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推荐记承天寺夜游上课课件PPT1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遂
至 ,寻 。怀民 ,相与步
于。
庭下如 空明,水中


也。
何夜 ?何处 ?但 如 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 十月十二日, ,

月色

。念
,遂
至 , 。怀民


庭下如

,盖 也。
何夜 ?何处 ?但 如 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 十月十二日, ,
,。




庭下 ,



, ,
也。 耳。
三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 感受?
比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作者看到此情此景,抒发了什么感叹? 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哪两层意思? 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 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 翻译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加点字
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有贬谪的 悲凉、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更有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 的达观。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 灵、皎洁。
试一试
填写表达情感的词语:
一声“闲人”,多少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字音强化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节奏梳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在诗 词、散文方面有巨 大成就,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 巩 王安石;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记承天寺夜游 自主释词译句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写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ppt精美 版1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肆课文赏析
8.文章抒发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怎样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 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认 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月 色。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 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 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 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竹柏之影 疏影摇曳
清理淡雅

奇特的想象 新奇的比喻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课文赏析
7.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寻 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欣喜 遗憾
不假思索 急切
心心相通的喜悦 闲适从容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被贬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3、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
作者简介
苏 轼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
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 ~1063)进士。曾上书力 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 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 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
运用比喻,以积水空明表现月光的皎洁在透明、空 灵;以藻荇交横表现了月影的摇曳多姿。点染出一 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衬 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这 个境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想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 感情 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返回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 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 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
再度 外调
再任 杭州
一贬 再贬
身逝 常州
48岁被召还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谏议,遭到诬告陷害。 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苏轼再度自求外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耳朵。
◆一词多义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跟
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答谢中书书》 赏”“领悟”的意思
者 念无与为,与“如”连用,可
译为“像……的”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成语积累
夜不闭户 月色入户 门 随心所欲 解衣欲睡 想要
研读赏析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 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视角角度:仰视、俯视、平视
写景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异 方法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 修辞手法:对偶
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
景物 山高水清,石绚林青,猿鸣鱼跃, 月色空明澄澈,竹柏疏影摇曳,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庭下……”一句在写景上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积水 竹柏的影子——水中交横的藻、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 中交横的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情趣。
新课导入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 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 姓求雨,他四处游历。
记承天寺 夜游
宋 苏轼
知识备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班长总结
课堂作业
1.朗读并背诵文章 2.完成《日清周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 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以景传 情的写法
三、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 的人生境界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suì
qĭn
zăo
xìng
zhú băi




竹柏
二、解释下列词语
念: 考虑,想到 空明:形容水清澈
1.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描写,写月下庭中景物 3.议论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叹
合作探究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具 体语句进行分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0张ppt)

感悟苏轼
苏轼21岁中进士,名动天下;25岁 参加制举考试,成为“百年第一”。宋 仁宗曾说:“我为子孙觅得两位宰相, 那就是苏氏兄弟。”
但他一生多次被贬
但他一生多次被贬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 州任职。文中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片段, 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出作者旷达乐 观的人生态度。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研读课文 2.领悟“闲”之情 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闲”字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 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情感: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
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归纳拓展
主旨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 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 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归纳拓展 板书
感悟苏轼,学习小结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 朝期间,他直言敢谏;再贬期间,他抗 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 无愧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 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北 宋 苏 轼
·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 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 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 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 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我高 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 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 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第三层(抒情、议论):抒写作者的感慨
4、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
“闲人”二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包含了作 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又指具有闲情雅致、 自在悠然的人,还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心境)? 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 第一层(记叙):庭中散步
记叙部分的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件:庭中漫步(赏月)
“欣然”表明作者心中的兴奋、喜悦。 “未寝”说明张怀民与作者处境相同,情怀一致。 “寻”表达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赏美景的急切心 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 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预习目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翻译 课文。(课前预习目标) 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 教学难点)
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 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将要 门
游乐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的承人天寺,于寻是,张就怀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
(二)看注释.通文意
交叉错
原来是
杂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只是,不过 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三)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 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 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 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 庭院中散步。
原来是 只是.罢了
自我展示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完成填空内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
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小组学习展示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个看似平淡的句子中蕴藏着令人惊喜的情感
波澜:庭院下恰似有一汪澄澈空明的积水,积 水中还有纵横交错的藻、荇,那婆娑的阴影大 概是竹柏的影子啊!这个波澜,来自苏轼的真 实感受,也带动着我们的惊喜。
我们可以说作者是快乐的:
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朋友心意相通的 快乐、知己相伴悠闲漫步的快乐以及沉 醉月下美景、因错觉而引发的意外发现 的快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父为苏洵,弟为苏 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 木怪石图》等。
念:考虑,想到。 中庭:院子里
相与:共同,一起。 遂:于是,就。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 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 在院子里散步。
•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 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我们不妨经 常读一读苏轼,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澄澈 明净,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复习旧知: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说明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2020.7.13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020.7.13
6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 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020.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 想到 )
3、遂至承天寺。 (于是 就)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
5、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 一起 )
二、找出并翻译句子。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2020.7.13
7
译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高兴的样子
考虑, 行乐,
想到
寻乐
副词,就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为什么找张怀民一起游,而不找别人呢?
• 3、作者所见夜景如何?找出本文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并说说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 (结合背景分析以上问题)
2020.7.13
1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0.7.13
14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语文部编版1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语文部编版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品味感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初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
要求: 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 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短85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 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 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 懂得了
遭逢逆境, 仍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 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人,诗意地 栖居在大地上。
再见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2.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 铺变得 越来越 冷清了 。虽然 没有客 人,老 锁匠每 天早上 还是会 准时打 开铺子 ,在门 口泡上 一壶茶 ,握着 那把祖 辈传下 的壶, 安静地 品着祖 辈传下 来的味 道。
我读我感悟
苏 轼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坷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而
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豁 达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 的
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
获人生哲理
中 藻 、 荇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藻荇——竹柏影也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静 动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二)悟情怀
1. 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文中的 “闲人”和现在我们说的“闲人”意思相 同吗?苏轼为何说自己是“闲人”呢?
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品悟“闲人” 的含义,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
我会读我来解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懂意思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 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 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 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 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 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1.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 样的心情?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
2. 但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邀友同乐, 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 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积极、乐观向上、从容面对挫折、豁达乐观)
“闲人”
1.即清闲的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2.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 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它。
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
我懂意

欣然 念 遂 欲 空明
闲人
门 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于是 就 想要
形容水的澄澈明净
清闲的人
会译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 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 柏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 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我读我赏析
(一)赏美景
1.这样的一对闲友步与中庭,看到了什 么景色?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景的?请同学们自 己找角度赏析。
交庭 横下 ,如 盖积 竹水 柏空 影明 也, 。水
3.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 口喝茶 。这时 ,巷口 来了个 年轻人 ,路过 锁匠铺 时停了 下来。 看着锁 匠铺头 上里挂 着的老 招牌, 上门写 着“制 锁”两 个苍劲 有力的 大字, 年轻人 马上兴 奋了起 来。 4.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 形锁, 半圆锁 ,长方 锁,还 有八角 形白铜 雕花锁 ,谐音 就是“ 福禄” 的葫芦 锁。每 把锁都 是件工 艺品, 展示出 老人精 湛的制 锁技艺 ,看得 年轻人 目不暇 接,连 连竖起 大拇指 。 5.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特点的 明确认 知,“ 新子学 ”强调 ,“国 学”在 漫长的 岁月中 必然存 在一个 变化发 展的过 程,可 以说一 代有一 代的“ 国学” 。从历 史上看 ,不可 否认, “六经 ”是中 国文化 学术的 最早源 头,它 深刻地 影响着 中华民 族的基 本精神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7“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 ,它是 “旧子 学”的 再发展 。在这 种理解 下,“ 新子学 ”仿佛 没有摆 脱在原 有经学 体系下 旧“国 学”中 的位置 ,最多 也只是 经学的 多样化 实践与 儒学的 外围羽 翼,显 然无法 承担作 为“新 国学” 主导的 重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