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导学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课前导学案
16《海上日出》课前导学
一、知识板块(课前学习任务单):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组词两个,给多音字组词。
2、听朗读音频后把课文读3遍,读正确,读流利。
3、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式来理解。
4、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家巴金。
二、思维板块(课中学习任务单):
1、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
终于冲破了云霞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完全跳出了海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16海上日出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
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
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
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
2018-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2018-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白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即赋诗一首。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音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众鸟高飞尽(jìn jìng )白银盘里一青螺(lóu luó)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音()()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足③因过多而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填写修辞方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一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
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高二历史LS—06—01 编写人:杨翠审核人:周先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9日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学习指导】1、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
2、学生自己看书,讨论归纳探究题答案,通过展示,教师做总结。
【自学归纳,落实基础】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结合材料总结)材料一: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政治:经济: 思想: 阶级:个人:2、孙中山早期的活动:(1)1894年。
(2)1895年。
(3)1905年。
3、提出: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4、性质:5、评价: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16课)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白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即赋诗一首。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音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面无风镜未磨(mïmî)众鸟高飞尽(jìn jìng )白银盘里一青螺(lïu luï)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音()()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足③因过多而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2、填写修辞方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一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首诗。
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2、学习生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海上日出》-人教部编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上日出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观察自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海上日出》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学习修辞手法,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生字词学习:本课生字词包括“拂、揉、曙光、奇观”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绘。
4.写作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在组织讨论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主题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意义的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观察自然和表达感受展开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上日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日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日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上日出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1.理解《海上日出》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尤其是会写的生字;3.研究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4.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活动一: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论日出的美丽景象。
然后教师介绍本课文的作者和主题,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词汇研究(15分钟)教师逐个教授课文中的生字词汇,让学生认读、会写。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
活动三:文本解读(20分钟)教师按照课文的结构,分别讲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四:表达练(25分钟)教师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尝试写一篇自己观察日出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词语、句子等,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在写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活动五:语言积累(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些生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背诵、模仿和运用。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
活动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生字、表达方法、写作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重点:认识4个新生字,掌握9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景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的惯,并能按一定顺序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及它的变化。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板块一:揭示课题,介绍背景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16海上日出)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XXX在1927年乘船赴法留学时,常常清晨起身观看日出,将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后整理成《海行杂记》,其中《海上日出》是其中的一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永久的生命》1.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蔓、严森、司徒丹等。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早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作者“到了三十岁的边头”,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海上欣赏日出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生词和句式理解不透,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日出的美景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绘日出美景的语言特点,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出美景的图片,增强学生对日出景象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日出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新日的认识和感受,引出课文《海上日出》。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分享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品读欣赏: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描绘语句,感受语言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6.拓展延伸: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见过的日出美景。
7.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精品导学案教案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6 海上日出导学案设计课题海上日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默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海上日出的美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趣谈日出,引出课题(用时:2分钟) 1.同学们,你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2.今天老师就带你1.齐读课题。
2.学生观看海上日出的录像。
播放录像后可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播放一段海上日出的录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用时:8分钟) 1.自读课文,分清场景,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意。
2.默读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1.(1)自由读课文,读准翘舌音“刹”和平舌音“紫”,读通每一句话。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
2.根据要求在文中分别找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画出相关语句。
组内交流描写此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完成,教师可适当点拨。
的景色?海上日出的景象,找出相关段落;交流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生字,继续学文(用时:20分钟) 1.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2.反馈:检查生字词。
(1)出示:一刹那间句子: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多音字1.交流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
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
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
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一组板演。
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
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
(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简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
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导学案(新课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导学过程:
1、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
学校
学科
语文
小组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题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授课教师
教学时间
教学Leabharlann 目标知识目标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技能目标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
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4、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小结: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法选择
参与式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提纲
1、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
四上第五单元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海上日出》是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散文。
写的是他赴法留学途中,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
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勾画出一幅隽永绮丽、博大壮阔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程渴求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扣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把日出的过程写清楚。
全文共6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奇观。
先写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再写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奇妙而壮观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第4自然段写云薄时水天一色的日出景观。
第5自然段写云厚时太阳光芒不可阻挡的情景,以及太阳终于冲出重围把天地变成光亮的世界的景观。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句赞叹海上日出是奇妙而伟大的自然景观。
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着特殊的功能,在学生关注内容的同时,更关注表达。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让学生初步体会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要点1.生字识写课文13个生字,4个要求会读会认,9个要求会写,其中,“扩”“刹”“镶”既要求会读会认,又要求会写。
会读的字中,要关注“荷”是个多音字,读“h è”。
会写的字中,要关注“镶”笔画很多,特别是右半部分,不要写错。
2.学习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指向表达的感悟和实践。
要了解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把旭日东升的全过程写出来的;感悟作者观察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不仅把看到的景物写出来,更把景物的变化也写得淋漓尽致的独特表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的学习,是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的。
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13-16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13、《夜莺的歌声》学习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学习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检测。
1、正确的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2、我能给下列生字注音。
()()()()屑挺拧蘑()()()()鬼呻吟宛3、我能辨字并组词。
削()喂()哨()挺()斯()悄()偎()捎()庭()期()甩()枪()防()汉()惯()用()抢()访()仅()贯()4、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二、学习新课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
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自学课文,思考:①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②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③回答德国军宫的突然问话在,表现了他的什么?学习收获: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部分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了夜莺的什么?②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二、学习第四部分①“从松树林里发生地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②“夜莺的歌声”的含义③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出什么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联系?迁移训练: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2、找出文中描写德国兵言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4、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海上观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情画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海上日出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学会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创设海上日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朗读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课文的内涵,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海上日出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黑板:用于板书课题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景色。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完这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就即将结束了,我想总结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 法:
.
12、读Biblioteka 这首诗,我收获很大,我想批注在课文空白处下面: 语句上、内容上、写法上……
3、我有几点疑问想在课堂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4、课前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二)、学习探究 学法提示:读占鳌头。在读时,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1、我能够正确流利的读这首诗,我想展示给同学们。 2、我知道这首诗每一小节讲了什么?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第五小节
3、我要自主阅读后和同桌交流读文的感受。 ●评价一下(满意,基本 满意,不满意)
4、全诗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我能把这种感受有感情的读出来。 6、课文的最后一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句中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 。
(五)、相关积累
和平之唤
3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 ,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 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读。如第一节,在读的基础上,想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想
象后说一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体会后再读。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伊拉克战争或其他中东战争情况。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全诗,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我
想多读几遍。
①、我会认下列词,瞧,我能给加点的字注音。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学习目标:
①、认识 4 个生字。
②、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学习本课要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
感情,在读时,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
当人类和地球, 不再呻吟的时候。 我愿意, 流尽我所有的血和泪, 化作一条和平的小溪永远安详地流淌……
4
(
)(
)(
)(
)(
)(
)
蔚. 蓝
巡 弋.
蜥. 蜴.
频. 频.
绿 茵.
祈. 盼
我能区分“弋、戈”并能分别组词“弋 ”
,“戈”
。
我还能区分“祈、析”并且分别组词“祈”
,
“析”
。
②、我能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沙漠
(
)的夜空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教室
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我能理解批注不懂的词语“蜥蜴、甲虫、 蔚蓝色”。
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用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吝
啬:
窒
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梦幻—— 祈盼—— 平稳——
7、通过交流,总结批注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升华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请小组内同学评价(有感情,一般,平 淡)
2、读了这首诗,我有几句话想说:
(四)、达标训练:
2
1、写近义词
巡弋——(
)
(
)
安宁——(
)
(
)
阻挡——(
)
(
)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3、阅读理解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他的一切都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