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异与文化因素及社会心理_熊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 语言变异与文化因素及社会心理之间存在的单向 关系以及从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的角度难以对语言变异做出 客观和系统的解释! 并不能说明语言变异的文化因素和社会 心理研究应就此止步! 反而促使我们认真思考$ 前者提醒我 们需留心观察% 准确记录能体现文化因素与社会心理变化的 语言变异的形式% 特点和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 科技进步带 来通讯业的飞速发展$ 在通讯工具日益多样化和普及的情况 下! 人们不再把书信当作唯一的交流渠道! 往往代之以电 话% 短信% 网络等形式! 使原本用于书面的问候语 &你 $您% 好’# 大量进入口语) 又因为它们简洁! 普适性强而成为人 们见面打招呼时的首选$ 后者表明我们在对语言变异进行科 学合理的解释时! 有必要区别社会特征 $包括年龄% 职业% 性别% 受教育程度等% 导致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语言变异和 由于交际对象% 场合和交谈者发生变化而出现的个体内部的 语言变异! 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 同样是对老师的背称! 不 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小学生可能较多地使用 &姓(老 师# 的形式! 研究生多半会使用 &我导师# 或者 &我老板# 等之类的形式$ 又如!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 问候语的选择要 视场合和对象而定! 并非无一例外地套用 &你 $您% 好’#$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 常年在外工作的人! 或许他经常使用 &你 $您% 好’#! 而一旦回到家乡! 遇见左邻右舍! 他多半会 不假思索地以 &吃了吗)# 和 &上哪去)# 打招呼! 尽管它们 &土得掉渣#! 但仍不失亲切% 随和而有着特殊的应用市场$ 所以 &你 $您% 好’# 再通用也不能表明它将一定取代我们传 统的问候语$ 当今社会里! 种种社交问候语正出现有趣的共 时分布$ !
语言产生变异! 有着共时分布的特点! 除了语言自身的 因素促成之外! 主要还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所致$ 所以结合 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心态! 解释当前一些语言变异现 象! 不仅能为语言变异研究本身提供更为广阔和深层的解 释! 也为应用语言学! 尤其是社会语言学提供多角度% 多层 次的研究课题$ 其理论意义在于 &研究应用与语言变异! 大 大扩展了语言研究范围! 使语言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为社 会所重视#$ 但是由于语言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研究具有 较强的人文性% 社会性和心理性! 要对语言变异事实做出科 学而准确的解释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将发现社会语 言学有时很难抓住这个整体的两头! 即一头是语言学! 另一 头是社会$ 这或许是摆在语言变异研究面前的一大困难$
会% 文化和心理属性表明语言变异无时无处不在$ 从理论上 讲! 语言变异与文化因素及社会心理之间应该具有相互影响 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即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变化会对语言 变异产生影响! 而反过来语言变异又将影响文化因素和社会 心理的变化$ 但是考察的结果往往是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的 变化促成语言变异 $即语言变异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 而 少有语言变异推动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变迁! 显示语言变 异与文化因素及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倾于单向化! 而非双向 化$ 这一现象是否能够说明语言变异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使 成性的本质! 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 责任编辑’ 宋 松
!&’
!""#$% 理 论 界
wk.baidu.com
一$ 语言变异与文化因素 在社会语言学理论中% 语言变异 &是一个特定的术语’ 它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 在实际使用着的话语中的状况" 这 个 (语言项目)% 可以是某个音位% 也可以是某些语音的组 合或聚合规则* 它可以是某个语义% 也可以是某些语义的组 合或聚合规则* 它还可以是音+ 义结合而成的语素或词% 也 可以是某个语法范畴或语法手段% 或某项语法规则," 这一 定义说明语言变异强调共时% 侧重分布" 语言既然由语音$ 词汇和语法三要素构成% 语言变异自然会表现在语言的各个 层面" 但是由于语音和语法相对来说较词汇稳定% 所以语言 变异首先较多地反映在词汇层面" 这主要是因为 &语言的核 心是它的语音和语法的结构模式% 而不是词汇," 词汇最容 易受到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最积极地反映着社 会的变化" 语言变异无时无处不在% 是语言多样性和社会性的反 映% 这现象也由语言的文化属性所决定"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 到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即语言变异的产生和形成往往直接 或间接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而文化因素的差异$ 变迁又 显现在语言变异中" 受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代% 不同地区 的人们% 他们的价值观念$ 知识$ 信仰$ 道德$ 规范$ 习俗 等是不一样的"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 使语言 发生变异" 以汉语中的外来音译词语为例% 近代鸦片战争后 的一百多年里% 中国人因为饱受外国列强的欺凌% 对外国人 反感% 表现出一种排外与保守的文化" 过去% 老百姓管外国 人叫 &鬼子,$&洋鬼子,$&番鬼佬,$&番鬼婆,$&鬼妹,$&红毛 鬼 ,!荷 兰 人"$&摩 罗 叉 ,$&吉 龄 鬼 !印 度 人",%而 官 方 称 &蛮 夷,$ &洋人,% 隐含强烈的汉民族意识" 相应的% 外来词语 一般须经过改造才吸收进来% 成为 &汉化词,% 而 &纯音译 词一向不受国人欢迎," 这确实与汉民族的文化取向有关"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与境外交往合作日益扩大" 在平等 友好的国际交往中% 国人的价值观念$ 知识$ 信仰也发生着
二% 语言变异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指的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 是尚 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 直接受物质 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制约并与行为文明交融互摄! 互为表 里! 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在生成言语和理解言语时的大 脑的神经心理活动是一种微观行为! 而人为了完成社会交际 的言语行为是一种宏观行为!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这说明 对语言现象! 包括语言变异进行社会心理分析是有理论基础 的$ 语言产生变异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由语言的心理 属性所致! 从社会心理观察语言变异可以拓宽我们对语言的 理解$ 处于开放% 转型时期的现代中国! 其社会心理呈现出复 杂多样的态势$ 这种多元的社会心理促使语言发生变异$ 作 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 流行语总是最为敏锐地反映着社 会心理的变迁$ 所谓 &流行语#! 指的是在某一时期% 某一 地域或特定人群中! 迅速盛行! 广为传播的语汇$ 它从特定 角度表达着人们的社会心态! 真实地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 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 它浓缩了种种社会焦点! 是 社会心理的符号$ 作为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 其议题和焦点 的丰富性% 新颖性% 流变性都充分表明! 当今中国青年人的 社会心理在总体上正朝着一种日益开放和理性的方向迈进$ 语言既然是社会心理的表征符号! 我们可以根据某些与社会 心理密切相关的语言表达变异来了解社会心态$ 留心观察身 边的语言事实! 我们不难发现超乎寻常的形容词最高级形式 的 叠 用 现 象 $ 比 如 ’ &顶 级 超 豪 华 九 寨 沟 三 日 游 ’ !!" 元# 人 # $梦 之 旅( ((神 州 国 旅 总 社 的 宣 传 广 告 %% &最 顶 级 音 乐会#% &最顶级电脑#% &最顶级音响#% &最绝的字谜#% &绝顶级之作#% &绝顶级明星企业家# 等等大量出现在旅 游% 娱乐宣传中$ 如果不考虑修辞效果! 单从意义表达的角 度来看! 上述词语可以表述为’ &豪华九寨沟三日游#% &最迷人的音乐会#% &最新款的电脑#% &绝佳效果的音响# 等等$ 上述叠用现象除了名实不符之外! 也许还与浮夸和吹 嘘的社会心理有关$ 这种社会心理有着一定的传承性! 使人 们不禁想到文革时期的 &最最# 表达形式$ 如前所述! 处于开放% 转型时期的现代中国! 其社会心 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当今新词新语大量产生和迅速普 及是求新求奇! 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现代汉语方 言中 $以及世界语言中% 大量使用委婉语和谐音禁忌语无不 与避邪图吉的社会心理有关! 而语言中词语模的形成 $如’ && 盲 # ( ((&文 盲 #% &机 盲 #% &法 盲 #% &科 盲 #% &歌 盲#% &舞盲#% &棋盲#% &电脑盲#% &京剧盲# 以及 && 星#% && 工程#% &炒 &# 等%! 则印证了 模仿求同的社会 心理$ 三% 问题与思考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共生% 共存$ 语言的社
变化% 逐渐从保守和排外走向开放和容纳" 如今% 根据不同 身份和交际场景% 我们管外国人叫 &老外,$ &外宾,$ &外 国朋友,$ &外国友人,$ &外教,$ &外国留学生, 等% 态 度有了转变" 音译外来词语继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了第二次高 峰% 大多数中国人不再排斥它们" 如今漫步街头% 走进商 场% 打开电视% 翻开书报% 就可以看到或听到 &可口可乐, !#$#$%#$&’"$ &派 对 , !(’)*+"$ &香 波 , !,-’.($$" 等 " 部 分音译词% 还大有语素化的趋势% 具备较强的构词能力% 比 如由 &酷, !/001" 构成的 &酷哥,% &酷妹,$ &酷毙了,* 由 &吧 , !2’)" 带 来 的 &酒 吧 ,$ &吧 台 ,$ &茶 吧 ,$ &网 吧,* &可乐, 几乎成了 &碳酸类饮料, 或 &汽水, 的代名 词" 上述部分音译词语除了音译表达形式外% 也有非音译形 式% 如 &汽水,% &晚会,% &洗发露,% 但从总的趋势看% 后者正逐步让位给前者" 而同一个外来音译词语在不同地区 又 有 不 同 的 译 法 % 如 &3455’, 一 词 % 用 普 通 话 译 成 &比 萨 饼,% 由 &音译专名6类名, 构成* 粤语译成 &必胜客," 而 大量的外来音译词语% 在功能$ 社会和地域方面呈现不同的 分布" 一般来说% 它们的分布大致是! 口语$ 学术 !包括医 学$ 生物科技" 和港澳台高于书面$ 非学术和大陆" 字母词 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这些语言变异无不反映人们的价值观 念$ 知识与信仰的变化和不同"
-语言文字.
! 9: 9;< =>< ?1
语言变异与 文化因素及社会心理
!熊 艳
摘要! 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文化的进步和大众的心理变迁密切相关" 本文从探讨语言变异与文化因素及社 会心理的关系入手# 阐明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文化共生$ 共存% 敏锐反映社会心理的变迁%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和相互制约"
关键词! 语言变异 文化因素 社会心理 影响 制约
文化因素变迁与语言变异共存的事实还从词语的层面延 伸到语用层面%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 提高% 我们的社交问候语发生了变异" 我国传统的% 有着深 厚 人 文 关 怀 色 彩 和 乡 土 气 息 的 口 头 问 候 语 &吃 了 吗 7, 和 &上哪儿去7, 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有着鲜明时代精神的问候语 &你 !您" 好8,$ &还好吗 !吧" 7, 以及由于语言接触而从外 语 !英语" 借入的 &早上好8, 和 &晚安8, 等问候语共存并 用" 种种问候语的选择与使用在不同年龄$ 职业$ 性别$ 文 化程度等个体之间以及当交际场合$ 交谈对象$ 话题等发生 变化时个体内部的使用分布是有差异的" 不仅如此% 某一问 候语还可能因为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在各种场合出现的频
理 论 界 !""#$%
!&’
,语言文字-
*+ *,- ./- 01 !
率越来越高! 而逐渐上升为一种 "通语#$ 这又是因为科学 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人们的价值观念% 知识% 信 仰% 道德% 规范和习俗等发生变化! 在语言表达的选择上出 现 &与时俱进# 的语言变异$ 于是! 根植于传统情景的问候 语就主要流行于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