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
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
![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488b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9.png)
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篇一为铭记杭州地铁“11.15”事故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安全全产“零事故”理念,实现无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目标,集团公司自10月2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大提高”活动,活动主题为“牢记教训,强化执行”。
11月15日15时,由原我局六公司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企业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特别是施工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并更多的受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四局人,作为公司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者,必须把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我认为以下几件事必须做好:一、人是施工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人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提高安全意识对确保施工安全尤为重要,要搞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我们管理人员要全员、深入的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最终达到全公司上下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齐抓共管目标。
二、施工人员提高个人的职责能力。
在工程施工当中,如果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积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那么,我们在工程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变的极为乐观。
同济大三上-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之我见
![同济大三上-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3cef25db28ea81c758f5787f.png)
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之我见11月15日下午3点15分左右,浙江省杭州萧山区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出口附近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八车道的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然后坑道内迅速积水使得施工人员无法逃生,目前已确定17人死亡,4人失踪。
造成如此大的施工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从土力土质学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此次发生塌陷事故的湘湖站,属于钱塘江冲积平原和浦阳江流域的过渡地带,亦即沙土和软土的过渡地带。
在这里,地表表层30多米深度主要是软土,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大。
这次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用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明挖法,这种方法的施工流程是:挖基坑——四面浇注混凝土连续墙——每挖3到5米的土层,以钢管支撑,形成重叠的钢管支撑层——挖到基坑底部,要作土质硬化,铺钢筋、打底板,事故就发生在基坑底部打底板阶段。
据报道,在事故发生地点风情大道上原先就有了数条很长的裂缝,事故发生时基坑内钢支撑断裂,连续墙倒塌。
这些现象使我产生几个疑问:为什么路面会产生裂缝?裂缝产生后是不是导致了基坑土体的软化?基坑内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水涌入?根据这些问题我推断此次事故可能由路基的沉降引起路面开裂,路面渗水加上过大的负载引起土体剪切破坏,深基坑的失稳,连续墙倒塌,路基滑坡,附近河流渗入基坑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我通过建立简单的模型进行估算,通过计算详细的分析说明我的思路。
为了便于计算,将此次事故涉及到的地基土简化成4层:填土层、砂质粉土层、粉砂层、淤泥质粉土层。
查阅工程资料,通过近似平均计算把各层的地质性质列成下表(表一)。
(填土层土质厚度不均、软硬不一,含少量碎砖瓦砾、碎石块植物根系等,一般而言对施工影响不大,不予列出。
)基坑深度为16m,连续墙深度为33m。
表一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内摩擦角(φ。
)粘聚力c(KPa)压缩模量(MPa)填土层 1.5 ---砂质粉土层8 33.4 10.1 8.1 粉砂层 3.5 34.5 5.3 12.0淤泥质粉土层20 8.1 9.3 2.4土层名称含水量(%)空隙比渗透系数(cm/s)填土层---砂质粉土层27.7 0.81 5.6×10-4粉砂层25.0 0.71 1.8×10-4淤泥质粉土层45.9 1.30 8.6×10-7一、路面的沉降引起开裂钢支撑连续墙深 33 m基坑深 16 m地面淤泥质砂土层 20 m粉砂层 3.5 m砂质粉土层 8 m填土层 1.5 m P1P2P3通过应力面积法估算地基的沉降:i iii i i H E p H s s ∆∑=∑=∑∆=ξ 据资料,风情大道道路设计车流量为3000辆,车道中央处的车辆荷载查阅《公路规范》以10.5 kN/m 估算,设a=2m ,b=5m ,以0.4b= 2m 为分层厚度,地面平均附加压力kPa mmkN p 1.25/5.100==,代入表一中的压缩系数进行计算,(过程从略)最终得∑s ≈ 13cm 。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d69d6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e.png)
杭州地铁闸机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情况湘湖站为杭州地铁一号线的起始站,车站为南北向,总长934.5m,标准宽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
车站全长分为8个基坑,发生事故的为南北走向的2号基坑,该基坑长107.8m,宽21.05m,基坑深度15.7~16.3m。
2008年11月15日15∶15左右,北2基坑西侧风情大道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
塌陷面积长75m,宽约20m,深15m,11辆以上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坍塌口至少埋压50余人,造成21人死亡、重伤1人、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962万余元。
这是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发生坍塌事故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建设单位是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上所有这些单位都是在工程领域实力雄厚的单位,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如此惨痛的事故,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湘湖站地质环境杭州湘湖地区位于杭州地铁1号线南端,南侧为低山丘陵区,北侧为平原区。
南侧低山丘陵区主要城山和柴岭山,海拔152.8m;北侧平原区又分为钱塘江冲海积平原亚区和淤海积平原亚区,地形基本平坦,河流交错,池塘广布,地面标高 5.0-6.5m,无断裂构造发育。
此地区为山前堆积、钱塘江冲海积与冲湖积相沉积环境,西南部软土发育,北部和东部砂性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通过工程地质层特征、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和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软土中存在透镜状砂体、粉砂土中夹软土,构成较好的地下水通道和剪切滑动层。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易发生软土地基与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基坑支护形式特点杭州地铁湘湖站基坑支护采用的形式地下连续墙加上钢管内支撑的方式。
设计单位的原方案是基坑底部下进行条状搅拌桩加固;施工单位建议用降水固结沉降,取代抽条加固措施。
2地铁事故的原因初探杭州的土质特殊,流失性强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客观原因;其次,事故坍塌所在地风情大道上车流量大,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
杭州地铁11.15事故的反思-马岩 2
![杭州地铁11.15事故的反思-马岩 2](https://img.taocdn.com/s3/m/1163a7d06f1aff00bed51e79.png)
杭州地铁11.15事故的反思杭州地铁11.15坍塌事故已过去四年多了,但每当想起这起事故,都会让我们每个四局人悔恨难当,事故血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发生对我们四局每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公司组织观看了11.15事故的视频后,内心触动很深,也给人以深思,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职工安全意识差。
本应做的能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常规工作而不做,总认为不会出事,越是不在意,却越会在不在意的地方出现问题。
二、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监控不到位,场地早就出现地面沉降视而不见,在采取措施不理想的情况下,继续盲目施工,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技术管控不到位,基坑开挖的分层分段未按规范标准进行。
而在基坑开挖时,连降水措施都未做。
盲目抢工期,未及时做好支撑就继续开挖。
作为一名四局的员工,通过11.15事故的惨痛教训,深刻体会到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技术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动力,没有安全保障和技术管理的施工生产是不科学的生产,是凌乱的生产活动,是没有良知与责任的生产。
结合自身,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加强施工生产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局管控约束性条款及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施工,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做好对现场的技术管控。
二、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树立主人翁精神,就要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人人要参与管理,重视安全,抓安全,大家共同来建设家园,不是一个领导或几个管理人员能做好的,必须依靠全员的力量,使其在每个工作面都能得到管控有效的安全局面来保障我们的生产安全。
血的教训给我们深刻反思:安全管理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都愿意参与安全管理,只要大家都参与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为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创造出一片安全祥和的施工现场。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要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马岩主要是和杭州特殊的土质和前段时间的持续性降雨等原因有关。
事故发生后,中铁四局立刻成立了事故调查专家组,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事故案例】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事故PPT
![【事故案例】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事故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47303b6c85ec3a87c2c5a8.png)
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也没有对钢支 撑与地连墙预埋件提出焊接要求,实际上 是没有进行焊接。 引起局部范围地连墙产生过大侧向位 移,造成有的支撑轴力过大及严重偏心, 导致支撑体系失稳。 (3)监测工作处于失效状态: 11月15日前,地面最大沉降已达316mm ,测斜管测得18m处最大位移43.7mm。
(3)内支撑若采用钢桁架或钢管内支撑应 提出节点构造连接大样及焊接要求,避免偏 心、失稳;第一道内支撑宜采用钢筋砼支撑 。 (4)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应与计算目的 和安全系数配套,为计算土压力,和与土压 力有关的“抗踢脚”、“抗倾覆”计算应选 择固结快剪、或三轴 CU指标;抗隆起、抗 滑移和整体稳定性计算,当软黏土起控制作 用时,对软土应选择直剪快剪或三轴UU指标 或十字板剪切强度,要综合考虑后推荐设计 采用,不能过大或过小或只提一个平均值。
1.6 1.15
3、上海市标准《基坑工作设 计规程》(DBJ08-61-97), 快剪或三轴UU
4、深圳市标准《 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
1.4 0.646
3、“抗踢脚”破坏验算
按要求,抗踢脚破坏稳定安全系数K≥1.3, 实际只有1.12~1.15,不满足要求,说明被动抗力 不足,有可能产生“踢脚”破坏。实际上也是如 此,事故前,基坑以下一定深度,连续墙已向坑 内水平位移65mm。 还必须要着重指出,上述计算是按单侧计算 的,若按双侧考虑,两侧基坑外的主动土压力都 向基坑内挤压。而基坑宽度并不大(仅20m左右 ),在两侧土压力挤压下,必然向上面的临空面-基坑地面隆起,可能导致基坑深部失稳而破坏。 沿南北向基坑一侧有一条河道,即基坑一侧的上 覆土压力要大于另一侧,两侧主动压力不平衡, 导致了风情大道一侧土体向坑内滑移。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147a5b1ed9ad51f01df265.png)
在的弊端 *如何改进弊端
• 问题一: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及 事后救援不到位。
• 问题二:
• 该线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好大喜 功,盲目求快。不考虑现实状况, 只为求快。没有想到质量安全的因 素。
• 2、各级主管部门要全面了解各项进程,做好正确 的决策
• 3、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严肃处理,直至 整改完毕。
• 4、加强对各类工程的监管,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监 管职能和监管责任
我国现行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的弊端
• 一、决策内容“越位”与决策主体的 “单调”
• 二、决策系统中枢机构不健全 • 三、信息、咨询机构比较薄弱 • 四、监控机构作用不到位 • 五、决策程序法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的弊端的改进和完善
• (1)实行“行政三分法”
• (2)建立依法决策体系
•
决策主体独立化
•
决策过程公开化
•
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机制
谢谢大家
事故伤亡及救援
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 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 险),最终共造成2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省市政府和施工单位采 取各种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千方百 计展开救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的 希望已渐渐远去,施救上来的是一具又一 具冰冷的遗体。
面对这起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为严重 的事故。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经过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省杭 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 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 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工区域 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米左 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 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 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 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
2014版杭州地铁1115重大安全事故反思材料
![2014版杭州地铁1115重大安全事故反思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dd2da66a98271fe910ef9e2.png)
11.15警示日安全教育活动学习心得又到了一年的11月15日,虽然已过去了六年... 但是每当临近这个日子,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种危险来临前的不详预兆,仿佛这一天危险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一般!而在六年以前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有或是会想到这种压抑的恐惧感...事情还得从六年前的11月15日说起,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15分,中铁四局六公司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现场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
这几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中铁四局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而此次事故影响面之大、社会负面影响力之强也是地铁施工中前所未有的。
身为一个在建筑行业工作的中铁人很清楚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时间流淌,但却久久不能抚平中铁四局的创伤,太深、太痛!有太多需要去检讨、去反思的东西。
那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转瞬间消亡,在场的人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事故责任人的后悔早已来不及弥补他们铸下的过错,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玩忽职守、毫无安全意识,生产一线安全监控不到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无人发现,更无人制止。
安全设施投入不到位,设施安装不完善,特种及作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等等一堆的问题隐患终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人命关天,安全无小事,这些生命的消失无不在告诫我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人命关天。
我们都在做着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是三大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保安全的前提下抓质量,在质量无问题的情况下抢进度,三者是即矛盾又统一的结合体,如果给它们排个名次,那就是安全第一。
这是每一个工程人都应该知道和明白的道理,可如果单纯的为了抢进度而忽视安全质量,是必会存在安全及质量隐患。
再无人去消除隐患,必然就酿成了事故。
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树立主人翁精神、就要增强个人安全意识,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不能有“我是搞试验的,安全的事跟我没关系”的想法。
2008年杭州地铁坍塌事故舆论
![2008年杭州地铁坍塌事故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11362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6.png)
2008年杭州地铁坍塌事故舆论引言2008年9月15日,杭州地铁2号线施工工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坍塌事故,导致七人遇难,三人受伤。
这起事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当时舆论的主要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其对相关影响。
事故经过2008年9月15日傍晚,杭州地铁2号线在施工期间突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坍塌事故。
当时,施工工地上的临时支撑结构突然崩塌,导致正在工作的工人被埋压。
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但由于救援条件的限制,只能成功救出三名受伤工人和七名遇难工人。
这起事故震惊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舆论观点分析1. 政府责任论一部分舆论认为这起事故完全是政府管理不善导致的,认为政府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他们指责政府在项目审批、施工管理、安全检查等方面存在疏忽和失职,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这部分舆论对政府的责任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呼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 工程质量问题论另一部分舆论则认为这起事故的发生与施工方工程质量问题有关。
他们指责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用工不当等问题,导致了支撑结构的崩塌。
这些观点认为应该对施工方进行处罚,并加强对施工工程质量管控的监管,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安全意识教育缺失论还有一部分舆论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上。
他们认为这起事故的发生与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有关。
他们指责施工方对工人的安全意识培训不足,导致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发生了这起悲剧。
这些观点呼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舆论态度总结综合以上舆论观点,可以看出关于2008年杭州地铁坍塌事故的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责任、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意识教育缺失这三个方面。
舆论对政府的责任进行了批评和呼吁加强监管和管理,对施工方的执业能力、责任意识等提出了质疑,并对工人的培训需求和安全意识进行了关注。
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坍塌事故分析
![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坍塌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3e972f5901020206409c0e.png)
开始安装第4道钢支撑,第5、6施工段已完成3道钢支撑施工、正开挖至基底的第5层土方同时,第1施工段木工、钢筋工正在作业;第3施工段杂工进行基坑基底清理,技术人员安装接地铜条;第4施工段正在安装支撑、施加预应力,第5、6施工段坑内2台挖机正在进行第5层土方开挖。
图2 基坑开挖工序首先西侧中部地下连续墙横向断裂并倒塌,倒塌长度约75m,墙体横向断裂处最大位移约7.5m,东侧地下连续墙也产生严重位移,最大位移约3.5m。
由于大量淤泥涌入坑内,风情大道随后出现塌陷,最大深度约6.5m。
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污水等管道破裂、河水倒灌造成基坑和地面塌陷处进水,基坑内最大水深约9m。
图3 基坑事故现场三、原因分析根据勘查结果对基坑土体破坏滑动面及地下连续墙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1)西侧地下连续墙静力触探试验表明,在绝对标高-8m~-10m处(近基坑底部),qc值为0.20MPa(qc仅为原状土的30%左右),土体受到严重扰动,接近于重塑土强度,证明土体产生侧向流变,存在明显的滑动面。
(2)西侧地下连续墙墙底(相应标高-27.0左右),C1孔静探qc值约为0.6MPa (qc为原状土的70%左右),土体有较大的扰动,但没有产生明显的侧向流变,主要是地下连续墙底部产生过大位移而所致。
勘察方的主要问题:不符合规范要求(1)基坑采取原状土样及相应主要力学试验指标较少,不能完全反映基坑土性的真实情况。
(2)勘察单位未考虑薄壁取土器对基坑设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未根据当地软土特点综合判断选用推荐土体力学参数。
(3)勘察报告推荐的直剪固结快剪指标c、Φ值采用。
平均值,未按规范要求采用标准值,指标偏高。
(4)勘察报告提供的④2层的比例系数m值(m=2500kN/m4)与类似工程经验值差异显著。
提供的土体力学参数互相矛盾,不符合土力学基本理论。
(1)推荐用于设计的主要地层土的三轴CU、UU试验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与验证值、类似工程经验值差异显著。
杭州地铁重大基坑坍塌
![杭州地铁重大基坑坍塌](https://img.taocdn.com/s3/m/7b8ee37ca26925c52cc5bf37.png)
(4)基坑支护中水平支撑数量偏小,深度15m可 采 用水平支撑3道,水平支撑之间联系约束
杆缺少,支撑杆计算长度增大,水平支撑能力 减小,很容易失稳; (5)水平支撑在连续墙上节点设计可靠性差(现 场清晰可见),节点失效较多; (6)基坑坍塌之前地面多处出现裂缝,而设计却 未到现场查清原因,提出具体技术措施。
(6)忽视基坑土体时空效应,土体开挖后不及时 支撑,造成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下连续墙抗剪 能力不足,导致连续墙断裂,淤泥质土体流动, 地面下降; (7)现场无应急技术措施; (8)现场工人未培训上岗作业; (9)存在转包现象,导致管理紊乱。
四、建设方
(1)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 (2)接到基坑监控限值报警后,是否下达停工指令; (3)工期缩短,招投标不合理,严重违反规范要求; (4)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实施监控; (5)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是不科学的。
基坑呈长方形,塌陷处宽20m、长100m、深 15m,坑内所有的钢支撑全部断裂,形成犬牙交错 的平面,坑底的土层,在两侧的挤压下,向上抬 高,坑深已不足16米。 西侧的连续墙已经坍塌,形成一个斜坡,土层 的巨大压力,将基坑挤压变形,东侧的连续墙下 沉了9米,勉强支撑,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东 侧的三幢民居成为危房,必须拆除,南侧连续墙, 也出现裂纹。
三、施工
(1)管理极为混乱,在坍塌之前地面出现裂缝预 兆,未及时处理,未向设计通报,未向上级 上报,施工单位无人对基坑实行垂直管理; (2)连续墙断裂,可能是由于该墙施工存在重大 问题; (3)基坑支护方案是否经过层层审批;
(4)基坑支护有无监控报警具体数值,每天最大 水平位移和最大沉降量是否超过报警值,超过 后是否向上级及时汇报,采用何种措施。据媒 体报道,基坑坍塌前,连续墙水平位移值和地 面道路下降值肯定超过报警值,而现场施工却 视而不见,公司上级也未及时下达指令; (5)对附近水域(河道)认识不足,不提出疏干 的建议,对附近道路行驶重型卡车产生的动荷 载认识不足;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783195f0e7cd184253630.png)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摘要: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20分许,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工地发生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约10人死亡,13人失踪,20余人受伤。
事故造成了约4962万元的经济损失。
经过调查分析,引起这次地铁施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过程不规范,现场施工人员严重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储备,以及业主和相关工程负责人对缩短工期的操之过急。
此外,此项工程还出现了层层转包的违规行为。
安全教育的欠缺和施工方法的不规范等多方面原因铸成了这起惨痛的坍塌事故。
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一、事故背景(一)工程概况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
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161.75米,宽36.6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
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
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2.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总体、总承包单位。
3.分包单位:(1)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土木工程施工为主导产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机场跑道、各类桥梁、隧道、市政公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桥梁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安装和销售,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销售,施工机械租赁、维修及混凝土加工销售等。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062c966529647d2728522f.png)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据靠近西侧地下连续墙静力触 探试验表明,在绝对标高-8m~-10m 处(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坑底部), qc值为0.20MPa (qc仅为原状土的30%左右),土 体受到严重扰动,接近于重塑土强 度,证明土体产生侧向流变,存在 明显的滑动面。
西侧地下连续墙墙底(相应标 高-27.0左右),C1孔静探qc值约为 0.6MPa(qc为原状土的70%左右) ,土体有较大的扰动,但没有产生 明显的侧向流变,主要是地下连续 墙底部产生过大位移而所致。
液 限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m)
W (%)
ρ (g/cm
3)
Gs
e
ωl
ωp
(%) (%)
IP
IL
②2
粘质 粉土
4 30.5 1.90 2.70 0.85
④2
淤泥质 粘土
16 48.6 1.71 2.74 1.37 41.8 22.3 19.5 1.35
淤泥质粉
⑥1
质粘 17 45.2 1.72 2.73 1.30 37.5 21.5 16.0 1.48
土
粉质粘土
⑧2
夹粉 >9 33.0 1.83 2.72 0.94 33.5 20.1 13.4 0.96
砂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各土层的力学指标
土层
②2 粘质粉土
④2 淤泥质粘土
⑥1 淤泥质粉质粘土
⑧2 粉质粘土夹粉砂
固结快剪值
c
φ
3.9
28.8
13.5
10.6
13
14.5
12.2
16.8
三轴CU值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bc98d580216fc710afd57.png)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分析
工程案例分析 张菊红| 您教师的姓名 | 通州学院
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经过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 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 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 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 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 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 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 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 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 泥水淹没。
❖ 赵铁锤随即追问,为什么不事先采取措施解除隐患? 该负责人表示,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过,需要等待上级批 示。他反复辩解说,要按照程序,和相关单位研究后,采 取措施。在场的几位领导当即表示,出现这么重大的安全 隐患,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根本不应等待审 批。
❖ 面对地底下的农民工兄弟,面对其亲属们苦痛的目光,这 些施工单位,你们需要向谁去报告、和谁去研究?还有什 么“程序”比生命更重要?我们还要问那些“上级”以及 相关单位,在这么重要的事故迹象面前,你们的“程序” 有没有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作出反应?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地铁湘湖站坍塌事故的发
生并不是没有任何预兆的。 ❖ 多位当地村民表示,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前,事故地点上方
路面就发现多处宽度一米多的裂缝
❖ ❖
这次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11月16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赶到施救
现场察看情况,询问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是否在事故之前
发现过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表示确实存在隐患。
这次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三:
❖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 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 训就上岗;
这次重大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1
![关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的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c370bba5284ac850ad0242be.png)
2:地下连续墙变形断裂,基坑内外土体滑裂。
3:大量水涌入基坑
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 工程有限公司)违规施工、冒 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 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 监测单位(安徽中铁四局设计 研究院以浙江大合建设工程检 测有限公司名义,实为挂靠) 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 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杭州地铁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案例 分析
湘湖站坍塌事故概要:
2008年11月15日 下午3时15分,正 在施工的杭州地 铁湘湖站北2基坑 现场发生大面积 坍塌事故,造成 21人死亡,24人 受伤(截止2009 年9月已先后出 院),直接经济 损失4961万元。
事故现场模拟图
事 故过程回放
1:基 坑钢支 撑崩坏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1:一具冰冷的尸体被抬出
事 故 后 果
2:拆除基坑周边民房
以套 求 施 度强 对 全有 细 法生 便科 的 工 。三 施 管关 节 预命 加学 项 过 级 工 理责 决 测只 强合 目 程 安 现 制任 定 ,有 现理 要 中 全 场 度单 成 但一 场的 落 , 教 , 和位 败 都次 检施 实 每 育 相 监应 。 伤, 测工 到 项 和 关 管该 民事 。检 位 符 安 责 制及 伤故 测,合 全 任 度时 财的 时制施 整 人 。落 。后 刻定工 治应 实 果 表一要 力加 安 无 ,
事 故 总 结
谢谢大家观赏
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ba5f5acc22bcd127ff0c20.png)
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一、事故背景(一)工程概况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
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161.75米,宽36.6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
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
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21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2.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总体、总承包单位。
3.分包单位:(1)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土木工程施工为主导产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机场跑道、各类桥梁、隧道、市政公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及铁路、公路桥梁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安装和销售,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销售,施工机械租赁、维修及混凝土加工销售等。
(2)设计单位:持有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咨询、建筑智能化、境外工程承包、工程监理、测绘、勘察综合类等多项甲级证书4.监理公司: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同济大学对外服务的大型监理咨询和项目管理企业,工程领域涉及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造价控制、项目管理等。
拥有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十多项专项监理甲级资质。
11.15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11.15事故个人反思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04960232af90242a895e553.png)
11.15杭州地铁事故个人反思材料为铭记杭州地铁“11.15”事故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安全全产“零事故”理念,实现无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目标,集团公司自10月2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大提高”活动,活动主题为“牢记教训,强化执行”。
2012年11月15日上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11.15警示教育”宣誓活动,杭州地铁一号线11.15基坑坍塌事故再次浮现于我的脑海:2008年11月15日15时,由原我局六公司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8年11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出通报指出,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二是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不及时、不彻底;三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训就上岗;四是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现场管理混乱;五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1条活生生的生命没了!最终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5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杭州地铁11.15坍塌事故已过去4年多,但每当想起这起事故,都会让我们每个四局人悔恨难当;事故血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发生给人民财产、给企业信誉、给遇难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事故的发生将我们四局推向了灾难性的边沿,事故的处理也给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痛定思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决心和动力来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
地铁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地铁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ec09ba011ca300a7c390b5.png)
地铁工程事故有关案例1. 杭州市地铁1 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2008 年11月15日15时20 分,杭州市地铁1 号线湘湖站基坑工程发生塌陷事故,基坑钢支撑崩坏,地下连续墙变形断裂,基坑内外土体滑裂。
造成基坑西侧路面长约100 米、宽约50 米的区域塌陷,下陷最大深度达6 米,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
事故造成在西侧路面行驶的11 辆汽车下沉陷落(车上人员2 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险),在基坑内进行挖土和底板钢筋作业的施工人员17人死亡、4人失踪。
2. 广州海珠广场基坑坍塌事故2005 年7 月21 日12 时,广州市海珠广场深20m 的基坑南边发生滑坡,导致3 人死亡,4人受伤,邻近的7 层的海员宾馆倒塌,1 栋住宅楼严重损坏,多家商店失火,地铁2号线停运1 天事故原因分析:a 基坑原设计开挖深度16.2m,而实际开挖深度达20.3m,造成围护桩入土深度不足;b 南侧地层存在软弱透水夹层,随着开挖深度增大,土体发生滑动;c 基坑暴露时间长达33 个月,导致地层的软化和锚索预应力损失;d 现场监测数据已有预兆,未引起重视。
3.上海轨道交通4 号线联络通道工程事故2003年7月1 日上午7点,上海轨道交通4 号线位于黄浦江边的董家渡地面下30 余米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发生流砂事故,导致隧道附近的土体流失,约270m 隧道发生塌陷损坏,地面发生了较大沉陷,最大沉陷量达到7m左右,事故场区地面宏宇商务楼、音响制品市场、文庙泵站等建筑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倾斜破坏等问题。
4.南京地铁盾构出洞事故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 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 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6e8f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b.png)
杭州地铁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许,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杭州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十几辆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基坑塌陷导致旁边河水倒灌向地铁坑道内,数十位施工人员困在坑内,这一事故死亡人数已确认17人,另有4人失踪;发生坍塌事故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建设单位是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监理单位为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由事故现场图片可以分析得知,施工基坑采用明挖法,挡土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基坑坍塌导致几乎所有支撑都发生破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事故;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1、天气、道路等客观因素坍塌所在地点风情大道一直作为一条交通主干道来使用,来往车流量大,包括不少负载量很大的大型客车、货车都来往于这条路上,这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由于杭州附近道路的整修,所有车辆均从风情大道通过,原道路设计车流量为3000辆/日,而发生事故阶段车流量达到了30000辆/日,超标了10倍;杭州地区土质情况复杂,属于淤泥质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强,加之十月份杭州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使得地底沙土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从而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2、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结构工程相反,其相关设计规范都以地方规范为主,因而地区经验十分重要;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是一家北方的设计院,对杭州地区的土质不了解,从而导致了设计方案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地下连续墙设置深度不足,插入深度不到1倍,据西南交大地质专家曹教授分析,在杭州地区,因土层软,水量丰富,至少要达到倍甚至2倍;这种深度可能是临界状态,可能会发生整体的滑移破坏,而整体滑移破坏即使不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正式运营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其内部如何加强都于事无补;3、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基坑施工阶段的三个原则:一、基坑的开挖必须分层、分段,且开挖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分层开挖控制在3米,分段开挖保证在15—20米;二、基坑必须先支撑后开挖,并把握好支撑的细节,基坑的变形要求在受控的状态;三、注意在雨天环境下基坑的及时排水,在完工后,要立即加固混凝土,确保基坑不变形;而在尽快缩短工期的要求下,以上三原则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据有关媒体报道,工程设计图中,该工程呗分成了38段施工,每段由8米、9米到米不等,基坑必须先撑后挖,但据施工人员透露,他们已经挖进去很远了,甚至连土都已清运出去了,支撑还没做上去,这直接导致发生事故后在坑底作业的工人没有了逃生的机会;由于杭州土质含水量高,这样的地质,不仅要基坑内降水保证土质干燥,基坑外也要降水,使得内外压力差尽量减小;然而就目前所见,施工部门并没有做坑外降水;4、事故前的预兆被忽视事故前一个礼拜,就有居民发现风情大道路面就有很多裂缝,宽两三厘米,这些裂缝延长到100米开外,一直延至湘湖小学附近,从机动车道到人行道,无一例外;多位钢筋班的民工证实,到工地工作不久,施工方就发现路面存在下沉;施工单位给予的解释是车辆荷载导致路基产生裂缝,但进行修补措施之后仍存在问题,但作为从事岩土工程施工的专业人员,必然知道路面开裂一定与基坑有关系,但工程已经进展到浇筑地板的阶段,可能在过几天,只要等混凝土浇筑好,基坑作为一临时构筑物就完成其使命,因而施工单位心存侥幸心理,以节省成本为目的,忽略了事故前期的严重预兆,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三、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1、层层转包分包问题突出施工单位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工程界有相当高的声誉,其技术水平也为全国一流,但仍然导致事故发生,就是因为“一流队伍中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工程转包分包这一行业的顽疾同样发生在了中铁四局这样的大型企业;其手段就是将中标工程分割成若干段,以“综合包干单价制”的方式分包给借用正规公司牌照的大包工头;而大包工头则将自己的劳务二次发包给了若干个小包工头;小包工头们则在开工前临时雇用毫无经验、刚刚从农田洗脚上岸的农民工;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的官方网站公开的数字显示,该公司共有员工234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1人,高级工程师24人,工程师153人,高级技师、技师55人;而其承建的项目,除在杭州外,还有深圳地铁1号线、深圳5号线,上海A15公路14标段,北京地铁亦庄线,武广铁路新广州站,洛湛铁路,海南东环铁路,宜万铁路等项目;两相比较,人数显然远远不够;转包分包问题是全国建设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深层次治理这一问题,避免杭州地铁这样的事故,值得人们深思;2、大干快上,不按科学办事建设单位在事故中也有很重要的责任,杭州地铁1号线国家发改委批复完工日期为2010年,而该线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不顾在拆迁之后一年,于08年6月份才开工的客观事实,仍要求工期提前至2009年完成,实际工期仅一年半,要求打造全国最快,甚至世界第一快的“杭州”速度,但合理的工期应为3-4年,而国外发达国家却往往为6-7年,迫使将原分段分层的开挖方法改变为大区段整体开挖,以满足工期要求;显示了地方政府错误政绩观指导下过于求快的不科学态度;3、线路规划为利益让路地铁本来越直越好,尽量取直,但由于地方上各种单位、房地产商的干涉说清,要求尽量靠近自己单位设点,导致规划选线被屈服于各种商业利益,增加了工程的难度与风险;2004年2月,以专家评审通过的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方案为例,当时的1号线和2号线,与日后的规划已完全不同;到2004年底,一号线原方案50%左右的线路、线位进行了优化和调整;4、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作为监管部门,杭州市的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负有监管责任,而且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也由此受到影响;事故发生现场附近没有集中的居民区,如果附近有大量居民建筑的话,基坑周围出现裂缝影响到建筑时,必然会引起居民的担忧,从而向监管部门举报或者阻挠地铁施工,或许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从而避免事故发生;这也是导致地铁事故发生的一个偶然的因素;5、基坑工程的特殊性在我国,基坑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基坑事故频发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基坑工程与其他岩土工程相同,由于土质复杂,不确定性太多,设计理论方面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次,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交通的日益增多和日益复杂,基坑深度越来越深,施工难度越来越大,过去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的设计的模式已经完全不符合实际;最后,由于多数基坑属于临时性的结构,,因此多数业主、施工单位不愿意在基坑支护上花费太多费用,出现问题时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再坚持几天就可以让基坑完成其使命,设计上也偏于危险,这也导致了杭州地铁基坑事故的发生;四、结语综上所述,杭州地铁事故是一场人祸大于天灾的事故,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导致其坍塌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施工技术的不合理以及设计单位缺乏设计经验,但究其背后的原因,则是施工行业普遍存在的转包分包的顽疾以及建设单位不按科学办事的态度,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加强监督,科学规划;如果得不到解决,事故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
![杭州地铁事故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2b115b0b4e767f5acfceb1.png)
杭州地铁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许,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杭州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
十几辆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基坑塌陷导致旁边河水倒灌向地铁坑道内,数十位施工人员困在坑内,这一事故死亡人数已确认17人,另有4人失踪。
由事故现场图片可以分析得知,施工基坑采用明挖法,挡土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采用钢支撑,基坑坍塌导致几乎所有支撑都发生破坏,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事故。
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1、天气、道路等客观因素坍塌所在地点风情大道一直作为一条交通主干道来使用,来往车流量大,包括不少负载量很大的大型客车、货车都来往于这条路上,这给基坑西面的承重墙带来太大冲击,由于杭州附近道路的整修,所有车辆均从风情大道通过,原道路设计车流量为3000辆/日,而发生事故阶段车流量达到了300辆/日,超标了10倍。
杭州地区土质情况复杂,属于淤泥质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强,加之十月份杭州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降雨过程,使得地底沙土地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从而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结构工程相反,其相关设计规范都以地方规范为主,因而地区经验十分重要。
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是一家北方的设计院,对杭州地区的土质不了解,从而导致了设计方案不尽合理。
主要体现在地下连续墙设置深度不足,插入深度不到1倍,据西南交大地质专家曹教授分析,在杭州地区,因土层软,水量丰富,至少要达到1."5倍甚至2倍。
这种深度可能是临界状态,可能会发生整体的滑移破坏,而整体滑移破坏即使不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正式运营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其内部如何加强都于事无补。
3、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基坑施工阶段的三个原则:一、基坑的开挖必须分层、分段,且开挖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分层开挖控制在3米,分段开挖保证在15—20米;二、"基坑必须先支撑后开挖,并把握好支撑的细节,基坑的变形要求在受控的状态;三、"注意在雨天环境下基坑的及时排水,在完工后,要立即加固混凝土,确保基坑不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决策内容“越位”与决策主体的 决策内容“越位” 单调” “单调” 二、决策系统中枢机构不健全 信息、 三、信息、咨询机构比较薄弱 四、监控机构作用不到位 五、决策程序法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存在的弊端的改进和完善 (1)实行“行政三分法” )实行“行政三分法” (2)建立依法决策体系 )
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议) 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议)
政府与各级监管部门: 政府与各级监管部门:
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细化任务措施,加强对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细化任务措施, 突发事件的处理 2、各级主管部门要全面了解各项进程,做好正 、各级主管部门要全面了解各项进程, 确的决策 3、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严肃处理,直 、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严肃处理, 至整改完毕。 至整改完毕。 4、加强对各类工程的监管,自觉担负起自己的 、加强对各类工程的监管, 监管职能和监管责任
问题二: 问题二: 该线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 该线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好大 喜功,盲目求快。不考虑现实状况, 喜功,盲目求快。不考虑现实状况, 只为求快。 只为求快。没有想到质量安全的因 素。
问题三: 问题三: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 不及时、不彻底。 不及时、不彻底。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经过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浙江 年 月 日 时 分 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 省杭州市地铁 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 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 地(露天开挖作业 发生地面塌陷事故, 露天开挖作业 发生地面塌陷事故, 造成长约100米、宽约 米的正在施 造成长约 米 宽约50米的正在施 工区域塌陷, 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 米左右, 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 米左右 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 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 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 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 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 地点溃泻, 泥水淹没。 泥水淹没。
事故伤亡及救援
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 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 11 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 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 全脱险) 最终共造成21人死亡。 21人死亡 全脱险),最终共造成2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 事故发生后,省市政府和施工单位 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 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千 方百计展开救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方百计展开救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生的希望已渐渐远去,施救上来的是一 生的希望已渐渐远去, 具又一具冰冷的遗体。 具又一具冰冷的遗体。
面对这起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为严 重的事故。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重的事故。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从这起事故中暴露出什么问题? 从这起事故中暴露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建议)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建议) 结合案例, *结合案例,分析我国现行公共决策体制存 在的弊端 *如何改进弊端
问题一: 问题一: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 及事后救援不到位。 及事后救援不到位。
决策主体独立化 决策过程公开化 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机制
谢谢大家
问题四: 问题四: 拍脑袋决策,长官意见代替专家论证, 拍脑袋决策,长官意见代替专家论证,少 数富人的利益代替人民群众的利益。 数富) 原因五:(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政府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 政府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