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在 金融 发展 对收 入分 配 的影响 问题 上 ,国外 学 者 首先从 不 同 的角度 构建 了各 自的理论模 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 金 融 发展 与 收 入 分配 的研 究是 从 G en o d rew o
a dJvn vc19 ) 出 的 G J模 型开始 的 , re - n a oi(9 0提 o — G en
关键 词 : 收入 分配 ; 融发展 ; 济增 长 金 经
文 章 编 号 :0 3 4 2 ( 0 8 0 — 0 5 0 10 — 6 5 2 0 )8 0 9 — 5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0 F3. 文献 标识码 : A
Ab t a t B s d o h u sr c : a e n t e s mma y o o e g i r t r b u n n i d v l p n n n o r f fr in l e a u e a o t f a ca e eo me t a d i c me t i l d sr u in t e r 。me s r s a e p t fr a d t r mo e f a c a e eo me t i h n .T e e it b t h o i o y a u e r u o w r o p o t n n il d v l p n n C i a h s i me s r s g v r me t s o l a e ic u i g l we n h h e h l f ma k t t n n il s se a u e o e n n h u d tk n l d n o r g t e t r s o d o r e o f a c a y t m, i i i r vn ic me i r u i n d v l p n mi r — n n i i si t n , i c e sn e u a i n mp o i g n o d si t , e eo i g tb o c o f a cM n t u i s n r a i g d c t i t o o
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
国内外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综述与评价[摘要]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是经济学长期关注的命题。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理论文献综述的居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做了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国外理论1 收入分配国外理论述评1.1 西方古典经济学从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斯密是最早的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古典分配理论和古典价值理论的创立者。
在《国富论》中,一方面,斯密将重点放在了研究国民财富的创造上,他重视分工、对外贸易、资本积累和“看不见的手”在增进财富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分配理论和具有明显二元性特征的价值理论。
李嘉图是古典分配理论和价值理论的完成者。
他不但在斯密的基础上,完成了更加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由于他把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而且研究分配始终没有离开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和斯密被马克思称赞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萨伊把斯密的价值与分配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斯密教条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放弃和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混杂在一起的价值理论,也提出了被马克思深刻批判过的“三位一体分配论”。
1.2 新古典主义与结构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分歧新古典主义与结构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分歧在于两者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机制有不同的认识。
新古典主义具有信奉市场力量的传统,其收入分配理论依据“涓滴效应”,即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效果可以通过市场力量自动地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扩散,因此,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的长期趋势是逐步缩小的。
结构主义指出要素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非均衡的可能,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全将使得用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其各自收入会有很大差别。
结构主义通常强调,现有制度会使得与增长相伴随的不平等得以强化和持久化,其原因在于富人与穷人接近资本的途径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初始禀赋和关系的不平等将导致来自人力资本投资和迁徙的收益不平等以及就业准入障碍的差异,进而带来进一步的两极分化。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作者XX大学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
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
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
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一、前言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
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
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
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
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
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分配理论文献综述
分配理论文献综述分配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如何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重点。
分配的标准、方法及其公平性,经历的长期的沿革,形成了不同理论流派。
以20世纪50年代为分水岭,50年代前的分配理论关注于生产要素的功能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而50年代以后的分配理论则重点关注的是家庭、个人等经济单位的规模收入分(Siz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一、生产要素的功能分配论(一)古典分配理论古典学派通常指的是以亚当•斯密为开端到马歇尔结束的西方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前期,重商主义盛行,古典经济学家追随斯密,探索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客观规律,研究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不涉及到分配公平的问题。
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和阐述了劳动剩余的概念,认为劳动创造价值。
他提出,在社会的“原始状态”里,劳动者创造了产品的价值,也理所应当的获得全部的劳动产品。
然而这种原始的状态在资本和土地的私有化出现以后就发生了改变,劳动者必须和资本所有者以及土地所有者共享其劳动成果。
然而,在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他又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源泉”①。
正是其双重的价值论,决定了其双重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方面,斯密认为价值全部是由劳动创造,而利润和地租是劳动价值中高于工资的那部分;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熟悉的“斯密教条”,他又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而利润和地租是资本家和地主投入了资本和土地而应该得到的正当回报,是其垫付的生产要素所得的合法收益。
地租、工资和利润共同构成了国民收入,也决定了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三个社会基本阶级。
斯密的研究着重于站在国家的高度探索财富增长的问题,而不是价值论和分配问题,但他的观点对后来的李嘉图和萨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的理论和 实证研 究 国外 有 关教 育程 度 影 响个 人 收入 分配 的研 究
文 献十 分丰 富 。早在 1 8世纪 ,亚 当 ・ 斯密 曾指 出, 学习是一种才 能 , 须受 教育、须进学校 、须做学徒 ,
明瑟 收入 函数应 用 于美 国以及少 数 其它 国家 中不 同 区域 间收 入不 均等 的 比较 分析 ,对每 一地 区 2 5 岁 以上 男性教育投 资对收入 的回归分 析表 明, 如果 学校教育 分布 的方 差越大 , 收入函数 中回归斜率 则 的大小估计 的收益 率越高 ,不均 等 ( 对数 方差)和
偏态 ( 由对数收 入分布 中的第三个动 差所测量 )也
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 定 在学 习者 的身上 。这 些才能 ,对于他个人 自然是
财产 的一部分 ,对于他 所属 的社会 ,也是财产 的一
部分 。斯 密更强调在职 培训的作用 ,指 出一种 费去
许 多功夫和 时间才学会的需要特 殊技巧 的职 业 ,可 以说等于一 台高价机器 。学会这种职业 的人 ,在从 事 工作 的时候 ,必然 期 望 除获得 普通 的劳 动工 资
后 ,经济 学家 很 少关 注人 力 资本 对 劳动 收入 的影 响。这并 不代表 经济学家对 劳动收入 不感兴趣 ,而
是 在相 当长 的历 史时 期 内缺 少相 关 的调 查 数据 。
税收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综述
理论探讨摘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我国收入分配情况恶化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税收是影响收入分配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总结一些研究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的中外文献,以期建设公平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文献综述一、前言根据中国国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变化趋势是居民收入差距全方位不断持续扩大。
税收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要履行上缴财政收入这项基本职能外,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国家政府必然会选择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税收制度、税收工具与收入分配关系的比较;而我国相关研究侧重于对税收调节作用的研究。
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在内容、方法及深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二、国外研究文献述评(一)税收制度再分配功能的实证检验 。
Verbist(2004)通过对欧盟国家的直接税制度进行研究,发现不论在哪个国家,个人所得税才是缩小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并提出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税率的累进性结构。
Felix(2007)通过对发达国家有关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经济开发的状态下,税率的上升会使企业劳动者的工资下降,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负担,经济效率降低。
(二)税收工具与转移支付两者再分配功能的比较。
Meltzer(1981)在均衡性框架下进行分析,发现收入的分配越不平等,政府就更能通过收入的再分配政策得到收入。
Moene (2001)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能够增加保障支出的政策难以获得那些暴露在风险之下的群众支持,即收入再分配政策与收入不平等分配两者负相关。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税收遵从的关系 。
Bishop(1994)通过研究逃税对美国税收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逃税对税收累进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Bloomquist(2003)认为收入不平等与逃税规模正相关,因为收入较高者的收入中能够被查实的部分比例更低,不容易被查实的部分比例更低,因此随着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政府减少逃税的措施将面临失效。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1.房产交易额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处于较大水平,并且高昂的房价也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关于两者的研究也颇为成熟。
王文君(2019)认为,房价的上涨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相互推动彼此上升。
在彼此不断相互促进的上升过程中,拉大了我国分配差距,同时这样的分配差距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低收入者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1]。
安艳庆(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价的提高会进一步拉到城乡收入差距,具体的内在机制在于其打破了城乡收入上升速度的平衡,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政府调控,则会削弱房价的整体提升[2]。
杨璐嘉(2019)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所影响,要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房价上涨的交互影响可以改善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减缓房价的上涨,从而改善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3]。
但部分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对促进经济增长,释放经济活力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袁雯娟(2019)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其中的房价更是会加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又会反过来抑制房价的上升。
究其原因,是在于当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时,政府会通过相关政策限制通过不动产效应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导致房子的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需求价格[4]。
刘超(2021)经调查发现,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而随着外地市民的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新的需求者,从而促进了房价的上涨[5]。
2.国民生产总值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联系。
张庆(2019)认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一个话题,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它的制度,但是若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就一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但是就算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世界,各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抚养权等[6]。
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我们将简要介绍要素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将分析不同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差异。
接着,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研究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公平的影响。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参考。
通过对要素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要素收入分配在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我们也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增进对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对要素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还从实证角度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基于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的收入分配理论。
他们认为,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而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会导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现代经济学家如克拉克和费雪等则进一步拓展了要素收入分配理论,将知识、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分析框架,强调了知识和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要素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
这些研究表明,要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资本要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会导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而劳动要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低,则有助于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文献综述
市场化 的进程 , 我 同 居 民 的收 入 分 配 状 况 进 一 步 恶 化 : 但是 , 从 现 有 研 究 状 况 来 看 . 国 内 学 术 界 和 理 论 界 还 没 有 对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的 合 理 性 形 成 统 一 的共 识 和 判 断 标 准 . 导致 了价 值 判 断标 准 的 混 乱 确 实想 要 非 常 精 确 的 衡 量 一个 收 入 差距 标 准是 很 难 的 . 因 此 这 就 还 需 要 广 大学 者 们 根 据 宏 观 政 策 这 一 大 的方 向 结 合 微 观 的 动 态 以及 社 会 科 学 其 他 学 科 的 配 合 进 一 步 透 析 我 同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的 具 体原 因
f -) 收 入 分 配 差距 对 我 国经 济 增 长 的有 益 因素 但是 .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观 告 诉 我 们 . 看 问 题 应 该 遵 循 唯 物 辩
证 法 就 收人 差 距 对 经 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不 同 阶层 问 收 入 差 距 的扩 大对 居 民 消费 及 投 资 水 平 、 规模 、 结 构 都 会 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 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 . 而 这 些 影 响 是 正 负 两 个 方 面 存 的
摘要 : 2 0 1 2年 t 1月 8日. 中国共 产 党 第十八 次代表 大会 在 北 京胜利 召开 。在 本 次会 议 q - 产 生的 十八 大报 告 代表 着 新一 届 领 导集
体 的 新 思路 、 新想法, 也会 在 未 来 的五 年或 十 年 中指 导 中 国的 发展 和 转 变 。报 告 中关 于收 入分 配差距 的论述 , 从“ 扭 转 这种 扩 大收 入 分 配 差距 的 趋 势 ” 到“ 要 缩 小居 民收 入 分 配 的差 距 ” . 可见 在 我 国 正值 经 济 转 型期 的 过 程 中 . 必 须 更 加 关 注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扩
最新关于国外收入分配比较的研究综述
最新关于国外收入分配比较的研究综述作者:余欣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35期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问题几乎都被每个国家提到了发展核心问题,我们分几方面对最新研究作文献综述。
国外收入分配的比较研究资料相对较少,除了收入分配本身研究的复杂性外,统计标准多样化外,数據也难获取,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综述:一、人力资源、职业教育与收入分配比较研究在人力资源、职业教育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方面,约书亚·艾森曼(2018)认为,通过利用跨国数据,及对比德国和美国、越南与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分析数据后得出,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低增长率以及对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表明,更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减轻在业穷人面临的挑战。
其发现,劳动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对制造业部门的依赖程度和职业教育的可获得性之间存在关联。
早川广明(2019)指出,人力资本的二元性和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且这种二元性和不平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和持续的,伴随着通货膨胀,这种二元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恶化。
Luis Ayala(2019)研究了旨在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针对低工资工人的税收优惠,评估了这些政策对收入分配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提出女性劳动力参与的重要影响。
二、全球化、国际分工及网路技术下的收入分配卡拉托(2016)在《全球化如何影响收入分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证据》中,分析了66个发展中国家的分配数据发现,贸易开放给富裕国家的贫困人民带来好处,而并非是发展中国家。
此外其论证加强了库兹涅茨反-U假设,认为存在一个经济发展门槛,在这个门槛之外,低收入流亡者将逐步增加。
克洛斯·阿圭尔(2017)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平等和收入分配问题,由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领导的全球价值链在过去二十年中改变了世界分工。
全球价值链普遍存在于低技术制造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以及汽车、电子和机械等更先进的行业。
这种等级分工在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和合同制造商普遍处于低工资和低利润率的阶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研究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汗牛充栋。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研究综述一、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除了对经济规模产生作用外,对经济结构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也会产生一定作用。
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的研究却是在最近十多年间才发展起来的。
greenwood和jovanovic (1990)的理论模型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
在此以后,与其观点相近的文献逐渐涌现,大都是要证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倒 u 型关系。
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然而大部分中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都与国外的理论有一定矛盾之处。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尚处在金融发展倒 u 型的前一阶段,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并没有区分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缘故。
二、国外研究综述(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分析greenwood 和 jovanovic (1990)的研究开创了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先河。
他们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型来研究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化关系。
在该模型中,他们假设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并且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存在固定的金融参与门槛成本,而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够支付起这一成本。
则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时,金融发展将会扩大收入差距。
但随着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将逐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迹。
aghion 和 bolton (1997)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他们假设道德风险和信贷约束是资本市场不完美及持续收入差距的根源。
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生产效率也较低下,因此存在财富不平等现象;而到了金融市场有效和生产率水平较高的阶段,扩大的资本积累则会降低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内理论述评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内理论述评摘要: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是经济学长期关注的命题。
本文总结了国内理论文献综述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理论的研究做了总结。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国内理论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一、国内理论文献综述当前我国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入差距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倒u形关系?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哪些因素导致收入差距缩小?其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些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能否通过政策手段加以改变?经济转型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1.市场化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从理论框架中看来,生产要素是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
其中李实、赵人伟和张平(1999)分析了中国由于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而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一般工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边燕杰和张展新(2002)认为伴随着市场化,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都在增值,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
张世伟、赵亮、樊立庄(2007)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抑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发挥积极的作用。
2.体制变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转型中的制度变革这一角度来研究国内的收入差距问题成为热点,大多数文章认为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与制度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规范制度和行为有很大关系。
李实、赵人伟和张平(1999)在研究中发现企业内部分配体制的改变引起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上升。
李建立(2001)认为,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因素包括税收制度不合理、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和行政性垄断。
卢嘉瑞(2002)认为要消除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需要加大反腐力度。
莽景石(2006)借鉴日本的经验,认为日本在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同时,最终也完成了收入分配由不平等向平等转变,其中宪政转轨起了的决定性作用。
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
27 , 8 3 下降了 24个百分 点 , . 但如果能够消除现行税制 中存在的三种不公平因素 , 所得税减 少基尼系数 的潜 力可以提高 1 .2 3 8 个百分点 , 并且最大的税 收不公平因素来 自于横 向不公平 , 同等收入的人缴纳 的税款 即 不 同。At lg&Cr t m (9 6 指出在生命周期模 型下 , i alr 19 ) so 边际税率结构 的改变对 收入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 美 国 18 —99年基尼系数上升的一半归 因于边 际税率 的变化 。Bak i nv 19 ) 94 18 r oM l oi 99 研究 了 7 个 国家 n a c( 9
域 的不 足 和未 来 展 望 。
一
、
税 收调 节与 收入 分 配 的 国外研 究 文献 述 评
早期对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税收归宿 的分析 , 探求各 种不同税 收制度对 要素报酬 和商品价格 的影响 。 2 ② 0世纪 中期 以来 , 随着西 方国家宏观调 控的不 断完善 , 税收对 收入 分配 的调控作用 逐渐加强 , 从税收角度研 究收入分配问题的成果 日渐丰富 。总 的来看 , 国外对调节收入分配 的税 收政 策的
指数 , 对英国 、 美国、 加拿大 、 澳大利亚四国的税收制度进行 了国别 比较 , 结果发现所 得税 的累进性 大大超 过整体税制 , 税制 的累进性 主要源于间接税 , 邦税收 的累进程度 均大于州和地方税 收。K k ai L m 联 aw n & a -
br (9 8 设计出一种评估税收公平的新 方法 , e 19 ) t 对税收妨碍收入公平的三种原因进行分解 , 并以澳大利亚 的所得税为例进行验证 , 出结论 ,94年澳大利亚的所得税 使收入分配 的基尼 系数 由 0 3 1 得 18 . 13下降到 0 . 源自3o 1 ) 3o3 。① ②
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文献综述
实证方面的研究 。通常是采用计 量模 型方
法 来验 证西 方 的各 种 消 费 理 论 。也 有 一些 学 者对 收入 分 配 差 距 对 消 费 需 求 影 响作 了
在他 的 相对收 入假 说 中 ,提 出 了两种效
应 ,即 “ 轮 效 应 ”和 “ 范 效 应 ” “ 棘 示 。 棘
少 ,通 过 收 入 再 分 配 能 够 刺 激 消 费 。但 均
等化 的分配 又会使 “ 示范效应”失效 ,减 少消费。
国家相 比较 ,20 03年 印度 的消 费率 为 7 %,埃及为 8 %,巴西 为 7 %,都 4 57 66 远远地 超过 了我 国。与发达 国家相 比较 , 英 、美的消费率都高达 8 % 以上。根据国 0
凯恩 斯 边际 消 费倾 向递 减理 论 的最 大缺 点 ,
就 是 仅 以心 理 分 析 为 基 础 ,在 相 当 大的 程
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 , 乏坚实的基础 , 缺 尤
微观基础。
其是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 ,也缺 。相对 收
入 假 说 是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杜 森 贝利 于 1 4 99
响 的研 究成 果 进 行 综 述 。
消费容 易 , 减少消 费则很难 , 而 消费会 随
的减 少而减 少。
着 收入 的增加 而增 加 ,但 不易 随着收入
国 外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对 消 费 需 求 影 响 的 研 究 综 述
国外的消费理论 大多集 中于对消费 函 数理论 的研究 ,而几乎所有 消费模型都建 立 的是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的关 系。而收 入分配 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则仅仅是理
的收入再分配会提高总的消费。后来的学
者多以凯恩斯边 际消费倾 向递减理论 为依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3600字】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文献综述目录文献综述 (1)(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1)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1)(二)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研究 (1)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2)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三)文献评述 (3)参考文献 (4)(一)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1.国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海外国家研究者在探讨城乡收益之间显著差异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年代早期,大卫李嘉图通过其创作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指出,工业化发展的特定阶段,城乡人们收益出现差异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现象,原因是工业农业两个部门的生产模式的不同以及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所导致的;刘易斯(1954)借助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理论说明了城乡收益的显著差异,其中,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欠发达国家主要将工业作为典范的现代化体系以及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业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两个部门的经济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二院经济结构可以充分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C.Gini(1912)是第一个通过基尼系数对收益不均衡幅度进行评估的人,世界上评估收益分配不均衡的标准为0.4,倘若其值比0.4大,就表明收益不均衡幅度太大,这对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十分不利的,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激化。
2.国内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陈宗胜(1992)指出从收益差距的角度来看,城乡人们收益差距对国内总的收益差距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其通过基尼系数分布分解方式推导出其影响幅度为40%。
樊纲和王小鲁(2005)根据实证模型对国内有没有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出现进行了检验,通过结果可知,国内的城乡收益差距还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无法检验到降低出现的具体时间;陈宗胜(1994)指出因为国内经济体制与运行的特殊性的特点,国内城乡收益差距表现为阶梯式倒U曲线,此类跳跃式的曲线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化呈现提升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缩减;赵桂婷与李国璋(2012)通过宁夏、甘肃和西安这些区域从1990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推导了城乡收益差距的泰尔指数,细致分析了区域经济提升和城乡收益差距有着显著的倒U型关联。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目前关于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早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虚心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之后,凯恩斯流派盛行。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在不同经济周期时使用不同的措施应对是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的,他认为在存在工资刚性的情况下,当出现,经济衰退时就应当降低工资来达到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的目的。
与此同时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应当提高对富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20世纪70年代的边沁和穆勒父子则是主张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政府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穆勒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20世纪90年代的米德认为要改善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应当采用课征累进所得税,辅之以劳动所得的优惠,这样的政策效果将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目的。
同时代的哈耶克则,对累进税制进行收入再分配来达到社会公平持怀疑态度。
哈耶克认为试图改变收入再分配不单是对民主的不负责任,同时还牵扯到政体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主张通过比例税制来完善收入分配问题,他认为累进税制过分强调重税,不利于资本的有效运转,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很可能会使得社会的不公平长久持续的存在。
,世纪之初的弗里德曼主张通过负所得税来调整收入再分配以期望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弗里德曼认为政府过往所运用的累进所得税并没有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征收负所得税观点。
一般来讲负所得税就是通过补贴穷人的收入来扩展所得税,而补充的数额就是穷人未曾使用过的所得税减免份额。
国内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个人所得税功能及其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摘要: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比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给出了引起问题所在的一些可能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按劳分配劳动贡献比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2012年的gdp增速在7.5%左右,gdp总量已经超越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5432美元,在全球排在第80位左右,而且中国还有1亿多人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
我国目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公平与平等是有所区别的,蔡继明(1991)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去认识公平与平等,认为如果平等是收入的平等,那么公平就是一种对分配机制的价值判断。
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平分配的判断标准:效率原则或禀赋原则以及平等原则。
他认为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状。
唐勤(2001)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公平和效率可以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唐小果(2008)对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她认为,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首先要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主要在于判断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最终体现在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经济关系是否平等。
上述文献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状况的本身,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现象所可能导致的后果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具体来讲,收入分配不公的现实影响主要归结为两大类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郭兴达(2001)说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文献综述李新帜(中国人民大学20xx级本科信用管理班)摘要:本文主要综述自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文献。
文献表明根据研究方法和调查数据的不同,其结论往往会不同。
关键字: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
一、前言经济增长指的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收入分配指的是企业对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利益总额在企业内外各利益主体之间分割的过程,而收入分配不平等指的是各利益主体之间收益不均,趋于两极。
本文的目的是简要综述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的各理论文献。
二、正文Kuznets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不同阶段: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迅速扩大;中间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短暂的稳定;后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逐渐缩小,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服从倒U形曲线。
他认为在收入水平较低的阶段,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相伴随; 然而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
倒U型假说在理论上得到了Lewis(1954)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的论证,并经由Fei and Ranis(1964)发展成为严密的逻辑体系,(1976) 所得出的经典结论又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数学推导依据。
Kuznets倒U型假说对于经济社会作出了一个美好的阐释, 从长期来看, 经济总是会回归到收入分配公平、和谐的地步。
库兹涅茨的思想激发了大量经济学者对倒U型假说进行统计检验,这些统计检验可以分为两类(Kanbur,20xx):一类是利用一些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检验,如Fishlow(1972)利用发展中国家时间序列数据,结果支持倒U假设的前半部分;Ram(1991)利用1947-1988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果拒绝倒U假说;Nielson和Alderson(1997)对1929 -1992美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数据进行了研究,没有发现倒U曲线形式,反而发现正U曲线拟合数据较好;Acemoglu (20xx)发现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并不支持倒U假说。
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在教育上 投资过多。他还认为 , 收入水平低 的家庭
其 父 母 的教 育 水 平 一 般 也 较低 ,家 庭 教 育 也 因此
指 出, 人均人力资本水平 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整 体效率以及两种资本收益的提高。大多数 国家发展 经济 的经验表明 : 知识 、 教育和人类 掌握 的技能在 决定产 出时 , 即便不是最重要 的因素 , 至少也发挥 着和实物资本一样重要 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加罗尔和泽拉 随后从借 贷约束 的角度研究 了收入分配与全社会人 力资本投 资之 间的关 系 ,指 出当一 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程度很 高, 且资本市场不完善时 , 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个人 面临信用约束 ,特别是 占人 口大多数 的低收入者 。 这 必将导致他们不能进行有效 的物理或者 人力 资 本 的投资 , 而导致经济发展 中人力资本的数量不 从 能达到最优 ; 收入分配差距 的扩大不利于人力资本 积累和经济增长 , 且这种影响在长期和短期都是随
模分 配问题 ,即用基尼系数定量分析个体 间的收 入差异 问题 , 发展 了个人收人分配理论。第三个时
期 是 此 后 关 于 收 入 分 配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人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 , 尽管低收入者预期到人力
相互影 响的传导机制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政治——经济机制 、资本市场 的完善程度机
中图分 类号 :072 F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94 (0 11— 0 70 17 — 542 1)2 05 — 6
收入分 配一 直是宏 观经济领域重大 的研究课 题 之一 , 其相关研究可 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 个 时期 是在古典经济学时期 ,经济学家一直将 收 入分 配理论定位为经济理论 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 个 时期 的分配理论是从生产要素 的功能性分 配的 角度 作为研究切人点 的,与现代意义 的收入分 配 理论有所差别 。 第二个时期是新古典经济 时期 , 经 济学 家一 方 面继 续关 注 要 素 的功能 性分 配 的研
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传导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穷人初始财富禀赋低 ,难 以满足抵押担保要求 ,故
很难 获取 金融 资源 。 由于获取 金融 资源 的机会 不均 等 ,穷 人和 富人 的发展 机会将 随财 富分 配不 同而不 同 。穷 人在 其生命 周期 中难 以得 到与 富人相 同的机 会 ,例 如他 们可 能 无法 得 到像 富人一 样 好 的教 育 ,
不 完 善 的情 况 下 ,收人 分 配状 况 会影 响贷 款规 模 ,
从而可能出现多重均衡 ,均衡利率的不同是导致多 重均衡 出现的原因。高利率使更多的人面临信贷约 束 ,从而稳态时资本积累少且产出低 ; 低利率使面 临信贷约束的人大量减少 ,从而稳态时资本积累多
且产 出高 。可见 ,如果 金 融发展 能够 缓解 更 多人பைடு நூலகம்
因此 ,初始 的财 富分配将具有 长期 的收入分配效 应 ,富 人和穷人 的收入差距 长 期存 在 。如果 一个社 会的金融体系 比较发达 ,金融市场完善 ,穷人也能
获取 足够 的金 融服务 ,则穷人 容易借 到 所需 的钱进
或者无法像富人一样提供足够资金以进行高风险 、
行 投 资 ,那 么穷 人 和 富人 的收 入 差距 会 逐 渐缩 小 。 因此要 改 变收 入分 配不 均衡 的状 况 ,必 须完 善资 本
2 0 1 3 年 1 0 月
经 济 论 坛
Ee o n o mi c Fo r u m
0c t .2 0l 3
总第 5 1 9 期
第1 O 期
Ge n . 5 1 9 NO . 1 0
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传导路径
一
个文献综述
文/ 孟 兆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主要是收入分配理论。
这其中又包括收入分配的定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
在对收入分配的定义方面,我主要关注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观点。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将收入分配问题视作价格形成问题的一个方面。
他们认为,在市场机制下公平的收入分配就是人们按各自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例如,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认为,在一个竞争经济中,收入分配由生产要素的定价来决定,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又与增加的总产量的货币价值相称。
对于工人工资,他认为“在工资率(边际要素成本)等于企业出售边
际产品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产品)时,达到雇佣的最优水平”。
马歇尔等新古
典主义经济学家主要立足于“效率”来考察收入分配,但他们却忽视了“公平”的作用,忽视了雇佣工人所应得到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他们明显的缺陷。
[1]
再来看马克思对收入分配的定义,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三卷第7篇的《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中。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收入分配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分配。
而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并且劳动力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个价值可以分解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其中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取决于再生产这一劳动力所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也就是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得到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工资。
而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被进一步分解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
其中利润归产业资本家,利息归银行资本家,地租归土地所有者。
[2]
在收入差距问题方面,我关注了以下几种理论观点:(1)唐松年教授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会造成心态失衡,会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
[3](2)赵友宝教授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会形成恶性投资循环,即“大多数人的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致使国内市场狭小,投资引诱不
足进而导致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3)曹国安教授认为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经济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状态,另一方面会出现
少数高收入居民的奢侈性消费,从而就会使很多的经济资源被少数人生产奢侈品,从而导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劣化。
[7]
参考文献
[1] Stanley L. Brue Randy R. Grant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2008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1979年版
[3]唐爱松.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Z] 2004 年1 月17 日
[5]赵友宝 .投资不足与收入差距扩大有关[J].经济学家,2000
[7]曾国安.论市场经济中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J] .经济评
论,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