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合集下载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一、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一)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

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

(二)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

审 1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反之亦然。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

二、审计风险模型应用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将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发展,为了使审计风险模型更好的应用实际,使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自身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应对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解,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本文对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进行研究,以为其实际作用的发挥提供借鉴。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设计;成本;知识结构1 审计风险模型研究1.1 审计风险模型的概念审计风险指的是因财务报表中含有重大错误,而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后所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而审计风险模型则是对于审计风险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它对审计风险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反映。

1.2 审计风险模型应用局限性(1)具有较高的审计成本。

风险导向审计中对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需要在审计之前,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此外,还需要具有较高审计水平的高级审计人员和合伙人的参与,这就形成了相对较高的技术成本。

在审计程序当中,风险的观念是贯穿始终的,在审计过程中如出现了问题,就要对于既定程序进行重新的评估。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对于内部的监督控制不利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时间的延长,这都将会使审计成本加大。

(2)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中不乏内部控制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则了解的不够,缺乏对于数据的积累。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对客户的环境和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无疑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和会计知识,还应当对薪酬管理、业绩评估、战略管理的现代管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这样,审计人员在应用审计风险模型时,才能对重大错误报错风险加以识别,这亦是对风险导向审计引进的最大桎梏。

(3)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欠缺。

对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整体的客户经营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风险,来为其进行个性化审计程序的设置。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点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在世界各国频频发生,国内的“银广夏”、“蓝田”,国外的“安然”、“世通”……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神话”,先后因为不同的原因破产垮台,我们在这一个个令人扼腕的案例中都不难发现“审计失败”的影子,在这些名牌企业的背后又是一个个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劫难逃。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一次次的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充分说明注册会计师面临审计风险,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研究审计风险的热潮,审计风险也逐渐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导理念。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6年颁布的新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点审计风险既有一般风险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1.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由于现在抽样审计技术的广泛运用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注册会计师总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事实上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认识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改变审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时效性审计风险的时效性指就某项具体业务而言审计风险只存在于一定的时段之内,一旦超出了该时间区段,风险也就自动解除。

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签订的业务约定书规定了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往往与一定的期限相联系。

3.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的而且又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说审计风险无法控制,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努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至引发审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审计过程的有效组织、审计质量的有效监督等诸多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审计风险准则,其中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准则》和《审计证据准则》。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诉 讼 风 险 系 数 引入 审计 风 险 模 型 , 试 将 现 有 的 审 计 风 险 模 型 加 以 改 进 , 讨 审 计 人 员 应 如 何 基 尝 探
于 改 进 的 审计 风 险模 型 , 应 对 审计 诉 讼 风 险 , 低 审计 风 险 总 体 水 平 , 从 降 以提 高 审 计 质 量 的 相 关措 施 。 关 键 词 : 计 ; 险 模 型 ; 讼 风 险 审 风 诉
移到外包提供 商 。而合作性外 包是企 业 和外包 服务 提供 商 的关 系是合作性 和灵 活 性 的 , 这种 关 系能 提供 范 围更 广 的 服 务 。 公 司 和 其 外 包 合 作 伙 伴 经 常 一 起 界 定 这 些 服 务 。如 今大 多数外包仍 是传 统 外包 模式 , 少数 大 型公 司也 会 与其 外包 服务提供商建 立合作关 系。 除 了以 上 两 种 模 式 , 今 后 将 可 能 出 项 第 三 种 外 包 模 在 式—— 业务转型外包 。这种模式 是建立 在合 作性 外包 的基 础上 , 司和外 包服务提供商 建立 深度合 作关 系 , 为合作 公 成 伙伴 , 通过合作 转 变业 务 。两个公 司可 能共 同确 定 外包 流 程 的范 围 , 甚至 以合资企业 的形式管 理资 产和 员工 , 同再 共 造 公 司 的业 绩 和 表 现 。 企 业 不 再 满 足 于 外 包 项 目的 成 功 , 是 更 加 关 注 怎 样 而 进一步提 高外包 绩 效 。专 业 的外包 提 供商 外 包是 合 作 , 而
NO. 21, O1 2 0
现 代 商 贸 工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s n r
21 0 0年 第 2 期 l
审 计风 险模 型视 角下审 计 诉 讼 风 险探讨

从社会审计视角:论审计风险模型的科学性

从社会审计视角:论审计风险模型的科学性

从社会审计视角:论审计风险模型的科学性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对于这个审计风险模型,也有过争论,主要集中于检查风险。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39号《审计抽样》曾将检查风险分解为性检查风险和具体测试风险,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推荐的审计风险模型则在检查风险后加上了“抽样风险”。

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一基本模型已被美国的职业团体和学术界所认可。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也采用了这一模型作为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

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确定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目关系。

它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然而,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为: 1 审计风险因素不够全面。

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能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因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宏观环境因素等。

2 无法描述道德风险。

审计案件中存在的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题目的症结所在。

因此,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外,还应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题目。

但是,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利益压低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等。

3 只能定性分析审计风险。

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

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是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251
科技广场 2010.6
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 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 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2]。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不同于其它风险管理模式,它的主要 特点是:
2.1 风险管理的全球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我们看到各个 国家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与此相伴的是风险管理的全球 化。企业面临的全球化风险,迫切需要建立全球的风险管理 体系。以价格风险为例,原材料、原油等物资的国际流动,使 这些重要物资的价格波动,均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2.2 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全面风险管理认为,风险是一种组合,即便是发生可能 性最小的风险造成的风险损失可能令企业无法承受,忽略任 何一个风险的管理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需 要管理的是企业的所有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这一特 点,对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部门所 要关注的风险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再仅仅局限于内部 控制风险,而要扩展到企业的所有风险。 2.3 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业务部门到风险管 理部门、从审计部门到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等部门,每一个部 门、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管理职 能,属于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渗透 于每一工作中,体现于每一制度当中,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即便是企业的战略、政策也概莫能外。 诚如美国 COSO 委员会在 2004 年正式颁布的 《企业风 险管理—— —整体框架》中指出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 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 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企业的风险容忍度之内,并为企业目 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2.4 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吸收了其它学 科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形成了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它通常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如在风险计量分析中,既有传统的 概率技术如期望值、方差等的分析,又有非概率技术如敏感 性分析、压力测试等的分析。这些方法和技术,同样也为内部 审计部门管理其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5 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每个人的行 为。国资委在“指引”中更加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 的重要作用。全面风险管理既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全部 过程,又与每个人的行动息息相关。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文 化,是全面风险管理得以实施的催化剂,是有效防范风险的

审计风险模型的理性思考

审计风险模型的理性思考

IA 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 ( F C) 简称 : A B) 1月发布 了 I S 于 0 A 四项审计风险准则 ,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 中必须以被审计单位 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 向进行审计 ,按照战略管理论和 系统论 将 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 为审计风险 的一个重要构成要 素进行评估 , 这是评估审计 风险观念 、 围的扩 范
表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 意见 ” 是风险产生 的一个必要条件 , 但不是 充分条件 。 只有在有人起诉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 责任 时, 注册会 计师才会发生损失。 以 , 所 构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 险模 型 , 必须 考
发, 提出了供 给导向的风险基础 审计 模型 : 审计 风险= 固有风险 ×
风险。
18 年 , IP 在《 9 3 AC A 审计准则第4 号——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 7 险和重要性》 中将 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合并在一起 , 统 称为检查风险 , 修正后 的审计风险模 型 : 审计风险: 固有 风险 X控
制风险 X检查风险 。运用该模 型评价审计风险时以控制风险为评
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构成。新审计风险模型立 足于对审计风险进 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 ,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计划 , 并结合被审计单 位 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 尽管 I A B修订了审计风险模 A S 型 ,但是审计风险模型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本着 国际趋同的理 念 ,我 国于 2 0 0 7年 1 月实施 I A B发布的审计风险模型计划审 A S 计工作。
控制风险 X检查风险 X诉讼风 险。 固有风 险 、 控制风 险 、 检查风险 的含义不变 ,诉讼风 险是指 已审计 会计报表存在注册会计 师未能 察觉的重要错报或漏报 ,而导致注册会计师主动或被动承担法律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一、前言审计是一个关键的过程,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呈现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需要综合考虑审计风险因素,以更好地进行审计。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审计风险及其概念,同时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因素和影响,最后分析了审计风险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对客户存在误判的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无法对客户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做出绝对性判断,一些客户的问题甚至在审计过程中都可能无法被发现。

审计风险是指一个企业无法满足自身需求需要受到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1.技术风险:此类风险产生于审计人员的技能和专业能力,例如,如果审计师缺乏特定企业的会计准则知识或行业特定的审计知识,就会出现技术风险。

2.存在风险:此类风险代表着被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完全,例如,因为虚报收入导致收入被夸大,而审计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3.进一步检查风险:此类风险是未考虑而导致的风险,是因为审计师可能未能在审计中发现问题,但在审计后仍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三、审计风险的因素和影响审计风险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这些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1.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了被审计企业内部的管控结构和公司规模等。

为了理解内部因素如何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结构: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有用的保障,保证其资产得到充分的保证,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因此,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会对审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2.公司规模:规模越大的公司通常意味着量级越大,而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更多的样本被涉及到。

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数据需要被处理和分析,这样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3.公司的管理阶层:审计系一个非常依赖企业管理层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

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失职,或者内部控制结构有缺陷,那么审计师就会可能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审计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企业 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审计计 划和程序,重点关注高风 向审计的目标是帮 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降低财务报表错报和舞弊 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
单击添加标题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 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 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准确 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和财 务报表的错报风险,采取 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审
审计风险模型可以 帮助识别和评估内 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改进。
通过审计风险模型 的应用,可以更加 客观地评价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提高 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有助于推动企业加强 内部控制建设,提高 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和经营管理水平。
审计风险模型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审计风险模型概述
审计风险模型的种类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综合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历程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引入重大错报风险,将风险评估与实质性程序相结合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和实 质性程序相融合
最新发展:持续关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审计风险模型的意义
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通过量化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能够帮助审计师更加准确地评估被 审计单位的风险水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审计师和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 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一)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一)

论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一)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诉讼风险;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审计论文摘要]通过对传统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重新诠释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引出了审计诉讼风险,并以此为基础,解析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期增强审计风险观念,在审计实务中起到一定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核心问题。

审计诉讼风险的提出以及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成为审计界研讨的热点问题。

一、传统审计风险概念与审计风险模型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总的来说都认为审计风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计质量问题,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把“有意”、“无意”地发表审计错误意见的可能性均涵盖在审计风险的定义范围之内。

基于这一定义,我国在制定具体审计准则时,接受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实际运用,审计人员逐渐发现,上述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存在一定缺陷:1.所考虑的审计风险因素不够全面。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2.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该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3.审计风险的确定缺乏科学性。

传统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不能够解释如此矛盾现象,即在审计实务界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在明显增加的同时,审计理论界却普遍认为审计质量在普遍提高。

二、审计诉讼风险的提出关于风险,目前理论界尚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性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界定。

基于审计模式的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探究

基于审计模式的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探究

基于审计模式的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探究[摘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参与企业决策经营、防范风险、经营监督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目前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审计人员仍在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已在发达国家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我国的审计模式正在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本文着重介绍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过程,并与传统审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审计应用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过程(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背景。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审计目标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间业务往来愈加频繁,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的职责与利益需要明确翔实。

他们都将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根据,这样主要用于财务报表分析、不重视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的评估的传统审计已不能满足要求。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产生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避免审计风险。

(2)审计模式的发展过程。

审计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账项导向审计也称“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是建立在对被审计企业的具体账目进行详细检查基础上的一种模式。

其审计的取证方法只有检查、查询及函证、监盘与计算。

这种模式只对企业账户余额进行详细的审查,不考虑客户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情况,弊端很大。

第二阶段是内控导向审计模式。

内控导向审计模式是企业的审计师先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性测评,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评的范围与重点,针对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或有目标地进行审计工作。

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直接对凭证、账表进行检查和验证所花费的的时间,为抽样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审计工作效率也大有提高。

但这种审计模式也有局限性,出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度不够,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串通舞弊等情况,这种模式就毫无办法了。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门的审计部门或职能部门,通过独立、客观、全面、系统地开展审计活动,评价、提供有关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可靠意见和建议。

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

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风险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将审计风险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建立起一种用以评估和管理审计风险的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组织的特点、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等因素。

下面探讨一下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关键要素和应用方法。

1.组织的特点:包括组织的业务范围、组织规模、风险敏感度、组织文化等。

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定制风险模型。

2.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审计的关键业务流程、重要风险点和关键控制措施等。

3.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根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工具,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技术、统计抽样等,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模型需要考虑和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1.风险识别:识别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关键业务流程、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分析并确定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因素。

2.风险评估:评估每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控制力度,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

3.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4.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优先级排序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应对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

5.监控和改进: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和监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总之,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尝试将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引入审计风险模型,尝试将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加以改进,探讨审计人员应如何基于改进的审计风险模型,从应对审计诉讼风险,降低审计风险总体水平,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相关措施。

标签:审计;风险模型;诉讼风险1 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即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

由于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2 改进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2.1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可以表述为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与被提起诉讼后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乘积。

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又是“谁可以起诉注册会计师”以及“诉讼的门槛要求”两部分的乘积。

这样,审计诉讼风险系数(Audit Suit Risk)最终是由“谁可以起诉审计师”、“诉讼的门槛要求”、“赔偿责任”等三个因素的乘积。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ASR=R1×R2×R3。

其中:R1:谁可以起诉审计师。

按照审计业务合同,委托人通常是公司的治理层或管理当局。

R2:诉讼的门槛要求。

主要是指诉讼的技术难度。

诉讼的技术难度越高,注册会计师被诉讼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活动,如果让资本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来证明审计师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成本较高。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 收稿 日期 ]2 1 — 4— 0 0 1 0 2 [ 者 简 介 ] 薛 艳 ( 9 1一) 女 , 作 17 , 山东 海 阳 人 , 龙 江 科 技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高级 会 计 师 , 京 大 学 光 华 管 理 学 院 工 商 黑 北
二 、 审计风 险模 型 下审计 风 险的 影 响因素 新


新 审计风 险模 型 下 审计风 险 的构成
传统 审计 风 险模 型是 由美 国注册 会计 师协 会 18 提 出的 。该模 型 ( 9 3年 审计 风 险 =固有 风 险 × 控制 风 险 ×检 查 风 险 ) 以解 决 交 易 类 别 、 户 可 账 余 额 、 露和 其他 具体 认定 层 次 的错报 , 现经 济 披 发 交易 和事 项本 身 的性 质 和 复 杂 程 度 发 生 的 错 报 , 发现 企业 管理 当局 由于本 身 的认 知和 技术 水平 导 致 的错报 , 以及企 业 管 理 当局 局 部 和 个 别 人 员 舞 弊 和造假 造 成 的 错 报 , 而 将 审 计 风 险 ( 时 体 从 此 现为 检查 风 险 ) 制 在 比较 满 意 的水 平 。但 如 果 控 存在 企业 高层 串通舞 弊 、 虚构交 易 , 就是 战 略和 也 宏观 层 面 的风 险 , 运用 该模 型 便会 捉襟 见肘 了 , 因 此 , 新 准则 》 , 的审计 风 险模 型 为 : 计 风 在《 中 新 审 险 :重大 错报 风 险 ×检 查 风 险 , 计 风 险 取 决 于 审 重大 错报 风 险和 检 查 风 险 , 谓 的重 大 错 报 风 险 所 是指 财务 报表 在 审 计 前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的 可 能 性 ; 检查 风 险是指 某 一 认 定 存 在 错 报 , 错 报 单 独 或 该 连 同其他 错报 是 重 大 的 , 注 册 会 计 师 未 能 发 现 但 这种 错报 的可 能 性 , 就 是 说 重 大 错 报 风 险存 在 也 于企 业 , 检查 风 险则是 注册 会计 师 失察 的 可能性 。 注册 会计 师 不 能 控 制 被 审 计 单 位 的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 只能 进 行 评 估 。《 准 则 》 确 规 定 , 册 而 新 明 注 会计 师要 通过 了解 被 审计 单位 及其 环境 进 行 风险 评估 , 检查 风 险 和 总体 审 计 风 险降 至 可 接 受 水 将 平, 如果对 被 审计 单 位 的经 营状 况 缺 乏 较 深 入 的 了解 , 就会 影 响注 册会 计 师 的职业 判 断 , 审计 单 被

探究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探究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探究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作者:陈彩霞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年第12期摘要:在新形势下,原有的风险审计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调整,提高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是模型制定的核心部分,必须对其详细解析。

因此,本文以审计风险模型下的审计风险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制定解决对策,以降低审计风险。

关键词: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引言经过实际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前的审计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要从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审计方法等方面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与此同时,还要了解企业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审计方案,委派审计人员,合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规避相应风险的发生,现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基于新审计风险模型分析审计风险的组成经过实际调查研究,传统的风险设计模型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一些新的作弊手段,难以实施有效控制,增加了审计风险,比如说企业高层之间为了利益互相串通,进行作弊、进行虚构交易等,这类风险可以被定义为宏观风险。

由于这一情况的出现,新审计风险模型的产生成为了必然,经过相关人士的论证分析,将新审计风险模型建立如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在这一模型当中,影响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对于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发生在财务报表审计之前,主要形式就是相关信息不真实,错报。

对于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在认定过程中存在失误,产生错报,如果该错报单独发生或者与其他错报同时发生,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将会产生严重影响。

从相关风险的存在地点进行分析,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存在于被检查单位,而检查风险则存在于注册会计师,从风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来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可能是被检查单位为了利益而主动实施的一种行为,检查风险则是审计工作具体执行人员的一种过失性行为,且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控制,只能是进行结果的评估。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当前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在应用中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能够为防范审计风险工作提供帮助,不断提升审计能力。

鉴于此,文章以新审计风险模型作为出发点,分析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审计能力的提升等策略,为新审计风险模型下不断提升防范审计风险水平而努力。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方法传统审计的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并且将审计报表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传统的审计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模式,不能够对审计整体工作进行掌握,就会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设计不科学等现象。

因此,新审计风险模式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式的不足进行补充,能够切实的提升审计水平,防范审计风险。

因此,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成为了审计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新审计风险模型(一)重大错报风险新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模型设计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因此,重大错报风险成为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新审计风险模式的一种创新体现。

但是这样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并不是将传统的设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相加,而是对传统审计风险做出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围绕这重大错报风险的进行评估和设计,并且将风险控制在能够可接受的承受范围,并将风险模式中的风险理念始终贯穿在审计始终。

(二)整体观新审计风险模型与传统审计风险模式中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改变以往的碎片化的审计过程。

将审计风险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有大局调控的能力,将风险分为整体风险与个体风险,在分析整体风险的时候要始终考虑个体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同时要注重个体对整体的风险的影响。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新审汁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赵健敏摘要:当前传统的审讣风险模型在应用中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 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能够为防范审计风险工作提供帮助,不断提升审计能力。

鉴于此,文章以新审计风险模型作为出发点,分析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岀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审计能力的提升等策略,为新审讣风险模型下不断提升防范审计风险水平而努力。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方法传统审il•的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并且将审计报表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传统的审计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模式,不能够对审计整体工作进行掌握,就会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设讣不科学等现象。

因此,新审汁风险模式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审讣风险模式的不足进行补充,能够切实的提升审汁水平,防范审计风险。

因此,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成为了审计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新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新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模型设计为:审il•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检査风险。

因此,重大错报风险成为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新审计风险模式的一种创新体现。

但是这样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并不是将传统的设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相加,而是对传统审计风险做岀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全新的审讣理念,伟I绕这重大错报风险的进行评估和设汁,并且将风险控制在能够可接受的承受范羽,并将风险模式中的风险理念始终贯穿在审计始终。

(二)整体观新审计风险模型与传统审计风险模式中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改变以往的碎片化的审il•过程。

将审计风险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有大局调控的能力,将风险分为整体风险与个体风险,在分析整体风险的时候要始终考虑个体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同时要注重个体对整体的风险的影响。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冯普
【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
【年(卷),期】2003(000)011
【摘要】@@ 在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常认为存在着一个审计风险模型.教科书中的审计模型通常是这样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或译"觉察风险").对于这个审计风险模型,曾经有过的争论集中于检查风险.【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冯普
【作者单位】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J], 郑毅梅
2.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J], 辜东利
3.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分析 [J], 苑莉
4.试对审计风险模型理论运用的探讨 [J], 卫莹霞
5.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J], 李晓;胡亚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尝试将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引入审计风险模型,尝试将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加以改进,探讨审计人员应如何基于改进的审计风险模型,从应对审计诉讼风险,降低审计风险总体水平,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相关措施。

标签:审计;风险模型;诉讼风险
1 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即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

由于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2 改进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2.1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可以表述为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与被提起诉讼后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乘积。

审计失败被提起诉讼的概率又是“谁可以起诉注册会计师”以及“诉讼的门槛要求”两部分的乘积。

这样,审计诉讼风险系数(Audit Suit Risk)最终是由“谁可以起诉审计师”、“诉讼的门槛要求”、“赔偿责任”等三个因素的乘积。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ASR=R1×R2×R3。

其中:
R1:谁可以起诉审计师。

按照审计业务合同,委托人通常是公司的治理层或管理当局。

R2:诉讼的门槛要求。

主要是指诉讼的技术难度。

诉讼的技术难度越高,注
册会计师被诉讼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活动,如果让资本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来证明审计师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成本较高。

R3赔偿责任。

对提起诉讼的组织或人员来说,赔偿责任代表了审计诉讼的收益。

赔偿责任越大,审计诉讼收益越高,反之,则诉讼收益越低。

当ASR=0时,表示审计出现审计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被提起诉讼或者被起诉后赔付金额几乎为零。

一般而言,ASR越大,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到审计诉讼的可能性越大。

2.2 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本文设想将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引入审计诉讼风险系数之后,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可以重新表述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审计诉讼风险系数。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又可进一步表述为:
审计诉讼风险系数=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2.3 修正后的風险导向审计模型的控制效果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的方法来阐述修正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控制效果。

结合审计实务工作,以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来替代审计证据取证成本的高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100%及以上时,审计证据取证成本为0;在95%-100%之间(含95%)时,审计证据成本很低;在50%-95%之间(含50%),审计证据取证成本为较低;(以上三种情况仅仅是为阐明问题而提出的假设,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是不会发生的,或其发生的概率极低)。

在20%-50%之间(20%),审计证据取证成本为中等水平;在5%-20%之间(含5%)时,审计证据取证成本较高;在5%以下时,审计证据取证成本为最高。

下表举例说明了审计风险水平5%、重大错报风向水平为10%,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变化时,审计诉讼风险系数的变化过程。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审计风险水平为5%、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10%时,随着检查风险水平的逐渐降低,ASR由0.25逐渐增加甚至趋向于无穷大,同时可能伴随着审计证据取证成本的增加,理性的注册会计师风险控制意识将逐渐增强。

如果审计师可以预见的审计诉讼风险较高时,他的理性行为应当是提高审计质量,以尽可能降低审计诉讼风险。

在审计风险水平为5%,审计诉讼风险系数越高,审计师所面临的诉讼可能性及赔付的金额越大。

那么,理性的审计师将会严格按照审
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并努力保持较高的可信赖程度,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执行充分有效的审计测试程序,从而确保审计质量不断提升。

3 审计诉讼风险应对措施
为应对审计诉讼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审计诉讼风险的评估过程,并深入了解并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审计师要做到经常量化诉讼风险带来的影响,并考虑诉讼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相互影响程度,因为风险联合后会像滚雪球似的迅速扩大为更高级别的风险,同时审计师要对将来的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

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就会可能难以识别并评估相应的风险。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础上,要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首先,选择诚信度较高的被审计单位。

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对政府、顾客、职工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也难免会蒙骗审计师落入圈套。

其次,对陷入财务或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

中外历史上大多数涉及审计师的诉讼案件,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周转不灵或面临破产的公司中尤为突出,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为他们寻找“替罪羊”。

因此,对那些已经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给予特别注意。

(2)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

随着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增多,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诉讼风险的评估也将会发生变化。

审计人员应再次评估风险以及相应修改审计重要性水平,进一步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程序及重要性评估如下图所示。

(3)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审计师是否面临诉讼风险,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关键在于审计师是否存在欺诈或过失行为。

而判断审计师是否具有欺诈或过失的关键在于审计师是否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

因此,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开展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于避免法律诉讼或在提起的诉讼中保护审计师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4)加强对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将审计方法和对业务的深入了解联系起来,并了解熟悉涉及审计业务的相关法规法规,将审计工作重点放在业务目标和战略上,确保审计计划考虑到相应的审计诉讼风险,审计师可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聘请熟悉相关法规及审计师责任的律师协助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七条有如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发生审计诉讼,审计人员可以提出
抗辩事由并能够证明事由成立的情况下,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155.
[2]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2,(2).
[3]王华,姜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保证机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