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证伪主义

合集下载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第一篇波普尔和他的证伪主义2010-06-05 08:37:47/blog/static/10507705820105 583747773/证伪原则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①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

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

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②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

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

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采用试错法。

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

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

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第二篇波普尔与证伪主义学说能否驳倒马克思主义,??2009-06-30 12:05/??__ming/blog/item/695e6039d9ae62cbd462251d.html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目录一.否定归纳法: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五.波普的两个约定: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七.可伪证度:八.确认和确认度:九.逼真度: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一.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哲学上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要将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
2
•反对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反对归纳法,自然而然,它就反对实证 主义。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归纳原理为基础, 是归纳的 逻辑思路。
• 1、是理论先于观察,还是观察先于理论? 此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古典归 纳主义的基本见解是“科学始于观察”;伽利略和牛 顿的成功与先入之见无关,只有在经验事实上的土地 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理论之花。然而,观察什么?为什 么观察?观察的命题怎么来的?观察依赖于理论。实 习医生看CT片看到了什么?巴斯德”在观察中,机遇 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却 表明,理论永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 相反观察却总是深受理论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是回答问 题。 • 2、所谓的问题是指:(1)一个理论内部不协调;(2)两个不 同理论出现;(3)理论与观察、实验之间有冲突
• 可证实性就是观察陈述的推演性。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 但这些陈述是单称观察陈述的简单相加,并不等 于科学定律、理论等的全称陈述。 • 因此,科学定律、理论是不可能从观察陈述推演 出来的。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证实。
当代科学哲学
证伪思想与科学划界

3
•波普尔划界标准的特点
• “重大科学成就的典型描述单位不是一个 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是一 系列的假说和反驳”。
反面启发:纲领的“硬核”。
• 拉卡托斯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有一个“硬核 ”,它除了其他方面之外,就是确定一个纲领特 征,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理论假说。如哥白尼纲 领的硬核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运 行以及地球绕自己的轴每回旋转一次。牛顿纲领 硬核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研 究纲领的硬核是不可改变的,它是研究纲领今后 发展的基础。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研究纲领,如第 谷· 布拉赫(Tach Brah。1554—1601)威廉· 吉尔伯 特(Willia。 Gilbert1504-16os)提出除地球外所 有行星均绕太阳运行,而太阳本身绕静止的地球 旋转这一地球中心说,就是放弃哥白尼纲领。

(完整word版)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

(完整word版)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

(完整word版)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由波普(Karl R. Poper),在20世纪30年代在其《研究的逻辑》一书中提出。

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必然潜藏着错误,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科学理论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定,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恰恰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本质特征。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之为科学并不在于它的可证实性,不是因为它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例证,而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是因为它要受经验的检验,要在发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和证伪自己,以便过渡到更新的理论。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

以证伪作为科学的界限,要比以证实为界限更为宽容.它允许未经证伪的理论共存、竞争,这有助于科学理论的“多产”。

这种界限条件适应了当代科学理论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一突出特点。

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一.否定归纳法: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再哲学上也不能吧两者等同起来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 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 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 1.理论要指导观察: e.g:达尔文周游世界得出进化论同船的水兵什么也没有得出-从另外的角度看世界2.理论指导理解观察:观察到的东西如何理解离不开理论 e.g:如何理解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不同理论解释不同的观察评:在观察过程中带着一些不成熟的理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完善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理解观察,两者相互促进。

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的客观反映。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哲学是人类文化结晶,方法论在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证伪主义”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证伪主义当代着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观。

又称批判理性主义。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凡是可以证伪的陈述是科学的;凡是不可证伪的陈述是非科学的(其中包括不是经验科学的和伪科学的)。

例如逻辑上的重言式不能证伪,不属于经验科学;占星术的抽象预言不能证伪,是伪科学的;而天文学家说的“太阳系的别的行星上可能存在高等动物”是可证伪的(虽则尚未证伪),属于经验科学。

波普尔把可证伪性作为划界标准的主要根据在于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

不论多大数目的有限性的经验观察都不足以证实全称陈述;但只要有一个作为反例的单称陈述就足以证伪或推翻全称陈述。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始终贯穿着他的证伪原则。

他研究的是科学知识的增长(即他所谓的“科学发现”)问题。

他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要提高理论的概率或可靠性,而是希望得到较好的理论。

丰富的经验内容、高度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才是科学的目的。

可证伪程度与经验内容的多少成正比,与逻辑概率成反比,可证伪程度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之一,一个理论的可证伪程度高,它的逼真度就高。

波普尔还认为,科学所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假设、期望)到观察的道路,从猜测、假设到反驳的道路,更具体一些说,是一条面对问题提出试探性解决办法(理论),对解决办法(理论)进行反驳,排除错误,又产生新问题的道路。

这条道路或方法带有“试错”的性质和批判否定的精神,是与归纳主义的方法相对立的。

科学只有通过不断的证伪才能进步。

波普尔也意识到,观察证据对理论的证伪往往不是简单、绝对的。

因为总能采取“免疫措施”,如引入辅助假说等使理论避免被证伪。

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想建立起一些能够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发现的方法论规则,其中一个最高的方法论规则就是:“必须这样设计,使得这些规则不去保护科学中任何陈述免除被证伪。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什么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备证伪性,即能被验证或被证伪。

它与验证主义相对立,后者认为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被证实。

证伪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领域。

波普尔主张,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所期望的观察结果,并容许这些结果通过实证事实的测试来证伪。

当某个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时,该理论就应该被推翻或修正。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制定假设和进行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的过程,而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当是具有可证伪性的,即它能够明确地预测某些观察结果,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推翻。

证伪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是指意外事件或非常规事物,其存在或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不在于其能够解释已知观察结果,而在于其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黑天鹅事件,它就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科学理论。

证伪主义的意义与应用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使科学研究更加专注于提出可被实验和观察测试的假设。

这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可证实的理论。

其次,证伪主义提供了一个评估和筛选科学理论的标准。

通过对理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理论是可靠的,哪些理论是需要修正或放弃的。

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此外,证伪主义也对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应当保持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怀疑态度,并主动寻找可能的证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

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

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

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

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

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第三个例子涉及到气体运动理论,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那个理论的创始人明确地承认理论一提出就被证明为伪的情况。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

十八年以后,他在评论气体运动理论的后果时写道:“有一些和我们现今对物质结构的理解一致因而无疑是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却很可能会把我们从心安理得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且也许会把我们最终从一向借以获得庇护的全部假说中驱赶出来,使我们进人成为一切真的知识进展前奏的那种彻底自觉的无知境界。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哲学家和一组英国学者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观念,它将社会秩序与政治力量,即政治实力联系起来。

证伪主义的创始人Joseph A. Boppell
在他的著作《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社会的结构和
功能,以及社会资本,政治体制,道德和社会群体成就联系起来。

社会结构定义了整个社
会秩序;道德,它制约了行为模式和其他社会行为;政治体制定义了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社会资本则指社会成员之间财富的分配比例;社会成就则是社会上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的可能性。

证伪主义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批判”,它认为社会秩序不仅是客观的描述,而
且是与政治力量息息相关的社会动态。

它改变了古典社会科学理论中对社会活动和社会秩
序的抽象思想,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伪主义的事实是,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个人的意志和自利,它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并重新审视社会议题,比如政治平等、贫富分配、人权保障、负责的政府等问题,并根据
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总而言之,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主要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联,将政治
力量作为变革核心,以及将社会资本,政治制度,道德和社会成就联系起来,并强调人类
在全球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同时,也指出了应该关
注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政策,权利保障,经济分配,反腐败等。

证伪主义课件

证伪主义课件
• 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 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末,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 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 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 波尔的原子理论。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这个 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 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根据这个理 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 核运动。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 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这种辐射将使电 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 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幸而波尔不顾这 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 卡尔· 波普尔(19021994),卡尔· 雷蒙 德· 波普尔爵士(Sir KarlRaimundPopper ),20世纪最著名的 哲学家之一 。
证伪思想 :一、否定归纳法
• 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 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 者等同起来 •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 过去不能证明未来 • 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命题缺乏逻辑根 据 • 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 是一个概率推理
• 多次验证不能保证普遍陈述的证实 • 理论即所谓的“一切。。。任何时 候。。。” • 证伪是找出理论的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 论,使其不能证实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
• 可以用经验伪证的理论就是科学 • 从逻辑上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 非科学-可伪证性(分界标准) • 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 -不能在逻辑上证明 • 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 -无法证伪 • 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的辩证关系从表面上: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就能证明天鹅是白的这样一个理论。

这就是实证主义;发现10000只天鹅是白的,但发现第10001只天鹅是黑的,就能对上一个理论进行证伪,这就是证伪主义,。

然而实质上作为影响了科学哲学走向的两大思潮,它们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从区别上讲:一.从逻辑方法上,实证主义属于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归纳,而波普尔主张演绎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演绎。

波普尔反对经验归纳的方法,并提出否定归纳法——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在哲学上也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

即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不能使用于科学理论。

而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实证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必须由科学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得出。

二.从对待科学的态度上,①科学的依据:实证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实证论,认为正是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如果理论的逻辑结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

波普尔则主张否定论,认为可否证得命题是科学命题。

②科学发展的标志(或者是科学观):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标志是新理论的出现并且被证实,而证伪主义则认为科学发展的标志是有的理论被证伪不成立,那么科学理论得到了进化,因而科学发展了。

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科学的划界问题。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 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 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 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4.从归纳到演绎 归纳法的问题: 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了 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种 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的 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法 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求。



“我个人对所谓意义问题从来不感兴趣,相反,我觉 得它是个词语问题,是典型的假问题。我感兴趣的只 是分界问题,即为理论的科学寻找一个标准。”

“用可证伪性的意义标准取代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 —这实际上使我的观点变得毫无意义。我抗议说,我 试图解决的不是他们关于意义的假问题,而是分界问 题,可是这一抗议毫无作用。”
第六讲 证伪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3.26
证伪主义概况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 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对证伪主义的反思
一. 证伪主义概况
代表人物:波普尔(1902-1994)。 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0 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 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 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1928年,他 获授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 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 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 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

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实验室的天花板上隐藏着迄今尚未发现的 磁力在吸引铁块,所以线没有断。 线受到潮湿,它的抗张力随其潮湿度的增 加而增加到两磅或两磅以上。 天平坏了,铁块的重量不是两磅,而只有 一磅。 线确实断了,但未观察出来。 这条线是“超线”,“超线”是不会断的。 …………………..
科学研究的纲领理论
科学假说的确证
H→I (如果H真,则有I ) I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I为 真) H被确证
科学假说的证伪
H →I (如果H为真,则有I) ¬I (现I为假) ¬H (H被证伪或被否证)
经验能证伪理论?
经验中渗透理论。既然理论是可错
的,那么受理论的指导与污染的经 验也必然是可错的。可错的经验有 什么资格证伪理论呢?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小太阳模型 Nhomakorabea尔的量子模型
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
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 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科学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的核心内 容是靠推测、想象、逻辑的跳 跃得到的
整体主义的科学观
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
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 联系的。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 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 知识。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 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 题是无法确定的。
理论(H)
:任何一条线上系上一个超 过其抗张力的重物时,这条线就会断。 先行条件(I):这条线的抗张力为一磅; 现给它上一块两磅重的铁块。 观察结果(O):一块两磅重的铁块系于 该线的中间,这条线没有断。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科学史上还有另一个可能是特设性假说的例子要简略地提一下。在拉瓦锡之前,燃素说曾经是解释燃烧的标准理论。根据那种理论,燃素是在物质燃烧时从那些物质中散发出来的。在发现许多物质燃烧后增加了重量以后,这种理论感受到了威胁。克服明显证伪的一个办法,就是提出燃素具有负量的说法。如果这种假说只能以比较燃烧前后物质重量的方式加以检验,那末,它就是特设性的。它不能导致任何新的检验。
把具有高度可证伪的大胆的推测之被证伪看成是科学获得有意义进展的时刻是错误的。【2】当我们考虑到各种极端的可能性时,这一点就变得十分清楚。在一个极端,我们可以看到形似大胆冒险推测的理论,而在另一个极端,我们也看到谨慎的推测,提出的论断似乎并不涉及任何重大风险。任何一种推测只要经不起观察或实验的检验,就被证伪,而只要能够通过这样的检验,我们就会说,它已经被确证。【3】标志着重大进步的将是大胆的推测之确证,或是谨慎的推测之证伪。属于前一类的事例能提供信息,并将成为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要贡献,就是因为它标志着前所未闻的或是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物的发现。海王星和无线电波的发现以及爱丁顿对于爱因斯坦认为光线在强引力场中将会弯曲这一冒险预见的确证,都构成了这一类的重大进展。冒风险的预见得到了确证。谨慎的推测被证伪之所以能提供信息,是因为这类事例确定,被认为毫无问题是真的推测,事实上却是假的。罗素之论证根据一些看来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命题的朴素的集合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就是一种显然谈不上有什么风险的推测被证伪而提供信息的实例。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某种大胆的推测被征伪或是某种谨慎的推测被确证却不能提供多少新的知识。如果某种大胆的推测被证伪,由此而能得到的全部知识只是又一个疯狂的念头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已。开普勒关于行星轨道间的间隔可以参照柏拉图的五种均匀的固体加以解释的推测之被证伪,并不是标志物理学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同样,谨慎的假说之被确证,也不提供信息。这样的确证所表示的只是,某种立论周密而且是公认为不成问题的理论得到了又一次成功的应用。例如,用某种新的方法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铁在加热时也象别的铁一样膨胀这样一种推测之得到确证,就没有多大的重要性。

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归纳的概率为0。
3.理论评价标准
T1和T2相比要好,如果: (1)T1比T2的证伪度要高; (2)T1比T2经受目标是追求低概率的理论而不是高 概率。概率越低,内容越丰富。 大胆假设,严格检验 。
5.科学发展的图式
P1——TT——EE——P2……
5.世界3理论
第六讲 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代表人物:波普尔,K.Popper(1902-1994)。 波普尔关心的问题:科学方法论关心的问题是知 识增长问题——问题不是知识如何可能,而是如 何增长。 代表作:《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 《客观知识:一种演进的研究方法》、《开放社 会及其敌人》、《历史主义的贫困》、《无穷的 探索》。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
对证实标准的批评:证实标准太窄了——把科学 的东西驱除出去;又太宽了——不能将明显非科 学的东西剔除出去。占星术,佛罗伊德的精神分 析和马克思主义。 划界标准应当是可证伪性。 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归纳主义的逻辑表达式: 证伪主义的表达式:
2.反对归纳法。
世界1:物理世界;世界2:主观精神世界; 世界3:客观知识世界。 特点:世界1和3:客观的;世界2:主观的。 相互关系:世界1与世界2相互作用;世界1 和3通过世界2发生相互作用。
6.对历史主义的反驳
5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的核心思想是指人们在科学探究中,不能通过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假设的正确性,而是通过寻找可能证伪该理论、观点或假设的证据,以此来进行科学验证。

证伪主义最早由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波普尔提出,并在科学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波普尔认为,通过体验观察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关于世界的规律和性质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永远是有条件的,在今后的观察中它们可能被证伪。

因此,科学研究的目标不应该是寻找支持理论的证据,而是试图证伪理论,从中不断改进和发展。

证伪主义具有一些核心概念和原则。

首先,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理论提出者必须给出可以用来证伪理论的条件或实验方法。

如果不能找到证伪该理论的实验结果或观察事实,那么该理论就缺乏科学性。

其次,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可预测性。

科学理论应该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的事实,给出对未来观察结果的合理预测。

只有当这些预测能够经过实验验证或观测确认,理论才能被认为是有用或正确的。

此外,证伪主义还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遵循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通过设想一个与观察相矛盾的假设,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一些与已知事实不一致的结论,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理论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另外,证伪主义提出了一个“证伪不完全”的观点。

这意味着各种因素(如实验设备、观察方法、主观偏见等)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导致我们无法完全排除偶然性或误差。

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只能说某个理论在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没有被证伪,但不能断定它是绝对正确的。

最后,证伪主义也着重于科学研究的反思和修正。

当一个理论被证伪后,科学家们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或放弃,并提出新的理论以取代之。

这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关键。

总结来说,证伪主义是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科学理论应具有可证伪性、可预测性,并且重视思想实验和反事实推理的方法。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1. 证伪主义产生的背景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用于解决两个科学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一个是“休谟问题”,一个是“康德问题”。

“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质疑归纳方法在逻辑上的可靠性。

“康德问题”则是探讨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认识论,即人类能够认识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人类的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对于归纳方法的讨论可以作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切入点。

归纳方法就是从有限的经验事实总结出一般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然而,休谟指出,归纳方法试图从有限的单称陈述得出全称陈述的结论,这无疑在逻辑上是不能被采纳的。

其逻辑的矛盾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归纳方法用“有限的”经验证明“无限的”概念,其二,它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事实,综合这两点考虑,归纳方法不仅不是科学的方法,反而是对逻辑原则的僭越。

而且,如果使用归纳方法对其本身进行证明的尝试必定会陷入无限后退的逻辑死胡同。

归纳方法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之后,历史上提出了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来调和归纳与逻辑的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休谟自己采用了心理学的解释,他的回答是:“所有理性的人都期待和相信他们还没有经历的事例和他们已经经历的事例相符”,也就是说休谟认为人类的归纳其实起源于一种心理习惯,将重复出现的感官印象联系在一起,抽象为一个概念,从而能够预期未来。

因此,虽然归纳方法并不能在逻辑上被严格承认,但其作为一种常识还是应该被接受的。

休谟这种用人类理性习惯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使后来者满意。

康德为了维护“普遍因果性原理”,即为所有归纳找到一个基点,采用了“先验性真理”的概念。

马赫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休谟的怀疑主义观点,并且转向了彻底的经验主义。

他将世界拆分为简单的直觉要素,用逻辑命题的形式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要素的集合。

要素与要素,集合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集合体,马赫将这样的集合体等同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一、证伪主义的概念证伪主义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划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

波普尔证伪证伪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可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增长模式。

1.可证伪原则可证伪原则即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波普尔的年代被广泛接受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可证实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如果一个理论能被一定数量的经验事实所确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

波普尔不认为经验验证是用来确证并保护一个科学理论的,与之相反,事实经验是用来证伪的,只有能够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被一个反例验证为假的特性。

正如不能根据99只天鹅是白的,得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结论。

如果有一个黑天鹅存在,那么该结论将被推翻。

根据这一观点,逻辑学、数学等学科将不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被归为非科学的领域。

因为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不具备可证伪性。

因此,科学不再是正确和错误的分界。

科学是可以出错的,而非科学中也有绝对正确的理论。

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且越容易被证伪的理论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因为一个理论包含的内容越多,所提供的经验事实也就越多,它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证伪。

需要注意的是,可证伪性并不等同于必然被证伪。

可证伪性只是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前提,而被证伪则是这个科学假说被反例推翻而产生的结果。

2.试错法逻辑实证主义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法,即从个别推出一般,从过去推知未来的逻辑方法,并认为归纳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

但是归纳法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个体是具体的,一般是普遍的,一般性结论不能由个别经验导出。

波普尔否定一切归纳法,他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

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和反驳,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卡尔· 波普尔(1902-1994),于
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 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 大学。早年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爱因斯 坦相对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很感兴趣。 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 至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 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 市)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 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 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 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 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 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 1982年,波普尔获颁荣誉侍从勋章。 1994年9月17日逝于英国伦敦。著有 《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 《客观知识》等。
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
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 (判据)。他所说的划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形而 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即任何命题,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就是科 学的,否则,就是属于“形而上学”。波普尔则与之相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能证 实,只能被证伪。所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而是经验证伪 原则。他说:“一个命题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反之,就 属于形而上学一方。波普尔在这里所说的可证伪指逻辑上的可证伪,即凡是逻辑 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论,都是科学的理论。这其中既包括历史上已被经 验证伪的理论或命题,如地心说、燃素说等等,也包括迄今未被证伪的,但在逻辑上 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绝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他认为都是非科学的命题或理 论。 据此划界标准,波普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学的。 1.重言式命题和数字命题如“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这只是同义词的更 换;而“2+2=4”,这属于同义反复,它们都不表述任何经验内容,是不能被证伪的, 在逻辑上是永真的,因而都是非科学的。 2.在逻辑上列尽了各种可能的命题如“明天这里将下雨或不下雨”,这种命题 穷尽了事物的情况,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命题。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

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引言如果说英国古典经验主义哲学是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和方法论基础,那么,19世纪中叶以后的科学哲学则直接决定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构成和研究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证实,证伪主义强调证伪。

于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存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并列和分歧。

一、科学哲学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之分逻辑实证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

逻辑实证主义推崇证实法,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归纳法;然而,归纳法只能给予某种程度的证实,因此,不能完全的证实往往是不可靠的,这种证实就是“弱证实”。

波普尔认为,以归纳法为基础的证实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证实与证伪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可以用逻辑来证明这一点。

波普尔把理论能否被经验证伪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认为一个理论被确认是暂时的,而被证伪是必然的,科学理论正是通过被不断证伪而发展的。

从可证伪性概念出发,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进行了批判。

然而,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方法论上十分粗糙和极端,只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和突破性,而否认科学研究的历史性和继承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由于坚持极端的证伪标准而遭到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批判。

为补救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波普尔的学生拉卡托斯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试图在证实和证伪之间建立联系,既强调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又强调科学研究的传承性。

他认为,事实最终需要经验上的证实,而不是证伪。

西方科学哲学由逻辑实证主义发展到精致证伪主义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逻辑实证主义所偏重的证实法和证伪主义所偏重的证伪法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将证实法与证伪法综合起来运用,是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向。

二、经济学发展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之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关于证实法和证伪法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科学哲学史上证实法与证伪法争论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延伸。

发现模式之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doc 9页)

发现模式之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doc 9页)

七、发现的模式之二: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相信]高概然度才合乎要求。

他们明确接受这一规则﹕“永远接受概然率最高的假说﹗”现在已经不难证明﹐这一规则等于下一规则﹕“永远选择尽可能不超出证据的假说。

”接下来还可证明,这不仅等于说“永远接受內容最少的假说﹗”而且也等于说﹕“永远选择具有最高特设性的假说﹗”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来自这个事实﹕高概然性假说只是适应已知事实的假说,它尽可能不超出于这些事实。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7.1】实证主义信奉归纳﹐又不断改进归纳。

证伪主义信奉演绎﹐又不断改进自己。

本下节內我们简单谈一下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后就主要讨论跟实证主义有关的问题。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了一个自称的“科学的哲学”——孔德的古典实证主义。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有两点主张是我们关心的。

他说﹕“如果从一方面说﹐任何实证的理论都一定要建立在一些观察上面﹐那么另一方面也同样明显﹕人类精神必须要有某种理论﹐才能进行观察。

如果我们爱思考各种现象的时候不立刻把他们联系到某些原则上去﹐我们就不但不可能把这些孤立的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某种结论﹐甚至于根本无法把他们记住﹔而且﹐最常见的情況是面对事实视而不见。

”孔德认为观察需要有理论指导﹐后文还认为追踪先有理论还是先有观察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前面我说的那些话﹐真是白费了力气﹐人家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同意了我们今天的看法。

孔德把形而上的范围划得很大并力主彻底摒弃。

他说﹕“探索那些所谓本因和目的因﹐对于我们来说﹐乃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甚至“完全不想陈述那些造成各种现象的动因﹐因为那样只会把困难往后推。

”他认为“人类精神如果不钻进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仅限于在一个完全实证的范围內进行研究﹐是仍然可以在其中为自己最深入的活动找到取之不尽的养料的。

”孔德生活在一个“各种一般的宇宙现象﹐都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尽可能地说明了”的时代。

他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在牛顿和爱因斯坦之间把常轨科学活动视为唯一正当工作的科学家们的一般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决定论错误的实质
所谓的历史主义的规律是不可证伪的,没有证伪度。
因为历史决定论的规律要不仅涉及人类社会的整体, 而且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历史 规律不仅要适用于一切民族的历史,而且也要适用于 民族历史的一切事情。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历史规律 都应该是合理的,所以不会随着历史的增加、时间的 推移而被证伪。

设有两个理论A和B,如果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发生, 我们便可以说A比B,具有更高的逼真度。
(1)B比A作出更加精确的判断,并且经受了更为准确的 检验。 (2)B比A说明了更多的事实。 (3)B比A更为详尽地描述或说明了事实。 (4)B通过了A通不过的检验。 (5)B设想了A没有考虑过的实验,并且通过了实验的检 验。 (6)B把A认为是不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
(3)波普尔的回答 在波普尔看来,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 看问题,科学方法的关键从来都不是使用归纳法,归 纳法是有问题的。 1.归纳逻辑的问题。 2. 归纳法的“基础论”问题。 3.观察渗透理论。

为此他转向了演绎法,即猜想-反驳方法或试错法。 猜想-反驳方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 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 并根据事例对假设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在第一 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 对其进行证伪。

逻辑经验主义者坚持认为, 逻辑和哲学并不分析实际 构想出的新思想。比如,布莱特斯韦特主张, “ ⋯历 史问题的解决包含着思维的个人心理学和思想的社会 学” , 它们不是“我们的职责”。科学哲学应当只分 析支持已发明的假设的完满论证。它评价支持已经提 出的假设的种种理由。
波普尔实现了从辩护到发现领域的转变,把重点从对 科学理论结构进行静态的分析转向对科学发现的动态 分析,即知识的增长问题。 他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 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所示: P1→TT→EE→P2 → …………
第六讲 证伪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3.26
证伪主义概况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 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对证伪主义的反思
一. 证伪主义概况
代表人物:波普尔(1902-1994)。 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0 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 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 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1928年,他 获授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 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 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 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

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 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 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 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4.从归纳到Biblioteka 绎 归纳法的问题: 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了 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种 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的 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法 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求。


划界标准的证伪原则: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 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区别科学和非科学的 是可证伪性。
证伪原则的优点: 1.只要我们发现了一个反例,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 一判断。 2.证伪主义可以避免辩护主义、教条主义的危险。根 据证伪原则的要求,人们不必害怕,更不必想方设法 地消除与理论不符合的事例。相反,应当欢迎这样事 例的发现。证伪原则告诉人们,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 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地证实,但却会随时被 证伪。

2.从证实原则到证伪原则 证实原则作为划界标准的问题: 1. 一方面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到科学 领域之中来;另一方面又过于狭窄,把本来是科学的 命题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2.从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 经验是无限的,任何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 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无限性的科学理论。 3.科学史中的事实证明,当人们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 目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特设来为 预先设定的理论辩护。
猜想和反驳法和杜威、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有许多相似之处。

5.从辩护领域到发现领域
逻辑经验主义者们把发现与辩护作了区分。 (1)发现涉及科学理论和假设的起源、创造、发生和 发明。辩护涉及它们的评价、检验、维护、成功、 真理以及确证。 (2)发现只适合于描述、适合于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 的历史。而辩护却是适合于科学哲学与认识论。 (3)发现是主观的, 辩护则是客观的。发现包含因果 解释动机形成的由来, 早期培养、文化、社会地位、 心理构成、个人兴趣等等。这是主观的,它并不由于 好的支持而合理地确立发现。辩护则问, 事实不管怎 么选择是否对假设构成了客观的证据。


主要著作:
科学哲学 1934《研究的逻辑》 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 1963《猜想与反驳》 1972《客观知识》 1982《开放的宇宙》 社会科学哲学 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

证伪主义又叫“批判理性主义”。 它的提出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它是对 现代自然科学作出的唯理主义反应。其理论来源包括 近代的唯理主义和爱因斯坦的唯理论思想,以及康德 的批判哲学。

(3)对乌托邦工程的批判 所谓的乌托邦工程,就是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必定 存在着一种美好的未来社会,我们能够根据社会发展 的固有规律设计出通盘的实现计划,并在付诸实施的 过程中最终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社会。
乌托邦工程的理论基础是非科学的。 a、首先,因为乌托邦工程的目标总是在未来,永 远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反驳和批判,更不能 证伪它。 b、其次,因为乌托邦工程的目标是完美的、整体性 的,不仅个别的经验事件无法证伪它,而且这个工程 本身就是不能证伪的。

(3)理论进步的实质:逼真度的提高 逼真度:理论不断逼进真理的程度。


真理的发现虽然不是一劳永逸,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 理论接近真理的程度没有区别。“逼真度”的概念衡 量理论接近真理的程度。而程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因此,逼真度是适用于两个理论相比较的概念, 而不是对单个理论的评价。只有“确认度”才是适用 于单个理论评价的概念。

P1表示问题。 ( problem ) TT表示理论。Tentative Solution EE表示排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
P2表示新问题。
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 的尝试性解决,即TS (tentative solution)。然后, 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 即EE (error 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 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 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根据这一 模式,人类知识的积累应当被看作是新理论代替旧理 论的质变,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

(2)实证主义的回答
实证主义选择了上面所说的第二条道路。他们区分了 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只有数学的和逻辑的真理才是 必然的,必然真理的发现和证明不靠归纳法。科学真 理或关于事实的真理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偶然真理。 逻辑实证主义者继承了这种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的区 分, 但他们认为,科学真理虽然是偶然真理,但却是 成功概率很高的偶然真理。归纳法的逻辑不是传统的 形式逻辑,而是和概率理论相关的、可以用符号的推 演运算表示其概率的特殊逻辑,即归纳逻辑。为此, 他们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卡尔纳普,发展出归纳逻辑 的理论。

(1)科学始于观察or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波普尔认为,科学始于问题。 问题分为三类: ①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不一致。

②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 ③理论内部的不一致。

(2)理论进步的标准:可证伪度 可证伪度:即理论被证伪的难易程度。可证伪 度越 高,理论就越进步。这表现为两个方面: a、理论表述的内容越普遍,可证伪度越高。 b、理论表述的内容越精确,可证伪度越高。
(二)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基本观点
A:没有至善至美的社会。任何社会都是可错的、有缺 陷的。 B:社会的进步必须依赖批判和反驳。
(2)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所谓历史决定论或历史主义,就是认为在历史的发展 过程中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我们能够依据历史的规律 预测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并且能 够通过发现这些规律而达到理想社会的目标。


猜想-反驳法没有终点,它的目的不是最终找到一个 不再能被证伪、不再适用于猜测-反驳法的假说。猜 想-反驳法对理论的修改、完善或者否定是永无休止 的。我们只能说,猜想-反驳法“试”出了一个较好 的假说,但却不能说,我们找到了最好的假说。最好 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是和科学精神格格不入 的。


二. 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1.从意义标准到划界标准
逻辑经验主义以“经验证实标准”确立了“意义标准”,以此 为标准,他们宣称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命题都是无意义的, 而仅仅只有情感上的作用。 波普尔放弃了这一极端的意义标准,转向“划界标准”,即确 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在波普尔这里,非科学(如形而 上学)不是没有意义的,而只是不是科学而已,是另外一种知 识形态。 从意义标准到划界标准的转变实质是从拒斥形而上学到肯定形 而上学的转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