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修订版).doc

合集下载

【实用文档】临床诊疗指南.doc

【实用文档】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2015.6.19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5.6.19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为了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经药 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将通辽市医院《临床诊 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下 发给你们,供临床参考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 药品和生物制品)》
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经药事管理委员会 讨论,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 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下发,供临床参考使 用。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
根据我院诊疗技术需要,及我院临床诊疗工 作指南、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必须与卫生部下 发的相关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相一致的要求, 经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我院临床工作指南 及规范统一使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医疗护理 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原《医疗护理 技术操作常规(第三版)》同时废止,各科 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要安排培训学习,经 培训学习后执行。
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和 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培训时间:2015.6.19
我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源自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
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
生物制品)》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
《临床诊疗指南》
为指导和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和 护理行为,使各科室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 有章可循,现将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 疗指南》下发,请各科室在临床实践中认真 学习、领会、应用《指南》,为患者提供更 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因部分专业《指南》 分册尚未出版,待出版后陆续下发。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 (2008版)》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重要性和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临床诊疗指南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证据,制定出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的规范和指导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则是对各种药物的剂量、用法、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推荐,以帮助医生合理地应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诊疗指南是现代医学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医生的临床决策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临床医生在面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时,通常会参考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以确保自己的决策是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通过遵循指南,医生可以降低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操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此外,临床诊疗指南还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使医生更加规范和科学地对待临床实践。

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不可忽视。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选择药物和确定用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参考相关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指南中详细列出了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需要多学科、多专家的共同努力。

制定指南的过程通常包括系统地搜集和分析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形成证据评价和推荐等级,然后由专家组成的指南委员会进行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综合而严谨的指南文件。

指南的修订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的出现,指南需要及时更新,以确保医生和患者获取到最新的治疗和用药信息。

然而,尽管有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存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和不规范的情况。

一方面,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指南无法覆盖所有的疾病和病情变化。

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doc

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doc

目录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3)一、脑血管意外 (3)二、面神经炎 (11)三、坐骨神经痛 (13)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14)第二章骨科疾病 (16)一、颈椎病 (16)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23)三、骨折 (26)四、手外伤 (31)五、肩关节周围炎 (34)六、软组织扭伤、挫伤、劳损 (36)九、骨关节炎 (39)第三章外科疾病 (43)一、伤口感染 (43)二、静脉炎 (44)三、甲沟炎 (44)四、丹毒 (45)五、乳腺炎 (45)六、烧伤 (46)七、膀胱炎 (49)八、前列腺炎 (50)九、前列腺增生症 (51)十、附睾炎 (51)十一、痔 (52)十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53)十三、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54)十四、急性淋巴管炎 (55)十五、单纯性甲状腺肿 (56)十六、乳腺癌 (56)十七、腹外疝 (57)十八、急性阑尾炎 (60)十九、肠梗阻 (61)二十、下肢静脉曲张 (63)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65)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69)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71)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一、脑血管意外【概述】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无论是脑出血或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脑血管部位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

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

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功能障碍。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之欧阳德创编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之欧阳德创编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3、扁桃体炎治疗指南4、成人水痘的症状和治疗5、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6、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7、带状疱疹治疗指南8、丹毒诊治指南9、皮肤感染指南10、上消化道出血1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2、激素的使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之欧阳地创编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之欧阳地创编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3、扁桃体炎治疗指南4、成人水痘的症状和治疗5、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6、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7、带状疱疹治疗指南8、丹毒诊治指南9、皮肤感染指南10、上消化道出血1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2、激素的使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临床诊疗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doc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概述】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1.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

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2.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1.休克诊断要点(1)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3)呼吸:浅快,微弱。

(4)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5)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2.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抢救措施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2、扁桃体炎治疗指南3、成人水痘的症状和治疗4、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5、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6、带状疱疹治疗指南7、丹毒诊治指南8、皮肤感染指南9、上消化道出血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1、激素的使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2.痰细菌学检查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实验室处理:痰是最方便且无创伤性的病原学诊断标本,但痰易被口咽部细菌污染。

因此痰标本质量的好坏、送检及时与否、实验室质控如何将直接影响细菌的分离率和结果解释,必须加以规范:(1)采集:尽量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标本。

嘱患者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

无痰患者检查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人导痰。

真菌和分枝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学筛选。

对于厌氧菌、肺孢子菌,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进行检查的阳性率可能更高。

(2)送检: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疑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不在此列),保存的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3)实验室处理:挑取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2.5)。

以合格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两种培养基,必要时加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

用标准4区划线法接种作半定量培养。

涂片油镜检查见到典型形态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3.血清学标本的采集:采集间隔2~4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主要用于非典型病原体或呼吸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的测定。

4.检测结果诊断意义的判断:(1)确定:①血或胸液培养到病原菌;②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标本培养的病原菌浓度≥105CFU/ml(半定量培养++),BALF标本≥104CFU/ml(+~++),防污染毛刷或防污染BALF标本≥103CFU/ml(+);③呼吸道标本培养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④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补体结合试验)≥1:64,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微量免疫荧光试验)≥1:32,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间接荧光抗体法)≥1:128;⑤嗜肺军团菌I型尿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测定法)阳性;⑥血清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⑦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免疫层析法)阳性(儿童除外)。

(2)有意义:①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②合格痰标本细菌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③3d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④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法);⑤血清嗜肺军团菌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滴度升高达1:320或间接荧光试验IgG抗体≥1:1024。

(3)无意义:①痰培养有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细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②痰培养为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③不符合(1)、(2)中的任何1项。

表1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病原体标本来源显微镜检查培养血清学其他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液、肺活肺活检标本、尿液革兰染色+ -免疫层析法检测肺炎链球菌抗原(针对成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革兰染色+ -氧菌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液分枝杆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肺活检标本萋尼染色+ +PPD试验、组织病理军团菌属痰液、肺活检标本、胸腔积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双份血清、尿液FA(嗜肺军团菌)+ IFA、EIA尿抗原(主要针对嗜肺军团菌Ⅰ型)衣原体属鼻咽拭子、双份血清-+(有条件时)肺炎衣原体MIF、CF、EIA鼻咽拭子的PCR仅限于临床研究支原体属鼻咽拭子、双份血清-+(有条件时)颗粒凝集、EIA、CF鼻咽拭子的PCR仅限于临床研究病毒鼻腔冲洗液、鼻咽吸引物或拭子、BALF、肺活检标本、血清FA(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条件时)CF、EIA、LA、FA组织病理(检测病毒)真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肺活检标本、血清KOH浮载剂镜检、HE、GMS染色、黏蛋白卡红染色(隐球菌)+1-3-β-D葡聚糖(接合菌、隐球菌除外),ELISA法检测半乳甘露聚糖(适用于曲霉菌)组织病理肺孢子菌导痰、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肺活检标本姬姆萨染色、甲苯胺蓝染色、GMS、FA--组织病理注: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SB:防污染毛刷;PPD:结核茵素纯蛋白衍化物;PCR:聚合酶链反应;FA:荧光抗体染色;IFA:间接荧光抗体法;EIA:酶免疫测定法;KOH;氢氧化钾;HE:苏木精-伊红染色;GMS: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CF:补体结合试验;MIF:微量免疫荧光试验;LA:乳胶凝集试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当痰培养分离的细菌与大多数痰涂片白细胞中的微生物形态一致时,痰培养的结果将更可靠。

尿抗原检测是诊断I型嗜肺军团菌感染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常应用EIA法或免疫层析法;+:阳性;-:阴性5.病原学诊断方法的选择:(1)门诊治疗的轻、中度患者不必普遍进行病原学检查,只有当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时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2)住院患者应同时进行常规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

凡合并胸腔积液并能够进行穿刺者,均应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行胸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

(3)侵袭性诊断技术仅选择性地适用于以下CAP患者:①经验性治疗无效或病情仍然进展者,特别是已经更换抗菌药物1次以上仍无效时;②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而采用常规方法获得的呼吸道标本无法明确致病原时;③免疫抑制宿主罹患CAP 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④需要与非感染性肺部浸润性病变鉴别诊断者。

三、CAP入院治疗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1.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糖尿病;3)慢性心、肾功能不全;4)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6)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7)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8)精神状态异常;9)脾切除术后;10)器官移植术后;11)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12)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脉搏≥120次/min;③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②呼吸空气时Pa02<60mmHg,Pa02/Fi02<300,或PaC02>50mm Hg;③血肌酐(SCr)>106μmol/L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④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⑤血浆白蛋白<25g/L;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⑦X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2.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ICU治疗:(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min。

(3)Pa02<60mmHg,Pa02/Fi0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动脉收缩压<90mmHg,(5)并发脓毒性休克。

(6)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 内病变扩大≥50%。

(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四、CAP感染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建议1.易感染某些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合并某些危险因素(表2)或存在某些合并症(表3),将有感染某种特定病原体的可能,治疗时应予考虑。

2.CAP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建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CAP病原体流行病学分布和抗生素耐药率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积累资料,表4的治疗建议仅是原则性的,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