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讲解含解析.doc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微粒构成物质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微粒构成物质课I标I要I求I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名师考点精讲考点1物质的微粒性1.物质的微粒性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所有金属和稀有气体都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2.分子、原子和离子(1)分子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不停地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构成的多数非金属气体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等;物质气态的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2)原子(3)(4)(5)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1)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
“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扩散、升华、挥发、汽化、闻到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2)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可能只是分子间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了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3)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典例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选实验事实项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D5mL 苯和5mL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5mL 苯和5mL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说明微粒间有间隔。
综上所述,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典例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 项正确;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较小,B 项错误;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 项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项正确。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整理)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的全部内容。
微粒构成物质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 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常考点清单练习:1、百花盛开的季节,校园里充满了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021年河北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 微粒构成物质

5.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 __分__子__是__保__持__由__分__子__构__成__的__物__质__的__化__学__性__质__的__最__小__微__粒__。___ 6. 物质的分子构成相同,则无论状态如何变化,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C )
A. 个数减少 B. 质量减小
C. 间隔减小 D. 体积减小
15. (2020云南)一定条件下,6000 L氧气可压入40 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
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A.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碘—127和碘—131是同种元素的不
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 碘—127原子核外有74个电子
C. 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
D. 碘—127和碘—131核内中子数不同
12. (2020长春)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C ) A. 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 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 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 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 原子
和钠离子
13. (2020朝阳)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得__到___(填“得到”或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专题八 构成物质的微粒 认识化学元素

专题八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化学元素——202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中考考情分析】【基础知识复习】考法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法二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易错提示: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微粒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粒子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3、分子运动的实验(1)现象:烧杯a 中的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2)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考法三 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定条件下可再分,如核裂变)。
2、原子的结构 (1)构成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说明:(3)应用应用分类结论及判断依据判断原子、离子 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得失 电子情况易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易错提示:a.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c.不同种类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3、相对原子质量(1)=1121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其单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2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 从宏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5年5考:2020年第5、7 题,2019年第6、15题,2018年第11、16题,2017年第16题, 2016年第7题)
1. (2020福建)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
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B)
A. 乙醇(C2H6O) C. 三氯甲烷(CHCl3)
知识梳理
1. 纯净物和混合物(2017~2020考)
物质 定义 微观构成 表示
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由_____一__种___物__质______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 合而成
由同种微粒构成
由不同种微粒构成
有固定组成和物理性质,能用一个 无固定组成和物理性质,不能
化学式表示
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氧气(O2)、二氧化硫(SO2)、碳 酸钠(Na2CO3)等
氧化物:__氧__元___素___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
物(如CuO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H2O2等)
酸:由__氢__离__子__(_H_+_)__与___酸__根__离__子____构成的化合物,如HCl 、HNO3等 无 机 碱:由__金__属___离__子__或__铵__根__离__子____(_N_H_4_+)____与_氢__氧___根__离__子___(_O_H_-_)___构
广东中考
1. (2020广东)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
杰出贡献。Na2CO3属于
( B)
A. 氧化物
B. 盐
C. 有机物
D. 混合物
2. (2019广东)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D)
A. 海水
2021届中考化学大一轮单元总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核内质子数___<___ 核外电子数
显___负____电性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 用离子符号表示,
Na+
如S2-
相互转 化关系
←返回
【微提醒】 1.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水分子质量小于铜原子的质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都是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的体 积没有发生改变。
←返回
【微思考】 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吗? 提示:离子带电荷,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质子、电子。
←返回
【微提醒】
常见的带电的原子团(根离子)有 OH- (氢氧根离子),S O24 (硫酸根离子),
C
O32(碳酸根离子),N
O
4
(硝酸根离子),N
H+4
(铵根离子)。
←返回
【判对错】 1.分子大,而原子小。 ( × ) 2.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因此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 3.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时,“1”通常省略不写。 ( √ ) 4.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 × )
×)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返回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核__内__质__子__数____=___核__外__电__子__总__数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应用 (1)原子结构示意图
←返回
←返回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 子数<4
4<最外层 电子数<8
考点研磨·提升审题力
←返回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典例1】(2020·聊城中考)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目录23考点一微粒的性质及应用 4【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4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4二、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 4三、分子和原子 4四、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 5【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考向01 构成物质的微粒 6考向02 用微观知识解释变化和性质 7考点二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9【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9一、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9二、浓氨水的挥发 9三、实验改进 1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0考向01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0考向02 实验改进 12考点三原子和离子 17【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17一、原子的构成 17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7三、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18四、相对原子质量 18五、离子 18【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9考向01 原子的构成 19考向0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1考向03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23 考向04 离子 24考点四元素 26【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6一、元素的概念 26二、元素的分类 26三、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6四、元素符号 27五、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的联系 27【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7考向01 元素的概念 27考向02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8考向03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9考点五元素周期表 31【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31一、元素周期表发现 31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1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31四、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31【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32考向01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32考向02 元素周期表与微粒结构示意图综合 33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微粒的性质及应用➢掌握分子的概念➢理解原子的概念➢解微粒的共性➢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分子、离子、元素是中考必考内容,分值为2~7分,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一般在综合命题中也会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2、汤姆森: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分的。
并设计了一个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像葡萄干布丁,其中葡萄干是带负电的电子,布丁是带正电的物质。
3、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现象: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方向;②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③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现象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带正电的α粒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斥力,方向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过来说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3)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二)原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1、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三)原子或分子的基本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能用性质解释生活现象。
2、粒子之间都有间隔; 2、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由直接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理解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五)电子的排布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1层最多2个电子;(2)第2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4、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5、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四、物质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例如:金、铁;②、非金属固体单质,例如:碳、红磷、硫磺、硅③、稀有气体单质,例如:氦气、氖气、氩气题型一物质分类【经典例题】【2019湖北武汉】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答案】A【解析】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点睛】在熟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经典例题】【2019辽宁本溪】下列各斟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答案】B【解答】解: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B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抓住物质的组成以及有关的概念进行。
【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单质:氢气、空气 B.氧化物:氧化铜、五氧化二磷C.酸:硝酸、硫酸铜 D.碱:火碱、纯碱【答案】B【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铜、五氧化二磷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硫酸铜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趁热打铁】1、【2019湖南益阳】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CH3COOH B.CaCO3 C.Ca(OH)2 D.MnO2【答案】B【解析】A、CH3COOH是醋酸,属于酸,错误;B、CaCO3是碳酸钙,属于盐类物质,正确;C、Ca(OH)2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错误;D、MnO2是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B。
2、【2019湖南邵阳】“”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B.C.D.【答案】D【解析】A、图A表示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C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图D可能表示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3、【2018山东省济宁市】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答案】A【解析】A、H2C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H2S、H2SO3、H2SO4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都属于酸,故正确;C、NaOH、Ca(OH)2、Fe(OH)2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都属于碱,故正确;D、NaCl、Na2CO3、NaHC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
故选A。
题型二分子【经典例题】【2019辽宁辽阳】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不难,熟记分子的基本性质(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趁热打铁】1、【2019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2019湖北武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