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2级鼎盛4班:刘保松班会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班会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班会过程: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型新讲课学校滕州市墨子中学姓名冯斌年龄 38岁职称中教一级电话《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程标准一了解违法与犯法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分析未成年人犯法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遵法。
能力目标: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教学内容分析“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第7单元第15课第二个项目内容。
这是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分析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抽象归纳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动身,坚持“切近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遵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二个层次“遵纪遵法,防微杜渐”主如果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这是教学重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熟悉和更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法。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遵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
第十五课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在电子游戏厅认识了几个赌友后,经常旷课聚赌。 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他都当做耳旁风。为了偿还赌债 他经常与赌友扒窃,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仍不思悔改。 一天,当他在商店盗窃价值近万元的服装时被抓获。经 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 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张某从参与赌博到走上犯罪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三 个基本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 课本P59——61页思 考:怎样才能做到遵 纪守法,防微杜渐?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一、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 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 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 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 己健康成长。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 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 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 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 法律法规。 犯 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法律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提高辨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习难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 2、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环节一 以案说法,走进魏某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 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 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吸烟,并开始 喝酒。由于禁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 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的零花钱满足不 了他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 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 被公安机关拘留。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加强法治教育,营造和谐和安全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带来的后果和危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任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做出了不好的事情,比如偷东西、打架斗殴、吸毒、谎报警情等等。
这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远离这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呢?2. 学习过程(1)什么是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任教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不良行为和什么是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是指某些不具有法律禁止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风气、不符合职业道德、不符合一般人的行为标准的。
比如说上课玩手机、说脏话、欺凌同学等。
违法犯罪是指某些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比如说偷东西、打架斗殴、盗窃等等。
(2)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后果和危害•任教师: 了解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概念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后果和危害。
对于不良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对于违法犯罪,后果就更加严重了。
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前途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任教师: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比如说讲礼貌、遵守纪律、懂得尊重别人等等。
2.培养健康的娱乐生活。
比如说多读书、多运动、多和家人朋友交流等等。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种类和危害,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2)帮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1、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不良行为的危害(1)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会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3)损害人际关系。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无援。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的。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九年级安全教育课《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教案
九年级安全教育课《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避免违法犯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在人生的花季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认识到如果任其发展容易导致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期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比如旷课、喝酒、吸毒、交损友、强拿硬要、贪小便宜、偷拿家中钱财、上网等,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一般来说,违法犯罪的前兆有如下几种: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青少年的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郯城县沙墩中心中学王郡丽
【内容标准】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深刻解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守法护法。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后,就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因为中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确有难度。
教学时从案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苹果的腐烂过程》,启发学生由苹果慢慢腐烂联想到
人也会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从而进入新课。
二、由纪律引出法律,认识法律的三个特征。
三、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得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两组PK大赛)
四、追本溯源找出违法犯罪的根源——不良行为。
通过评论台,认识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
(正反评论)
五、学生列出杜绝不良行为的方法。
(庄严宣誓)
六、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七、歌曲《心声》,警醒少年。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2. 常见不良行为及其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学生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5.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观看教育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小组互动法: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原因。
3. 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不良行为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4.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师讲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5. 学习如何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6. 分享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增强法律意识。
2、帮助学生辨别常见的不良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2)明确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2)怎样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解不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1、向学生解释不良行为的定义,即那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不良影响,但尚未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
2、列举常见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逃学旷课、偷窃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对不良行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个人身心健康、学业前途、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法律后果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违法犯罪的定义,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2、介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贩毒等,并说明相应的法律后果,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五)探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例如,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主题班会课教案南丹中学兰启伟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
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名词解释:——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请同学们思考: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毒、注射毒品;(9)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3. 讲座法: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介绍不良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
2.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解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讲座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讲座环节: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七、课堂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作文。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背景在当今社会,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特制定该教案。
二、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深入剖析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不良行为的定义、种类及危害;•违法犯罪的定义、分类及处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后果。
2.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正确选择•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名人事迹:介绍正能量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视听教育:影视作品、音乐等多媒体形式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接受正确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发共鸣,达到警示和教育的效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审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引发深刻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3. 讨论互动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评估•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互动讨论等为评估依据;•每位学生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引导意见。
2. 期末考核•设计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及态度变化;•考核内容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形式。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有效实施,期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观念,自觉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殊应用场合1. 社区教育机构增加条款:•社区实践项目:增加社区实践项目的内容,在社区中进行实地教学,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不良行为对社区的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下学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五、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性。
3. 远离违法犯罪的策略:教育学生提高法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远离违法犯罪。
4.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 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强调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的过程。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4. 情境教学: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其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关系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表现,检验其是否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引言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为《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法律意识,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b. 掌握一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c. 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b. 运用多媒体和图片等辅助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b.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c.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四、学情分析本次班会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危害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参与讨论和互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 提出问题:你们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视频,呈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生活中目睹过或听说过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呢?请你们思考一下,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 讲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a.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概念和危害,以及常见的案例。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违法
区 联 别 系
犯罪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收 获 平 台
9/6/2015
视频
9/6/2015
老师寄语:
人生没有如果,但有 很多选择,让我们选择 做遵纪守法的阳光少年!
9/6/2015
人物
擂肥少年
行为
吸烟、勒索钱财、打架斗殴
龙哥团伙
吸烟、喝酒、赌博、偷窃、打架斗殴 说谎、上网玩游戏、喝酒、携带管制 刀具、打架、持刀伤人
杨勇
9/6/2015
法律查询
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 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吸食、 注射毒 品
9/6/2015
庭审现场
之 采访
杨勇:你后悔了吗,如果时间 能够倒流,你会怎么做? 其他同学:如果你是杨勇你会 怎么做?
9/6/2015
警钟长鸣
(1)预防违法犯罪, 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 防微杜渐,才能 防患于未然。我们要从小加 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 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9/6/2015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习难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 2、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9/6/2015
9/6/2015
9/6/2015
庭审现场之案情分析
案例中提到哪些重要人物,请分别 列举出他们的行为
9/6/2015
庭审现场 之 案情分析
9/6/2015
庭审现场 之 案情分析
人物
擂肥少年
行为
吸烟、勒索钱财、打架斗殴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环节一:以案说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师: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六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全国通用
六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基本法律知识,认识到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解释违法与犯罪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界限。
3. 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讨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4. 不良行为的危害:分析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
- 难点:区分违法与犯罪,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挂图。
-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法治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解释违法与犯罪的不同。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提纲: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3. 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4. 不良行为的危害5.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的短文。
- 小组作业:制作一份关于法治教育的海报。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
教师应评估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应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法制教育提供指导。
重点细节: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是本教案中的重点部分,因为它是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的行动指南,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违法犯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危害。
2.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3. 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4. 法律法规教育。
5. 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介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阐述杜绝不良行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6. 课后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杜绝不良行为的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2. 主体部分:不良行为的种类、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杜绝不良行为的计划。
2. 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遵纪守法。
3.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拒绝诱惑,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
环节一:以案说法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环节二、法律在线
师:法律制定出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那么,违反了法律叫什么?(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环节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魏某的案例(P57页),思考探究:
1、说一说: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议一议:魏某先后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
多媒体出示上述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
环节四: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1、看书本59页漫画回答书本问题。
2、学生讨论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不良行为并自省,说说不良行为的危害。
3、讨论如何遵纪守法,自己日常生活该如何做。
4、老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亮丽,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为构建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