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4 新时代的曙光.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 (共19张PPT)

讲授新课
由《京报》主 笔邵飘萍报告 巴黎和会上中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国外交的失败 情况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
巴黎和会会场
讲授新课
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 1919年5月4日 中心: 北京 主力: 学生
(最能体现 反帝反封建 的性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 1.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 2.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 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 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精神。
知识储备
巴黎和会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国际 “和平会议”(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参加者有英、法、 美、日、意等27个战胜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因这次会议在 法国巴黎召开,也称“巴黎和会”。帝国主义者召开这次会议主 要是瓜分战败国的领土和反对苏俄。中国在这次大战中参加英、 美、法等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曾派出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 所以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和会。会议为英、法、美三国操纵, 经过激烈的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还 秘密拟定了武装干涉苏俄、瓜分苏俄领土的计划。会议还无理 地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这激起中国人 民的极大愤怒。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在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下宰割 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10课新时代的曙光PPT课件

A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东方文化的复兴 D古典文化的复兴
3、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佛教的传播
C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D基督都的传播
4、14世纪前后,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是哪里?( ) A大西洋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 D太平洋沿岸
5、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是 ( ) A空想社会主义 B理想主义 C教权主义 D人文主义
C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2011年中考)15---16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
的重大事件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三角贸易
答案:A、C、D、B
• 请写出下列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相
应作品及国籍,还有评价. (1)但丁 (2)达芬奇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酝酿、
产生、不断发展的历史
资本主 义时代 的曙光
精神上,冲 破封建教会 势力的束缚
文艺 复兴
(实质、代表人物、作用 )
经济上,扩 大市场,增 强经济实力
新航路 开辟
(四位人物四条线)
1、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2、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 )
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开辟了欧洲殖民探索的道路
2、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最早出现在(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课件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爆发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运动的主体: 前期学生,后期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 移到上海。
3.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等口号。 4.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一练: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民主
C.提倡练一练:
2.北京大学教授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以《新
练一练:
4.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练一练:
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
1919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C
A.戊戌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七大
练一练:
10.《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1)

20.(潍坊中考)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 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 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 B ) A.被陈炯明收买 C.否定三民主义 B.反对旧道德 D.提倡白话文
21.(舟山中考)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 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B ) A.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B.主张白话写作 D.提倡平等自由
18.(齐齐哈尔中考)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是( D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9.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 误的一项是( C ) 阵地 旗帜 代表人物 影响 A.阵地 C.代表人物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B.旗帜 D.影响
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人民接受了一次自由与平等的洗礼
10.(云南中考)1915 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B ) A. 《中外纪闻》 C. 《民报》 B.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 《每周评论》
7.“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 里的“两位先生”指( C ) A.“求富”“科学” C.“民主”“科学” B.“共和”“科学” D.“共和”“民主”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26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从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来说,我是花了一定的时间的。
不过效果远远没有想象地好。
课后,我作了反思,具体如下:
第一,备课不到位,讲解不到位。
首先,是我的导入,我原本的想法是把第11课作为线索来引出第12课。
第二、三、四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依次对应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文化运动这几课的内容。
这个学生都能够理解。
但是作为教师,我应该再做一个介绍和补充,为什么会有新文化运动?是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又没有完成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所以有了后来的袁世凯复辟,他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到:要救中国就得实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上给中国人民来一次真正的洗脑,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那么怎么洗?“新”在什么地方?经过这些讲解,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书。
这样学生在看书的时候才会对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有一个理解,后面的讲解就会顺畅很多。
其次,在讲解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宣传阵地后,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的时候,选择的材料也不具有说明性。
在这里需要批判古代文学的,所以本应该选择的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些“糟粕”的东西,诸如八股文等,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第三,备课不但是备课文,还应该备学生。
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忽略了作为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忽视了“备学生”,这是我。
新时代的曙光课件

迪亚士(葡)
太
太
西
印度洋
平
平
好望角
洋
洋
洋
哥伦布(意) 西班牙王室支持
大
巴哈马群岛 古巴岛 海地岛
太
太
西
印度洋
平
平
好望角
洋
洋
洋
大
巴哈马群岛 古巴岛 海地岛
太
西
平
洋
洋
太
印度洋
平
好望角 达 • 伽马(葡) 洋
大
巴哈马群岛 古巴岛 海地岛
太
太
西
印度洋
平
平
好望角
洋
洋 麦哲伦洋海峡
麦哲伦(葡)
西班牙王室支持
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 国别 航行时间 资助国家 成就
迪亚士 葡萄牙 1487-1488 葡萄牙 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 意大利 1492
西班牙
达·伽 葡萄牙 1497-1498 葡萄牙 马
麦哲伦 葡萄牙 1519-1522 西班牙
发现美洲 新大陆 到达印度
第一次环 球航行
比较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的不同
B、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
人文主义(humanism)
以人为中心
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 中的幸福。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博览 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 识渊博的学者、诗人。他身为 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因抵 制教皇插手内政,遭到教皇迫 害,被判终身流放,流落意大 利各地近20年,《神曲》即为 流放时所作。
➢发➢辟世起展(界点并14近:逐—代文步16史艺走世是复向纪资兴成)本和熟主新的义航历产路史生的。、开 ➢终点: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要求: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领导者:陈独秀。
2.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组织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新人教版

直击中考1.(潍坊中考)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B)A.被陈炯明收买B.反对旧道德C.否定三民主义D.提倡白话文2.(营口中考改编)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
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D)A.火烧圆明园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杭州中考)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B)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安徽中考改编)下图是沈泊尘先生于20世纪前期创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B)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郴州中考)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C)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6.(宜宾中考)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A.《庶民的胜利》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D.《孔子与宪法》7.(南京中考)“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C)A.1840年B.1919年C.1921年D.1949年8.(鄂尔多斯中考)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该历史人物(C)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9.(安徽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

背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 全 景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国
工
时间
1923年 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 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 潮推向了顶峰
人 顶 口号 运 峰 动 的 高 涨 结果
启
示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
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D.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它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
10.(2018天津新华中学期末)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 制定了 ) C(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 克
背景
1917年,俄国
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
思
主 义
传播
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义 《 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 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的
传 播 影响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
中国工人运动
结合起来
共产党 早期 组织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成 立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陈独秀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 期组织 时间 地点 1921年7月 上海→浙江嘉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 机构中央局,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 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 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五四运动(共16张PPT)

中国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 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 主权等正当要求。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 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 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2:47:2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从右图内容中,我们能够 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 么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 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工人罢 工
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第10课时 新时代的曙光、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课标内容】 【识图学史】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
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青年杂志》 ,并在创刊号上发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主阵地:《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 、李大钊、鲁迅等。 陈独秀(1879—1942) (3)代表人物:陈独秀、 胡适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考点知识回扣
(2)发展
①刊物宣传: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 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 李大钊 的文章《我的马 的团 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②团体宣传: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 体。 ③知识分子宣传: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 组织工会,开办 劳动补习 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 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 李大钊(1889—1927) 【识图学史】
考点知识回扣
【知识速记】 巴黎和会传消息,五
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 “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 反签字,“内除国贼”曹陆章,青年 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各地 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 精神后人敬。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标内容】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 立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0中考历史复习课件:能力提升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共37张PPT)

首
末
页
页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21.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 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 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 C )
A.文献记录能准确还原历史真相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不清
C.立场不同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爱国就要排除一切外来因素
首
末
页
页
能力提升
20.(2019 毕节)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的有( C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 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首
末
页
页
能力提升
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 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 (1906—1967)在 17 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 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首
末
页
页能力提升Fra bibliotek5.(2019 广安)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
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
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
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A )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诞生的,它的成立是中国社会矛盾和国民革命的发展的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纲领也在此时制定,明确了党的目标和任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各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各小组在展示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各小组在展示中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等方式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成立过程。对于成立意义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 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 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1915年在《青年杂志》 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的号角。从第二卷改 名为《新青年》。
4、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市民宣言》 5、陈独秀亲自起草 _______________, 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6、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 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 爱国运动 ,全国_____ 学生的___________ 200 多个城 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 帝爱国斗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
1、时间: 1922年7月 2、地点: 上海 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3、内容: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四、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集中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 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 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 30万以上。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马克思主义。 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___________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PPT模板

【聚焦二十届一中全会】【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征程】宣传PPT模板
目录
01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02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03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04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 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喜迎伟时代 奋进新征程
【聚焦二十届一中全会】【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征程】宣传PPT模板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 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 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