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引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專指燒焦的飯,引出“鍋巴”之義。《正字通》:“釜 底飯之乾者俗曰焦。”《世說新語·德行》:“母好食鐺 (三足鍋)底焦飯。”
“焦”的詞義引申關
係
①捲曲
②黃黑色
③燒焦的气味
④ 脆、酥
本義:火燒黑 ⑤乾枯、乾燥
⑥鍋巴
煩躁、著急
2、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一般從兩個角度來探討詞義引申的方式: 從引申義與本義的關係角度:①直接引申;
間接引申
由上述引申圖可以看出:本義同間接引申義之間的關係, 是一種以本義爲起點、以直接引申義爲第二環節、沿著綫 型序列一層一層引申下去的傳遞關係。
連鎖式引申
“約”的詞義:
(1)捆縛。《說文·糸部》:“約,纏縛也。” 《戰國策·齊策》:“魯連乃為書,約之以射 城中。”
(2)套車。《戰國策·趙策四》:“於是為長安 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②間接引申。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容角度:①由具
體到抽象;②由個別到一般;③由實詞到虛 詞。
直接引申與間接引申
所謂直接引申,指引申義是從本義直接派生 出來的,引申義與本義發生直接關係。
所謂間接引申,指引申義是由直接引申義再 引申出來的,即前人所講的“展轉爲他訓”, 引申義和本義不發生直接關係,只發生間接 關係。
①物體燒焦後,其外形往往捲縮不平,由此引申出 “捲曲”義。《戰國策·魏策四》:“衣焦不申 (伸),頭塵不去。”吳師道補注:“焦,捲也。”
②物體燒焦後,其顔色一般呈黃黑色,由此引申出 “黃黑色”之義。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二: “心悲則面焦,腦滅則髪素(白)。”
③物體燒焦後,其氣味特殊,由此引申出“燒糊的氣 味”之義。《禮記·月令》:“其味(味道)苦, 其臭(xiù,气味)焦。”鄭玄注:“火之臭味也, 凡苦焦者皆屬焉。”
④物體燒焦後,其質地往往變脆變酥,由此引出“脆”、 “酥”之義。宋周紫芝《五禽言·婆餅焦》:“婆餅欲焦 新麥香。”
⑤物體燒焦後,其含水量劇降,由此引出“乾枯”、“乾 燥”之義。《墨子·非攻下》:“日月不時,寒暑雜至, 五穀焦死。” “乾燥”是令人十分難受的事,由此又引 申出“煩躁”、“著急”之義,《正字通》:“心不寧 曰焦。”《史記·夏本紀》:“(禹)乃勞身焦思,居外十 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3)約束。《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 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訂約,約定。《史記·項羽本紀》:“懷王 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約”的詞義:
(5)邀約。《史記·韓長儒列傳》:“約單于入馬邑而漢 兵縱發。”
①捲曲
②黃黑色
直接引申 ③燒焦的气味
④ 脆、酥
本義:火燒黑 ⑤乾枯、乾燥
煩躁、著急
⑥鍋巴 間接引申
基——本義是“墻基”,从土,其聲。《說文》: “基,墻始也。”王筠《說文句讀》:“今之壘墻者, 必埋石地中以爲基。”由本義直接派生出兩個引申義:
1)根本,基礎。這個含義比較抽象,如:《詩經·小 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毛亨傳: “基,本也。”
露——本義是“露水”。《說文》:“露, 潤澤也。”桂馥《說文義證》:“潤澤也 者,《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潤 萬物也。'”《詩經·小雅·湛露》: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濃茂的露水 啊,不出太陽就不會乾)
①“露”由本義露水而引申出“露天”之義,如《史記·平 准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 可食。”
大家上午好!
古代漢語
陳年福 主講
二、詞的引申義
1、什麽是詞的引申義 2、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3、詞義引申的主要規律
1、什麽是詞的引申義 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從詞
的本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推衍、引申出來的 意義。引申義同本義有著內在的 聯繫。
焦——本義是物體被火燒傷,變成黃黑 乾枯之色。《說文》:“焦,火所傷也。” 《玉篇》:“焦,火燒黑也。”《左傳·哀 公二年》:“卜戰,龜焦。”(意即用占卜的 方式决定會戰的吉凶,結果龜版被火燒焦了) 即其本義之用。 引申爲以下各義:
②由“露天”之義又引申出“顯露”的意思,如《論衡·對 作》:“文露而旨直,辭奸而情實。”
③由“顯露”又引申出“洩露”之義(使不該顯露的事情顯 露了,就是洩露),如《後漢書·皇甫嵩傳》:“(張)角 等知事已露,……一時俱起。”
④秘密被洩露了,往往招致失敗,因而又引申出“敗壞”義, 如《莊子·漁父》:“故田荒室露,永食不足。”郭慶藩 集釋:“荒露謂荒蕪敗露。”
5)圓中的直徑。小路往往是舍曲取直形成的,故引申出 此義。《周髀(bì)算經》卷上:“此夏至日道之徑 也。”趙嬰注:“其徑者,圓中之直者也。”
6)徑直,直截了當。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徑, 戴氏侗曰:‘小道徑達。'故因之爲徑直之義。”
①道路 ④ 疾速 直接引申
②蹤迹 徑:步道
⑤直徑
③行走 ⑥徑直 輻射式引申
“露”的詞義引申情况可以圖示如下:
露(露水)→露天→顯露→洩露→敗壞
間接引申
可見,除“露天”同本義有直接關係外,其餘含義都同本 義無直接關係,是引申義的引申義。展轉引申的次數越多, 所産生的含義與本義的聯繫越弱,但不論多弱,聯繫總是 存在的。
再如:“貴”的詞義引申情况可以圖示如下: 貴(價格高)→地位高→重要→重視→敬重→敬辭
2)開始,起頭。《國語·晋語九》:“基于其身,以克 復其所。”韋昭注:“基,始也,始更修之于身,以 能復其光。”
徑——本義是“人步行的小路”,說 文》:“徑,步道也。”段玉裁注: “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朱 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步行之道, 謂異于車行大路。”《論語·雍也》: “有澹(tán)臺滅明(人名)者,行不由 徑。”《史記·高祖本紀》:“前有大 蛇當徑。”由本義直接派生出以下幾個 引申義:
1)泛指道路。《楚辭·招魂》:“皋蘭被徑兮斯 路漸。”王逸注:“徑,路也。”
2)迹,踪迹。小路上布滿人行之迹,故引申出此 義。《廣雅》:“徑,迹也。”
3)行。人常在小路上行走,故引申出此義。《漢 書·蘇建傳附蘇武》:“徑萬里兮度沙幕,爲 君將兮奮匈奴。”
4)疾速。小路往往短近易達終點,故引申出此義。《史 記·大宛列傳》:“從蜀宜徑,又無寇。”裴駰集解引 如淳曰:“徑,疾也。”
“焦”的詞義引申關
係
①捲曲
②黃黑色
③燒焦的气味
④ 脆、酥
本義:火燒黑 ⑤乾枯、乾燥
⑥鍋巴
煩躁、著急
2、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一般從兩個角度來探討詞義引申的方式: 從引申義與本義的關係角度:①直接引申;
間接引申
由上述引申圖可以看出:本義同間接引申義之間的關係, 是一種以本義爲起點、以直接引申義爲第二環節、沿著綫 型序列一層一層引申下去的傳遞關係。
連鎖式引申
“約”的詞義:
(1)捆縛。《說文·糸部》:“約,纏縛也。” 《戰國策·齊策》:“魯連乃為書,約之以射 城中。”
(2)套車。《戰國策·趙策四》:“於是為長安 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②間接引申。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容角度:①由具
體到抽象;②由個別到一般;③由實詞到虛 詞。
直接引申與間接引申
所謂直接引申,指引申義是從本義直接派生 出來的,引申義與本義發生直接關係。
所謂間接引申,指引申義是由直接引申義再 引申出來的,即前人所講的“展轉爲他訓”, 引申義和本義不發生直接關係,只發生間接 關係。
①物體燒焦後,其外形往往捲縮不平,由此引申出 “捲曲”義。《戰國策·魏策四》:“衣焦不申 (伸),頭塵不去。”吳師道補注:“焦,捲也。”
②物體燒焦後,其顔色一般呈黃黑色,由此引申出 “黃黑色”之義。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二: “心悲則面焦,腦滅則髪素(白)。”
③物體燒焦後,其氣味特殊,由此引申出“燒糊的氣 味”之義。《禮記·月令》:“其味(味道)苦, 其臭(xiù,气味)焦。”鄭玄注:“火之臭味也, 凡苦焦者皆屬焉。”
④物體燒焦後,其質地往往變脆變酥,由此引出“脆”、 “酥”之義。宋周紫芝《五禽言·婆餅焦》:“婆餅欲焦 新麥香。”
⑤物體燒焦後,其含水量劇降,由此引出“乾枯”、“乾 燥”之義。《墨子·非攻下》:“日月不時,寒暑雜至, 五穀焦死。” “乾燥”是令人十分難受的事,由此又引 申出“煩躁”、“著急”之義,《正字通》:“心不寧 曰焦。”《史記·夏本紀》:“(禹)乃勞身焦思,居外十 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3)約束。《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 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訂約,約定。《史記·項羽本紀》:“懷王 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約”的詞義:
(5)邀約。《史記·韓長儒列傳》:“約單于入馬邑而漢 兵縱發。”
①捲曲
②黃黑色
直接引申 ③燒焦的气味
④ 脆、酥
本義:火燒黑 ⑤乾枯、乾燥
煩躁、著急
⑥鍋巴 間接引申
基——本義是“墻基”,从土,其聲。《說文》: “基,墻始也。”王筠《說文句讀》:“今之壘墻者, 必埋石地中以爲基。”由本義直接派生出兩個引申義:
1)根本,基礎。這個含義比較抽象,如:《詩經·小 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毛亨傳: “基,本也。”
露——本義是“露水”。《說文》:“露, 潤澤也。”桂馥《說文義證》:“潤澤也 者,《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潤 萬物也。'”《詩經·小雅·湛露》: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濃茂的露水 啊,不出太陽就不會乾)
①“露”由本義露水而引申出“露天”之義,如《史記·平 准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 可食。”
大家上午好!
古代漢語
陳年福 主講
二、詞的引申義
1、什麽是詞的引申義 2、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3、詞義引申的主要規律
1、什麽是詞的引申義 所謂詞的引申義,就是從詞
的本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推衍、引申出來的 意義。引申義同本義有著內在的 聯繫。
焦——本義是物體被火燒傷,變成黃黑 乾枯之色。《說文》:“焦,火所傷也。” 《玉篇》:“焦,火燒黑也。”《左傳·哀 公二年》:“卜戰,龜焦。”(意即用占卜的 方式决定會戰的吉凶,結果龜版被火燒焦了) 即其本義之用。 引申爲以下各義:
②由“露天”之義又引申出“顯露”的意思,如《論衡·對 作》:“文露而旨直,辭奸而情實。”
③由“顯露”又引申出“洩露”之義(使不該顯露的事情顯 露了,就是洩露),如《後漢書·皇甫嵩傳》:“(張)角 等知事已露,……一時俱起。”
④秘密被洩露了,往往招致失敗,因而又引申出“敗壞”義, 如《莊子·漁父》:“故田荒室露,永食不足。”郭慶藩 集釋:“荒露謂荒蕪敗露。”
5)圓中的直徑。小路往往是舍曲取直形成的,故引申出 此義。《周髀(bì)算經》卷上:“此夏至日道之徑 也。”趙嬰注:“其徑者,圓中之直者也。”
6)徑直,直截了當。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徑, 戴氏侗曰:‘小道徑達。'故因之爲徑直之義。”
①道路 ④ 疾速 直接引申
②蹤迹 徑:步道
⑤直徑
③行走 ⑥徑直 輻射式引申
“露”的詞義引申情况可以圖示如下:
露(露水)→露天→顯露→洩露→敗壞
間接引申
可見,除“露天”同本義有直接關係外,其餘含義都同本 義無直接關係,是引申義的引申義。展轉引申的次數越多, 所産生的含義與本義的聯繫越弱,但不論多弱,聯繫總是 存在的。
再如:“貴”的詞義引申情况可以圖示如下: 貴(價格高)→地位高→重要→重視→敬重→敬辭
2)開始,起頭。《國語·晋語九》:“基于其身,以克 復其所。”韋昭注:“基,始也,始更修之于身,以 能復其光。”
徑——本義是“人步行的小路”,說 文》:“徑,步道也。”段玉裁注: “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朱 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步行之道, 謂異于車行大路。”《論語·雍也》: “有澹(tán)臺滅明(人名)者,行不由 徑。”《史記·高祖本紀》:“前有大 蛇當徑。”由本義直接派生出以下幾個 引申義:
1)泛指道路。《楚辭·招魂》:“皋蘭被徑兮斯 路漸。”王逸注:“徑,路也。”
2)迹,踪迹。小路上布滿人行之迹,故引申出此 義。《廣雅》:“徑,迹也。”
3)行。人常在小路上行走,故引申出此義。《漢 書·蘇建傳附蘇武》:“徑萬里兮度沙幕,爲 君將兮奮匈奴。”
4)疾速。小路往往短近易達終點,故引申出此義。《史 記·大宛列傳》:“從蜀宜徑,又無寇。”裴駰集解引 如淳曰:“徑,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