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康健标准(一)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康健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康健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康健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安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康健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康健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康健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康健的。

(2)情绪安定性:一个心理康健的小学生,大凡是心境优良,欢愉、乐天、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欢愉,遇到可怜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例外,合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康健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欢愉的事,感到松弛;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深刻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康健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

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康健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例外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康健的小学生大凡有优良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明锐,也不愚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

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小学生心理康健知识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欢愉地接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节制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均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统统与调和。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优良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节制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小学生心理康健测量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康健测量的大凡原则是,在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在发展的框架内去评价学生的行为,其中主要包括发展常模、发展过程、发展的安定性。

(一)发展常模

在发展的背景下理解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行为,首先要考虑发展常模。小学生的许多行为是随年龄变化的,在某一年龄阶段很普遍的行为,在其他年龄可能相对就不普遍。如对黑暗和想象中的生物的恐惧在低年级小学生中相当普

遍,但以后随年龄增长就减弱了。承认小学生行为的发展变化对于心理康健测量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同样的行为在某一年龄阶段属于发展正常范围内的,而在另一年龄阶段可能是病理的指标。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光鲜的年龄特征,因而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当考虑测量工具是否提供了合适的、特定的年龄常模。心理的发展是不平均的,有些心理机能或行为在某些年龄阶段发展变化较快,而在其他年龄阶段却相对平缓,年龄常模中年龄组的划分应能体现这一特点。正确利用发展常模所提供的信息对测量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心理康健测量中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发展过程

为了正确解释测量的结果,评价者还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小学生的大凡发展过程,其二是每个小学生独到的个人发展史。

大凡发展过程指年龄阶段的发展。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机能(如认知、情感、言语)或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或发展需要,这种独到的发展需要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发展变化。仅把小学生的行为与年龄常模比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行为在某些年龄有明明的增多,不能确定它们究竟是正常发展过程的变形,或是与正常发展有质的偏离的病理发展过程的指标。

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史应包括小学生在例外发展阶段(如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的大凡发展状况、既往病史和家庭史。

了解小学生独到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探明心理问题形成的机制和原因。

(三)发展的安定性

安定性指的是行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从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小学生心理特质和行为的安定性是非常严重的。

安定性的程度取决于所测量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的类型,取决于测量的是心理机能和行为的哪些方面,取决于测量的是孤立的行为还是

例外维度行为的集合。例如,心理学研究普遍表明,外化行为(如多动、攻击行为等)比内化行为(如恐惧、解?等)更为安定,例外维度的行为集合比孤立的行为更为安定。

正是考虑到发展的安定性和变异性,对小学生的心理康健测量必须基于多种背景、多种信息源,这样才能作出综合的客观的测量。为了更好地理解小学生跨情境的变异性,在测量小学生心理特质和行为本身之外,对其他许多严重背景(如家庭、学校、同伴等)的相关方面也应该进行测量,因为许多严重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适应。

(四)共生现象

在小学生心理康健测量中除了要考虑发展因素之外,还应当注意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共生现象。所谓共生现象,是指同一个学生的适应问题或心理障碍总是两个或更多的问题相继或同时出现,很少是孤立的单一问题。观察发现,许多小学生经常会出现多方面的(如情绪、学习、社交等)问题,这种共生现象的高比率决定了心理康健测量必须是综合性的。心理康健测量不仅应跨越例外的背景,而且应跨越例外的心理机能,不仅要测量学生、家长、教师所报告的问题,而且要测量在适应中那些潜在的共生问题。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最初报告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一些症状可能会因其他共生问题而加重。小学生心理康健标准(二)

1、智力发展正常。能在成人的点拨下展开思维,对详尽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地理解,有观察的兴趣。

2、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准备、整理好学习用具。

3、愿意参加班、队、集体的活动,不是一个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乐于跟小朋友交往。

4、有初步地满足需要的能力,能暂时控制住自己对某些事物的需求。

5、为学习取得成功而高兴;学习受挫时,能懂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