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型纺纱》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纺纱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纺纱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1102总学时:96 学分6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课程负责人:某某修订日期2008. 1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现代纺纱技术》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是《纺织纤维与产品》,后续课程是《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岗位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本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从事纺纱原料选配、生产工艺设计、设备维护、运转与操作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检验等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原料选配、纺纱设备实际运用、纺纱工艺分析与配置、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1.能根据纱线产品选配原料。
2.能进行纺纱工艺分析、计算和配置。
3.能进行半制品、成品的质量检测和分析,提出工艺改进措施。
4.具有灵活处理好产量、质量及消耗等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二、课程要求达到的专业技能(表1)表1《现代纺纱技术》要求达到的专业技术能力三、课程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表2)本课程内容由九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教学模块,职业技能训练采用“模拟职业岗位角色”。
各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应模块的教学内容见表2。
表2课程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3)《棉纺工艺学(第二版)》顾菊英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4)《棉纺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五、考核标准与方法K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应用2、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3、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过程性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课程成绩评定依据见表5。
4、过程性考核内容及评定标准(1 )职业道德:占20%考核内容:包括尊敬师长,遵纪守时,学习态度认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平时积极主动,勤奋踏实,注意团结协作等。
(2)课堂交流讨论:占20%考核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思路是否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任务完成报告:占30%考核内容:根据提交的任务完成报告的质量,考核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规范;概念是否清晰、获取信息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纺纱原理》教学大纲
《纺纱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该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要平台课程。
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先修的纺织材料学的基础上,针对棉纤维的纺纱加工,从原料准备、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主要设备及工艺等方面详细讲述原料选配、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卷绕等纺纱原理及开清棉机械、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主要纺纱设备,并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棉纤维纺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逐渐具有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创新观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的工艺原理以及国产新型棉纺设备的主要机构特点和工艺作用,优质高产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机械的传动与计算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补充说明:课程目标1. 能运用数学、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纺织材料相关理论及纱线形成的基本原理,表述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等纺纱工程中常用设备工作原理及工艺原则。
(毕业能力指标点1-1)课程目标2:能针对纺纱工程中的典型机构和梳理、并合、牵伸、加捻等纺纱理论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正确求解。
(毕业能力指标点1-2)课程目标3:能将工程和纺纱专业知识用于纺纱的过程优化和改进、设计与控制。
(毕业能力指标点1-3);课程目标4: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机理进行识别判断与有效分解。
(毕业能力指标点2-1)课程目标5: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进行比较选择,获取正确的解决方案。
(毕业能力指标点2-2)课程目标6: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证实解决方案合理性(毕业能力指标2-3)课程目标7: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应对措施与优化解决方案。
1、新型纺纱绪论——【现代纺纱】
喷气纺纱
Air-jet Spinning
自捻纺纱
Self-twist Spinning
聚集纺纱
Compact spinning
平行纺纱
Parallel Spinning
‹# ›
加捻原理 自由端 自由端 自由端 自由端 非自由端 非自由端 非自由端 非自由端 非自由端
成纱捻度 真捻 真捻 真捻 真捻 假捻 缠捻 假捻 真捻 包捻
国内可纺到2.33tex(250s),每种纺纱方法都有一个可纺线 密度范围,在可纺线密度范围内,经济效益较高的某一种线密 度,称为经济线密度。
‹# ›
各种纺纱方法的纺纱速度和纺纱线密度范围
‹# ›
(四)新型纺纱的发展方向
• 1、 高速问题 高速高产,但带来的问题,成纱质 量、机械传动、动力消耗、噪音、低速高产如涡流 纺,摩擦纺等。
‹# ›
• 2、大卷装 • 环锭纺纱受钢领直径的影响,每只管纱50~100克纱线 • 新型纺纱加捻和卷绕分开进行,根据需要确定卷装月
3~4kg。
‹# ›
• 3、流程短 • 新型纺纱采用棉条喂入,省略了粗纱工序,卷绕成筒子纱,省
略了络筒工序,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
‹# ›
(二) 新型纺纱的分类
‹# ›
环锭纺纱核心问题:
• 加捻器和卷绕机构是一个矛盾系统。加捻和卷绕必须同 时进行,才能使纺纱连续,实现卷绕。
• 要加大卷装,就要降低锭速,要提高产量,就要提高锭 速,就要降低卷装。
• 锭子高速与大卷装之间的矛盾。
‹# ›
四、新型纺纱的特点及分类
• (一) 新型纺纱的特点
• 1、高速高产 • (纺中粗号纱时) • 环锭纺纱 30m/min • 转杯纺纱 200 m/min • 摩擦纺纱 200~300 m/mi • 喷气纺纱 150~200 m/min
新型纺织材料教学大纲
《新型纺织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新型纺织材料》是染整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新型的纺织材料,并掌握他们的优缺点、主要用途及识别。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各类新型纺织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本课程难点:各类新型纺织材料的结构及制备。
(二)课程内容
绪论
纺织材料的发展史、纺织材料的分类。
第一章差别化纤维
1、差别化纤维的涵义
2、异形和复合纤维
3、细纤维和超细纤维
4、高收缩纤维
5、PBT纤维和PTT纤维
6、CDP纤维和ECDP纤维
第二章功能性纤维
1、阻燃纤维
2、抗菌纤维
3、防紫外线纤维
4、远红外纤维
5 、抗静电纤维和导电纤维
6、调温纤维和负离子纤维
7、高吸湿纤维和排汗纤维
第三章高技术纤维
1、碳纤维
2、芳纶纤维
3、PBO纤维
4、PBI纤维
5、PTFE纤维
第四章环保纤维
1、蛋白纤维
2、甲壳素纤维
3、竹纤维
4、PLA纤维
5、Lyocell纤维
第五章弹性纤维与混纤纱
1、氨纶纤维
2、变形纱
3、混纤纱
三、考核办法
1、本门课程是考查课。
2、采用卷面考试的方法。
成绩分二个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采用五级计分制。
四、学时分配表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新型纺纱内容
新型纺纱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原始手工纺纱原理:利用回转体的惯性给纤维细条加上捻度。
二.手工机器纺纱原理:脚踏转动绳轮,双手同时纺纱。
三.动力机器纺纱(二)走锭纺纱机原理:罗拉将纤维条一端夹住。
锭子一边回转一边拉着纱条向外侧移动,将罗拉钳口与锭子间的纱条抽长拉细并加上捻回。
然后锭子一边回转,一边向罗拉方向退回,将加上捻度的纱绕到纱管上。
(三)翼锭纺纱机原理:拉细了的纤维条由罗拉钳口出来,先绕过锭帽的下缘,再绕到筒管上。
筒管回转时,罗拉钳口至锭帽下缘间一段纱也随着回转,从而给纱条加上捻度。
(四)环锭纺纱机1.原理:在锭杆四周套放固定环形轨道(钢领),轨道上骑跨下部有缺口的卵圆形钢丝圈。
纤维条从罗拉钳口下来,先穿过钢丝圈,再绕到套在锭杆上的纱管上。
锭子一回转,钢丝圈沿着钢领飞转,给纱条加上捻回,同时把纱条绕到纱管上。
2.特点:加捻和卷绕由同一零件(锭子)完成,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加捻和卷绕组件合一,限制了成纱卷绕尺寸和运转速度。
3.固有缺陷:卷绕尺寸与运转速度之间产生了无法克服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当加捻与卷绕机构分开时才能克服。
第二节新型纺纱技术概述一.新型纺纱的由来(一)传统纺纱与新型纺纱1.传统纺纱技术的优点(1)机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2)生产率较高。
(3)适纺性强。
(4)成纱质量好。
2.传统纺纱技术的缺点:加捻和卷绕组件合一,限制了成纱卷绕尺寸和运转速度,因而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
3.新型纺纱的范畴1965年以来发明的不同于传统纺纱技术的纺纱方法统称为新型纺纱。
(二)环锭纺纱技术的固有缺陷分析:1.受钢丝圈转速限制,生产速度不可能有突破性提高。
2.受钢领直径限制,卷绕容量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
三.新型纺纱的分类(一)按成纱原理分1.自由端纺纱: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断开的,形成自由端,自由端随加捻器一起回转使纱条获得真捻。
如转杯纺、涡流纺、静电纺、摩擦纺DREF-II2.非自由端纺纱: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连续的,须条两端被握持,借助假捻、包缠、粘合等方法使纤维抱合到一起,从而使纱条获得强力。
纺纱学课程设计大纲及写作规范
纺纱学课程设计大纲及写作规范《纺纱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类别纺纱学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开课学期适用专业第五学期纺织工程学时数编制者三周;3学分王利平、石大为编制日期2010年6月一、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纺纱学课程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纺织材料》、《纺纱学》、《纺织厂设计》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粗纺厂、精纺厂、棉纺厂产品方案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及计算。
1、产品方案及代表性产品的拟定;2、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流程制定;3、原料选择与混料设计;4、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的选择(1)各工序工艺参数的选择(2)设备参数的选择及设备选型三、设计要求1、学生必须修完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纺织材料》、《纺纱学》、《纺织机械》等课程才有资格做课程设计。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认真领会课程设计的内容,读懂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学会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2、课程设计中,学会如何运用前修知识与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3、要求严格自己,,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听取同学的意见,有意识地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时完成课程。
4、设计时间为3周,学分为3学分,学生需严格遵守设计时间。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基本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说明书应该反映出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新型纺纱技术》PPT课件
2、经济效益的提高
赛络菲尔纺纱技术是将牵伸、并合、加捻、卷绕成形在细纱机上一次完成,与传 统股线生产工艺流程相比,省去了并线和捻线工序,缩短了纺纱所用的时间,提高了 产量;另外,与同细度股线相比,细旦长丝的存在可以使所纺赛络菲尔纱线的截面纤 维根数减少,所用短纤维的细度降低一个档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精选PPT
14
嵌入式复合纺纱
三、嵌入式复合纺纱存在的问题
第一 、生产操作难度大。生头难,需多人多次才能生一个头 ;挡车难, 在加捻三角区内须条断、丝不断,断头不易察觉。 第二 、设备利用率低。根据目前的状态,设备最多只能开50%的锭子;若 通过粗纱架改造来保证100%开机,将影响巡回清洁风机的运行,同时影响 其他机台操作。 第三、用短纤维纺粗号纱。前纺很难实现,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纱指出只要 5mm 以上纤维就可以纺纱,没有指出前纺工序应该如何改进设备状况。事 实上,对于5mm 以上短纤维采用环锭纺纱在纺纱的前工序是不可能生产出 适合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纱用粗纱的。目前的环锭纺纺纱对于并条机粗纱 机来说,纤维平均长度只可以实现不低于16mm 纤维的纺纱,而且 5%纤维 的长度最好在25mm 以上。
精选PPT
4
赛络纺
三、赛络纺存在的问题
1、并合前纱条过细,易产生意外牵伸; 2、成纱细节增加,纱线越细增加越明显; 3、细纱断头增多,生产效率降低。
精选PPT
5
赛络纺
四、赛络纺的应用
1、赛络纺的初始目的是用于毛纺; 2、主要是羊毛毛型涤纶腈纶的纯纺或混纺; 3、现在大多用于平布牛仔布等; 4、应用于衬衣和春夏服装面料。
纺纱学 教学大纲
纺纱学(1)(2)Spinn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1)(2)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第一学期:040034第二学期:040033➢课程学分:第一学期:3学分第二学期:2学分➢面向专业:纺织工程(本科)➢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院系:纺织学院➢使用教材:主教材:纺纱学,郁崇文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郁崇文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辅助教材:纺纱系统与设备,郁崇文,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纺纱实验教程,郁崇文,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教材:棉纺学,中国纺织大学棉纺教研室,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苎麻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郁崇文等,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毛纺学,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教研室,纺织工业出版社,1980.绢纺学,中国纺织大学绢纺教研室,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先修课程:纺织材料学040891(4),机械原理080091(4)➢并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纱线设计与实践045901(2)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平台(必修)课程之一,也是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程以纺纱加工的原理为基础,对纺纱的各种系统、流程、纺纱工艺及纱线质量控制进行讲解,较具体深入地分析各类纤维纯纺、混纺的纱线生产工艺与质量,使学生较深入地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各类纤维的纺纱具有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
三、选课建议适合纺织工程、机械工程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二年级以上,前期已经学习了纺织材料学的学生。
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本课程讲解纺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纤维的纺纱基本理论,包括开清、除杂,均匀混合,梳理、精梳,牵伸、并合,加捻、卷绕等;在此基础上讲解纺纱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计及质量控制。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纤维的纺纱方法与典型、关键设备和机构、工艺参数的调节方法、质量控制内容及调整方法。
《新型纺纱B》课程教学大纲
《新型纺纱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新型纺纱B New Spinning Technology B课程编码:04223090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时数: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0 ;机动学时:0 ;学分数:2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纺织工程(卓越计划)的主要专业选修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纺织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新型纺纱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转杯纺纱、摩擦纺纱、喷气纺纱和自捻纺纱等新型纺纱机的机构、作用原理和产品开发,具有新型纺纱生产、设计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纺织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艺研制及生产质量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了解新型纺纱特点、类型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2.重点掌握各种新型纺纱机(转杯纺纱机、摩擦纺纱机、喷气纺纱机和自捻纺纱机)的机构、作用原理和工艺特点;3.能进行一般产品的工艺设计与调整,能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新型纺纱的发展和分类;转杯纺纱基础理论(转杯纺纱的前纺设备与工艺流程;转杯纺纱机的机构构与原理;转杯纱的结构与特性;转杯纱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等);喷气纺纱、摩擦纺纱、涡流纺纱、自捻纺纱的工艺过程、成纱原理及工艺参数的选择、产品开发等。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之前,安排有纺织认识实习、《纺纱学》、《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相关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之后,安排了纱线设计与试纺、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本课程共3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注:带*号的内容可根据课时多少进行调整。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新型纺纱与花式纱线》肖丰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参考书目:《转杯纺纱》张百祥等编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新型纺纱产品开发》狄剑锋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出版。
《新型纺纱技术》课件
04
新型纺纱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新型纺纱技术的优势
高效率
新型纺纱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 纺纱效率,减少生产时间,降
低生产成本。
高质量
新型纺纱技术可以生产出更细 、更均匀的纱线,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值。
多功能性
新型纺纱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 需求,生产出不同功能、不同 用途的纱线。
环保节能
新型纺纱技术能够降低能耗和 减少废弃物排放,符合绿色环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纺纱技术涵盖了多种纺纱方法,如气流纺、喷气纺、静 电纺等。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纺纱技术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能耗高等问题,新型纺纱技术 开始受到关注。
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纺纱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如气流纺、喷气纺等技术的出现。
进入21世纪,新型纺纱技术在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成为纺织行业的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
某纺织企业采用紧密纺纱技术生产高支数衬 衫面料,产品质地细腻,毛羽少,有效提高 了面料的品质感和舒适度。
优势
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和强度,降低 织物的毛羽率,改善织物的外观和手感。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高支数、高质量的纺织品,如高 档衬衫、床品等。
紧密纺纱技术
总结词:降低能耗
详细描述:紧密纺纱技术通过优化纺纱工艺,降低能耗和减少废料,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紧密纺纱技术
总结词
适用范围广
详细描述
紧密纺纱技术适用于各种纤维原料和纱线品种,可满足不同领域和市场的需求。
紧密纺纱技术
总结词:技术成熟
详细描述:紧密纺纱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型纺纱》复习纲要.doc
《新型纺纱》复习纲要.doc习题一1.天然彩色棉的主要特征打哪些?天然彩色棉主要是陆地棉,冇绿色系和棕色系。
天然彩色棉的颜色具冇不稳定性:彩色棉经曝晒后色泽变淡乃至完全褪色;颜色不稳定,色泽不均匀,后代会分离出有色、白色和中叫色等纤维类型:彩棉的颜色不太鲜艳,们.经过温水或热水加碱洗涤后,其彩色鲜艳度会宥所提高、颜色会变深。
天然彩色棉纤维的品质比竹通□棉差。
注:纤维长度偏短、整齐度差异较大、短绒率较高;强度偏低,成熟度不够理想,马克隆伉总体偏低、高低差异较大: 彩色棉的棉结高低不一。
2.人豆蛋白纤维冇待进-步研究的I'n)题冇哪些?①火豆纤维的卷曲弹性回1£率低,成纱吋纤维抱合力小,成纱比较闲难,M吋也影响到织物的抗皱、保峻、手感等服用性能,旮待改进大豆成纤加工工艺,提高纤维本身的刚性和弹性。
②大豆纤维的干态断裂强力接近于涤纶(3. 52^5. 28CN/dtex),断裂伸K:率接近蚕丝和粘胶纤维,而湿态断裂强力下降较多,断裂仲长增加,说明纤维吸湿后人分子结介力减弱,结品区变得松散。
W外,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较人,说明纤维存在明显的强力不匀。
③火豆纤维的耐热性较差,当媪度达到120'C左右时就开始发苋发热,在100'C沸水中处理30min,纤维干强力F降,伸长增大,纤维卷曲增多,说明湿热性能不稳定,不利于染整加工。
如在染整加工中处理不当,易造成织物手感偏硬,染色后易暴露纤维结构不均匀性,不能充分体现大豆纤维所具有的羊绒般的手感。
④大豆纤维木身呈米黄色,用漂白剂漂白难以获得洁白效果。
⑤大豆纤维在纺织加工屮杨产生静电,在纺织加工前,需进行预处理,增加了纺纱加工成本。
人豆纤维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M作为纺织人国在纺织原料开发方而的一项空白,增加了一种绿色环保性的、功能化的、性能优良的纤维。
3.牛奶诳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如何?主要川于针织产品加工,它具介天然蚕丝的光泽和柔软的T?感,吸湿和导湿能力强,服川舒适,但纤维本身呈淡黄色,耐热性较差。
纺纱学课程设计范文
纺纱学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纺纱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纺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掌握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操作纺纱设备,进行简单的纺纱实验,具备分析和解决纺纱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纺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具体来说,首先介绍纺纱的定义和历史,让学生了解纺纱的发展过程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然后讲解纺纱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让学生掌握纺纱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最后介绍各种纺纱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纺纱技术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纺纱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纺纱设备,体验纺纱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纺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纺纱工艺学》、参考书《纺织工艺学》、多媒体资料(包括纺纱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包括纺纱机、纺轮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20%;考试为闭卷考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占总评的50%。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新型纺纱》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与代码:《新型纺纱》课程性质:必修/选修/限选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要求:修完纺织材料学,纺纱工程等课程后课程负责人:谢春萍
教材和补充教材信息:部级规划教材《新型纺纱》;主编谢春萍;中国纺织出版社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所学理论和工程思维方法,开展转杯纺等典型新型纺纱适纺原料问题的分析、鉴别、评价等工程实践,并通过文献研究对新型纺纱
的原料选配展开分析,以获得有效配棉方案。
(支撑毕业要求2)(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市场所需产品的特性,考虑需求与公共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确定纺纱各项工艺参数,开展目标产品
的优化设计(支撑毕业要求3)
(3)使用现代工具:运用工程制图技术手段,测绘转杯纺纱机传动图,表达转杯纺产品的设计;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开展竹节纱织物风格的模拟设计;(支撑毕
业要求5)
(4)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支撑毕业要求8)
(5)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型纺纱的特点,掌握新型纺纱与环锭纺纱的区别,新型纺纱的分类、新型纺纱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新型纺纱特点比较,自由端与非自由端纺纱的原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锭细纱机存在的问题
1、钢丝圈和纺纱张力的制约
2、气圈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节新型纺纱的分类与比较
1、新型纺纱的分类
2、自由端纺纱与非自由端纺纱
3、只要新型纺纱的比较
4、新型纺纱的特点
第二章转杯纺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转杯纺纱成纱基本原理、转杯纺纱机组成与工艺过程,转杯纺喂给、分梳除杂、气流输送、凝聚加捻等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转杯纱成纱结构与性能特点,转杯纺适纺性能与产品开发。
(二)重点与难点:转杯纺纱成纱原理中分梳除杂原理、纤维剥离输送原理、凝聚并和原理、加捻与假捻原理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转杯纺纱的发展
2、转杯纺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3、转杯纺纱系统与前纺工艺
第二节纤维的喂给、分梳与除杂
1、喂给机构
2、分梳机构
3、除杂机构
第三节纤维的转移与输送
1、转移与输送的目的与要求
2、纤维输送运动作用分析
第四节纱条的形成与凝聚
1、纺纱杯中纤维的凝聚于并合
2、纺纱杯中纤维的剥离与加捻
3、纺纱杯的结构与成纱质量
第五节转杯纱的成纱结构与性能
1、转杯纱的结构
2、转杯纱的特点与性能
第三章喷气纺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喷气纺纱成纱基本原理、喷气纺纱机组成与工艺过程,喷气纺纺喂给、牵伸、加捻等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喷气纱成纱结构与性能特点,喷气纺适纺性能与产品开发。
(二)重点与难点:喷气纺纱成纱原理中超大牵伸原理、喷气纺双喷嘴加捻原理、喷气涡流纺单喷嘴加捻原理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喷气纺纱的发展
2、喷气纺成纱工艺流程
3、喷气纺纱成纱原理
4、喷气纺纱系统与前纺工艺
第二节喷气纺牵伸机构与作用
1、牵伸类型与特点
2、牵伸机构
3、牵伸工艺
第三节喷气纺加捻机构与作用
1、喷嘴的作用与组成
2、喷嘴的结构与作用
3、加捻过程与加捻原理
4、MVS喷气涡流纺纱机喷嘴结构与作用原理
第四节纱条的卷绕与形成
1、卷绕比
2、卷绕角
第五节喷气纱的成纱结构与性能
1、喷气纱的结构
2、喷气纱的特点与性能
第四章摩擦纺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摩擦纺纱成纱基本原理,摩擦纱成纱结构与性能特点,摩擦纺适纺性能与产品开发。
(二)重点与难点:摩擦纺纱成纱原理和摩擦加捻的原理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摩擦纺纱的发展
2、摩擦纺基本原理与成纱工艺流程
3、摩擦纺纱系统与前纺工艺
第二节摩擦纺喂入与分梳
1、条子喂入与排列
2、纱芯层与外包层的组分
3、棉条的分梳
第三节纤维的输送与转移
1、转移与输送的要求
2、纤维输送运动作用分析
第四节摩擦加捻机构与作用
1、摩擦加捻基本原理
2、加捻作用分析
第五节摩擦纱的成纱结构与性能
1、摩擦纱的结构
2、摩擦纱的特点与性能
第五章自捻纺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捻纺纱成纱基本原理,自捻纱成纱结构与性能特点,自捻纺适纺性能与产品开发。
(二)重点与难点:自捻纺纱成纱原理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自捻纺纱的发展
2、自捻纺基本原理与成纱工艺流程
3、自捻纺纱系统与前纺工艺
第二节自捻纺牵伸机构与作用
1、牵伸类型与特点
2、牵伸机构
3、牵伸工艺
第三节自捻纺加捻机构与作用
1、加捻机构
2、搓捻的原理
3、加捻工艺
第四节自捻纱的成纱结构与性能
1、自捻纱的结构
2、自捻纱的特点与性能
第六章新型环锭纺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新型环锭纺纱成纱方法与成纱基本原理、新型环锭纺纱组成与工艺特点,相关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成纱结构与性能特点,适纺性能与产品开发。
(二)重点与难点:新型环锭纺纱成纱原理、机构改造的方法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紧密纺纱
1、紧密纺纱的原理
2、紧密纺纱装置
3、紧密纺技术优势
4、紧密纺纱线的结构与性能
第二节赛络纺与赛络菲尔纺纱
1、赛络纺纺纱机理
2、赛络纺粗纱工艺特点
3、赛络纺细纱工艺特点
4、赛络菲尔纺
第三节包芯纱
1、包芯纱的特点
2、包芯纱的分类
3、包芯纱纺纱装置
4、包芯纱纺制关键技术
5、包芯纱产品开发
第四节竹节纱
1、竹节纱控制原理与装置
2、竹节纱的生产工艺
3、竹节纱织物的品种与风格
第五节色纺纱
1、色纺纱的生产特点
2、色纺纱的生产技术难点
第七章新型纺纱的展望与成纱质量比较
三、授课学时分配
四、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
五、作业和实验报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