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八章r
传播学概论学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学习笔记传播学概论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
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
(1)人际传播模式:人际传播过程是一个讯息循环反复周流不息的过程,参与双方同时具有发出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功能。
(2)大众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讯息,经过译码,然后通过编码发出。
由于媒介组织的放大作用,输入讯息只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而输出讯息却是面对广大受众。
(3)评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它代表的是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者出发,凸显了信息反馈和传播互动等特征。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只是把传播过程当成一个封闭的内部过程来考察,而忽略了传播过程之外的许多因素。
胡正荣老师传播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辞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第四节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提出“5W”模式:谁在传播控制分析传播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向谁传播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如何效果分析2、卢因库尔特·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
第二章传播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1、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英语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原义为“分享”、“共有”。
“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信息的流动。
2、传播学者对传播的定义徐耀魁:“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张国良:“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他们从共享、互动关系、符号以及目的、影响、反应等诸多方面对传播下了定义。
本书作者认为:传播。
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第三章传播材料论第一节信息一、信息及其实质1、几种对信息的界定(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量度,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6)信息是由物力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2、传播学所指的信息是精神产物,它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稳定性的任何事物。
[高等教育]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复习资料 精心整理
传播学课程安排1、传播,传播学2、信息、符号与讯息3、传播类型4、传播模式5、传播者6、传播内容7、传播媒介8、受众9、传播效果10、传播研究方法11、传播学批判学派参考书目1、《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 …………生动流畅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通俗易懂3、《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丰富翔实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成熟完备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理论源头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经典教材7、《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学科历史8、《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料汇总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I、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2、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基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受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影响,社会科学多为定量研究,人文科学多为定性。
(一)定量研究方法(又叫实证研究法,量化研究法):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理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二)定性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法、质化研究法):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
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播,其主体是人或组织,客体是信息。属于组织传播。) (8)报纸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其
主体是人,客体是信息。属于大众传播。)
第三章 传播材料论 一、填空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 _______ ,也 不是 _______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 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 。 二、名词解释 1.信息 2.符号 3.讯息 三、简答 1.信息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 2.符号有哪些特性?举例说明。 3.信息、符号、讯息三者的关系如何? 四、练习 1.思考一下,这个客观世界当中,哪些东西是物质的,哪些是能 量的,又有哪些是信息的呢?属于信息范畴的东西能否单独存在? 2.例: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各自拥有几 个苹果?甲有一个单位的信息,乙有一个单位的信息,两个人交换,各 自拥有几个单位的信息?上述例子,说明信息的交换,与物质、能量的 交换有什么根本不同? 3.看到红色 ■■■■,你会联想到什么?列举十个你联想到的事 物、意义、观念等。据此,以红色作为符号的一个例子,思考符号的定 义、特性。 4.你和朋友的一次面对面交谈中,使用了哪些符号?在一次电话 交谈中,使用了哪些符号?在一场古代战争中,信息的传播会使用哪些 符号?在一份报纸的版面中,使用了哪些符号?在一期广播节目中,使 用了哪些符号?在一期电视节目中,使用了哪些符号?在一个网站的网 页中,使用了哪些符号?
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 communication(名词) 。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 自我传播 、 人际传播 、 组织传播 和 大众传播 。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 符号与信号 时代、 说 话和语言 时代、 文字 时代、 印刷 时代、 大众传播 时代和 网络传播 时代。 二、名词解释 传播:信息的流动过程。 三、论述 简述人类传播历史演进的过程,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答:(1)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①符号和信号时代 ②说话和语言时代 ③文字时代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传播者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
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
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
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
三、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把关” (1)卢因
1947《群体生活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 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 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 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电视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改变了人 们的价值观。
网络时代的网虫和网瘾症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及意义
(一)新媒介的主要领域 1.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2.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3.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4.实时传播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 化 (二)防止“电子乌托邦”思想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价值的九要素: 1. 及时性 2. 显著性 3. 明晰性 4. 文化接进性 5. 预期性 6. 出乎意料性 7. 连续性 8. 组合性 9. 社会文化价值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 治
新闻价值八要素 1. 及时性 2. 冲击性、重要性 3. 所涉及名人的显赫性 4. 与读者和听众的接近性 5. 冲突性 6. 事件的不同寻常性 7. 当下性 8. 必要性 ……美国的梅尔文· 门彻
(2)怀特
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N1
N
N2
N3 N4
N2`
N3`
M
N1 N4
1950年,怀特,《把关人:一个新闻选 择的个案研究》: 对一家报纸的电讯编辑的工作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该报电讯编辑接收到的通讯 社(美联社、合众社、国际社)一周的 稿件选用情况大抵有如下特点:(1) 只有10%的要闻被选用;(2)电讯稿 在内容上比例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 全国性政治新闻和人情味、趣味性新闻 占总量的三分之二;(3)收进电讯稿 各类比率和实际采用的各类比率大致接 近。
传播学概论-第八章受众
本章重点:意见领袖 本章难点:受众的反馈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 教学课时:6
我们思考一下下面的几个代词:
他:个人层面的传播者(如郎永淳、红霞、赵普、张羽等)
他们:媒介组织(中央电视台等)
我
个体
受众
我们
群体(老师、记者、家长、行政官员、普通农民、灾民等)
由这些代词,我们可以看到,受众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第二节 受众研究理论
一、个人差异论 霍夫兰提出(见 204 页) 二、社会类型论 赖利等提出(见 205 页) 三、社会关系论 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205 页) 四、满足需要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研究把受众成员看 成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 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 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 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 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研究 最早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形态进行考察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 H·赫 卓格。他对一个名为“专家知识竞赛”的广播节目的 11 位爱好者进行了详细的
3、自主性:对信息产品的选择、理解和判断。 4、自在性:是十分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 谁掌握了受众,谁就掌握了一切。
三、受众的类型 1、积极选择型和随意旁观型 如股票的股民和电视剧的观众 2、纯粹受众和介质受众 纯粹受众又叫终极受众,是指只接受信息而不做“二传手”的人。 介质受众是指介于传播者和纯粹受众之间的一些人,如翻译、传话人、意见 领袖等。 3、预期受众、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4、俯视型受众、仰视型受众和平视型受众 如评委、追星族等。 四、受众的权利 1、选择权 2、传播权(the right to communication)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 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3、知晓权(知情权 the right to know)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 的权利。 传播权和知晓权的思想起源于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和 “主权在民”的学说,在现代社会已成了普遍的人权和民主原则。 4、媒体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即一般社会成员利 用传播媒介阐述自己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 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1967 年,美国学者 J·A·巴隆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接近媒 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的概念。 1973 年,又发表《为了谁的出版自由——论媒介接近权》,对这个权利概念进行 了系统的论述。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媒介必须向受众开放。它包括: (1)、表达权:也就是反馈(意见广告)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受众刊登的意见。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传播学年度总论综合与部分起源方法应用笔记(doc 45页)
2007传播学总论综合和部分起源方法应用笔记《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华夏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关本复习大纲本大纲以《传播学总论》一书为主线,其结构与《总论》一书一致,同时将《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的重点内容整合到大纲中。
对于重点问题,在最后以专题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对答大论述题较为有用。
有关复习1.四本书中《总论》和《起源》最为重要,命题分值最高,2004年考试占到150分中的125分,2003年占到150分中的105分(其他45分均为新闻史内容,04年不再考)。
因此这两本书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并且在整个复习阶段最好做到书不离手。
2.《总论》一书是四本书中唯一的中国学者的著作,优点在于条理清晰,结构适合本国人阅读,同时语言较为精炼,因此要以此书作为复习的主线;其缺点在于对有些问题论述过于简单,因此要加以补充。
该书中的内容足以应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而论述题则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补充提炼。
最后一章实践论内容过老,可以不作为重点。
3.《起源》是美国实用主义传播学的经典著作,里面很多理论对于《总论》一书是极为必要的补充。
同时该书有大量案例,对于重点案例应该有所了解,以应付论述题中的“举例说明”。
该书重点在第六章2007传播学总论综合和部分起源方法应用笔记《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华夏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关本复习大纲本大纲以《传播学总论》一书为主线,其结构与《总论》一书一致,同时将《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的重点内容整合到大纲中。
对于重点问题,在最后以专题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对答大论述题较为有用。
传播学概论 详细笔记 胡正荣 2017版
传播学概论详细笔记主编胡正荣副主编周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传播学史第一节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章传播学论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_______ 、心理学家_______ 、社会学家_______ 和心理学家_______ 。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_______ 。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2.施拉姆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3.简述传播学五位早期学者的主要贡献。
四、论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五、练习翻阅重要的新闻传播学刊物,如《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了解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方法,及热点问题。
习题答案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答: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答: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传播学概论总结归纳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46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1.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信息如何在各种社会情境中产生、传递、接收和理解。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类型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朋友之间的聊天、家人之间的沟通。
群体传播则发生在具有共同目标和身份的群体中,如小组讨论、团队协作。
组织传播涉及企业、政府等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流动。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最经典的线性传播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将传播过程分为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五个部分,强调了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但忽略了反馈和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影响。
2、控制论传播模式以维纳的控制论为基础的传播模式,如德弗勒模式,增加了反馈环节,认识到传播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可以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
3、互动传播模式以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为代表,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循环互动来完成传播过程。
4、系统传播模式如赖利夫妇的模式,将传播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传播的类型1、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个人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如思考、回忆、想象等。
2、人际传播这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其特点包括直接性、随意性、双向性和反馈及时等。
3、群体传播指在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
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等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4、组织传播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活动。
包括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等方向。
5、大众传播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向广泛的、不特定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具有传播者专业化、传播手段现代化、传播内容大众化等特点。
四、传播的功能1、监视环境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各种信息。
传播学概论辅导(每章的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 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八章r
第八章传播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内容一、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具体的说,就是媒介的各种产品,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等。
抽象的说,就是经过符号再现的信息。
信息的三个层次: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大量化、复制化1、综合性2、公开性3、开放性4、大众性二、西方大众传播内容1,信息娱乐:Infortainment西方传统将大众传播内容分为信息与娱乐现在,两者不再泾渭分明新闻领域:丹·拉瑟的“后院篱笆原则”例: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戴安娜王妃诞下小王子——如何排序?与“黄色新闻”有历史渊源更是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对大众传播侵蚀的产物2,低级趣味内容德弗勒:低级趣味内容即那些不断触怒批评家,广泛传布并拥有广大受众的内容,例如强调暴力的犯罪电视剧,有线电视,录像带和电影中公开的色情、日间电视剧、供认隐私的杂志、犯罪漫画、挑逗性音乐,或其他被广泛认为起到降低情趣、败坏道德或刺激社会所不容许的行为的作用的内容。
“低级趣味内容”是美国大众传播系统的核心,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吸引大量受众,增加视听率,实现经济利润“从系统的观点看,理想的内容应能够获取受众成员的注意力,说服他们购买货物,同时又保持在道德准则和趣味标准范围之内,以便不引起管制机构的反对行动”——德弗勒西方学者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分析结论:1,内容经过高度选择和抽样;2,相当大量是娱乐性的,而非消息性的。
分散而非集中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3,形式上简单,内容上通俗平易,以满足最大量受众的需要。
第二节大众传播内容研究一、大众传播内容研究的目的:1、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媒介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播者更好的进行传播内容的制作服务。
2、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控制分析结合起来,可以透过最终的信息产品分析传播者的意图和观念。
3、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能够对哪些受众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传播学重点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①媒介制度。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七章.r资料
第七章传播者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
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
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弊端: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
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八讲_受众
C、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 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缩写; 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说法; 避免虚构性的提问; 避免主观诱导提问; 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避免同一个选项双重提问; 留意提问顺序可能造成的影响; 先问事实性问题,再问评价性问题,将调查对 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最后。
财经专业频道的时段安排:围绕股市活动 早上安排新闻综述和今天财经活动展望 上午和下午股市繁忙阶段是黄金时间 中午安排评论性节目,进行休息和思考 晚上安排一天的总结和回顾 深夜安排其他新闻节目
(三)节目编排技巧
横向的节目编排策略 纵向的节目编排策略 针对竞争对手的策略 黄金时段编排策略
水平策略、棋盘策略 垂直策略 承袭策略、前瞻策略、搭帐篷策略、吊床策略 正面策略、反向策略 阻扰策略、防御型策略、攻击性策略 强棒出击策略、提前策略、无缝隙策略
(2)对问卷进行试测和修改 培训调查员 (3)进行实际调查 当面访问 邮寄问卷 电话访问
4、整理分析数据
计算信度、效度、方差、置信区间 归纳总体情况 进行因果分析
附:一个频道的节目编排规律
根据目标受众群的收视习惯,用合适的节目填 充合适的时段,使用节目编排技巧来提高收 视率。
(1)合适的节目 1、节目的类型、样式、主题、风格、长度 2、节目的收视率和欣赏指数 3、节目的成本和可能的收益 4、节目的竞争对手
五、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 2、交流权 3、讨论权 4、补偿权
Access to Media 传播权 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
六、受众观念的演变
(1)从被动到主动
被动的受众: 顽固的受众: 主动的受众: 靶子论 1964鲍尔 1979布卢姆勒
1、个人差异论 2、社会分化论 3、社会关系论 4、文化规范论 5、社会参与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八章r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八章r
第八章传播内容第一节大众传播内容一、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
具体来说,它是各种媒体产品,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
也就是说,抽象信息的表示。
三个级别的信息:
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大量化、复制化1、综合性2、公开性3、开放性4、大众性
二、西方大众传播内容1,信息娱乐
西方传统将大众传播内容分为信息与娱乐现在,两者不再泾渭分明
新闻业:丹·拉瑟的“后院篱笆原则”
例: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戴安娜王妃诞下小王子――如何排序?与“黄色新闻”有历史渊源
它也是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大众传播的侵蚀的产物。
2.口味含量低
德弗勒:低级趣味内容即那些不断触怒批评家,广泛传布并拥有广大受众的内容,例
如强调暴力的犯罪电视剧,有线电视,录像带和电影中公开的色情、日间电视剧、供认隐
私的杂志、犯罪漫画、挑逗性音乐,或其他被广泛认为起到降低情趣、败坏道德或刺激社
会所不容许的行为的作用的内容。
“低品味内容”是美国大众传播系统的核心,它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吸引大量观众,提高视听率,实现经济效益
“从系统的观点看,理想的内容应能够获取受众成员的注意力,说服他们购买货物,
同时又保持在道德准则和趣味标准范围之内,以便不引起管制机构的反对行动”――德弗
勒
西方学者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分析结论:1。
内容经过高度挑选和抽样;
2,相当大量是娱乐性的,而非消息性的。
分散而非集中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3,
形式上简单,内容上通俗平易,以满足最大量受众的需要。
第二节大众传播内容研究一、
大众传播内容研究的目的:
1.将大众传播内容研究与媒体分析相结合,可以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播者提供更好的传播内容制作服务。
2、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控制分析结合起来,可以透过最终的信息产品分析传
播者的意图和观念。
3.对大众传播内容的研究,结合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可
以对哪些受众产生什么影响和影响。
4、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还可以对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如
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1)说什么(2)怎么说(1)说什么
梅尔文·德弗勒:
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1、低级趣味内容2、无争议内容3、高级趣味内容西方大众传播内容:
1.大众媒体只能选择一些信息进行传播,传播内容只是大量信息的样本,媒体可以通
过高选择而不是整体反映获得。
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
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他们更
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和增进人们对重要问题如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
3.为了吸引最大数量的观众,大众媒体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很少传播含义不清、可能被误解的复杂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电视节目选择的原则:
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1.及时性——话题和事件有多新颖和最新?
2.接近度——话题和活动与观众的距离有
多近?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要?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
发多少感情?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6.异常情况——问题和事件的可能性和意外程度如何?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多吸引人?
9.娱乐——话题和活动能带来多少直接的满足感?例如,微笑或大笑、讽刺、满足好
奇心等等。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兴趣如何?(2)怎么说
1.不同大众媒体制作的传播内容产品有自己的风格和风格。
这取决于传播系统、传播
者的概念和意图、传播渠道、媒体组织的定位和运作,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
2.大众传播
内容的制作也有一些一般规则。
① 单边论和双边论② 防疫理论③ 信息源的重要性和休
眠效应
④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智⑤重复律
三、大众传播内容的研究方法(一)可读性测量弗雷格的可读性测量公式1。
可读性公式Readability=206.835-0.846×每100个单词的音节数-1.015×每句话的平均字数阅读简易评分90-10080-9070-8060-7050-6030-500-30类型描述简单,容易,标准难,难,难阅读等级评估等级5级6级7级8级和9级10至12级大学毕业
2、人情味公式
人性化得分=3.365×每100个单词的个人词数+0.314×每100个句子的个人词数
人情味分数0-1010-2020-4040-60风格枯燥的较有趣的有趣的非常有趣的60-100生动的
可读性测量的应用领域:测量新闻等大众传播内容;衡量教科书和小册子;衡量合同和官方文件的书写。
易读性测量的缺点:
1、较适用于表音文字体系和书面写作,对于更复杂的符号体系难以进行科学测量。
2.它只能衡量字符和符号形式的复杂性,而不能衡量理解其含义的难度,也不能衡量修辞手段对可读性的影响。
3、忽略了读者身上发生的复杂的信息处理和认知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
1.含量分析过程:抽样;
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信度、效度分析。
2、内容分析的作用:
(1)分析某一媒体内容的短期和长期趋势;
(2)对同一国家各种传播媒介对同一问题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国家的同类媒介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3)确定内容是否符合特定标准;学习沟通技巧和策略;
(4)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情况以及观察社会文化、科学材料普及的过程。
(三)文本分析1、概念:文本:指由传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符号和符码所组成的某一表意结构。
是具有独立性的某个传播内容。
是意义生成与交换的核心。
符号学、语言学范畴内的概念。
文化研究主要描述并涉及“文本”和“话语”(即文化实践)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构成中的生成、插入和运作方式,以复制、抵制甚至改造现有的权力结构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循环2》。
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个文本由哪些符号构成,这些符号指代哪些事物?一个文本如何再现某个人群、某
种观念、某个行为过程?一个文本如何进行叙事,从而讲述了某种二元对立?文本与文本
间如何连接?
如何将多个文本聚合成某种类型,以及如何建立互文性?文本分析方法:1。
构成文
本的要素2。
如何构成课文3。
文本和文本之间的关系4。
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3。
文本分
析的类型:(1)符号分析:
源于索绪尔及结构主义
符号的内部结构:能指与所指
符号的外部结构:纵向聚合、横向组合如:床前明月光(2)再现分析:
如何在媒体上代表不同的群体?它体现了什么意识形态?李普曼:“刻板印象”(3)叙事分析:
基本思路源于结构主义
列维·施特劳斯:《神话的叙事分析》,指出叙事的基本结构是二元对立
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研究中认为所有的神话都有相似的结构,同时他还认为,所
有的神话在社会内部都有一种相似的社会文化功能,即神话是为了对世界进行解释说明,
从而解决其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他认为,人们通过创造符号和要表达的意义来进行“二元对立”,不断进行隐喻和转
喻的文化创造,将时间和空间分割成碎片,将人类思维之外的客体世界分类,形成人类所
见世界的表象。
这种创造过程不是人类有意识地完成的,而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因此,
对人类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其表象,还要深入其表象,探索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
Plop:民间故事形态,叙事功能理论:
突破了以往叙事分析的传统结构,并建立了严谨的方法,开了叙事学科学性研究的先河。
以往俄国学者对童话故事的分析:收集“母题”:“三兄弟”、“护身符”、“被巫
婆俘虏的公主”、“与毒龙搏斗的英雄”??认为“母题”是最基本的叙事单位。
普洛普认
为分析应以故事的结构为着眼点,以故事组成单元在童话中的组织与结合方式为重心。
总结了31个功能单元。
1.家庭成员离家2。
禁止主角3。
打破禁令
4.对头试图刺探消息
5.对应方获取受害者的信息
6.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7.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8.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
或者:一个家庭成员缺少一些东西。
他想要点什么
9.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10.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11.主人公离家
12.主人公被测试、审讯、攻击等,为他获得魔法或帮助铺平道路。
主角对未来捐赠者的行为做出反应。
宝藏落入主人公手中
15.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16.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17.给主人公做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