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5.鲁迅自传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筹.办衰.落学籍.彷.徨2、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⑴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化)⑵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居住)3、简答。

(1)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破折号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另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作者的处境如何?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课文整体理解能力升级达标(一)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5、文段所述作者的经历按时间可分为五个层次。

请用“‖”在文中标明层次,并归纳层意(10字以内)。

①②③④⑤6、文段所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

7、作者“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又为什么“决意要学医”?“决意”表明了什么?8、文段叙述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哪几次重大转折?哪一次最为重要?为什么?9、联系课文全文,谈谈你对鲁迅不断改变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①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②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

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来。

③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④果然,我成功了。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

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⑤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

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

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

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为它的孩子喂食要好得多。

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⑥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

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想,我的小乌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⑦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

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做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我听了,大吃一惊。

⑧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大意。

2.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的底层,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后一问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④段为何略写“我”成功捕获小画眉的过程,而详写小画眉被关在笼子里的情形?4.选文第⑥段和第⑦段分别把小画眉称为什么?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

中考文:迅自中考文:迅自?其我是十八,便旅游到南京,考入水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路学堂去学开,以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京的豫学校,我已决意学医了。

原由之一是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于日本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了仙台医学学校,学了两年。

正俄日争,我有时在影上看一其中国人因做探而将被,所以又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有广大的运⋯⋯先倡导新文。

我便弃了学籍,()到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划,()都失了。

我()想往德国去,也失了。

于,()我的母和几个的人很希望我有上的帮助,我()回到中国来,我是二十九。

1.填入横完整正确的一是()A.再但又因为便B.又但再因为便C.又但再因便D.再但又因便(考大)2.用段中原句填空:①迅先生决意学医的原由是。

②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由是。

3.对鲁迅先生几次改变人生道路理解,切合鲁迅先生的精神的一项为哪一项().鲁迅先生依据自己的特色和社会环境选择人生遍路,特别理智。

B.鲁迅先生几次转变,说明他向来在找寻最合适自己的职业。

C.鲁迅先生数次改变人生道路,是切合当时社会现状的,因为当时文学是最茂盛,最能令人成名的事业。

.鲁迅先生多次改正自己的人生道路,主假如从国家民族利益考虑的。

4.对他归国后的几次“出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是鲁迅为了找寻志同道合的战友B.是鲁迅思想追求的表现C.反应了当时社会环境对进步人士的排斥D.表现了鲁迅归国后,在一准期间内的徘徊。

参照答案:2.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关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②感觉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当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鲁迅自传习题

鲁迅自传习题

鲁迅自传一.基础知识:1、传记是文章,也简称“传”。

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传记、传记。

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和。

2.鲁迅原名__________,“鲁迅”是_________。

《鲁迅自传》中提到鲁迅已印成书的两本短篇小说集是《》和《》。

一本回忆录《》,一本散文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3.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二.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筹办衰落学籍彷徨三.解释下列词语。

决意:筹办:彷徨:光复:四.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文中所说的“新文艺”指的是:2.本段有一个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3.鲁迅改学医学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4.从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中,你发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叫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生计:维持生活的方法。

B.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C.我的母亲便……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

幕友:俗称“师爷”,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

D.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学力:学习的力量。

2、给第一句话划分句子成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3、“我于是决心回家”的原因是什么?4、从“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破这号在这里其什么作用?5、鲁迅的笔名是从母姓的,从本段内容来看,母亲在鲁迅一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本段段意。

7、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①母亲姓鲁②很大的变故③学做幕友④生于绍兴⑤筹办旅费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参考答案:1、D2、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性周的家里〉3、鲁迅不愿听“乞食者”之类侮辱之词。

4、(1)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有志少年他怀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的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定跨出村建社会的门槛。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篇一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3、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法: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编写日期:执教日期:总序第课时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回忆小学时所学的课文,请学生讲讲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熟悉课文。

1、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正音:自传(zhuàn)乞(qǐ)食彷徨(pánghuáng)诬蔑(wūmiè)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三、指导自学。

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1)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1881年,出生;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1896年,父亲去世;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

回国后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员;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鲁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鲁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鲁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鲁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鲁迅》阅读原文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

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

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阅读题目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选项。

阶级( )(A.jiējíB.juéjí)疲倦( )(A.píquàn B.píjuàn)逝世( )(A.sìshì B.shìshì)2.选词填空,将选项填入横线内,使文意通顺。

(1)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学习,(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忘我工作。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

语文九下124页习题答案在语文九下教材的124页上,有一道习题需要我们回答。

这道题目是关于《鲁迅自传》的阅读理解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他对于文学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回忆起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包括他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文学的向往。

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特别是喜欢读小说。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和对于文学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这道习题。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鲁迅小时候喜欢读什么书。

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小说。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他小时候对于小说的喜爱,这也是他对于文学的热爱的体现。

然而,这道题目的答案并不仅仅是“小说”。

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中进一步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读小说。

在文章中,鲁迅先生提到了他小时候生活的贫困和艰辛,但他通过阅读小说,得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慰藉。

他写道:“读小说时,我就忘记了我的苦楚,也没有了那种孤单感。

”这句话表达了他通过阅读小说来逃避现实,寻找内心的慰藉。

这也说明了文学对于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回答这道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鲁迅先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

他通过阅读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这种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也成为了鲁迅先生后来成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基石。

总结起来,通过回答语文九下124页的习题,我们不仅仅是对于题目的答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是了解到了鲁迅先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阅读的重视。

这也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13分)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

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小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4分)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小题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小题3: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2分)小题4: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3分)小题5:下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参考答案:小题1: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小题1:说明“我”处境不如人意,为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小题1:表现鲁迅不畏强暴与邪恶,“不好”二字语气中含有蔑视的意味,体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小题1:时间;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小题1: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痛苦的感情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事件的能力;从学过的文章来了解历史史实。

小题1:感知文章内容及主题,体现“我”情感的词语如:无奈、失落、孤独、惆怅。

小题1:了解鲁迅的生平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总结鲁迅精神。

小题1:了解鲁迅生平简介。

小题1:理解文句的具体含义,有利于对文章主题与情感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