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外疝方法疗效论文

合集下载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评价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评价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评价目的:探究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止痛和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 AS)。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止痛、下床活动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3、7 d的V 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可减少患者住院、手术、止痛的时间,并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标签: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腹股沟疝,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多发的病症,为腹外疝的一种。

主要产生的原因是腹腔脏器在腹股沟区的腹壁缺损突出[1]。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若产生腹股沟疝嵌顿,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肠管坏死、穿孔等并发症情况。

严重的患者,还容易产生急性腹膜炎、中毒休克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直接的影响。

腹股沟疝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以往传统的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手术后恢复速度也非常慢[2]。

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通过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

观察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69.6±6.4)岁;病程5~31个月,平均(18.6±2.8)个月。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腹外疝患者通过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价值。

方法80例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治疗、卧床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卧床恢复时间为(4.35±2.11)d、住院治疗时间为(13.33±3.82)d,短于对照组的(7.36±3.12)、(18.26±2.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外疝患者通过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使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缩短,应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腹外疝是指在人体腹壁切口部位出现腹腔内组织或脏器突出的情况,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威胁患者健康,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1]。

本文为探究腹外疝患者通过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产生的临床价值,现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进行分析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0±8.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0±7.1)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诊断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腹外疝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征得所有患者同意;③排除伴有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 3 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1年3月中的32例腹外疝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疝修补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并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

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手术时间能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也减少了,患者手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疝修补术;腹外疝腹外疝是腹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常出现于腹股沟。

主要表现是会有硬块和肿物,在此处有明显的压痛感,一般情况下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肌肉萎缩形成的。

主要的症状有慢性便秘、咳嗽、排尿困难等,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进行缓解,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比较彻底的,可以避免病情复发。

本次研究针对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观察其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1年3月中的32例腹外疝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6例;研究组的年龄在28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55.54±9.62)岁,男11例,女5例;对照组年龄在27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5.211±9.51)岁,男10例,女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1.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疝修补术,手术前先确认患者病灶,根据病情制定常规疝修补术计划,手术前进行麻醉,在患者切口使用碘伏进行消毒,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疝囊,这样就能堵住腹内器官进入疝囊的通道。

临床观察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临床观察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临床观察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腹外疝的患者进行实验,在具有随机性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患者将被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的方法较为传统,实验组运用疝修补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手术时间复发率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各项结果较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腹外疝应获得人们的重视,在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将会具有相应的缺点,如并发症较多,而在运用新型的疝修补术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时间逐渐缩短。

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广泛实行。

关键词:腹外疝;疝环填充术;临床效果引言现今在生活条件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临床手术效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情况下,将能够使腹外疝情况获得显著缓解,其应成为临床中被普遍应用的方法。

因此,医生在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便应恰当的运用此种方法。

现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0例腹外疝患者进行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腹外疝患者进行实验,在具有随机性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患者将被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8.2±3.1)岁,实验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8.6±3.5)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医生采用普通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缝合。

实验组的患者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医生在病人肚脐上部进行切开,并且切开的深度处于0.5cm的范围中。

同时,医生应对患者的疝囊部位进行考量,并运用最佳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医生也应具有认真的态度,并且对患者的心情进行了解。

临床观察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临床观察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不 良或 对 内环 括约 作 用减 弱 , 另外 形成 新
的疝 囊 。 传 统 疝 修 补 术 主 要 原 理 是 把 缺 损
术 , 验 组给 予 疝环 充 填式 无张 力 疝修 补 麻 醉 意 外 和 手 术 意 外 。 后 并 发 症 主 的 部 位拉 到一 起 缝 合 , 试 术 已有 10 O 多年 的 历 术。 修补 材 料 为美 国 巴德 公司 生产 的聚 丙 要 为 高 碳 酸 血 症 、 下 气 肿 、 染 和 史。 方 法在 疝气 治疗 史 上 曾长期 占据 主 皮 感 该
择 同期入 院 的 8例 患者 作 为对 照组 , 结 片 丝线 , 4 均 然后 依 次 缝 合 腹 外斜 肌腱 膜 , 皮 移 形成 阴囊 。 之 下移 的 腹膜 形成 一鞘 状 随 合临 床表 现和 实验 室检查 确 诊 。 12 , 下 组 织 以及 外层 皮肤 , 后 常规 抗生 素抗 突 , 状 突阴 囊部 分分 别 发育 成为 睾丸 固 男 2例 术 鞘
女4例。 6 年龄 1 ~7 岁 , 4 .岁。 病 感染 , 8 4 平均 8 7 发 并给予 严 密的并 发症 监测 。
类型 : 疝 16 , 疝 6 例 。 斜 0例 直 2 内环 口缺 损 1 3 统计学 处理 . 直径 0 5 .c , 均 3 2 m。 并 症 : . ~3 8m 平 .c 合
选择 从 2 0 年 6 至2 1 年 1 07 月 0 0 月我 院 缝 合 , 成能 容 纳锥 型疝 环 充填 物 的小 疝 程 中 , 形 未来 的 腹股 沟管 内 环处 带动 腹横 筋 收冶 的8 例 腹外 疝 患者 作 为试 验组 。 4 另选 囊 , 将 网片平 坦 置于精 索 后方…。 再 固定 补 膜 、 膜 以及 各层 肌 肉经 腹股 沟管 逐渐 下 腹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域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主要由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管斜行突入浅筋膜区域引起。

其手术疗法对于修复缺损,减轻症状及避免复发具有关键性作用。

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疝囊的处理。

本篇报告主要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腹股沟斜疝手术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二、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分类与原理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中,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通常采取的疝囊处理方式有三种:简单高位结扎、修补加固定以及内镜辅助下微创治疗。

1. 简单高位结扎:主要适用于年幼儿童或老年人。

此方法以修复缺损和减轻症状为主,即在内环处对疝囊进行结扎。

2. 修补加固定:常用于中青年患者。

除了结扎外,还需要使用补片材料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加强性修补和固定。

3. 内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该方法使用腹腔镜设备辅助操作,通常以补片或医用黏合剂完成局部加固修复,该法对患者创面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三、各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1. 简单高位结扎:此种方式对初次接受手术的年轻患者和无法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疗效较好。

虽然对于简单的斜疝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无法有效解决腹腔内潜在的腹膜压力和强度问题,因此复发率相对较高。

2. 修补加固定:此法通过补片材料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复和固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腹腔内压力和强度问题,从而降低复发率。

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高位结扎。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法术后可能出现慢性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3. 内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该法通过内镜技术辅助下完成微创手术,其优势在于创口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

但因技术要求较高,对医生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

四、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手术中,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疝囊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简单高位结扎虽简单易行,但复发率较高;修补加固定法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需关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内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

壁 的强度降低 以及腹 内压增高 。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方 法较多 ,
年复发率均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患 者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见 表 1 ) 。
表i 两组腹外疝患者 的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
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 ,但是达不到最佳治 疗效果 ,
活动 ,1 后能够参 与较轻的体力活动 。观察两组腹外 疝患者
的手术时 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时间及 1 年复发率 。 1 . 3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I 6 .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计量 资料采用 ( ±s ) ,组间 比较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 用 x 检验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修补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选取我院 2 0 1 1 年0 1月一2 O l 3年 0 3月收
治 的腹 外 疝 患 者 1 6 8例 , 随机 分 为 对 照 组和 观 察 组 ,每 组 8 4例 ,对 照 组 采 用 传 统 修 补 术 治 疗 ,观 察 组 采 用 无 张 力 疝
观 察组 患者手术 时间、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住 院时间以及 1年复发 率均 明显
患者 1 2例。按随 机数字 表法 分为对 照组 和观 察组 ,每组 8 4 例 ,对 照组 采用 传统疝修 补术 治疗 ,观察 组使 用无张 力疝 修 补术治疗。两组 患者在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有 可比性 。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 统疝修补术治疗 ;观察组 患者 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根 据患者 的腹 外疝类 型 、腹横 肌 筋膜的损伤程度以及腹 股沟 管的长度 选择手术 补 片,按 照腹 股沟疝不同的分型选择 相应 的修补术 ,对 于股疝 使用疝 环充 填式的无张力修补术 治疗 ,山囊 游离 回纳 之后把 网塞 置人 到 股环位置 ,把补片的下缘缝 合在耻 骨 的梳韧带 上面 ,在 术后 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 1 ~2 d 。对 于非复发疝 二次手术 患者 , 通常不使用沙袋进行加压 ,部分患者能够在术后 l d进行下 床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腹股沟斜疝术中针对疝囊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各种处理方式对于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方法的疗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以优化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策略。

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

疝囊的处理方式是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疝囊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

2. 疝囊处理方式A组: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疝囊还纳加腹膜前修补术;C组:无张力疝修补术;D组: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A组手术时间最短,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相对居中;D组由于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时间稍长,但术后恢复较快。

2. 并发症发生率A组因结扎过紧或位置不当易导致术后疼痛等并发症;B组因进行腹膜前修补,可减少复发率;C组因无张力修补,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复发率;D组因微创手术,术后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较少。

3. 疗效评价各组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C组与D组在减少术后疼痛和复发率方面表现更佳。

B组腹膜前修补术在减少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A组虽手术时间最短,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四、讨论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在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各有优劣。

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并发症风险较高;疝囊还纳加腹膜前修补术可降低复发率,但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居中;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使用人工材料减少术后疼痛和复发率,适用于多数患者;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则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两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有效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有效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有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4例,其中一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设为Ⅰ组,另一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设为Ⅱ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上存在差异,Ⅱ组显著大于Ⅰ组,但在住院费用中Ⅰ组明显大于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差异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腹股沟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的,且两种术式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都各具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术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有效分析腹股沟疝是腹外疝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普外科常见的疾病。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腹内压的增高以及腹壁强度的降低。

腹股沟疝的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一直以来都是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主要术式,在腹股沟病人身上广泛开展。

但从1982年腹腔镜腹股沟内环关闭术首次报道以来[1],腹腔镜疝修补术由其创伤小、效果显著而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并为外科医生所接受。

就这两种术式疗效进行分析,为腹股沟疝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48例,年龄25~68岁,平均51.8岁;其中男139例,女9例;直疝35例,斜疝113例;单侧发生136例,双侧发生12例。

随机将这148例病例分为两组,每组74例,其中一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设为Ⅰ组,另一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设为Ⅱ组。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Ⅰ组:腹腔镜疝修补术:采用完全腹膜外(TEP)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首先给予患者全麻处理,并采取头低脚高位,在患者距脐2cm处做一10mm 左右的横行切口。

将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腹膜外间隙,方法采用板拉钩法。

然后将Trocar及腹腔镜置入,建立CO2气腹,气腹压至10~15cmHg。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疗效观察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疗效观察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90例我院接收的老年腹股沟疝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的患者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没有疼难忍的患者而对照组有3例疼痛难忍的患者,手术时间对照组比观察组短,而术中的出血量却是观察组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出现了3例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了8例产生并发症的患者。

结论: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时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04-01在老年患者中,腹股沟疝[1-2]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发作之后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坏死或者是电解质紊乱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应用的修补术较多,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3-4]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对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对2016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接手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1.76±13.02)岁。

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34±12.42)岁。

纳入标准:(1)患者已经被确诊为腹股沟疝;(2)患者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相关的精神病史或者有精神病、肿瘤性疾病等病症(2)患者重要器官障碍。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在肚脐下缘切开一个观察孔,肚脐水平左右两边5cm左右的地方各切开一处操作孔,利用观察孔充分观察腹腔内部的具体情况之后,将抚摸组织分离,暴露出疝囊。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6.2±7.3)min,平均出血量(16.9±3.8)ml,平均住院时间(4.3±0.7)d。

术后1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未见感染、腹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并发症成人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目前腹腔镜设备及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因其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1]。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经典术式,为进一步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42例(87.5%),女6例(12.5%),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1.7±9.4)岁,其中直疝12例,斜疝36例;单侧疝39,双侧疝9例。

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头低足高位,然后于脐下缘做一长1.0~11.5 cm切口,依次切开皮下脂肪,分离各层,直至腹直肌后鞘,沿后鞘前置入10 mm troca,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然后置入腹腔镜直至显示腹膜前间隙层面。

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脐下5 cm及患侧腹直肌外缘置入第2个5 mm troca,然后沿腹膜前间隙用分离钳进行钝性分离,完成全部腹膜前间隙分离,完善腹膜外手术空间的建立,明确腹壁下血管、内环口、疝囊、输精管、精索血管,对于较小的疝囊游离后剥离,较大且粘连较重的疝囊在颈部予以横断结扎。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依赖于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疝囊的处理方式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的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本研究收集了近三年内在本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手术的病例资料,共涉及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病例数百例。

2. 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过程中所采用的疝囊处理方式,包括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切除及修补等。

同时,收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三、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分析1. 疝囊高位结扎该方式适用于较小的疝囊,通过高位结扎疝囊,阻断疝内容物的进出通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方法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 疝囊切除对于较大的疝囊,常采用疝囊切除的方式。

在手术过程中,将疝囊完全切除并封闭其残端,可有效防止疝的复发。

但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注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

3. 修补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疝囊,如伴有腹壁缺损的疝囊,可采用修补术。

通过加强腹壁薄弱区域,修复缺损,达到治疗目的。

此方法疗效确切,但操作复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四、疗效分析1. 术后恢复情况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对术后恢复情况有一定影响。

高位结扎术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疼痛较轻;疝囊切除术虽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通过合理护理及药物治疗,患者恢复情况总体良好;修补术因操作复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加强术后护理。

2. 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高位结扎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疝囊切除术需注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修补术因操作复杂,可能增加术后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3. 疗效评价从长期疗效来看,合理的疝囊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疝的复发率。

高位结扎术、疝囊切除术及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疝囊大小及腹壁缺损等情况综合判断。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范文

《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疝囊的处理方式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腹股沟斜疝术中对于疝囊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年龄在X岁至X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术中疝囊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

2. 疝囊处理方式(1)疝囊高位结扎术:本组患者共XX例,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扎位置位于疝囊颈部,结扎线与腹横筋膜平行。

(2)疝囊切除加修补术:本组患者共XX例,采用疝囊切除加修补术治疗,即在切除疝囊后,对腹股沟管进行修补。

(3)其他处理方式:本组患者共XX例,采用其他疝囊处理方式,如单纯疝囊切除等。

3. 疗效评价标准术后随访X个月至X年,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对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疗效进行评价。

三、结果1. 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采用疝囊切除加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但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采用其他处理方式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

2. 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术后疼痛、局部血肿等。

采用疝囊切除加修补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感染、修补处裂开等。

采用其他处理方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

3. 复发率经过长期随访观察,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复发率较低,约为X%。

采用疝囊切除加修补术的患者复发率略高,但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采用其他处理方式的患者复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

四、讨论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疝囊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复发率低的优点,是腹股沟斜疝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应用疗效分析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应用疗效分析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应用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应用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中使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相比(P<0.05)。

结论: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使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应用疗效腹股沟疝是一种腹股沟区域中由于薄弱部分缺损,导致内脏进入其中,在表面形成疝的疾病,也称为疝气,在临床外科中属于多发病[1]。

其中腹股沟斜疝很容易发生绞窄、嵌顿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在临床治疗中一般使用手术治疗,其中传统修补手术应用时间较长,对身体创伤较大,导致手术后身体恢复速度比较慢[3]。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本文中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0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30例,10例,年龄:67岁-78岁、年龄均值(66.08±1.72)岁。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1例,9例,年龄:66岁-77岁、年龄均值(67.17±1.57)岁。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传统修补手术治疗,对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操作,在疝囊的高位部分进行结扎处理,对腹股沟管进行修补治疗操作,并缝合切口。

在实验组中使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患者使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使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在患者脐带的下缘位置做一个1.5厘米的切口,进入到患者的腹直肌的前鞘处,牵拉腹直肌向一侧移动,分离腹直肌下方,并进入到腹膜前的间隙中。

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48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治疗;48例患者分配至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14-0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为男性,女性较少发病;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是以腹股沟区出现包块为主,伴有坠胀不适,部分伴有排尿困难及便秘。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病情可进展为肠梗阻、肠坏死,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中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包括中药治疗、疝托、疝带等在内的保守治疗方式,另一种则是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等[2]。

不同的治疗方式其疗效各有差异,若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需积极探索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了开放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9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8例。

观察组:男42例,女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5.84±3.51)岁;单侧发病38例,双侧发病10例。

对照组:男44例,女4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92±3.43)岁;单侧发病37例,双侧发病11例。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吴云子【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共计纳入100例,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其中Bassimi术31例、Mcvay术19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6.17±9.0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75±10.1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57,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2.47±4.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6.24±6.6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5,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20±1.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83±3.2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2,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14.49±7.6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32±3.37)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2,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 d和4 d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3±0.4)分、(2.0±1.3)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4.7±0.4)分、(3.4±1.1)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12.754,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4.0%,明显低于对照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5,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创伤较小、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36【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作者】吴云子【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普通外科,福建厦门 36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外疝疾病,高发于老年男性人群。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探讨与研究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探讨与研究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探讨与研究周国成【摘要】目的探讨腹外疝治疗中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常规组[(45.39±4.83)minvs(59.84±8.59)min,(16.38±2.95)h vs(23.01±5.96)h,(3.72±1.67)dvs(6.28±2.36)d,(2.65±1.01)d vs(5.28±1.26)d,(6.58±0.07)dvs(10.02±1.26)d(t=8.9338、6.3054、5.6002、10.3005、17.2404,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常规组(5.00%vs 20.00%)(x2=4.1143,P<0.05).结论腹外疝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相比常规手术治疗,除了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24【总页数】3页(P90-91,94)【关键词】腹外疝;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并发症【作者】周国成【作者单位】济南市济钢医院外一科,山东济南 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腹外疝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腹外科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腹内压升高与腹壁强度下降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分析治疗腹外疝的方法及疗效[摘要] 目的研究治疗腹外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患者选择84例腹外疝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修补手术,试验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半年复发率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腹外疝采用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显著减少患者手术痛苦,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是值得临床考虑的手术治疗方案。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外疝
[中图分类号] r65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90-01
目前临床上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其中疝环充填式应用更为普遍。

为了探讨其手术效果,我们对168例行手术治疗的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腹外疝患者作为试验组。

另选择同期入院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男122例,女46例。

年龄18-74岁,平均48.7岁。

发病类型:斜疝106例,直疝62例。

内环口缺损直径0.5-3.8cm,平均3.2cm。

合并症:长期便秘12例,
高血压22例,慢性支气管炎34例,糖尿病1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缝合修补手术试验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修补材料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塞网片产品,包括一个成型marlex补片和一个锥型花瓣状疝环充填物。

麻醉方案主要为硬膜外麻醉,其中有14例采用局部麻醉。

手术操作具体如下:在脐上缘切开0.5cm,维持气腹压力,另在平行腹股沟做常规切口,长度4-5cm。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分离腱膜分离范围大约相当于成型补片大小;打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后向上高位游离至疝囊颈部,游离精索。

大疝囊则需横断,小疝囊不切开,直接将疝囊经内环口推入腹腔。

嵌顿性疝要重建大小合适的疝囊,并置入锥形填充网塞与腹横筋膜缝合,非嵌顿性疝近端用丝线连续严密缝合,形成能容纳锥型疝环充填物的小疝囊,再将网片平坦置于精索后方[1]。

固定补片丝线,然后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以及外层皮肤,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并给予严密的并发症监测。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意外。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感染和出血等,均
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

两组手术效果如表1所示,试验组在术后并发症(x2=5.562,p<0.05),手术时间(t=2.643,p<0.05)和半年复发率(x2=4.487,p<0.05)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手术效果,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
所形成的疝。

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且发病率远高于直疝,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胚胎发育过程中,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横筋膜、腹膜以及各层肌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形成阴囊。

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鞘状突阴囊部分分别发育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和自行萎缩闭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2]。

如环不闭锁,即可形成先天性斜疝。

后天性斜疝发病机理则是由于腹股沟区存在着腹壁薄弱区,有精索通过而造成腹壁局部强度下降,腹横肌弓状下缘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或者发育不良或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另外形成新的疝囊。

传统疝修补术主要原理是把缺损的部位拉到一起缝合,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方法在疝气治疗史上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也存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等明显缺陷,随着人们对手术要求的提高和相应学科的发展,新的手术方式逐渐成为可能。

美国医师lichtenstein1986年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3],特点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层次分明,减少了
对正常组织结构的干扰,加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问题的存在,故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

与传统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三维网片修补法能更好的符合组织解剖学特征,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

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术后疼痛,感染,局部牵扯及隆起情况大为减少。

而且我们采用的材料由单丝聚丙烯编织,具有不可吸收性、张力强度较强、抵感染能力高,组织相容性和亲和力好的特点,能迅速与人体组织黏合固定,从而促进患者的更快恢复[4]。

从临床统计来看,试验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半年复发率等各项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更好,因此我们认为,对腹外疝采用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显著减少患者手术痛苦,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是值得临床考虑的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伟烨,郭丁花,高伟娟.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
疗腹股沟疝120例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
药,2010,17(2):146-147.
[2] 李福年,周荣祥,李杨.腹壁与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3.
[3] 庞瑞忠.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8(17):9.
[4] 马轶明,魏华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
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