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

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10 d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胆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治疗】
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支持疗法,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井发症,加强监护,千方百计维持病人生命,等待肝功能的恢复。
对肝-肾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水分摄人量遵循量出为人、宁少勿多的原则。通常以每日显性失水加非显性失水再减去内生水为人液总量的标准,有发热者体温每升高l℃,成人可酌情增加入水量60ml--80ml。
2.山莨菪碱
3.前列腺素E1
4.利尿剂的应用①速尿100mg溶于50%葡葡糖溶液2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大剂量,有报道用1000mg--2000mg/d者;②血管扩张剂可消除肾血管痉挛和肾肿胀,改善肾血流量。氨茶碱0.25g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20mml中,静脉注射,2次/d--3次/d;③利尿合剂:将普鲁卡因1g、氨茶碱250mg,苯甲酸咖啡因250mg、维生素C3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500ml中,l次/d--2次/d静脉滴注。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9页
(二)各型肝炎临床诊疗依据
• 3. 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 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显著,快速出现Ⅱ度 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 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 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还未出现 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电解 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 活动度≤20%。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12页
• 4. 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
常有显著肝脏肿大,肝功效检验血清胆红
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 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 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 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升
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楚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
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 “双层征”。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8页
• 慢性肝炎试验室检验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ALT和/或AST(IU/L) 胆红素(μmol/L) 白蛋白(A)(g/L)
≤正常3倍 ≤正常2倍 ≥35
>正常3倍
>正常3倍
• (1)轻度 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效指标 仅1或2项轻度异常;
• (2)中度 症状、体征、试验室检验居于轻度和重度 之间;
• (3)重度 有显著或连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 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 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权威

国内外肝衰竭分型诊断的分歧
对过去肝病史的认识不一样
对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大致相当于
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我国严格定义为过去无肝病史(包括HBV携
带史) 欧美等国则更看重本次发作,而将过去的隐 性感染甚至一过性显性发作忽略不计
欧美等国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范畴
HBV慢性携带者发生肝炎突发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既往无肝炎病史; 起病2周内出现Ⅱ°以上的肝性脑病;
重度的乏力、频繁的恶心呕吐、黄疸迅速上升;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PTA<40%;
可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
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急性起病,15天~24周出现四高症状(高度乏 力、高度消化道症状、高度腹胀、高度黄疸);
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
关于重型肝炎的概念与分型尚未达成国际性的统一认识,国内 将AHF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重型肝炎; 1978年杭州会议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亚 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其中急性和亚急性间界限为3周; 1984年南宁会议上考虑国际上无慢性重型肝炎,故将其从重型 肝炎中取消,将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间界限从3周 改为10天; 1990年上海会议、1995年北京会议和2000年西安会议又恢复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并提出PTA标准; 2000年西安会议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间界限分别定为起 病14天内、15天~24周;把II度以上肝性脑病作为诊断急性重 型肝炎的必备指标;亚急性重型肝炎分为脑病型与腹水型;慢 性重型肝炎的诊断中增加了慢性肝病体征、生化指标及重叠感 染类型。
Thank you!
重型肝炎

(二)发病机制
• 免疫损伤
– 细胞免疫: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D8+T细 胞)
– 体液免疫: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IL-2、IFN;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 化学物的直接肝细胞毒性 • 肝灌注不足
慢性重型肝炎—病理特征
• 有慢性肝病的病变背景
• 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 实质坏死
(四)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分期
• 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其本条件(症状与体征、 TBil>10倍,PTA≦40%~>30%);未发生明显 脑病,未出现腹水。
• 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有出血倾向, PTA ≦30%~>20%。
RAAS等 • 出血: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出血倾向 • 肝性脑病:解毒、代谢功能障碍,具N毒素物
质(水溶性/脂溶性)蓄积 • 感染:免疫力屏障↓,肠菌内毒素血症(90%) • 其它合并症:肝肾综合征(50%)、肺水肿
(37%)、胰腺炎(13.5%)及DIC等
肝性脑病 机制
脑灌注
颅内压↑ 压↓
脑血流↓
酶分离; ALP/GGT, A/G, PTA<40%) • 病理
(六)治疗
• 一般支持治疗:绝对卧床,低蛋白、高 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水电平衡。
减少肝细胞坏死 促进肝细胞再生
•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120mg/d 入 10%GS 500ml IVgtt
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理特征
• 肝组织呈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面积 <50%)
• 坏死区网状支架塌陷 • 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 汇管区周围小胆管增生,伴胆汁淤积 • 肝缩小,切面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
重症肝炎的诊断与治疗PPT

随着对重症肝炎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我们将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如针对特定信号通路或 关键分子的干预措施,以期实现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治疗。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重症肝炎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国际同行之间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重症肝炎诊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THANK YOU
重症肝炎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重症肝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 衰竭、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 ;根据病因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02
重症肝炎的诊断
病史采集
02
01
03
询问患者是否有肝炎病史、家族史以及近期有无接触 史。
重症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重症肝炎的诊断 • 重症肝炎的治疗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护理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重症肝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应 对能力。
分析重症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为临床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营养补充剂
对于能够进食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支持,通过口服或鼻饲提供营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酌情使用营来自养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肠外营养
对于无法进食或肠内营养不足的患者, 可通过静脉输液提供肠外营养支持。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 需求,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诊断标准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肝炎病毒感染,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
重型肝炎病情严重,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重型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1. 临床表现。
重型肝炎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症状,如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重型肝炎的可能性。
2. 血清学检查。
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检查常常呈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此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常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重型肝炎的诊断。
3. 病毒学检测。
重型肝炎的诊断还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等。
这些检测有助于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从而确定诊断。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重型肝炎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存在。
5. 病理学检查。
对于部分疑难重型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重型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病毒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怀疑患者,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重型肝炎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重症肝炎的诊断指标和分型标准

重症肝炎的诊断指标和分型标准重症肝炎是指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严重损伤和/或肝功能不全的一种严重疾病。
重症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
以下是重症肝炎的诊断指标和分型标准的解释:1. 体征:重症肝炎的患者常常有黄疸、腹水、脾肿大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a. 肝酶水平:重症肝炎患者的ALT、AST等肝酶水平一般较高,但在病情严重的时期会出现反常现象,甚至出现下降。
b. 肝功能: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衰竭明显,例如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PT延长等指标都是常见的。
c. 病原学检查:需要检测肝炎病毒相关抗体、核酸检测等,以及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学反应的检测。
d. 凝血功能:一般来说,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比起合并出血的情况。
3. 影像学检查:a. 腹部X线检查,尤其是实质器官增大表现。
b. 腹部CT和MRI:通常可以清楚地显示胰腺、肝、脾、肾和门静脉等的异常变化。
c.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腹水程度和肝外胆管扩张的情况。
1. 急性重型肝炎:短时间内发生了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伴有黄疸、肝性脑病等表现。
2.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在数周内加重,通常由慢性肝炎基础上演化而来,不伴有胆色素沉积,仅有淡黄色或黄色。
3. 慢性重型肝炎:主要指肝功能长期不稳定、持续下降,其间往往有急性加重期,有时候也表现为肝性脑病和黄疸等情况。
以上就是重症肝炎的诊断指标和分型标准的详细解释。
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医生需要全面综合各种检查,包括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更准确地确定重症肝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重型肝炎严重程度评诂

•重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的严重损害,是肝脏疾病中最危险的临床类型,其发病急骤、病情重、进展快、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国内外学者先后总结归纳出多个用于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数学模型、评分系统或标准,并经大量临床资料反复验证、补充、修改、完善,对重型肝炎预后评估、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重型肝炎预后评分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Child-Turcotte-Pugh评分1964年Child与Turcotte提出Child-Turcotte分级。
采用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胆红素和营养状况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用于评价肝功能的贮备。
1973年Pugh将其完善,即Child-Turcotte-Pugh评分(简称CTP评分),目前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贮备、手术风险及预后,亦用于评价重型肝炎预后。
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CTP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慢性重型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CTP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蒋忠胜等研究显示重型肝炎死亡组的CTP评分高于生存组,慢性重型肝炎晚期患者的评分高于早期和中期,证实CTP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慢性重型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
但是,CTP评分在判断重型肝炎预后时尚存在很多缺陷:①分值范围限定在5??15分,不能区分同一分级同一分值但病情差别较大的两组患者;②某些参数主观性较大,难以做出正确的分级;③某些客观参数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由于检测方法与试剂的不同而测定结果不同,存在实验误差,因此可比性较差;④白蛋白容易受治疗因素的影响;⑤缺少重要的参数指标,如:血清肌酐。
CTP评分目前主要用来评价肝硬化患者手术的危险性,评价肝移植术后死亡率,但它是否可以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仍存在争议。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其改良评分系统2001年,Kamath等为了弥补CTP评分的缺陷和局限性,提出“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即:R=3.8 × ln[胆红素(mg/dL)]+11.2×ln(INR)+ 9.6×ln[肌酐(mg/dL)] + 6.4 ×(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结果取整数。
重型肝炎临床路径

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临床路径一、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肝衰竭(ICD-B15.907;B16.908; B17.205;852;B15.906;B16.909;B17.206;B17.211;B17.21 0;B18.102;203;909;9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讨论》(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肝衰竭:急性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⑴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
⑵肝脏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⑶出血倾向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40%并排除其它原因。
⑷黄疸进行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但有上述表现者均考虑本病。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15天至26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⑴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
⑵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 倍或每日上升≥17. 1μmol/ L 。
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85.5 mol/ 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40 %并发腹水和(或)肝性脑病)。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⑴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
⑵可有肝性脑病。
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
⑷有凝血功能障碍,PTA ≤40 % 。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 早期:⑴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⑵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 L 或每日上升≥17. 1 μmol/ L)。
病毒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淤胆型肝炎
• (一)急性淤胆型肝炎 亦称毛细胆管型肝 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消化道症状 轻,主要表现长时间2-4周或更长时间肝内梗阻 性黄疸、皮肤瘙痒、大便灰白,明显肝肿大, TBiL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元 活动度>60%,血清胆汁酸,碱性磷酯酶,胆固 醇水平明显升高,黄疸持续三周以上,除外肝外 梗阻原因。 • (二)慢性淤胆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出 现上述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概
述
•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 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血液、体液传 播。
• 临床特征: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 区痛、肝肿大、肝功异常。
●病原学
• 目前已知有甲、乙、丙、丁、戊、庚、 TTV七种,其中甲、戊型主要表现为急 性肝炎;乙、丙、丁主要表现为慢性肝 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Ca;乙 型肝炎病毒和TTV属DNA病毒,其余均 属于RNA病毒。
• (二)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 炎起病,15天至24周以内出现极度乏 力、消化道症状明显,(PT)凝血酶元 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元活动度<40%并 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 上升≥17.1umol/l,或TBiL>正常值10 倍,肝性脑病在此型中多出现于疾病的 后期,亦发展为坏死后型肝硬化。
二、慢性肝炎:
• ☆凡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 ☆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 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 征及肝功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 ☆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有明显的 慢性肝炎体征或肝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慢性肝 炎。 • ☆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彩超检查综合分 析,亦可做出慢性肝炎诊断。
慢性重症肝炎:
重型肝炎(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 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 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
≥17.1μmol/L); 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 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5
•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是在慢性肝病基础 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 慢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是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 以腹水或门脉高压、精选版凝课件血ppt 功能障碍和肝性脑6
肝衰竭
占0.2%~0.5%,病死率高。 病因及诱因复杂: 重叠感染、妊娠、HBV前C区突变、
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
精选版课件ppt
1
肝衰竭
表现一系列肝衰竭症候群: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TA<40%; 黄疸进行性加深,TB上升≥ 17.1 mol/(L·d); 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征等; 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精选版课件ppt
11
肝衰竭 病理
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 坏死面积小于1/2。 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 形成再生结节,
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 小胆管增生和淤胆。 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
或大块坏死, 部分病例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精选版课件ppt
肝炎分型诊断标准

肝炎分型诊断标准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主要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肝炎分型诊断标准是根据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肝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特征进行分类和诊断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肝炎分型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急性肝炎的分型诊断标准急性肝炎是指肝脏在短时间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症状。
急性肝炎的分型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原体、临床表现、血清学标志物等进行划分。
1. 病原体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等不同类型。
其中,甲型肝炎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丙型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丁型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HBV共同感染引起。
2. 临床表现分型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以将急性肝炎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急性肝炎病程较短,症状轻微,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
中型急性肝炎病程中等,症状较明显,肝功能损害程度适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重型急性肝炎病程较长,症状严重,肝功能损害程度较重,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3. 血清学标志物分型急性肝炎的诊断还需要通过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来确定。
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等)、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Anti-HCV等)以及免疫学指标(抗-HAV IgM、抗-HBc IgM等)。
根据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急性肝炎的类型和病情。
二、慢性肝炎的分型诊断标准慢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分型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原体、病变程度、病情进展等进行划分。
1. 病原体分型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分别称为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肝炎的诊断标准

肝炎的诊断标准
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肝炎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一、病史
病史是诊断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接触过病毒、是否有过输血、手术等医疗操作、是否有过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以及是否有过长期饮酒等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肝炎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肝炎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是否有黄疸、瘙痒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肝脏是否有肿大、压痛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肝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肝功能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
病毒学检查可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数量,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包括抗体、抗原等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包括B超、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有肿瘤、肝硬化等病变。
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昏迷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一、重症肝炎的定义重症肝炎是指急性肝炎患者在短时间内发生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和抢救的一种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二、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
其中,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
此外,重症肝炎还容易导致肝肾综合征、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三、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黄疸、肝性脑病等。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INR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等指标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肝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明显肿大、脾脏明显缩小、腹腔积液等。
4. 病因学检查:病毒学检查、药物检查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四、重症肝炎的治疗重症肝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病情程度等因素。
常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其中,支持治疗是重症肝炎治疗的关键,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肝性脑病等。
五、重症肝炎的预防重症肝炎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预防病毒感染、避免饮酒、合理用药等。
六、结语重症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同时,加强重症肝炎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基础护理知识传染科1

基础护理知识传染科1考试时间:4分钟总分:0分一.单选题(共19题,每题0分)1.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A.二般治疗B.病原治疗C.对症治疗D.支持治疗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发热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C.呕吐物及粪便呈米泔水样D.黏液脓血便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A.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B.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C.脑脊液多正常D.脑脊液外观清亮4.抗疟原虫治疗的常用药物中,用于控制复发、中断传播途径的药物是:( )A.氯奎B.奎宁C.伯氨奎D.乙胺嘧啶5.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生理型人工肝脏B.生物型人工肝脏C.非生物型人工肝脏D.混合型人工肝脏6.某地发生甲型肝炎的爆发流行,其传播途径可能是:( )A.居住拥挤B.进食毛蚶C.蚊虫叮咬D.母婴传播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3条,不包括下列哪项:( )A.消化道传播B.性接触传播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8.重型肝炎的分型,不包括下列哪项:(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重型肝炎D.肝炎肝硬化9.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B.强调单向防护C.强调双向防护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 )A.甲、乙、丙三类共53种B.甲、乙、丙三类共35种C.甲、乙、丙三类共23利D.甲、乙、丙三类共36种11.抗疟原虫治疗的常用药物中,用于预防的药物是:( )A.氯奎B.奎宁C.伯氨奎D.乙胺嘧啶12.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A.少尿期,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B.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C.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3.下列哪组疾病属甲类传染病:( )A.天花、霍乱B.天花、鼠疫C.鼠疫、霍乱D.艾滋病、霍乱14.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严格隔离B.血液或体液隔离C.肠道隔离D.间接隔离15.传染病的预防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A.管理好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观察病情变化D.保护易感人群16.暴发性流脑的临床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多见于成人B.多见于儿童C.起病急骤,病情凶险D.病死率高1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有传染性B.有流行病学特征C.有病原体的存在D.有毒血征状18.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A.进食污染的食物B.呼吸道传播C.体液、血液传播D.饮用污染的水19.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体,不包括下列哪项:( )A.沙门菌属B.副溶血性弧菌C.绿脓杆菌D.大肠杆菌二.多选题(共19题,每题0分)1.中毒性菌痢病人降温止痉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有:( )A.综合使用物理降温B.安乃近或亚冬眠治疗C.肥皂水灌肠D.水合氯醛灌肠E.应用血管活性药物2.下列关于三类传染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B.乙类为监督管理传染病C.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D.甲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E.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3.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是:( )A.黄疸迅速加深B.肝脏进行性肿大C.无明显的出血倾向D.腹水、中毒性鼓肠E.功能性肾衰竭4.病毒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讲解各型病毒型肝炎的预防知识B.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脂肪饮食C.肝功能正常即可正常工作和学习D.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E.定期复查,一旦发病,自行用药5.关于隔离的标记,正确的是:( )A.严格隔离红色标记B.接触隔离黄色标记C.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D.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E.血液或体液隔离绿色标记6.下列中毒性菌痢的护理要点,正确的是:( )A.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B.降温止痉C.防止循环衰竭D.防止脑水肿和呼吸衰竭E.做好消化道出血的护理7.关于隔离的种类,正确的是:( )A.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B.以疾病为特点的隔离系统C.体内物质隔离D.普通预防E.标准预防8.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下列正确的是:( )A.生理型人工肝脏B.生物型人工肝脏C.非生物型人工肝脏D.混合型人工肝脏E.非生理型人工肝脏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急性起病,突发高热,剧烈头痛B.起病缓,高热,头痛C.频繁呕吐,皮肤黏膜淤点、淤斑D.脑膜刺激征阳性E.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10.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治疗的药物是:( )A.喹诺酮类B.伯氨奎C.吡喹酮D.第三代头孢菌素E.第四代头孢菌素11.抗疟原虫治疗的常用药物中,控制临床发作的常用药物是:( )A.乙胺嘧啶B.氯奎C.奎宁D.伯氨奎E.青蒿素甲氟喹12.下列伤寒病人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在发热期间应给予足够热量和蛋白质饮食B.退热期间给普通饮食C.进入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但不宜过饱,要严格监督饮食量D.恢复期可进食质硬、多渣食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E.因病变部位在肠道,可采取“饥伤寒”的办法13.流行性出血热的常见并发症有:( )A.腔道出血B.急性心力衰竭C.继发感染D.肠梗阻E.肺水肿、脑水肿14.乙型肝炎血清检测三大抗原抗体,下列正确的是:( )A.HBsAg,HBeAbB.HBcAg,HBcAbC.HBcAg,HBeAbD.HBeAg,HBeAbE.HBsAg,HBsAb15.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的要点,正确的是:( )A.用20%肥皂水和0.1%苯扎溴铵联用,反复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B.冲洗后用70%乙醇溶液擦洗,对伤口进行缝合或包扎C.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重咬伤时,除用疫苗外,还需用人或马源性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D.应用马抗血清时应先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要进行脱敏注射E.伤口如能及时彻底清洗、消毒,可明显降低发病率1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下列正确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潜伏期D.有流行病学特征E.有感染后免疫17.传染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有:( )A.咳嗽B.发热C.发疹D.肝、脾淋巴结肿大E.毒血症状18.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认真洗手B.接触上述物质及病人黏膜及非完整皮肤时均应戴手套C.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D.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设备应及时清洗E.防止尖锐物刺伤19.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是:( )A.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B.卖淫和嫖娼者C.性病病人D.母亲带有病毒的新生婴儿E.青壮年三.简答题(共22题,每题0分)1.被狂犬咬伤后伤口的处理要点是什么?2.何谓肥达氏反应?3.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及其所采取的隔离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何谓艾滋病?其病原体是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是什么?5.重症肝炎的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6.伤寒病人的饮食护理有哪些?7.何谓隔离?隔离的种类及措施有哪些?8.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是什么?9.何谓人工肝支持系统?分哪几型?10.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要点有哪些?11.病毒性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12.乙型肝炎血清检测三大抗原抗体是什么?13.SARS的病原体是什么?可疑传播途径有哪些?1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15.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有哪些?16.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内容有哪些?17.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有哪些?18.SARS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9.中毒性菌痢的护理要点有哪些?20.传染病有哪4个基本特征?21.流行性出血热根据病程。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导语: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
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呕吐,出现头晕的现象渐渐的增多,接下来的文章来了解一下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挽救和修复严重损害的肝细胞,使患者的肝细胞有机会"再生",从而提高存活率。
因此,基础治疗、支持治疗、重症监护、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是有效而必要的。
当进展至晚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由人工肝等待肝移植和进行肝移植是最终的手段。
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
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
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
补充足量维生素B、C 及K。
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
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含氨物质,使肠内pH值保持在5~6的偏酸环境,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重症肝炎的诊断-PPT课件

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 重症肝炎病情发展迅速、凶险, 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当今 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仍以 综合性治疗为主
• 治疗措施包括减少肝细胞坏死, 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 各种并发症,清除各种有害3的1
一般支持治疗
• 患者在住院期间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对出现肝性脑病Ⅱ度以 上患者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并保持足够通畅的动静脉通道。一旦诊断成 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迄今国际尚无统一的重症肝炎 /肝衰竭诊断标准,造成各家 有关治疗效果及转归的报道可 比性较差,致使国际间交流难 以开展。
• 1999 年 国 际 肝 病 研 究 学2会1
IASL重症肝炎诊断标准(1999)
• (1)急性肝衰竭: 可逆的急 性起病,4周内持续进展,迅 速出现肝脏功能衰竭;以肝性 脑病为主要特征,并按时限分 为 二 个 亚 型 : 起 病 10 日 内 发 生肝性脑病者称超急性型,而 起 病 10 日 ~30 日 间 发 生 肝2性2
• 非嗜肝病毒: 巨细胞病毒、EB 病毒、肠道病毒
• 损害肝脏药物及有毒物质:醋 氨酚、异烟肼、利福平、中药、 减肥药等、酒精、四氯化碳、4
重症肝炎的病因
• 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糖 代谢缺陷
• 缺 血 缺 氧 : Budd-Chiari 综 合征、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等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其他:肝移植、部分肝切除、5
• 10年后又增补了2条标准:① 剧症肝炎患者的肝性脑病定为 Ⅱ度或Ⅱ度以上;②剧症肝炎 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40%.分为急性型(起 病 10d 内 ) 及 亚 急 性 型 ( 起 病 10d-8 周 ) 。 该 标 准 未 包 括1无2
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重型肝炎的定义及临床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生 AHF 者称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发生 AHF 者称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可根据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通常以肝性脑病为标志)缓急程度再分为暴发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前者指于发病的 10 天内发生急性肝衰竭,而后者指于发病后10 天至 2 个月(8 周) 内发生的急性肝衰竭。
二、重型肝炎的病原学 1,甲肝病毒(HAV) 单纯 HAV 引起重型肝炎较少见,约占 10%,而多见于在原有 HBV,HC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
2,乙肝病毒(HBV) HBV 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3,丙肝病毒(HCV)能否引起急性重型肝炎尚有争论。
4,戊肝病毒(HEV) HEV 感染引起重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孕妇患者。
5,庚肝病毒(HGV)和 TTV HGV 和 TTV 的致病性目前尚难定论,多数学者认为,HGV 和 TTV是其它病毒性肝炎病程中一种伴随感染或是一个旁观者。
6,其他病毒感染其他能引起重型肝炎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腺病毒(adenovirus)、人类细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 HPV)、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1 / 23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等,这些病毒引起重型肝炎多见于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化疗后。
7,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易引起重型肝炎,HDV/HBV 的同时或重叠感染引起重型肝炎是典型例子。
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摘要)

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摘要)
余绍勇;江福生;朱清静;吴其恺;李凌;聂广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00(0)S1
【摘要】目的:根据重型肝炎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中医辨证的原则和方法,制定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
方法:回顾性调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1985年1月~1999年10月期同住院的250例重型肝炎患者和360例一般肝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计算机统计方法,得出各个证型的频数分布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总页数】1页(P70-70)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回顾性调查;判别函数;临床特点;辨证标准;湖北中医学院;计算机统计;原则和方法
【作者】余绍勇;江福生;朱清静;吴其恺;李凌;聂广
【作者单位】深圳市东湖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 [J], 聂广;余绍勇;江福生;朱清静;张赤志
2.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相关性分析 [J], 杨华升;勾春燕;李晶滢;李秀惠
3.重型肝炎之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J], 余绍勇;聂广
4.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辨证分型的初步调查 [J], 车念聪;付修文;高连印;杜宇琼;王融冰;李秀惠
5.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和乙肝病毒复制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张俊富;崔丽安;黄越;王培生;金书明;谷济生;韩康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肝炎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2004年5月8日11:45
[关键词] 重型肝炎肝炎
健康网讯:
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治疗培训中心段钟平
目前,国内将重型肝炎分为三型,即: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是指自出现黄疸到肝性脑病的发生病程少于2周;亚急性重型肝炎指发病2周以上24周以内发生肝衰竭症状,有脑病者称脑病型,有腹水而无脑病者称为腹水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的证据。
现将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介绍如下。
一、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1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2 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性脑病,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状(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3 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炎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疾病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30%<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经病理学证实。
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2 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20%凝血酶原活动度≤30%。
3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二、重型肝炎的病理改变
1 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笥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的重度变性;坏死>2/3者,多不能存活;反之,肝细胞保留50%以上,肝细胞虽有变性及功能障碍,渡过急性期,肝细胞再生迅速,可望恢复。
如发生弥漫性小泡性脂肪变性,预后往往较差。
2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组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广泛的3区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理胆小管增生和淤胆。
3 慢性重型肝炎病变特点表现为在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景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性)或严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