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赏析.doc
八声甘州主要内容赏析
八声甘州主要内容赏析八声甘州,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意义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八声甘州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以描写甘州(今甘肃省)的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甘州的山水、风物、人文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通过对山的描绘,表现了山的高远、巍峨、险峻,以及山间的云雾缭绕、瀑布飞流等自然景观;通过对水的描绘,表现了水的清澈、湍急、潺潺流淌,以及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壮阔和神秘;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表现了甘州人民的朴实、勤劳、豪迈和乐观。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甘州的独特魅力和丰富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甘州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那种宁静、神秘和壮美。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八声甘州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和对诗歌形式的精湛掌握。
首先,从诗的结构上看,八声甘州采用了八韵的七绝词牌,每一句都是七个字,每句都是对仗的。
这种严格的格律要求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练、优美,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其次,从诗的语言上看,八声甘州运用了大量的形象化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楚腰,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再者,从诗的意境上看,八声甘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抒情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壮美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甘州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那种超然的境界和宁静的心灵。
最后,我们来谈谈八声甘州的意义。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境界的追求。
诗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楚腰,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名句,不仅描绘了甘州的壮美风光,也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
八声甘州古诗词鉴赏
八声甘州古诗词鉴赏
《八声甘州》是一首经典的古诗词,柳永的这首词以深秋萧瑟、凄凉的气氛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深秋雨后的苍凉景象。
作者用“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来描述雨后的江天,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接着,作者又用“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来描写深秋的风寒和山河的冷清,进一步烘托出苍凉的气氛。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再用“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来描写凋零的红花和枯萎的翠叶,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生命力的衰退和时光的无情。
词的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思归之情。
作者用“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接着,作者又用“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来描述自己的漂泊经历,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这样的情感下,作者再用“想佳人、妆楼蹴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来描写思妇在楼上凝望远方,希望能看到丈夫归来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思妇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深秋雨后的景物描写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让人们感受到生命无常、时光无情,也让我们认识到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声⽢州》(对潇潇暮⾬洒江天)赏析⼋声⽢州北宋·柳永【原词】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语东流。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妆楼颙望,误⼏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声⽢州:简称《⽢州》,⼜名《潇潇⾬》《宴瑶池》,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声慢,有令,⽽‘中吕调’有《象⼋声⽢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声⽢州》,即是⽤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声⽢州》,《乐章集》⼊“仙吕调”。
因全词共⼋韵,故称“⼋声”。
九⼗七字,前后⽚各四平韵。
亦有⾸句増⼀韵者。
唐⽞宗时为教坊⼤曲,后⽤为词调。
潇潇:象声词,⾬势急骤的落⾬之声。
霜风:晚秋的风。
凄紧:寒⽓劲疾逼⼈。
关河:旅途所经的关⼝和河道。
残照:落⽇的余辉。
是处:处处,到处。
红衰翠减:意谓花⽊凋零。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
” 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的样⼦,指光阴流逝。
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凋残。
⽆语:即指流⽔⽆情。
⾼蟾《秋⽇北固晚望》:“何事满江凋怅⽔,年年⽆语向东流。
”渺邈:遥远。
归思:思家的⼼情。
淹留:久留。
顒望:即举头凝望。
颙,头不转动的样⼦。
争:怎,怎么。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不解。
【赏析】本词是柳永抒写羁旅之愁的名作。
在表现⼿法上,其情景分写,界限较分明。
上⽚写黄昏⾬后的秋景,于江天、关河之下,暮⾬、清秋、霜风、残照,成功地渲染出⼀个凄清苍莽的境界。
下⽚写游⼦思乡之情,波澜起伏,转折翻腾,有剥茧抽丝、回环往复之妙。
⽽结句倚阑凝愁,遥应词⾸,⼀切景物,都倚栏所见;⼀切归思,皆愁凝所思,具有⾸尾照应,结构严密的特点。
本词写离⼈愁绪,但调⼦苍凉激越,境界⾼远雄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象阔⼤,被苏轼称为“唐⼈佳处,不过如此。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1. 八声甘州概述《八声甘州》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七绝,全诗共七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十九个字。
诗中描绘了南唐灭亡的景象,以及辛弃疾悲愤神慨的情感。
该诗以绝句的形式表现出辛弃疾对祖国沦亡的忧愤和对英烈英名的永远怀念。
这首诗长期流传至今,不但成为辛弃疾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标志之一。
2. 诗歌赏析(1)八调歌头“八调歌头”即歌谣开头,是诗歌形式的一种。
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中,“绿肥红瘦”四个字是歌头。
绿色代表着春天的新绿,红瘦代表秋天的萧索。
这两种颜色的对比,反映了兴盛繁华和衰落败亡的对比,预示了下文的主题。
(2)写景手法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最先描写了南唐繁华城市的景象。
他写道:“绿肥红瘦,极目黄山小。
” 诗中反映了南唐时的欣欣向荣,写出了城市风貌的繁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这一朝代的灭亡,城市风貌迅速衰落,一片萧条。
此外,辛弃疾还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突显城市沦陷之悲哀。
他用“极目黄山小,闾阎扑地魂”,反映了南唐繁盛城市面临的真实窘境,黄山作为一座大山,被辛辣地嘲讽为“小”,而且城市上空弥漫着浓郁的“闾阎鬼怪”。
(3)歌颂英烈辛弃疾在《八声甘州》的结尾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梦中见此图。
”来描述自己对南唐的留恋之情。
此外,诗的最后一句“且共仙人论此事,一醉累月不知昼。
”也意味深长,是对南唐的悼念和为国家发展而献身的英雄饮泣婉约的抒情。
3.《八声甘州》是辛弃疾词艺故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首诗无疑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行动的历史视角。
它描绘的境况简单明了,达到了“雕虫小技,不如闲庭信步”的境界。
在辛弃疾作品的词歌中,他以其宏伟的思想和灿烂的才华,将历史尘封中的英雄描绘的栩栩如生,用本真的情感为他们铸成了浴火重生的铜雕。
这是我们现在仍爱他的原因,因为他的词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而辛氏所慨叹的那些不值得留恋的东西,从我们今天来看,依然存在。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八声甘州》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珍品。
这首词通过对甘州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借此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
首先,词的开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识”,描绘了作者离开家乡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柳永以笔墨勾勒出竹西这个美丽的地方,强调了家乡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其次,词中的“桂林一枝,芙蓉又一村”,描绘了南国的美景。
这里不仅有桂林的山水,还有芙蓉的香气,展示了南方的风光。
这也反映了宋代时期文化的地域性,南方文化的繁荣和北方文化的衰落。
最后,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并希望家乡的人们长命百岁,与自己共同欣赏美好的月光。
这种对家园和家人的真挚感情,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总之,柳永的《八声甘州》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展示了宋代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地域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人的爱。
- 1 -。
赏析柳永八声甘州
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草稿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出自集子《稼轩长短句》。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
词人借李广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磊之作。
全词将史事典故、前人诗句与自己的感慨情绪化为一体,鲜明地体现了辛词善于用典的特色。
➢作品原文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谭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晁楚老:《上饶县志》卷二十三《寓贤》:“晁谦之字恭祖,澶州人,渡江亲族离散,极力収恤,因居信州。
仕宋,官敷文阁直学士,卒葬铅山鹅湖,子孙因家焉。
”按:晁楚老始未详,疑即谦之之后人也。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略云:“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诸广之军吏与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与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作者:————————————————————————————————日期:ﻩ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八声甘州》柳永的词集注释翻译及赏析ﻫ八声甘州①ﻫ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ﻫ[注释]ﻫ①八声甘州:一名《甘州》。
②潇潇:雨势急骤。
③“是处”句:到处花叶凋零。
ﻫ④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物华休:美好的景物消残。
ﻫ⑤渺邈(miǎo):同“渺渺”,远貌。
ﻫ⑥归思:归家心情。
⑦颙望:凝望,呆望。
颙(yóng):仰慕。
⑦渺邈:遥远。
ﻫ⑧淹留:久留。
⑨颙望:抬头远望。
ﻫ⑩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⑾争:怎。
ﻫ⑿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ﻫ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二】ﻫ看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清洗,洗出一片清秋。
渐觉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全变得肃杀冷落,如血的残阳正斜照高楼。
到处是一片残花败叶,一切美好风物都渐渐萧条。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柳永《八声甘州》翻译及赏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译文]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出自]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释:1.选自《乐章集》。
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处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6.苒苒(ran 第二声)物华休: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
苒苒,同“荏苒”,指光阴流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7.渺邈: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望:抬头远望。
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11.争:怎。
12.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译文1: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2:暮雨潇潇,洒遍大江两岸,也洗净了清秋时节的万里长空。
西风渐紧,带来阵阵寒意,关河冷落,残阳正照在楼上。
四处红花凋零,绿叶衰谢,渐渐地景物都凋零了。
只有长江水,永远这样无言无语地向东奔流。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而著名。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八声甘州》了。
本文将详细解析柳永的这首词作,解读其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宋代五代时期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段落。
此词以柳永流徙甘州时的心情为主线,抒发了他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和爱情的苍凉之情。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二、内涵解读《八声甘州》以柳永在甘州流亡的苦涩心情为表现主题,通过纵横交错的意象和绵密的描写揭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词的开头,柳永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甘州的凄凉遭遇,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无边思念之情。
接着,他以双关的手法借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突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在第三段,柳永通过描写甘州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与日俱增的伤感。
他借用了甘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将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柳永以婉转委婉的笔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以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和盼望。
他将词意和艺术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
最后,词的结尾处,柳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离乡之苦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通过描绘流亡生活的隐喻,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三、艺术特点1. 婉约清新: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婉约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用含蓄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亲情、爱情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洋溢着深情苦楚之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2. 意境深远:《八声甘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抒情的笔触,使整个作品在展示离乡苦痛的同时,又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生与死、离与别。
词中的甘州地理环境、气候和花鸟景物都将意境推向了极致。
3. 对后世的影响:柳永的《八声甘州》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它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张炎《八声甘州》赏析及译文
张炎《八声甘州》赏析及译文【原文】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
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
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
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
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
翌年,回归南方。
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
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
“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
江表,指江南。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
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
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
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
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
请老友给予谅解。
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
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
“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
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
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
故人又要回去。
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原文及赏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原文及赏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关山口中多少事,都付与、飘零。
何故?依依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苏州半夜雨,五月天山雪。
回望过去,尽成繁华,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郑板桥所作,通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一剪梅花醉”这两个景物,在激起读者心灵共鸣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故国沦陷的悲伤之情。
首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给人以深沉的感觉。
甘州是指甘肃,八声指代的是忧伤的情绪。
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描写带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暗示了动荡时期的辛酸与痛苦。
整个诗句表达了一种对故国沦陷的无奈和悲痛。
接下来的几句“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关山口中多少事,都付与、飘零。
”描绘了逆境下的旧时光景,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异地,倾听着来自关山那边的动态消息,但那些旧事早已随着时光飘散。
“何故?依依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的心情愈发激荡,望着东方远方,故国已破,山河依旧,城市中仍有春天的草木深深生长,他对这一切倍感痛楚和无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叹之情。
花开花落,时间匆匆而过,诗人在这里借花发泄了自己的悲伤之泪。
与此同时,他对离别之情的描述使人触动心弦,鸟儿惊扰诗人平静的内心世界。
烽火连绵三月,家书的寄托变得异常重要,几乎价值连城。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句描写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白发斑驳,搔首疲惫。
浑欲不胜簪,形容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郁。
“苏州半夜雨,五月天山雪。
”这两句景物的描绘使诗歌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苏州的夜雨将诗人沉浸在思乡的念头中,五月的天山上下飘扬的雪花,更是诗人思念之情的象征。
最后两句“回望过去,尽成繁华,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结尾处,诗人回顾过去的繁华岁月,无论是个人命运的转变还是国家的沧桑岁月,诗人深感人事如梦,无可奈何。
辛弃疾《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①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②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③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④落托封侯事,岁晚田间。
⑤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往南山?。
⑥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⑦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⑧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①《李广传》:《史记》有《李将军列传》,《汉书》有《李广传》。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东)人。
善骑射。
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以战功为郎、骑常侍。
景帝、武帝时,历任北方诸边郡太守。
前后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英名远播,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中途迷路,未能如期到达集结地,当受军法处分,他不愿受辱,遂自刭死。
寐:入睡。
因念:于是想起。
晁楚老、杨民瞻:皆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②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建有长亭、短亭,供行人歇息。
解雕鞍:卸下华贵的马鞍。
谓驻马止宿。
③灞 (ba爸)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西安东。
尉:军官。
此指灞陵警卫军士的头目。
桃李无言:《史记》、《汉书》本传赞语谓李广虽不善言辞,但忠实诚信,颇为士大夫所爱重,正如谚语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按传载李广罢将军职为庶人时,尝夜出饮酒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醺醺地呵止李广,不许通行。
李广的随从说:“(这是)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广只好止宿亭下。
以上五句即纪其事。
④“射虎”二句:传载李广尝出猎,见草中石,误以为虎,引弓射之,箭镞竟嵌入石中。
⑤落托:冷落、失意。
按传载李广尝谓人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常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不在人后),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1.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写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主题此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据词中“想佳人”“识归舟”等语,既可以看作是词人离家思亲也不排除为伶工演唱而作的可能性. 关于词牌词牌一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甘州》一曲,初为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因前后八韵故为“八声”.《伊州》《甘州》《梁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柳永精通音律,用来抒写他贫士失意的感慨,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分析词的内容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东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他的故乡.“不忍”一句与“望故乡”两句作一呼一应之势,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意谓见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见故乡,引动了归思,心情益发悲凉.这就将“不忍”的情感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思乡心切必对浪迹江湖产生悔恨心理,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踪浪迹是出于应考、谋职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的,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来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于事无益的“淹。
柳永《八声甘州》的赏析.doc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文 / 开心老哥——584196705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
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
潇潇,雨声急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
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
红,指花。
翠,指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古诗词赏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古诗词赏析八声甘州,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剪梅花,飘渺如仙。
这首古诗词以其深情离别和浓郁的意境而广为流传,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情感碰撞。
本文将对这首诗词进行细致的赏析,以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八声甘州,黄河远上白云间。
诗的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壮美的画面。
这八声,是指黄河从甘肃甘州流经多地的河段。
八声传颂,意味着黄河的浩渺和长久。
黄河远上白云间,形容黄河水势汹涌,水流如白云一般奔腾。
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出对黄河的景仰和壮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一种告别和离别的心情。
一剪梅花,飘渺如仙。
这里是整首诗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一剪梅花,是诗人用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梅花是我国的国花之一,寒梅开花报春来,寓意着长久和坚贞。
在这里,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与离别之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梅花坚强品质的敬佩和向往。
雨丝如线,潇潇洒洒,下个不停。
这里的描述给人一种阴沉、凄凉的感觉。
雨丝如线,形容雨水如丝一般纷纷而下;潇潇洒洒,形容雨水连绵不断。
通过对雨水的描写,诗人进一步衬托了诗中的离别情怀,使整首诗词更加凄美动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月光照长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形容江天清澈无云无尘的美丽景象。
皎皎月光照长滩,指的是皎洁的月光照耀在江滩上。
这里的描写使整个场景更加幽静以及明亮,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喻时间的流转和多变。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梨花盛开的美景。
这里的描写表达了此情此景的突然和壮美。
故乡遥。
这里的“故乡”代指离别之人的所在地。
诗人通过简短而有力的两个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离别之后,离乡背井、离亲别友的痛楚和思念无法言表,使读者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惆怅。
洒江天,一剪梅花,这两个表面上毫不相干的形象之间,却融合了浓郁的情感。
洒江天给人以宏伟壮丽之感,而一剪梅花则寄托着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①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
⑤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顒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⑨争知我,⑩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⑾
【注释】
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
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
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
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
《词谱》以柳永为正体。
九十七字,平韵。
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③凄紧:一作“凄惨”。
④是处:到处,处处。
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
翠:一作“绿”。
⑤苒苒:茂盛的样子。
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遥远。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
一作“长望”。
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⑩争:怎。
⑾恁:如此,这般。
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
《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
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
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
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
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
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
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谿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