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632d7e05011ca300a6c39089.png)
5.鲁迅自传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筹.办衰.落学籍.彷.徨2、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⑴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化)⑵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居住)3、简答。
(1)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破折号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另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作者的处境如何?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课文整体理解能力升级达标(一)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5、文段所述作者的经历按时间可分为五个层次。
请用“‖”在文中标明层次,并归纳层意(10字以内)。
①②③④⑤6、文段所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
7、作者“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又为什么“决意要学医”?“决意”表明了什么?8、文段叙述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哪几次重大转折?哪一次最为重要?为什么?9、联系课文全文,谈谈你对鲁迅不断改变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15ecac76eeaeaad0f33062.png)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①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②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
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来。
③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④果然,我成功了。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
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⑤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
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
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
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为它的孩子喂食要好得多。
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⑥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
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想,我的小乌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⑦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
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做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我听了,大吃一惊。
⑧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大意。
2.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的底层,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后一问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④段为何略写“我”成功捕获小画眉的过程,而详写小画眉被关在笼子里的情形?4.选文第⑥段和第⑦段分别把小画眉称为什么?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221826195f312b3069a52a.png)
中考文:迅自中考文:迅自?其我是十八,便旅游到南京,考入水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路学堂去学开,以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京的豫学校,我已决意学医了。
原由之一是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于日本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了仙台医学学校,学了两年。
正俄日争,我有时在影上看一其中国人因做探而将被,所以又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有广大的运⋯⋯先倡导新文。
我便弃了学籍,()到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划,()都失了。
我()想往德国去,也失了。
于,()我的母和几个的人很希望我有上的帮助,我()回到中国来,我是二十九。
1.填入横完整正确的一是()A.再但又因为便B.又但再因为便C.又但再因便D.再但又因便(考大)2.用段中原句填空:①迅先生决意学医的原由是。
②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由是。
3.对鲁迅先生几次改变人生道路理解,切合鲁迅先生的精神的一项为哪一项().鲁迅先生依据自己的特色和社会环境选择人生遍路,特别理智。
B.鲁迅先生几次转变,说明他向来在找寻最合适自己的职业。
C.鲁迅先生数次改变人生道路,是切合当时社会现状的,因为当时文学是最茂盛,最能令人成名的事业。
.鲁迅先生多次改正自己的人生道路,主假如从国家民族利益考虑的。
4.对他归国后的几次“出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是鲁迅为了找寻志同道合的战友B.是鲁迅思想追求的表现C.反应了当时社会环境对进步人士的排斥D.表现了鲁迅归国后,在一准期间内的徘徊。
参照答案:2.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关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②感觉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当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鲁迅自传》习题2
![《鲁迅自传》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b2defb54e518964bcf847c53.png)
《鲁迅自传》习题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下列句子中粗体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1)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变化)(2)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居住)3、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风筝》。
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上,后来收入小说集里面。
二、课外拓展:阅读《老舍自传》回答问题。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头》,皆小说也。
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
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1、“幼读三百千”中的“三百千”指什么?2、这篇自传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与《鲁迅自传》比起来,这篇自传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B2、(1)能。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006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叫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生计:维持生活的方法。
B.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C.我的母亲便……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
幕友:俗称“师爷”,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
D.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学力:学习的力量。
2、给第一句话划分句子成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3、“我于是决心回家”的原因是什么?4、从“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破这号在这里其什么作用?5、鲁迅的笔名是从母姓的,从本段内容来看,母亲在鲁迅一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本段段意。
7、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①母亲姓鲁②很大的变故③学做幕友④生于绍兴⑤筹办旅费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参考答案:1、D2、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性周的家里〉3、鲁迅不愿听“乞食者”之类侮辱之词。
4、(1)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有志少年他怀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的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定跨出村建社会的门槛。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7dd4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0.png)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篇一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3、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法: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编写日期:执教日期:总序第课时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回忆小学时所学的课文,请学生讲讲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熟悉课文。
1、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正音:自传(zhuàn)乞(qǐ)食彷徨(pánghuáng)诬蔑(wūmiè)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三、指导自学。
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1)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1881年,出生;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1896年,父亲去世;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
回国后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员;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2e3966529647d26285210.png)
第5课鲁迅自传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乞.食(qǐ)旅.费(lǚ)偶.然(ǒu)捕.拿(bǔ)chóu(筹)办学jí(籍)shuāi(衰)落拒jué(绝)2.读准多音字(1)几.乎jī其他读音:jǐ组词:几何(2)教.员jiào 其他读音:jiāo组词:教书(3)厦.门xià其他读音:shà组词:大厦二、重要词语1.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3.筹办:筹划办理。
4.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1.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点拨: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弃医从文、学文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本文第4段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点拨:不可删除。
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
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幕.友(mù)绍.兴(shào)筹.办(chóu)乞.食(qì)B.学籍.(jí)提倡.(chàng)段祺.瑞(qí)捕.食(pǔ)C.兼.做(lián)呐.喊(nà)彷徨.(huáng)编译.(yì)D.厦.门(xià)衰.落(shuāi)骈.句(pián)侮.蔑(wǔ)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9135b5783e0912a3162a8c.png)
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1.文体常识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的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
2.主题解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地记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从而体悟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和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3.重点突破为何要弃医从文?作者在本文中这样轻描淡写:“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请根据你的理解,对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作出深层次的解释。
提示:中国人被日本兵斩首时,围观的许多中国人却麻木不仁、面无表情,个别健壮的中国人甚至幸灾乐祸,鲁迅先生看在眼里,猛然省悟:中国人缺少的是精神,要医好中国人,首先要医好他们麻木的神经,唤醒他们高昂的斗志,否则即使有强健的身体也无济于事。
于是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此外,鲁迅去日本留学的前后始终苦苦思索着救国的道路,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基础。
4.结构图解5.学法点津怎样找到文章的线索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路是作者有规律、有条理而又连贯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作者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周密、精心、细致地思考,有条有理地组织成篇,就会形成一条明晰、顺畅、连贯的线索。
线索如同链条一样,将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景、物、情进行有机的串联。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1568cb4daa58da0114af0.png)
5.鲁迅自传知识盘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筹.办衰.落学籍.彷.徨2.解释下列词语。
决意:筹办:彷徨:光复:3.下列句子中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B.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历。
C.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
D.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B.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C.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D.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评。
5.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⑴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化)⑵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居住)6.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表达的语气和语义是否相同?为什么?(1)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2)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阅读在线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自测试题-6页文档资料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自测试题-6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3bfd64be23482fb5da4c24.png)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自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浙.江(zhé)幕.友(mù)彷.徨(páng)翻译.(yì)B、筹.办(chóu)厦.门(shà)捕.拿(bǔ)辞.职(chí)C、乞.食(qǐ)提倡.(chàng)衰.落(shuāi)经济.(jì)D、偶.然(ǒu)绍.兴(shào)拒.绝(jù)学藉.(jí)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写出来。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记。
()改为()B、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蜜,说我不好。
()改为()C、这是我乡哀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改为()D、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簦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改为()3、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jiān qìxūqī()而有之()今为止无()学费亲()4、按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
(意外发生的事情)B、……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C、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举办)了一点旅费。
5、改正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改正:B、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改正: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淡淡的清香,常看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变幻莫测....。
B、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将忍俊不禁....的粽子发展到了极致。
C、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D、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所学校。
7、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初中记叙文阅读】《鲁迅自传》学案及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鲁迅自传》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175b0ad02de80d5d840c9.png)
【初中记叙文阅读】《鲁迅自传》学案及答案《鲁迅自传》问题案份主要活动 1881 出生 1893 辍学回家,家中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1896 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1898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1899 ,改进矿路学堂学《鲁迅自传》问题案份主要活动1881出生1893辍学回家,家中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1896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1898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1899,改进矿路学堂学开矿。
1902被派往日本留学。
进了仙台医学院。
1906弃医从文,提倡新文艺。
回国。
1910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1911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1912到北京教育部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1926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1927辞去中山大学教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问题探究】1、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生活经历);第2求学经历;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创作和著述概况。
2、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三)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3、选择学医,是出于维新救国的目的;在电影中他看到中国人的麻木、愚昧时,他同样出于爱国思想才决定弃医从文的。
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已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4、不可删除。
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
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鲁迅自传阅读题及答案
![鲁迅自传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3ec08cccbff121dc368345.png)
鲁迅自传阅读题及答案阅读的《鲁迅自传》,完成1~11题。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捕拿()段祺瑞()厦门()2、解释几中加粗的“因”。
(1)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_______________(2)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因:____________3、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4、这段话写作者从日本回国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自己教学和从政的经历。
在这段时间内,他先后到过哪些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段中画线的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没有地方可去”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不断变更工作,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看,作者为什么总是“走出”,甚至于政府“要捕拿”他而“逃”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ǔ;qí;xià2、(1)因为;(2)凭借,靠3、……到底被拒绝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dc30e0740be1e650e9afc.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
(25分)1.阅读短文,完成①~③题。
(5分)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
你可以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
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
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粲然zhàn( )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萧瑟.()zhàn(②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
(2分)③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
(2分)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格,然后改正。
(4分)诘难持之以衡根深缔固孜孜不倦3.认真回忆平时阅读的名著,按要求填空。
(2分)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醉打蒋门神”的是。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做4题)(4分)⑴俱怀逸兴壮思飞,。
⑵采菊东篱下,。
⑶,斜晖脉脉水悠悠。
⑷会当凌绝顶,。
⑸,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按提示默写句子。
(6分)⑴《使至塞上》一诗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词句是:,。
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
6.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4分)讲节气,讲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陶渊明一生贫穷,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骨气;郑成功历尽艰险,从荷兰海盗手中收复台湾,这是骨气;;。
二、阅读(5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8分)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达标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达标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009b5f510a6f524cdbf85d4.png)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达标练习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达标练习(2)意外发生的事情。
(3)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4)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1)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意外发生的事情。
(3)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4)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5.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6-10题。
6.“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_______________。
7.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将它们写下来。
8.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不好”的含义。
(1)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2)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9.“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6.答案:《狂人日记》《朝花夕拾》7.解析:读透选文结合本文的主旨去理解。
参考答案:“学医”的原因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8.解析: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理解,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
参考答案:(1)是对鲁迅的指责和诬陷,同时,在轻描淡写之中也有鲁迅对几个学者和反动政府蔑视的意味。
鲁迅自传习题精选
![鲁迅自传习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00052e6360cba1aa811daa1.png)
鲁迅自传习题精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鲁迅自传习题精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本段写到了鲁迅人生道路上两次重大的转折,是哪两次?其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怎样发展的?请简要阐述。
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旅行:_______助力:_______3.“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句中“较为广大的运动”指的是什么?从加点词语看,作者似乎是因为偶然的现象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随意性太强,是这样吗?4.对鲁迅的这些做法,你是怎样认识的?答案1.决定学医和弃医从文。
前者“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后者是因为“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作者原想学医医治好百姓的身体,另外,医学也可以推动科学观的发展。
但后来发现拯救灵魂比医治肉体更重要,所以又弃医从文。
2.3.即拯救国民灵魂的运动,作者认为此运动首推文艺。
不是。
事件是偶然的,但作者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想法是一贯的。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9 鲁迅自传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9 鲁迅自传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55d3f1da38376baf1fae77.png)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9 鲁迅自传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zhè) 旅费(lǔ) 乞食(qǐ)B、纤维(xiān) 和药(huò) 提倡(chànɡ)C、偶然(ǒu) 侦察(zhēn) 散文(sàn)D、厦门(xià) 给予(ɡěi) 兑现(duì)【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便弃了学藉,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______改为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______》,散文集《______》,代表作为《______》,第一篇白话小说为《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
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
《鲁迅自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
![《鲁迅自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19089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0.png)
《鲁迅自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鲁迅自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鲁迅自传》阅读答案鲁迅自传》节选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鲁迅自传练习题及答案
![鲁迅自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de7d2828ea81c759f5785d.png)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厦门( ) 皖南( ) 学籍( ) 乞食( )②、páng huáng( ) shuāi败( ) chóu办( )zhè江( ) nà喊( ) 亲qī( )2、《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那么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补缀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和______。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3.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_____。
他的第一篇小说___________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上,后来收入小说集________里面。
4.本文以_______为顺序,简要表达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答复:①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②“……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
全优课堂九年级下册语文答案
![全优课堂九年级下册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d19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4.png)
全优课堂九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全优课堂九年级下册语文答案一、课文理解题答案:1.《虞美人》中的“虞美人”指的是什么?答案:《虞美人》中的“虞美人”指的是一种美丽的花卉。
2.《小石潭记》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哪里?答案:《小石潭记》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内。
3.《丁丑词》是谁所作?答案:《丁丑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4.《鲁迅自传》中,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学习文言文的?答案:《鲁迅自传》中,鲁迅是在父亲去世后,为了了解父亲的遗产状况,开始学习文言文的。
5.《草地》中的“草地”是谁的故事?答案:《草地》中的“草地”是作者张枣的童年回忆。
二、阅读与回答题答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33年的九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答案:1933年的九江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城市。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什么傅雷夫人把鲁迅的《呐喊》献给了纪念五四运动?答案:傅雷夫人把鲁迅的《呐喊》献给了纪念五四运动,是因为《呐喊》描绘的是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和痛苦,呼唤民族自强和文化复兴,是五四精神的重要体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鲁迅认为,“反对封建道德”的本质是什么?答案:鲁迅认为,“反对封建道德”的本质是在于呼唤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是为了打破旧有的秩序和束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三、解释短语或词语题答案:1.“不差派头”答案:此处“派头”指的是外表风格、姿态的态度。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场比武的规模非常大,比武双方都不会在外表的装扮风格上有所区别,显得非常庄重和隆重。
2.“弦歌声断”答案:此处“弦歌声”指的是琴瑟之声,表示琴瑟和声的余音缭绕。
“断”一词则表示音乐美好的瞬间已经结束。
3.“披一身雪白,扣定一个长辫子”答案:此处“扣定”指的是系起,”长辫子”指的女性的长发编成的辫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披了一身雪白的衣裳,系起了一绺长长的辫子,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干净、清爽,仙气十足。
4.“摇笔即得,皆成墨宝”答案:此处“摇笔即得”是指才思敏捷,能很快地写出好的作品,”皆成墨宝”则说明他所写的作品都很好,可以媲美名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自传》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
的、、,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
2.本文以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到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3.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指。
4.根据内容填空并回答:
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5.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
⑵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6.下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7.指出下列中的表达作用: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一点:
8.课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括:
⑴
⑵
⑶
⑷
9.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是。
10.《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