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说课稿
⾳乐与诗歌的交融说课稿
⾳乐与诗歌的交融说课稿
⾼中⾳乐说课稿《⾳乐的体裁》
——《⾳乐与诗歌的交融》
⼀、说⼤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乐与诗歌的交融》,⾼中⾳乐新课标中指出,⾼中⾳乐课是⼈⽂学科的重要领域,其⽬标之⼀是能够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并能够认识、理解⾳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识⾳乐要素在⾳乐表现中的作⽤。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理解⾳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更为主要的⽬的是引导学⽣学会辨别区分⾳乐的不同体裁,拓展学⽣的⾳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学⽣感知和欣赏⾳乐能⼒的⽬的。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中《⾳乐鉴赏》第五单元《⾳乐的体裁》第⼀课《⾳乐与诗歌的交融》它是⾳乐体裁的开篇,起启下作⽤.学⽣对⾳乐的常见体裁基本了解,本课将主要欣赏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乐作品各两⾸,并⽐较其特点.
2、教学⽬标:
(1)能认真聆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两种体裁的⾳乐作品。
(2)能理解声乐体裁的划分,在欣赏中提⾼学⽣的⾳乐素养。
(3)能很容易的判断和区分两种体裁的⾳乐作品
3、教学重点:聆听、体验不同体裁的⾳乐作品
4、教学难点:⽐较两种⾳乐体裁的特点,并能判断不同体裁的作品
三、说教法。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并能够运用到音乐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概述: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关系。
2.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3.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实例分析: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诗歌元素,如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2. 示范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诗歌元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教学音频:经典音乐作品,用于示范和分析。
3. 创作工具:音响设备、乐器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创作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诗歌元素。
3.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4. 展示:各组学生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拓展:推荐相关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品创作:评估学生在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时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学生活动
教学构想
作品
赏析
古代作品赏析
1、导入2、《阳关三叠》赏析(浏览欣
1、请欣赏文字后回答:是诗还是歌?(播放《阳关三叠》诗歌幻灯)学生自由回答(答案不一),老师暂不肯定答案。2.我们将诗歌配上音乐来欣赏一次(播放音乐课件)、赏析作品。学生再次回答,老师结论:是诗更是歌。3.导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学习。
群众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
《义,我国的争有密切关系,如法国的《马赛曲》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
、艺术歌曲(播放幻灯)2
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世纪初,19 18世纪末通称艺术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学生1、自由回答。2、听赏音乐片段。在老、3
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明确本课的教学目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赏)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揭示了了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言语与歌唱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诗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春秋《诗经》、战国《楚辞》,以及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诗歌和音乐在产生、表达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音乐能最直接的表现和激发情感,能在声音的运动中直接的表现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种种情感,音乐的情感启发,可以使欣赏者积极的调动各种情感触觉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1、可以按演唱形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概述1.1 音乐与诗歌的内在联系1.2 音乐与诗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融发展1.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音乐元素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2.1 节奏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2.2 旋律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2.3 和声在诗歌创作中的融合第三章:诗歌形式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3.1 抒情诗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3.2 叙事诗在音乐作品中的呈现3.3 散文诗在音乐作品中的改编第四章:经典音乐与诗歌作品的交融分析4.1 西方经典音乐与诗歌作品的交融案例4.2 中国经典音乐与诗歌作品的交融案例4.3 比较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特点与差异第五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创作实践5.1 创作准备与构思5.2 创作过程与方法5.3 作品展示与评价第六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表现手法6.1 声音与文字的相互呼应6.2 情感表达的共鸣与传递6.3 视觉与听觉的跨界融合第七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演出形式7.1 音乐会与诗歌朗诵的结合7.2 音乐剧与诗歌的融合演出7.3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第八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教育应用8.1 音乐教育中的诗歌融入8.2 诗歌教育中的音乐元素运用8.3 跨学科教学中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第九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审美探讨9.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审美特征9.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审美价值9.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审美教育意义第十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未来展望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音乐与诗歌交融10.2 科技发展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影响10.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概述重点关注内容:音乐与诗歌的内在联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融发展、交融的意义与价值。
补充说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可以从艺术形式、情感表达、创作灵感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交融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
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诗歌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
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3.能背唱《春晓》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与古体诗词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教具与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本课学习的意图和目的。
二.新课。
(一)诗乐合一。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
“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
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欣赏《陋室铭》配乐诗朗诵和吟唱两种表达方式。
(二)以乐从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1.欣赏《春晓》通过配乐诗朗诵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把握诗境。
《春晓》是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诗文清新自然、声景俱全.仔细玩味,令人于平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真谛。
短短的四个浅近易懂的小句毫无雕琢痕迹和造作情感,浸透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光的热爱之心和喜悦之情。
通过分析^p 、演唱主题,了解与诗歌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春晓》一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四个小乐句构成。
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都采用了×·××××的节奏型。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高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创作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2. 经典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欣赏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创作方法与技巧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经典作品。
2. 欣赏法: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美。
3. 实践法:分组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评价法: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2. 教学素材:经典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音频、视频资料。
3. 创作工具:乐器、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经典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雨打芭蕉》为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美。
2. 讲解: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阐述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艺术特点。
3. 欣赏:欣赏一系列经典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分析作品中的交融手法。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尝试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提供创作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与诗歌交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分析其差异和特色。
2. 跨界合作:邀请诗人、作曲家等进行讲座或互动,分享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创作经验。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拓宽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合作、沟通能力等。
2. 作品评价:从旋律、节奏、诗歌内容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概述1.1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历史介绍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分析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例如古代的诗歌演唱传统。
1.2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影响探讨音乐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如韵律、节奏、音韵等。
分析诗歌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如歌词的题材、情感表达等。
第二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1 诗歌的节奏介绍诗歌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不同节奏类型的诗歌,如押韵诗、自由诗等。
2.2 诗歌的韵律讲解韵律的定义和作用。
探讨不同韵律形式的诗歌,如AABB、ABAB等。
第三章:音乐的表现手法与诗歌的结合3.1 音乐的旋律与诗歌的配合介绍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和与诗歌的结合方式。
分析旋律如何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相协调。
3.2 音乐的和声与诗歌的交融讲解和声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探讨和声如何与诗歌的情感和意境相互融合。
第四章:诗歌的演唱技巧4.1 诗歌的朗读与发音介绍诗歌朗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分析如何正确发音和语调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4.2 诗歌的演唱与音乐伴奏的配合探讨如何将诗歌与音乐伴奏有效结合,创造出感染力强的演唱效果。
分析不同音乐风格与诗歌的搭配方式。
第五章:音乐与诗歌的创作实践5.1 音乐与诗歌的协作创作介绍音乐与诗歌协作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探讨诗人与作曲家如何共同创作出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
5.2 学生音乐与诗歌创作展示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音乐与诗歌的情感表达6.1 音乐与诗歌的情感共鸣分析音乐与诗歌如何共同表达情感。
探讨音乐与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互补充。
6.2 音乐与诗歌的情感传递讲解情感在音乐与诗歌中的传递方式。
探讨音乐与诗歌如何通过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传递情感。
第七章:音乐与诗歌的意境创造介绍音乐与诗歌意境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音乐与诗歌如何通过旋律、歌词、节奏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7.2 音乐与诗歌的意境融合探讨音乐与诗歌在意境上的相互融合。
高中音乐交响诗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响乐和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和创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交响乐和诗歌的交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知识与技能:掌握交响乐和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交响乐和诗歌的内在联系,能够欣赏和评价交响诗歌作品。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交响乐和诗歌的交融特点,分析交响诗歌作品的音乐和诗歌元素。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交响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交响乐作品录音3. 诗歌文本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交响乐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交响乐和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历史渊源。
2. 分析交响乐和诗歌的交融特点,如音乐与诗歌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交响诗歌作品,如《马勒第五交响曲》中的《夜曲》与《诗歌》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和诗歌元素。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播放所选交响诗歌作品,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作品的音乐和诗歌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音乐和诗歌元素,如节奏、旋律、情感等。
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一段简单的交响诗歌,要求结合音乐和诗歌元素。
2.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响乐和诗歌的交融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表现。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交响诗歌作品的质量。
3.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对交响乐和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高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丰富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分析3. 创作与表演: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创作与表演,亲身体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创作与表演的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美妙。
2. 讲解: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
3. 实践:分组让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
4.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与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诗歌交融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创作与表演:评价学生在创作与表演中的表现,鼓励创意与个性。
六、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与方法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欣赏与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与方法。
2. 欣赏法:播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艺术形式。
2. 讲解:讲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与方法。
3. 欣赏:播放一系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4. 讨论:分组让学生就欣赏的作品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壱、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诗歌,就是诗和歌密不可分。
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始制乐,以赏诸侯。
”是中国最早的琴歌。
《诗经》里记载,“如鼓琴瑟”“鼓瑟鼓琴”“琴瑟友之”。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经三百五十篇,孔子皆弦歌之。
”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琴歌在三百五十篇中的特殊地位,说明琴歌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是可以边弹边吟诵的。
弐、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央视的经典传承节目就是把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注重时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表达。
节目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让大众从更年轻化的语态表达中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参、放幻灯片2,王维的《阳关三叠》,我们曾经欣赏过古代琴歌的表演,今天这首曲目加入了钢琴等现代乐器,演唱者用方言来演绎了这首古诗,放幻灯片3 视频。
看完后教师发表感叹:真是送君一别,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泪下。
四、幻灯片4,王维的《山居秋暝》,寄情闲云野鹤,悠悠山水田园,中国古典山水诗中,总蕴含着一种淡泊宁静与自然相亲相拥的生活之美。
我们来欣赏霍尊演绎的《山居秋暝》,放幻灯片5 视频。
厦门六中的合唱团演唱的安卡贝拉优美动听,而且加上了身体自然的打ft动作,犹如一群活泼美丽的浣纱少女。
五、放幻灯片6,《将进酒》是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曲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我们来欣赏凤凰传奇的演绎作品,放幻灯片7 视频。
教师提问:女声的旋律节奏怎么样,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男声的节奏怎么样,情感表达如何?在旋律上起伏大,充分体现了李白的特色,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
学案设计:南通市启秀中学艺术学科贲道宏
课题:乘着歌声的翅膀——外国作品赏析
课程学习内容: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一课(借鉴沪版教材)。
课程学习目标:
1、能够专注地欣赏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外国音乐作品。
2、赏析音乐作品,学习和回顾曲式结构、音色,力度等
音乐要素对于表现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
3、师生共同探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增强学生对音乐与
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学习准备:1、学生在课前了解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内在联系。
2、教师搜集最具代表性的外国音乐作品,制作课件。
学习方法:自学、议论、引导法;对比法;情境体验法。
学习过程设计:
2010年12月7日。
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高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名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和相互融合的特点;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体验音乐与诗歌的美妙融合。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方式;2. 学会欣赏并理解音乐与诗歌的融合作品。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创作和表演;2. 培养学生的音乐与诗歌的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1. 音乐与诗歌的融合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2. 复印诗歌和乐谱;3. 准备乐器和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音乐和诗歌的特点,提问他们对音乐和诗歌的看法。
2. 通过展示一段音乐和诗歌的融合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音乐和诗歌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看法,并找出几个例子。
2. 学生汇报: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介绍他们讨论的结果并分享例子。
Step 3: 欣赏(15分钟)1. 播放一段音乐与诗歌融合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和观看,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和诗歌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Step 4: 创作(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经过讨论和头脑风暴,选择一首诗歌和一段音乐进行融合。
2. 学生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负责改编诗歌,增加音乐元素;另一部分学生负责创作配乐。
3. 学生进行排练和录音。
Step 5: 表演与分享(2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音乐与诗歌融合作品,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意见,小组进行改进并再次表演。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他们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学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音乐与诗歌融合作品的欣赏机会,引导他们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体验情感,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如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
3. 创作实践: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并为其配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
2. 学生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分析实例。
2. 示范法:播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让学生感受。
3. 创作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创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教学音频:包含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实例。
3. 创作素材:提供一定的诗歌创作素材,如诗句、音乐片段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3. 实例分析:播放古典诗词歌曲、现代诗歌配乐等实例,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妙。
4. 创作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创作一首诗歌,并为其配乐。
5. 作品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自主查找更多关于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进行欣赏和分析。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素材。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与诗歌的讲座、演出等活动,拓宽视野。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课题,进行课题研究。
3. 开展音乐与诗歌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十、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创作实践的成果。
3. 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1、群众歌曲(播放幻灯)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群众歌曲,起宣传鼓舞作用。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群众歌曲绝大多数是创作歌曲,也有根据民歌填词的。群众歌曲又可按题材内容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或轮唱,亦有用合唱形式的,有无伴奏均可。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有时很难截然划分。一般说来,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几段歌词用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结构上往往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艺术歌曲多是通谱歌曲,即每段歌词均用不同的音乐,但也并非绝对如此。群众歌曲的音乐往往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因而有时可以另填歌词;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予以分解。这两类歌曲的名称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国家内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群众歌曲的概念有所扩大,已不限于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题材。近年来的群众歌曲,尤其是学生歌曲,与通俗歌曲很难区分。
(结束语)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灵魂中没有诗情的人,也绝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教学后记
1、本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比较开阔,既学习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也具体到了声乐体裁的学习——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既让学生体验欣赏了中外古代作品,也体验欣赏了近现代作品,并从作品欣赏与分析中掌握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知识。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揭示了了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言语与歌唱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诗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春秋《诗经》、战国《楚辞》,以及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诗歌和音乐在产生、表达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音乐能最直接的表现和激发情感,能在声音的运动中直接的表现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种种情感,音乐的情感启发,可以使欣赏者积极的调动各种情感触觉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高中音乐诗词导入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与诗词的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强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方式。
2. 诗词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的诗词元素。
2. 如何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平湖秋月》等。
2. 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二、讲解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与诗词的关系,强调音乐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如古典诗词、现代诗词等。
3. 教师举例说明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方式,如歌曲、器乐、戏曲等。
三、实践1. 教师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如《静夜思》、《庐山谣》等。
2. 教师播放与这首诗词相匹配的音乐,如《庐山谣》与《庐山谣》曲。
3. 学生跟随音乐,尝试朗诵这首诗词,感受音乐与诗词的融合。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诗词的契合点,如节奏、旋律、情感等。
四、拓展1. 教师介绍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词曲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位音乐家或词曲作家,搜集其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诗词的关系。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诗词的文化底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的诗词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与诗词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启东陆莺燕) 【课题】黄河大合唱【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选用】湘教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之第一章节《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第二课时)【课前准备】请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教学内容】1、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感受、分析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能够简述作品的思想内涵,充分领会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l、乐于聆听和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体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交流与展示”、“听赏与体验”、“思考与反馈”、“探究与总结”等形式,感受并分辨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
3、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了解作品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教学重点】听赏并分析《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具体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多媒体屏幕上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图片及动态视频,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片段。
2、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设计意图: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场面,意在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导课形式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二、新课教授A、交流与展示生:分组交流,请小组代表进行陈述:1、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
2、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的名称等。
师:对学生的交流和陈述进行概括和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展示交流,能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
高中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
高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美感。
2.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诗歌的定义及特点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意义3.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案例分析4.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践操作5. 诗歌创作与音乐编曲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定义、特点及交融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创作。
4. 创作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和音乐编曲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音乐与诗歌的定义、特点、交融案例等。
2. 教学素材:包括诗歌文本、音乐作品等。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兴趣。
2. 讲解音乐与诗歌的定义、特点及交融意义。
3. 分析具体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让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实践操作,指导并点评。
6.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创作中收获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与诗歌交融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理论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创意、协作、技巧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音乐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主题班会或社团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与诗歌的关系1.1 音乐与诗歌的定义音乐: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定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1.2 音乐与诗歌的相似之处节奏与韵律:音乐和诗歌都具有节奏和韵律,可以通过韵律的起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情感表达:音乐和诗歌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手段,可以通过声音和语言来触动人的心灵。
1.3 音乐与诗歌的不同之处表现形式:音乐主要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诗歌则主要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
创作方式:音乐通常需要乐器或声音的辅助,而诗歌则主要依靠语言的构建。
第二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方式2.1 诗歌的节奏与音乐的旋律相结合通过将诗歌的节奏与音乐的旋律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
2.2 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和声相结合通过将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和声相结合,可以营造出和谐的音乐氛围,增强情感的传达。
2.3 诗歌的语言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通过将诗歌的语言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第三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践3.1 选择一首诗歌选择一首具有明显节奏和韵律的诗歌,以便与音乐相结合。
3.2 创作音乐的旋律和和声根据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创作音乐的旋律和和声,以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3.3 朗读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在音乐伴奏下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效果,进一步理解和欣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之美。
第四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应用4.1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演,可以选择独奏、合唱等形式,展示音乐与诗歌交融的魅力。
4.2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创作,可以自由选择诗歌和音乐元素,发挥创意,创作出独特的音乐与诗歌作品。
4.3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作品,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艺术效果和内涵。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与诗歌的关系1.1 音乐与诗歌的定义解释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解释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1.2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影响讨论音乐对诗歌创作的影响:音乐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情感,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富有韵律和音乐性的诗歌。
讨论诗歌对音乐创作的影响:诗歌的语言和节奏可以启发音乐家创作出更富有诗意和情感的音乐作品。
第二章:音乐与诗歌的形式与结构2.1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介绍诗歌的形式:包括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
介绍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行、诗节、押韵、节奏等。
2.2 音乐的形式与结构介绍音乐的形式: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
介绍音乐的结构:包括乐章、奏鸣曲、交响曲等。
第三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实例分析3.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分析具体的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实例,如歌曲的歌词与旋律的关系。
3.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讨论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技巧,如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四章:音乐与诗歌的创作与实践4.1 诗歌的创作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包括选择主题、构思内容、注重语言和节奏等。
4.2 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包括选择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以及创作曲式和结构。
第五章: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演与评价5.1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演指导学生进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演,包括选择合适的诗歌和音乐作品,进行演唱、演奏或其他形式的表演。
5.2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评价对学生的音乐与诗歌交融表演进行评价,包括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表演技巧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程度。
第六章: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6.1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背景探讨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形式。
6.2 音乐与诗歌交融的文化意义分析音乐与诗歌交融在各个文化中的意义,包括反映社会现象、传递情感、表达哲学思想等。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案例
音乐与诗歌的交Leabharlann 教学案例 ◆ 顾晓琼 ( 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
教学领域 : 欣赏课 教学对象 : 高一年级 教材 : 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 ・ 音 乐《 音乐鉴 赏》( 湖 南文艺 出 版社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 的内容 是在 学生 以前学 习的基础 上 , 进 一步学 习声 乐 体 裁 的 内容 之 一 , 即 群 众 歌 曲和 艺 术 歌 曲 , 这 是产生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 , 根据其在社会生活 中所起的作用而 区分 的。所 以, 课 堂上要 多让 学生聆 听 音乐 , 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传达 出的情感 , 通过合 作探 究来分 辨出群 众歌 曲 和艺术歌 曲不 同的艺术特 色 , 并通过 欣 赏歌 曲理解 声乐体 裁 划分 的相对 性。 由于溧水是刚 刚由县 划 区, 学 生的整 体音 乐素 养还没 达到 市 区的水 平, 因此我挑选 了一首学生 比较 熟悉 的群 众歌 曲 , 让 学生演 唱并体会 群众 歌 曲的艺术特色 . 也能从 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材分析 : 《 音 乐与诗歌 的交融》 这一课 , 我觉得书 中提供 的某些材料 , 容易 引起歧义 。例如 , 《 我爱你 , 中国》, 开头 演唱技巧 难度大 , 学 生会认 为 是 艺 术 歌 曲 。但 中 间副 歌 部 分 的 旋 律 又 是 大 家 十 分 熟 悉 的 , 甚 至在 1 9 8 0年 被评 为优秀群众歌 曲。所 以, 对于本课的教学 , 我选择 了学生熟悉 的《 歌 唱 祖 国》以及非常著名的艺术歌曲舒伯特的《 魔王》 进行教学。 教学 内容 : 第五单元/ 音乐与 诗歌 的交融/ 第一 课时 :《 群众歌 曲与 艺 术歌 曲》 . 教 学 目标 : 1 . 能认真聆听《 歌唱祖国》 《 魔王》 这两首声乐作品 , 感受群众歌曲与艺 术 歌 曲 的不 同艺 术 特 色 . 能够简述他们的含义。 2 . 能够用铿锵有力的声 音演 唱《歌唱 祖国》; 能 积极参 与《 魔 王》的表 演、 讨论等互动活动 , 加深音乐与诗歌交融 的理 解 , 提高探究 能力和思辨 能 力, 并在 创 作 中培 养学 生 创 编 表 演 的 能 力 。 3 . 通过对本课 的学 习。 学 生能够 深切体 会到音 乐与诗 歌交融 后 , 在 情 感表达 上的效果 , 并且能够区分群众歌 曲与艺术歌曲。 教 学重难 点: 能够感知音 乐特点 , 体会 到音 乐与诗歌交融 后效果 , 并且 能够 区分群众 歌曲与艺术歌 曲。 教 学用具 : 多媒体课件 、 钢琴 、 小提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析与古诗词和近现代诗词相关的歌曲,并通过朗诵、分析、学唱、体会等环节,感受音乐与诗歌之间的交融,感受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色。
2、通过赏析和音乐活动使学生对以诗歌作为创作依据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对诗歌和音乐相交融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审美价值的理解。
并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体验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1、音乐与诗歌的交融2、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重点中外古代和近现代作品欣赏教学难点1、对诗词韵味与歌曲意境之间联系的把握2、对音乐与诗歌之间相互交融的基础的理解教学方法设疑导入法、兴趣导入法、对比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钢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构想作品赏析古代作品赏析1、导入2、《阳关三叠》赏析(浏览欣1、请欣赏文字后回答:是诗还是歌?(播放《阳关三叠》诗歌幻灯)学生自由回答(答案不一),老师暂不肯定答案。
2.我们将诗歌配上音乐来欣赏一次(播放音乐课件)、赏析作品。
学生再次回答,老师结论:是诗更是歌。
3.导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学习。
1、学生自由回答。
2、听赏音乐片段。
3、在老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明确本课的教学目赏)《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揭示了了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言语与歌唱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诗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春秋《诗经》、战国《楚辞》,以及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诗歌和音乐在产生、表达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音乐能最直接的表现和激发情感,能在声音的运动中直接的表现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种种情感,音乐的情感启发,可以使欣赏者积极的调动各种情感触觉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的。
《虞美人》赏析(重点欣赏.)1、展示诗歌《虞美人》(播放幻灯),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每句末压韵的关键字,领悟韵律美。
2、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1、学生齐朗诵。
2、体验诗歌的韵律感,把握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音乐与诗歌交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3、欣赏歌曲《几多愁》。
(播放“作品赏析”幻灯)4、作品赏析: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滋味?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已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播放幻灯)的凄楚情绪。
3、欣赏歌曲《几多愁》。
融的魅力。
近现代作品赏析重点欣赏导入“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学习: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是一首好的诗歌。
请一学生朗诵《我爱你,中国》第一段。
1、《我爱你,中国》听赏与体验。
(播放幻灯)1、请一学生朗诵第一段歌词。
2、体验其中炽热的爱国情感。
3、赏析作品。
拓宽学生知识面,结合近现代歌曲作品,深切感受音乐①听赏与体验。
(播放幻灯)②音乐家介绍:郑秋枫(1931——)。
(幻灯)与诗歌的交融性。
浏览欣赏2、《马赛曲》听赏与体验。
(播放幻灯)①鉴赏提示。
(播放幻灯)②相关链接。
(播放幻灯)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听赏与体验。
(播放幻灯)①鉴赏提示。
(播放幻灯)②音乐家介绍:谷建芬(1935——)。
(播放幻灯)互动地带:这首歌中约定二十年以后我们再相会,二十年已经过去了,这些年轻的朋友相会了吗?作曲家谷建芬又写了一首歌曲,你能说出歌名吗(《二十年后再相会》)?课后请找来听唱体验。
4、《菩提树》听赏与体验。
(播放幻灯)①鉴赏提示。
(播放幻灯)②音乐家介绍:舒伯特(1797——1828)。
(播放幻灯)1、听赏《马赛曲》体验强烈的爱国热情。
2、随乐哼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体会年轻人充满自信、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
3、听赏《菩提树》,体验流浪、凄凉之苦。
音乐的体裁——声乐体裁通过以上作品欣赏,总结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特点: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固定样式就是歌曲,歌曲1、学生可以按演唱形让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这一音乐艺术随社会发展产生了多种样式——声乐体裁。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所学的体裁形式)1、群众歌曲(播放幻灯)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
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群众歌曲,起宣传鼓舞作用。
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
群众歌曲绝大多数是创作歌曲,也有根据民歌填词的。
群众歌曲又可按题材内容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
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或轮唱,亦有用合唱形式的,有无伴奏均可。
群众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争有密切关系,如法国的《马赛曲》,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
2、艺术歌曲(播放幻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式、题材、社会功能分类。
2、思考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区别。
结合直接凝聚在歌曲这一固定样式上,使学生对声乐体裁有所了解。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有时很难截然划分。
一般说来,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几段歌词用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结构上往往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艺术歌曲多是通谱歌曲,即每段歌词均用不同的音乐,但也并非绝对如此。
群众歌曲的音乐往往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因而有时可以另填歌词;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予以分解。
这两类歌曲的名称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国家内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群众歌曲的概念有所扩大,已不限于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题材。
近年来的群众歌曲,尤其是学生歌曲,与通俗歌曲很难区分。
活动与探究(播放幻灯)唱一唱《和未来有约》,你认为它属于哪种声乐体裁,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通俗、群众、创作歌曲等)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共生性等)通过学习,再次回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讨论总结:结合本课欣赏内容来理解诗歌的美和音乐的美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和诗歌的交融性: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谐的韵律感、抑扬顿挫的线条感。
由于节奏是诗歌的力量所在,使其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强烈的情感表达是二者结合的共性所在。
积极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音乐与诗歌的经过作品欣赏后,让学生结合欣赏体会,总结出音乐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使诗歌所表达的形象更为绚丽多彩。
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这既说明了音乐与诗歌具有强烈的交融性,也说明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在诗歌深厚的底蕴中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尽善尽美,在艺术的综合表现上更加满足了人们的多角度审美需求。
交融性。
与诗歌的交融性。
互动环节:表现与创造根据你所掌握的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朗诵与歌唱的艺术魅力,体验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的优美意境。
1、学生朗诵《送别》(背景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学生齐唱《送别》(钢琴伴奏)1、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2、学生随钢琴齐唱,体验非凡的意境之美。
再一次将音乐与诗歌结合在一起,通过互动,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
课堂小结拓展与探究通过作品赏析与演唱,我们了解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并基本掌握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体裁分类,深切地感受了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情感表达魅力。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的多元文化关系。
(结束语)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灵魂中没有诗情的人,也绝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教学后记1、本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比较开阔,既学习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也具体到了声乐体裁的学习——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既让学生体验欣赏了中外古代作品,也体验欣赏了近现代作品,并从作品欣赏与分析中掌握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知识。
2、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音乐欣赏、探究、实践能力。
3、本堂课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较多,极少部分学生难消化;涉及音像资料多,老师取舍过于灵活;如果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凑,可能课堂时间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