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
地图的基本要素讲解教案
地图的基本要素讲解教案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的图形工具。
它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地球表面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方向、地图的图例、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图方法等。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地图的基本框架,为人们理解和使用地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首先,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实际距离与地图上所表示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语义比例尺两种。
数值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直接标明了实际距离与地图上所表示距离的比例关系,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地面上的10000厘米。
语义比例尺则是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表示比例关系,例如“1厘米代表10000米”。
比例尺的选择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目的,比例尺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次,地图的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地图的方向表示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位置与实际地球表面上的方向关系。
地图的方向可以分为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地理北方向。
真北方向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方向与地球表面上的真实方向一致,磁北方向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方向与地球表面上的磁场方向一致,地理北方向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方向与地球表面上的地理坐标方向一致。
地图上通常会标注方向指示图,以便读者正确理解地图上所表示的方向关系。
再次,地图的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图上所表示要素的符号、颜色、线型等图形符号。
地图的图例可以分为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三种。
点状要素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要素以点状符号表示,例如城市、村庄等;线状要素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要素以线状符号表示,例如河流、铁路等;面状要素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要素以面状符号表示,例如湖泊、森林等。
图例的设计需要遵循简洁明了、符号统一、易于理解的原则,以便读者正确理解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要素。
地理初中比例尺问题教案
地理初中比例尺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 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形式。
2. 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1.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例尺实例图片和地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比例尺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用尺子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2.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绘制一幅自己家庭的平面图。
2. 让学生调查并报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案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案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掌握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3、通过上网查阅有关生活识别方向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三种地图方向的判定教学难点: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定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通过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不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地图)对,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教师过渡: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看的就是地图,地图是学习地里的重要工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的人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2、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由于问题较简单请同学在课本上把答案画出来。
板书设计一:地图上的方向课堂活动一:请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问题: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几种?(1)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师总结:1 一般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北方,在确定其他的方向。
3.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每次讲完一种方法后紧接着做幻灯片以及书上的练习使巩固知识。
由于在北极和南极的地图判断方向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再次巩固南北极地图上判别方向:对于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心是北极,地球的最北端,在判断其他的方向:对于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心是南极,地球的最南端,在判断其他的方向:请学生们总结:判断地图方向的方法有哪几种?教师展示幻灯片课外扩展:在野外如何判断方向野外辨别方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 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2 利用太阳: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北偏西3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4利用星星:以北极星为目标。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在有经纬网 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 纬还是北纬。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纬线上的各点 都是正东或正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告诉学生在阅读地图和填绘地图时应 注意的事项。 本节课文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使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差异, 以加深理解。例如,讲述比例尺的大小时,将图幅大小相同的北京地图 和中国地图加以对比,使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与所表 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㈢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 辨别方向。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线路。 4.了解地图在四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 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㈡整体感知 地图是一种信息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它可以把广大地区的地 理事物集中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 经常、最重要的工具,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本章一开 头即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平面图)引入,从平面图引伸以地图, 这样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第一节着重阐述了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整个地理 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地图的特点首先在于缩小,所以课文在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时,先从 比例尺讲起。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是本章的重点。比例 尺大小的判断是本章的难点。课文指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 大,比例尺越小,这是辨别比例尺大小的关键。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 别方向。 2. 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理范围和地理事物的详略关系。 3. 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线路。 4. 了解地图在四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 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㈡能力训练点 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测两地间的大致距离。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1. 初步学会在填充图上填绘常用图例,填写常用注记。 ㈢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阅读,填绘和运用地图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 懂得学习地理必须具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案-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理教案-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地图三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2.地图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地理课上使用过地图吗?地图上都有哪些要素呢?(2)学生回答:地图上有方向、比例尺、图例等要素。
2.学习比例尺(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3)学生回答: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4)教师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学习方向(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向。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如何表示的吗?(3)学生回答:地图上的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北方。
(4)教师讲解地图方向的判断方法,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
4.学习图例(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图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例是什么吗?(3)学生回答:图例是表示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4)教师讲解图例的作用,如识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了解地图内容等。
5.实践应用①标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②判断地图上两个地点的距离;③根据地图上的图例,找出地图中的地理事物。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学生回答:比例尺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方向帮助我们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图例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4)学生回答:地图可以用于导航、旅行规划、军事指挥等。
五、课后作业1.复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观察生活中的地图,分析地图的三要素。
《地图的三要素》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图的三要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地图的方向和图例),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用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确定方向;3.逐步具备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使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教学准备: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地图)地图有什么用呢?结合自己经历回答自己见过用过哪些地图生:……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
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多媒体出示地图,提出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少?实地距离又是多少?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提出问题: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组织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
地图基本要素示范教案
《地图基本要素》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2.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和两点间的相对位置;3.能在平面图上量算距离;4.运用地图说明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5.认识常见的图例,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在地图上量算距离;3.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和范围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和范围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生:(可能的答案)地图。
师:播放视频“地图的传说”,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掌握地图的基本信息。
【讲授新课】一.绘制校园平面图地图三要素为了向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小明画了一幅校园平面图。
利用这幅平面图,你能否告诉大家,学校大门朝什么方向?教学楼在什么位置?旗杆离校门有多远?生:(可能的答案)不能回答。
思考:小明绘制的地图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修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经过实地测量,重新绘制了一幅校园平面图。
重新绘制的校园平面图与之前的有何不同?生:(可能的答案)与之前相比,新的平面图更加完善。
用文字、颜色、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面景物,并附加了: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
师:(总结)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地图。
要读懂地图,就要学会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上的方向1.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根据生活经验,读图回答:1.地平面上有哪些基本方向?2.除了这些基本方向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哪些方向?生:(可能的答案)1.基本方向:东、南、西、北。
2.还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2.不同类型地图的表示方法思考:如何在下面几幅地图中确定方向?(1)一般地图的定向:一般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图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并能运用地图上的方向和图例识别地理事物。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地图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能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和图例判断地理事物的方位和属性。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地图方向的确定和判读。
•图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和距离换算。
•结合方向和图例综合分析地图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尺(一)导入新课 (约10分钟)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或实物入手,例如:一张照片、一幅建筑图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或图纸是如何将实际事物缩小或放大的?它们是如何表示大小关系的?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约30分钟)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
它表示地图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例如: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1千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o数字式比例尺:用分数或比的形式表示,例如:1:100000、1/100000。
分子表示地图距离,分母表示实地距离。
教师应强调分子永远为1。
o线段式比例尺:用一条带有刻度的线段表示,线段上标注相应的实地距离。
线段式比例尺直观易懂,方便测量。
教师需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线段式比例尺进行测量。
o文字式比例尺:用文字描述地图上单位长度代表的实地距离,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5千米”。
文字式比例尺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比例尺的换算:教师应讲解如何根据不同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
例如:已知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比例尺为1:50000,则实地距离为多少米?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式进行计算,并讲解单位换算的方法。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某动物园导游图,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图三要素教案
地图三要素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地图三要素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识别最基本的图例与注记,懂得基本注记的填写规范;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地将三种不同形式比例尺实现互换并比较大小;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3初步能运用线段式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4初步能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5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快乐。
2帮助学生学习用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3通过教学过程中诸多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使学生理解地理学习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小、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比例尺的量算。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重点
地图三要素的运用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初中地理地图备课教案范本
初中地理地图备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图的定义、作用和三要素。
2.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图的基本要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地图案例,理解地图的作用和三要素。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地图三要素示意图等。
2. 教学工具:地球仪、地图册、比例尺尺规等。
3. 地图案例:北京动物园地图、北京城区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设置谜语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谜底:地图)(2)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2. 新课讲授(1)地图的定义和作用提问:什么是地图?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地图,地图有何用途?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找出地图的概念,分享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经历。
教师总结: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输。
(2)地图的三要素提问: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学生活动: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师活动:展示地图三要素示意图,讲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分析北京动物园地图、北京城区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案例,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4. 课堂练习(1)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使用比例尺尺规,实际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正确的判读方法却是根据经纬线。
板书: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教师: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形状, 因此,从空间看地球上各地的方向,其实是有很大
的不同的。
教具演示:地球仪 教师: 当将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投影到地图上时,
我们可以想象, 经纬线很难保持平行直线的
形态。 一般来说,在低纬度大比例尺的地图上,经纬线近似平行直线;
中纬度小比例尺地图
经纬线偏离平行直线状态就较大; 而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的地图, 经纬线已完全不再是平行直
线了。 投影:经纬线不再是平行直线的经纬网
问题: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 C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如何得知? 学生分析: 投影:经纬线呈弧形的地图
经纬线呈弧形的地图
教师: 这是教材第 18 页的图, 是极地地区经纬网地图, 请同学们在书上用英文字母标出 A 、
学生思考,回答:北极的四面均为南方,南极的四面均为北方。因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为地球的最南端,两地纬线圈已缩成点,故无东西方向。
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方向标的地图:根据方向标定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某村平面图
(4)经纬线画作平行直线的地图
(5)经纬线不再是平行直线的地图 (6)经纬线呈弧形的地图
经纬线呈弧形的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教材第 18 页“做一做” 。
提示: 本练习复习两个内容: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和比例尺的大小。 先将不同表示方式的比例
尺统一为数字式比例尺,再按其分数值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 分析:北京市地图更精细,因为它能表示出北京市的形状、
1.2.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
这个公式可变形为: 若从图中量得北京到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比例尺 点A距离为 4cm,则其二者 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0
5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
1. 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 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这两 地的实际距离为 100 千米。 2.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 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千 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 ) A、1:3000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0
第二章
地图知识
一、地图概念 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文字和颜色, 把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山脉、河 流、城镇、铁路等地理事物,按照一 定的数学法则缩绘于平面上的图。 二、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的概念及换算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 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例:Q 点对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 达到(米) C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Q
P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①若两点在等值线上,两点经过的等高线条 数为n,等高距为d(等高线不重合时),则 相对高度为(n-1)d;
②若两点不在等值线上,两点之间经过的等
3、经纬网定向法
A在B 的、B在C的、C在A的什么方向? A在B的东北, A在B的东南, B在C的西北, B在C的东南, C在A的西南。 C在A的东北。
3、经纬网定向法
A在B 的、B在C的、C在A的什么方向
A在B的西北, B在C的东南, C在A的西南。
初一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4)
初一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4)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成都长沙长春哈尔杭州合肥苏州太原天津徐州厦门郑州宁波青岛南京兰州昆明济南深圳沈阳鞍山大连福州佛山贵阳黄石荆州吉林内蒙洛阳宜昌湘潭襄樊新疆无锡唐山镇江河北南通株洲南宁南昌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识记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手段〉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皮尺、指南针等工具,本市地图。
〈教学过程〉(引课)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学生活动)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学生实践活动)活动1:要求,每位同学做出一张图1.按顺序写出你家步行到下列地点所经过的街道、公路的名称:小学、百货商店、菜市场、电影院、公园、邮局、银行、医院。
2.上一题中的街道和公共场所,试做一副简单的街道平面图活动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用皮尺、指南针等简单工具,对校园内的校舍、操场(校园设施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自己定出比例尺,绘制几幅不同比例尺的校园平面简图(可以是局部的)。
活动3: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首先,要为来到你家的客人设计一条“一日游”路线。
路线中应包括旅游景点至少2个、商业中心、,博物馆、著名的风味餐厅(吃一顿饭)、自己的学校。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一日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4: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
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探究活动“暑假的一天”根据暑假某一天自己的外出活动(可以是去某地或某景点旅游、去亲戚家、去同学家外出办事等)画一张暑假一天的行程图。
地理教案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地理教案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
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案示例(二)
图的话, 绝对不能用米来作单位。 我们往往要将米缩小到厘米, 才能 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在一张纸上。 同学们计算一下缩小以后画在纸上的距离 是教室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学生得出 1/100 ,即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0 厘米。
【教师讲解】这 1/100 正是同学们所画教室平面图时所用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难点 地图上的方向辨别。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
教学媒体 自制动物园导游图、 经纬网图和有指向标的地图、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 向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 展示课本“动物园导游图”, 学生自己观 看课本上的图。 引导学生观察, 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熊猫馆在 虎山的什么方向?假如我们还要参观长颈鹿、 大象和老虎的话, 应选择什 么样的路线最近?
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册上的各种地图, 在边角上找到比例尺, 说明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比例尺又称为缩尺。
如果我们想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比例尺的话, 应该怎样来写?请一个学 生到黑板前面来书写。
运用这一公式,我们来量算两地的实地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直尺, 量出图上距离, 运用比例尺动笔计算出实际 距离。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还可计算出:
么区别。 其三, 观察它们图幅内表示的范围大小有什么区别?其四, 观察 它们图幅内表示的内容在详略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地图比例尺愈大, 要表示的范围愈小、 要表示 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要表示的范围愈大,要表示的内 容愈简略。
除了地图比例尺以外,地图的另一个要素是方向。
专题二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教案
1.5:3000000 2.图上距离 cm 和实 地距离 km 不换算
1km=105cm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 小的程度。公式表示:
上上上上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可以变形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Ⅰ
C
Ⅱ
AⅢ
B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①数字式 1:10000000
A.300 千米 B.60 千米 C.30 千米 D.120 千米
例 13 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丁地东 南的是:
解析
A
B
C
D
- 9-
离。
·线段一般用 1cm 为一段。
学习和复习过程
- 3-
知识和能力目标
教和学的互动过程
目标检测
3.比例尺的大小
①比例尺大小的 判断
②选用地图(所 需精度和所表达内 容)和比例尺大小 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判断依据:看比值的大小来衡量。 分子为 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例 8例 9例11 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同样图幅中可通过代表的实际范围(或所跨经 纬度)进行判断。
观察二幅大小不同的比例尺,得出结论:比例 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经度越高;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表 示的内容越简单,精度越低。
4.比例尺的计算 ①图上进行量算
②熟练应用公式 进行推求
5.比例尺的放大和 缩小
正确理解“放大 (缩小)”、“放大到(缩 小到)”、“放大了(缩 小了)”的含义
三种表示方法 ②线段式
③文字式
100
0 100
图上 1cm 表示实际 100m
高中区域地理_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
200
甲
乙
甲 ①比例尺大的是_________。
②图中实际范围大的是_______。 乙
俱乐部在我们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学 校南 大门
绿地
俱乐部
绿地
室内体育场
泳 池
教师公寓
网球场
N
训练 场地
洗衣房
农 居 点
风 雨 跑 道
看 台
篮球场
运 动 场
大 道
人 工 场 地
学生公寓楼1 学生公寓楼2
教 学 楼
绿
一幅正规的地图需要包含几个地图要素?
学 校南 大门
绿地
俱乐部
绿地
室内体育场
泳 池
教师公寓
网球场
N
训练 场地
洗衣房
农 居 点
风 雨 跑 道
看 台
篮球场
运 动 场
大 道
人 工 场 地
学生公寓楼1 学生公寓楼2
教 学 楼
绿
报 告 厅
训练场地
地
食
学 校北 大门
堂
1:1500
地图知识
第一节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图例注 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 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常用图例
(3)数字式:
4.大小比较: a比例尺的大小是以其比值来确定的。分子 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反之比例尺愈小。 b图幅大小一定,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 例尺越小。实际范围一定,图幅越大,比 例尺越大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思考: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地区范 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地图的基本要素》初中地理课教案
课程名称:地图的基本要素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能够使用地图的基本要素解读地图信息。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如何使用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解读地图。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
学会使用图例解读地图。
教材准备:地图样本(世界地图、国家地图或区域地图)。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45分钟)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地图的基本概念(10分钟):解释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地球的缩影,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工具。
介绍地图的作用:地图可以用来表示地理信息、导航、规划旅行等。
地图的基本要素(15分钟):比例尺:解释比例尺的概念,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等于实际地面上的10,000厘米(或100米)。
方向:介绍地图上的方向标志,如正北、正东等。
图例:解释图例的作用,它用于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经纬线:简要介绍经纬线的概念,说明它们在地图上的作用。
使用地图的基本要素(5分钟):示范如何使用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来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请学生试着解读一张简单地图,标出其中的地理要素。
小结与练习(5分钟):小结地图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作用。
布置一些地图解读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地图,如气象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图的基本认识,并掌握解读地图所需的基本要素。
通过实际的地图示例和互动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作用及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工具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地图上的比例尺2.地图上的方向3.地图上的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认识和应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分别表示什么吗?2.讲解地图上的比例尺(1)展示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2)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地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如1:10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000000厘米。
3.讲解地图上的方向(1)展示方向的定义:方向是地图上各点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2)讲解方向的判断方法:利用指南针、经纬线等工具进行判断。
(3)举例说明方向的应用:如从A点到B点的方向是东北方向。
4.讲解地图上的图例(1)展示图例的定义:图例是地图上各种符号、颜色和线条的含义说明。
(2)讲解图例的识别方法:观察图例中的符号、颜色和线条,了解其代表的地理事物。
(3)举例说明图例的应用:如蓝色代表河流,绿色代表森林等。
5.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拿出一张地图,找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如何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标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选取一幅地图,分析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地理信息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比例尺的计算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地图,这里的比例尺是1:100000,如果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你们能算出实际距离吗?学生A:实际距离是500000厘米,也就是5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
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设计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学习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一些实践活动。
活动的设计的原则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准备一些材料,帮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具体的有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创造一个既有个性学习,又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
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
关于地图比例尺的教学,直接用校园平面图导入,因为是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学生感觉即亲切又好奇,找自己班级的教室,实地测量自己教室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平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兴趣,自然的进入了比例尺的教学。
教室长和宽测量出来以后,让学生运用小学所学平面图的知识,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把教室的各种图形画在纸上,并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这就是所画教室平面图时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析地图比例尺概念所孕含的三个层次。
第一步:先自己阅读关于地图比例尺部分的教材,找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地图册上的地图。
用三种方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利用课文中的”做一做”指导学生量算图上直线距离,运用比例尺换算成两地实地距离。
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这是比例尺教学的难点。
突破的方式是认真分析比例尺的公式----一个分式,比较教材”做一做”中的三个比例尺,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概念来判断分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最后结合读图,可得出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从校园平面图中教室的具体方位和路线,引入地图的方向的判断。
运用计算机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首先使学生明确三种定向方法,举出用每一种的例子。
例如城市交通旅游地图(北京),教师提问某一地名所在位置(如颐和园)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作出回答,要求详细用到地面的八个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通过阅读校园平面图和教材中的某村平面图,使学生能够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判断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
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教学手段〉教材P17图2。
3北京地图和图2。
4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教学过程()〉(引课)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板书)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学生活动)请阅读16带框的黑体字”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学生活动)完成P16”做一做”(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比较P17”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学生活动)1.请阅读P16”做一做”并填下表:问题答案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2.做P17”做一做”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复习反馈:作练习(见习题部分)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
〈教学手段〉计算机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教学过程()〉(引课):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哪条路最近?(学生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板书)地图上的方向(计算机)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学生活动)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北京市旅游地图,颐和园在北京市处于的什么方位?(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计算机)图某村平面图”想一想”。
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学生活动)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判断1.公路的村庄段2.公路的河流段3.在河流上方向有什么变化?(公路的村庄段是东北-西南方向;公路的河流段是东西方向在河流上方向由东北-转向北-又转向东北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计算机)1)复习: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学生活动)完成P18”做一做”①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上,②在经纬度呈弧度的地图(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习题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识记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综合能力训练〈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手段〉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皮尺、指南针等工具,本市地图。
〈教学过程()〉(引课)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学生活动)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学生实践活动)活动1:要求,每位同学做出一张图1.按顺序写出你家步行到下列地点所经过的街道、公路的名称:小学、百货商店、菜市场、电影院、公园、邮局、银行、医院。
2.上一题中的街道和公共场所,试做一副简单的街道平面图活动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用皮尺、指南针等简单工具,对校园内的校舍、操场(校园设施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自己定出比例尺,绘制几幅不同比例尺的校园平面简图(可以是局部的)。
活动3: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首先,要为来到你家的客人设计一条”一日游”路线。
路线中应包括旅游景点至少2个、商业中心、,博物馆、著名的风味餐厅(吃一顿饭)、自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