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词汇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70页PPT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7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f649dc5f0e7cd1852536b7.png)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词汇方面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342c0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9.png)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王宁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汉语学者,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学等。
以下是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古代汉语题库内容:# 一、古代汉语语法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偏正结构”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及其应用。
- 解释“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和例句。
2.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意动用法”的是哪一个?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孟子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C.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简答题:- 简述古代汉语中“谓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及其原因。
4. 翻译题:-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 二、古代汉语词汇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解释“之”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其意义。
2.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A. 然而B. 虽然C. 既而3. 填空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汇:“________,温故而知新。
”4. 解释题:- 解释“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
# 三、古代汉语句式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
2. 分析题:- 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并指出其特殊之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改错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句式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综合应用题:- 根据所学知识,构造一个“被动句”的例子,并解释其结构。
# 结语通过以上题库的练习,考研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题库内容应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制。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d2a4d79ca98271fe900ef9a6.png)
• ⒀数通使相窥观。(《汉书·苏武传》) • ⒁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
任安书》)
• 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
书·苏武传》)
56
•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礼记·王 制》)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 氏》)
57
•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 不过墨丈寻常。(《国语·周语》)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 甫《江南逢李龟年》)
• 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大鱼? (贾谊《吊屈原赋》)
21
联绵词不能分开解释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 《释名·释姿容》:“羊,阳也,言阳气 在上,举头高,若望之然也。”
• 望洋、望羊、望阳、茫洋、望羊、“盳 (盲的异体字)羊”。
22
• 犹豫 •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
‘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超 越)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 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为犹豫。”
• 徘徊:俳佪、俳回、裴回、 • 徬徨、方皇、旁皇、彷徨、仿偟、 • 盘桓、磐桓、泮涣、盘旋
32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 复音词。朝廷、诸侯、大夫、百姓
• 粘附式 • 并列式 • 偏正式 • 支配式 • 主谓式
33
• 粘附式:词根和词缀合成。 • 加前缀的:有、老、阿、第 • 如: • 第一、阿姊、阿爷、老婆 • 老虎、油然、欣然、久之 • 童子、望子、婢子、有顷 • 船儿、沃若、莞尔、晏如
26
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故 写法比较自由。
•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诗·邶·谷风》 •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https://img.taocdn.com/s3/m/6873df64b52acfc788ebc91c.png)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北京师范大学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PPT28页
![北京师范大学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PPT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db03e3708a1284ac950435d.png)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北京师范大学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 汉语概说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a91752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8.png)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
王宁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高校采用较多的古代汉语权威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结构编排:分为上下两编,下编是文选,郭本是常识与文选穿插的。
- 选材范围:文选均来自先秦两汉,为了所谓的“纯正”。
与郭本相比,不免显得单调,部分篇章较为晦涩。
- 小学常识:小学常识和背景比较突出,尤其在音韵学常识,训诂学方法论方面比郭本细致,增加了一定学习难度,但叙述上比较清晰。
- 文字使用:增加了文字使用的篇幅与辨析,但对于字义的引申演变实例不如郭本丰富。
- 古代文化常识:篇幅没有郭本长,但在小学常识方面略胜郭本。
- 语法方面:相对简明,二者都完成了相应的语法常识介绍,其中有些语法点略有差异,比如“类定语”。
- 文选注释:特殊用法注释得较详细,但有些字词注释还有点粗糙。
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在内容和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https://img.taocdn.com/s3/m/68621173f242336c1eb95e4f.png)
汉 字 构 意 的 演 变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金文较多 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小篆以后的汉字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义 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会意字部件的形合与意合 形声相益构成形声字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 金文不少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沫 洗 网
目
州
初 吹
客
浴
盡
益
射
小篆以后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 义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即时互相转化,在此过程 中,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 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 生了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 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慽 ”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捨弃”字,“ 辟”的本意是“刑法”而借作“逃避” 、“嬖宠”字等等 。但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 排异”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 写作“慽”、“捨”、“避”、“嬖”等,再度义化。正 因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 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 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作用,假借 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 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汉字不 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 一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
![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cce041dd88d0d233d46af9.png)
亦(亦),即“腋”字,從“大”,繪正面人形,兩個點指事腋下部位
舂(舂)從臼從午(杵本字)從廾,會雙手執杵而舂米之意。
本義與古書的用字直接發生關系,所以這個概念是連接漢字與古漢語 詞匯的樞紐。
本義不僅與字形相貼切,而且應當在古代文獻中使用過:
伐:《左傳 • 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伐”指攻打。
因為有了本字與假借字的關系;才有了本義與假借義的關系
本字與借字必然有聲音關系,但學習時依據教材,明白就可以,不必 強記古韻。
錫—賜。《春秋公羊傳 • 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錫者 何?賜也。”“錫”是一種金屬,這裏的“錫”是“賜”的借字,是“賜予 ”的意思。(“錫”和“賜”同屬心母錫部,二者雙聲疊韻。)
B.目 刃 徒 牧
C.茅 孟 上 亦
D.月 雞 舂 耳
分辨要點:象形是獨體字,指事是獨體字加標志符號,會意、形 聲都是合體字,分辨的關鍵在于其中有沒有表音的部件。
分辨形聲字要特別注意找到位置特別的聲符:聞、徒、哀、穎、 疆、賴、脩
通過本字的結構分析本義 本義是與字形相貼切的、可以用文獻來證實的詞的義項。 重點記憶經過演變現代漢字理據不明的字的本義,如:
總復習的根據是附在教材後的考試大綱。
古代漢語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也是閱讀古書的工具 課。
學習本課程應當語理和語感相結合——語理通過學習古代漢語 文字、詞彙、語法的基礎知識來掌握語言規律;語感通過一定 數量的文言文閱讀和背誦來產生。最終落實到提高閱讀文言文 的能力。
目的與方法(緒論) 文字(1,2,3)——詞彙(4,5,6,7) 語法:詞法(8)——實詞(9,10,11,12)
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禮記 • 檀弓》) 2. 表示動作進行時所用的工具或依據,有“用……”或“拿……”的意 思。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 3. 表示動作進行時的方式。 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古代汉语-词汇ppt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PPT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ppt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a244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f.png)
❖ 今:复音词(复合词、派生词……)为主 ❖ 1.阅读古书,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组合误认为是一个
双音节词。 ❖ 2.汉语词汇复音化是一个漫长过程,过渡时期中,
部分双音结构组合展现不稳定状态。
第3页
❖ (1)同义(近义)词连用
同义词连用现象在古书中十分普遍。在长久 使用中,有些连用同义词逐步凝结,形式固定 下来,形成了复音合成词。有暂时连用以后, 并没有形成一个凝固词流传下来。
下》)
第17页
A、依据上下文判断“偏”在哪一个词
❖ 《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 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 李渔《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老学庵笔记》:东坡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 间。道旁有鬻饼者,买卖食之,觕恶不堪。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第29页
币(幣) ❖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人
吹嘘 杜甫《寄岑嘉州》: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
嘘。 谣言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
以免破屋之咎。 祥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战国策·楚策》:先生老悖乎?将认为楚国祅祥乎?
第31页
词义系统内部调整
1.选择现象 2.替补现象 3.渗透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词汇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3c41ad8a6529647d2728524f.png)
(四) 特点差异
(22)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访,咨询)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憋闷)
古今汉语差异的分析
《吕览论人》:“喜之以验其守”注:“守犹求也” 《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章注:“迟, 待也” 同上:“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国语》:“钟而藏之”
古今词义差异
古汉语词汇中现代汉语完全不用的义项:
⑤ 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武,步迹) ⑥ 官宿其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宿,安守) ⑦ 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央,尽) ⑧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造,到……去) *“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战国策楚策》)(固,屏 障)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蹇叔哭师》)(管,钥匙)
“节”的引申义列
被截分的事物:季 节、章节、节奏 截分 截分他物的东西: 节气、节日 节(竹节) 受到限制的行为: 节制、节省、节约 限制 限制他人的东西: 符节、节杖、礼节
引申义系联举例
关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关,门闩) 门虽设而常关。(《归来去辞》(关,关门)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关,关 口,要塞)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促织》),(关, 涉及,关系) 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马仗家引对,不得关碍。(《新 唐书颜真卿传》)(关,阻挡)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关,机械发动的装置)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狱中杂记》)(关,关文。 古代平行机构来往的文书)
2王宁:词汇
![2王宁: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e01cb7d380eb6294dd886c0a.png)
(1)连绵词的来源 ) A、义合式 、
• 绸缪。 绸缪。 繁密貌。 襄阳行》 (1)繁密貌。宋·鲍輗《襄阳行》:“近日何 鲍 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缪。 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缪。” 做准备。 纪昀《 ( 2 ) 做准备 。 清 ·纪昀 《 阅微草堂笔记 》 :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 “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 释训》 缠丝也。 《尔雅·释训》:“绸、缪,缠丝也。” 尔雅 释训 诗经》 迨天之未阴雨, 彼桑土, 《 诗经》 :“迨天之未阴雨, 徹彼桑土, 绸缪 牖 戶。 ”
• 崔嵬。 崔嵬。
《说文》:“崔,大高也。”“嵬,高不平 说文》:“ 大高也。”“嵬 》: 也。”
B、衍音式 、 前衍音:参差。 前衍音:参差。
星名。 不齐。 参:星名。差:不齐。
后衍音:菡萏。 后衍音:菡萏。
• • •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诗经)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将开的花苞, 菡:将开的花苞,与“函”、“涵”、 同源。 “含”同源。 在所有字典中都没有独立的解释, 萏,在所有字典中都没有独立的解释, 因为它只是一个记音的字形。 因为它只是一个记音的字形。
C、摹声式 、
霹雳、蟋蟀、 霹雳、蟋蟀、啷当
(2)连绵词的语音形式 ) A、双声连绵词 、
踌躇、流连、犹豫、 踌躇、流连、犹豫、仓猝
B、叠韵连绵词 、
烂漫、从容、逍遥、 烂漫、从容、逍遥、蹉跎
C、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
滂沱、 滂沱、芙蓉
连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 连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
彷徨、 彷徨、仿偟、仿徨 逶迤、委蛇、 逶迤、委蛇、委遟、委移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古代汉语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42d5ba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d.png)
• 无生民心。 • 夫人将启之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 既而悔之 • 公赐之食 • 公语之故 • 且告之悔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继承关系係
词汇意义的直接继承和领域补偿 “类”的“种类”义可以单用,直接进入构句,而它的“类似”义已经 不能单用,只能用来构成“类似”、“类风湿”、“类人猿”等词。用 单音词表示“类似”义,现代汉语改用“象”。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 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 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庾信《哀江南赋》:“弊箪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 不能止黄河之浊。”
《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马融注:“救犹止。” “救 ”可以带两方面的宾语:一是带有关灾难的宾 语,如“救火”、“救死”、“救亡”、“救 灾”……这是用“救”的“止”义;二是带遇难对 象为宾语,如“救命”、“救民”、“救人”、 “救某人”……这是用“救”的“助”义。
“发”的引申义列
发射(枪炮) 量词 发頻(射箭) 首次公开(发现) 兴起(发生) 扩展
出发 使出发(派遣)
打开 开花
不断提高对积淀在现代层面上 的历史语言现实的锐敏性
在阅读中注意古今汉语的联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李商隐:《巴山夜雨》)
《诗词曲语词汇释》:“却,回、返”。 退却、望而却步、却之不恭
王宁古汉文选译文(北师全)
![王宁古汉文选译文(北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25bd4ce45c3b3567ec8b55.png)
古文译文(北师大正点)正对王宁本文选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2)晋灵公不君——《左传》 (3)鞍之战——《左传》 (3)殽之战——《左传》 (5)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6)庄辛论幸臣——《战国策》 (7)学而——《论语》 (9)大同——《礼记.礼运》 (10)学记——《礼记》 (10)《老子》两章 (12)尚贤——《墨子》 (13)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4)民为贵——《孟子》 (16)许行——《孟子.滕文公上》 (16)桀纣之失天下——《孟子》 (18)劝学——《荀子》 (18)性恶——《荀子》 (18)说难——《韩非子》 (21)管晏列传——《史记》 (22)淳于髡传——《史记》 (23)杨王孙传——《汉书》 (23)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24)过秦论——贾谊 (26)专务——《刘子》 (27)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27)祭十二郎文——韩愈 (28)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 (29)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31)贾谊论——苏轼 (31)韩文公庙碑——苏轼 (32)不见诸侯.孟子.滕文公 (33)离娄.孟子 (33)强国.荀子 (33)戎右.周礼 (34)《说文解字.序》許慎 (34)《说文解字》之意义及读法 (37)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00536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桉(王宁)[1]
![00536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桉(王宁)[1]](https://img.taocdn.com/s3/m/f85c46124431b90d6c85c74f.png)
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
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义是从汉字字形里分析出的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最早 的词义,但是是在造字时期就有的意义,所以应当比较早; 用本义为起点来进行多义词意义系联,构成义列,仅仅是 一种操作方法 《说文》所说的本义指的是造字的意图,从造字的意图到 实际使用的意义,还要经过一层分析 本义必须在字形没有失去原初造字意图时才能在字形上看 出,有的字形已经看不出理据了,不要用这种字形乱讲本 义 与本义相关的意义,可以判定是引申义,不相关的,可以 判定为假借义。假借义是由假借字带进来的,要找到它的 本字,将它排除出引申义列
词义的引申与多义词
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向延伸,产 生一系列的新义,这种现象叫做引申 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义词的多数义项是引申来的, 可以纳入同一引申义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关联,叫做引申义, 少数是文字假借的结果,叫做假借义 从理论上说,引申是以词的最原始的意义为起点的,但是, 这个原始意义难以找寻;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设立了一个可操 作的概念,称作本义——本义是从汉字字形中钩稽出的一个 义项,引申义和假借义要依靠本义来分辨 利用引申的规律来关联义项,积累词义,一般采用以本义为 起点的引申义系联的方法,结构出一个引申义列,这个引申 义列表示的是意义的逻辑关系,不是历史先后的关系
古今汉语几种差异的情况
(一) 程度差异
⒃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史记淮阴侯列传》)(恨,遗 憾) ⒄叹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贾谊《吊屈原赋》)(咎,灾祸)
(二) 广度差异
⒅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子,女儿;好,貌美) ⒆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病,病重)
本义的探求
虐,竹约也(《说文五上竹部》) 镾,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十二上门部》) 镚,隙也(《说文十二上门部》)
凭,置祭也(《说文五上丌部》)
轴,密也(《说文八上比部》)
巾,卵孚也,一曰信也(《说文三下爪部》) 舭,金涂也(《说文十四上金部》)——窼,迹逪也
连绵词
连绵词的语音结构模式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 “仓卒”、“流连”等。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 、“慌忙”等。 只有少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 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如“迷阳”等。
关于词汇和意义的一般知识
词组(短语)、合成词、单纯词(单音词、连绵词) 语素: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走麦城”——“走狗” “(他盗之)出入”——“(与事实有)出入” “ 西南隅谓之奥” (《尔雅释宫》)——“奥秘”“奥妙” 单音词、复音词(合成词、连绵词) 构词法——语法类型(非现行语法)漆黑、油绿、雪亮、血 红(名+形——状中), 流畅、溜圆、滚烫(动+形——状 中),雷鸣、口服、笔谈(名+动——状中), 绕行、跃进、 渴望、封存(动+动——状中);语义结构:燃烧、焚烧— X焚燃;消费、花费、花消、费用 — X消用、花用 汉语词汇结构方式演变的三个阶段——原生、孳生、合成 义项、义位和词项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语法、语音 就没有实体来承负。语法中心是西方的习惯,不 适合汉语。 母语的习得是以词汇积累的速度和质量为基准的, 语言的贫乏主要是词汇的贫乏。 语感的产生与人的心理词典直接相关。 “通语法”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初级层次,增加词 汇量”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高级层次。 不通古汉语,无以丰富现代词汇。
同词异字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一 (甲)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 山记》) 二 (甲)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乙)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丙)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三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乙)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黄 生借书说》) (丙)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晋灵公不君》)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今汉语词汇意义的比较以义项为单位,有四种情况。 说古今词义有差异,一般是指它们有不同的义项; 说古今词义微殊,一般也是指古义的某一义项和今义的另 一个义项十分接近而稍有区别。所以,古今词义的比较, 是以义项为单位来进行的。(82页)且看下面几个例子: ①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许 行》) ②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认语为 政》) 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④ 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鄢陵之 战》) ①古义与今义微殊; ②古义保留,但不常用; ③该词古 义消亡,现代用另词替代; ④ 该词不使用,书写形式保
“关”的引申义列
将箭与弓属连: 关弓 连贯:关联 连系双方的公文: 关文 门闩 管开合的装置:机关 闭合:关闭 阻碍而闭合 闭以防守的地方:关塞 阻碍:关碍 关
引申义系联举例
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吕氏春秋长利》) (缝隙)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 一定的空间内)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口技》) ( 一定的时间内) 两山之间有川焉。(《周礼冬宫考工记》)(中间)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断) 夜雨剪新韭,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 (夹杂,羼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加)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断断续续) 故君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隔阂)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双音词
①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娄》) 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③ 韩之战,惠公不振旅。(《左传成公十六年》) ④ 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⑤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 年》)
连绵词
连绵词的形成
(三) 以彩差异
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人为的) (21)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党,偏袒)
(四) 特点差异
(22)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访,咨询)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憋闷)
古今汉语差异的分析
《吕览论人》:“喜之以验其守”注:“守犹求也” 《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章注:“迟, 待也” 同上:“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国语》:“钟而藏之”
本文由我是NewMan贡献
古 代 汉 语
主讲: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 词汇
一、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中的字和词 三、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附:关于汉语词汇结构的一般知识 四、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五、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六、同义词 七、同源词
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 列传》)(使隔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秘密地,悄悄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量词,计算房屋)
“间”的引申义列
居中(一定的时、空之中)————介入其中 缝隙 隔开 —使与大家隔断 隔开房屋产生的量 中断————多次中断 有距离————使产生距离——— ———— ———
古今汉语不易区分,容易被错误替代的义项:
⑨ 登大墳以远望兮。(《楚辞哀郢》)(墳,水中的高地。不是墳墓)。 ⑩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窜,躲藏。不是 逃窜) ⑾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左传成公十六年》)(事,专指战事) ⑿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 年》) (爱,怜悯。不是疼爱。如,应该。不是“不如”的“如”)
古今词义差异
古汉语词汇中现代汉语完全不用的义项:
⑤ 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武,步迹) ⑥ 官宿其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宿,安守) ⑦ 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央,尽) ⑧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造,到……去) *“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战国策楚策》)(固,屏 障)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蹇叔哭师》)(管,钥匙)
“节”的引申义列
被截分的事物:季 节、章节、节奏 截分 截分他物的东西: 节气、节日 节(竹节) 受到限制的行为: 节制、节省、节约 限制 限制他人的东西: 符节、节杖、礼节
引申义系联举例
关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关,门闩) 门虽设而常关。(《归来去辞》(关,关门)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关,关 口,要塞)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促织》),(关, 涉及,关系) 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马仗家引对,不得关碍。(《新 唐书颜真卿传》)(关,阻挡)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关,机械发动的装置)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狱中杂记》)(关,关文。 古代平行机构来往的文书)
(1) 义合式。这类连绵词原本是两个同源词,本可以分开 来单用或单解,凝固后保持了词源意义所带来的词义特点。 如“绸缪”。“绸”与“缪”均有宛转缠绕的词源意义, 凝固成连绵词后保持了宛转之义。“慌忙”,“慌”与 “忙”都有浩大无边的词源意义,凝固成连绵词后保持了 茫荒之义。 (2) 衍音式。这类连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 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用汉字书,但不具意义。 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 趄”、“菡萏”等。 (3) 摹声式。摹拟自然声音而产生的连绵词。如摹拟自然 爆破声的“劈历”,摹拟动物鸣叫声的“蟋蟀”,摹拟物 件撞击声的“锒铛”,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嘘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