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后评估办法
上海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上海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政府立法科学性,促进规章有效实施,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市政府制定的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规章实施后,对规章的立法质量、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评估原则)规章立法后评估,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社会参与、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主管部门)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市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评估单位)规章的实施部门是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实施部门不明确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按照职责相关的原则,确定负责评估的单位。
规范共同行政行为的规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评估。
与规章实施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委托评估)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评估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将规章立法后评估或者评估的部分事项,委托具备评估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调查机构等组织实施。
第七条(对委托评估的监督)评估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开展的规章立法后评估活动进行指导、监督,不得为受委托单位预设评估结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与受委托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采用科学专业的调查方法,客观全面地进行调查评估。
第八条(评估项目)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部门应当进行立法后评估:(一)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二)拟进行重大修改的;(三)拟废止但有较大争议的;(四)与经济社会发展或者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且实施满5年以上的;(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较为集中的;(六)市政府法制机构认为需要评估的其他规章。
第九条(年度评估计划的编制)规章实施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报送下一年度的规章立法后评估建议项目,并说明建议理由。
立法后评估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规章实施效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立法后评估的概念】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在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其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实施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形成评估报告的活动。
第三条【评估原则】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制定机关与法制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领导和监督评估工作,并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评估机关】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负责实施的规章予以评估。
同一规章由多个部门负责实施的,由各部门协商或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协调确定评估的主要负责部门共同予以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对规章评估,或者指定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单位评估。
第六条【其他机关协助义务】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按照其职责和评估机关的要求,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七条【委托评估】评估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社会评估机构、社会团体进行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的评估工作。
受委托评估单位以评估机关的名义开展工作,并不得将评估事务转委托于其他单位或个人。
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二)具有熟悉行政立法、执法并且掌握评估技术的人员;(三)具有开展评估工作所必要的设施、设备。
第八条【评估工作与政府考核】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范围。
第二章评估对象第九条【正式评估对象】规章实施满三年的,应当评估。
评估机关认为尚未具备评估条件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申请延期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同意延期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说明延期的事实和理由。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0•【字号】绍政办发〔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绍政办发〔2024〕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20日绍兴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政府规章实施一定时间后,按照相关程序、标准和方法,对其立法质量、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政府规章的起草或者主要实施部门(单位)是该规章的立法后评估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评估责任单位”),负责后评估的具体实施工作。
与政府规章实施有关的区、县(市)政府和市级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后评估相关工作。
第五条评估责任单位应当于每年10月下旬,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报送下一年度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项目建议,并说明理由。
市司法行政部门根据报送情况和工作需要,将拟定的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项目列入市政府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经费从评估责任单位的经费中统筹安排。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xx年xx月xx日•引言•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目•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保障机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是近年来法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完善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都需要行政立法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完善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行政立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比较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支持。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介绍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然后分别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情况,接着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与结构02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行政立法后评估的概念与特征客观性:评估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进行,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综合性:评估内容涉及行政立法的各个方面,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等。
事后性:在行政立法实施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估,而不是在实施前或实施过程中。
行政立法后评估是指:在行政立法实施一定时间后,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的一项制度。
行政立法后评估具有以下特征国内实践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工作始于2000年,主要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法制部门组织实施。
政府立法工作事项第三方评估办法

政府立法工作事项第三方评估办法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为促进政府立法工作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政府立法工作事项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相关定义】本办法所称政府立法工作事项第三方评估,是指政府立法工作过程中,承担立法工作任务或者向政府提出立法建议项目的单位,就相关事项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评估结论的活动。
具体包括立法建议项目第三方评估、立法疑难问题第三方评估、立法草案第三方评估。
立法建议项目第三方评估,是指立法建议项目提出单位或者市法制部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拟提请立法的项目是否合法、是否必要、是否可行、立法时机是否成熟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结论的活动。
立法疑难问题第三方评估,是指立法草案起草部门或者市法制部门,就立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分析研究、评估比较、测算核实,形成立法疑难问题解决方案的活动。
立法草案第三方评估,是指立法草案形成后,由起草单位在报送立法草案送审稿前,或者市法制部门在提请市政府审议立法草案前,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草案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和评价,就立法草案是否需要修改及修改内容提出评估结论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指受立法建议项目提出单位、立法草案起草单位或者市法制部门委托进行政府立法工作事项评估的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专业机构等。
第四条【评估原则】政府立法工作事项第三方评估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做到独立、客观和专业。
第五条【评估机构选择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政府立法工作事项评估,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评估机构。
必要时,可以同时委托多个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同一事项进行评估。
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政府立法工作事项评估,应当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六条【立法建议项目应当评估情形】提出立法建议项目,需要进行第三方评估的情形包括:(一)立法涉及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事项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二)立法涉及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事项社会影响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三)立法建议项目提出单位或者市法制部门认为需要进行评估的。
《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

否明确具体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表明《办法》中对市、
区 城 建 档 案 馆 职 责 划 分 、移 交 档 案 审核 程 序 等 多个 方 面 规 定 明 确 合 理 ,具 有 很 好 的 可 行 性 。但部分规定的 可行性不够。一 是 《办法》 中关于城建档案接收的范 围 规 定 详 细 ,涵 盖 了 城 市 建 设 各 个 方 面 。但是在实施 过 程 中 , 由 于 职 能 部 门 的 合 并 划 分 ,城建档 案馆接收 的内容主要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 程 、 园 林 绿 化 工 程 档 案 为 主 ,其他档案 类型接收工 作 存在困难。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城建档案馆作为《办法》 的 具 体 操 作 部 门 , 未 取 得 合 法 委 托 ,而且由于项目竣 工 后 ,经 常 发 生 建 设 单 位 注 销 的 情 形 ,对这一类违法 行 为 实 施 主 体 的 处 理 中 ,执 法 对 象 不 再 存 在 ,也导致 了执法的困难现状。三 是 《办法》规定城建档案的利 用实行有偿服务,实际操作中已按照省、市规定不再 执 行 ,且 现 实 工作 中 也 取 消 了这 一 规 定 。
立法后评估标准

立法后评估标准
规章立法后评估依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合法性标准,即内容是否符合立法权限,是否符合上位法规定;
(二)合理性标准,即是否符合公平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各项制度措施是否必要、适当,法律责任是否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相当;
(三)协调性标准,即各项制度措施是否协调一致,与同位阶规章是否存在冲突;
(四)执行性标准,即执法主体是否明确,各项措施和法律责任是否明确、具体、可行,程序是否正当、简便、易于操作,实施机制是否完备等;
(五)实效性标准,即规章是否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执行,各项规定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实现预期的立法目的,实施成本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社会公众的评价;
(六)规范性标准,即概念界定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语言表述是否准确、规范、简明。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

04
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实践与 案例
国外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实践与经验
01
02
0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行政立法后评 估以“影响性评估”为核 心,重视政策执行后的效 果监测。
英国
英国在行政立法后评估方 面,尤其注重公众参与和 专家意见,保证评估的公 正性和专业性。
美国
美国在行政立法后评估中 ,重视数据分析和效果实 证研究,以提供有力的政 策效果证据。
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与立法修正、政策调整等紧密 结合,充分发挥评估的作用。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2 3
智能化评估工具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行政立法后评估可能会 引入更多的智能化评估工具,提高评估的效率 和准确性。
更广泛的评估范围
随着行政立法的不断发展,未来行政立法后评 估的范围可能会更加广泛,涉及更多的领域和 主题。
评估的启动和准备
确定评估对象
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对象通常是 已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规章 ,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
评估。
制定评估计划
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评估目的 ,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包括评 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等。
成立评估小组
组建由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评估小 组,负责具体实施评估工作。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旨在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本文主要针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定义、评估标准、实施流程等进行研究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进 行深入剖析。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广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2.09.25【实施日期】2012.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2012年9月25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工作,适时掌握法规的制定质量和实施效果,促进立法质量提高,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现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评估实施单位根据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等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本市现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为组织实施立法后评估的综合工作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编制年度评估计划、制定评估指标、组织开展评估等。
法规的组织实施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参与立法后评估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等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对立法后评估工作给予协助和配合。
第六条法制工委应当于每年十二月制定下一年度立法后评估计划。
制定年度评估计划时,应当书面征求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和市政府法制办、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在开展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中所了解的情况,向法制工委提出立法后评估的建议项目。
第七条地方性法规施行五年以内应当进行一次评估。
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法制工委另行制定评估计划,按计划组织评估。
相关单位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社会公众提出较多意见的法规,应当优先安排评估。
已评估的地方性法规是否需要再次评估可视实际情况确定。
地方性法规已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准备重新制定或者修改、废止的,不进行评估。
第八条对一件法规可以进行全面评估,也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制度或者部分内容进行评估,包括只对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或者行政处罚进行单项评估。
立法后评估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立法后评估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立法后的评估工作是制定法律和政策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目标评估:评估法律或政策的目标,并确保它们明确且可衡量。
2. 实施评估:评估法律或政策的实施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问题或挑战。
3. 影响评估:评估法律或政策的影响,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预期,以及评估它们对个人、组织或社会的影响。
4. 成本效益评估:评估法律或政策的成本效益,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5. 周期性评估:定期对法律或政策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们仍然符合当今的需要和环境。
以上评估工作的时间安排一般需要根据立法的具体内容和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立法生效后进行。
例如,初步目标评估和实施评估可以在立法后的6个月内完成,影响评估和成本效益评估可以在1年内完成,周期性评估可以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
这些时间安排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确保评估工作能够及时开展,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试行)

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4.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6.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试行)(2020年4月29日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促进法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对本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提出改进立法、执法工作或者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等意见、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大常委会是立法后评估的主体。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结合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建议,决定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五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拟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评估,起草评估报告等工作。
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参与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地方性法规的实施部门应当按照评估要求,配合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并提交评估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包括自查过程、地方性法规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修改完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等内容。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评估要求,提供与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相关工作。
第七条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立法后评估:(一)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重要政策,可能对地方性法规的主要内容产生影响的;(二)与地方性法规所调整的事项相关的经济社会状况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的;(三)在地方性法规实施过程中,有关国家机关、人大代表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对法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四)法规清理或者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五)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情形。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2016修订)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2016修订)
【法规类别】人大立法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9.05
【实施日期】2016.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
(2014年11月10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主任会议通过2016年9月5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O五次主任会议修订)
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促进法规有效实施,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现行有效法规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分析、评价,为进一步修改或者废止法规提出意见、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相关法规的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五条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开展立法后评估,应当制订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方式和评估具体工作安排,以及数据采集、信息收集的对象和途径。
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六条开展立法后评估,可以对全部现行有效的或者某一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的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也可以对某一件地方性法规或者某一件地方性法规中部分制度、条款进行重点评估。
第七条开展立法后评估,可以委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
《苏州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解读

《苏州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苏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分类】其他正文《苏州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解读为了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改进政府立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于 2011年 12月 27日签署发布政府规章《苏州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 2012年 3月 1日起施行。
一、为什么要制定《办法》?二、制定《办法》的依据有哪些?三、《办法》为何采用“立法后评估”的表述?四、《办法》如何确定规章立法后评估的主体?五、规章立法后评估的对象包括哪些?六、《办法》对评估计划是如何规定的?七、规章立法后评估依据何种标准进行?八、规章立法后评估按照何种程序开展?九、《办法》规定的规章立法后评估的方法有哪些?十、《办法》对评估报告是如何规定的?十一、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有关责任?一、为什么要制定《办法》?制定《办法》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建立规章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加强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重点,要求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立法质量上。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规章、规范性文件施行后,制定机关、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实施机关应当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
2009年 1月 1日施行的《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中将规章立法后评估制度作为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其第十三条第四款规定:“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定期评估制度”。
因此,建立规章立法后评估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需要,是提高我市立法水平、提供高质量制度保障的需要,对促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

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
在进行评估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立法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包括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评估的时间跨度,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效果的评估,以便能够全面地了解立法的影响和效果。
在评估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的评价。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立法的可行性和实施的难易程度,以便能够在评估中全面考虑到实际情况和问题,为后续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推广,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立法的效果和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立法的效果和影响,为后续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银川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银川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8•【字号】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施行日期】2023.08.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银川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2023年6月28日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促进政府规章有效实施,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规章后评估,是指在规章实施一定时间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为规章的适时修改、废止提供科学依据的活动。
第三条本市政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
政府规章的实施部门是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部门,负责评估的具体工作;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实施部门不明确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协调确定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利益以及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政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由市司法行政部门实施。
其他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评估实施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等专业机构具体实施评估工作或者评估工作中的部分事项。
第七条政府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评估:(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且实施已满三年的;(二)调整对象发生改变,规章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不明确的;(三)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以及社会公众提出较多意见的;(四)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五)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拟废止或进行重大修改的;(六)市人民政府或市司法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评估的。
立法后评估方案

立法后评估方案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立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但是,立法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代表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因此,对于立法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和监督,是保证立法顺利落实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立法后的评估方案进行探讨。
一、立法后的评估目的立法后的评估目的是对立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立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立法是否存在缺陷,立法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立法的顺利实施。
二、立法后的评估内容立法后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施情况:评估立法实施的情况,包括立法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等。
2. 立法目标:评估立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
3. 立法效果:评估立法带来的效果,包括好处和不足之处。
4. 立法优缺点:评估立法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完善立法提供参考。
三、立法后的评估方法立法后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立法实施情况,了解实际问题,为评估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立法实施的效果和影响,获取公众的反馈和建议。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立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应对策略。
4. 经济学分析:通过经济学分析的方式,评估立法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为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四、立法后的评估应用立法后的评估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立法后的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确保政策和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为公众提供知识:立法后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3. 为立法完善提供依据:立法后的评估结果可以为立法的完善提供依据,指导立法的修改和完善。
总之,立法后的评估是保证立法顺利落实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立法后评估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立法后评估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立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法律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然而,立法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本文将介绍立法后评估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立法后评估的工作步骤
1.明确评估目标和内容
立法后评估的目标是什么?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这是评估工作的第一步,需要明确。
2.收集数据和信息
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包括立法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法律实施情况、社会反响等。
3.分析数据和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确定评估结论。
4.制定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的重要成果,需要详细说明评估目标、方法、数据和信息来源、分析结果和结论等。
5.修订法律
评估报告的结论可能会对法律进行修订,需要及时向立法机关提出建议。
二、立法后评估的时间安排
立法后评估的时间安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法前评估
在立法之前,对相关法律进行评估,确定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立法后短期评估
立法后一年内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法律实施情况和社会反响。
3.立法后中期评估
立法后三年内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法律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4.立法后长期评估
立法后五年以上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法律的长期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
立法后评估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对待。
评估工作的步
骤和时间安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评估的目标始终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207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20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18日南京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以及《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2016—2020年)》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规章(以下简称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政府规章实施后一定时间内,依照规定程序、标准和方法,对立法质量、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实效、公众参与的原则。
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的考核内容。
第四条市政府法制部门是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牵头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政府规章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评估实施机关)负责后评估的具体实施工作;未确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确定行政主管部门有两个以上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协调确定。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重大利益以及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可以由市政府法制部门直接实施。
江苏省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江苏省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第一条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促进规章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江苏省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设区市人民政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规章实施一段时间后,对规章的立法质量、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省、设区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部门(以下简称政府立法部门)负责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规章的实施机构或者部门(以下简称实施部门)是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评估单位);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评估单位;不能确定主要实施部门的,由政府立法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协调确定评估单位。
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规章,可以由政府立法部门负责评估。
与规章实施有关的其他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评估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将规章立法后评估或者评估的部分事项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等专业机构或者组织(以下简称受托单位)具体实施。
受托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熟悉被评估规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行政管理事务以及掌握评估方法、技术的人员;(二)能够保证相关人员参与评估的时间;(三)具备开展评估工作必要的设备、设施。
委托单位应当对受托单位开展规章立法后评估活动进行指导、监督,不得为受托单位预设评估结论。
受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名义开展评估工作,不得将评估工作再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第七条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部门应当进行立法后评估,必要时政府立法部门可以组织实施部门开展评估:(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规章以及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章实施满3年,其他规章实施满5年;(二)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三)拟作重大修改,或者拟废止但有较大争议;(四)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发现问题较多;(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公众、有关组织反映问题较为集中;(六)需要评估的其他情形。
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一、《办法》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
首先,积极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学习《办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
《办法》公布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都举办了《办法》的培训班,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
市农业局每年定期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学习考核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其次,积极开展管理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
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管理对象较为复杂,法制素质参差不齐。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对行政相对人的宣贯活动,举办了多次《办法》宣贯培训班,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农业部门还与犬类主管部门一起深入社区进行《办法》宣传,以加强对宠物防疫工作的依法管理。
2、认真实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紧紧围绕动物防疫与动物产品安全这一主线,严格执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
(2)依法严格把好检疫关,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3)依法强化动物防疫流通监管,防范外来疫情输入。
为了有效防范外来疫情输入,确保上市畜禽产品安全,根据《办法》,我市开展调入动物及产品的备案报验工作。
2021年3月起,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了外来动物报验中心,在市区城南、城北两个入城口、望江门建立了3个报验站,实行电脑联网,软件管理,实时监控,对从市境外调入动物及产品实行调入前备案,调入后报验。
为方便经营单位备案,我们对市区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单位实行电子备案,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审核,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这一举措在农业部尹成杰副部长、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视察时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肯定。
3、严格执法,确保《办法》贯彻落实。
案查处违法案件30起,罚没款23.7503万元,特别是严肃查处了屠宰场生猪批发行涉嫌伪造检疫证明案,影响较大,该案涉及假证数量大,已触犯刑法,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有12名当事人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法后评估办法厦门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规章实施效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立法后评估的概念】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在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其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实施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形成评估报告的活动。
第三条【评估原则】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制定机关与法制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领导和监督评估工作,并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评估机关】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负责实施的规章予以评估。
同一规章由多个部门负责实施的,由各部门协商或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协调确定评估的主要负责部门共同予以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对规章评估,或者指定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单位评估。
第六条【其他机关协助义务】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按照其职责和评估机关的要求,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七条【委托评估】评估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社会评估机构、社会团体进行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的评估工作。
受委托评估单位以评估机关的名义开展工作,并不得将评估事务转委托于其他单位或个人。
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二)具有熟悉行政立法、执法并且掌握评估技术的人员;(三)具有开展评估工作所必要的设施、设备。
第八条【评估工作与政府考核】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范围。
第二章评估对象第九条【正式评估对象】规章实施满三年的,应当评估。
评估机关认为尚未具备评估条件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申请延期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同意延期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说明延期的事实和理由。
第十条【非正式评估对象】不符合第九条的规定或者已经评估过的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评估:(一)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二)拟对规章做重大修改的;(三)同位阶规章冲突的;(四)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建议评估,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同意的;(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章提出较多意见的;(六)其他需要评估的情况。
根据上位法需要修改或者有紧急情况需要修改的规章,可以不进行立法后评估,迳行修改。
第三章评估内容与标准第十一条【评估内容】评估机关应当全面调查了解规章的实施情况,对规章的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实施绩效等情况作全面评估。
第十二条【绩效评估内容】规章实施绩效评估的事项主要包括:(一)实施的总体情况;(二)主要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社会反应;(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实施效果分析。
第十三条【评估内容】立法后评估可以根据规章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全部内容作整体评估,或者对主要内容作部分评估。
评估机关应当对规章中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内容作重点评估。
第十四条【评估标准】立法后评估主要依据以下标准:(一)合法性标准,即规章的各项规定是否与法律、法规及其它上位法保持一致;(二)合理性标准,即规章的各项规定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则,是否必要、适当;(三)协调性标准,即规章的各项制度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同位阶规章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相关配套制度是否完备;(四)适应性标准,即规章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项规定是否具有解释空间;(五)操作性标准,即规章的概念界定是否明确,逻辑是否严谨,各项制度是否具体可行;(六)实效性标准,即规章是否得到普遍遵守与执行,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
第四章评估程序与方法第十五条【评估计划】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的10月31日前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提交本部门下一年度的评估计划,并提交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拟评估规章的名称;(二)建议评估主体;(三)评估工作小组的人员;(四)评估期限;(五)是否采用简易程序;(六)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十六条【年度评估计划的制定】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对报送的评估计划汇总,依照本办法编制年度评估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后执行。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也可以根据需要,提出评估项目,编入年度评估计划。
列入年度评估计划的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编制经费预算,由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规定核拨。
第十七条【评估程序】立法后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成立工作小组。
根据评估计划成立工作小组,也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业人士、社会公众代表参加。
(二)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评估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评估程序、内容、方法、走访对象、经费预算和组织保障等内容。
(三)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实施机关、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等相关信息。
(四)形成评估报告。
对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形成评估报告。
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评估工作方案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并按报送的评估工作方案开展评估活动。
参加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评估工作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十八条【简易程序】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立法后评估工作实际需要,可以采取简易程序评估。
第十九条【评估工作方案的修改】因特殊情况需对评估工作方案进行修改的,评估机关应当书面说明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
第二十条【评估方法】立法后评估应当采用下列方法:(一)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务平台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二)走访执法单位、司法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三)召开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评估机关根据评估需要,还可采用以下评估方法:(一)发放调查问卷;(二)实地考察;(三)专题调研;(四)个案分析;(五)相关立法比较分析;(六)成本效益分析;(七)其他方法。
采取简易程序评估的,评估机关可以不采用或部分采用第一款所列方法,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等便捷方式收集信息资料,组织专家分析数据,最终形成评估报告。
第二十一条【公众参与】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立法后评估的权利。
评估机关应当在其门户网站或其他媒介上设立规章立法后评估专栏,登载被评估规章全文和评估事项等信息,听取公众意见。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向评估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评估报告第二十二条【评估报告内容】评估机关应当在年度评估计划确定的期限内提交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二)评估对象的立法质量、实施情况等评估内容分析;(三)评估结论和建议;(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评估报告的生效】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指定的其它部门所作的评估报告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评估报告建议修改、废止规章或者改进行政执法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评估报告的效力】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评估报告应当作为编制立法工作计划,修改、废止规章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评估报告建议修改、废止规章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市人民政府修改或废止规章;建议完善有关配套规范性文件的,负责实施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法定权限内及时办理。
评估报告建议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落实,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反馈。
第二十五条【评估报告的公开】评估报告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外,应当公开。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二十六条【不按期评估的法律责任】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应当进行评估的规章按期提出评估计划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督促改正。
评估机关未按评估计划确定的期限完成评估报告的,由市人民政府按法定程序追究责任。
第二十七条【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分别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评估机关在评估过程中伪造数据,玩忽职守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请市人民政府处理;(二)与规章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不按照要求提供与规章实施情况有关的材料和数据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三)宣传、贯彻、执行不力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未整改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处理;(四)有关部门不予协助的,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在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后予以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处理。
第二十八条【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参加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二十五条的规定,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或者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违反评估报告效力条款的法律责任】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或者在法定权限内未及时完善有关配套制度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附则第三十条【规范性文件评估参照执行】本办法规定的评估机关和单位承担其它规范性文件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无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未评估规章的清理】对本办法实施前尚未评估的规章,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认为需要评估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列入年度评估计划,逐年开展评估工作。
第三十二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附:立法成本项目表立法效益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