________)%

14.980004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________。

15.500千米的是________

16.将体积为78.5dm3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0dm的圆锥体零件,圆锥的高是________dm.17.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________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18.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40,甲数是________。

19.正方形边长延长20%,它的周长增加(______),面积增加(_______)。

A.44%

B.40%

C.20%

20.小明家在学校的东偏南30°方向上,我们也可以说学校在小明家的(_____)偏(_____)(_____)方向上。

三、判断题

2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22.一个数是6的倍数,这个数一定也是3的倍数。(____)

23.因为3

4

=75%,所以

3

4

千克等于75%千克.(_______)

24.1米与1厘米的比是1:1。(_____)

25.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6(____)

四、作图题

26.(1)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面积和三角形ABC相等的梯形.

(3)在圆O的南偏东45°方向,画出圆按2:1放大后的图形.

五、解答题

27.甲、乙两货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开往地,乙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往地.甲车到达地停留2小时后以原速返回,乙车到达地停留半小时后以原速返回.那么,返回时两车相遇地点与地相距多少千米?

28.国美电器三分店昨天卖出了2台柜式空调,每台都按8400卖出,其中一台赚了40%,而另一台赔了40%。聪明的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卖出这两台柜式空调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或赔了多少元?

29.一个圆柱形橡皮泥,底面积是12cm2,高是5cm.如果把它捏成同样底面大小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30.把40个苹果装在篮子里,每个篮子装的苹果个数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篮子?31.如图﹐在长为400公尺的环形跑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跑道长100公尺.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

出发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时乙恰好跑到B.继续跑若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算起共跑了多少公尺﹖

32.苹果树与桃树的比是7 : 3,工人每天给31棵苹果树和15棵桃树喷药,几天后,当给桃树喷完时,发现苹果树还有28棵没有喷药。果园里这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33.3只燕子2天共吃了522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六、计算题

34.列式计算。

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5.求未知数。

x+60%x=28 0.3∶90%=12∶x 3.2-2.5x=0.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B B B C D C

二、填空题

11.96

12.24

13.30 60

14.10亿

15.350千米

16.3

17.4

18.34

19.C A

20.西北30°

三、判断题

21.√

22.正确

23.×

24.错误

25.错误

四、作图题

26.如图,

五、解答题

27.96千米

28.赔了 3200元

29.15厘米

30.8种,

一个篮子装1个,装4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40个,装1个篮子;一个篮子装2个,装2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20个,装2个篮子;一个篮子装4个,装10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10个,装4个篮子;一个篮子装5个,装8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装8个,装5个篮子31.1000公尺

32.苹果树245棵桃树105棵

33.87只

六、计算题

34.340

35.x=30; x=36; x=1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

1.在“苹果重量的2

3

相当于橘子的重量”中把()看做单位“1”.

A.苹果重量B.橘子重量C.苹果与橘子的重量和

2.某班的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少4人,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40%多6人,那么这个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人。

A.3 B.5 C.9 D.10

3.如果a=2a,那么a=()

A.0 B.2 C.4

4.自然数按因数的数分,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B.质数和合数C.质数、合数、0和1

5.如果某车间男职工占4

9

,那么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多()

A.20% B.25% C.33.3%

6.用火柴棒搭房子(如下图),搭3间用了13根,照这样搭502间房子要用( )根火柴棒。

A.2007 B.2008 C.2009

7.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A.21 B.28 C.36

8.把一个圆柱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须削去圆柱体的()

A.B.C.

9.下列图中,每个大正方形都是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其中阴影面积不等于2的图形是()。

A.B.C.D.

10.是假分数,则b()8。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

二、填空题

11.25分=(______)小时 0.75升=(______)立方厘米

12.如图,圆的周长25.12厘米,圆的面积正好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3.将1,2,3,4,5,6,7,8这八个数字填入下面算式的八个“□”内(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使得数最小,其最小得数是____.

□□.□□-□□.□□

14.数一数,图中有____个直角三角形.

15.一批布料,做上衣用去了25%,做裤子用去了,两次共用去了________%,还剩下这批布料的________%。

16.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14.4升的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内部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物体放入桶中,桶内还有(______)升水。

17.两个数4000000004和5000000005的乘积的各位数字和是_____.

18.时钟敲3下用6秒,敲5下要用________秒。

19.六(1)班有学生48人,昨天有3人请假,到校的人数与请假的人数的最简比是(_____),出勤率是(_____)。

20.一堆煤重5吨,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_____)吨,每份占这堆煤的(_____),3份占这堆煤的(_____)%。

三、判断题

21.爸爸的月工资收入提高了10%,表示爸爸现在的月工资收入是原来的110%。(______)

22.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100%。()

23.折线统计图只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_____)

24.一个游戏的中奖率为2%,买100张奖券一定能中2次奖。(______)

25.圆不论大小,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各自直径的倍。(____)

四、作图题

26.按1:3画出平行四边形缩小后的图形.

五、解答题

27.炎炎夏日,西瓜不仅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水果店运进一些西瓜,卖出的西瓜与剩下的西

瓜质量的比是2:3。若再卖出200千克,就卖出了总数的50%。水果店运进西瓜多少千克?

28.张叔叔以50千米/时的车速在一条公路上行驶,前方出现限速40千米/时的标志.如果张叔叔保持原速度继续行驶,他将受到扣几分的处罚?

29.北京到广州南的高铁长大约是2295km.一列由北京开往广州的高铁8:00出发,10:30到达郑州.北京到郑州的高铁长大约637.5km.按照这样的平均速度,从郑州到广州还需要多少小时?

30.某森林公园里有樟树48棵,比松树的还少60棵.公园里松树有几棵?(用方程解)

31.一块梯形广告牌,上底长5.4米,下底长12米,高40分米,两面喷漆,每平方米用油漆200克,共用油漆多少千克?

32.甲、乙、丙三人按7:3:1的比例分配一袋面粉,乙比丙多分得12千克,三人各分得面粉多少千克?3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165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两车同时出发,相遇时行驶了几小时?

六、计算题

34.计算:

5511 35296529

99929

?+?-÷

35.脱式计算。

4+×-÷-〔20.14×(-0.75)+20.14÷〕×(÷)〔3.14+(3.14-3.14)×3.14〕÷3.14 ÷2.5+×0.4-2÷5×

(×0.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C B C B C D D

二、填空题

11.

12.68

13.47

14.16

15.55

16.6

17.8

18.12

19.15:1 93.75%

20.5

8

1

8

5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

25.正确

四、作图题

26.

五、解答题

27.2000千克

28.6分

29.5小时

30.432棵

31.92千克

32.甲分到42千克,乙分到18千克,丙分到6千克33.11小时

六、计算题

34.2929

35.40.28 1 2 14.4

《椭圆的几何性质1》教学反思

《椭圆的几何性质1》教学反思 近期,我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椭圆的几何性质1》。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例2时,就设置了三个小题,从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维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 生:12个同样的正方形,师: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是……?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用12 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法我们还写出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件生读红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接下去仿4*3=12也说4句他们之间关系的话?12*1=12 怎么说呢?板书:12 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数 从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1 (小组合作,总结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 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 19 页的几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请学生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 三角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七巧板的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巧板的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尝试拼图,然后在交流中互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经历了图形的变换过程,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68.16.202014:5514:55:41Aug-2014:55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4:558.16.202014:558.16.202014:5514:55:418.16.202014:558.1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6.20208.16.202014:5514:5514:55:4114:55:41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unday, August 16, 2020August 20Sunday, August 16, 20208/1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2时55分2时55分16-Aug-208.16.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8.1620.8.1620.8.16。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4:5514:55:418.16.2020Sunday, August 16, 2020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圆的标准方程 圆是我们在学习了曲线方程后初次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已知曲线 的方程,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圆的几何性质,并且前面讨论了直线与方程,因此该部分的重点是运用解析几何来体现圆的性质,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分了以下几步: 一、情景创设 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二号”升空过程,指出其在宇宙中的飞行 轨迹近似是一个圆,让同学类比直线与方程的思想,探究是否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方程表示圆。 该情境不仅引入本节新课的课题,还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操,为我国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 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探究新知 提问:“如何确定一个圆?”“在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曲线方程的求解,应该如何建立圆的方程?” (学生推导):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y)是圆上任意一点,因为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司厂厂b)2 r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a)2 + (y-b)2 = r2② 根据曲线与方程思想,确定②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标准方程。 此处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不仅是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提高,还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能力。并且我在教学中以比赛的性质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经典例题 1、已知圆的方程为(x+1)2 + (y + 3)2 = 2; ⑴指出圆的圆心和半径(进一步分析圆标准方程的特征) ⑵点A(1,-2)在圆上吗?点B(4,1 )呢?能给出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吗? 2 、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⑴圆心在(1 , -3 )且与X轴相切 ⑵半径为2 且与X 轴Y 轴都相切 ⑶求以点C(1,3)为圆心,并和直线3x 4y 7 0相切的圆的方程。 该部分我着重以曲线与方程思想为主体,用解析几何诠释圆的几何性质。本意是想让学生把初中所熟知的知识用新的数学语言表达,但是这里情况并不让我满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学生对之前讨论的圆的几何性质比较生疏,课前准备工作没做好,导致课堂反应速度较慢,影响课程进度。第二、由于第一次正式研究曲线方程的应用,部分同学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能准确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反映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不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2.1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性质,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一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知道整数的概念(目前小学阶段不包括负整数)。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激情导入: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是师徒,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出课题。 2、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 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 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4、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的指导设计,是本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参观、

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掌握技能,体验成功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学生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选用了哪几块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两块到三块,再到四块、五块……,操作由易到难,学生在操作体验、反思与交流,并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开展评比贴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下雨了》: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尝试,结合《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雨的形成: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水蒸气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虽然在实验过程中看到有小水珠掉下来,但与自然界的雨联系起来,还存在空间的限制。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通动画,用于显示水蒸气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很形象的突破这一难点。 技能方面:生活中下雨的利与弊进行比较。由发现问题“小水珠的形成”到解决问题“雨的形成与水的循环”,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雨与人类的关系”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雨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水珠的产生”,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凝结的科学概念,同时为了解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水的循环过程”时,动画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结尾时,我又设计了《小水珠历险记》的flansh动画,放到一半时让学生接着讲未完的故事,直观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条理,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电子白板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观察和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水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电子白板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演示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最终,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电子白板的拖图、拉大、放大镜、写字回放等功能有效地与科学课堂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教学情景,扎实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精彩的发言,津津有味的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1.1 圆1带教学反思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1.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 2.认识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圆的有关概念 【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类型二】圆中有关线段的证明

如图所示,OA 、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 =BC .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 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 OA ,OD =12 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 ”、“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类型三】圆中有关角的计算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 解析:要求∠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AOC =∠C +∠E ,故只需求出∠C 的度数,而由AB =2DE 知DE 与⊙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OCD . 解:连接OD ,∵AB 是⊙O 的直径,OC ,OD 是⊙O 的半径,AB =2DE ,∴OD =DE ,∴∠DOE =∠E =18°,∴∠ODC =∠DOE +∠E =36°.∵OC =OD ,∴∠C =∠ODC =36°,∠AOC =∠C +∠E =36°+18°=54°. 三、板书设计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 教学实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数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与反思 泰兴市七圩中小丁春林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 3、知道食物链上的每一生物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食物关系,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教学准备:书上的4幅放大图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谈话:蓝色的地球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它 们有的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成为敌对关系的“竞争者”。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 2、举例: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突然,郊外的草地上洒落了一串红红的浆果。这 时遇到四处觅食的田鼠。恰巧,天空又飞来一只饥饿难忍的猫头鹰…… 3、提问: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能用“谁被谁吃”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像 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能不能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呢? 4、讲述:师强调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箭头(出示“→”)。(板书:浆果→田鼠→猫头 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4页对照一下上图就知道了。 5、竞赛:自然界类似于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不甚枚举。请2位同学上前,要求在○里 画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得又对又快者获胜(①狼○兔○狐②草○兔○麦)。 6、揭题: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 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有趣的食物链。 二、探究活动。 (一)理解食物链的构成。 1、积累。 (1)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少“吃与被吃”关系的词语。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 (2)谁能说一说这个成语的含义?这里面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反映了怎样的食物联系?(3)谁能用箭头画一画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蝉→螳螂→黄雀) (4)这是一条不完整的食物链。想一想,蝉吃什么?(树叶上的汁) (5)完善此条食物链:树叶→蝉→螳螂→黄雀 (6)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吗?(课件出示) 2、游戏。 (1)为了奖(鼓)励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现在,老师把手中的卡片发给同学们,请拿到卡片的同学迅速到前面来,并按“吃与被吃”的关系排成一列横队:青菜→毛毛虫→蜘蛛→鸡→狐狸 (2)教师检查(→)后,追问:这些生物能不能反过来排列呢? (3)请同学们自行调整,提醒同学们如果画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方向应该怎样画?(“←”)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实现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十二册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学具准备: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因数和倍数》 课前准备: 今天咱们认识的问题和什么有关呢?(数)对于数同学们不陌生吧,老师来举几个 例子,比如说和,这样是数叫(小数)再比如说2分之1, 3分之2,这样的数叫(分 数),这些都是课堂里学的,但是有一类数,在你们刚刚出生不久以后,爸爸妈妈就开始慢慢的教了,举几个例子,像哪些数?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自然数) 为什么叫自然数呢? 自然数真的简单么?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 12就是一个自然数。有一个问 题需要大家帮忙,能不能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不允许说一长句话,只允许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2X 6=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2个,摆了6排。 师:当然,也可以是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 (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3X 4=12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或者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

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1X 12=12 师:用手比划一下可以怎么摆,还可以怎么摆。(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 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了。 师:瞧,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有3种不同的摆法,由此还得到3 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从这里开始。 这样,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X4=12,在咱们数学上还可以说,3是12 的因数,既然3是12的因数,那4 (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同样12 (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将着重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俩悄悄说)选择一道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X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谁 来挑战这个难题。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来说一下。 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小学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的指导设计,是本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掌握技能,体验成功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学生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选用了哪几块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两块到三块,再到四块、五

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反思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反思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谜语,让学生分析谜底,从谜底中感受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用幻灯片展示箭头的指向动态,师生互动非常默契,并导入本节课题,让学生对食物链形成初步认识。提问学生自然界中那些生物是互相合作的关系,那些又是互相敌对的竞争者,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界“吃与被吃”的关系。通过展示树、蝉、螳螂、黄雀四幅图片,教师用箭头展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并且让学生口述“谁吃谁”,让学生思考通过这四幅图片学生会联想到什么成语,并且问大家还知道那些这种关系的成语或者俗语,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收集词汇、总结和分析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对于“吃与被吃”关系的理解。通过前面的铺垫,提示学生把生物比作椭圆,把“吃与被吃”关系的箭头比作横线,同时出示幻灯片:由小椭圆和直线组成的图形,问大家这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进而引出了食物链,并且总结食物链的概念。讲解食物链中各个角色的时候,以角色的名称引导学生来分析、讨论概念,并且举例,加深理解,对于不懂角色的生物,依据概念逐步分析,锻

炼学生学以致用,勤于分析的能力。由简单的食物链画向复杂的食物链,引导学生对食物网概念的总结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设计一个生物防治方案,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短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的讲解,插入了一个“屎壳郎滚粪球”的短片,并且举例分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出示食物链:粮食→老鼠→蛇→老鹰,让大家分析,如果大量的捕杀蛇和老鹰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从答案中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作用,幻灯片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游戏“帮我找位置”过程太粗略了,应该让学生拿到不知道动物名字的卡片随意站成一排,再把卡片有生物名字的一面展示给大家,问大家如果他们是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排列正确吗?找几名同学回答正确的顺序,这时候再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排除正确的顺序,游戏要有趣互动,让学生都动起来,我像这样效果会更好。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三四十二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2019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有趣的七巧板语文

风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行课题研究上的一节研讨课,如何在实践活动课中体现课题思想进行了尝试。“风趣的七巧板”的指导设计,是本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博的数学活动经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全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幽美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盛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掌握技能,体验胜利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圆的标准方程 圆是我们在学习了曲线方程后初次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已知曲线的方程,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圆的几何性质,并且前面讨论了直线与方程,因此该部分的重点是运用解析几何来体现圆的性质,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分了以下几步: 一、情景创设 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二号”升空过程,指出其在宇宙中的飞行轨迹近似是一个圆,让同学类比直线与方程的思想,探究是否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方程表示圆。 该情境不仅引入本节新课的课题,还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为我国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探究新知 提问:“如何确定一个圆?”“在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曲线方程的求解,应该如何建立圆的方程?” (学生推导):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 (x,y )是圆上任意一点,因为点M 到圆心C 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 就是集合P={M||MC|=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 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r b y a x =-+-22)()( 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 ―a)2+(y ―b)2=r 2 ②

根据曲线与方程思想,确定②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标准方程。 此处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不仅是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提高,还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能力。并且我在教学中以比赛的性质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上的成功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经典例题 1、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 +3)2=2; ⑴指出圆的圆心和半径(进一步分析圆标准方程的特征) ⑵点A(1,-2)在圆上吗?点B (4,1)呢?能给出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吗? 2、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⑴圆心在(1,-3)且与X 轴相切 ⑵半径为2且与X 轴Y 轴都相切 ⑶求以点C(1,3)为圆心,并和直线3470x y --=相切的圆的方程。 该部分我着重以曲线与方程思想为主体,用解析几何诠释圆的几何性质。本意是想让学生把初中所熟知的知识用新的数学语言表达,但是这里情况并不让我满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学生对之前讨论的圆的几何性质比较生疏,课前准备工作没做好,导致课堂反应速度较慢,影响课程进度。第二、由于第一次正式研究曲线方程的应用,部分同学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能准确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反映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当时我给出更多的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